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

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

3、三角形面积公式:

4、余弦定理:在中,有

5、余弦定理的推论:

6、设的角的对边,则:①若,则

②若,则;③若,则

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14、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第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18、由三个数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的等差中项.若,则称的等差中项.

19、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②;③

;⑤

21、若是等差数列,且),则;若是等差数列,且),则

2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①;②

23、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则,且

②若项数为,则,且(其中).

24、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25、在中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则称为的等比中项.若,则称的等比中项.

26、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

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②;③;④

28、若是等比数列,且),则;若是等比数列,且),则

29、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30、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则

成等比数列.

31、

32、不等式的性质: ①;②;③

;⑤

;⑦

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不等式.

3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3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不等式.

3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3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构成的集合.

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坐标平面内的点

①若,则点在直线的上方.

②若,则点在直线的下方.

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①若,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表示直线下方的区域.

②若,则表示直线下方的区域;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

40、线性约束条件:由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的线性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的一次解析式.

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

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41、设是两个正数,则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42、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则,即

4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②

;④

44、极值定理:设都为正数,则有

⑴若(和为定值),则当时,积取得最大值

⑵若(积为定值),则当时,和取得最小值

 

第二篇: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归纳总结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归纳总结

一、数列

1.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从函数观点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n),当自变量n从1开始依次取正整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f(1),f(2),…,f(n),….通常用an代替f(n).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1,a2,…,an,…,简记为{an}.

一、数列

1.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从函数观点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n),当自变量n从1开始依次取正整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f(1),f(2),…,f(n),….通常用an代替f(n).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1,a2,…,an,…,简记为{an}.

3.anSn的关系

Sna1a2a3+…+an

an

二、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

如果三数aA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b的等差中项,∴A=.

3.(1)通项公式

ana1+(n-1)d.

推导方法:累加法an=(anan1)+(an1an2)+…+(a2a1)+a1.

(2)前n项和公式

Sn==na1d.

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4.用函数观点认识等差数列

(1)annd+(a1d)是n的一次函数.

(2)Snn2+(a1-)n,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an+1-and(常数)(nN*)?{an}是等差数列;

(2)中项公式法:2an+1=anan+2(nN*)?{an}是等差数列;

(3)通项公式法:anknb(kb是常数)(nN*)?{an}是等差数列;

(4)前n项和公式法:SnAn2+Bn(AB是常数)(nN*)?{an}是等差数列.

(5){an}是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

6.等差数列的性质

(1)下标和与项的和的关系

在等差数列中,若pqmn,则有apaqaman;若2mpq,则有2amapaq,(pqmnN*).

(2)任意两项的关系

在等差数列{an}中,mnN*,则aman=(mn)daman+(mn)d或=d.

(3)在等差数列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ananman+2m,…为等差数列,公差为md.

等差数列的依次n项的和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SnS2nSnS3nS2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n2d.

即下标成等差的项成等差数列,下标和成等差的具有相同构成规律的项的和成等差数列.

(4)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那么

d>0?{an}是递增数列;d<0?{an}是递减数列;d=0?{an}是常数数列.

(5)①数列{λanb}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λd.

若{bn},{an}都是等差数列,则{an±bn}仍为等差数列,{λ1anλ2bn}(λ1λ2为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②项数为n的等差数列中,n为奇数时,设m=,则SSam,=,Snnanam.

n为偶数时,SSd.

③若{an}与{bn}为等差数列,且前n项和分别为SnSn,则=.

④等差数列{an}中,若anmamn(mn),则amn=0.

⑤若数列{an}的前p项和为Spq,前q项和为Sqp(pq),则Spq=-(pq).

⑥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pSq(pq),则Spq=0.

三、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

如果三个数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b的等比中项,即G2=ab.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qn1(nN*).

推导方法:累乘法:·……·=qn1.

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q=1时,Snna1

q≠1时.Sn==.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an+1=anq(q是不为0的常数,nN*,an≠0)?{an}是等比数列.

(2)ancqn-1(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an}是等比数列.

(3)an+12=an·an+2(an≠0,nN*)?{an}是等比数列.

(4)SnA·qnA(Aq为常数且A≠0,q≠0,1)?{a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1)下标和与项的积的关系

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特别地,若2mpq,则ap·aqam2;a1ana2an-1=a3an-2=….

(2)任意两项的关系

若{an}为等比数列,则=qmnaman·qmn(mnN*).

(3)等间隔的k项和(或积)仍成等比数列.

例如:{an}是等比数列,则

a1a3a5,…,a2n1;②a1a2a2a3a3a4,…;③a1a2a2a3a3a4,…;④a1a2a3a4a5a6……均成等比数列.

(4)等比数列{an}的单调性

当,或时,{an}为递增数列;当或时,{an}为递减数列.

(5)①{an}是等比数列?{c·an}是等比数列(c≠0).

②{an}、{bn}均为等比数列?{an·bn}、{}仍是等比数列.

③若{an}是等比数列,则{an2}、{}(an>0)、{}、{|an|}均为等比数列.

④非零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⑤若{an}是等差数列,则{ban}是等比数列.

若{an}是正项等比数列,则{lgan}是等差数列.

误区警示

1.数列与数集应予区别,数列中的数排列有序,数集中的元素无序;数列中的数可重复出现,数集中的元素互异.

2.并不是每一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给出前n项时,写出的通项公式可以不止一个.

3.已知{an}的前n项和Snan时,

an=求解应注意分类讨论.

anSnSn1是在n≥2条件下求出的,应检验a1是否适合.如果适合,则合写在一块,如果不适合,则分段表示.千万注意用anSnSn1判断数列{an}是否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时,不要忘记验证a1是否满足.

如:Snn2+n时,{an}是等差数列.

Snn2+n+1时,{an}不是等差数列.

Sn=2n-1时,{an}是等比数列.

Sn=2n+1时,{an}不是等比数列.

4.在讨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最值时,不要忽视n是整数的条件及含0项的情形.

如: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0,前n项和为Sn,且如S10S15,求当n取何值时,Sn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取最大值的应为S12S13.

5.Gab的等比中项?/?/ G=.

6.在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一定要对q=1与q≠1进行分类讨论.

7.等比数列中隐含着各项不为零、公比不为零,项与公比的符号有着密切的联系,解题时应特别注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