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实践报告

旅游景区实践报告---中央大街

        

学院:文法学院  

负责部门:旅游协会网络部

负责人:张钰莹

      李明非

小组成员:王琨

           商美玲

         李英

                      周明红

          陈浩

目录

一.前言

二.实践目的

三.实践地点

四. 实践时间

五.实践内容

(一)景区概括

(二)景区特色

(三)景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四)人员分配及流程

六.实践总结

附件1.实践照片

附件2.实践心得

附件3.调查问卷

一.前言

近年来,旅游业受到大多数人们的青睐,随着旅游业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消费在旅游方面的费用也越来越多,为了带动经济的增长,更加了解这个行业,我们进行一系列的调查。

二.实践目的

本次关于景区的社会实践调研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所开设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规划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及经济学、管理学等核心课程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综合旅游资源,、整合和延伸课堂课堂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次时间地点是哈尔滨中央大街,比较具备独特的风格。

三.实践地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四.实践时间

20##年1月5日--6日

五.实践内容

(一)景区概括

1.中央大街历史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 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方石使得中央大街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颇有名气。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1925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仍保持原来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街道两侧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近200家,形成了门类齐全、服务较为完备的商服中心,各商家纷纷重新装饰门面,贴金镶银,张灯结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业一条街。1997年,哈尔滨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为步行街。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2.中央大街方石路面的介绍

方块石头路面是哈尔滨中央大街上为世人所称奇的一大亮点。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制成,形状像极了俄式的小面包,经过百年的洗礼,它们一块块的还是那样密实而精巧,踩在上边那起起伏伏、光滑细腻的韵律质感,让人舒身惬意、步履翩然,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应该是少见的。这条路始建于1924年,是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负责设计、监工。铺路用的方块石是由花岗岩石雕铸的,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现在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再磨上一二百年。

虽然如此,在不同的时期这路还是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不在游览的时候看到了工人正在修补方石头路面,原来修路不需要新石头,只是把路面上陷下去的石头起出来垫高,然后用石灰灌浆,保持原来的样子,这过程和照片上是一样的,原来有资料介绍说方石头很长插进地面,现在看到了长和高其实差不多的。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人行方石路10.8米宽。被誉称“东北一街”的中央大街,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奇特的是中央大街上铺的石头,他是长方形条形石,但以纵向冲上铺满,由1924年以俄罗斯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社监工完成的。步行街自开通以来日接待游人20余万人次。步行街的夜晚流光溢彩,游人如织,更有一番特色,充分体现出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风格各异的西六道街、西七道街、中央商城、车辆厂住宅楼前等四处休闲区,构成了中央大街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城市新风景。

3.汇集欧式风情建筑

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欧洲风格满布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五步一典,十步一观。在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样式,使得中央大街成为远东最著名的街道。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

发展史,在中央大街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涵盖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为世上少见。

4.中央大街典型建筑

马迭尔宾馆

建于1906年,属新艺术运动建筑。她造型简洁、舒展、自由流畅。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穹顶造型,显现出亲切宜人的魅力,体现了西方建筑的精华。建筑长度占据了西七至西八道街之间的一个街区。

教育书店

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品,也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其外观华丽,造型生动,装饰复杂,轮廓丰富。深红色的阁楼、孟沙式的屋顶和形体多变的半圆穹窿创造了优美的天际线。

道里秋林商店

建于1919年,属新艺术运动建筑。建筑物主体三层,各层间以腰线分割,自上而下窗口逐渐缩小,显现出稳定感;画龙点睛式的一樘三心挟券圆形扁窗为新艺术运动建筑特色定了性。

哈尔滨市教委

建于1925年,原为万国储蓄会,属古典主义建筑。该建筑造型简洁规整,仅在正门入口处设两根壁柱,摆脱了任何多余的繁琐装饰,总体效果庄重、大方、朴实。

华梅西餐厅

位于中央大街112号,始建于1925年,原名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其营业面积为1500平方米,有员工120人,年销售额1200万元。经营品种以俄式大菜为主。一楼为现代派欧洲园林式酒吧风格;二楼为前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风格;三楼为俄罗斯现代派风格,分南北两厅。现有四名特级西餐厨师亲自掌灶,使华梅的美味佳肴令您回味无穷、百吃不厌、流连忘返。自步行街区6月1日开通以来,日销售额均在4万元以上。华梅西餐厅正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饭菜质量成为全国俄式西餐的中心。

(二)景区特色

中央大街之所以在这长久历史里仍闻名于世,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与保护价值是密不可分的。其充实的历史感加上各式建筑风格,与其商业化的发展共同构成中央大街独特的风格与别致的特色。 

中央大街步行街区就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式、公益型建筑艺术博物馆,被称作“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的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4.05公顷,约1平方公里。中央大街及辅街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为天然展品,对游人开放。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现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中央大街主街17栋。 

     这一条小小的街道,却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涵括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其中涵括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多姿,为时尚少见。中央大街上各式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同时也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色。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在西方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建筑风格,在中央大街却仅仅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三)景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中央大街作为哈尔滨著名的商业步行街,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旅游。由于中央大街作为商业化步行街,在所难免的存在一些商业化的因素影响着中央大街,使其更适合商业化的模式,对其进行一些改造、修建,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与中央大街上原来的欧式建筑风格不相符的东西,给人的感觉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中央大街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中央大街周围也不例外,在中央大街建的高层建筑与中央大街原来的建筑极不相称,破坏了原来建筑的美感。外来游客来中央大街旅游欣赏美丽的欧式建筑是突然映入眼帘一个高大的高层建筑,会给他们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使中央大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由于历史悠久,中央大街上的建筑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建筑上面的墙皮已经脱落。在我国有好多历史街区都被拆除了,保存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央大街是其中一个保存比较好的例子,为了保存好中央大街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中央大街的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中央大街现在的保护只是对个别的建筑进行维护,还有很多没有得到保护。。中央大街的交通的设计就不尽如人意,每次去中央大街时在路的交叉口都感觉很拥挤,和步行商业街很不相称。

城市追求大体量的建筑物和大规模的建筑群,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致使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性城市和历史街区正在被新建筑群所湮没。由于中央大街是历史街区,对中央大街进行改造时要保持不改变原来的文化内涵,添加欧式建筑和建筑构件,以免与中央大街整体风格不协调的建筑。但是中央大街人行道的铺装,没有与方石路面形成统一的风格,没有起到烘托陪衬的作用。

(四)人员分配及流程

在进行调查之前。我们小组一起研讨,分工明确,具体每个人做什么工作,调查的内容与重点是什么,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总结如下

1.人员安排有照相人员,负责联系景区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沟通,负责给行人调查问卷人员。

2.在与总做人员沟通时,问问每日的客流量及销售商品的情况,消费水平和群体,并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

3.在于行人交流时,也适当的与他们进行沟通。

4.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景区的情况及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六.实践总结

此次社会实践选择的地点是中央大街,冬季,因为在北方的冬天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地方,冰雪建筑等更是一大特色。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大厦形成了独特的旅游风貌,大街包括秋林分公司,马迭尔宾欢,教育书店,华梅西餐厅等,中央大街商品琳琅满目。此次我们选择调查问卷的方法,也去了景区的负责人员那去进行咨询。也了解了许多。由于哈尔滨独特的地理位置,冬季时间较长,也间接导致了冬季成为了哈尔滨的旅游旺季,独特的冰雕艺术也在冬季吸引了75%的游客。

  根据调查结果,30%的游客是被哈尔滨繁华的商业区而吸引,20%是被悠久的历史与建筑吸引,而50%的游客则是因为中央大街琳琅满目的俄罗斯商品与哈尔滨特产;中央大街的客源地50%为本省人,30%为外国人,其中以俄罗斯人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哈尔滨独特的纬度位置,较高的纬度也决定哈尔滨的气候与季节,这使得虽然中央大街的资源丰富,到由于冬季做为旅游旺季,在一年中,淡旺季差别十分明显,冬季游客占了70%,夏季来到哈尔滨旅游的只有30%,而春秋两季则出现明显的游客紧缺情况。而从中央大街的消费人群看来,50%为中年人,30%位青少年,这主要是由于中央大街作为哈尔滨的商业中心,囊括了世界各地的商品,质量上乘,这也成为普遍的消费地点,另外,大学生也成为青少年中的主要消费人群。对于中央大街的消费水平,50%的游客表示可以接受,40%的游客认为中等水平,但是还有10%的游客认为消费水平过高,表示无法接受。哈尔滨商品风格各异,纪念品包括人参等东北特产,也包括俄罗斯风情的商品,这些也成为游客玩游必带之物,60%的游客会选择俄罗斯风情的产品,35%选择东北特产;关于纪念品销售情况,50%的商家表示销售情况良好,购买纪念品的游客占总人数的50%以上;另外,在中央大街的发展方面,75%的游客觉得景区淡旺季比较明显,25%的人认为无法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5%认为基础设施不太齐全,另有30%的游客表示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不能够满足游客的视觉享受,这些因素也是制约中央大街继续发展的原因。

  在经过对中央大街的实践调查还有从工作人员那了解的问题以后,我认为作为一个旅游地点,想要更好的发展不仅要靠当地的自然资源,也要靠人文资源,中央大街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建筑风格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地点 。旅游地的交通是否边界,客流量来源是否充足,旅游地季节与气候是否合适,位置是否便利都是影响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发展程度,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也时候影响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央大街的继续发展也要从这些方面着手,不仅要进行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也要重视交通,设施,经济等方面,这样才能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二篇:认知旅游景点实践报告

认知旅游景点实践报告

——世博路之浦西行

管理系 09旅游本科(1)班 王韧冰 09B03030117

明知需伴着灼热的阳光,迎着40多万人流,终于还是决定去参观世博。不仅仅是因为学校布置的实践报告的作业,也是因为这千年难遇的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既然已经开在自家门口,如果不去,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次盛会? C片区是整个世博会的精华之处,但实在是碍于人山人海的排队“攻势”,于是退而求其次,转战浦西的展区,这两片区域多是中国的一些特色产业,例如国家电网馆、中国铁路馆、中国人保馆、船舶馆、航空馆等。

从5月x日世博会开馆起,公交车、轨道交通上就不断介绍园区内各个馆的精华所在,早在张南线上就对船舶馆“一见倾心”,恢弘大气的外观建筑,馆内海蓝色的场景布置无疑使我眼前一亮,所以几乎没有犹豫,选择从西藏南路的2号口进入世博会,第一个见到的馆就是船舶馆。可是,介绍中所说的郑和下西洋的船只竟然只是摆在展馆门口的四艘大约只有原船大小百分之一的模型,难免有些失望。进入馆后,更是和想象中的大有差距,正中是现代船支的巨型桅杆,沿着观光电梯向上,四周是用投影仪投在墙壁上的海底图案与介绍中似乎是里立在潜艇中,视线投向海洋的震撼感不能够同日而语。也许入口处的桅杆,出口处宛若船舱一般的电梯口、圆形海底投影、凹进墙内的船只影响的是想要给游客以身处船舱的身临其境之感,但也许是处理的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实在是没有什么美好的回忆,似乎是在看一个船模展而非身处在一片汪洋之中。

行至D片区,原本是心心念念要去参观太空家园馆,同样也是受了宣传片的诱惑,可是看着队尾处,排队等待时间4小时的指示牌,还是果断的放弃了对探索神秘太空的渴望,四个小时的排队等待也许会耗掉了所有参观的耐心。也曾经听人提起过,国家电网馆名符其实,进去参观游览真的会被“电”到,没有犹豫,虽然也要排上一小时,但其中的精华之处,堪称世界第一,美轮美奂的“720度魔盒”绝对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从一楼至二楼,是一条通往未来世界的“电流隧道”,在缓缓上升途中,真正“感受”特高压电网将西部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城市的历程。”

既是亮点,“魔盒”自然而然不会令人失望,由96块LED屏构成720度六面体,身处其中,似乎正随着这个空间“上冰山下火海”。电流穿梭,高速旋转,直转得头晕目眩,应接不暇,随即深入地表,穿越过灼热的地心岩浆,似乎这火热的浆水挟着千军万马之势正扑面而来,突然画面一转,碧蓝色的海水从脚底一涌而上,瞬间没过头顶,也不知是否是心理因素,这一刹那,到当真是有一闪即使的窒息之感,随即,海水翻腾,旋成螺型,宛如水中龙卷风一般,低头,立刻晕眩,似乎正被卷入那个碧蓝色的斡旋之中。几乎是要挑战观众的适应及反应能力,耳边竟轰然而起电闪雷鸣之声,循声仰首,入目是数条狰狞的银色划破黑色夜幕,伴着蓝光无规则的转动,一跃而向太空,静谧的夜空,繁星点点,只闻身边一片惊叹之声。只有几秒的停顿,画面中漾起绯红,顺着光线望去,只瞧见艳色的太阳从身侧缓缓升起,能够清晰的瞧见光球层和色球层,柱状的耀斑升腾而起,

清晰可见。日渐近,多数人在惊呼的同时,都不由自主地远离一步。我心下庆幸,幸好没有挨着那面墙而站,才可以如此清晰地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刻的绚烂。日愈近,我们似乎融进了那片艳色之中,随着红色光束聚拢,流转,终是又回到了身处的地球之中,我们似乎驾着飞鸟,从风车中穿行而过,越过群山峻岭,扫过草长莺飞的草地,看着蜻蜓在头顶翩翩起舞,随着急速的瀑布冲向海面,一时失重的感觉席卷而来,双腿发软,从海底一溜而过,重回连绵青山,竟能够清晰地看见宛若横卧着的巨龙一般的长城。穿透地表,在地球的那一头已是深夜,黑色的夜、莹色的城市轮廓,疾驰落下的满月,乘着时空机器,似是去往未来,从未见过的建筑升腾、下落、自相组合,仿佛见证了基因重组的过程一般。每一个划分出的空间里,有人站在各种各样位置,好像是有磁铁的吸力一般,六个面均是行走自如,不受重力控制。周围的景象又是一秒瞬变,快的目不暇接,音波上下起浮,绿色的光束扭转、弯曲、缠绕、爆炸,蓝色光球大小不一,又是一道银色光芒,将魔盒内映射的犹如白昼,不自觉地闭眼,再度睁开时,又融入了星空之中。“快看底下。”游客惊喜的声音,只见一个蓝绿色中夹杂着白色雾状的球体从我的脚底缓缓行过,又从右手边的墙面升起,那是地球!四分半钟,在这个六面体里,我似乎穿越了整个地球,俯仰天地,穿梭古今。

直到最后,我才明白了这个“魔盒”的真正意义,不禁为我曾经选择地理作为加一课程而感到汗颜。原来它是用象征性的手法描述地热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自然和谐的方式送入城市,使未来城市生活空间发生变幻和关联,使人们快捷沟通,心情愉悦,激发观众憧憬未来更便捷、更智慧、更环保的生活,升华共筑绿色地球的美好愿景。可惜,只注意到了这些奇幻美景,却忽略了它的真实意义。

和“魔盒”一起旋转,我似乎也变成了宇宙能量的一部分。

一路向西,前往世博会博物馆。在这个展馆中,我看到了以往各届世博会的展品,甚至包括18xx年纽约世博会奥蒂斯的电梯,18xx年伦敦世博会蒸汽火车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18xx年美国费城世博会的贝尔电话、电报机,陶瓷、玻璃制品,各国召开世博会时的油画画像,反映当时盛况的投影幕布,欢呼雀跃,洒落彩带,栩栩如生。各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例如20xx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18xx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菲尔斯的摩天轮,19xx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埃菲尔铁塔,原子结构,20xx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等,小巧精致。只可惜,其中大部分展品都是文物真迹,明令禁止拍照摄影,唯恐会破坏了色泽的艳丽和饱满度,只能将之留在脑海之中。一路穿行,似乎也穿越了时空,1851到20xx年,短短半个小时的游览,时光飞梭1xx年。

作为D片区的主题馆,城市足迹馆成为我此次世博会浦西之行的最后一站。

与其他参观过的展馆而言,城市足迹馆无疑是其中最有价值的展馆,整个展馆分成四个展厅,序厅、城市起源厅、城市发展厅和城市智慧厅,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意向。随着指示,仿佛亲眼看见一片荒芜中是如何耸立起高大的城堡和城墙,见证了时间长河中城市的发展和更替。

水晶玻璃营造的城市分际线,将序厅和外界彻底分隔开来,仿佛进入

了时空回廊。

通过敦煌的壁画、文物以及由真人演奏的编钟古韵描绘了东方的理想幻城,在西方的古代城堡中,我看到了由模型构造的西方理想城市,以中线作轴,左右对称,蓝色的顶,雪色的墙。

2楼,是城市起源厅,入口处的两河晓星绝对夺人眼球,三分钟循环播放的有关城市崛起的影片竟是在寿山石切片装饰的宝石墙面上缓缓道来,随着影片的进展,通过大型气压式升降模型可以观看两河流域最早的城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城的塔庙、集市、王宫、住宅和城墙先后一一升起,演绎出最古老的城市格局,栩栩如生,惊呼声连连。展馆中“众神之城”展区着重展示世界各地早期人类祭祀与城市守护神,通过三维影像和凹镜成像技术,多元地演绎了埃及、印度、玛雅等文明时期城市的崛起。

“众神之城”通过影像投影、凹镜成像、文字瀑布、古城喷绘和精彩文物多元演绎中国、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玛雅城市文明的守护神。

展馆内还重现了特洛伊战争时的场景,巨型木马,士兵,矛、盾、戟、侧翻的战车,甚至凌乱的珠宝首饰、器皿、断壁残垣以及骷髅、白骨,在黄、红、绿、蓝四色的光线变化下,真实恢弘,如临其境。尤其当马背和马腹几扇小门开启,七名古希腊“战士”,弯弓指向观者,几乎吓得面容惨白、惊声尖叫。完全演绎了战争对城市的毁坏。

城市发展厅无疑是城市足迹馆的精华所在。

“海峡胜景”,“三朝帝都”,“城市之光”,“雪域之城”,“达芬奇与城市设计”,“街城叠影”,“宫城情怀”每一个展馆都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描述得清楚的,层层叠叠,每个展品都精致华美,价值连城,宛若一幅幅的图卷,在我的面前展开,领着我深入历史腹地,看着古代城市发展、繁荣,看着那些理想幻城一步一步变成现实。要经过多少年的沉淀,多少次的失败和毁坏,才能成为如今我们生活着的世界?

在“城市智慧”展厅中,“机器人卓别林”寓意着“摩登之城”的梦想早已实现,也展示出人们一边创造更多机器,一边又生活在被机器“扭曲”的城市里。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用新技术展现“浪迹三千,扶摇九万”的京杭大运河全景及沿河城市风光。大运河蕴藏着数不尽的故事和历史,全景展示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运河城市的繁荣。我曾经到京杭大运河流经不同区域的老式房屋中驻足,房屋的风格不同,讲述着“共饮一河水”的差异化生活。

一日的世博之行到此也算是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或许行进的馆不算多,但我更倾向于“质”而非“量”,与其一个一个馆的去敲章填满世博护照,不如安心下来仔仔细细地观察每个馆的特色和亮点。

此行不得不说收获颇丰,虽说世博会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只是一个级别不怎么高的展览会,它毕竟不能和专业的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相提并论,甚至说差距甚远,但好就好在世界各地的展品都汇总到了这一个小小的区域之内,虽不能深入挖掘每一段历史,却能以最快的速度晓其皮毛。

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知识面要广,务须需专业,要能够深入每个景点的细节,从游客的角度,而不是一个导游的角度去分析每一处景观。细节决定成败,也同样决定了能不能引起游客的好奇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