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文化发展思路

库伦旗文化广播电视电影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全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在此大背景下,我旗文化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旗文化广电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发展思路。

一、“十一五”以来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旗文化工作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繁荣为主题,紧紧围绕旗委旗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创业,真抓实干,文化事业各项工作发展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是大力组建和扶持业余文艺演出队,先后成立了草根文化艺术团、红枫叶安代队、原生态安代队等8个群众表演团体,经常组织举办规模声势大、覆盖范围广、参与群众多、社会影响好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繁荣全旗城乡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也为我旗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了一批接班人。二是活跃群众文化活动。

20xx年开展广场文艺活动117场次,服务群众2万多人次,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文化惠民活动大范围开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就是要通过一批具体文化福利项目,将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近年来我局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送文艺下乡、农家书屋建设、“2131”农村免费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20xx年,完成“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322场,观众275782人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82场次、服务群众58200多人次,并为其他各类文艺活动和会议提供音响服务90场次。送书、科技信息等下乡达到13000册(份),完成了70个价值280万元的草原书屋建设工作。全旗各级图书馆(室)接待图书阅览、借阅和查阅人员41087人次,提供各类图书60119册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们始终以“安代”为主要内容,对我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整理,倾力打造安代这张经典名片。调查搜集了安代的起源、安代名称的来历、安代的动作、曲调以及安代的唱词和有关安代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传承人员的情况等。已挖掘整理出安代曲目72首、安代唱词1260多段,出版了《安代研究四十年》、《安

代文化研究集成》等多部论著及大型画册《中国安代艺术之乡——库伦》,并征集到歌颂库伦的新歌62首。

(四)文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旗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截至目前,文化经营单位80家。其中网吧14家,音像场所6家,歌厅、舞厅、台球厅26家,摄影、摄像场所10家,电脑、软件销售场所9家,书报刊场所6家,印刷厂及打字复印社11家,全部为民营企业和摊点,是全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五)广播电视业扎实推进。目前,我旗的广播影视已经初步形成了事业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电影与电视互为补充,有线与无线紧密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播影视综合覆盖网。一是“村村通”工程取得新成效,网络覆盖面继续扩大。截止目前,全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6.13%和93.16%。二是节目套数日益多元化。今年电视节目套数由过去的36个增到了48个。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4610.5小时,其中制作电视节目时间467.5小时,转播节目14143小时。三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通过合作经营,完成了城网改造工程,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已经使6个苏木镇100个嘎查村约2.4万农牧民收看到了清晰的电视节目, 全旗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超过400 公里,

全旗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40%。

(六)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从20xx年开始,投资9070万元的三大寺保护修缮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按照《库伦三大寺文物古建筑维修工程设计实施方案》要求,先后拆除了寺庙周边的原人大、政协办公楼、旗宾馆商务楼、原旗委、政府综合办公楼及寺庙南侧一栋商业用房等近20000平方米建筑物。建设寺前广场,绿化美化硬化近30000平方米,使“三大寺”周边环境得以有效整治。并修缮完成了包括兴缘寺山门、大殿、象教寺弥勒佛殿、额克苏莫庙、象教寺救度佛母庙、玉柱堂、札萨克达喇嘛寓所的抢险加固现状整治工程和寺内环境整治和硬化、绿化工程以及“三大寺”三防工程。目前部分庙宇已实现了对外开放,日平均接待游客200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情况看,近几年是我旗文化建设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但是对照全旗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对照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旗文化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够协调。目前,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还仅仅是低水平的保障,多渠道投入政策还不完善,投入结构不合理。尽管我旗财政对文化的

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我旗是国贫旗,历史积存的问题多,缺口较大,突出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不足。目前我旗标志性文化设施稀缺,还没有一个达到标准的博物馆、文化俱乐部、影剧院等硬件设施,影响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开展。

(二)城乡之间文化事业与时代要求不够同步。全旗乡镇文化设施匮乏的现象仍然较多,建设任务艰巨,农村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层文化事业机构,编制等问题尚未得到落实,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健全、不稳定;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不够平衡问题,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学校文化、农村文化等方面还急需引导、扶持和帮助。

(三)文化事业发展与当前形势需要不够适应。一是现行文化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文化软实力总体不强,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切实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艺术创作、遗产保护、文化管理、文化经营等一些门类缺少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任务艰巨;三是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艺术创作生产方面不论数量还是质量,不论品种还是结构,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百姓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精品力作;四是对外文化交

流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提升库伦形象,服务全旗型跨越式发展大局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

(四)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流失和消亡,由于缺少专项经费,众多文化资料和文物点难以得到及时抢救维修,散落在民间的文物不能实施征集保护,部分民族民间艺术和民风习俗无法传承和保护。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库伦“十二五”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做到:一是强化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实现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把握文化的传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是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四是注重政府规划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库伦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五是把握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与文化产业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提升库伦文化发展水平。

(一)做好常规性文化工作。继续以广场、社区、校园 、军营等团体为依托,精心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乌兰牧骑、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在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等送文化下乡活动过程中,

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质量,结合新形势新发展为广大农牧民服好务。继续加强对我旗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检查和监督,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歌厅、网吧的管理,要把整顿网吧,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完善对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的管理措施,确保我旗的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广播电视工作将继续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搞好新闻宣传,确保安全播出。同时在栏目设臵、节目质量上都将想方设法推优出新,不断提高在上级媒体上稿量,为库伦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浓郁氛围和提供舆论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拟在三大寺西侧或检察院西侧结合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元城,全力放大库伦蒙元文化元素,与三大寺藏传佛教文化及曾是独特的政教合一体制的喇嘛旗文化进行整合拓展。二是建设特色街区,如成吉思汗大街、荞麦食品加工销售一条街和蒙古族民俗制品一条街等,用文化带动旅游及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拟建一所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剧院,计划投资900万元,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初步设计观众席为上下二层,共四个剧场,座位为1000个左右。四是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在蒙药厂现址建设蒙医蒙药博物馆。利用该址老爷庙和淖尔济庙的宗教元素,结合我旗蒙医蒙药历史,使其成为我旗文化产业的又

一大亮点。另外,完成安代艺术博物馆的内部装修及布展工程。将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原则,内部装修、展品征集、展厅设计同步进行,使该博物馆真正成为展示安代艺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艺术平台,并使其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外延。五是继续加大对镇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我旗的6个苏木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全部为近400平方米的标准文化站。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各基层文化站的配套设施及服务功能,使文化站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向村级延伸,建设一批村级综合文化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好“草原书屋”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功能作用,把文化食粮送到农牧民的田间地头,让广大农牧民真正汲取文化营养,使文化信息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助推器。

(三)进一步打造库伦特色文化品牌。在库伦现有资源条件上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审视,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着力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品牌。一是千方百计让“安代”走出去。我旗的安代艺术在全市、全区都有较高知名度,是一张推介库伦、宣传库伦的文化王牌,如何让安代走出全区,走向全国,一直是我们沉思和探索的课题。20xx年我旗举办的中国库伦首届安代文化艺术节为打造安代品牌文化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今年,我们将向上申报区级安代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目前申报文本已编制完成,正在等待上级文化部门审阅。初步估计项目完成后,拟投入资金

6000万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建设安代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另投入资金6000万元。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申报建设,进一步打响安代品牌,拉动文化产业建设。二是利用工艺制品宣传库伦,使之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安代、荞麦、布鲁、宗教等具有库伦特色的主题文化进行重点研究开发,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并将其打造成品牌,推向市场。目前正在委托一家公司制作布鲁工艺品,样品已经完成,正在请专家和领导评审。另外我们打算以“吉祥安代”雕塑为原形制作旅游工艺品,其内含的安代、宗教和库伦地域的文化元素将成为我旗旅游文化产品生产的一大亮点。同时,积极申报布鲁文化艺术之乡、荞麦文化艺术之乡、蒙医蒙药之乡和根艺之乡。三是通过生产影视艺术作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今年由北京十月天文化传媒拍摄,片长90分钟,由著名蒙古族作家阿古拉泰和白雪林编剧,著名导演杨真执导的《荞麦花开》于9月3日在库伦旗开拍。《荞麦花开》反映了日本遗孤、原库伦一中教师乌云的亲身经历,同时融入了库伦民歌、安代舞、荞麦饮食和蒙医蒙药等诸多民族文化元素,将会在宣传库伦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另外,积极争取资金,拟将库伦民歌《达古拉》改编成一台歌舞剧,通过全新的歌舞艺术手段展现出库伦地域的民俗风情,展现出库伦独特文化的丰厚底蕴。

(四)全力打造宗教文化产业圈。库伦的宗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在全市、全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学术研究,大张旗

鼓地宣传库伦的宗教文化。一是积极争取资金计划继续实施三大寺保护修缮工程,包括兴源寺院内西侧老爷庙(财神庙)、东西厢殿及山门殿复建工程、福缘寺维修及三大寺二期工程扫尾和环境整治等工程。二是围绕宗教文化排演好查玛舞、安代舞等,实施“特色剧场天天演”工程。使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通过艺术的手段领略库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将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又一旅游热点,彻底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问题。

(五)发挥地区优势,搞活做大旅游产业。将以“三大寺”为核心,进一步搞活沙漠旅游项目,积极创建4A级旅游景区, 形成东接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南接山峰沟壑、北接草原沙漠,西接沙湖荷花的旅游资源布局。通过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弘扬特色文化,最终打造一个以历史为脉络,以宗教文化为主体,以古城区“三大寺”为核心的旅游精品区,进一步拉动全旗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一个三产联动、和谐协调、互动共赢的产业格局。

(六)激活体制,不断推进文化市场建设。整合文化资源,加大执法力度。将过去的文物、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方面的执法功能集于一体成立全旗文化综合执法大队,重新拟定编制,明确职责。 同时,鼓励发展文化中介,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机构的文化经纪人,组建各类文化产业组织,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

(七)做好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工作。广播电视台做好法制宣传、安全播出工作。做好广播电视稽查工作,扫黄打非工作、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设臵社会稳定评估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及公共安全,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做好互联网建设管理。

 

第二篇:交通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推动X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全市交通工作“十一五”回顾“十二五”展望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交通事业抢抓机遇、发展最快的五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完善交通体系,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关键期。客观评析“十一五”交通工作成绩、科学谋划“十二五” 交通工作发展思路、工作重点,意义重大。为此,市政府调研室会同公路、交通等部门对我市“十一五”交通工作进行总结,对“十二五”交通发展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服务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交通保障。

一、“十一五”期间交通事业发展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我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交通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时期是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五年,初步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域内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融入XXX“1小时经济圈”。①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成果显著。五年来,累计投资XXX亿元新建、改建

—1—

公路XXX公里,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10%和81%,通车里程大大增强,路容路貌显著改观。②农村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XXX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XXX公里,是“十五”期间的XXX倍,新增通油(水泥)路行政村XXX个,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③铁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抢抓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机遇,全力以赴争取总投资XX亿元、长XXX公里连接德龙烟铁路与胶济铁路的海青铁路项目并奠基开工,实现我市铁路建设历史性突破,XXX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陆路交通枢纽城市。

(二)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取得长足进步。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我市交通运输能力明显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①城乡客运发展迅猛。全市客运线路达143条;客运车辆达XX辆,座位XXX个;市区客运站1处,乡镇客运站3处,同时XX、XXX、X3处乡镇客运站年底前完工。②货运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一五”末,全市货运车辆达26082辆,吨位2.55万吨,分别比20xx年增加6400辆和0.5万吨;20辆车以上的专业货运企业8家,车辆达724辆,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公司化发展。物流企业发展迅速,总数达35家,其中市物流中心入驻货运服务业户40余家,去年完成货运交易量达570万吨;半岛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20xx年下半年投入运营。③城市公交网络不断完善。“十一五”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29条,运营车辆230辆,线路网长度达645公里,比20xx年增加100公里;

—2—

标准运营车辆达208.4标台,比20xx年净增59.5标台,客运总量达到3032.8万人次。

(三)交通行业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道路运输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查处整顿违规违法经营行为8076起、客货运输安全隐患178处。公路综合整治成效明显,路政巡查200万公里,收缴路产损失赔偿费近670万元、罚款近1000万元,路政案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95%以上。交通工程质量赢得好评,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覆盖率均达100%,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85%以上,工程质量处于全面受控状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累计完成养护投资1.7亿元,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69.5%,路面质量指数达到76.4,路容路貌明显改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交通运输发展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总量不足。①公路网络尚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规模不足,路网密度低;道路衔接不顺畅,部分路段存在“卡脖子”现象;公路等级水平低,通达能力不足,目前农村公路砂土路面达1600公里,占农村公路达38%,严重影响安全畅通。②铁路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仅有一条在建铁道线路,铁路建设争取力度尚需进一步强化。③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我市物流服务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大型物流园区、货运场站等,有效供给能力相对不足;缺乏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不能共享,致使物流运作成本较

—3—

高。二是交通运输服务效率有待提高。①客货运输方式单一。目前我市只有公路运输,缺乏铁路运输,客货运输方式呈现结构性缺陷。②货物运输结构不合理。货物运输企业呈现多、小、散、弱的格局,缺乏大型企业支撑;农用车辆所占运输车辆比重过大,约占46%,环保、经济型车辆所占比例有待提高。③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公交站点总体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客运班车属挂靠经营,客运集约化程度低;乡镇客运站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村公路重建设、轻养护现象严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尚未建立,缺少相关政策制度、专门养护机构、人员及经费,导致新建公路得不到妥善管护,破损道路得不到及时修缮。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交通事业发展面临形势

(一)危机中孕育着机遇,竞争中并存着发展,交通运输业面临较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使我市交通建设拥有巨大的市场及发展空间。同时,我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运输服务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保持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仍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XX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构建更高层次区域综合交通拓展了新的空间。“十二五”期间,蓝色经济区

—4—

将上升为国家战略,XXXX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作为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XXX,在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的同时,将对交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市作为XXX市最大发展腹地,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咽喉地带,交通事业发展前景看好。

(三)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服务要向融合均等型转变。“十二五”期间,XXX市要在较大规模总量基础上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须将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作为XXX市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要抢抓机遇,积极规划建设路网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布局道路、场站设施带动农村客运、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转移集聚。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交通融合度将进一步增强,我市要把交通建设服务要素加快向城乡民生领域集中,全力推动交通设施城乡衔接、联网共享。

三、“十二五”期间交通事业发展蓝图展望

(一)指导思想

按照“融入XXX、接轨XX、兼收并蓄、乘势而上”的理念,围绕建设山东半岛加工制造业中心城市、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坚持“调结构、转方式、重效率、保安全”,着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坚持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并重,加强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城乡交通统筹发展,为

—5—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四大体系”,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在更高层次上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交通体系;以海青铁路建成投运,探讨建设潍坊—莱阳铁路、轻轨的铁路建设体系;以服务半岛乃至辐射全国为目标的现代物流体系;以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城乡公共客运交通体系。到20xx年,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95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43公里;市区公交线路达到34条,公交车达到280辆;公共交通客运车辆达到577辆;出租车达到334辆;货运车辆达29500辆,货物运输企业达65家。

(三)发展规划

1、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夯实。健全公路网络体系,不断提升道路功能,提高公路通达能力。①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全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重点实施以东北部山区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加密农村路网;加大乡村道路网络连通、衔接力度,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区、农村旅游点、山林林场等通道路工程,全面实现网络化。“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 16.58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946公里,新建、改造桥梁455座。②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力度。拟实施三城线XXX北段及大营线青新高速出口至高密界段2个拓宽改建项目,新建XXX西部南北大通道(灰埠—胶南市董家

—6—

口)XXX段、南灰线(灰埠—莱西南墅)XXX段、营旧路(南村—高新区)XXX段等5个项目。③实施重点园区道路建设。拟投资1.8亿元规划设计高新产业区6条、总长24.4公里的配套道路和投资4.2亿元实施XXX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24条、总长50.83公里道路建设。④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功能。拟投资9.6亿元实施省道S219XXX大洪沟—高密界20.4公里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0.3亿元实施省道218(张戈庄—唐田)24公里改线工程;计划将绕岭—马戈庄、即墨—兰底等3条、140.8公里县道提升为省道,将后洼子—西屋子、大苗家—后綦家道路等3条道路提升为县道。对交通需求大、拥挤度高的国省干线实施扩容增效,提高容量配臵;在国省干线公路中的一级公路上规划建设服务区、停车区和小型休息区,拓展公路服务内涵。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智能化公路”,建立健全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公路应急保障能力。

2、铁路建设实现重大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力以赴推进海青铁路建设,争取早日投入运营,改变以往单一的公路交通运输格局。科学规划建设潍坊—莱阳铁路,探讨轻轨建设,提高铁路交通客货运输能力。

3、货运物流业快速发展。优化运力结构,发展站场建设,强化节能减排,构建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争取建成半岛地区一流的货物运输集散地。①加快推进货运企业向集约化、公司化发展。引导货物运输企业

—7—

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连锁化经营,改善货运市场多、小、散、弱的格局;加快货运车辆结构调整,鼓励运输企业新增“大、专、特”及环保、经济型车辆,淘汰耗油高、排放量超标的运输车辆,力争“十二五”期间“大、专、特”型运输车辆占营运车辆的50%以上。②加大货运站场及物流市场建设力度。积极规划建设货运站场,大力发展专线运输,力争货运专线遍及全国各地。计划在东部开发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区、新河化工基地、明村橡胶工业区等区域建立物流市场,形成物流市场群,辐射半岛乃至全国。其中,高新产业区物流中心位于海青铁路XXX西站附近,规划面积3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xx年物流操作量达到200万吨。③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争取吸引10余家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成立现代物流公司。

4、客运发展加速推进。强化区域及城乡间公交联系,促进公交一体化发展;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力度,完善公交网络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增客运线路30条、客车51辆,年均增长

8.7%;新增旅游客车20辆,更新客车200余辆。计划投资3000万元规划建设高新产业区汽车站,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设计能力0.35万人次/日;计划投资560万元新建蓼兰、冷戈庄、南村等8处客运站;新上公交线路5条、更新线路9条;新建集车辆停放、维修保养等于一体的公交枢纽站1处;新增出租车200辆。

(四)保障措施

—8—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交通规划衔接与协调,将交通规划与我市经济发展规划、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基地、旅游建设等有机结合,科学布局公路线路,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同时以五年规划为依据,将规划与年度计划结合起来,使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当对五年规划进行评估,视评估情况做好规划修编工作。

2、落实政策,广泛筹资。在认真落实交通建设优惠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确保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大市财力对重大交通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行多元投资融资,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交通运输发展新机制。

3、完善体制,强化养护管理。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保障投入的原则,建立市、镇两级建设、管理和养护体制,逐步实行“建、管、养分离,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要建立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组建专门养护队伍,落实养护资金,加强路政管理,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相关政策,完善规范化、长效化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