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重点总结

一、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的程序:

⑴ 前期准备;

⑵ 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⑶ 划分评价单元;

⑷ 定性、定量评价;

⑸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⑹ 作出安全评价结论;

⑺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前辨划定提作编

2、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20##年考点)

⑴目的

⑵评价依据;

⑶概况;

⑷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⑸评价单元的划分;

⑹安全评价方法;

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⑻安全评价结论。

目依概辨元评措结

3、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要求:

封面

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著录项

前言

目录

正文

附件

附录

4、风险评价方法:

⑴安全检查表法:

序号、检查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⑵预先危险分析法(PHA)

①确定危险源;

②类比查找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③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④转化条件研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

⑤进行危险性分级;

⑥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危险因素/意外事故:简要的事故名称

产生原因:产生危害的原因

造成后果: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危险等级:Ⅰ级安全,Ⅱ级临界,Ⅲ级危险,Ⅳ级灾难(先天质量不良)。

对策:消除、减少或控制危害的措施

⑶故障树分析(FTA):

①熟悉系统

②调查事故;

③确定顶上事件;

④确定目标值;

⑤调查原因事件;

⑥画出故障树;

⑦定性分析;

⑧确定事故发生概率;

⑨比较;

⑩分析。

⑷事件树分析:

确定初始事件;

判断安全功能;

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

分析事件树。

⑸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D=LEC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 13861-2009)

⑴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

    操作错误

监护失误

⑵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①四个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信号缺陷;标志缺陷

②三个电:电伤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③三个动:噪声;振动伤害;运动物伤害

④三个火: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有害光照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爆炸品:火药、硝化甘油等;

压缩气体和有液化气体:甲烷、天然气、氢、乙炔等;

易燃液体:苯、汽油、乙醇等;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如红磷、硫磺等;自燃物品如白磷、三乙基铝;遇水易燃如电石钾钠等;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甲乙酮等;

有毒品:煤气、氨、硫、氟化氢等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硫酸、盐酸、硝酸、氯化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锌等。

粉尘与气溶胶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⑶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⑷管理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20类)

   1)一个打击:物体打击

   2)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

   3) 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

   4) 四个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火药爆炸、其他爆炸

   5) 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

   6)两个不常见:淹溺、灼烫

   7) 中毒和窒息

   8) 七个职业伤害: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气压气流、辐射。

3、常用危险化学品临界量(T):

汽油 200

甲烷、天然气、苯 50

煤气20

氨 10

氢、硫化氢 5

乙炔 1

汽甲天苯 煤氨氢乙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适用该条例规定。监控化学品、属于危险化学品的药品和农药的安全管理,依照本条例执行。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质以及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5、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

6、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

7、危化品经营企业的条件和要求有哪些:

⑴经营场所、储存设施符合要求

⑵人员培训合格

⑶规章制度健全

⑷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⑸应急预案和救援器材、设备

⑹其他

8、《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发生危化品事故,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本单位危化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安监部门、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9、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⑴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

⑵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包括事件树、事故树等。

10、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三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

11、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⑴厂址:交通、自然灾害

⑵总平面布置:生产生活要分开

⑶道路及运输:水泥地面、平整、宽度

⑷建(构)筑物:耐火、抗震、防爆等级

⑸生产工艺过程

1)对新改扩建项目设计阶段的识别: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2)安全现状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特点及标准、规程进行;

3)根据典型单元过程进行识别

⑹主要设备、装置

⑺作业环境

⑻安全措施管理

12、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

⑴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⑵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⑶隐患的治理方案。

1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内容:

⑴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⑵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⑶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⑷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⑸治理时限和要求;

⑹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14、危险化学品登记内容:分类和标签信;物理化学性质;主要用途;危险特性;储存、使用、运输的安全要求;出现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

1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

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16、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包括哪些内容:

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的其他人员;

迅速控制危险源,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隔离、洗消等措施。

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

三、特种设备管理:

1、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主要建立两项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2、特种设备出厂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

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2010考点)

⑴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适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⑵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⑶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⑷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⑸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⑹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4、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规定:(06年考点)

四、职业危害因素:

1、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共10类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发病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有色等行业,以尘肺病为主。

2、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剂量、毒物联合作用、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个体状态。

3、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4、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遵循严肃性、严谨性、公正性、可行性的原则。职业危害评价的主要方法:检查表法、类比法、定量法。

5、职业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6、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申报时,应提交哪些资料:

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

⑵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⑶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情况;

⑸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⑺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⑻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包括:

⑴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中毒危害接触史。

⑵相应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⑷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8、企业职工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07年考点)

⑴职工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

⑶主要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

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五、事故应急管理

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08考点)

⑴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⑵迅速控制事态,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危害区域、性质、程度;

⑶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⑷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

3、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支持保障系统、法律法规体系等部分组成。

4、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预控对策活动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事故的危机管理三个环节。

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信息判断系统组成。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程序化要求。

安全生产预警的特征:快速、准确、公开、完备、连贯。

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5、应急预案编制基本要求:

⑴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⑵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⑷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⑸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⑹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⑺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⑻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6、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⑴成立工作组;

⑵资料收集;

⑶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⑷应急能力评估;

⑸应急预案编制;

⑹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7、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⑴应急预案概况;

⑵事故预防: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⑶准备程序: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培训与演习、互助协议;

⑷应急程序: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抢险与救援、危险物质控制;

⑸现场恢复;

⑹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8、应急演练按照组织方式及目标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桌面演练(1次/年)和实战(2次/年)。

按内容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9、应急演练的目的: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科普宣教。

10、应急演练的原则:

⑴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⑵着眼实战、讲究实效;

⑶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⑷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11、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

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任和时限等。

12、现场处置方案的内容:

⑴事故特征的描述;

⑵组织结构与职责;

⑶报警程序;

⑷应急处置与响应;

⑸措施失效,应急疏散和撤离;

⑹防护用品使用的注意事项。

13、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

14、应急培训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15、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六、安全文化和标准化

1、安全文化建设的步骤:

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培训骨干、宣传教育、努力实践。

2、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3、安全生产标准分为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

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分为九个阶段:预阶段、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复审、废止。

行业标准有一个备案阶段,需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5、施工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⑴根据自身的资质和能力,承担相应的工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⑵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⑶安全管理责任要界定清晰。

⑷认真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核实和确认。

⑸组织开展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⑹危险性较大或交叉作业时,应设置专职的现场安全监护人员。

6、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基本职责:

⑴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⑵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⑶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⑷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⑸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⑹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08年考点)

⑴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⑵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⑶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⑷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⑸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⑹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⑺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⑻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要求;

⑼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⑽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⑾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⑿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8、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确定目标

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作业安全;

隐患排查和治理;

重大危险源监控;

职业健康;

应急救援;

事故管理;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七、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

1、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违法责任的追究。

2、事故调查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四不放过的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分级管辖的原则。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3、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

4、事故调查组的职责:(04、06、07、08年考点)

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5、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06、08年考点)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6、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的程序:

考察现场情况;保护事故现场;检查和急救受伤人员;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清理现场。

7、事故需要参照的规程规定: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1991年75号);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1989年34号);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3-1986)

8、事故调查组的构成:(04、06考点)

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工会,邀请人民检察院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专家参加。

八、安全检查

1、安全生产检查的种类:定期检查、经常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项)检查、综合性检查、职工代表不定期检查等。

2、安全检查的工作程序:

⑴安全检查准备:

①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②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③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或危害的情况;

④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⑤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⑥准备必要的检查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⑦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

⑵实施安全检查:

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⑶综合分析,提出检查结论和意见。

3、安监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行驶4项职权:现场检查权、当场处理权、查封扣押权、紧急处置权。(08年考点)

4、煤矿安全检查机构的职责:行政处罚权、安全检查权、建议报告权、事故调查处理权。

5、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九、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教育培训:

1、机械伤害的预防对策措施:

⑴实现机械本质安全:

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

③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

④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

⑵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

①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②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或使用警示标志;

③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④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2、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防止直接接触触电的安全措施:绝缘、屏护、间距;

防止间接接触触电的安全措施:接地系统IT\TT\TN。

间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防爆电气设备。

3、电气防火防爆安全对策措施:

⑴消除和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⑵消除引燃源;

⑶隔离和间距;

⑷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

4、职业危害预防对策措施:

⑴防尘防毒:

优先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危害。

⑵防噪声和振动: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消声、吸声、减震等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存在振动危害的企业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避免振动对健康的影响,应首先控制振动源、使振动强度符合标准要求。

5、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⑴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⑵密闭和负压操作;

⑶通风除尘;

⑷惰性气体保护;

⑸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⑹严格控制火源;

⑺防止火焰的蔓延;

⑻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⑼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和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6、防爆的技术措施:

⑴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生成;

⑵严格控制火源;

⑶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⑷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⑸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建筑的损坏;

⑹检测报警。

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⑴实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全过程一体化监察制度;

⑵市场准入和资质许可管理;

⑶定期检测、检验,安全附件检测;

⑷登记建档,技术档案建立,

⑸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⑹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⑺持证上岗等。

8、粉尘职业危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9、安全管理措施: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全投入保证;

加强安全检查;

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设置危险和警示标识;

加强作业现场员工对现场危险源辨识的能力;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培训教育;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加强政府监管和集团公司监管;

其他。

十、安全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3、四个建设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的流程:

起草-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

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包括: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按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分为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6、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

⑴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⑵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

⑶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

⑷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

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需要提交的资料:

⑴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⑵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

⑶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

⑷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

⑸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⑹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备案需要提交的资料:

⑴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⑵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

⑶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9、建设项目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应当提供的资料:

⑴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

⑵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复印件);

⑶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⑷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问题的整改确认材料;

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及资格情况;

⑺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安全设施需要试运行的,还应当提供自查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