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心得谈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谈

陈红刚

初中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现与同仁共勉。

第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中学美术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在应考之列,大部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仅凭“三分钟热度”,无长期坚持的恒心。因此美术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其感兴趣,才愿意去学、去思考、去研究。在良好兴趣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比如在美术课上,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按书上要求去做,按书上的表现方法临摹书本上提供的范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先从自己喜欢的入手,从自己无限的想象入手,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用一些自己或者美术大家的作品,启发学生多观察、多研究,让学生从中去感受美术的美感和情趣;也可以在一些制作类的课堂上,让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亲自动手去完成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寻找学习的乐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也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之循序渐进。总之,有兴趣的学习,难也不难;无兴趣的学习,不难也难。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培养其兴趣,才能提高其创新能力。

第二,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巧的讲授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美术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操作仅限于简单的绘画和手工。进入初中阶段,根据其年龄心智特点和思维的发展,美术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知识的理解要从以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现在的理性认识,画面的内容、形式都要有一个全新的提高。所以,操作方法与技巧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巧以后,就要以正确的方法技巧作为其实践能力培养的向导,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美 1

术中的问题。学会正确理解操作方法,正确使用操作工具。

例如八年级的“黑白版画”一章,就是要求学生在正确学习黑白版画操作方法和技巧后,运用黑白版画的艺术语言,完成一副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用刻刀造型的情趣。如果没有必要的方法、技巧的传授,学生只能“操刀兴叹”了。

第三,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改变教育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要摈弃“教师灌输、学生接收,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交流合作、生动活泼的“活动体验式”、“实践发现式”、“讨论探索式”等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目前,因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这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

第四,因地制宜、博采众长,以校本教研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美术中必备的教具、学具无法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能完整的按照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除过选学部分课本内容外还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比如《陶艺创作》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可选用农村家庭普遍都有的五谷杂粮作为绘画的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动手进行“谷物粘贴画”。 也可博采众长,根据当地民间美术工艺特色,聘请民间手工艺人,让他们走进课堂教授学生进行手工艺制作,并定期举行一些学生手工艺制作展。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 2

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除以上方面外,美术教学还应该注意三点:1、对学生每次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区别作品的良莠,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2、美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美术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点进行施教。多练习,多研究,反复实践。由量变达到质变,从而提高。3、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课堂内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课外多参与一些黑板报、墙报的设计和绘制。将课内的知识运用于课外的实践操作,将美术知识引申到其它学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总之,教育教学行为取决于教育教学观念,而教育教学的行为程度则取决于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程度。初中的美术教学,只要教师从自身出发,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兴趣培养入手,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美术课堂真正变的丰富多彩。

3

 

第二篇:论初中美术教学

论初中美术教学的方法

摘要:美术教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个性特长的成长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术课,不仅具有美学的价值,且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美的本质属于社会,在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只有当它们和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真正成为人的审美现象时,它们才可能美的.美既是教育的神圣目标,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的巨大力量.

关键词: 美术 培养 审美 兴趣 观察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看法,是一种对美的感知、欣赏、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一定的审美观念的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良好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知识过程,同时也是美的熏陶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是进行由表及里的审美判断获得美享受过程.审美教育不仅应使人从理智上认识美,而且更需要诉诸情感,使人通过对美的感受、体验等心理活动,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培养学生美术鉴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虽然很多人并不认识为围绕着作品能够再创造什么,但欣赏好的作品完全可以达到审美意识的再创造.在传统美术教育中,美术学习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技法的传授,而是将提高画家的文学造诣,扩大其学生生活阅历以及对前人艺术的评价、鉴赏和研习等方法结合起来.我国历代出现的品类繁多的画论、画史,以及文学家、诗人对画的见解,也往往超越了具体技法材料的介绍和说明,而具有更高的精神价值和学术性.我认为:在进行对学生欣赏教学时要重视贴近美术作品,从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上把握作品特征和价值,从中抽出一些美术形式的法则和规律,具体的方法也趋于多样化和实效化,使学生获得理性的收益,另外,在欣赏教学中应尽可能范畴、类型、模式;反过来,又可以这类一般知识为基点,具体找到某件艺术作品的独特性,让学生,尤

其是让老师熟悉不同门类、风格的一般性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也就是说: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时,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教学艺术唤起学生的兴趣,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引导学生的人,教师的知识经验方法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学生才能真正的探索知识的海洋,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取得非凡成就.对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培养不仅是教师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而且也是学生学习基本功的动力之一.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上工艺课、或绘画课,课堂上都要留给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通过作品中的自我评价、互评、师生参与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自己作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这样一来,有了评价的意识,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加浓。美术范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效果也比较好:因为范画通过直观的视觉传达,可以让学生在审视画面中感受各种情感体验、或钦佩、或高兴、或叹息,在投入的状态中集中注意欣赏,进入了审美的情景,必然能使学生诱发联想和想象,从而去领略范画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出了课堂教学以外,充分利用课外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让他们大胆放手出黑板报、手工制作、画展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带动更多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绘画、工艺等兴趣,同时能增强学生热爱

生活的思想感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才能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才能在美术教育中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三、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观察能力和写生能力

写生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对象,因为这是学生获得写生知识的

第一步。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通过后天的培养而获得,美术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学习美术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学习美术所需的诸多能力中首位。美术是一门脑、手协调配合完成的一种造型艺术,是以观察为基础的,看不出来,当然也就画不出来。教学学生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进行深入观察来把握对象,把对象观察透彻,才能可以很好地进行写生,对学生的观察结果,正确的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则要耐心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日久天长,学生在进行创作进行时,就能把观察得到的结果再加上自己的思维用画面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观察是学生认识物象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在观察和认识对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地表现对象,当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后,就会主动地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并把观察的信息进行积累储存,成为创作的素

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式原

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要求我们深刻领会和理解这些内涵,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充分应用各种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把美术课上得生动活泼起来,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以观察为学习美术的第一基础,培养学生写生能力,创作出大量的一些习作并对社会的贡献。写生要必须根据实景边看边画,看得仔细才能画得像。写生为学生观察观能力的培养提

供了锻炼机会,使视觉代替直觉,而不是凭主观想象来画画。观察单个物体、一组静物、一个模特、一个场景等的外形、特征和动态, 视觉感受等等。 美术课写生要求从美术角度学会观察,应当侧重物体的结构特征、颜色、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三个方面,这为学生在创作中反映事物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发展思维和想象力提供了基础。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出了以上这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为它的意义在于将培养健全或完整的人格放在首位,它关注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否具备独立的人格.

参考文献:《贵州省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