基础会计知识点总结

1、   简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都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

(1)、可靠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纪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包括两个内容:一、会计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采用特定的专门方法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二、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保持客观,运用正确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得出具有可检验性的会计信息。

(2)、相关性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这里所说的相关,是指与决策有关,有助于决策。

(3)可理解性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就必须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明确会计信息的内容。可理解性要求会计信息简明易懂,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掌握企业的情况。

(4)、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包括两方面:一、信息的横向可比,及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二、信息的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使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更改,便于对不同时期的各项指标进行纵向比较。

(5)、实质重于形式

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指经济实质。企业应当按照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在此原则下,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业务对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7)、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

(8)、及时性

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2、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为何选择权责发生制,而非收付实现制?

以收款首款权利的形成,付款责任的发生为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发生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的费用,不论款系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记录业务发生期时按首付实现与否记账会造成业务混乱,不利于计算利润等,相反权责发生制有利于登记业务记账。

3、怎样对账和结账

对账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账证核对,将各种会计账簿的记录与有关会计凭证的内容相核对,核对时将会计账簿的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号、摘要、金额、记账方向等相互核对,保证二者相符;

(2)、账账核对,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记录进行核对,主要包括1总分类账户个账户之间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与期末贷方余额和技术的核对,2 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有关总分类账个账户期末余额的核对,3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账期末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的核对等。核对的方法就是编制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总分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余额明细表等。

(3)、账实核对将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相核对,包括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相核对,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3固定资产、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额相核对,4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者个人相核对等。

结账步骤:

(1)、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发生的全部业务登记入账;

(2)、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将收入和费用归属于个人各相应的会计期间

(3)、编制结账分类;

(4)、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4、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期末余额栏数据有六种填列方式,请简述各填列方式 ?

(1)、直接根据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2)、根据若干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有关明细账帐户期末阅览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和明细账帐户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有关资产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余额的净额填列;

(6)、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填列。

5、企业的筹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企业所有者投入和向债权人借入。

6简述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关系?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报表、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交易或事项

 

7、简述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步骤?

(1)、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帐户余额与相应的总分类账的帐户余额核对;

(7)、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8、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具体含义如何?

反映和监督

反映: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连续系统和完整地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监督:反映经济情况的同时,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控和指导。

9、简述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以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

(2)、重要性原则;

(3)、列表的一致性;

(4)、财务报表项目建的相互抵消;

(5)、比较信息列表;

(6)、财务报表的列表要求;

(7)、报告期间。

10、简介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益。

11、简述四大会计假设?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2、简述会计账簿的错帐更正方法?

(1)、画线更正法:用红线注销原有错误记录,然后在红线上面注销原有错误记录,然后在红线上面写上正确记录更正错误的一种错账更正方法。适用于结账以前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有误,而其所依据的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纯属记账时文字或数字的笔误的情况。

(2)、红字更正法:又称赤字冲账法、红字冲销法,指用红字冲销或冲减原计数额,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错误的一种方法。适用于:1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错误或记账方向错误;2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都没有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造成账簿记录有误。

(3)、补充登记法:用篮字或黑字增记金额,调整账簿记录错误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都没有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13、简述什么是财产清查,及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通过对实物资产、现金的实物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等的核对,来确定财产物资和债券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一致的一种专门方法。

意义:(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可靠;

(2)、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合理储备;

(3)、健全企业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

(4)、促进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的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14、简述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及适用范围?

(1)、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5)、期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的帐户余额与相应的总分类账的帐户余额核对;

(6)、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15、什么是试算平衡?试算平衡的种类以及相应的理论依据?

试算平衡: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的要求,对本期账户记录进行汇总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种类:(1)、发生额失算平衡

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

全部帐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帐户贷方合计

16、什么是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要点有哪些?

平行登记: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中进行明细登记,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原始依据应该相同,会计期间应该一致,借贷方向应该一致,金额应该相等。

要点:依据相同、期间相同、方向一致、金额相等

17、什么是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在会计工作中记录经济任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声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分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8、什么是账簿?简述账簿的分类。

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若干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分类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

分类:(1)、按用途分

1序时账簿2分类账簿a.总分类账b.明细分类账3备查账簿

(2)、按形式分

1订本式账簿2活页式账簿3卡片式账簿

19、什么是未达账项?简述未达账项的种类。

未达账项:在开户银行和本公司之间,对于同一款项的收付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发生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会计事项。

种类:(1)、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2)、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3)、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4)、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第二篇:20xx届会计基础中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总论

一、名词解释

1. 会计对象

2. 会计要素

3. 会计准则

4. 会计法规

5. 谨慎性原则

6. 配比原则

7. 历史成本原则

8. 四柱结算法

二、简答题

1.会计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3.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哪几方面?、

5.会计核算的方法有哪几种?

6.什么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

1.什么是会计?为什么说它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会说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3.会计准则是处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制定会计制度的一句,也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4.会计法规是我国经济法规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及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办法和规定。

5.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办法时,应当采用尽可能不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不少于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把会计核算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6.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在通一会计期内入账。

7.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而不考虑市场物价变动的影响。

8.四柱计算法的基本公式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初结存+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二、简答题

1.会计的特点有四:

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②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③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

④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客观性、实质性、相关性 、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性、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重要性等。

5.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有:设置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6.制定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要符合《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二是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三是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具体情况。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活动。

2.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会计是以货币计量的,因此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只是能用货币表现的那些经济活动。尽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各有不同,但他们的所有财产物资都十一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本身都称为资金。因此,概括的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计所 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借贷复式记账法

一、名词解释

1.会计科目

2.会计账户

3.复式记账法

4.账户对应关系

5.试算平衡

6.记账方法

7.单式记账法

8.会计分录

二、简答题

1.会计科目分为哪几类?

2.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3.简述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4.什么是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5.简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6.什么是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又要设会计账户?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2.为什么既要设置总分类账户,又要设置明细类账户?两者有何关系?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

2.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系统、连续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工具。

3.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

4.账户对应关系是指账户与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

5.试算平衡是验证账户记录正确性的方法,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

6.记账方法是根据一定原理和规则,用文字和数字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方法。

7.单式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活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8.会计分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指出应登记的账户、记账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二、简答题

1.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类。

2.复式借贷记账法是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方法。

3.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

①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②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③根据借贷记账法原理进行试算平衡。

④可以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

4.借贷记账法的失算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借贷记账法原理对所有账户的记录进行检查和验证,其方法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

5.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要点有三:

一是根据同一会计凭证同时在有关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登记;

二是在登记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时,借和贷记账方向必须一致;

三是在登记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时,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其所属的一个或几个明细账户的金额合计数相等。

6.对应关系是账户与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对应账户是指同一会计分录中的借方和贷方的对方账户。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有其特点,不能替代。

2.总分类账户是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对明细分类账起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对总分类账起辅助和补充作用,两者结合才能既概括又详细的反映同一经济业务的记账内容。

第三章、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

一、名词解释

1.预提费用

2.待摊费用

3.其他业务收入

4.投资收益

5.营业外支出

6.管理费用

7.主营业务收入

8.应付税款法

9.成本计算

10制造成本

二、简答题

1.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主要核算内容是什么?

2.企业的资金如何进行筹集?

3.什么是应付票据?

4.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那些内容?

5.简述“预收账款”账户的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

6.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应如何进行核算?

7.什么是成本计算对象?

8.试述成本计算程序。

三、论述题

1.试述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意义。

2.为什么说企业的销售成果不能作为最终的财务成果?

3.试述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预提费用是指俺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2. 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

用。

3.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出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

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提供劳务等收入。

4.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5. 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物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好人支出。

6.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董事会和行政部门在企

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等。

7. 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扣除增值税以外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主营业务

成本后的余额。

8. 应付税款法是一种不确认时间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的所得税核算方法。

9. 成本计算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

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0. 制造成本是将生产费用按产品分项目进行归集后构成产品的制造成本。其主要项目有:直

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二、简答题

1.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主要核算内容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业

务,即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以及资金的投入、调整和退出等经济活动,构成企业核算的主要内容。

2. 企业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其来源主要是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和向银行及其他金

融机构借入的资金,筹集资金应向这两方面进行。

3.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开出的远期票据。企业因购买商品、材料或接受劳务供应所开出的承兑

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即为应付票据。

4. 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主要包括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

力,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管理和组织生产、为生产服务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5. “预收账款”账户是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它的

贷方登记向购货单位收取的预收款;借方登记实现销售收入和应交销项增值税的数额,其贷方余额为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借方余额为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

6. 企业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和毁损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改账户为资产类

账户,其借方登记固定资产的净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贷方登记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清理结束后其借方余额表示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属于经营期间的正常处理损失应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贷方余额表示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应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结转后应无余额。

7.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费用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首先要确定成本对象,才能归集费用,

计算成本。如采购费用的对象是材料物资;生产费用的对象是产品等。

8. 成本计算的程序是在进行成本计算是,先要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和成本项目,

在各种费用发生后,按各种成本计算对象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归集和分配,从而计算出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是一个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工业企业的基本任务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更新和扩大花色样品,做好售后服务,满足市场要求,加强内部管理,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劳动耗费,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累更多资金。为了完成上述各项任务,企业要以效益为中心做好各项工作,增强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其中如何正确核算,利用会计资料,加强会计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会计正确、及时提供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量和质量的信息,使企业领导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纠正偏差,提高科技含量,求得深层次的发展,完成和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2.财务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利润或亏损。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取得的销售成果还不能算是最终的财务成果,因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还会发生一些非商品、产品销售性质的收入和支出,如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支、期间费用、投资损益等等。

这些和支出也都属于企业利润的组成部分,也应计算在内,才是最终的财务成果。

3.费用和成本是俩个概念。已经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费用,并不等于已经形成产品成本,因为两者计算的基础不同。费用是按照一定会计期间汇集的资金耗费,而成本则是以产品为对象进行归集的资金耗费。费用要按计算对象归集后才能形成成本。一般来说,费用和成本不 一定相等,只有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都已归属于该期的产品,该期的费用和成本才会相等。

第五章、账户分类

一、名词解释

1.账户的用途

2.账户的结构

3.盘存账户

4.调整账户

5.集合分配账户

6.备抵账户

7.资本账户

8.跨期摊配账户

二、简答题

1.账户按经济内容可分为哪几类?每一大类包括哪几小类?

2.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可分为哪几类?每一大类包括哪几小类?

3.什么是调整账户?可分为哪几类?

4.什么是结算账户?可分为哪几类?

5.什么是盘存账户?它有何特点?

6.集合分配和集合配比账户有何区别?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要对账户分类?按经济内容分类和按用途结构分类两者作用有何不同?

2.试述基本账户的特点。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资料。

2. 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提供核算资料,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怎样进行登

记,其余额反映什么内容。

3. 盘存账户是指可以进行实物盘点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化及其实有数额的

账户。

4. 调整账户是指用来调整有关账户账面余额的账户。调整账户按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

5.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汇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有关生产费用的账户。

其借方登记费用的发生额;贷方登记费用分配数,一般无余额。

6. 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呗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其特点是被调

整账户性质是期末余额放心与调整账户不一致。

7. 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资本金的所有者权益的账户,其贷方登记各项资本金增加

数;借方登记各项资本金的减少数,余额在贷方。

8. 跨期摊配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成本计算期的产品 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并

将这些费用在各个成本计算期进行分摊,借以正确计算成本的账户。

二、简答题

1.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为五类:一是资产类账户,分流动资产账户、长期投资账户、无形资产、

及其他类账户。二是负债类账户,分流动负债账户、长期负债账户。三是所有者权益账户。四是成本类账户。五是损益类账户。

2.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为三大类九小类:一是基本账户,分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跨期摊配

账户和资本类四小类。二是调整账户。三是业务账户,分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集合配比账户和财务成果计算账户四小类。

3. 调整类账户是用来调整有关账户的账面余额而设置的账户。调整账户按其调整方式的不

同,又可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种。

4. 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债券(应

收)债务(应付)结算关系的账户。按结算性质又可分为结算资产类账户、结算负债类账户和结算资产负债类账户三种。

5.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可以进行实物盘点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变动及其

实有数额的账户。盘存账户的特点是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实物,可以进行盘点,包括了企业主要的资产账户,其结构特点是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都在借方。

6.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汇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有关生产费用,借

以核算和监督有关生产费用计划执行及分配情况的账户。而集合配比账户则是用来汇集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好人发生的成本、费用和营业外收支,借以在期末进行配合比较,计算确定经营期内的财务成果的账户。两者的用途是不同的。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 为了全面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需要设置众多的账户进行核算。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取得

企业经营管理所需各种核算材料。为了更好地设置和运用账户,对各种账户进行适当分类,有助于完善地建立账户体系,进一步掌握各类账户提供核算资料的规律性。

账户分类主要按其经济内容及用途好人结构两方面进行,两者的作用是不同的。按经济内容分类,因为账户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就是账户的经济性质,这样跟了有利于从账户中去得需要的核算指标,从而明确每个账户的核算内容,以准确区分其经济性质。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是在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将用途和结构基本相同的账户进行适当归类,这样可以了解该账户能提供什么资料,如何提供资料,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怎样进行登记?其余额反映什么内容,使我们能明确各个账户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具体作用。

2. 基本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和实有数情况的账户。这类

账户有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跨期摊配账户、资产账户。其特点是所反映的内容都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称为基本账户,如盘存账户是核算监督可以进行实物盘点的各种财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这些账户几乎包括了企业的主要资产账户。又如结算账户是核算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全部债权、债务,包括了企业主要的负债账户和部分资产账户。再如资本账户是核算和监督企业资本金的所有者权益账户。所有这些账户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基础,其所反映的指标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六章、会计凭证

一、名词解释

1.会计凭证

2.记账凭证

3.原始凭证

4.累计凭证

5.自制原始凭证

6.转账凭证

7.分录凭证

8.汇总凭证

二、简答题

1.会计凭证分为哪几类?有什么区别?

2.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经济业务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如何运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简述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要求。

6.正确、合理地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有什么作用?

三、论述题

1.什么是会计凭证?准确填制和严格审查会计凭证有什么意义?

2.为什么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要进行审核?审核时应注意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2.记账凭证是财会部门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确立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编制的。它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是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4.累计凭证是指一定时期内记载同类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手续是在一张凭证中多次进行才能完成的原始凭证。

5.自制原始凭证是由本单位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凭证。

6.转账凭证是用于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其他转账业务所编制的记账凭证。

7.分录凭证是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载明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和金额的凭证。

8.汇总凭证是对分录凭证加以汇总,据以登记分类账的记账凭证。

二、简答题

1.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编制的,是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而成的,是记载经济业务、确认会计分录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2.记账凭证按其经济业务的类别不同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入和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那些不涉及货币资金的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有: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和凭证编号,填制接受单位的单位名称,经济业务的内容数量、计量单位、单价和金额,以及填制单位的公章和有关人员签章等。

4.记账凭证和基本内容有:记账凭证的名称、日期和编号;填制单位的名称;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会计分录;所附原始凭证张数以及有关经办人员签章等(如会计主管、制单、审核、

记账、出纳等人员)

5.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是:内容真实可靠;手续完备;项目填写完整清楚;妥善保管、及时流转;按规定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等。

填制记账凭证的要求是:正确填写会计分录;摘要简明扼要;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张数;有经办人员签章;连续编号;及时传递等。

6.正确组织会计凭证传递,有利于各部门及时得到会计资料、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凭证流转和物资流转有序进行;有利于企业内部相互牵制和监督等。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准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在于:可为记账、算账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保证账簿正确可靠;可检查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规定;可使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得到保证,保障合理收入,保护企业利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有凭有据,循序进行,保证全面、系统规范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2.为了正确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必须指定专人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审核。

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原始凭证的填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和是否合法、合规两个方面进行。

对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从有否原始凭证、金额、内容是否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是否准确;填写项目是否齐全;有关人员是否已签章;所记事项是否合乎法律制度规定等方面进行。

第七章、会计账簿

一、名词解释

1.日记账

2.总分类账

3.明细分类账

4.结账

5.会计账簿

6.序时账簿

7.备查账簿

8.分类账簿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会计账簿?它有何作用?

2.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簿有什么区别?

3.什么事特种日记账?为什么要设置特种日记账?

4.明细分类账有哪几种格式?

5.更正错账的方法有哪几种?

6.账户的更换和启用要注意那些方面?

三、论述题

1.为什么登记账簿要遵守记账规则?记账规则的内容主要有哪几方面?

2.为什么要进行对账?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对账工作?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日记账又称序时账,是按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登记的账簿。

2.总分类账是按总分类账户开设,用以分类反映和监督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总括核算资料的账簿。

3.明细分类账是按明细分类账户开设,用以分类反映详细核算资料,是有关总分类账的从属账簿。

4.结账是将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将各种账簿记录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从而根据张博记录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

5.会计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分类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6.序时账簿是按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

7.备查账簿是对序时账和分类账中未能反映和记录的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8.分类账簿是按账户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按其概括程度不同,可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二、简答题

1.会计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其作用在于通过账簿记录可以系统、完整地归纳和积累会计核算资料,有利于掌握企业全貌,加强经济管理;通过账簿记录,可以为会计检查提供依据,有利于检查和控制企业的资金和财产情况;通过账簿记录,可以为编辑会计报表提供依据,有利于计算和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2.日记账是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的账簿。分类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进行分类核算和登记的账簿,可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两种;备查波也称辅助账,是对序时账和分类账等主要账簿未能记载或者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3.特种日记账是将性质相同的经济业务分别登记下来,分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通过分别记录,可以加强货币资金以及转账 业务的管理。

4.明细分类账的格式有三栏式明细分类账,多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平行式明细分类账。

5.更正错账的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三种。划线更正法用于更正登记账簿发生的文字或数字错误,其做法为用一条红线划去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在红线上端填写正确的文字和数字;红字更正法是在已入账的记账凭证中发现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和金额错误,用红字记账凭证充正错误的方法,补充登记法是在入账后发现记账凭证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不错,但金额小于正确金额,用补做差额的记账凭证予以更正,补充登记错误金额与正确金额之间差额的方法。

6.在更换启用新账簿时,应在账簿扉页上填列“账簿启用及接交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等人签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因为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建立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记账时必须要遵守记账规则。记账规则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账簿的启用和人员交接的规则,包括启用账簿是要在账簿扉页上填列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主管人员姓名,加盖单位公章和人员签章。会计主管或记账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在账簿上应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人员签章;二是记账的规则,包括用蓝黑墨水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正确的按页次顺序连续逐项登记,结出余额,并加计本页合计数过至次页等等;三是在记账发生错误以后,必须按规定的“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等等。

2.记账、对账和结账是会计核算工作不可分割的环节,由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在记账过程中发生错账。对账就是对账簿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以纠正差错,保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工作。对账的基本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等方面。

第八章、财产清查

一、名词解释

1.全面清查

2.局部清查

3.永续盘存制

4.实地盘寻制

5.实地盘存

6.坏账损失

7.财产清查

8.伟大款项

二、简答题

1.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在清查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如果遇到数量多、体积庞大难以盘点的物资,如何保其数量和质量?

3.财产清查的结果如有差异,在账务上如何处理?

4.试述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5.什么是伟大款项?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6.试述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

三、论述题

1.财产清查有什么意义?

2.永续盘寻制与实地盘存制有什么区别?分别在那些条件下适宜采用?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全面清查是指对所有的财产和资金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

2.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只对财产中某些重点部分进行清查。

3.永续盘寻制是对各项财产物资分别建立明细账,连续记载其增减变化,并随时结出余额的一种管理制度。

4.实地盘寻制是对各项财产、物资平时只登记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根据实物盘点资料,倒算出本期减少额的一种管理制度。

5.实地盘点是逐一盘点实物实存数量的方法。

6.坏账损失是指因无法收回的营收款项而造成的损失。

7.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的实有数和账面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8.未达账项是由于往来双方在记账时间不一致情况下而发生的 一方入账而另一方未入账的款项。

二、简单题

1.库存现金在清查中可能出现登帐错误,计算差错,已收、付的现金未入账以及挪用等情况,通过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核对后,纠正差错和错误。

银行存款在清查中可能出现登帐错误及未达账项等情况,通过银行存款日记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调整后达到一致。

2.可按大件清点,抽查细点或以量方,计尺等技术方法来确定数量;对一些机器设备、房屋等不仅要点数量和附属部件,而且要查明质量及使用情况;对一些易变质的材料、物资、商品要抽查质量,以确保数量和质量的正好、完好。

3.对各项清查出来的差异和损失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调整盈亏数,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

4.财产清查工作量大、面广、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从组织、账务、业务三方面准备。在组织工作方面,要制定计划、配备人员,工作进行过程中要安排检查和督促,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账务工作方面,要将清查工作开始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入账,结出余额;在业务工作方面,有关业务、保管部门要准备好度量衡器具,对清查工作开始前所以业务办好凭证手续,全部入账,并将所保管的财产物资整理排列,便于盘点核对

5.“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企业)之间,由于收、付结算凭证的传递及双方入账时间不一致,造成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未入账的账项。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未达账项有四种情况:

(1)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2)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3)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4)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6.对清查出来的问题要认真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政策、制度办事,每件都要有着落。对发现的多余积压物资,要群策群力积极处理;对各项悬账、悬案,应指定专人负责,限期催收,力求消除积压,加速周转,解决悬账、悬案。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根据财产管理的要求,一切单位都必须通过账簿记录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保证账物、账款相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会使账实发生差异,如客观自然条件影响,发生计量不准;制度不严或工作人员疏忽造成计算差错或登记错误和物资变质损失;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或非法侵占等等不法行为造成损失等方面,因此必须通过财产清查达到财实相符的要求。

2.实地盘存制是指企业对各项财产物资在账簿中只登记收入数,不登记发出数,期末通过对实物的实地盘点来确定财产物资的结余数。然后采用推算的方法倒挤出本期的发出数的一种盘存制度。其计算公式为: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实存数=本期发出数,采用这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单,但对期末实存数的正确性缺乏控制办法,只适用于少数低价、零星的商品和用品的管理。

永续盘存制是指企业对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和发出的数量和金额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结出账面库存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其公式为: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发出数=期末结存数。

这种方法手续比较严密,能起到控制财物收、付、存的作用,有利于加强财产管理,能为大多数企业所适用。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名词解释

1.财务会计报告

2.资产负债表

3.利润表

4.现金等价物

5.现金流量表

6.流动资产

7.营运资金

8.未分配利润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财务会计报告?

2.年度、半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3.编制会计报告有些什么要求?

4.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5.什么是利润表?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6.什么是现金流量表?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为什么企业要进行账务状况分析?其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财务会计报告是总括反映各单位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告文件。

2.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报表。

3.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利润(亏损)的报表。

4.现金等价物是指在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交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5.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报表。

6.流动资产是指可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耗用的资产。它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一年以内可收回的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及待摊费用等。

7.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

8.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期末尚未分配的利润。包括本年未分配利润和历年利润分配的余额。

二、简答题

1.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总括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报告。

2.年度和半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3.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主要是数字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必须完整;说明必须清楚;报送必须及时。

4.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内容包括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及其结构。

5.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利润(亏损)情况的报表,其内容包括所有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6.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现金来源和运用情况的财务报表,其内容包括企业一定期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财务状况分析是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的有关数据资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分析。通过财务状况分析,可以动态地使用财务会计报告,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的特定要求,包括为企业管理者、外部投资者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财务信息。

财务状况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企业的资本结构、资金运用、获利能力、偿还能力和发展能力几个方面。

2.为了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手续完备,企业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之前必须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经会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认真进行审核后报送。其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份数、报表是否按规定填列齐全,报表有关人员是否签章;

(2)报表的金额是否合计相符,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衔接,项目的填列有否错格、漏格;

(3)主要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及重大变异项目的发生原因是否在财务报告中作简要说明;

(4)其他错报、手续不全、违反财经法规和纪律、虚伪、伪假等情况。

第十章、会计核算程序

一、名词解释

1.账簿组织形式

2.记账步骤

3.会计核算形式

4.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5.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6.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

7.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

8.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二、简答题

1.目前我国企业采用的会计核算程序有哪几种?

2.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4.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5.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程序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6.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两者有何不同?

三、论述题

1.什么是会计核算程序,企业应如何处理组织本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

2.为什么说合理的会计核算程序对提高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账簿组织形式是指设置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记账步骤是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和步骤。

3.会计核算形式即会计核算程序,是指账簿的组织形式和记账的步骤。

4.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一种核算程序。其基本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5.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是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6.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是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7.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是设置多栏式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8.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是设置一本既是日记账又是总分类账的账簿,所以账务都集中在日记总账中登记,既要顺序登记,又要分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二、简答题

1.目前我国企业采用的会计核算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程序,日记总账核算程序五种。

2.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是嘴基本的一种会计核算程序。其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其账簿组织包括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记账步骤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特点是先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然后据以登记总分类账。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的内容基本与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相同,所不同的是多了一道记账凭证的汇总程序。汇总记账凭证一般分为收款、付款和转账三种。汇总收款凭证应以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借方设置,并按相应的贷方账户汇总;汇总付款凭证则以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贷方设置,并按相应的借方账户汇总;汇总转账凭证一般按有关账户贷方设置,并按相应的借方账户汇总。

4.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特点是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科目汇总表的核算程序与汇总记账凭证相似,先根据记账凭证按科目汇总填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科目汇总表定期编制、汇总每一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发生额,进行试算平衡,汇总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

5.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程序的基本特点是设置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转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账。其核算程序与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等核算程序相同。

6.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与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不同点在于汇总凭证和汇总表的结构不同,编制的方法也不同,汇总记账凭证是按记账凭证借方(或贷方)为主,将与此相关的对应科目汇总,对应关系比较清楚;而科目汇总表则只按各科目的借方和贷方的发生额进行汇总,便于试算平衡。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会计核算程序是指账簿的组织形式和记账的步骤,账簿组织形式是指设置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记账步骤是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和步骤。因为各个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不同,规模不同,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计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规模和特点、能全面及时正确地提供核算资料、并尽可能简化会计核算手续的会计核算程序,以满足本单位的经营管理需要。

2.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程序对提高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

(1)有利于及时、正确地提供全面、系统的核算资料,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

(2)有利于加强会计核算的分工协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节省核算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消耗。

(3)有利于及时掌握资金运动现状,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第十一章、会计管理

一、名词解释

1.会计决策

2.会计检查

3.会计信息

4.会计预测

5.会计分析

6.会计控制

7.会计信息处理

8.成本预测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应如何进行处理?

2.什么是会计预测?有何特点?

3.什么是会计决策?有哪些方法?

4.什么是会计控制?有何特点?

5.怎样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预测?

6.实行会计电算化有什么优越性?

三、论述题

1.试述会计分析的重要性。

2.试述会计检查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会计决策是会计人员为达到会计目标,对不同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的合理抉择,或是为了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而运用特有的会计方法,或借助于其他方法来分析比较不同方案协助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2.会计检查是指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的审查和稽核。

3.会计信息是指通过科学预测或实际记录,反映会计主体过去、现在、将来有关资金运动状况的各种可为人们接受和理解的信息、数据、资料等的总称。

4.会计预测是指根据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会计技术方法,并借助于其他技术方法,对企业资金的总体运动及其局部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所进行的推测和估计。

5.会计分析是利用会计资料,采用专门方法从相互联系的各项经济指标中进行对比、分析,查明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

验,提出改进措施,借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

6.会计控制是通过会计工作,采取政策、制度、定额、计划、标准、责任和流程等控制方式和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协调、监督、调整的过程。

7.会计信息处理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传递、贮存、检索、输出的过程。

8.成本预测是指运用一定的预测技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推断和估计某一成本对象未来的成本目标和水平的工作。

二、简答题

1.会计信息是指通过科学预测或实际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资金运动状况的各种可为人们接受和理解的消息、数据、资料等的总称。

收集的会计信息要进行处理。处理的过程包括加工、传递、贮存、检索和输出等环节。经过处理的会计信息才能供信息使用者使用。

2.会计预测是指根据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会计技术方法并借助于其他技术方法,对企业的总体运动及局部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所进行的推测和估计,其主要特点有:①它是个信息处理和反馈的过程;②它是价值管理的一种形式;③它的目的是提供企业经济效益。

3.会计决策是指会计人员未达到会计工作目标,对不同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的合理抉择;也是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方法帮助管理人员分析比较不同方案协助进行的决策。其采用的方法有差量分析法、决策表法和决策树法。

4.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运用会计方法,采取控制方式和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协调、监督和调整。会计控制具有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群众性的特点。

5.对企业资金的预测应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预测资金需要量及来源;二是预测资金运动的状况;三是预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量;四是预测投资效果。

6.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实行会计电算化,其优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会计工作的计算速度和工作效率,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摆脱出来,用更多时间从事管理;二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少人为差错,能及时、正确提供会计信息;三是提高管理水平。电子计算机能解决人工所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和决策问题,通过网络能更加准确及时广泛地提供财务信息,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三、论述题(解答提示)

1.会计分析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一般而言,会计核算只能回答“是什么”而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会计核算只是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会计分析则是用账。因此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对于更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之一,是通过会计分析,可以督促企业遵纪守法。因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进行会计分析,必然要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做出正确评价,这样就能对企业的遵纪守法起到一定监督作用;重要性之二,是通过会计分析,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因为通过会计分析,可以查明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成本、费用和盈利水平的高低及原因,从而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措施,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检查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所进行的一种事后监督。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必要补充。加强会计检查对于完成会计任务,发挥会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会计检查,可以差错防弊,可以查出会计核算工作中各种弊端,包括过失或故意所造成的弊端,达到防患于未然。其次是通过会计检查,可以保护财产,可以使企业财产不受损失,包括因过失及贪污盗窃造成的财产损失,追回实物,严肃处理。最后是通过会计检查,可以强化监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