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考籍号:

题 目:

专 业:

地 址:

家校合作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姓 名: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邮 编:

QQ 号:

二O一三年十月十三日

目录

摘 要 ????????????????????????????1 前 言 ????????????????????????????2

(一)选题缘由 ????????????????????????2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3

(三)概念界定????????????????????????3

(四)文献综述 ????????????????????????4

(五)研究方法 ????????????????????????4

一、当前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4

﹙一﹚形式单一,缺乏计划性??????????????????4 ﹙二﹚交流单项,缺乏互动性??????????????????5 ﹙三﹚过于随意,缺乏连贯性??????????????????5 ﹙四﹚内容狭窄????????????????????????6

二、原因分析

﹙一﹚家长观念比较陈旧????????????????????6 ﹙二﹚教师认识不到位?????????????????????6 ﹙三﹚学校追求升学率,封闭式管理???????????????7 ﹙四﹚经济限制、手段制约???????????????????7 ﹙五﹚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缺失?????????????????7

三、构建高效家校合作的途径?????????????????8

(一)注重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8

(二)转变观念,增强平等意识??????????????????8

(三)明确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关系?????????????????9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9

(五)家校间进行有效的沟通??????????????????10

(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家校合作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后 记 ?????????????????????????????14

当前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在全面竞争的同时也要求相互合作的时代,教育面对这种纷繁变化,已无法局限于学校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在社会参与教育的力量中,家庭教育的参与对小学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有效的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分析家校合作的现状、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能促进家校合作高效、高质的开展,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意义、问题、策略

前言

(一)选题缘由

一方面是我国教育大力倡导家庭和学校合作共同教育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和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但是不少学校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在于家校合作本身的意义: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3、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4、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5、家校联系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6、家校联系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有些家

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有些家长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等诸多教育误区。所以,我们应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还要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关于家校合作制度的研究,许多国家在教改中都非常重视,不少学者对家校合作的类型、方案、形式及具体途径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美国把家校合作作为当今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主题。我国虽然很早就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在我国农村家校合作还显得很薄弱。因此,研究“当前小学家校合作问题与对策”,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显得很有意义。

但愿,我能通用一定时期的文献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家校合作的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家校之间的关系更加得融洽、和谐。

然后,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家校间的彼此合作,向着和谐班级、和谐家 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迈进。

(三)概念界定

何为家校合作?目前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确切定义。英语中关于这一概念最常见有home—school—cooperation(家校合作)、education—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al—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几种表达形式。也有这样的定义: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可以说家校双方是否建立起有效的合作,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文献综述

家校合作这一主题已经有很多的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在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家校之间要保持一致进行合作,强调共同发挥家校“合力”的重要性。国内关于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其中苗建玲在其论文《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对各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北京101中学曾于20xx年开始了《初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研究》,从合作的有效策略及实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国外家校合作起步较早,不少学者对家校合作的类型、方案、形式及具体途径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共经历了从不重视、引起关注、加强研究、完善立法、逐步规范这五个阶段,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所以相对完善。

(五)研究方法

一方面,由于文献研究法能提供前人研究信息,提供参考内容,了解他人研究趋势和成果,且可以为如何进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实习时间、条件有限,所以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笔者通过查阅期刊、书籍、报纸、和阅读相关的书籍以及网上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和反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当前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人士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而家校合力的形成主要依靠于家校合作,虽然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早就受到政府、学校和大部分家长的关注,但目前我校家校合作还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因此必但仍然会在实践过程中着一系列问题。

﹙一﹚形式单一,缺乏计划性。

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将家校合作的方式按照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一是低层次参与,参与方式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览等活动。另外,家长联系簿、家长小报、家庭通讯也属于此类。二是高层次的参与,参与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捐资金等。三是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参与方式有:

家长咨询委员会等。从这些分类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家校合作方式,仍然停留在第一层次。目前来看,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家校合作往往仅局限于家长会,形式还比较单一。同时,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一整套计划,甚至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日程,往往是有了事情、有了需要、有了问题才想起找家长,才召开家长会,而且由于缺乏计划性,学校、年级、班级各个 层面的家校合作也难以相互配合形成体系。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由于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随意性较强等原因,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交流单项,缺乏互动性。

家校合作本应该是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但在合作过程中家长被动多于主动,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讲家长听”,用一句家长常用的口头禅可以鲜明地反映出当前家校合作中家长与学校的关系,那就是:“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学校,交给你们老师了,你们打也好,骂也好我们都没有意见。”这种简单的灌输方法,老师讲家长听,单向交流过多、双向交流不够,家长的所思所想难以反馈给学校和老师,其实成效并不是很大。比如说在家长会上,一般都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依旧是传统的“一言堂”,即便我们选择部分家长做了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但多数家长还是在被动地听。这样一来,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教师与家长双向交流的机会很少,家长会只是是教师向家长简单传达学生在校信息的场合,正是缺乏有效的互动,预期的效果也难以达到。

﹙三﹚过于随意,缺乏连贯性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规范的依据、固定的场所和常设的机构,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并没有正式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之中,而是想起来了或是有事了就去做一做,或者仅固定在一个学期的开头,或者是选择在毕业班复习考试的前夕等。这样一来,就使家校合作在时间上断断续续,在活动的内容上缺乏前呼后应,家长无法找到活动规律,也就无法找时间与学校沟通,家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教育知识也是零零碎碎,不够系统,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的体系。可以说,这种零碎活动的开展很难达到家校合作应有的目的。就拿家长会来说,每次的家长会都是家长很被动的来配合学校的安排,绝大部分是家长得牺牲一天的时间来配合学校家长会的几十分钟,这种临时性并且带有突然性的安排,致使家长会的“生意”凄凉。即使这样,家长会的时间仅仅只不过几十分钟,试问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如何让家长彻底接受老师

建议做到心服口服?

﹙四﹚内容狭窄

家长与学校共同面对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家校合作的内容本来应该是丰富而全面的,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状况、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其他方面的需求等全部内容。但在实际的家校合作中,家长与学校交流的绝大部分时间只是围绕学生的成绩而转。像许多学校的主要沟通工具—校讯通,内容几乎全部围绕学生的学业状况,特别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时候还会有在全班甚至全校的综合排名。这无疑窄化了家校合作的内容,让家校合作成了成绩的纽带,校讯通成了成绩载体,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家校合作有效性。

二、原因分析

﹙一﹚家长观念比较陈旧

从家庭方面看,缺乏参与学校的教育的意识,这主要表现为家长过分将培养孩子的责任交给学校,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认为只要将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孩子的读书学习和品德养成由老师管,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就行了。有的家长只把主要精力放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上③,在其它方面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家长对教育子女无自信,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有些家长站在学校的对立面,对学校求全责备;还有的家长在跟老师交流中有护短现象,不把家庭和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老师。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老师和家长是一致的。这种传统的观念支配着家长们的行为,因此对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很少关注,出现了当孩子出现问题,找学校的这一现象。

﹙二﹚教师认识不到位

学校也存在和家长类似的问题,如学校会将一些问题归功于家长,有些老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学校教育工作无所补益,认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家长应负相关责任。当家长走进校园,坐上课堂时,老师们又往往倾向于自我保护,甚至于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仿佛他们的职业权威和高大形象受到了某种威胁和挑战。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家长介入学校事务,是在监督、是挑毛病,这些狭隘的家校合作认识。让教师对孩子在家的表现没有给予足够关注。这些原因也导致一些领域的管理出现空白,家校合作出现虚无的状态

﹙三﹚学校追求升学率,封闭式管理

从学校方面看,由于各中小学一味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舆论界都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上,致使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准绳,这就造成了家校合作的内容仅仅只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上,特别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教育体制,阻碍着学校采纳家长的见解,家校合作工作没有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学校对家长的开放程度不高,学校管理者虽然认识到开放办学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实际工作中也感觉到家长们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强烈,但更多看到的是家长给学校管理带来的无穷的烦恼,没有主动要求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更没有认识到家长是学校管理的一批宝贵财富而去挖掘。

﹙四﹚经济限制、手段制约

由于目前任何一所学校都没有向家长收取家校合作的相关费用,而且教育机构也没有家校合作经费的投入,因此合作过程中的所有费用支出全部都是由校方在承担,这样无形中给校方增添了更多的经济负担,致使很多活动并不能真正地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细节。如有的学校虽然开了“校务通”,但由于一些家长不愿投资,有的是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有的家庭没有电脑,也没有条件上网),校方也无力承担所需费用,仅仅运行了一段时间就夭折了,致使很多形式新颖的家校合作手段没有办法开展,譬如家校合作QQ群、论坛等。而如果通过函授的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的好方法、好案例等,那又需要印制发放很多的纸质材料,各个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家校合作的手段就受到了限制,家长们实际参与的家校合作最常见的方式也仅仅停留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接送孩子时与校方和老师进行交流了。

﹙五﹚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缺失

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度作为强有力的保障,制度制约着人的行为,制度的缺失将会使工作失去约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家校合作在我国已引起普遍重视,但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造成目前我国的家校合作无章可循,还处在很低的层次上。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密切了家校之间的合作,为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家长委员会本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但目前在我国,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相关制度,造成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仅处于辅助和支持学校工作的位置,这离家校合作的目标相差甚远。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加强我国家校合作的相

关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

三、构建高效家校合作的途径

(一)注重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

家长素质的高低与家校合作的成功与否是紧密相关的。学校应主动做好提高家长素质的工作。例如通过宣传和咨询手段,激发家长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热情。学校可用板报、校刊、橱窗、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也可采用宣传日的形式,其内容大到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教育目标,小到有关教育知识、校内新闻、社会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的报道等等。还可通过举行系列讲座的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各种科学学习方法及要求,以及家长互相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对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等,让家长多了解校情, 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转变观念,增强平等意识

在社会发展到今天,学校在教育中的权威地位正在逐渐丧失,而家长的素质并非普遍偏低。因此,在家校合作中必须摒弃学校是领导的观念,必须认识到:家长在其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同时,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念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趋势。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管理的开放化、民主化、学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从封闭的自我学校管理,转向社会、家庭参与学校管理。这就决定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必然要从高高在上转向平等合作。

把家长看成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形成家校合作关系。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起主要的作用,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是家校合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把家长看成是合作伙伴,在合作中,相互尊重,责任共担。班主任要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艺术。要学会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的家庭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要学会换位思考,绝大部分教师本身又是家长,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就不难理解家长的心情,就会体谅家长,宽容家长;要善于沟通,与家长保持双向交流,自然、大方、亲切、和善,多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的学生情况,了解家长的期望。

教育孩子是我们一生推卸不掉的责任,只有跟学校通力合作,主动跟老师交

流,沟通,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事实上,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也应是家校合作的主体,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过程,逐步树立与学校一致的正确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使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中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默契的支持者、同盟军,扩大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提供关于孩子更丰富的信息,与教师合作交流、相互配合,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明确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关系

传统的家庭参与教育的途径,主要是要求家长参与学校事务,如筹集资金、提供课堂帮助,或是确保孩子在家中完成家庭作业等。尽管这些也是很重要的功能,但家长参与的合作关系功能要比这些更多且更富有成效。家长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为学生在学校取得成绩做出贡献,即便是这些贡献不能直接满足学校当前的需要,它们也会受到重视。例如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有组织、有计划地监督学校的行为规范,经常对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把社会、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反馈给学校,这种合作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大环境,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重任。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

定期举行学校开放日。是学校在预定的时间、有目的、有准备的请家长来校参加或参与教育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的目的是班主任主动到学生家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科学的教子经验;传递家长应了解的信息,这是一种双向家校合作的方式。

介绍孩子在校的表现要对孩子的进步充分的肯定。告状式的家访不可取,针对学生的问题共同商量对策,制定有效的措施。

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家长会。学校召开家长会要确保家长有时间,应正式的、诚恳的邀请家长;家长会可以分类召开,也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召开相应的家长会;让家长积极的参与和互动,要鼓励家长畅所欲言,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集体活动,是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增进亲子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

家校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运用中各有所长,也各有局限,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根据现有的基础,选择合作方式,使其产生最大的育人效

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他说:“最完美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社会的两大教育系统,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各自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用学校教育的优势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家校合作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五)家校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为了更好地呈现家校合作的方式,艾博斯坦归纳了六种家校合作的途径,沟通就是其中的途径之一。家长与教师之间最重要的是,要对诸如学生的进步、兴趣、教育目标、课程设置与规章纪律,以及课堂活动的通知等等进行沟通,这样会避免误会,并能有效帮助家长进一步理解学校目标。而且,良好的沟通还可在家校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这样可更成功地促进家校合作。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访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例如在新学期开学前务必做到家访每一位学生。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到学生家庭的真实状况,能亲眼见到一些学生的贫寒家境,这往往能促使教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呵护。在考试前到中等生和后进生家庭去访问,往往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极大地唤起学生的自信,也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在学校或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设立一个家长园地,可张贴一些家教方面的资料、图片等。也可以介绍一些家长与孩子共同看的节目,刊登一些学生的绘画或写作作品,报道一些家长和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活动、生活等;网络资源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财富,它也为家校合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目前,校讯通已经成为家校合作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家长和学校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家长和班级人任课老师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也可以对教育中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一些讨论,解决家庭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应遵循家校合作的合作与尊重的原则、目标一致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中的很多问题最终源于缺乏制度保障,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将此工作列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日程,将其作为学校的主点工作来对待,形成

家校合作的制度化管理,在合作的时间、方式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要求,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从根本上解决家校合作规范性缺失的问题。

结语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我国在这方面起步相对较晚,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由此看来,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教书匠,在家庭与学校方面还要起着桥梁和媒介的作用,教师这份职业任重而道远,所以身为老师必须要全方面的提升自己,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马忠虎. 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刘衍玲,臧原,张大军.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

[3]郭阿苏.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J].青年教师,2007,(11).

[4]侯娟.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

[5]江诚,宋琳. 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1,13(2).

[6]周雪莲,阳德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07,(8).

[7]赵福江.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其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6).

[8]赵福江.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其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6).

[9]张丽竞.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10,(3).

[10]岳瑛. 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

[11]逯改. 家校合作的教育价值理念[J].理论探索,2007,(12).

[12]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20).

[13]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2,(3).

[14]周晓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家校合作宣言)[J].现代家庭,2001,(1).

[15]吴志宏.中小学管理比较[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6] 苗建玲.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济南市棋盘街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8,10:7.

后记

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 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蒋红斌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当前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及其对策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蒋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谢希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她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资料。

最后要感谢雷老师,在我修改期间给了我许多很好的建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