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管理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和今后年工作安排

20xx年以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国家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号召,坚持依法治种,以良种富农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规范种子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加大宣传及质量检验力度,确保了全县农业用种安全,五年间为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一)工作成绩

1、农民法律意识增强。五年来,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因种子质量引起的纠纷,大部分农民能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全县良种覆盖率逐年提高。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及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对良种的使用日益重视,购买良种的积极性也日益增加,使用自留种、购买散种的现象逐年减少,良种覆盖率逐年提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3、做好服务工作。我站近年来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以为农民服务为出发点,搞好信息服务、咨询服务、调解服务等,力争让群众满意,通过不懈努力,2010、20xx年连续两年我站被评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这是对我站工作的肯定。

(二)工作措施

1、积极开展对《种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

1

五年来,我站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人员下乡宣传,设立咨询服务台,为广大农民朋友解疑答惑,五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00份,咨询人数达20000余人次;同时通过电视发布公告10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余篇,指导农民购种。

通过广泛深入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质量意识和自觉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营造了一个依法治种的良好氛围。

2、组织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随着《种子法》的大力宣传,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执法人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适应新形势,多年我站多次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农业行政处罚规定》、《种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种子专业知识培训,从多方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3、加强种子企业和种子经营户的培训工作

为提高种子经营户法律意识,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放心种”有效供应,我站召开全县种子经营者互助协会,县内4家种子企业的代表和100余种子经营户与会参加培训,我站与各种子经营户签订种子经营承诺书100余份,要求种子经营户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抗品种,确保质量安全,同时做到诚信守法经营,让老百姓收益,达到服务三农的目的。

4、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管理

2

繁种大县,多年来,大批优秀种子企业到我县建立生产基地,为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确保供种安全,我站五年间逐年加大生产基地检验力度,督促生产基地建立健全生产档案。五年来,我站在每年的种子生产关键季节,对全县生产基地进行田间检验,按照技术规程共抽检10万亩。

5、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我站严格按照《种子法》规定制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办

理流程,对申请办理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具备的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对资质不够的,坚决不予批准,以保证种子质量安全。

6、加大种子市场监管,维护各方面合法权益

(1)在种子生产经营的关键季节,对县内的种子市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不仅包括种子质量、种子标签、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种子经营许可证和经营档案,还增加品种真实性、转基因品种等内容。专项检查结果及时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公布。对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依法惩处,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2)健全种子案件举报制度。我站高度重视举报案件,向社会公布举报信箱或举报电话,对举报案件认真接访,及时查处。五年来共接到举报6起,均已落实到位,妥善处理。

(3)妥善处置生产安全事件。对因种子质量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我站迅速反应、妥善处置,积极采取补救措 3

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五年间共解决因种子问题引起的纠纷10起,为农民挽回损失达10万元。

7、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提高用种质量

(1)我站逐年加大对种子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抽查样品及时进行质量检验,对抽检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查处,并对经营单位及时进行曝光,五年来共抽取样品200个,送市抽检80个。

(2)从源头控制种子质量,一是加大对县内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通过各种方式监督种子去杂、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确保基地供种的质量。二是严格控制外地种源质量,所有进滑种子必须具有《种子质量检验报告》,同时对进入 县种子市场的所有品种的种源进行样品检验,样品送往专业种子检验机构,对检验不合格的样品,不准进入 种子市场。

(3)抓关键,在种子销售季节加大执法力度。对在县内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作物种子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一经发现,立即对假冒伪劣种子进行查封,追查种子来源,从源头杜绝假劣种子的流入。五年来,在种子销售关键季节,我站均开展种子质量专项检查活动,对全县22个乡镇进行拉网式检查,成绩斐然,经不断治理,县内市场风气逐渐好转。20xx年,销售假劣种子、未审先推等现象比较严重,经五年来的不断整治,此类现象已逐渐减少,但依然存在,五年间我站共查处假劣种子案件15起,查处假劣种子10万公斤。

4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种子市场监管难度大。《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经营主体多元化,持有委托书、质检证明等就可代销种子,不需单独办理经营许可证,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是种子代销经营者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普遍缺乏种子、农技方面技术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对代销种子的质量问题无法保证,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二是在 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委托代销点迅速增加,致使市场管理和执法工作难度加大。

2、机构经费不足,工作量较大,人员编制数量少,导致种子执法市场检查、专项整治、现场勘测、交通通讯、办公条件滞后,严重滞约着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3、作为种子管理机构,我站负责种子质量的检验管理工作,因缺乏种子检验设施,对种子质量监管不能全面到位。

二、未来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县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我站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制定有目的性、可行性、先进性的工作计划,以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提高良种覆盖率为根本,试验引进高效高产品种,加大对骨干种子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大力推动我县种业的发展。

5

(二)工作措施

1、逐步建立种子市场准入机制

种子不同于其他商品,所有经营者,不仅包括有证企业,种子企业分支机构及代销点也必须具备相应条件,经严格审核,在专业、资金、贮藏等方面达到要求后,才允许其经营种子。这样把零散的小商户卡在门槛外,避免了种子经营店多杂的现象,遏制了经营户之间的无序竞争,同时我站易于管理。

2、建立种子经营企业档案。对县内种子经营企业的资金、设备、场地、生产销售品种等情况登记在案;同时增加企业信用制度,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农民朋友的监督。

3、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加大对我站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行政执法培训,提高我站工作人员素质;二是加大对种子经营者得培训力度,使种子经营者知法守法,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供种质量。

4、深化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建立农作物种子专项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巩固和发展专项整治成果。加强种子质量抽检,依法公布检验结果,促进种子生产经营的规范,确保种子质量。

5、进一步强化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种子生产是种子工作的基础,种子生产基地管理是种子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种子 6

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条件普遍落后,管理、去杂等环节投入成本今年增幅较大,如何引导种子企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也成为我站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7

 

第二篇:20xx年外协员管理工作总结

20xx年外协员工作总结

产品的质量贯穿于生产和运作的各个环节中,产品质量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现代工业生产已是在广泛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水平越高,专业程度越高,外协、外购物资就越多。由于组成整机的机、电、液零部件中,外协件占有相当的比例,外协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机质量的高低,因此把好外协件的质量关是保证和提高整机质量的关键。如果协件的质量出了问题必然会造成整体产品质量下滑,这不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还会造成返修与退货等严重后果,增加了无谓的制造成本。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损害企业的信誉。

总结20xx年外协部质量管理工作。

一、影响外协件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

(一)影响外协件质量的内部因素。

1、外协部内部缺乏强烈的质量意识、管理程序还流于表面化,许多质量问题发生时,往往表面化处理的多,还处于类似“消

防员”的角色,哪里出现问题就赶往哪里,头痛医头。缺少分析、整改、采取防错措施等一套完善的手段。结果同类质量问题反复出现,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制度没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2、技术文件的要求不够准确和清晰。交外协厂商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程序不够完善。技术图纸和相关文件的技术要求有时不够准确和清晰,或存在不确定因素等等,都将致使外协厂在准备和制造中产生理解差异。

3、对外协厂商的资格评审和专业能力的确认不够重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成本控制,在选择外协厂商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价格,对供货商的资格评审和专业能力的重视不够。往往忽视对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致使外协件质量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

(二)影响外协件质量的外部因素

1、外协厂商的员工素质和质量意识的薄弱 一些外协厂商缺少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完备的控制手段。形成质量控制面

狭窄和控制设置效能不够,配置不清晰,质量岗位不健全和明确的责权利的关系。目前一些小企业招聘的多数是“农民工”,缺少技术员工,普遍素质低下,甚至大脑里还没有形成质量的概念。

2、外协厂商对承接的外协件缺乏透彻的理解和过程分析,从而形成的加工过程的工艺不成熟,导致缺少稳定的控制手段,往往忽视对产品零件实现过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致使外协件质量处在失控或半失控状态,造成了不稳定的质量。

3、外协部和外协厂商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制度,质量信息滞后,供需之间、生产过程的各道工序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当出现过程质量异常时,没及时将信息反馈上去,漏掉了及时分析处理的环节。结果经常性出现零件不合格,这与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制度有关。缺少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完备的控制手段。

二、针对以上影响外协件质量的两大类因素,我们必需内外部紧密结合,进行一一

分析和探讨,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措施:

(一)加强外协部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关键因素,领导层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战略,从上到下形成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思想,领导层带头学习领会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文件的精髓。带领全体职工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手册》的标准、程序,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各个关环节,并监督检查其效果和总结提升。

(二)作为产品的外协件的技术文件自身要成熟完善。成熟的产品外协件也必须要经过样件试制、测试、评估、实验鉴定,改进和提高;小批量制造,工艺工装的完善;到量产的过程。因此对外协供应商的技术交底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对技术文件、技术要求(规范)和检验规程、质量体系的标准做到详细、完整、准确。

(三)做好技术交底和过程质量控制工作为了追求良好的供方互利关系,就应帮助外协厂商彻底理解图纸、技术要求等。还必

须和他们的相关人员面对面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对其中的重点、要点进行特别提醒或标注,在制造过程中作为质量控制点。还可提出过程控制思路和手段。在制造初期进行全过程跟踪,以利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另外,经样品试制成功和技术详细交底之后,在首次小量供货的过程中,外协部就应该积极介入和跟踪,了解其工艺工装和设备的投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协助、促进解决。再共同进行验证,以求完善控制手段。在后期的日常加工过程中,应定期或不定期向外协厂商进行质量评审和现场抽查。它是持续地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那些中小外协厂商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协助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四)明确外协厂商的质量职责。为了满足加工合同中的各项技术要求,需在双方经协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订质量保证协议;详细明确质量职责和质量指标;确定违约责任。同时对现有还存在较多质量问题的供货商要再度评审。结合质量标准,调查了解其技术和生产等方面的存在的质量缺陷,

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做出整改计划,采取相关纠正措施。择期再度评审验收。

(五)严格执行出、入厂检验制度。详细规范出、入厂检验制度,严格执行出检验程序。外协厂商零件出厂必须按照详细规范的出厂检验报告单,严格检验通过后,出据自检报告,随同批次发交。入厂检验,根据该批次的自检报告,进行外观、数量的验货,同时按图纸和工艺进行全检。详细填写检验记录并存档。对于不合格且无法补救的零件作出退货、对于局部返修后可回用的零件作返修处理。将质量信息反馈单通知该外协厂商,分析原因限期整改,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出现。对于反复出现同类质量问题,视情节可采取警告或按照合同条款罚款、停止供货甚至取消供货资格。

(六)加强外部质量因素的控制。对于我们来说,外部质量因素似乎是难以控制的,其实可以通过双方紧密合作,形成互利的供求关系,是可以控制或可以协助加强监控的,经双方共同努力是可以解决的。

1、除了对外协厂商签订质量协议,强

化质量意识外。还要结合供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教育、培训他们的质检和生产骨干人员,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提升。

2、结合供货要求完善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起适合我集团公司产品的质量标准,建立起检验流程标准或检验工艺卡,详细规定出质量特性和参数要求,检验比例和量检具的要求,使之逐渐形成文件化和标准化。成为有章可依的标准操作程序。

3、在生产过程中,外协部联同工艺部、质检部外派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其工艺、工装和设备的使用状况,细化工装保证及防错措施。并完善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检验手段、检验记录。使之逐渐达到作业标准化,及时发现问题,协助、促进解决。再共同进行验证,以求完善控制手段。特别是重要的质控点。

(七)外协部与外协厂商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流。在双方之间必须建立起畅通的质量信息流,避免延误、中断、掩盖质量信息。

使外协件在制造中始终保持受控状态。同时保存好质量信息的原始记录。使质量问题不留死角,让质量问题无处可藏。

外协部在20xx年的工作中要通过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正真做好外委加工零件和毛胚采购件质量的有效控制。确保按期将优质外委件投入装配公司。完成好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

外协部 20xx年12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