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心得

社会服务心得——探望珠海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们:他们从呱呱坠地起便丧失了听觉或者视觉,抑或是智力只有常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仍在用自己天真而坚强的心走向未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残障儿童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却鲜有人会去时常问津。作为当代大学生,关爱残障儿童不仅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要求。因此,这次的个人社会服务,我选择去珠海香洲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探望特殊学校的孩子们,用心去了解残障孩子们的现状,尽自己所能奉献一份爱心。

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xx年,是一所为珠海市智障、听障、视障和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学生等残障儿童少年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的综合性、寄宿型学校。

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设有班级。目前一共有残障学生256名,其中60多名学生寄宿学校。专任教师有52名,生活辅助人员12名。这次的社会服务,主要是在国庆以后的每一周里,我都会抽出周末的时间和朋友一起去学校探望孩子们,在这期间也参加了许多平时体会不到的活动,比如:教小朋友拼图、一起堆积木;和他们一起跳舞,教他们唱歌发音;参加他们与北师大爱心委员会一起主办的文艺演出活动;学习手语、采访特殊学校的老师等等。在与特殊学校的小朋友、老师们接触交流的日子里,我感触颇多,经过总结,从以下三个角度我都有了深刻体会:

一、 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启明星。

特殊学校的孩子虽然在身体上有残缺之处,但他们的心灵确是一片净土,天真无邪处处体现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在教小朋友做拼图游戏或是堆积木的时候便会发现,很多小朋友会根据自己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想象,比如拼接简单的玩具卡车,城堡,娃娃等;在绘画时也喜欢挑选丰富明亮的颜色来填充,更喜欢画太阳、星星、花朵这些经常看到的事物,还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有些智力偏高的孩子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教导和练习之后,绘画进步非常快,他们的作品经常被贴在学校的展览栏或者是教室墙上,看到大家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孩子们会立刻会用动作来表现他们的开心,无邪的笑容让人很是感动。同时,他们也喜欢音乐,有些孩子比较好动,对音乐也很敏感,听到音乐声响起后,会自然的跟着跳舞或者在表情上有所表现,另外一些孩子可能比较安静,但是也会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听着音乐,幻想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表达上最有限制的应该是那些聋哑孩子,他们只能跟老师和同学用手语交流,因此,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语。虽然与他们接触的相对较少,但是常常看着他们跟朋友相处时,手语表达的速度很快,表情也因为要表达的内容而变得十分丰富,即使不能完全明白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中能感觉出,他们渴望被理解,渴望与大家交流,心中跟普通孩子一样,有许多个为什么,对自己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看着他们能互相用手语无畅通的交流,我也感到由衷的开心。

残障儿童并不是我们世界里的另一类,他们同我们一样,有心灵的感应,有喜怒哀乐,也许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他们表达的比我们更真实,更直接,他们身上所拥有的童真,或许正是现代人在完全适应物质生活之后所丢失的,他们所感

到的幸福,来的也比我们简单多了,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在他们的世界里更能感到真诚的重要。

因此,身在特殊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启明星,他们值得被疼爱,有权利得到悉心的教育,和普通孩子一样拥有自己的未来。

二、 因材施教的老师不容易。

教师这个职业,没有大起大落,只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平淡。有些人在平淡中离开,更多的人则留下来。教师在教育里的地位剧组轻重,但应该惭愧的是,我们常常忽略这些默默耕耘的身影。尤其是特殊学校里的老师,他们的教育难度比普通学校的要难得多,在残障孩子们的身上付出自己的青春,更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在这次服务中,我采访了个别老师,在她讲述的事例中便能看出作为一个特殊学校的老师十分不易。(老师的姓名不便透露)

被采访的老师30出头,刚到特殊学校时才24岁。那时她并不是学师范出身的,而是偶然之间听说特殊学校需要老师才去学校看看。最终她留下来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学校环境或是薪资待遇,而是在与孩子们短暂相处之后,发现里面的小孩眼神都充满了渴望,纯洁的笑脸令人动容,就是这些最简单的理由让她选择了留在特殊学校。

在进了学校之后,她主教数学,各种班(甚至是智障程度最严重的班级)都教过。她提到在授课过程中,最具有挑战的便是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尽量坐在座位上。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三到五分钟。比如,过去她教过的一个小孩非常好动,走廊上一出现陌生人,他便会冲出去与别人握手。前几次,老师只能出去等他握完手才回来,后来就慢慢学会在上课时做好预防工作,在会出现这种情况之前就要想办法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不让他们随意往

外面看。因此,在备课上,老师考虑的比普通学校的老师考虑的更多更周到。刚开始的时候,这位老师也会有不耐烦觉得累得时候,也对孩子们发过脾气,但是,她明白这些孩子需要的是关爱,他们很可爱也很纯洁,在仔细了解了孩子们之后,脾气就发不起来了。在访谈中,老师也提到,“因材施教”这一词在特殊学校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比如有些孩子用直观的方式,尽量让他去触摸、去感受他才能理解一个事物。有些孩子好动,游戏就派上用场了。最后,在谈到什么让她最为欣慰时,老师说,是点滴的进步。当她的学生掌握了生活技能,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比如学会穿鞋、系鞋带,她都会感到很高兴。还有一些家长和别的老师都没有教会的,她教会了,也能让她特别高兴和自豪。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特殊学校的老师不仅要有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并且要有心理准备将更多的自我时间花在孩子们身上,很多老师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小孩,常常在家庭和学校所花的时间上会发生冲突,但是他们毅然选择以残障孩子为先,这正是师德的体现!

三、残障孩子应该是每个家庭的宝贝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拥有一个残疾孩子是个不幸,一般的家长都无法正确地去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但是残障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们在家里也应该是父母的宝贝。他们的家人在面对这一挑战时所体现出的勇气,才是伟大亲情的彰显。

在特殊学校,有些家长在谈到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历程时,提到曾经在物质、精神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他们曾绝望过,甚至想过放弃。但最终他们觉得,不管孩子是否有盼望,在父母眼里,孩子就是个宝。也有的家长说,其实孩子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敢正视现实的心态。

在社会服务期间,我看到许多家长在接孩子回家时,听到老师说孩子的点滴进步就会欣喜万分,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更多的是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呵护,就怕孩子在外人异样眼光下的不适应。不过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比较冷淡,对智力比较低下的孩子表现出不耐烦。我并不能说这就表明他们对孩子不好,也许他们正处于自我挑战的时期中,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个残酷的考验。但我仍希望,每一位残障儿童的家长都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陷,要承认孩子们的存在,看到孩子纯真可爱的一面,并竭尽全力给他们一个未来。

做完最后一次服务,将要离开珠海特殊教育学校的时候,心情很是复杂。经常与我一起玩游戏的几个小朋友在我走的那个下午,都到校门口送了我,其中一个小朋友仍然像我第一次见到他那样,一直指着自己的校服裤子,因为那上面写着他的名字,我认真的将他的名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来,他才开心的笑了,纯纯的笑容让人真想一辈子都珍藏〃〃〃

这次的社会服务也算圆满结束了,除了在特殊学校里感受到的心灵洗礼以及对学校的不舍之外,我也想为特殊学校的孩子们提些建议:

1.高校应该继续让学生做这样的社会服务,并增加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务的项目。

2.希望珠海当地的教育机构能够多给予特殊教育的孩子们更多的关注,不只是物质上的支援,更多应该是心灵上的慰问。

3.希望新闻媒介等单位应该能加大关爱残障儿童的宣传力度,尽力消除大众对残障儿童的歧视,让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