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市劳动就业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市劳动就业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 襄樊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市劳动保障局正确领导和省就业局具体指导下,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稳定就业局势,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实现富民强市”的工作思路,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动力,全力推进创业就业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和超额完成

截止1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9219人(市直43833人),占年计划的105.6%(市直105.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655人(市直14338人),占年计划的130.8%(市直119.5%),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6764人(市直5593人),占年计划的122.8%(市直12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6%(市直4.1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363人,占年计划的115.1%,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41310人,占年计划的122.2%。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7918人,占年计划的126.3%,其他培训57091人,占年计划的112.3%

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47513人(市区275536人),占年计划的101%(市区101%);失业保险费核定8598.07万元(市区7395.36万元),占年计划的113.2%(市区125.9%);征收失业保险费10362.39万元(市区7945.41万元),占年计划的151.5%(市区150.2%),其中清收往年欠费1996.97万元(市区1435.48万元);新增接纳失业人员7351人(市区5856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489.62万元(市区2919.6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100%。

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3317个,占年计划110.57%(市直1079个,占年计划107.9%)。

(二)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全市使用就业专项资金21665万元(市直7149万元),其中用于职业培训补贴1826万元(市直54),职业介绍补贴539万元(市直85),社会保险补贴8302万元(市直3695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5837万元(市直1713万元)。

全市为从事个体经营的22054人减免税费3044.95万元(市直15344人,2256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744.13万元(市直440.1万元);为50户企业减免税费128.5万元(市直42户,103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采取“三项”措施,贯彻落实《条例》

一是做到组织、人员、经费“三个保障”,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条例》;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咨询宣传、培训讲座、发放资料、专栏橱窗“五条渠道”,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条例》;三是采取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大力推进就业培训、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展就业援助、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六大措施”,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条例》。

(二)做到“三个”确保,规范资金管理

一是按年度工作任务、按筹集资金、按重点中心工作,认真编制预算,确保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结构合理。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外部监管制度、项目化管理制度、专户管理制度等,确保就业专项资金规范管理。三是以年度资金预算为依据、资金使用为标准,衡量工作目标任务进展情况;以资金使用为依托,开展资金绩效评价,确保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三)突出“五个”重点,促进劳动者就业

1、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带动就业。印发了《襄樊市全民创业工作综合指标考核办法》(襄创业[2010]1号);成立了襄樊市市级创业导师团,引导城乡劳动者创业;认真落实和宣传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城乡劳动者创业;开展了“创业服务月”、《我的创业路》有奖征文、创业项目推介和创业讲座“四项活动”;创办了《襄樊创业》刊物;组织开展了“襄樊市十大创业明星”、“襄樊市十大创业女明星”和“第二届襄樊青年创业新锐”评选活动;谷城县开展了 “第

二轮培植百名返乡创业明星工程”活动。初步建立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创业服务网络和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导、各类院校为补充的创业培训网络;创建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如枣阳市继续加强新时代商业广场、吴店工业园和财富广场三个就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人员进入基地创业,并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目前,时代广场已入驻中北仓储等95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带动就业1050人;吴店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入驻企业82家,从业人员达5000人以上。采取反担保门槛、反担保范围、贷款额度、办理时限、发放贷款模式和联合办公“五大突破”,加快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同时加大了对妇女创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截止12月底,全市创业成功5117人,创业带动就业20136人,其中个体经营吸纳10410人,企业实体吸纳9726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96笔9167.5万元(市直340笔,3878万元),其中个体经营1346笔6356.5万元(市直293笔,2555万元);合伙经营35笔761万元(市直35笔,891万元);小企业15笔2050万元(市直8笔,1170万元)。

2、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做好岗位监管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襄再就办[2010]1号)。二是有序推进管理类岗位开发。按照《湖北省20xx年就业援助特别行动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印发了《襄樊市“20xx年就业援助特别行动”启动仪式暨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类公益性岗位开发竟聘工作方案》,方案明确

工作专班下设工作小组,对每个小组的工作职责进行了分工,各工作小组根据工作职责列出工作安排,责任到人,严格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确保了我市“20xx年就业援助特别行动”启动仪式和基层社会管理类公益性岗位开发竟聘工作圆满完成,共安排94名残疾协管员和11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上岗。三是大力开展就业特别援助活动,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按照《湖北省20xx年就业援助特别行动实施方案》(鄂人社函[2010]168号)的精神,结合市政府购买3000个公益性岗位,根据城市发展和管理需要、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及独立工矿区特殊情况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后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积极与市交警部门联系,开发了230个协警员岗位。市直在东方化工、鄂西化工、卫东机械等近10家独立工矿区企业已开发岗位217个。截止12月底,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317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317人,其中:就业困难大学生663人。

3、搭建“三个”平台,促进就业。一是搭建供需平台。举办了“青春在鄂?百企万岗”大学生招聘会、“湖北省‘两圈一带’大型专扬招聘会”、“移民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二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在“襄樊晚报”和“襄樊周刊”设立专栏,发布招聘信息;开通了“襄樊就业信息网”的网上自助招聘求职平台,举办了两期网络招聘周(春季、夏季网络招聘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失业登记、免费政策咨询服务、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免费职业指导服务、免费技能和创业培训。高新区实现与区内80余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联网,

及时掌握区内用工企业信息,满足劳动力供需双方需求。三是搭建政策落实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将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据统计,我市高校20xx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92人,占毕业生的2.77%。

4、搞好“三个”注重,统筹就业。一是注重劳务品牌建设,发挥政府在转移就业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谷城建筑”、“宜城的哥”“襄阳柳编技工”等劳务品牌,提高了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的有序化、规模化程度。二是注重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开展转移就业。如:襄阳区与海南文昌核电工程等外地用工企业建立了劳务输出关系和定向培训转移意向;保康县充分利用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的劳务协作关系,向福建佳通轮胎厂等大中小企业输送城乡劳动力800余人;老河口市联合河南邓州市共同举办“20xx年度鄂豫两省边贸企业用工大型招聘会”,组织29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800多个;南漳县为富士康湖北公司、襄樊冠良集团等多家县外知名企业组织输送劳动力480多人。三是注重新市民工程,积极实施新市民工程。推进进城稳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市民化,认真落实平等就业制度,统筹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和维权工作。

5、用好“两项”政策,转移就业。一是财政补贴。对新开办并依法办理开业登记的农家乐经营户,按自愿申请、评估验收、达标补贴的办法对其进行认定。谷城县对45家达到农家乐星级标准的,每户给予1万元的资金补贴,共计45万元,;二是贷款贴息。如南漳

县安排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预留300万元贷款担保余额作为农家乐项目专项扶持贷款,该县农家乐项目创业获得小额担保贷款支持31人,贷款总额155万元。截止12月底,全市通过发展农家乐,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26234人。

(四)抓住“三个”环节,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

一是抓住监管,确保真实。在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监管方面,我们采取四项措施,效果较好。一是落实公示、合同、台帐、月报、查验“五项”制度,规范培训行为。二是严把开班前、开班、培训过程、结业考试“四个”关口,确保培训真实。三是开发技能定点培训机构自动录入、身份证号识别、申报领取补贴人员核对“三个”软件,防止重复培训。四是采取制度管钱、逐个抽查、个人领取“三个”办法,确保补贴到位。

二是抓住订单,确保对接。抓住招商项目用人、用人单位招工和订单输出的机遇,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培训就业率显著提高。如:市直为江苏天霸集团培训员工200名;襄阳区与襄樊深圳工业园区达成长期培训协议,负责园区企业用工培训;南漳县为县龙蟒公司、新华纺织公司、华海纸业公司、利美纺织公司等40多家县内企业培训输送合格劳动力2680余人;襄城区、宜城根据劳务输出订单,分别培训809名返乡农民架子工、300的哥到浙江和新疆就业。

三是抓住品牌,确保就业。今年,我们将打造品牌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的重点,要求各定点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专业优

势,实现每个培训机构都有1至2个叫得响的培训品牌。如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的“襄樊月嫂”培训品牌在上海、广东、香港小有名气,实现了就业率和收入双高。

(五)抓好“两个”建设,就业服务进社区

一是抓硬件建设。今年又投入27万元,为市区145个劳动保障所、站扩速了2M的ADSL宽带电路,并将内网光纤由2M升级为10M,大大加快了辖区居民信息录入及上传速度。谷城县新增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16个,全部按照“五个统一”配备设施,软、硬件建设,达到了“一站式”服务的要求。

二是抓软环境建设。第一,制订出台了《襄樊市20xx年度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实行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下拨经费挂钩;第二,积极筹集资金,为全市基层所、站都订阅了一份《中国就业》杂志和《中国劳动保障报》。对各县(市)、区都组织基层劳动保障所、站工作人员进行劳动保障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第三充实队伍。今年,一次性拿出135个公益性岗位,公开择优招录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各个社区居委会从事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第四,继续深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将援助就业、社保补贴等各项就业服务项目和医疗、劳动监察进社区,为劳动者就近提供服务。

(六)发挥“两大”功能,用好失业保险金

一是确保生活功能。按照鄂人社函[2010]298号文件规定的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新标准,确保失业人员生活。截止12月底,全市新增接纳失业人员735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489.62万元。

二是稳定就业功能。结合20xx年我市援企稳岗工作及今年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实施办法》。截止12月底,失业保险重点监控单位75家,其中:参保重点监控单位监控数15 家,已参保15家;核定重点监控单位11 家,已核定11 家;缴费重点监控单位33 家,已缴费33家;接续重点监控单位 16家,已接续16家。失业保险重点监控完成100%。审核认定困难企业120家,涉及职工人数24823人,发放补贴1889.93万元,稳定就业岗位人数8556人,援企稳岗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七)夯实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了四级机构,开展各项公共就业服务。形成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公共就业服务顺利开展。建立了求职登记、用工登记、失业登记、就业登记、用工需求调查、职业指导等各项服务制度,基本达到办事有依据、服务有规范的标准。三是完善服务功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对照《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综合性服务场所功能手册》,对服务功能的七大模块50个基本服务功能采取分解细化,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四是市级信息化建设初步完成。建立了市中心数据库,市级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建立了网站,建立了网

上职业介绍平台,实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拓宽了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了职业供求短信平台。截止12月底,举办各类招聘会688场(其中大型招聘会165场),组织14429家用人单位进入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9.4万个,进场求职27.9万人次,6.7万人通过市场达成就业意向;及时发布最新职业供求信息,上半年在网上发布各类信息及岗位信息3.5万余条,点击量已达100万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困难人员范围的扩大,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落实需要资金将成倍增长,资金缺口大。

2、创业服务机构既没有人员编制也没有经费,影响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3、相关的配套政策没有落实,在一些工作中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如“4050”人员社保补贴中的新、老政策交替中的实施问题。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重点在措施上更扎实、工作更细致、制度更完善、督导更到位、成效更突出上下功夫。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3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核定8000万元,征缴失业保险金7200

万元。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3.5万人,培训城镇劳动力2万人,创业培训0.5万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

(二)工作措施

1、以帮助重点企业招聘服务为重点,抓好用工对接。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校企对接”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不断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人力资源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

2、以帮扶困难就业人员就业为重点,抓好就业援助。要在全市启动实施三项工作计划。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对回到原籍已登记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援助,确保帮扶到人。二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三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双零”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至少有一人就业或转移就业。

3、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强对全市就业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导,准确了解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就业情况。抓住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利时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争取在所有行政村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

积极向政府汇报,出台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试点意见,在市区每个城区选择3-5个行政村进行试点,明年6月底前验收总结,力争7月份全市推行。

4、以开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重点,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出全市上下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良好氛围。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和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协调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为广大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

5、以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加大软硬件投入,以完善功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联网。建立劳动者就业动态管理统计调查制度,统一开展劳动者就业动态调查统计,组织开发劳动者就业动态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

 

第二篇:深圳市燃气行业协会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深圳市燃气行业协会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会在市住建局和民管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下,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协会秘书处在为政府、会员单位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全市燃气行业管理和发展、安全保供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20xx年工作的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向理事会汇报如下:

一、为政府服务

1、配合市住建局对瓶装气供应站点的清理整顿,按照统一部署承担了站点灯箱的招标、制作、验收、发放和协调工作,共制作灯箱970个,其中供应站方形灯箱550个、服务点方形灯箱420个,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以上工作,同时参与站点统一标识竣工验收工作。

2、为加强我市天然气管道设施监督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市住建局委托我会编制《广东大鹏天然气有限公司深圳境内天然气高压输送管线现状安全信息普查及安全评价需求报告》(以下简称《需求报告》)并组织安全普查和安全评价单位选定的招投标工作,我会于20xx年12月14日历时半年顺利完成142公里超高压管网的《需求报告》编制评审及安全评价单位的招投标工作。

3、代市住建局起草了《深圳市天然气燃烧器具气源适配性管理规定》及编制说明。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规定燃气器具必须经过气源适配性检测方可销售。为贯彻执行该规定,住建局特制定《深圳市天然气燃烧器具气源适配性管理规定》,并拟将气源适配性检测的具体工作委托协会负责。

4、为提高燃气系统的安全运营水平,减少燃气事故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害,与住建局签订燃气事故调查分析工作的委托合同,为住建局提交一份20xx年全市燃气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1

5、完成了“燃气具安装维修资质”的初审和换证企业的审查工作。

6、编制《深圳市燃气行业规范化服务标准》的起草工作,已由住建局颁布实施。

7、承接并圆满完成省住建厅在我市召开的《广东省燃气条例》全省宣贯大会的会务组织工作。

8、受住建局之托,组织部分燃气经营企业并邀请市发改委物价处赴长沙、武汉、珠海、中山等城市,对瓶装气价格和定价机制进行调研。

9、受福田区建设局委托起草了《深圳市福田区老住宅小区用户燃气使用现状及管道燃气改造可行性调研工作计划》。

二、为会员单位服务

1、5月17日召开第六届第二次会员大会,会议通过了20xx年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深圳市燃气行业规范化服务标准》和《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三十年暨协会成立二十年庆典活动安排》,同时通报了《20xx年瓶装气企业交流观摩总结及建议汇总》和《关于武汉长沙考察瓶装气市场治理的调研报告》。为增强协会领导力量,会上增选了张敏同志为常务副会长。

2、10月22日召开瓶装气委员会,会议通报了瓶装燃气经营站点统一标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门市主任及送气工的培训工作情况;会议对现行《瓶装气民用户安全用气指导书》和《瓶装液化石油气“优质服务供应站(点)考核办法》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待理事会通过后报市住建局通过。

会上对今年将可能是冷冬的天气要求各企业做好气源储备,保障供应,同时做好安全宣传,预防冬季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保障用气安全。

3、10月29日召开了燃气具委员会,会议主要讨论为贯彻执行《广东燃气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由协会起草的《深圳市天然气燃烧器具气源适配性管 2

理规定》。

市住建局燃气处宋振宏副处长参加了会议并强调了我市实施气源适配性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必要性。

4、11月4日召开了“20xx年深圳市燃气工程质量会议”。

传达了市住建局的《关于燃气工程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监任职有关问题的复函》,通报了今年燃气管道工培训工作;市燃气工程监理公司和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通报了20xx年燃气工程质量情况;燃气集团做燃气工程事故分析报告及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意见;工程企业代表介绍了质量管理的体会。

市燃气集团副总裁陈秋雄、市住建局燃气处副处长张放在总结中强调了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强调了加强对燃气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对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

会议要求从20xx年元月一日起对燃气工程管道工实行持证上岗,未持证者一律不得上岗。

三、培训工作

1、配合《深圳市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服务点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20xx年燃气工程质量会议精神,各企业加强了对燃气从业人员培训的重视力度,我会今年共开展7个工种的培训,参培人员1790人,合格1660人,培训通过率92%,其中:送气工培训1172人,门市主任暨安全员288人,管道气工商用户90人,燃具安装检修工36人,管道工127人,PE管77人,输气工考核118人。

2、对《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教材》及题库进行修编,增加天然气基础知识及案例,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3

3、完善证书管理,提供网上证书查询,企业或个人可通过身份证或证书编号在我会网站上查询取得的相关证书。

4、鉴定所工作开展顺利,配合市劳动局完成考务员、考评员后续教育;指导经职业技能考核合格人员取得市劳动局发放的培训鉴定补贴;增加了“输气工”的鉴定工种,并对118年考生分别进行了“输气工”的初、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与劳动局签订《燃气具安装维修工》职业资格初级题库修编及中、高级考试题库开发协议。

5、完成协会在梅林的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了家用燃具及商用厨具实操场地。

6、2010首届“燃协杯”全国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我市燃气集团两名参赛选手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首届“燃协杯”全国城市燃气企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第二名和第十一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燃气行业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裁判员郭弋获最佳裁判员荣誉称号。

7、宝安管道气公司袁立东同志获评为“20xx年度深圳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系统优秀考评员”、协会秘书处李颖维同志获20xx年度优秀考务员荣誉称号。

四、统计工作

完成每季度燃气经营企业销售情况统计工作。

20xx年前三季度深圳市液化石油气终端销售总量为:367403吨;天然气销售总量为:227011吨。

20xx年11月对全市家庭用气量抽查,调取11家企业共2200户家庭20xx年平均用气量10.6瓶/年/户(15KG/瓶)。

五、开展对外交流工作

4

1、4月组织部分燃气经营企业赴湖南、湖北参观学习了瓶装燃气行业治理的先进经验,就瓶装气的行业管理、瓶装气零售定价机制等问题与两市燃气主管部门、物价部门、以及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和学习。

2、7月份协会牵头各区建设局赴福建和浙江等地调研当地瓶装气市场管理情况。

3、12月组织部分燃气经营企业参与市住建局、发改委物价处赴珠海、中山调研周边城市瓶装气价格动态和定价机制的活动。

4、接待云南省协会、珠海燃气企业来深交流,承办了中燃协产品委在深的研讨会、建设部及中燃协在深举办的《燃气服务标准》国家标准专家征求意见会。

六、存在的问题

1、瓶装气供应网点规划用地、钢瓶流失及黑气等问题依然存在,有待解决。

2、二甲醚参混情况依然存在,燃气供应企业应加强自律,在没有相关技术规范出台前不要违规充装二甲醚。

3、供应站点统一标识工作进展缓慢,要求企业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市住建局尽早完成该项工作。

4、20xx年因施工质量原因引起的燃气泄漏事故占全年漏气事故的

9.6%,各燃气工程企业应加强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5、以建材、百货为主的流通领域销售的燃具产品品牌杂乱、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燃具安装维修企业无资质无上岗,难以保证质量,希望借此省燃气条例出台之际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器具市场监管力度。

七、20xx年工作计划

5

1、开展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

2、依据《深圳市燃气行业规范化服务标准》开展规范化服务的评优工作。

3、承接市住建局委托的各项相关工作。

4、建立送气工“黑名单”管理制度。

5、在做好行业培训,提高行业一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开展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工作。

6、加强培训基地现场管理工作,完成相关教材修编及燃具中高级题库开发工作。

7、加强燃气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8、鼓励、支持具有低碳、环保功能的燃具产品。

9、组织会员单位国内外考察,学习异地城市先进管理经验。

10、加强协会本身内部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协会秘书处

20xx年12月20日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