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计划新

鼓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为加快推进全区人社事业改革与发展,按照《鼓楼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鼓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档案的通知》,现将我局“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促进和谐”为工作主线,以“抓热点、造亮点、攻难点、促重点”为工作核心,咬定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具体措施,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维护全区的和谐稳定添砖加瓦,使各项工作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十二五”期间,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本着“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思想,紧紧围绕“严格程序,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服务宗旨。每季度专题召开协理员全体会议,以提高效能,优化服务,方便群众为原则,以百姓办事“零障碍”为宗旨,不断提高再就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区新增就业35600人,城镇登记失 1

业人员就业再就业260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584人,就业技能培训49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劳动就业各项业务数据录入及时准确,录入率达100%,建立市级大学生创业园1个,申报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8个,审核小额担保贷款166家,申报贷款金额400余万元。

(二)社会保障工作

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区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连创新高,参保人员呈逐年成倍增长趋势,参保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区各类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打造全区社保业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派工作人员确保随到随办。贯彻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积极提升7个街道办事处和64个社区经办窗口,打造全覆盖的服务网。实现了让百姓“不排队、少跑路、都满意”的工作目标,构架出鼓楼特色“十五分钟社保圈”。5年来,共办理职工和个体自由职业者参保续保1.7万人。

2.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为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区以加快参保覆盖面为主,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大力开展居民医保政策宣传活动,将居民医保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 2

全区共为8.7万人办理参保手续,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得到进一步推进。我局按照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遵循“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着力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切实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问题。通过调查摸底、业务培训、制定方案等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按时发放。全区16岁-60岁人员参保达到8787人,参保率99%。60岁以上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9494人已全部领取养老金。

4.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再上新水平。截止目前,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职工4.9万人。充分利用社会化管理机构网络更好地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和人性化服务,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大力开展“敬老月”活动,重大节日为退休人员送去温馨。我局采取集中认证、上门认证、利用走访慰问进行认证、开展自管小组活动进行认证、电话催促认证等方法,对辖区内退休职工开展资格认证,保证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在开展认证工作的同时,积极为退休人员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帮助查阅档案、有关资料、办理工资异地领取手续、对异地人员的咨询写信给予解答等。同时,每年免费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查询、复印档案材料2000余份,接待来人来访680余人次,组织老年人健康体检2.8万人次,使纳入社区的企业离退休职工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3

充分享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三)劳动维权工作

一是劳动监察工作: “十二五”期间,共接待职工群众咨询1680条;电话回答咨询2100余人次,追讨拖欠、克扣职工工资36.1万元。书面审查用人单位5072户;日常巡查2181户,要求补签劳动合同380份;信息采集11600多条;受理立案174起;接收流转案件94起;一级网格咨询1190条,一级网格简单矛盾调处440件;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60多份,纠正用人单位不合理规章制度300多条。二是劳动仲裁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局以创新劳动仲裁模式为重点,以提升劳动争议处理能力为目标,狠抓工作作风,公开办案程序,完善监督机制,坚持把改革创新审理,优质高效服务,贯穿劳动仲裁工作的始终。五年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07件,调解率达76.5%,结案率100%。错案发生率、一裁终局案件撤销率、集体争议引发群体性事件均为零。

(四)人事人才工作

1、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局完善公务员管理工作机制,规范公务员考核奖惩,不断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公务员队伍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五年来,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18人,培训公务员3500余人次。完善军转安置办法,拓宽安置渠道。安置军转干部51人、随军家属43人。

4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事业单位招聘制度,公开招录事业单位各类工作人员78人,切实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补充新鲜力量。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方案。组织实施全区公基卫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整,在职及离退休人员3000余人全部调整到位。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调整,涉及在职及离退休人员7000余人。完成全区1700余名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工作。

3、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000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万余人次,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培训累计400余人,引进留学人员30多人。成功参与“中国博士后和海内外留学人员徐州科技项目对接洽谈会”活动,签约项目20余项。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国家级、省级引智项目8项,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十三五”工作规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

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为使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这五年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5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特拟定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我区人社事业的新跨越,为“振兴徐州老城区,建设美好新鼓楼”做出积极努力。

(二)工作规划

1、改革创新,稳中求进,扩大就业再就业

围绕全区主导产业的发展,鼓励创业,做强企业,建立用工信息网络。大力营造“大众创业”氛围,着重发展电子商务业、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再就业。五年内,全区完成新增就业3万 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10个。依托社区开发公益岗位和灵活就业市场,帮扶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创业孵化平台,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园1个。充分发挥网络招聘、应聘平台作用,创建星级人力资源市场。

2、提升社保服务能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施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 6

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展和推进社保网上经办服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为服务对象提供便利、高效、优质服务。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加快完善覆盖城乡、人人享有、保障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保险人员全覆盖,基金应收尽收。20xx年,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每年按时足额发放率100%。

3、服务发展大局,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为劳资双方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更好地为鼓楼经济建设服务。构筑以人民调解、三方驻会、巡回法庭为依托的仲裁综合服务机构,推动“区、街道、企业”三级调解网络建设,切实提高调解率,化解矛盾纠纷。整合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人事仲裁工作联动机制,切实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既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能有效打击违法行为。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体系,全面进行劳资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精干高效、快速反应的劳动监察队伍,实现由被动反应式监察向主动预防式监察的转变。确保5年期间,联动平台举报投诉录入率完成98%;联动平台举报投诉案件按期运行率达到100%;仲裁委立案处理案 7

件结案率达到100%;各地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占当地劳动争议案件总数比达到82.5%;仲裁管理信息系统按期运行率达到100%。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引进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外专千人计划”、省“外专百人计划”以及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强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组织申报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和省引智项目。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落实公务员分类管理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和待遇挂钩制度。推进公务员分级分类录用考试制度,逐步改善和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加强公务员考核制度建设,推进公务员培训改革创新,优化培训管理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王宜建)

20xx年6月8日

8

9

 

第二篇:阿图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和十二五规划

阿图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十一五”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十二五”工作规划

阿图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自20xx年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我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和“十二五”工作规划做如下汇报:

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成绩和亮点。

——“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成绩。

1、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的地位日益突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保障工作关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劳动保障工作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纳入了全市党政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劳动保障工作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大力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党动手、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是劳动保障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发展经济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条件,对劳动保障工作尤其如此。“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继续加大实施西部大开

发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市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将更加增强,经济发展能有效带动就业增长,为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劳动保障工作基础扎实,为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探索和实践,劳动保障部门积累了处理复杂矛盾的经验,探索了解决体制转轨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保障制度设计的方向、政策调控的取向、事业发展的趋向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形成,适合经济发展的社保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新型劳动关系逐步规范,劳动保障的机构和队伍全面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劳动力市场和“金保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现城镇就业1.3万人,劳务输出12.7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3.1万人,全市参加社会保险6.9人(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全市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的工作亮点。

1、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局在两个街道办事处及七个乡分别建

立的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可为全市人民群众尤其是农牧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劳动保障服务,同时也为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为改善有就业愿望且无就业技能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现状,我局在阿图什市农业富余劳动力市场新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实用技术培训基地,配有电焊机、氧焊机、汽车修理、农机修理操作平台、钳工工作台、木工机械、瓦工、钢筋工操作场地及工具、材料等设备,可提供13个工种的实用技能培训。免费为新成长劳动力及进城务工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同时深入到乡村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由此带动了我市劳务输出工作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

3、建立汉语强化培训基地。

阿图什市农业富余劳动力市场内设有可容纳300人的理论培训大厅,我局把它作为劳务输出前的汉语强化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专门配备了电子投影仪和汉语强化培训电子教程,克服了以往汉语培训中存在的发音不准、教学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劳务输出人员通过汉语强化培训,汉语水平

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建立缝纫技能培训中心。

为满足内地棉纺、制衣企业的用工需求,我局新建了阿图什市缝纫技能培训基地,为内地棉纺、制衣用工密集型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缝纫技能人才。该基地占地300平方米,购置全自动缝纫机80台,专职培训教师3名,现已培训缝纫技能人才260名。学员完成全部培训内容,发给相应结业证书。技能考核合格者,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单项技能证书。近年来,阿图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先后与浙江、江苏、山东三省达成协议,将我市的劳动力定向输送到当地棉纺、制衣等用工密集型企业。

二、20xx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构想

(一)20xx年工作计划。

1、把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有组织对农民工流动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加大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力度。

3、加强劳动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积极稳妥的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规范宽松的劳动就业环境,建立良好的依法行政氛围。

4、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再就业培训。

5、继续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审核报销。全面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做好相应宣传,提高我市各族农民群众参保意识。继续加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

7、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我市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水平,使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不断上新台阶,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工作目标:努力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培训合格率90%的目标。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750人。实现职业介绍目标700人。实现职业培训目标7500人。

(二)“十二五”规划总体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全市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减少失业,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加快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和谐社会目标而努力。

——“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发展目标:

1、努力扩大城乡就业规模,切实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切实解决就业难题,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市就业形势,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巩固在年均3万人(次)以上。政府有组织向内地劳务输出计划年均700人左右。

2、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应城镇各类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多支柱、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3、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继续执行年度培训工作计划,每年培训各类人员8000人左右,培训人员的就业率达到85%以上。

4、依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健全以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在企业普遍推行集体协商机制,努力扩大集体合同覆盖范围;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二是逐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组织体系、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的职能

作用。三是改革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强化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完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不断提高仲裁水平,力争仲裁立案率达100%,结案率在95%以上;四是建立企业自主分配机制,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在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方面的规范、监督、指导和调节作用,形成良好的分配秩序和合理的分配关系,确保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逐年上涨。

——“十二五”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处于新生劳动力就业高峰和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阶段,劳动力供求及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1、体现就业优先的原则。我市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就业压力巨大,应将就业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就业优先的原则。做到:劳动力市场发展优先于其他要素市场;劳动者利益优先于资本利益;降低失业率调控政策优先于反通货膨胀政策;增加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出成本优先于其他财政支出成本。

2、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加大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完成国企改革,实施工业强市,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非公用

制经济,调整所有制结构,开拓新市场,以此促进和带动就业增长。

3、有效控制失业。从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出发,以控制失业率为目标,结合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城镇失业的源头进行调控,把失业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一是规范企业破产和改制,尽量盘活现有资产存量,鼓励企业最大限度地吸纳原企业的职工和妥善安置富余人员。二是企业裁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控制裁员的比例,对被裁减的人员按规定给付经济补偿金。三是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有效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帮助再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四是完善失业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失业监控预警制度。

4、发展劳务经济。一是加强就业法规制度建设,消除城乡就业歧视的规定,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二是建立联通城乡、覆盖城市社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三是发展公办、民办就业服务机构,形成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从体制和机制上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四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品牌。

5、努力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提升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者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就业能力、工

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行“挂钩式”培训和“订单式”培训。

6、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促进劳动预备制度的全面实施。改进劳动预备制培训办法,形成“多形式、全方位”的灵活培训机制,吸引和鼓励城乡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尤其是贫困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增强新生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质量。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用人单位执行就业准入政策情况的检查执法力度,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二五”时期,我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更趋完善,覆盖将更加全面,同时还将做到资金来源多元化,计发待遇合理化,管理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和政策规范统一化。

1、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发

[2009]88号)文件精神,全面开展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全面落实企业和个人社会保险责任的基础上,按统筹层次,明确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的责任,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支付力

度。同时,尽力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市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持,形成我市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机制。

2、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制度。对社会保障基金预决算、基金征缴、支出、结余和管理运营的各环节建立监督制度。依法加强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和基金管理情况的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分析和评估两大监督指标体系,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确立量化标准。建立和完善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基金管理风险评估等工作体系,提高基金监管能力。

3、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全州的统一布置和安排,逐步做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通过政策的支持,尽快建立企业年金制,完善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鼓励多工作多缴费。到20xx年,形成我市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有效分解老龄化的风险与压力。

(三)完善企业劳动关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1、建立行之有效的劳动工资协调机制。在现有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商代表、协商议题、协商形式和协商结果,讲求实效性,避免有形无实的现象,

使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企业组织组成的三方协调机制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格局和主要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在农村中心乡镇和城市街道、社区一级进行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支持基层由劳动保障服务站(所)牵头,组织由工会(职工代表)、企业等组成的三方协商机制,发挥基层三方机制的作用,将劳资纠纷化解在基层。

2、大力推动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动工资集体谈判制度,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制度是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是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的基础,继续指导各类用人单位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变更、终止、解除行为。大力加强劳动合同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重点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国有改制重组企业、民营企业和建筑业企业劳动合同制,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

3、积极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立企业劳动执法档案,将劳动用工和支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情况作为评价企业诚信等级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突出的行业建立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4、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工资宏观调控制系,扩大

调控范围。主要完善以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预警预测制度,扩大宏观调控范围,将宏观调控政策覆盖到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各类用人单位。加强与各行业管理部门的配合,认真开展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制订工作,指导和促进用人单位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和完善企业内部劳动规章,逐步完善企业职工福利、女职工、未成年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政策。

5、高度重视劳动争议仲裁和执法监察工作。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争取提升监察执法机构级别和增加人员编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处理能力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水平。

(四)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

1、大力开展劳动法律保障政策宣传。以《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即将出台的《社会保险法》为重点,结合“十一五”时期国家、自治区修改和出台的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大力开展法律宣传,在全市建立开展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日”制度,营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

市场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十二五”期间,重点做好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各乡(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实现全市所有乡(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落实到位,明确工作范围,规范制度建设,统一工作标准,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推行个性服务、贴心服务和诚信服务。大力推广劳务派遣、就业基地、就业培训和社区组织的就业模式,增强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3、加强劳动保障系统机构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积极建立完善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建立职责明确、上下对口、关系顺畅、运作协调的组织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信访、仲裁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改善劳动保障系统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强化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