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班级见习报告

旅游管理见习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xx年03月21日

见习报告

一、见习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3月10日至20xx年3月15日

地点:石钟山、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龟峰

二、见习目的

见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也算是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小环节。主要培养交际和沟通能力、应变和理解能力。通过在社里的见习让我进一步理解在学校课本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能顺利地去操作和增长视野,了解市场最新需求。

三、见习内容

这几天的见习行程还是颇有感触的。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记忆深刻。给我以后如何去做导游,如何更好的工作,如何去沟通等等方面有了了解。

见习期间我发现当导游并非只要掌握课本知识那么的简单,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必须要做到心细如针,以人为本。

比如说:

1)文化性:旅游活动包含着对文化的了解,对知识的渴求。这在客观上要求接待工作具有较高的文化性,接待工作的主要部分是导游接待服务,导游接待服务

不仅要帮助,顾客人的旅行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在讲解的过程中传播文化。所以,接待工作具有较强的文化性。

2)综合性:由于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含了住宿、餐饮、交通、娱乐、游览、购物等服务项目。接待的过程就是上述服务实现的过程,所以,接待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3)原则性:由于接待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接待人员和客人是双向交流的。所以,接待工作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二是要切实遵守外事纪律和旅游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有关工作细则。

4)关工作细则:在旅行社中,计调首当其冲成为其一个形象代表。它是旅行社完成地接,落实发团计划的总调度,总指挥,总设计。“事无巨细,大权在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自主性,灵活性。如果说“外联”是辛勤的采购员,那么计调就是“烹饪大师”,经他们的巧手要把“酸、甜、苦、麻、辣、咸”的不同滋味调制出来以满足不同团队的“口味”,确实需要一定的技巧。向我们这次见习我觉得计调做的并不周密,还是有很多疏忽的地方,比如本来就知道道路没有修好要转车,一定要按人数提前安排好车辆,而不是临时安排。安排住宿的地方要按顾客的需求。我们在住宿玉山的时候宾馆热水供应根本就不行,本来爬三清山就淋雨了,回了宾馆又洗了时冷时热的澡。但是这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也不知道爬山那天会下雨。我觉得要做的人性化、条理化、周到化,这是很重要的。

5)良好的身体素质:当好一个导游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6)亲和力:亲和力是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一种能力。具有亲和力的人,会每天都保持自信乐观向上的心情去面对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都不觉得陌生,会视他

们为熟人朋友老乡亲人,这将使别人加深其信任感。亲和力能够方便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人都是有感情的,陌生人当然也不例外,感情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让人和陌生人之间建立一座信任的桥梁。信任的建立将会有效的消除人的交流的难度。作为一个导游亲和力是很重要的,它要求你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优雅的谈吐和大方的举止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亲和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获得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学会微笑,努力使笑容真实自然。有意识的放慢说话速度,以让自己的表达清晰有逻辑,但也不要慢条斯理,让人感觉到没有激情。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要不断培养自己的信心,不断地与人沟通。

四、实习感言及致谢

学生单纯从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是有限的,空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这种缺陷往往会成为我们找工作的绊脚石。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见习的机会,在这几天时间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旅游专业见习报告

XXXX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实 习 报 告

专业年级 09旅游管理 姓 名 XXX 学 号 09XXXXX 实习类型 旅游管理专业见习 实习单位 武夷山旅游行业单位 实习时间 指导老师 XXX、XXX 成 绩

20xx年7月14日

武夷山见习报告

1.武夷山见习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的武夷山见习之行是 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中早就预定安排的学习实践行程。历时五天四夜,主要目的地在武夷山景区。而该见习的目的即为通过亲身参与旅游的形式,对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旅游行业的主干企业进行了解,使我们对景区、饭店和旅行社的实践业务操作具有相关的概念。从而训练自己观察社会与接触、认识社会的能力,摆拖我们单纯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呆板形式,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掌握专业的实践操作业务的技能。

为了本次见习,我们做了许多的准备。事先将人员分组,确定见习课题,收集相关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做到带着学习目的到达目的地。

2. 见习情况介绍

在20xx年7月3日,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准备,我们在这个早上坐上了去往武夷山市的火车。将近中午时刻,我们到达了武夷山市,并坐上了旅行社安排的车,开始了武夷山见习的行程。

我们的行程安排的比较紧凑。第一天便是我们到达武夷山市后的学习重点是武夷文化专题学习。在我们从火车站出来后便坐上了旅行社安排的车直奔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茶厂。尔后由武夷学院许亦善副教授给同学们开讲座。第二天,上午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学习,其目的地主要在武夷山景区的天游峰景点内;下午武夷山文化及酒店实务专题学习。第三天,我们上午观大红袍、鹰嘴岩、水帘洞景区,体验茶文化之旅专线,认识武夷岩茶生长环境;下午前往下梅古民居参观,了解古代万里茶路的起点,了解古代闽北民居建筑特色。尔后,在聆听了旅游购物的相关介绍后,参与了解旅游购物模式中的一种。第四天主要进行武夷山自然景观专题考察与导游业务实训与模拟。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我们主要的行程是了解旅行社的相关知识及相关业务。

2.1讲座有识

2.1.1 武夷山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之间,属中亚热带地区。 1

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xx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

武夷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碧水丹山”之誉。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19xx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19xx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20xx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xx年被列入中华十大名山。

2.1.2 武夷物质资源

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其自然风光独树一帜。19xx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内九曲溪盘环山中,两岸丹崖林立,九曲溪两岸分布着36奇峰、99岩,昂首向东。其间错落着古文化遗存,人类千百年来的智力劳动成果融于自然山水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人以浑然天成的和谐美感。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xx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5.3%,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已知动物种类5110种, 19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19xx年被世界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xx年4月,国际保护联盟专家莱斯利.莫洛伊博士对武夷山遗产价值考察评估时题词:“武夷山是中国人民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永久象征”。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境内的“古闽族”“闽越族”文化遗存是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朱子理学在此发祥、传播,使武夷山成为研究东方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夷山集儒、道、佛于一身,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家称为“升真元化洞天”。此外,历代众多先贤都曾来到武夷,更留下许多词文诗赋。至今山中可辨认的历代摩崖石刻仍有400多处。 当代著名学者蔡尚思寓论于诗:“东周 2

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对武夷山的风景,其秀美自是不言而喻。但我觉得,此行我们的重点不单单只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上。还有更多的是学习。

2.2 茶厂之行

我们首先参观了茶厂,聆听茶厂的老总为我们讲解武夷山岩茶的制作工艺,并在其带领下,参观了茶厂,并细致的认识了制成武夷山岩茶的各式工具。

在我们眼中,这间大名鼎鼎的茶厂是在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里头的这些机器可是不简单的。据说,在这里,产出的武夷山岩茶可是武夷山市数一数二的茶叶。

2.2.1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素以其独具特色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著称于世。早在唐代即成为朝庭贡品,元时在武夷山创建了御茶园;明未清初,武夷乌龙茶制作工艺问世,并在清康熙30年,即1691年,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终于定形,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300多年来,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仍保持那时候的制作工艺;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武夷岩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武夷山岩茶的品种丰富,已知名品种就有264种,其中名丛“肉桂”茶自19xx年以来连续7次蝉联国家名茶、金奖等殊荣;茶王“大红袍”更是世间极品,20xx年4月17日,在武夷山举行的“大红袍”极品拍卖会上,2O克大红袍拍卖出20.8万的惊人价格;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早在十七世纪即远销欧美,具有“桂圆汤香”之韵。目前,武夷山市多次举办各种茶会,并通过开辟了大红袍旅游线路,致力于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倡导和弘扬武夷茶文化。

武夷岩茶属乌龙茶类,又称为青茶,一种独到、复杂而又讲究的工艺制成的特种茶,属半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武夷岩茶,叶瓣“三分红七分绿”,俗称“绿叶镶红边”,红的即为发酵的部分。它具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这种工艺于明末诞生于武夷山,而后传播四方为众多爱茶之人所好。

据史料记载,在唐代民间就已将武夷岩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 3

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乌龙茶类最著名的,也是属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它们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黄亮,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悠,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武夷岩茶饮后齿颊留香,清朝美食大师袁枚说:“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2.3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

2.3.1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现状

武夷山岩茶发展历史悠久,曾以“晚甘侯”而风靡于世。唐朝时期,武夷岩茶还成为身份的象征,是京城中贵族的馈赠佳品。宋元时期,更是被地方官奉为贡品而运送至京。而御茶园的建立更是对武夷岩茶在历史长河中极高的地位的实质而深刻的证明。据清代学者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茶之产不一,崇、建、延、泉随地皆产,惟武夷为最”圆,足见武夷岩茶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茶在武夷山世代的传承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茶文化遗产,也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而众多的茶文化遗址与武夷岩茶发展历程中产生的风情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更是丰富了武夷山旅游的文化内涵。

2.3.2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不足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红袍旅游线路。以大红袍母树为主打品牌,辅之以武夷岩茶若干名丛所组成的名丛园。其二,举办茶文化节。这些举措都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此外,通过斗茶比赛、茶艺大赛、武夷山民间茶艺表演、茶文化及茶经济专家论坛、茶歌舞表演等形式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扩茶文化宣传。

不过,对发展以“茶”为中心的旅游业来说,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首先,已开发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单一。目前,武夷山能够提供给游客参观、游览的茶文化项目就是大红袍茶树。而当下,武夷山风景区设计的茶文化旅游路线为:游天游、 4

访茶洞--泛舟九曲,感受武夷山岩茶生长环境——游九龙窠,仰望茶王大红袍—游御茶园,品岩茶、赏茶歌舞—游遇林亭窑遗址,解读武夷山茶器制作历史。在体验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许多问题。第一,该产品只是单一的旅游产品难以形成集中、统一的茶文化旅游市场,难以引起游客的兴致。在武夷山的一行中,不仅是我们,甚至是周围众多的其他游客也都认为大红袍旅游线路太单调了。用导游的话来说是:“武夷山旅游,不看这几棵大红袍茶树的话会遗憾,但是看过的话会终生遗憾”。这些年来,我们福建泉州安溪的茶文化旅游发展快速。如今已兴建了中国茶都,建成了茶叶大观园和茶叶公园,为旅客提供了丰富而又全面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但是与安溪茶文化旅游相比,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其影响力和吸引力都还比较小。第二,武夷山的生态茶园分布散乱,没有集中管理,导致无法形成集聚的旅游市场。武夷山的茶树种植遍布武夷山的大小山头,但是可能是景区内还没有规划出适合旅游的茶叶大观园,武夷山既种植茶树,又发展旅游。因此,游客到武夷山,任何一个景区几乎都能见到茶树,但都分属于不同的企业,规模也都比较小,使我们来游览过程中不能深入地了解武夷岩茶。由此可见,以茶树为核心的生态游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就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更难以吸引游客。第三,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缺乏专业的导游和规范的导游词。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精髓,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对茶文化的领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到的。但是,既然是旅游景点的一大特色。那么其任务就是开启人们对茶文化的的认识,引领游客深刻感受武夷山深厚的人文内涵。。而这种精神领悟如果只单靠游客自身去感悟往往是不够的,它需要导游人员的正确引导和深刻讲解。现在武夷山所缺少的正是对茶文化旅游深刻了解的导游。另外,由于不同的旅游团队对旅游资源的需求不一,武夷山现在没有单独具有针对性导游词。对于任何游客,其导游词都几乎固定不变。如此,则无法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而且,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线全长不足3000米,不超出2小时的游览时间,只是突出自然景观和打造名人效应,造成文化内涵的埋没。

3 对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建议

3.1 加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打造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心,而武夷山的岩茶制作工艺也是被世界教科文组 5

织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更是在唐朝是固定后传承了几百年了。如今,在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武夷山岩茶制作虽然一定程度上借用机器生产,但其实质仍是凭借经验丰富的老茶艺师的手工感受,手工控制。 而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应当充分利用武夷山这一世界“双遗产”的有利平台,在重点突出大红袍的特色的同时,凭借实力的支撑、口碑的传送和适当的营销策略,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大红袍对发展武夷山茶文化旅游是一种难得的资源,只有合理地去利用,使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向高品位、深内涵方面发展,才能更多地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创造一片“新天地”。

3.2 加强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人工增加新亮点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在路线安排上过于单一,而且其时间短暂,无法让人体会其内在的深刻。布局上一望“无垠”,无法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因此,不论在布局还是在线路建设过程中,应当时刻把握大红袍作为皇家茶的历史,突出皇家茶的氛围。在线路中建设的亭台楼阁要在中国传统的皇家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武夷山的内涵,并可通过建设高规格的祭坛,让游客感受到皇家茶的魅力。武夷山茶文化的走廊,打造“曲径通幽”的神秘之感,吸引游客的驻足。在建设过程中,还应当按路段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通过摩崖石刻、祭坛、品种园等全面展示武夷山茶文化内涵。

3.3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完善茶文化旅游的导游词

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认识大都来自于导游,而导游自身的素质高低则决定了服务的质量。所以,应当提高导游的茶文化旅游服务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导游人员,使茶文化和旅游的完美结合。当然,完善而又适当的导游词也是关键的,应当聘请专家编写专门的导游词,区分市场,打造特色旅游,解决当前茶文化旅游不分对象的不足。

总之,武夷山对于开发茶文化旅游具有人文与自然环境的优势条件。武夷山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为武夷山茶文化保留了深厚的基础。而这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旅游经济的结合,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开发和管理必须立足武夷山茶文化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武夷山茶文化资源。以旅游者需求为依据,实现“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双赢局面,塑造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良好的旅游形象。

6

实 习 日 记

新的旅途

20xx年7月3日

为了这段行程,我们准备了许久。昨天,几个老师为大家开了个动员大会,为我们详细地讲解了见习的目的。同时,点出了许多应该注意的点。

今天,我们坐上了通往武夷山市的火车。学习是无处不在的。由于我怕会因为塞车,赶不上火车。于是,我便提前了很多时间到达火车站。在火车站的门口,我随处可见导游的身影。他们大都打着各自旅行社的接待旗帜。因为太早到达了,又只影形单。感到无聊的同时我又对这些导游充满了好奇之心。于是,我在火车站的外头梭巡了一番,盯着了一个感觉比较和善的导游。

我上前和她搭讪了一番。向她了解了地接的工作。原来,她已经在车站里等很久了。从她的言行中,我感觉她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感觉的到,她有点累了,但是仍旧在坚持等待。

我认真的想了想,如果,自己日后也进入这个行业,我可以做到她那样吗?但是,一切都没有个定数。或许,我会因为这是自己所喜好的而不断坚持。也可能我会因为受不了苦而放弃了这个行业也不一定。但是现在,我对这个面前的导游充满了敬佩。也对一直为这个行业建设而不断付出的人感到叹服。

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而导游则更是这个行业中的支柱之一。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只是简单的带团。但一直都忽略了:导游却需要渊博的知识,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有更多其他的良好品质。否则,一个能力差的导游只会给游客带来一个不适的游程而已。

反思茶厂见闻及许亦善教授讲座有感

20xx年7月4日

昨天,在茶厂中,我们仔细了解武夷岩茶的各种相关知识,并认真记录重要信息。整个行程中,御茶园的经理介绍的很详尽,但是,我仍旧觉的不够。因为,自己无法真实的目睹武夷岩茶的真实操作的现场,只是通过对机器和语言讲解的抽象组合,无法深入地领悟和了解武夷岩茶,这项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在参观完茶厂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到达武夷学院,听取许亦善教授的讲座。 7

他是位和蔼可亲又知识渊博的学者与旅游行业的真正的实践者。在他的言语中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旅游行业。旅游行业并不是课本中的那样循规蹈矩的呆板的行业,而是需要你灵活以对,随机应变的行业。它虽然属于服务业,但是又不单纯只是劳力付出的服务业。它需要你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在这个行业中生存,需要你了解世界万象,需要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

当然,因为时间有限,许老师为我们讲解的更多的是对武夷山产生一个总体的认识。了解武夷山旅游的自然资源,更要掌握武夷山旅游乃以生存的人文内涵。一个真正吸引人的景区,不仅仅知识依靠潜伏于风景表面的美丽,更是其深厚、醇香的文化底蕴。缺乏了这内在的文化作为积淀,景点便只是单纯的一堆“死物”,便不再具有灵动的美丽。

武夷山素以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独树一帜的风光美景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环境著称,享有“碧水丹山”之美誉,人杰地灵,物产资源丰富。在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的积淀下,武夷山的景点便成为经典了。

下梅古居行

20xx年7月5日

在此行之前,我们就为这次的游览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下梅村,我们也事先了解了些。而武夷山景点的书籍中是这样介绍的:下梅村面积2.2平方公里,2500多人口,住户居民500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素有 “文史精品古村落”的美称。在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隋朝有了村落,宋朝有了里坊,清代形成街市。

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30多座,古民居“三雕”景观资源尤其丰富。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旧巷与民谣、山歌、龙舞、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蕴藏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

畔村流淌的梅溪常年川流不息,东与下梅村人工运河-当溪衔接,西汇崇阳溪,北到柳永故乡鹅子峰下,一路串起古渡码头。沿溪有古碓房遗址、清代茶园遗址、梅溪岗商周文化、黄泥头隋墓群遗址,还有保留较为完整的具有典型特色的明清古民居建筑38幢,形成了以邹氏祠堂、邹氏大夫第、程氏隐士居、儒学正堂、参军第、闺秀楼等为代表的集砖雕、石雕、木雕、彩绘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

8

美好的描写使我对下梅村之行充满了期待。今天下午终于成行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原始的明清古建筑,感受到了世族文化的浓烈气氛,触摸到不同于我所了解的大海文化,见识到茶文化之路起点的恬淡与清新??

有别于我所见到的一种文化。但是,游览结束后,我却升起了一种难受的情绪。因为,看到她的沧桑的同时还看到了她的落败。似乎有点心痛,对可能消逝的美丽的惋惜。

旅游购物体验

20xx年7月6日

在这一天,我们在参观完一线天和虎啸岩后,在充分的沾染了“蝙粪”后,我们开始了购物环节。

对于购物导游说这是必要的环节,重点不是我们买了多少,而是我们要学习小“Tip”这样才对我们有用。于是,在途中,我还真是认真地盯着导游。导游告诉我们,很现实的社会,导游这个行业,特别是初级导游,根本没有底薪,是这个社会逼的这个行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所以,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为游客谋利的同时为自己也谋福。

因为我们都还只是学生,消费水平不高。这样,对我们这样的人群,就该安排适合我们的购物环节。当然也不能期望说,学生团能有多少的回扣。

其实,如果在这一个行业中生存,我们就该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社会,一直不断地出现零团费,负团费的现象,也出现导游为了获取应得的收入而强加购物环节等各种现象。在责怪导游的同时,其实社会更应该反思:到底是谁造成了这个局面?这是社会经济的一种病态状况,不是单方面的所为能够造成的。

但是,似乎社会已经形成了这种思维,当问题发生时,是某一方所导致的。那么人们便下意识的认定,便是这一方的罪过。其实,不适这样的。

我很为在这样情况下被责骂的人喊冤。其实,或许他们有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错都是他们造成的。

我不是因为日后我将踏进这个行业,便为他们辩解。只是觉得,中国的旅游经济这样状况的发生是不必要的。虽然,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历程不长。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国家很多。归根结底,是因为这是服务业。在这个行业中的人的社会地位都被那些被服务的人践踏了。

9

武夷山旅游见习总结

20xx年7月7日

我们的武夷山见习的日子在今天就结束了。我回到学校时,已经是晚上了。似乎是那股兴奋的势头还没过,又或许是回来时候的那股留恋还没过,我竟然无法入睡。

自己躺在床上,认真的回想:这几天里,我到底得到了什么?

这几天,我们的行程十分的匆忙。每天都让自己吸收更多的有用的知识。这是书本中无法得到的知识。

在这几天中,我觉得,自己似乎变得更有毅力了。因为,以前一直对这些耗时耗力的行动有排斥。而这次,自己竟然一直坚持而不喊一声累。每天,我都紧紧地跟在导游身后,生怕错过学习对自己有益的。

除了导游,我觉得我还从许亦善老师那学习了很多。那是一直我一直很希望有个人能对我做出的最贴近现实社会的真实状况。我不希望大学四年后,我突然发现自己仍然还在象牙塔的尖顶上苦苦思索自己该如何下塔。许亦善老师为我揭开了这个行业帘幕的一个重要的角落。让我感觉,自己就该往这个方向走路,就该这样地扩充自己。让我感觉,我就该现下做出适当的行动,让成功必须选择我。

武夷山之行,对我来说,真的不只是简单的旅游,不单纯是见习。而是我人生的另一个开始。现在,突然衷心地感到,我该谢谢许老师的。但是现在不能亲口说了,只能在心中默念:许老师,谢谢您了!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