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桐林乡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从7月23日开始至8月5日结束,历时13天,对全乡21个乡镇,350个农村党支部近年来抓农村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调查采取了召开党务干部座谈会、党员代表座谈会、查阅乡村档案资料、发放问卷调查表、开展民主评议测评、实地查看等形式。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培训现状、基层党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及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情况,分析总结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并结合我乡农村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打算。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乡基本情况及现状

桐林乡位于峡江县东南部,西邻马埠、南接永丰,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乡。全乡辖有5个村委,7800人。共有1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其中:机关、事业、企业、中小学及卫生党支部6个,农村党支部6个;有党员306名。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全乡共有农村党支部6个,有村党支部书记6人, “两委”班子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180人,占17.1%,55岁及以上的23人,占2.2%,大专学历以上34人,占村干部总数的3.2%,中专学历15人,占村干部总数的1.4%,高中学历260人,占村干部总数24.8%,初中学历790人,占村干部总数的75.2%,全乡现任村干部中完全消除了小学文化程度。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已创建“六好”乡镇党委20个,“五好村”党支部246个;有村级集体经济168个,其中:1万元以下的142个,1—10万元的23个村,10万元以上的3个,分别占总村数的40.6%、6.6%和0.9%。

(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我乡共有农村党员6110名。其中女党员700名,占11.5%,少数民族党员5名,预备党员469名。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1998名,占32.7%,36-59岁的有3769名,占61.7%,60岁以上的有1807名,占29.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5人,占0.2%,大专550人,占9.1%,中专或高中的有1619人,占26.5%;初中及初中以下的3926人,占64.2%。

(三)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情况

根据查阅20xx年党内统计年报数据和调查调研情况看,自20xx年以来,全乡基层党组织基本健全,班子结构较为优化,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行业分布日趋合理,大部分农村党支部能够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正常化、经常性党内活动。在农村党员中,30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上,具有较强致富能力的党员产业带头人和党员产业示范户比例逐年增长,呈现出了近年来农村党员从业状况多样化的新特点和蓄势发展的良好态势。尽管如此,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不具有一技之长致富党员仍然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调查,全乡农村350个党支部中,经常不开展活动的仅5个,班子存在问题15个,活动经费困难,难以维持的150个,分别占1%、

3.3%和33%。

(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

全乡350个村中,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301个村,

共1204间,25207平米。其中砖混结构楼房25座,砖混结构平顶82座,砖木结构平房126座,砖土结构平房68

座,没有村级活动场所的49个。硬件高标准综合配套(会议桌、凳、电教设备)170个,有部分办公设备的89个,不具备基本办公条件的42个。

二、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成效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我乡各基层党组织都能按照乡委要求,结合当前形势和本部门实际,通过完善、强化“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双联双促”、“党群共富组”、“支部加协会”、“支部抓劳务”、“设岗定责”、“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等党建工作机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示范点创建”、“党日主题实践”、“党员服务示范岗”、“党组织产业示范园”、“党员特色产业示范户”等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很好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农村党建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乡围绕创建“七个好”先进乡的目标,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坚持推进以班子结构合理化、乡村管理民主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党员教育经常化、经济发展产业化、管理考核科学化为主要内容的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六化工程”的总体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成功路子。有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综合分析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主要呈现“五个创新”的特点:

(一)领导方式创新。近年来,乡委始终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中谋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乡委在认真分析、总结、评估近年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七个好”先进乡的目标,全力实施以“六抓六强”为主要内容的“六项工程”,即抓班子,强龙头,实施“堡垒工程”;抓干部,强素质,实施“骨干工程”;抓党员,强党性,实施“先锋工程”;抓经济,强基础,实施“富民工程”;抓服务,强功能,实施“形象工程”;抓民主,强监督,实施“阳光工程”。通过实施“六项工程”,进一步理顺了领导体制,改革了领导方式,确保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在领导体制上一致,在工作步调上一致,促进了和谐发展。一是详细制定切合本乡实际的《年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安排意见》、将年度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各实施乡镇党委,并签订《农村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月分析汇总情况、半年任务完成督查,年考核兑现奖惩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二是调整、成立乡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主任。坚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乡委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五年规划”与分年度计划相结合,年度任务推进与阶段任务推进相结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了乡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基层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责任人”的分级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建立了副乡级以上领导“联乡抓点包党建”工作责任制,把领导干部“联乡抓点包党建”的工作实绩,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奖先评优、表彰先进的重要内容。五是建立农村基层党建成员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通报情况、集中研究问题、讨论改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

(二)工作指导创新。始终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别情况,采取“五包”措施,实行分管部长包片,乡委组织员包乡,“双联双促”单位包村,驻村干部包户,机关联促党员包人。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用创建高标准党建示范点来整体推动农村基层党建上层次、上水平。一是农村基层党建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加快发展富百姓”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创建。经过不懈努力,全乡第一批(2005---20xx年)党建示范点创建任务全面完成,

共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10个,“五个好”村党支部217个。在借鉴第一批党建示范点创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桐林乡第二批(2008---20xx年)农村党建示范点创建实施方案》,目前,已实施创建市级党建示范乡镇党委1个,村党支部10个,乡级党建示范乡镇党委4个,村党支部23个,“五个好”乡镇党委10个,“五个好”村党支部100个的目标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力度,今年初,乡委组织部从乡直单位派出700多名干部蹲点抓创建,一方面着力推广第一批示范点创建的成功作法,充分借鉴推广碾坝乡李家湾村集体创办股份制柴胡公司;阳坝镇宋沟村集体创办茶叶加工厂等发展集体经济,迷坝乡马莲村由集体承包,分户种植烤烟,实现强村富民;豆坝乡杨李村集体与林场联合开发荒山荒坡,利润“五五分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碾坝乡青岗坝村建立“支部+协会”,组织化实施中药村和养殖项目,高点起步,走规模化、技术化、市场化的路子发展特色产业的成功做法,引导第二批创建工作。另一方面注重实践创新,按照第二批创建的37个示范点的不同区位、不同资源、不同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望关乡中庄村利用水土资源,统一规划,创建“党群共富组”实施蚕桑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截止目前,创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并进展顺利。二是积极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承诺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工作水平,开展“有职履职,无职设岗”、“党员一帮一”、“帮贫困、化民怨、聚民心”和“五个一”工程(即:出一个好主意、做一件好事、包一幢楼房、管一个路段、献一份爱心)等一系列党内活动,初步形成了“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三年来,共结成“一帮一”结对帮困扶贫2703对,为孤寡老人办实事18936余件,走访慰问困难户13500余次;建立党员责任区6个,产业专业村42个,特色产业党员示范户400户。有15个乡镇178个村684名农村无职党员通过设岗、认岗、领岗走上了新的岗位,为群众承诺办实事3052件,已落实2860件。突显了广大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农村无职党员在参与村级党组织建设上的导向作用、服务上的带头作用。四是农村党建工作按照“规范运行、发挥作用”的原则,一方面结合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把14名乡镇干部选配下派到村党支部任职,配强了村支部班子,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把乡直机关支部创建“五型”机关和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乡直机关支部包片抓协调,包乡抓指导,包村抓帮建,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党支部运行机制,

建立了村级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同时,结合深化“双联双促”活动,建立了机关支部联系农村支部,机关党员联系农村党员的“联促责任制”,创新搭建了机关党支部和党员深入农村实践先进性的平台,确保了农村党建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制度机制创新。始终坚持乡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具体落实、乡直部门联村包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四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立足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投入机制,有效促进了基层党建又快又好发展。一是乡委、政府按照财政收支状况,建立和完善了财政预算拨付机制,坚持在每年保证投入50万元基层党建经费基础上,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基层党建发展需求,及时拨付专项经费,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完善了乡直单位帮建责任机制,实行定期通报帮建投入情况,督促乡直帮建单位认真履行帮建职责,千方百计为联系乡村给项目、给钱给物,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层党建的投入力度。三是创新落实了扶贫项目、村学项目增设基层党建子项目制度,明确在申报扶贫整村推进、村学建设、村级文化站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必须设立修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在保证资金投入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修建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四是坚持产业开发项目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相结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与“双培双带”工程相结合的意见》、《关于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意见》等相关优惠政策。对农村“双培”对象实行项目、资金、技术“三个优先”扶持,进一步拓宽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渠道。截止20xx年底,三年来乡财政共投入基层党建工作216万元,乡直部门帮建投入187万元,基础设施项目投入954万元,产业开发项目投入5700多万元,农村小额信用带款支持8700多万元。五是把农村经济项目培训、特色产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与提高党员致富能力培训结合起来,与非党致富能手党建理论培训结合起来,与突出提高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结合起来,同步安排,同步落实。通过落实“双培双带”工程,乡、乡两级共培训村级干部三个轮次,5150人,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260人,培养非党致富能手3502人,其中有700人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三年来,共选送了370名村干部到市农村干部专修学校培训或参加学历教育,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564多期,培训党员4.8万多人次。

(四)工作措施创新。一是创新选培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坚持“选、

训”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组织和群众“双满意”的要求和带头致富、带民致富“双强型”村干部的标准,建立和完善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采取举办培训班和选送考察培训等方法,加大了组织培养力度,坚持“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制度,不断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高带民致富的能力,夯实了村级组织基础。按照全国和全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党员的“十二字”方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有效方法,制定并落实了《在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的办法》,实践推广了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结合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设岗定责”、“一帮一、二帮一”、“学、帮、比”等活动 开展党性实践,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员素质。整顿软弱村级班子117个,规范整合党员教育管理制度178个,在“双培双带”活动中新发展农村党员541名。二是整合特色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难点来抓,制定并落实了乡委《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从政策措施、资金倾斜、帮建责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严格落实了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每人包联一个村、牵头落实一个发展项目的目标责任制,找准了不同基础、不同情况、不同资源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切入点,引导村级组织利用农户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营的优越性,紧密结合特色产业开发、扶贫世行项目、实施退耕还林和建立劳务经济组织等,充分运用集体资产的参股、控股、盘活等市场经济手段,活化自身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来,全乡共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达97万元,新启动实施集体种植中药材、兴办集体、农户参股企业等项目132个,使全乡村级集体经济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4个,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下降到117个。三是创新资金筹措方式,推进村级阵地建设。坚持按照“财政补、项目带、部门帮、群众建”的原则,创新落实了乡级财政补助、乡村自筹、乡直联乡单位帮建投入措施,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和项目的带动作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资金缺口,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快速发展。四是创新联建方式,增强建设后劲。通过多方协调,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移民搬迁、灾后移地重建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水平。三年来完成修建活动场所301座,1204间,25207平米。从98年起,全乡共投入村级阵地建设资金1234.5万元,发动党员群众投工15860个,新建村级组织

活动室162个,维修106个,并统一定制挂图300套,购买配发电教设备170(台)套,使全乡有活动阵地的村达到了301个,有电教设备的村达到了210个,基本实现了村级阵地标准化、党员教育电教化。20xx年以来,按照省、市委安排投入1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乡级教学平台,153个乡村依托站点挂牌后正常开展工作,第一、二批新建的174个乡村站点正在建设当中。

(五)活动载体创新。始终坚持把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作为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确立了把深化“党群共富”、“双联双促”活动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把创建“支部加协会”、支部抓劳务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村级党组织在产业中找位臵,党员在奔小康中看作用”活动,积极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性实践,为农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崭新平台。采取每名党员联系一户贫困户,联系一户富余户的“1+2”带动模式。为解决农民党员本身素质较低的问题,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建立了乡乡党校理论培训、农广校农业科技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农林科技综合培训“四大培训”体系。培训做到了“六个结合”,即与世行项目结合,与小额信贷资金结合,与参与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结合,与特色产业信用村创建结合,与农业产业基地化建设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等办法,加大了村组干部、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四支队伍”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深化了“双培双带”工程,丰富了“三级联创”内涵。同时,我们着手总结和建立了与岗位职责相配套的评价机制和考评机制。20xx年底,全乡共调整上岗不合格党员38人。通过“有职履职尽职,无职设岗定责”活动,积极引导乡、村两级党组织按照优先创办产业协会、优先领办集体企业、优先协办产业示范基地、优先“党群共富组”、优先产业带头人的“五个优先”原则,实行小康示范项目村、扶贫开发重点村、特色产业专业村、示范基地建设村“四倾斜”制度,创建以劳务输出、种、养、加工业等项目为纽带的“党群共富组”,辐射带动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推动农村经合组织发展,扩大和加强农村产业开发的规模化和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确保活动载体之间相互链接、相互转换、互为支撑、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的新格局,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运行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三年来,全乡共新创建“党群共富组”668个,辐射带动农户1.2多户;

创建“支部加协会”157个,发展农民会员4682人,培养党员致富能手和致富能手先进分子3268人。乡直79个机关党支部898名党员与农村党支部和农民党员开展结对帮扶,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96期,培训村社干部和农民党员群众3.3万人次,为贫困群众累计捐款80多万元、捐衣物2.2万件,送面粉4800多袋,帮助4300多户群众实施“一池三改”、特色产业等项目2800多个。

三、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根源

就我乡基层党建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值得思考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两高一低”现象比较严重。①全乡6110名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比例高达29.5%,35岁以下党员的比例不足33%。②初中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比例高达64.2%,这部分党员占农村党员队伍的主流。③流动党员较多,年度短期流动党员有逐年增多趋势,仅今年前半年在外流动党员高达2000多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0%以上。④党员发展比较缓慢。全乡18万农业人口中仅有6000多名党员,近三来,在农村发展党员不足1000名,在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的不足800名,有极个别的村甚至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⑤作用发挥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只能维持生计,很难发挥带动示范作用。⑥农村具有专业技术和致富能力的党员960名,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5.7%。⑦村级组织工作进展不平衡,地域性差异较大,交通沿线与偏避乡村差异较大。二是集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目前,全乡350个村中还有117个村为“空壳村”,既使有集体积累的村,也存在集体总量偏低,经济来源偏少,抗御市场风险和各种情况变化能力较弱的问题。三是村干部队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全乡350个村近1050名村干部中,有300多名干部工作能力不高而连续任职却在10年以上,缺乏应有的工作活力。四是少数经济专业大户的崛起对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威构成了新的威胁,不想不愿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和纳新党员。五是农村党支部班子民主意识淡薄。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存在相互“扯皮”,甚至相互拆台的现象。六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还有4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较小、质量不高、功能不全、办公条件较差。目前,还有49个村没有活动场所。七是长效机制建立速度缓慢。大部分村党支部在落实民主集中制、“双管双评”、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中不够规范,

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一是经济基础较差。我乡是一个山区农业乡和国家扶贫攻坚重点乡,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群众收入依赖程度较高,导致党建工作发展难度较大,甚至还处在一个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二是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流动党员逐渐增多,这些党员遍及全国各地,而且农民党员受本身政治素质的影响,在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三是我乡财政困难,给予村干部的报酬相对偏少,而农村干部虽名为“干部”,但实质还是以务农为主业,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自身还处在“养家糊口”的环境,很难全身心带领群众实现强村富民。四是有的农村支部书记,缺乏民主意识,习惯于搞“家长制”、“一言堂”,致使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工作失配。五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乡有相当一部分村一无集体土地、二无集体企业、三无集体资源,缺乏自我发展的基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仅仅依靠行政推动和很小的投入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造成发展速度缓慢。六是我乡乡级财政拮据,乡级财政困难,村级积累薄弱,农业产业开发项目多而企业项目相对较少,只仅靠乡级财政补助、乡村自筹和部分农业产业项目的带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难以实现当前综合配套的高标准、规范化要求,制约了“一室带三化”作用的发挥。

四、农村党建工作今后打算与对策

为了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我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党建规律性,实践创造性,下功夫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面向新世纪,培养带头人,精心选配好跨世纪、高素质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目前,我乡一些村存在着人才贫乏、后继无人的问题。因此,要把精心选配好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一是稳定骨干,能人当家。要认真研究村级主职干部的报酬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和依法保护问题,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政治坚强、熟悉经济、能干肯干、群众拥护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可以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保证村级现任主职干部的相对稳定。二是机关下派,充实村级。要结合市乡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把机关中富余的干部充实到农村中

去,也可选派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对下派到村任职的乡镇干部,成绩突出的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予以优先考虑。三是扶持新秀,储备人才。对于年龄老化的村级班子,要拓宽视野和渠道,注意从回乡青年、复员军人、科技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培养,,采取老支书、小村长或小支书、老村长“老少搭配”的办法,力促村“两委”班子结构合理化,逐步强化基层领导骨干。四是始终坚持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海选”的办法,确保真正把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且群众公认的致富能人选配进村级“两委”班子,增强村干部驾驭村级经济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按照新要求,配强村班子,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始终坚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采取办班培训、选送培训、学历教育、参观考察等方式,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根本宗旨意识和加快发展意识,教育他们正确处理村委会与乡镇政府、村委会与党支部、村民自治与依法办事、民主决策与党的领导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开展农村经济致富人、特色产业带头人、实用专业技术人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致富能人信息库”,为村级后备干部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

(三)构建新载体,建立新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抓农村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针对我乡农村实际,把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发挥模范作用作为农村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功来抓,通过进一步创新机制,推动农村党员队伍有序发展。①要坚持党员质量重于党员数量的指导思想,严格党员标准,把好“入口关”。②要在继续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真正把农村干部权力的运行臵于制度的规范之中和群众的监督之下。③要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配套组织为依托、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形成完整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网络。

(四)保持先进性,增强凝聚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根据我乡基层党建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我们将采取因地制宜、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一支部一对策的办法,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农村党建新变化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党建与经济有机结合,同步发展。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动摇,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基于对于这一问题的关心,也为进一步推动湾甸乡基层党建的深入开展,配合湾甸乡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本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调查研究课题。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湾甸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很健全,成立了党支部,支部下设党小组等组织。村党支部运行良好,基本上都能按期召开党员生活会,组织党员学习。但也存在着党员老龄化现状严重,严重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题。

一、湾甸乡农村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湾甸乡党组织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党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为目标开展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贯彻精神有部署、有落实。湾甸乡党支部能够及时召开党建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安排落实今年组织工作任务,量化指标,责任到人,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农村党员队伍活力有增强。湾甸乡党支部坚持从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出发,坚持把致富能人、种植能手、退伍军人、妇女和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农民作为培养发展对象,把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的先进群体培养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充实党组织的新鲜血液。

(三)村级办公阵地有改观。湾甸乡按照市、县党组织提出的要求,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拦,进一步规范了阵地建设。先后筹资进行上甸村党员活动室和小街子村党员活动室,芒回村党员活动室已正式启动建设,同时更新了会议室办公设施,制作了党建活动版面,刷新了党建活动园地,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落实了村干部日常值班制度,充分发挥了村级阵地作用。

(四)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利用“三会一课”抓好党员的政治学习,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灵活、信息量大、内容新的特点,促进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开阔基层干群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定期组织回头看。村重大事情召开党员民主会议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湾甸乡党组织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核心,在贯彻中央关于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湾甸乡农村基层党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解放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依赖性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力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一肩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虽然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但面对烦琐而又实际的农村基层工作,必将缺乏充沛精力,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造成权力相对集中,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家长制领导作风,在某种程度上有碍于民主决策、管理。

(四)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偏少,缺乏主动学习和开拓创新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对“三农”投入不断加大,就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不够,抓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还不够密切,致使农村基层党建的实际成效还不够明显。

(五)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虽然上甸村和小街子村建有党员活动场室,但是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设施搞好宣传教育,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群众的主动监督意识。

三、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合农村特点和村干部队伍的实际,多层次开展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干部以理论辅导、工作研讨、经验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干部及时掌握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增强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建设小康的本领。

(二)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壮大农村党员队伍,要拓宽视野,广辟渠道,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打破地域、身份和行业界限,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政治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群众威信高、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回乡青年、复员军人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要注重实效,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参与党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规范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按照 “支部会议决定,主体活动落实,全体党员参与,工作制度规范”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农村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党

建工作的新途径。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落实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等制度,逐步使农村党建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研究制定考核细则,形成目标清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操作性较强的党建目标考核机制。

(四)要抓管理,不断提高村级依法自治水平。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自治的各项工作之中,保证党组织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主导作用。要依法建制,逐步把村内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不断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公开内容、时间、形式,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五)要抓要务,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主题,认真抓好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牢固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的新思想和富在观念上、活在思想上的新观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增强项目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根除思想上以农为本的陈旧观,教育引导农民由单一种植向多业并举转变。村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千方百计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调研,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湾甸乡在抓基层党建过程中运用卓有成效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体现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要求,探索出了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某区是某市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共有8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15个行政村。区委直属党委(工委)24个,其中,8个街道党工委,1个直属机关党工委,15个系统党委。全区共有基层党支部(总支)508个,党员8810人。

一、农村党建工作

某区现有15个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38人,总户数3,890户。共有15个党支部,党员274人,其中“两委会”班子成员102人,村党支部成员51人。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都市村庄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和社会稳定

三大任务,以创建“五个好”基层组织为目标,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依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加强都市村庄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了全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

我们从新形势下城区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的实施意见》,落实了区委、区农村工作局党委、各行政村党支部三级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全区构筑了区委宏观指导,区委组织部重点督导,区农村工作局党委具体实施,各涉农部门协调配合,各村党支部积极落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机制;二是明确了区委书记、区农村工作局党委书记、各村党支部书记抓“三级联创”工作的三级责任人职责体系,进一步落实了各级领导干部村级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村等各项制度,实现了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工作的认识、责任、措施、工作的“四到位”,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教育,强化培训,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制订了全区农村干部教育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机制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是学习方式上讲求多样性。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参观先进单位、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丰富政策理论学习的形式。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我们根据年度任务的不同,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近几年主要以“城中村”改造和思想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为重点内容对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大政方方针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论述,开展了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和艰苦创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三是在教育效果上注重实效性。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和“实际、实用”的原则,先后组织农村“两委会”干部参加了城市规划法、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改造项目立项及审批实务等各方面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专题讲座,使大家在熟悉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程。

通过以“三级联创”为切入点的一系列党建载体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村各项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村两委会班子干部队伍整齐,关系协调;经济逐年稳步递增,15个村经济总收入均在3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基层干部以优良的为民服务行动,主动为民排忧解难,化解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使“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推进,保持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1、以“五个好”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村工作局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局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作风集中整顿、“论团结”、“论勤政”、“论廉政”和“创佳争先评差”等学习教育和研讨活动,坚持用正确理论武装全体干部的头脑,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局党委组织优势。一是健全完善包村制度。重新制定了包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目标任务,并抽调了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成立了驻村督导组,对“两委会”矛盾突出的村先后进行了两次集中整建,较好地扭转了后进村的面貌。二是培养典型,抓点带面。在北沙坡村和南关村开展“三级联创”试点工作,帮助该村先后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17项制度。同时,召开全区农村规范化建设现场会,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全区村级各项事务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创新制度,扩大民主,积极探索都市农村党建工作新途径

一是切实加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着眼于有效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研究制定了党支部书记主持下的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和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进一步理顺了“两委会”的关系,实现了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二是加快农村基层民主进程。我们积极推行以“党内外推荐,上级党组织考察,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制度,不断改进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方法和程序,扩大了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工

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将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公认,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班子。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我们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1+1双联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同时,严格规范程序,实行“公示制”,使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二、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中出现的一个越来越大的群体,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权益保护等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根据市委组织部的指示,今年二季度,我们在组织全区8个街道党工委,深入地区非公企业、区内重点项目工地、大型建筑工地、大型综合市场及劳务市场,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就农民工群体与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区农民工群体及其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某区农民工群体基本情况

某区地处某市中心地带,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71万,辖区内商业网点、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较为集中,吸引了大批外来农民工。目前,流入我区的农民工总数约为14,356余人,其中男性占98.4%,农民工党员为149人,占1.0%,入党积极分子294人,占2.0%,年龄结构在21—40岁之间的占66.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0%,从事建筑、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占99.7%,平均月工资收入200—500元的占52.0%,工作时间在5年以下的占58.4%。

二、开展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就城区农民工总体状况而言,农民工群体具有文化素质较低、工作流动性大、党员比例明显偏低;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型集贸市场、建筑行业和劳务市场。基于这些特点,在农民工群体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普遍具有难易程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一)在农民工群体集中的领域建立党组织

1、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由于农民工主要集中于城市非公组织中,积极在非公组织组建党组织,加强非公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是做好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

们在辖区内的71个非公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其中涉及农民工群体的组织达51家。

2、在大型集贸市场建立党组织。在许多商业市场中,存在着大量来自农村的商品经营者。随着城区大型商业集贸市场的不断建立,为在这一领域建立党组织,对市场中的党员经营者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区先后建立了建设路“双拥市场”党支部,太乙路铁永坊市场党支部,这些市场党支部在市场经营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由于城市拆迁改造等原因,这两个市场已不存在)。去年以来,我们又在文艺路地区的李家村服装城成立了市场党支部,为在集贸市场经营户的农民工党员中开展党建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

3、在社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在开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我们明确要求各街道社区建立“八个一”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其中之一就是在各社区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这一机构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党员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据统计,有40余名农民工党员曾经到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进行过登记和过组织生活。

(二)加强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在不断扩大非公党建工作覆盖面的同时,我们在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较为集中的非公企业和集贸市场,着力巩固党的阵地,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大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力度。我区非公企业陕西亚鑫餐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目前有党员19名,入党积极分子约50名,其中农民工党员有12名,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45名。公司党组织在开展党组织生活中,通过支部学习和丰富多采的支部文化生活,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员工在提高政治理论和文化素质同时,也为企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公司支部为了调动农民工党员的入党积极性,采取对纳新农民工党员后,给其输出地党组织和本人家庭发放喜报的方式,极大地鼓舞和触动了入党的农民工和其他员工,为企业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的政治氛围。文艺路街道党工委在李家村服装城农民工党员经营户中开展争做“模范党员经营户”活动,为讲诚信、守信誉的党员经营户颁发“模范党员经营户”牌匾,为市场党员经营户办实事、解难题,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地增强了党组织、党员在农民工群体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吸引了一批积极靠拢党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许多原来不愿暴露身份的农民工经营户主动向党组织亮明了身份。今年以来,我区先后培养非公企业和市场中的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

80余人,10余人加入了党组织。

(三)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增强党的感召力。

业余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是农民工群体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工的实际困难,是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有力切入点。

1、开展文明市民教育进工地活动。农民工群体大量存在于城市建筑工地,据统计,我区目前现有施工工地54个,外来农民工5千余人。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文明市民教育活动,有助于农民工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寻找并发挥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我区精神文明办公室通过指导全区各

街道建立文明市民总校和社区文明市民分校开展教育活动把农民工纳入文明市民教育范畴,得到了农民工的普遍欢迎。今年6月中旬,我区长乐坊街道办事处邀请市委讲师团

对地区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文明、道德、遵法讲座,发放《文明市民教育读本》3000余份。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文明市民学校组织的360余次各类讲座、授课中,参与活动的建筑工地农民工达1000余人次。

2、关心农民工群体业余文化生活。长期以来,远离家乡的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乏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文艺演出、纳凉晚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教育农民工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我区柏树林、长乐坊街道党工委通过为骡马市等大型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举办了“夏日电影专场”、“走近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真情献给农民工”等文艺晚会,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的政策宣传和教育管理工作。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社区、驻地单位、农民工代表同台演出,同唱革命歌曲,不仅教育了农民工,而且使农民工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

三、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目前,由于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基层组织建设在我区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城市劳务市场中建立党组织尚属空白。目前,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依托非公企业党组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站等组织载体进行,对农民工的教育、管理、权益保障无法实现专门化和集中化,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仅限于“搭车”之列,这就影响了社会及用工单位对他们的重视程度,阻碍了党员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在农民工较为

集中的地区或单位单独建立党组织,专门负责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应是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但是,由于农民工群体中党员数量极少,而且比较分散,党员流动性大等客观原因,加之许多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用工单位负责人功利观念较强,主观上不愿意成立党组织,给在这一群体中建立党组织设臵了重重障碍。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网络.com网。

2、农民工党员身份无法确认和证明,存在着农民工不愿暴露身份问题。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党组织在这一群体中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政治舆论宣传和社会氛围,从而使农民工群体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存在,逐步形成了农民工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思想意识淡薄,政治上不积极要求进步的恶性循环。二是从农民工外出务工原因来看,他们主要是为了谋生、挣钱,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物质需求,根本顾不上精神上的追求和政治上的进步。三是受现行党员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如何证明农民工党员的身份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正常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

3、许多农民工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党员权利与义务无法履行,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本人不愿意暴露党员身份,另一方面是流动党员的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党组织不健全、工作不力,无法正常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输出地党组织由于距离远,对流出的党员疏于管理,输入地党组织怕增加负担,不愿意接收,致使许多农民工党员处于游离状态,作用难以发挥。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区农民工群体及基层党组织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宣传力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农民工所在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站要经常深入这一群体,与其沟通交流,促膝谈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他们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其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促使其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法。针对农民工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建议中组部明确农民工输入地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建立农民工流动党员联络站,加强与农民工所在企业或

社区党支部的联系,及时为他们提供有关农民工及党员的有关情况,确保农民工党员全部接转组织关系,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从而加强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2、改革创新党员身份认定的方法与手段。农民工党员身份的不确认,很难使他们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确认农民工党员身份的有效方法就是使用由农民工输出地党组织签发的《党员证》。《党员证》作用在于:一是方便党组织认定党员身份;二是方便党员凭此证在工作地党组织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建议中组部在全国尽快建立并实行《党员证》制度,使农民工党员凭《党员证》接受工作所在地党组织的服务、教育和管理,从而形成“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3、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政策研究和支持力度。鉴于目前各地对做好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含糊,工作任务难以落实,社会氛围不浓厚等现状,建议中组部在调查研究,摸清状况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有关加强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相关文件,加强农民工党员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的双向联系,解决部分党员不愿意暴露身份和找不到党组织的问题,进一步明晰这项工作承载主体、输出与输入地相关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以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贯通,左右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这项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

一、党建工作概况

**区现有乡镇党委12个(八镇四乡),党工委1个(孙家滩地区党工委);有建制村100个,村级、社区共有党组织120个,其中党总支4个(古城五星村党总支、古城左营村党总支、上桥解放村党总支、东塔塔寺村党总支),社区党支部17个(胜利镇7个、金星镇7个、金积镇2个、金银滩镇1个),其他村级单位共3个(扁担沟镇高糜子湾良繁场和金银滩镇金川办、良繁办)。现有农村党员6527名,占党员总数(共有党员7736名)的84.4%,其中女党员1304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0%;35岁以下1437名,占22%,55岁以上2058名,占31.5%;大专及以上学历539名,占8.3%,高中、中专学历1365名,占20.9%,初中及以下4623名,占70.8%。市区合署办公后,**区工作体制发生了变化,针对新的体制,**区把抓工作、促发展作为抓党建的切入点,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方针,提出了“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提升‘三级联创’活动为目标,以创新工作为载体,

抓基层、抓典型、带整体,全方位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组织乡镇党委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在创新载体强服务上想招数,在突出重点促提升上下功夫,在抓党建促发展上做文章,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为**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地组织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仍存有一些薄弱环节,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创新力度不够。抓党建工作没有抓经济工作绩效明显,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待党建工作,简单地理解为以经济建设成效决定党建工作好差,以“硬件建设”代替开展活动、以“制度上墙”体现工作成效等等。还有相当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仍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上,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并没有真正重视党建工作。还有些乡镇把经济建设与党建工作割裂开来,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党建工作也就抓好了,用经济建设代替党建工作;也有的一些干部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容易抓出政绩,党建工作是软任务,不抓也好应付。往往是谈起经济工作头头是道,说起党建工作理屈词穷,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队伍建设上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党支部尤其是农村,书记年龄老化、本领弱化、知识贫化现象较为突出,思想保守,进取意识不强,有收摊思想。缺乏足够的向心力和影响力。干部队伍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培训后劲不足,培训标准不高,培训渠道不宽。

3、工作开展存在基础设施差、困难多。一些地方党建工作的活动经费匮乏,办公场所紧办公设施落后;有一部分村级阵地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的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激励措施力度不大、考核机制尚不健全。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具体衡量的标准和量化的指标。未能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和衡量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定量好与一般、一般与差之间的差距。考核结果难以体现工作差异性,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好与一般差不多,一般和差没两样”的现象,影响体现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约束力。

三、对策和工作打算

总的思路是:紧紧围绕经济工作和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培育发展与经济工作相适应相配套的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品牌载体。

(一)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1、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管党意识,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总负责,党委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抓,改变一些乡镇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单独抓、唱独角戏的状况,乡村两级要签定党建工作责任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二是实行联系点制度。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都结合各自分工,每人建立1-2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特别注重在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开展党的工作比较困难的地方和单位建立联系点。每人每年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少于20天,给基层党员干部上党课、作形势报告不少于1次。积极帮助联系点理清工作思路,查找工作差距,创新工作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三是实行督导制度。采取定期、专项和随机三种形式开展督导工作。定期督导每半年一次,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专项督导针对全区党建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突击性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随机督导主要针对基层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受检基层党组织落实督导建议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四是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干部党建例会制,分层次进行党建工作述职、述评和讲评,定期研究、安排党建工作,切实把党建工作摆上党委的议事日程,进一步激发党务干部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构建工作网络。建立完善干部档案、信息库,健全基础台帐。按照“三创、三会、三挂”工作方法,构建点面结合的工作网络。“三创”是依托党工委、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抓党建,形成全区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纵向组织体系”;“三会”是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党建工作联席会,形成各类党组织广泛参与的“横向网络系统”;“三挂”是工委书记、乡镇党(工)委书记、村党支(总支)部书记挂帅领导,市直各部门与村挂钩帮扶,党员干部到村挂职锻炼。

3、加强阵地建设。一方面最大限度整合项目资源,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项目效益。(如:板桥蔡桥村,栽下梧桐树,引来金

凤凰);另一方面吸引社会资金建阵地。推行马莲渠永亮奶牛园区模式,满足发展的需要;再一方面切实做好**区与区党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搞好对接,争取国家、自治区对各县市的相关党建项目能够落户到**区。努力实现村村都有办公场所、有培训阵地、办公设备、电教器材、活动设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目标。

4、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研究制定《干部培训五年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调整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依托自治区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平台,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年”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网络信息应用能力。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道德品质和技能能力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整体素质。二是加大后备干部建设储备力度。发挥基层一线能够培养锻炼出优秀人才的优势,在乡镇干部队伍中,有重点培养一批年轻干部,把郭家桥乡公开招考大中专毕业生村级后备干部的做法作为试点,成熟后,在全区推广。通过这些有益的做法,不仅充实加强干部队伍,而且解决基层工作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大力培育新型村书记,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围绕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瓶颈,破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难题,充分发挥乡土人才、民营企业家、本地和在外创业致富能人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示范带头作用,实施“三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奉献精神强) 工程,培育“产业”书记和“名人”书记,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级组织带头人创造良好环境和机会,有效地提高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使村“两委”成员执政能力弱、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低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1、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党内关爱帮扶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同步设立了13个党员服务中心、120个党员服务站点,打造了服务党员的新平台。不断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认真推行“一帮一联、双挂双创”活动模式,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台账。立足设施农业、奶产业等重点产业建设,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扩大“党(团)员创业致富工程”和“党内互助工程”实施范围,有效地促进了党组织和党员创业。二是设立党建创新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投身于党建的创新工作中,打造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对于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建设方面形成的新思

路、作出的新探索,在党员管理方面提出的新见解、取得的新突破,在干部教育和培养方面提出的新观点、取得的新进展,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方面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果,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新方式、新载体等方面进行评选,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的工作热情,不断增强全区党建工作活力。

2、完善考评机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年终考核与定期考察、“一事一考”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考核指标,把后进党支部的治理整顿进位工作作为硬性考核指标之一,;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科学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奖惩、评优、提拔的重要依据。要特别注重考核结果的使用:争取市委组织部出台相关政策,并形成制度,大胆尝试实践畅通乡镇与市直部门干部交流渠道,搭建干部交流平台,实现上下交流使用。对于各乡镇“一把手”考核,任届期内(三年),排名前三位,应给予提拔或升任到市直部门。对于村级党组织考核,要将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成效与村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与村支部书记本人的“三金”挂钩,实行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广大村级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意识。

(三)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1、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全和完善了党组织和党员四级服务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制度,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了平台。全面启动“民主议政日”活动,组织落实了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农村党员“评星定格”工作。认真实施“百户示范”工程和“党员中心户”创建工程,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容。

2、深入推进农村“先锋工程”建设水平。坚持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相结合,按照考核标准将13个乡镇(管委会)、103个村级党组织划分为一、二、三类,结合中心工作,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核,使不同类型的党组织比有标杆、赶有目标、干有动力。同时不断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全区87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行了“支部+协会+农户”的党建工作模式,做到了党组织与经济组织同步规划、同步设置、同步运转、共同发展,进一步优化配置了农村基层组织资源。

3、扎实推进城镇社区党建工作。坚持推行社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以胜利镇为代表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了社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积极推行街道社区“六联六共”的共建模式,进一步加强了近200个党组织的社区结对共建工作,健全完善

了2个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17个社区党员服务站点的功能设施,建立了覆盖街道社区的党员服务网络。深入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和规范化社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活动,已创建自治区“五星级社区”2个、“四星级社区”10个,建成规范化社区党员活动阵地12个。在17个社区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在提高全面素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上下工夫。

4、 不断提升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扩大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四个全覆盖”成果,建立了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信息库,采取建、联、挂、靠等多种形式,在具备条件的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等活动,选派党员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指导企业开展党的活动,实现了党的工作的全覆盖。深入开展新社会组织摸底排查工作,规范新社会组织隶属关系,探索建立各类党小组,进一步加强了新社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

5、抓特色,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新亮点。各乡镇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开拓创新、狠抓落实,通过抓典型、带整体,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乡一特色、镇镇有亮点”的工作格局。金积镇率先提出“将党建工作建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围绕党团员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依托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借助大丰收专业合作社,通过全方位的服务,为农村全体党团员、青年和广大群众全民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种植效效益,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扁担沟镇通过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壮大全村奶产业,提升农业和林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高闸镇加强村级阵地建设,规范各项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构,改进村务管理模式,推行阳光村务,为做大做强西瓜产业、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城镇以抓干部作风建设入手,以政治优势凝聚人,用先锋模范带动人,用组织原则规范人,在全镇建成党员创业示范点25个,以党组织创业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号召力,为农民创业搭建广阔的平台,以党员创业带动全民创业。上桥镇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中开展“五带头”活动,让广大党员立足本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带动广大职工为企业生产努力做贡献,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胜利镇实行党建工作“四色”评估法,强化了社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环节,使党员更直观地了解社区党建工作。依托“王兰花热心小组”,不断壮

大服务队伍,拓宽热心小组服务面。东塔寺乡围绕便民服务体系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出了“1338”工作思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创办产业,以党员的先锋和引领作用促进全乡现代农业的发展。马莲渠乡在全乡全面推行以“强化村支部的领导权、规范村会议的决策权、落实村委会的执行权、保障群众的监督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四权治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板桥乡依托梁湾村奶牛养殖园区,抓好党团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搭建“支部+协会+养殖园区+党团员创业示范园”模式链,充分发挥党团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双培双带”工程。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继续在各乡镇抓重点、育亮点,应地制宜,打造品牌载体,做足做活党建工作文章,推动**区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村基层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市委的要求,市直机关工委委派我于20xx年5月11日至20xx年6月10日进驻开县谭家镇龙溪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三进三同”活动。在驻村期间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采取听取村镇党政干部介绍、参加村党政活动、走访村民和党员等方式,对龙溪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龙溪村做为我市一个典型的较不发达山区,其基层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重庆山区基层党建的一个缩影。

一、龙溪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龙溪村地处谭家乡政府所在地,距乡政府5千米,海拔220米至1250米;幅员面积10.74平方千米,现有在耕耕地2127亩,已退耕还林土地2256亩,林地37670亩;已建村、社、户级公路38条,68千米,已建人饮工程3处,管道长38千米,受益人口4862人。

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1571户6684人,劳动力2887人,现有贫困户364户,656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 160 人,相对贫困人口496人。常年外出务工1823人,其中举家外出236户,785人。现有五保户16人,低保户127户230人。该村山高坡陡,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村级公路未达到三重四级标准。全村以粮油、竹材、生猪及外出务工为主要产业,缺乏富有特色、能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全村人均粮食约560千克,人均纯收入4462元。

(二)党组织建设

村级组织健全,全村有党员113人,村党组织、村委会、群团、社长均单设。龙溪村党员占全村总人口1.69%,基层党组织较为健全,遍布于各社组,党支部在村民中有较高的威信。

1、村基层党组织较为健全。党支部有5名支委,其中书记1名,按照地域划分为12个党小组。党小组长均为老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有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但龙溪村地域面积宽、海拔落差大、群众居住分散,给党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党支部作用发挥较好。支部一班人解决基层农村社会矛盾能力较强、较为深刻地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在群众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村民有困难、对政策有疑问时,首先想到和村支部沟通,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较好。干部能够身体力行为村集体、群众服务,自筹资金建立了村办公室。我在龙溪村的三十天里,看到了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涉及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将自筹资金扩建文体场地;几位支部同志,在乡村公路硬化资金不足时,甚至亲自想办法借款以保证工程顺利开工。

二、龙溪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政策、生存环境及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龙溪村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党员“三偏”现象突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带头致富能力偏弱。现有113名党员中,平均年龄54.3岁,最小22岁,最大90岁。(详见附件《谭家镇龙溪村党员基本情况表》)

其中,21至30岁的党员共4名,占3.5%;31至40岁的党员共13名,占11.5%;41岁以上的党员共96名,占85%。按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仅1名,占0.9%;高中及中专学历党员共14名,占12.4%;初中学历党员共42名,占37.1%;小学学历党员共56名,占49.6%。

党员致富的模范作用不强,57名党员外出务工经商,超过党员总数的50%;走访的群众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党员的生活水平与周围群众生活水平相当,致富能力不突出。

(二)组织生活少,党员管理、教育、宣传弱。近几年来,组织生活每年只进行一两次,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均为会议、学习文件的形式;走访的党员及群众中,多数人认为村党组织较为松散,外出务工的党员游

离于管理之外。

村活动室设备少,暂未建设户外文体设施、户外活动场地;村办公室书籍少,仅有部分党建相关的杂志、少部分文学图书,缺少农村经济发展、农技科技等藏书,加上党员居住分散、居住距离远,村党组织的图书未能起到提升党员素质的作用。

党员之间、党群之间、群众之间的交流空间不足。据调查对象阐述,近年来村镇均未举办过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造成了以下不足:一是缺少以文艺为手段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水平;二是难以增进党员的凝聚力;三是弱化了党组织的影响力。

(三)党员发展难。20xx年以来,龙溪村总计发展了9名党员,平均每年发展党员不到1名;113名党员中有67名为19xx年以前入党的,占59.3%。目前党员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经商,本地人才匮乏,党员发展源头越发枯竭;再则囿于组织生活较少、教育宣传活动较少,年轻人对党组织的认识不够、对党组织理解不多,党组织凝聚力相对弱化,吸引新生力量较难。

(四)党员干部待遇低,后继力量不足。每年财政对村党支部的预算少,难以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村党务干部每月600元的工作性补助,还不够因公支出的交通费和电话费。年轻党员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更愿意外出打工,龙溪村有的社组长当了几十年,无年轻人顶替作为后备人选。 农村人才不足,特别是青年人才比例低,龙溪村致富能力较强的青年人主要集中在养殖、餐饮、建筑、采矿等行业,基本上没有合作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在调查过程中,多数农民反映希望能够学到致富技术,以便能逐步走上转型致富的道路。

(五)党组织设置单一,难以适应经济多元化的大背景。改革开放推进到现在,农村经济已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由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过渡,而目前龙溪村的党组织设置扔按几十年以来的村、社组建,在农民劳动力外流日渐增多、农业创业逐渐增多、农村企业逐步走上规范化的同时,建立适应农村多元化经济的党组织十分必要。

目前龙溪村的经济结构仍较为单一,但在调查中,农民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十分突出,党组织工作带领农民走在转型的前面,是时代的要求。发达地区、先进地区摸索出来的产业基地、产销大户、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规模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如果党组织

工作能率先适应,既可以形成带领农民致富的局面,又促进了党组织自身的发展。

三、龙溪村基层党建工作改进建议

(一)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群众致富发展能力。一是在现有农民当中开展农民就业培训,特别是提升党员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吸引力。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图书室功能的发挥,逐步提高党员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管理好流动党员,对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加强双向交流与信息流通,运用新的技术手段、通讯手段开展组织生活,提升流动党员对组织的信任度;三是重点搞好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党建工作,他们在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到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也拥有的参政议政的意识,重点地搞好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党建工作,既充实了我们带头致富队伍,又在农民当中树立了典型,将促进农村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以上这些手段,将逐步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三偏”现象。

(二)建立农村党干部运作机制,提升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能力。一个方面要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的干部流通机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实事、见成效、带头人的形象,通过“老党员”、“老干部”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带动“高素质”、“高文化”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深入到农村最基层地地方,解决农民矛盾、解决农业问题,而不是把大学生村官放到乡镇做文秘、日杂的工作,造成高文化人才下不去,上级政府对基层又了解不多的情形;同时要继续深化“三进三同”制度,改进推进“三进三同”对农村的拉动作用,不仅仅是慰问了农民,还要了解农民,不仅仅带着慰问品下农村,还要带着心下农村。另一个方面,要加强培训村干部,通过培训、自学、交流等各种手段,提升村干部的文化素质、致富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民当中的威信,提升他们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建立村干部进入、退出的有效机制,对村干部做到有保障、有激励、有竞争,使农村最基层的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完善农村组织配套体系建设,全方位推进党建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组织、村委会、妇代会、共青团、民兵等各基层单位的立体关系,形成党组织领导、指导各配套组织,群团工作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开展立体的、全方位的群众工作而推进党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从而形成合力、

整体推进;二是探索农村新经济形式下的村组织工作建设,特别是在龙溪村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逐步有农民走上创业的道路,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大背景下,村组织应当探索在市场化、社会下的环境中,如何领导他们的党建工作发展,除了建立相应的党组织机构,组织生活的开展、组织生活的形式,也将出现新的挑战。

四、几点思考

(一)通过与农村、农民“零距离”的接触,我获得了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驻龙溪村的短短三十个日子里,不仅走访了一社、八社这样条件相对较好的社组,还到过五社、六社,以及整体搬迁的七社等等条件较差的社组,亲身感受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艰辛。大多数农民对我们深入到田间地头的方式持肯定的态度,乐意与我分享他们对农民、农村、农业的看法,而且都提出了对党和政府的殷殷希望,这使我对“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体上看,我的收获非常大,不仅仅了解了农村的现状,体会了基层工作者的艰苦条件,更让我看到了真实的农民,有了用心倾听农民心声的机会,还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上了一堂生动而难忘的课。

(二)龙溪村让我看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与顽强。龙溪村的调研过程中,我看到农民细算收入账时的艰辛,仅靠种地而生存的农民,年收入的低下不经过亲身体验对于我们机关干部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而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农民依然顽强地求发展、求致富,也冲击着我的心灵。龙溪村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农村,在重庆市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进三同”是我们走进农村了解农民的第一步,按照这一条重庆特色的扶贫道路走下去,我也相信农民的顽强会有回报。

(三)珍惜“三进三同”的每一次机会,把心带到农村、带给农民。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民对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有几点是农民最期待的:一是农民需要畅通的渠道反映社情民情、抒缓农村基层矛盾;二是农民对“三进三同”的形式与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希望我们带着慰问品、慰问金到农民家中,更希望我们带着心来到农民家,倾听农民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解决问题;三是农民希望党政工作的效率能够有较大的提高,在充分发挥集体决策的同时,兼顾效率、提高执行力、减少执行时间。

“三进三同”是具有重庆特色的一条扶贫攻坚道路,虽然重庆直辖十多年来,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但重庆的人口多、农村大、山区面积广,在

借鉴东部地区城乡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重庆自身情况与自然社会环境,走“三进三同”的道路,让各级机关看到农村的实际矛盾、城乡差别的现实状况,为解决重庆的农村问题起到了领头的作用。它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是联系农民与机关的一条重要纽带。

二、花仙村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花仙村党建工作的现状。总体看,花仙村基层党组织是健全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是好的,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拥护。

1、村基层党组织健全。党支部有5名支委,其中书记1名,按照地域划分为6个党小组。党小组长普遍由老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有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2、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较好。支部一班人带头学习领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尤其是稳定、发展、计生等工作;涉及村里重大事项坚持村民议事、集体决定;不怕困难、不计得失,积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效初显。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支部一班人作风正派,工作勤奋务实,群众口碑较好;老党员基本素质高、德高望重,能够参与支部和村里重要事项的决策,积极支持“两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年富力强的党员推动发展的作用发挥较好,这些党员中部分是能人、致富带头人,他们普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和带领村民不断解决脱贫和逐步致富的问题。

(二)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政策、生存环境及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花仙村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党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现有46名党员中,平均年龄57.9岁,最小30岁,最大78岁。

从下面的《花仙村参加座谈会党员基本情况表》可见,在参加座谈的8人中,平均年龄65.9岁,最大78岁,最小48岁;小学文化6人,初中2人。这说明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严重程度。

2、党员发展难,党组织的吸引力不够。20xx年以来,只发展过4名党员,最近一个是20xx年发展的,党员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是农村普遍留不住年轻人,不愿种地、不愿困在农村,90%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年轻人对加入党组织兴趣不浓,担心加入组织后被困在

农村出不去,影响经济收入。

从《花仙村结穷亲情况表》可见,我们结的10户亲戚,都不是党员。这一方面说明党员和党员家庭在村里不是最贫困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贫困村民加入党组织少。

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3、党支部工作经费短缺,组织活动缺失。每年政府财政对村党支部有一点预算,但非常少,无法满足正常工作开展。该村面积大、党员老化、居住分散,开展活动困难,加之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党组织活动处于缺失状态。虽然通过努力建起了党员活动阵地,但功能作用难以发挥。我们去了解情况的时候,该村才第一次利用党员活动室召开党员大会。“三会一课”、党员远程教育等基本无法开展。党员反映,要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4、党务干部待遇低、后继乏人。村党务干部每月600元的工作性补助,还不够因公支出的交通费和电话费。村支部书记陈召祥,现年57岁,19xx年入党,初中文化,住家距村办公室一个多小时路程,上下山须坐拉客的摩托车,一次20元,每月“摩的”费都要几百元。由于待遇偏低,直接影响了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和作用发挥,导致年轻党员不愿做基层党的工作,表示还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划算,造成农村基层党务干部后继乏人。从《原田丰、许家、田坝三村村支部书记沿革情况表》可见,从19xx年到20xx年的51年间,在田丰、许家、田坝三村担任村支部书记

的14人中,任职20年以上的3人、10年以上的5人,任职最长的是田丰村的张昌松,任职24年。这说明村支部书记后继乏人的严重状况。

5、支委和党小组长的党务基本知识有待提高。现任村支委年龄普遍较大、文化偏低,普遍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知识掌握不多。现有5名支委中,平均年龄49.2岁,最小36岁,最大57岁;高中文化程度2人,初中文化程度3人。现有6名党小组长中,平均年龄58.2岁,最小42岁,最大74岁;初中文化程度3人,小学文化程度3人。

三、花仙村基层党建工作改进建议

(一)建立健全以“三项制度”为重点的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一是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党支部的基本职责。作为刚性要求,作为“两委”班子成员的“必修课”,纳入村干部年度目标任务。二是着力破解“走访力量难组织、走访内容难落实、群众事项难办理”三个问题。村干部每月至少用10天时间走访村民。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重要任务,组织骨干党员参与走访,确保一年两次走访全覆盖。把落实“三项制度”与推行“四议两公开”、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结合起来,重点问题纳入“四议两公开”进行决策落实。三是严格督查考核。每年对村干部进行专项考核,同时开展民意调查,组织群众评议。把落实“三项制度“与村干部的选拔使用、报酬发放和奖惩挂钩。

(二)建立健全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一是完善党支部领导机制。加强党支部对村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依法开展工作,形成整体合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提交“两委”商议的有关产业发展、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收支、财务管理等重大事项,党支部班子要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把握主导权。二是完善“两委”协调机制。明确和细化村“两委”职责任务,结合本村实际,做出具体规定,确保责任清晰、分工明确、配合协调。建立健全“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党支部提议后,召开“两委”联席会议认真研究、充分讨论、民主商议。提倡“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通过选举使村党支部负责人兼任村主任。三是完善党内民主机制。改革完善党支部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候选人提名制度,积极推行党支部班子成员“公推直选”,建立健全党员大会审议重大事项制度,“两委”会商议确定提案后,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建议。四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涉及经济

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经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作出决议。实行重大事务决议公开和实施过程、办理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建立健全以“教育做实、管理到人、跟踪培养”为基本要求的党员教育管理发展机制。一是坚持教育做实,着力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结合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和落实“三会一课”,建立每月1天的党员学习日和每年1周的党员教育周制度。建立送党课制度,党支部书记每年讲党课至少1次。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出勤情况等逐一登记,进入党员个人档案,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二是坚持管理到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完善党员全员信息库和流动党员信息库,依托“12371”党建信息平台配发“党员电子活动证”,全面记录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等情况。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有文化、有能力、有威信,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增强活力,逐步改善党员队伍老化状况。

(四)建立健全以“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阵地议事、有制度管事”为基本标准的党支部工作保障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人财物投入,完善体制机制,为党支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保证有人理事。进一步明确党支部书记职责任务,促进党支部书记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力度,优秀的要积极推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通过法定程序选举担任“两委”负责人。采取内选、下派、挂职等措施,多渠道选贤任能,选好配强党支部班子,特别要选好党支部书记。二是保证有钱办事。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村以财政投入为主,每年办公经费不少于5000元,“一事一议”保障经费不少于5000元,并随经济发展相应增加。按照每年每名党员不低于30元的标准,由县财政预算和划拨党支部活动经费。严格执行村干部报酬最低保障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真分析村情,打破思想束缚,充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抓住各种机遇,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经济发展思路和格局;大力开发现有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土地、劳力、环境等各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寻找新的经济来源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步伐,变传统农业为特色农业,形成种养殖业同步推进,农工

贸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三是保证有阵地议事。村公共服务中心要悬挂国旗,使之成为基层政权的鲜明象征。向广大党员和群众开放服务中心,使之既是党员活动的阵地,又是群众活动的场所,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四是保证有制度管事。党支部要有职责分工、任期规划、年度计划、议事决策、“三会一课”、“三项制度”、党务公开、坐班值班、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以及党员发展、党员培训、党员民主评议、流动党员管理、党内关怀帮扶、党内表彰激励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开展党支部“六个一”规范化建设,有一个活动场所、一块党支部吊牌、一面党旗、一个党建宣传栏、一个党建图书室、一套党建工作制度。

(五)建立健全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齐抓共管机制。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谋划、抓班子、抓队伍、抓指导、抓保障,切实履行政治责任。探索建立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项目制度,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每年要在花仙村分别确定1—2个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项目,抓点带面。二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推进“四个机制”建设。党支部要把建立健全“四个机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四个机制”建设纳入创先争优,通过创先争优推动“四个机制”建设。按照“主题鲜明、载体具体、措施有力、务求实效”的要求,认真谋划,周密组织,加强指导,强化检查,开展评比,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三是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重心下移,把党支部工作做到群众中去。量化目标任务,把重点工作项目化,搭建载体,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乡党委要明确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花仙村。四是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督查考核。县组织部门的干部要分工负责,保证每年到村督促检查一次,并通过民意调查、随机暗访等形式,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掌握真实情况。

四、几点思考

(一)花仙村是目前重庆贫困山区农村的缩影。花仙村的案例说明,边远贫困山区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难。打好扶贫帮困攻坚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面临的重要任务。“三进三同结穷亲”是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帮扶路子,为的是“结党心、结爱心、结信心”。通过“三进三同结穷亲”,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结到贫困群众心中,把党和政府的爱心凝聚在贫困群众心中,把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信心传递到贫困群众心中。

(二)通过与农村、农民“零距离”的接触,机关党员干部普遍感到收获

较大。大家增进了对农村交通状况、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直接体验,亲身感受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艰辛。那些穷亲戚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使大家对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体上看,绝大多数机关党员干部行动是积极的,也有一些虽然能按照安排去“三进三同结穷亲”,但思想上还有一些“疙瘩”。“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是一个创新事物,开展时间还不长,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很多工作需要加强,有同志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很正常。

(三)“三进三同结穷亲”是机关党员干部应该担当的政治责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熙来书记常用来勉励我们知民情、听民声的话,这是机关党员干部做人为官的一种境界。重庆直辖以来,尽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人口多、山区面积大等因素制约,农村贫困人口多、低收入群体多、低保人员比例多的突出问题在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以“三进三同结穷亲”的形式,通过各级组织和机关党员干部个人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群众,从表面上看,只是一般的扶贫济困、送温暖的活动,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但从深层次上思考,则意义重大。“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扶贫帮困,有利于机关党员干部了解基层、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转变工作作风。“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密切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的是党的执政基础,营造的是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履行的是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其作用巨大、影响深远。“三进三同结穷亲”这种政治责任,我们不但要认识到位,更要把它落实到位。我们深切体会到,市直机关必须把“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深入开展下去,用实际行动架起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

附件:

“三进三同”结深情 党性锻炼见实效

工委机关第四批”三进三同”活动情况小结

一、概况:

按照工委安排,我们第四批”三进三同”的同志,由常务副书记况由志带队,于11月16日至20日到开县谭家乡花仙村开展了活动,成员有张沂、杜秋平、万静波、徐伟政、张荣军、金钦恩等同志。

我们所去的花仙村位于开县谭家乡东北部,三村合一,海拔2160米到2300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幅员面积28.8平方公里,有劳力1804人,

其中1216人常年在外打工。整体情况是幅员广、环境较恶劣,经济落后。这几年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修建了桥梁和道路,通了电,情况有好转。

二、开展活动

我们按照”三进三同”的要求,分三个组住进三个农业组的农户家中。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一是走家串户了解村情民意。三个组的同志们分别到农户家,在院坝到地点与农户拉家常、摆龙门阵,了解村里的情况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及村民的所想所盼。

二是参加适当劳动,体验农民辛劳。三个组的同志都利用一定时间与农民一起劳动,挖红薯、栽金银花、油菜等,或者帮助做一些家庭劳动。杜秋平、张荣军小组到农户家的第二天就下地挖红苕,虽然天寒地冻,可他俩干得满头是汗;在劳动中增进了解,加深与农民的感情,拉近了距离。

三是开展专题调研,解部”麻雀”。在谭家乡、花仙村期间,我们分别召开了乡村领导情况介绍会,乡党委组织、宣传委员座谈会,花仙村老支书老党员座谈会,另外还分别召开了家庭座谈会。由此加深了对农村基层党建状况的了解,对三农问题的了解。

四是进行了专项考察,提出发展建议。在花仙村期间,我们在”三进三同”的同时,抽出一定时间,对该村的饮水工程、村校建设、养殖业发展、旅游开发进行了考察调研,与村干部、农民进行了交流、讨论、提出了一些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五是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农户,送去温暖。在开展活动期间,我们在村支两委干部的陪同下,跋山涉水,慰问为花仙村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老党员、党支书和各种原因至贫的困难农户,老党员和困难农户们十分感谢。

三、几点感受:

加深了与农民的感情。通过走家串户拉家常,田间地点摆龙门阵,学习考察共谋发展,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感情,农民们不再把我们当外人,主动来交谈、倾诉。当况书记带领我们冒着雨雪跋涉上1000多米的深山,把慰问金送到当了32年支部书记的瞿老伯手中时,他激动地说:还是现在好啊,感谢党、感谢组织还记得我们;当我们把电视机送到许家村校时,寒风中几位老师非常激动,一再说,市

里的干部还是第一次到我们这个山里的学校来,山里的娃娃会记得你们的;知道我们要走,房东陪我们谈到很晚,一大早就有人来道别。 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理解。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天,也使我们透过花仙村这一个点,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理解认识。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最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加强农村建设,每年出台一号文件,使农村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也看到农村的问题仍然不少,怎么使党中央的方针政策通过科学的体制机制贯彻到最基层,怎么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走样的让农民享受到,乡村政权体制如何科学、健全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农业的问题仍然突出,在花仙村这样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尤为突出,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富裕不起来,农村的各种问题就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国的发展就要受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仍有待改善,空心化、老人加小孩,没有活力,这是西部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深了对农村基层党建的了解。这次我们利用几天的时间,通过座谈、走访、个别交谈,对花仙村党支部的历史沿革、组织发展、支部活动现状进行了解剖。加深了对农村基层党建的了解。有喜有忧,喜的是现党支部一班人很敬业、很团结,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他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日夜奔波在大山峻岭中,令我们感动。忧的是村一级党建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上级党组织重视不够,党建工作指导不力,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未得到解决。二是村党组织活力缺乏,青年农民党员少,支部活动开展困难。三是村支两委干部待遇低,不利于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村支两委是我们政权在农村的基础,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政权的长久巩固就会成问题。 农村基层干部吃苦耐劳忍耐精神令人感动。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那么辛苦的工作,那么微薄的待遇,但他们仍然认真的干,乐观的干,这既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精神。亲眼所见他们工作的辛苦,对我们的思想触动很大,大家都说”三进三同”很有必要,此行不虚行,对机关干部的党性锻炼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大家表示一定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坚定信仰,牢记宗旨,努力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为重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就如何加强桐林乡村级党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观点和想法。

桐林乡辖5个农村党支部,其中有1个总支,共有农村党员308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78%,占全乡农民总数的1.8%。在这628名农民党员中,35岁以上的448名,占71.3%; 文盲、半文盲党员330名,占52.5%;村党(总)支部委员总数斗8人,35岁以上的32人,占委员总数的66.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7%;党(总)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状况十分突出,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已存在一些不适应。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民不仅要求兴修水利、整修道路、翻改茅草房等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还要求了解市场信息,建设农产品市场等生产生活条件。全乡5个村,集体经济都十分薄弱,导致村党(总)支部为群众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我乡村级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切实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使农村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高潮,采取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认真开展农村党员素质教育工程,特别是要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克服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勇于破除一切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改变一切束缚农村发展的做法和规定,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切实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

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职责.

第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农村党组织执政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然而,加快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各村党(总)支部要积极拥护上级党委的决定,除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气、房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外,还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鼓励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

力。

第三,紧紧把握好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发展状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达到“五好”目标。首先是要建设一个好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好党(总)支部书记,才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充分利用好即将进行约村级换届选举这一契机,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尤其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政治强、懂经济、善开拓、有闯劲、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党员选拔进领导班子,再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公道正派,有开拓精神,有魄力,有胆识,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其次是培养锻炼有潜质的年轻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展状大党员队伍,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要围绕加强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的工作,,重视培养和吸引青年和妇女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这个重点来进行,并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去办理。要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注意总结和推广做好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发展青年入党工作的经验。还要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帮助共青团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做好“推优”工作和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再次是围绕党支部“六有”建设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新党员入党后,加强党性锻炼是关键,要让他们尽快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坚

定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止的决心。而基层党校是党员教育的主要阵地,现已成为培训农民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

因此,要继续推进以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为依托,以党员活动日为基本形式的“校、室、日”党员教育网络,不断扩大教育的辐射面。要在真正发挥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的作用上下功夫,不能只挂牌子不办学,搞形式主义.当前应着重精心制作或选择一些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电教片,认真组织播放,集中收看,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作用。征订好党员教育刊物,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寻找一些农村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教育和指导作用。同时,要广泛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把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约力量组织起来,办好党建专栏和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优势共同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加大对村党支部支委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主任、副主任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更多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等,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

第四,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党组织的执政活力。要切实解决农村党组织“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建立与新形势相适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鼓励村“两委”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乡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着力于放权村“两委”,努力解决对村级“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村“两委”的职能;要着力于减负村“两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让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再次是建立村“两委”分工负责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明确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第五,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夯实村党支部的群众基础。村党支部直

接面向群众,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村级党支部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为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对村党支部支委班子继续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其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在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继续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促进农村工作规范化。

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亟需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几年来,我们从解决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实际问题入手,着眼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的发挥,在全市探索、总结和推广了依托乡村党组织,由党员干部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所形成的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农户、股份合作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服务区经济联合体+农户等四种工作模式。目前,全市以乡镇干部为主体创办领办产业示范服务基地810个,以村屯干部和农村各类能人为主体创办领办股份合作公司、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3300多个,以农民党员为主体建立党员服务区和经济联合体4.6万个,共引带农户55万多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6.7%。 一、应对挑战抓党建,新形势催生新模式 绥化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一个时期以来,乡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增效慢、农民增收难、农村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现行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带来的基层党组织行政管理职能弱化,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融合、相促进的载体缺乏,基层党员干部带民致富的能力不强、办法少,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体现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想富快富无门路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紧扣发展主题,在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思路上寻求新的突破,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用上寻找新的办法。为此,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筑具有绥化特色农村党建工作模式的要求,把指导思想定位在“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上,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组织农民进市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在全市相继总结、规范、推广了具有绥化特色的农村党建“四个工作模式”。即“依托乡镇党委,以乡镇干部为主体,按产业领办创办融科技、示范、服务于一体,辐射和引带群众共同致富的乡镇干部产业示范服务基地”的工作模式;“依托村党支部,以农民党员为主体,由党员与从事相同生产经营项目的农户组成党员服务区经济联合体”的工作模式;“依托村党支部,以村组干部为主体,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动员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或以资产、资金、技术、设备入股,按照自愿原则组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股份合作公司”的工作模式;“依托村党支部,以农村党员和各类能人为主体,把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到一起,为共同致富而自愿联合组建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的工作模式。目前,这“四个工作模式”基层组织认可、党员干部愿意、农民群众欢迎,已在绥化遍地开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乡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及能人大有作为,农民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可喜局面。 二、围绕特色抓党建,新举措打造新模式 在打造“四个工作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围绕特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在工作取向上求实、在工作载体上创新、在工作方法上放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保证了“四个工作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 1、坚持放活基层,提供创造新模式的广阔空间。在“四个工作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坚持放活基层,给基层放权松绑,不搞等齐划一,千篇一律。一方面,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允许基层结合实际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项目和工作重点,给基层创新工作提供更大的空间。如股份合作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就是来源于安达市委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生产经营成本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问题而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2、实施规模推进,加大新模式的落实力度。对“四个工作模式”,我们采取规模推进的办法,狠抓工作落实。抓组织引导。上升为市委行为,对每个模式的推广,市委都进行专题研究,明确具体要求,召开现场会议推进落实。并在电视台、《绥化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抓专项推进。把“四个工作模式”纳入全市组织工作重点督查项

目,落实了乡村“一把手”责任制,明确了具体的创建目标,实行了“三单”督查制度,通过下发问题整改催办单、通报批评单、组织调整建议单的方式,专项督查推进。抓扶持发展。市委和各乡(市)区委对“四个工作模式”的发展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对领办创办新经济组织的乡村干部,取消“坐班制”,实行身份不变、政治和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对基地、联合体、股份公司和合作社(协会)实行税费减免、不允许任何单位乱收费;划拨专项贷款扶持,近两年全市共下拨党费贴息贷款1768万元,党费贴息近70万元。 3、着眼运行质效,建立新模式的保障机制。用创业型乡村班子做保证。把实行“四个工作模式”作为考核创业型乡村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每年末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表现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上挂乡镇副职,乡镇党委书记优先提拔重用;对两年内未创办领办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和股份公司的坚决进行调整。20xx年以来全市共有21名乡镇党委书记走上了副处级领导岗位,86名村党组织书记被上挂为乡镇副职。对56名工作不力的乡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用“五型”乡村干部队伍做保证。为确保“四个工作模式”对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的需求,我们确立了“小康领路人型、产业带头人型、科技明白人型、市场经纪人型和群众贴心人型”目标,通过深入开展争当“佘树德式”乡村干部活动、实行联户帮扶制度、开展大规模培训轮训、进行学历教育、组织外埠考察学习等方式,全市“五型”乡村干部已达50%。用“双培”工程做保证。通过实施“双培”工程,一方面,使一大批党员干部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排头兵,成为推行“四个工作模式”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全市80%以上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参与到新经济组织中来;另一方面,使一大批符合条件的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去年以来,全市共发展农村各类能人入党2360 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80%。 4、实行规范运作,提升新模式的服务水平。我们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使“四个工作模式”沿着致富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的方向健康发展。建立规章制度。对于新组建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科协、民政、供销联社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健全完善各项章程制度,指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使其成为比较规范的新经济组织。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管理,保证了各种新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大多数农户意愿、不低于

市场价格压价压级、不向农户摊派费用、不随意违反与农户签订的有关协议。设臵党的组织。坚持新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设臵就跟进到哪里。凡是具有3名以上党员的新经济组织都设立了党组织,开展了正常的组织活动。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也都落实了乡村党员干部包联制度。 三、力求实效抓党建,新模式带来新变化 几年来,在总结完善推进“四个工作模式”上,我们坚持把推行新工作模式取得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提高了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增收致富有了新变化。“四个工作模式”的推行,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带作用,把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改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弱势地位,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素质。农民群众通过参与新经济组织,发展专业生产,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意识,激发了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开展经贸、市场营销、法律、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律意识。“党员干部出智慧,农民群众得实惠”,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25元,同比增长5%。安达市农民股份公司入股农户人均纯收入达3821.5元,比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096.5元。 2、加快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有了新变化。“四个工作模式”的推行,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利用资源,发展专业生产,调整优化结构的局面,较好地实现了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几年来,使全市801个村和3180个屯成为专业化生产村屯,促进了全市以玉米、水稻、大豆、奶肉牛、瘦肉型猪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升级。全市近3年农业增加值实现295亿元。肇东市通过示范服务基地引带,全市奶牛、肉牛、生猪、山绵羊、肉蛋鸡养殖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1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1%。 3、取得了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主动权,领导方式有了新变化。“四个工作模式”的推行,使乡村党员干部从春抓种、秋抓收、年底抓税收的矛盾和直接管理中解脱出来,通过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转变了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掌握了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工作方法。由原来的“直接干预”、“行政命令”的领导方式,转变为靠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农民,靠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农民,靠基地、公司的龙头作用带动农民,从而有效地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发展规划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实现了对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效领导。 4、密切了党群

干群关系,基层干部形象有了新变化。“四个工作模式”的推行,改变了过去乡村干部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状况,领办创办各类新经济组织的热情空前高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的表率作用更加突出,拉近了同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出现了“想致富找干部、有难题请干部、有好事想干部”的可喜局面,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根本性转变。同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党员干部,想事、干事的人越来越多,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越来越多,“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党员党员致富在前”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 四、与时俱进抓党建,新模式引发新思考 “四个工作模式”的实践证明,农村党建工作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抓出成效,才能进入新的发展境地。 思考之一: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来促进生产力。如何把蕴藏在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的巨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之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经济优势,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特别是面对农村实行“两补一免”的新情况,农业要发展、农村要稳定、农民要致富的现实对这种转化的要求更加急迫。采取什么办法,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这种转化,是我们各级组织所必须回答好的严峻课题。我们实行的“四个工作模式”初步趟出了一条使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经济优势的新路子。 思考之二: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抓党建从经济出发、抓经济从党建入手,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来进行。农村党建工作怎样才能具有活力,创新的工作载体怎样才能有生命力,推行“四个工作模式”的实践表明,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突出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来谋划、来开展。在工作思路的谋划上、措施的落实上、成效的检验上,都要保证和促进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充分体现抓党建从经济出发、抓经济从党建入手的思想,进而实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 思考之三: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抓好素质升级工作,切实发挥乡村党员干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双带”作用。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如何发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任务如何完成,农民低素质、低组织化程度的现状如何改变,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如何体现,回答好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建设一个坚强有力、能够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层党组织和一支走在时代发展前列、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实行“四

个工作模式”,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了一支适应当前农村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具备“五型”标准的、“双带”作用突出的乡村党员干部和能人队伍。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切实肩负起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自我解放、自我发展、共同致富的历史责任。 思考之四: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新农村党建工作,应放宽思路,敢于破旧立新,不受旧有的条条框框限制,只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载体,就应大胆尝试、敢于坚持;应当放活基层,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认真总结,符合实际的给予充分肯定,及时推广。只有这样,农村党建工作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

齐溪镇全镇面积128.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2014户,6785人。镇党委下属20个支部,共有党员263名,其中农村党支部16个,党员228名,其中外出党员49人,村民委员会16个,两委干部72人,其中交叉任职14人,连选连任的13人,书记、主任一人兼的1人,女性党支部书记2人,女性委员10人。

通过调研和座谈,齐溪镇党委对全镇的农村基层组织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先锋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一条“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的新路子。但在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也出现不少新问题、新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和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结合模式,创新农村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党员和干部素质,大胆突破,努力探索,以与时俱进的观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妥善解决好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

一、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

齐溪是劳务输出大镇,不少党员都外出务工,做好农民工中党员的工作,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而且关系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这就需要构建内外结合的农民工党组织网络,建立跨越地域、统筹管理、联动运行的农民工党组织网络,基本做到哪里有农民工党员聚集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可以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采取农民工党员行前登记、定期联系、双向报告、双边考核等措施,

积极完善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机制和办法。要从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体系着眼,调整、优化城乡基层党组织体系,从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眼,改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内容,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着眼,确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机制,从而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完善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

1、建立党建工作述职制度。乡镇党委书记在党建工作述职时,就自身履行党建“直接责任人”职责的情况,分别公开述职,接受领导的综合点评、群众质询以及民主测评。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唱好“主角”,不断提高乡镇党委书记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2、实行工作量化考评制度。对各党委的党建工作进行“星级”量化考评,按考评得分评选星级支部,并对星级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已经命名的党组织如发生与其称号不相称的问题,科学酌情减星,甚至取消其荣誉称号。

3、实行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上级党组织应对基层和群众举报的基层党建方面问题进行直接查处,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实现党内责任追究。

三、加强 “先锋工程”建设,丰富创建载体。

1、全面推开以党员个体或党员群体为创建主体。以本职岗位在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承担和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为创建载体,以争创“党员先锋岗”或党员先锋系列为创建目标的系列活动,进一步为党员岗位奉献、促进发展创造条件,为党员服务群众、展示形象搭建平台。努力使广大党员成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引领科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先锋旗帜。

2、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和不同岗位的共 产 党员,建立目标责任制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分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增强实效。要找准党员发挥作用和服务群众的最佳结合点,创建各级各类“党员先锋岗”,努力形成“一个岗一面旗、百个岗带全局”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3.抓好机制创新。着眼于全面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要大力创新实施“党员先锋工程”的方法、载体和考评机制,力求有新的突破,充分调动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

员干部的参与热情。

四、完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一是提高补贴。建立了“固定补贴+绩效奖励”的村组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将绩效管理引入基层农村组织建设当中,鼓励先进党组织的发展。二是建立了贫困组织帮扶机制,对特别贫困的基层党组织,应落实具体单位帮扶。三是建立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对全乡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行综合考核,安排专项资金兑现考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