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读书报告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

读书报告

报告题目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 交通运输 专业班级 运物一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xx年4月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读书报告

本书由戴起勋,赵玉涛,周志平共同编著。

戴起勋,19xx年生,江苏吴江人。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第5届理事,金属热处理杂志编委。19xx年毕业于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xx年结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材料系助教班,修满硕士研究生学分。历任江苏工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副主任、材料工程系副主任、江苏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机械部苏州培训中心主任、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一直从事材料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材料设计与新材料开发、金属材料强韧化与形变断裂、材料激光物理。

赵玉涛,964年生,江苏靖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机械工业金属基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材料摩擦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复合材料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轮委员会理事、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共性技术专业组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兼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负责环境保护、三产服务业发展、科技工作,分管环保局、科技局(地震局)、物价局、商务局(旅游业、内贸流通和管理)、粮食局、供销总社,联系科协、邮政局、烟草局、盐务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

周治平,19xx年出生,无锡人。20xx年6月华东理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xx年8月赴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学习。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及控制系统、多媒体信号处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专业杂志和国际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E、EI检索15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研究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参加和完成国家和省精品教材项目3项。

由于时间所限,阅览了本书的部分章节。这部分章节主要就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要求以及论文的图表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本书的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在排版上非常有讲究。每一章的开头都有引文,阐述了

写作本章的目的,并提出学习目标。正文部分分点很细致,逐条阐述。在讲解中,有非常丰富的例子。这些例子涉及范围广泛,实用性强。在阅读过程中,感觉非常顺畅,条理清晰,非常适合自主学习。比如下面这段:

在论文中借助图和表可以形象直观且简明扼要的的表达所陈述的科技内容。插图是一种形象语言,能起到文字难以表达意思的作业。而表格是实验数据或统计结果和食物分类的一种有效表达形式。一般情况下,科技论文、学位论文中图和表不可少的。

作为教材,作者自然是想传授知识,教会读者完成工作和学习。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现今国内创新的基本形势。此外,作者也提醒大学生写作实要务实,不要弄虚作假。摒弃形式主义的创新报告。

我个人对于图标设计这一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文字的表现始终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对于科技创新来说,必然使用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份创新报告的质量。在看本章之前,我对于这部分内容认识非常浅显,一般就使用WORD等软件的内置功能,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图表进行分类使用。在阅读本书之后,得到极大的启发。其中常用的三线表书中讲解非常详细。曲线图也投入了大量的文字,作者在这个章节尽可能的涉及多个方面,对于日后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有所帮助。

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非常详尽的读完本书,但仅仅是这两个章节,不难看出作者投入的精力和用心。本书实用性非常强,如今的大学教育鼓励同学们自己创新,创新报告作为最直接的载体的,需要大家下功夫去研究,本书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催化剂。

本书专业有一章节写到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笔者现在也是大三了,也是面临着毕业写论文的时候了。在这一段中,作者少有的出现一段主观的描写:

对文献综述的写作,许多研究生常常不重视……大量的罗列堆砌他人文章的内容……自己没有消化这些文献……从而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是创新的探索性研究……

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国内大学生乃至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如今大学扩张,大学生的也已经不是什么高岭之花,笔者也没有什么学术上多高深的研究,然而对于学位论文要求的高度来说,以笔者的水平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然后,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是那么的理想,本书的作者表达出这样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对于笔者也是有着警醒的作用,完成科技论文的写作,不仅仅是格式上达到要求那么简单,其中的科学内涵才是我们需要真在去完善的东西。如今大量充斥着形式主义,作为一个大学生,如何真在学到科学知识,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感谢本书作者在这里严肃的提出来。

另外一个方面,现如今学术造假的时间也是频有发生,可以看到这是从学生时代有埋下的根。笔者认为大学教育还行需要务实,创新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切合实际,不搞一些自己完全不懂的项目。如书中所说,罗列一大堆别人的东西,然后就说自己和他不一样,其实是完全就没有吸收别人文章的东西,就信口开河。本书虽然主要是强调一些格式和方法上的东西,但是更本质上的东西,也值得读者去深思,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在现有基础上做出改进”?创新不是八股文,照本宣科即可。我们需要的真材实料的东西。这就是我最大的感触。

总的来说,本书作为教材非常优秀,其中对于显示的问题的批判也引人深思。日后,一定要花时间,再次细读本书,温故而知新,厚积而薄发。

 

第二篇: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作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与前景

高分子0801 姜彬彬 3080705016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顾名思义,是研究有机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高新技术专业。目前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研和国防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的进步,为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发展开拓了更广泛的前景。高分子材料已由传统的有机材料向具有光、电、磁、生物和分离效应的功能材料延伸。高分子结构材料正朝着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耐极端条件的高性能材料发展,为航天航空、近代通讯、电子工程、生物工程、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提供各种新型材料。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属于理工科类,是研究有机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高新技术专业。高分子科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xx年代,但直到20世纪xx年代,才得到全面的发展。xx年代初,高分子的三大合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的总产量超过亿吨,高分子工业体系在整个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研和国防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高分子学说创立之前,高分子学科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思想上得冲击,是值得我们去瞻仰的。

1.1天然橡胶及其硫化工艺

英国人把原产于巴西的橡胶树引种到了东南亚,使橡胶树得以推广,当时的橡胶主要用于制造防雨布、防雨鞋等。但是无法克服夏天发粘,冬天变脆的问题,难于真正推广应用。 18xx年,美国人goodyear受当时钢铁工业发展的启示,开始尝试用各种化学品对橡胶进行改性,但是始终不太成功,包括用硫磺。后来一次偶然性的事故给他带来了成功,他在研究保存橡胶的方法时,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洒在了热火炉上,他把它刮起来,冷却后发现这东西再没有了粘性,而且还具有弹性,不再溶解。他沿着这条路线走下去,终于发明了橡胶的硫化技术。是他本人并没有获得好处,为了获得专利权他打了好几年的官司,身背20多万美元的债务,穷困交加,死于18xx年。他死后,官司胜诉.18xx年,美国建立了第一家汽车轮胎公司,为了纪念goodyear该公司就以其名字作为商标,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

的轮胎生产业,也正是由于他的贡献,所有橡胶的交联技术统称为硫化,不管用不用硫磺。 他的成功说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1.2赛璐珞和赛璐玢

瑞士科学家舍拜恩是一个实验迷,他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以外,还把实验室搬到了自己的厨房。一次实验时,他不小心将盛有浓硝酸和浓硫酸混酸的烧瓶打破,酸液流到了地上,他顺手拿起夫人的围裙擦掉了酸液,并用水冲洗后,开始在火炉上烘烤,结果围裙在没有很干的情况下突然着了火,这令舍拜恩非常震惊。他开始设计实验让纤维素和硝酸、硫酸反应,发现是硝酸与纤维素发生了反应,而硫酸只是催化剂发明了硝酸纤维素。它极易燃烧,剧烈燃烧可以发生爆炸,而且基本没有烟,逐渐代替了黑火药成为炸药,当时的欧洲很多国家建立了被称为火棉炸药的生产企业,但是硝酸纤维素太容易燃烧了,造成了很多爆炸事故,损失惨重,诺贝尔发明了tnt炸药后,它作为炸药方面的应用被遗弃。当时美国的贵族们流行打台球,台球最初由象牙制造,价格昂贵,同时来源受到极大限制,有一家公司出资1万美元悬赏寻找制造台球的原料。hyaat将樟脑等掺入硝酸纤维素发明了赛璐珞,樟脑作为增塑剂加入硝酸纤维素用于代替象牙制造台球,获得1万美元的奖金,电影胶片、玩具等很多制品都开始由赛璐珞制造,但是极容易燃烧,慢被淘汰,后来醋酸纤维素赛璐玢代替赛璐珞,其燃烧性和脆性大大下降,可以制造薄膜和纤维。由围裙着火引起的发明,在科学上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发现尤其是意外的发现。

1.3酚醛树脂的发明

20世纪初,随着电器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绝缘材料,当时的绝缘材料是虫胶,一种产于东南亚的紫胶虫的树脂分泌物,但是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仅美国年需虫胶量就需要150亿只紫胶虫,因此寻紫胶虫的树脂分泌物,胶的替代物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热点。

19xx年,德国科学家贝克兰德为了寻找虫胶的替代物,在查阅科技文献时注意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染料化学之父”bayer曾经报道,苯酚和甲醛反应容易生成一种粘稠的液体,可以固化,牢牢粘于瓶底,其原意是提醒人们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以免造成反应瓶报废,但是贝克兰德反其道而行之,开始设计实验来进行苯酚和甲醛的反应,最终发明了酚醛树脂,并通过木粉等增强后,既可以完全代替虫胶作绝缘材料,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电木等材料,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这是真正的第一个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贝克兰德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迷信权威的精神是其成功的关键,贝克兰德发明酚醛树脂后又通过加入木粉而发明了电木,解决了酚醛树脂的增强问题。

而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远不止这些,以下是高分子发展一览表。

15世纪

美洲玛雅人用天然橡胶做容器,雨具等生活用品。

1839

美国人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发现天然橡胶与硫磺共热后明显地改变了性能,使它从硬度较低、遇热发粘软化、遇冷发脆断裂的不实用的性质,变为富有弹性、可塑性的材料。

1869

美国的海厄特(John Wesley Hyatt,1837-1920)把硝化纤维、樟脑和乙醇的混合物在高压下共热,制造出了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赛璐珞”(cellulose)。

1887

Count Hilaire de Chardonnet用硝化纤维素的溶液进行纺丝,制得了第一种人造丝。 1909

美国人贝克兰(Leo Baekeland)用苯酚与甲醛反应制造出第一种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酚醛树酯。

1920

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发表了"关于聚合反应"(Uber Polymerization)的论文提出:高分子物质是由具有相同化学结构的单体经过化学反应(聚合),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大分子化合物,高分子或聚合物一词即源于此。

1926

瑞典化学家斯维德贝格等人设计出一种超离心机,用它测量出蛋白质的分子量:证明高分子的分子量的确是从几万到几百万。

1926

美国化学家Waldo Semon合成了聚氯乙烯,并于19xx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1930

聚苯乙烯(PS)发明。

1932

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总结了自己的大分子理论,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成为高分子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建立的标志。

1935

杜邦公司基础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部的卡罗瑟斯(Wallace H. Carothers,1896-1937)合成出聚酰胺66,即尼龙。尼龙在19xx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1930

德国人用金属钠作为催化剂,用丁二烯合成出丁钠橡胶和丁苯橡胶。

1940

英国人温费尔德(T.R.Whinfield,1901-1966)合成出聚酯纤维(PET)。

1940s

Peter Debye 发明了通过光散射测定高分子物质分子量的方法。

1948

Paul Flory 建立了高分子长链结构的数学理论。

1950s

德国人齐格勒(Karl Ziegler)与意大利人纳塔(Giulio Natta)分别用金属络合催化剂合成了聚乙烯与聚丙烯。

1955

美国人利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聚合异戊二烯,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构与天然橡胶基本一样的合成天然橡胶。

1971

S.L Wolek 发明可耐300oC高温的Kevlar。

前人的不懈努力,值得我们敬佩,但在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当代人的努力也很快的推动了整个高分子学科的前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