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备考复习教研会总结-物理

关于参加20##年高考备考复习的学习培训的总结

1.     重点:《高考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复习教学的依据。认真领会《高考说明》,一轮复习可参阅往年的《高考说明》。这个是方向

2.      理科综合试卷结构表(总分300  物理占 110

选择题:

选择题(一)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生化)

选择题(二)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物理)

选考题

选考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把所选题号图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个人认为物理选修可选3-4 3-3 从往年出题难易上看3-4 相对容易点 最好学习完 3-3  3-4 让学生高考时根据自己情况有所选择)

3.必修内容范围及要求

1、图像问题要加强:v-t、相遇追击图像 (F-t出过一次)

2、09、10年, 11年24题计算题(14分)

注意:

1、选择题电路的考察:多为交流电(变压器)与电路的结合、并常见动态分析)

2、实验题考察: (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电路每年必出电学实验,内容较多,能力要求较高。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4.必修1.2主干知识,要求Ⅱ典型模型题,重要概念考察能力多。

(高考命题90%的题来自Ⅱ级要求,复习时重点强调)

力学要求 14个考点

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和图像

3.力的合成和分解

4.共点力平衡

5.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6.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7.抛体运动

8.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9.功和功率

10.动能和动能定理

1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2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

13.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14.环绕速度

选修3-1,3-2主干知识,要求Ⅱ典型模型题,重要概念考察能力多

电磁学要求 11个考点

15.库仑定律

16.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17.电势差

18.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19.欧姆定律

20.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1.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22.洛伦兹力公式

2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4.楞次定律

2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如何有效的复习

1)    第一轮复习要求精心准备资料、认真落实第一轮复习

1.选好资料。

2.列好计划(备课组计划不能变)

3.课堂主要是老师讲解,知识实验一起过。

4.布置课后习题,重点要检查落实,

5.重点知识给足时间,难点知识不能一步到位.

6.习题课, (六人学习小组)老师只点拨大家都不会的

7.月考试卷评讲先六人小组讨论一节课,对比找得失,第二节课评讲个别难点

8.每次月考完必改错,写反思

10.各班建立学习互助组,课余时间讨论问题.

2)第二轮复习的特点是“综合归纳,模型练习”。

考生要具备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与相关归纳的能力,首先进行查缺补漏控制难度,依据考试大纲说明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再次梳理,不留死角。再次切实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
    以模型练基础:自行归纳总结在高中物理部分的典型“模型”。例如:“自锁”,“传送带”、“竖直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木板木块”、“带电粒子圆周运动的动圆”,“电磁场”,“相遇图像”在模型中对不同部分的知识进行整合多个进行角度提问和思考。从中练习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
    同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基本“模型”的应用和拓展。在识别并应用的同时加强题后反思,将“新问题”看做“旧模型”的变式。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第三轮复习

1. 回归课本,引导学生借助知识网络梳理基础知识。

2.看纠错本。让学生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3.对其中的那些命题可能性极大的知识点强化到位

4 .进行限时强化训练(4 5 6强化 )

六套选择题强化  五套实验题强化  四套计算题强化

5.调整状态。注意总结前面考试的经验教训,帮助学生调整好考前情绪,不要急躁、扎扎实实地复习,主干知识要加强记忆,考前不做过难的题,要有平静的心情、稳定的情绪

6.20##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1.高考复习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也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题,学生做了多少题。而是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物理知识、规律,并掌握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包括解题的思路、方法等。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2.如果学生学习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事倍功半,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无用功太多。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效复习是关键!

3.高考复习一定要强化研究,特别是集体研究!

4.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高考,需要大家去共同研究、解决。

    一是对学生负责,二是对自己负责。脱离《课程标准》、《高考说明》,单兵作战,凭直觉、凭经验的盲目复习,是不可取的。从六年的高考结果看,一些名校、名师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高考成绩,不仅仅是生源的问题,研究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5.淡化特殊技巧,注意通性通法

高考的宗旨是考查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舍弃偏、难、怪习题,淡化特殊技巧。不要过多的“玩技巧”,这样会使成绩好的学生“走火入魔”,成绩差的学生“信心尽失”。

6.调整好考前状态,掌握好应试策略

高考前和高考中,大部分高三的学生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是必然的。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同学们全面认真地复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考试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同学会因为过度紧张、焦虑和慌乱,而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高三的同学必须注意高考前和高考时的心理调整。如果高三的同学能采取科学的考试策略,就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高考是一场知识战,也是一场能力战,更是一场心理战。

通过此次学习使我更明确了复习方向,对物理高考有了更深的认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必考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在下一步教学中,把这些融入到高三的复习中去,为20##年高考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高考复习精品)20xx高中物理必记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必记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力学中的三种常见力  物体受力分析

必记一:力的概念

1、力:力是    1   。力不能     2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    3    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2、力的效果:使受力物体的       4          5    发生变化,或     6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检验力的存在与否,上述两种效果可以独立产生,也可以同时产生。

3、力是矢量,在三要素:     7                   8                 9      。要完整的表述一个力既要说明它的大小,又要说明它的方向。为形象、直观的表述一个力,我们一般用    10      来表示力的      11             12               13      .这各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作力的图示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用不同的标度画同一物体所受的不同力;二是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图示要求严格,而力的示意图着重于力的方向,不要求做出标度。

4、力的分类:在力学中按      14      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     15      可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16         

6、力的测量用     17    

必记二:重力

1、产生:是由于      1         而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     2    .重力的大小可用       3    测出,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者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3、重力的方向:        4        

4、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    5     有关,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其     6      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可用     7      测定其重心的位置。因为重心为一等效概念,所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外,也可能在物体之内。如圆环的重心就不在圆环上。

必记三: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     1    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一是       2       二是        3    

3、弹力的方向:一是压力、支持力的方向     4    指向被压、被支持的物体。二是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      5        的方向。三是弹力方向可以说成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弹力大小的计算:一是胡克定律,既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即F=      6    。其中K是由弹簧本身特性决定的物理量(注意和弹簧匝数有关),叫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伸长或被压缩之后的长度与没有发生形变时的长度之差,即弹簧的形变量。二是除弹簧外,其他物体所受的弹力的大小,通常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建立方程求解。

必记四: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      1       另一个物体     2       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        3       的力,这种力就叫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一是       4        二是        5         三是          6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    7     ,并且跟物体的    8      方向相反。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9    成正比,也就是     10   成正比。公式为F=    11    。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N表示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5、效果:总是   12      物体间的     13     ,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必记五: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      1                 2                     3        

2、方向与接触面     4       ,并与物体的         5       方向相反。

3、大小:一是随着相对运动趋势强弱变化而在零到最大值之间变化。跟运动趋势的强弱程度有关,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的力FN无直接关系。二是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在数值上相等。

4、效果:阻碍物体间的     6     ,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是阻力。

必记六:物体受力分析

1、方法是隔离物体法。将要受力分析的物体与其它物体隔离开,只分析    1      受的到的力,不分析该物体对其它物体的力。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

2、受力分析的步骤:一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     4         ,把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    3  出来选取的研究对象要有利于问题的处理,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   5     ,即物体系,应视具体问题而定。二按照先   6   ,再 7   ,再     8     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按此顺序分析受力可以防止漏力。三在分析受力的过程中,要找到它的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         的,这样可以防止   9     

答案:

必记一: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物体独立存在;另外的物体;体积;形状;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大小;方向;作用点;带箭头的线段;大小;方向;作用点;性质;效果;牛顿;测力计。

必记二:地球吸引;F=mg;测力计;竖直向下;形状;几何中心;悬挂法。

必记三: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两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垂直于接触面;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kx。

必记四:相对于;滑动;阻碍作用;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相切;相对运动;压力;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μFN;阻碍;相对运动。

必记五: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趋势;相切;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

必记六:这个物体;研究对象;隔离;系统;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存在;多力。

第二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必记一: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合力与分力  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   1    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   2    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     3  ,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     4   ,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代替。

二、平行四边形定则  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   5         6   ,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    7       表示出来,这叫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力的合成 

1、       8       叫做力的合成。

2、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和F2,其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那么:A、在F1和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F1和F2之间夹角θ越大,合力F就     9     ;θ越小,其合力F   10 

当θ=0°时,F=     11      ,为F的     12      ;当θ=90°时,F=     13      

当θ=120°时,且F1=F2时,F=F1=F2;当θ=180°时,F=    14   ,为F的    15     

B、合力变化范围为     16       ≤F≤       17       。例如:F1=5N,F2=7N,两力的合力变化范围就是       18      ≤F≤       19       。由此看出,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小于分力。

四、力的分解 

1、      20      叫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合成的       21       

2、把一个已知力分解时,如果没有限制条件,将有   22     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如果加上一些条件,就可以得到确定的解,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况(请同学们自己作出示意图)。

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个分力的大小(唯一解)。

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唯一解)。

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个分力F2的方向,可求F2大小和F1的方向(这时要注意有一组解或两组解,当然也可能无解,也就是不能分解)。

附注:以上所述均不包括合力方向与分力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3、在实际问题中,一舰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把力进行唯一分解。如:在光滑斜面上的下滑物体,其重力产生的效果一是        23          ,二是         24       ,故其重力的分解就按效果进行,分解为这两个方向的分力。请同学们作出重力分解示意图,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是G1=     25        ,G2=      26       。但不能就此认为所有斜面上物体的重力都得这样分解,有时为了解题方便,我们会沿其它两个方向把斜面上物体的重力进行分解。如:竖直挡板将一球挡在斜面上静止不动时,其重力产生的效果一是   27   ,二是      28    即应按这两个效果进行分解,请作出分解示意图,并写出两力G1=     29     ,G2=     30   

必记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一、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      1             2     状态叫平衡状态。注意:静止状态是指     3         4   都为零的状态。以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5     

A、竖直上抛物体达到最高点时;B、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状态;C、弹簧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状态;D、弹簧振子经过最大位移处时的状态;E、单摆的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状态;F、单摆摆球经过最大位移处时的状态;G、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处的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该条件是                 6                

1、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        7            ,方向     8       ,为一对          9     

2、如果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     10      ,方向       11         

3、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一力与其它力的合力大小   12        方向  13 

三、三力汇交原理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答案:必记一:效果  效果  合力  分力  邻边  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  求几个力的合力  越小  越大  二力和  最大值  根号下二力平方和  二力差的绝对值  最小值  二力差的绝对值  二力和  2N  12N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  逆运算  无数  使物体下滑  使物体压紧斜面  GsinA  GcosA  使球压紧竖起挡板  使球压紧斜面  GtanA  G/cosA 

必记二: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速度  加速度  C  合力为零  相等  相反  平衡力  相等  相反  相等  相反 

第三单元: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必记一: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          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它包括       

                             

二、参考系  为了研究运动而假定为          的物体叫参考系。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就可能不同,通常以         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必记二:质点 

一、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          的点,它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二、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                 对研究物体运动无影响。

必记三:时刻与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      表示,对应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个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个       表示,它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必记四:位移和路程:

一、路程:物体运动           的长度,是            量。

二、位移:物理意义: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是          量。

          表示方法:用由       指向         的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

          大小:                  的距离;方向:       指向        

必记五:速度和速率: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它等于        的比值。公式为        ,单位是          ,它是矢量,方向描述运动方向。

1、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      和所用      的比值,表达式为=s/t。它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它也是矢量,方向即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          (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大小描述物体在该时刻或在该位置运动的快慢;方向描述运动的方向。

二、速率:指的是速度的大小。不过要注意:平均速率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它并不一定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而瞬时速度的大小就是瞬时速率。这点要注意区分。

必记六: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       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表达式为a=         

物理意义:描述          的物理量,是矢量。

方向:与       方向相同,当a与v方向        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a与v方向     时,物体做减速运动;a为恒量时为匀变速;a为变量时为非匀变速,也叫变加速。

单位:         ;含义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答案:

必记一:位置  平动  转动  振动  不动  地球或相对地球不动的物体

必记二:质量  大小  形状

必记三:点  线段

必记四:轨迹  标  位置变动  矢  初位置  末位置  初位置  末位置  初位置  末位置

必记五:运动快慢  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v=s/t  m/s  位移  时间  某一时刻

必记六:改变  (Vt-Vo)/ t   速度改变快慢  速度改变  相同  相反  m/s2

第四单元: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必记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          ,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速度特点为                    均不变。

         位移特点为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s所用的时间t成        ,公式为       

必记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         相等的                相等,这种运动即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为           。包括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3、规律:速度规律为                 ;位移规律为                ;将两规律结合消去时间可得一个有用的推论为                 ;另一个位移规律为              

4、推论:

A 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段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S=          = 恒量。

B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2=       

C 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Vs/2=       

D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① 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② 1T末、2T末、3T末、……速度之比为                              

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④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必记三: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        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即叫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且a = g。所以速度规律为             ;下落高度规律为               ;推论为             。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增加量均相等,即△S=             =恒量。

必记四: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初速度          后,只在         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即竖直上抛运动。

2、规律: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则有速度规律为            ;高度规律为           

二者结合消去时间的推论为                  

3、几个特征量

①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② 上升到最大高度所用时间和从最高点处落回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均等于       

必记五:追击和相遇问题

追和被追的两物体的        (同向运动)是能追上、追不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① 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         

② 若速度相等时有相同位移,则刚好能追上,也是二者相遇时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③ 若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能有一次追上追者,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间                     

2、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

①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二者间有           

② 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后者追上前者。

必记六: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s-t图象表示运动的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       的直线,速度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图象的           ,即v=k 。如图(略,请自己补画)。

必记七: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v-t图象表示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它表示的规律是:给出了v、t的对应关系,即若给定时间t,则可以从图上找出相应的速度v,反之亦然。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① 是与横轴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② 从图象上不仅可以找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利用“面积”求出         。(请自画图)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①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可过可不过原点)(请自己补画图象)

② 直线斜率的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即a=tanθ=k。

③ 当Vo>0时,若直线的斜率大于零,则加速度也大于零,表示物体作        运动;若直线的斜率小于零,则加速度也小于零,表示物体作          运动。

④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0~t1段)表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位移大小等于梯形的“面积”。

答案:

必记一: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  大小  方向  正比  s=vt

必记二:时间内速度变化  恒量  (略)

必记三:重力  静止  (略)

必记四:水平抛出  重力  (略)

必记五:速度相等  最小距离  距离最大  最大距离

必记六:位移  过原点的  斜率

必记七:运动的速度  位移的大小  匀加速直线  匀减速直线

第五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必记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①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           时的运动状态。

②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一切物体都有            

③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        的原因。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       状态或        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被消失,不能被克服,不能被抵消……等等。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和受力大小               ,与物体是否运动及运动速度大小              

惯性的表现形式:① 物体在                  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② 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       程度。惯性大,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惯性小,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这里所述实质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所反映的内容。(外力一定时,a大就是运动状态容易改变,a小则反之。)

4、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         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必记二: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         ,跟物体的质量成           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2、公式F=ma在使用时,各量的单位必须使用         单位制中的单位。对力进行正交分解时,加速度同样可以进行正交分解。

3、力的独立性原理: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可以产生一个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所有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4、加速度和合外力是            对应关系,加速度是合外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合外力发生变化,加速度立刻也跟着变化,不需要时间。

必记三: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作用在       

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除了“等大、反向、共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同性质: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是同种        的力。

② 同存亡: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③ 异物性:分别作用在        物体上,因此不能抵消,不能合成,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的本质区别。

答案:

必记一: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不受外力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力  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质量  无关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难易程度  理想实验

必记二:正比  反比  相同  国际  加速度  瞬时 

必记三: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同一直线上  性质  不同

必记四:合外力  加速度  地球

必记五:质量  长度 时间  导出单位  单位制

第六单元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必记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力求运动,应用           求出加速度,如果再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是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运动的轨迹。

2、已知运动求力,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3、求解以上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所列来表示:

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的加速度物体的运动情况。

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就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必记二: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明确题意,清楚物理过程;

2、选取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组;

3、运用隔离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的示意图;

4、建立坐标系,一般情况下可选择物体                为下方向;

5、根据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题目给定的条件列方程;

6、解方程,对解进行分析、检验或讨论。

必记三: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对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的情况称为超重。

2、失重:物体对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的情况称为失重。

3、完全失重:物体对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的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

4、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当系统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发生“超”重现象,超出的部分为ma;当系统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向上减速运动或向下加速运动)时发生“失”重现象,失去的部分为ma;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正好等于       (自由落体运动或处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里,也就是说只要物体具有重力加速度g)时就发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现象。(请你举出几例来)。

必记四: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定律只适用于          的物体,它不适用于           

答案:

必记一:牛顿运动定律

必记二:运动方向  加速度方向

必记三:支持物的压力  大于重力  支持物的压力  小于重力  支持物的压力  等于零  g

必记四:宏观低速  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

第七单元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

必记一:曲线运动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        上。

2、曲线运动的特点:物体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轨迹的     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      ,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必记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① 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     相等,即它们同进开始,同时结束。

② 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更多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都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③ 等效性:各分运动的叠加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2、运动的合成、分解的法则

对运动进行合成或分解,实际上就是对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即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进行合成或分解,因它们都是         ,因此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应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即        定则。

必记三:平抛运动及其分解

1、平抛运动:水平抛出的物体仅在       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分解方法: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水平方向运动规律:速度为             ;位移为                 

竖直方向运动规律:速度为             ;位移为                 

而任一时刻速度大小为             ;任一时刻位移大小为              。任一时刻速度、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θ可分别表示为:tanα=Vy/Vx;tanθ=Y/X。

答案:

必记一:同一直线  切线  变速

必记二:时间  矢量  平行四边形

必记三:重力  匀速直线  自由落体运动  Vo  Vo t  gt  (略)

第八单元  圆周运动

必记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            。大小:V=s/t(s是t内通过和弧长)

方向: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      方向,与过该点的半径     

2、角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          

大小:ω=φ/t(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单位是弧度。

3、周期T、频率f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

做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频率,也叫转速。

4、V、ω、T、f的关系:(略,请自己补充)

注意:T、f、ω三个量中任一个确定,其余两个也就确定了。

5、向心加速度

① 物理意义:描述          改变的快慢。

② 大小:a=V2/r=ω2r=……

③ 方向:总是指向          ,所以不论a的大小是否变化,它都是个变化的量。

6、向心力:

① 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       ,不改变线速度的      ,因此,向心力对圆周运动的物体        功。

② 大小: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式,(从略)

③ 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向心力是个变力,圆周运动一定是非匀速性质的运动。

必记二:匀速圆周运动

1、特点:它是     不变的运动,因此它的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2、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合外力大小      ,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      

必记三: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1、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         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就叫离心运动。

2、离心运动的防止和利用:

① 利用离心运动制成各种离心机械,如                            等。

② 防止离心运动的危害性,如                             等。

答案:

必记一:快慢  切线  垂直  快慢  线速度方向  圆心  方向  大小  不做

必记二:线速度大小  定值  不变  垂直

必记三:向心力  离心干燥器  “棉花糖”制作机  摔干机……  火车、汽车转变时速度不能过大  各种机器的转速也不能过大……

第九单元  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

必记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又叫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        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          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立方跟公转周期的      的比值是一个和行星无关而只和太阳有关的常数。即:R3/T2=K。(K只和太阳有关而和行星无关)

必记二:万有引力定律

1、定律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        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       比。

2、表达式为:F=            。其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大小        单位      

说明:此式子对于能视为质点的两个物体,距离就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

            对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距离就是两个球心的距离。

            而对于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以外的其它情况,万有引力仍然成立。

必记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人造地球卫星

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            ,其所需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运动天体的              提供。写成式子,有多个表达。(自己补写)应用时就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选用适当的一个表达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2、中心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算方法:

① 是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及天体的半径,用黄金代换来估算。(请补写式子)

② 是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及周期T,利用GMm/R2=4mπ2R/T2得到此天体的质量M=         。而密度ρ=M/V=3M/4πR03=3πR3/GT2R03(R0为天体的半径)。当卫星绕天体的表面运行时,R=R0,此时密度ρ=3π/GT2

3、三种宇宙速度

① 第一宇宙速度(也叫        ):大小         ,是人造地球卫星的           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

② 第二宇宙速度(也叫        ):大小         ,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       

③ 第三宇宙速度(也叫        ):大小         ,是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       

4、地球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为24小时。位置必须位于赤道             距地面高度约为三万六千公里(35800km)处。

答案:

必记一:椭圆  焦点  平方 

必记二:正  反  GMm/R2 

必记三: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定  M=4π2R3/GT2    环绕速度  最小  脱离速度  最小发射速度  逃逸速度  最小发射速度  上空

第十单元  冲量和动量  动量定理

必记一:动量

1、定义:运动物体的          的乘积叫做物体(在该时刻)的动量,写成式子就是p=mv,动量的单位是kgm/s,注意虽然和Ns(冲量)单位相等,(1Ns=1kgm/s)但不能混为一谈。

2、物体的动量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的速度为瞬时速度,通常以      为参照系。

3、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两个物体的动量相同(或相等)必须是        相等,            相同。二者缺一不可。

4、注意动量与动能的区别和联系:动量、动能和速度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但动量是矢量,动能是          ,动量大小和动能的关系是           

必记二:动量的变化

1、定义是:变化后减去变化前的动量,即ΔP=Pt-Po。矢量差,不是代数差。

2、动量的变化是矢量,其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与初末动量的方向均无关。

3、求动量变化的方法有二:一是                 ;二是               

4、动量变化率:即ΔP/Δt描述动量变化的       ;实际上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必记三:冲量

1、定义:力和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在该段时间内的冲量,I=Ft,单位是    

2、冲量是过程量,它表示力在一段时间内的          

3、冲量是矢量,其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但不一定是力的方向)。如果在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冲量的方向就与力的方向相同。力是变力时,冲量方向往往不是力的方向。

4、求冲量的方法:I=Ft(适用于求恒力的冲量);         (适用于求变力的冲量)。

5、注意:

① 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和冲量单位是相等的,但不能互换。

② 动量具有       ,相对于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的动量是       的。

③ 两物体动量、动量变化、所受冲量是否相同,不但要看大小,还要看     

必记四: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         等于物体的           ,这就是动量定理。

2、表达式:Ft=            ,或Ft=ΔP.

3、动量定理公式中Ft代表               ,ΔP为物体动量的变化,是一个矢量。

4、它可以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来。(请自己推导)。

答案:

必记一:质量  速度  地面  大小  方向  标量  Ek=P2/2m.

必记二:速度变化  动量定理  合成法  快慢

必记三:N.S  累积  图象法  相对  不同  方向

必记四:冲量  动量的变化  Pt-Po  合外力的冲量

第十一单元  动量守恒定律

必记一: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可以根据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来。

必记二: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内力不改变系统的总动量,外力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它:

1、系统                        为零。

2、系统所受合外力          内力,如爆炸或碰撞瞬间,外力可以忽略不计。

3、系统某一方向                  为零,或外力远小于内力,则该方向动量守恒。

必记三:动量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含义

1、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

2、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等于零)

3、ΔP1=-ΔP2(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各自的动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其中1的形式最常用,具体到实际应用时又有以下三种常见形式:

             (适用于作用前后都运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适用于原来静止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爆炸、反问等)

             (适用于两个物体作用后结合在一起或具有共同速度的情况)

必记四: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进一步理解

1、“守恒”的确切含义是在         动量一直保持不变,即该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总动量都与初时时刻的总动量等大同向,而不仅仅是         动量相等。

2、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系统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

3、矢量性:动量守恒定律是指系统作用前后的         保持不变,在一维情况下可以先选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4、相对性:列动量守恒方程时,所有动量都必须相对          ,通常选取地面为参照系。

5、同时性:以m1v1+m2v2=m1v1’+m2v2’为例,v1、v2应是作用前        ,v1’、v2’应是作用后         。(左边是某一时刻的,右边是另一时刻的,不能混淆)。

答案:

必记一: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合外力为零

必记二:不受外力  所受外力的矢量和  远小于  不受外力  所受外力矢量和

必记三:m1v1+m2v2=m1v1’+m2v2’   0=m1v1+m2v2   m1v1+m2v2=(m1+m2)v

必记四:整个过程中  某两个时刻  系统  动量的矢量和  同一参考系  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

第十二单元  功  功率

必记一:功

1、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        上发生了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须知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的作用,在力的            

3、功的计算公式:W=          ,式中θ是         的夹角,此式主要用于求      和F随s做线性变化时的变力的功(此时F要取平均值)。

 4、功是标量,正、负表示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当θ=90°时,力对物体        ;当θ<90°时,力对物体         ;当θ>90°时,力对物体          。功的单位是       

5、合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做功的         ,即W=W1+W2+W3+W4+……

7、功是过程量,与能量的转化相联系,谈到功,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个过程中做的功。同时,还要明白A对B的功实质上指的是A对B的作用力做的功。

必记二:功率

1、功跟           的比值叫功率,它是表示              的物理量。

2、计算功率的公式有                     ,若求瞬时功率,则要用        

3、发动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指的是该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并不是任何时候发动机的功率都等于额定功率,实际输出功率可在               之间取值。

发动机的功率即是              的功率,P=FV,在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跟运行速度成           比。

答案:

必记一:力的方向     力    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FSCOSθ   力和位移    恒力做功  不做功     做正功   做负功     焦耳     代数和 

必记二:做这些功所用时间         做功快慢             P=W/t       P=FVCOSθ  P=FVCOSθ      牵引力     反

第十三单元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必记一:动能

1、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公式是          ,单位是          ,符号是           

2、动能具有相对性,其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中学物理中,一般选取地球为参照物。

3、物体的动能的变化,指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Ek=Ekt一Eko,若△Ek>0,表示物体的动能         ;若△Ek<0,表示物体的动能               

必记二:动能定理

1、内容: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                

2、公式:W=△Ek。

必记三:势能

1、重力势能

①、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            

②、表达式:Ep=               .

③、单位:           

④、矢标性:它是     ,但有正负,正负的意义是表示比零势能参考面上的势能大还是小。

⑤、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对物体做多少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      多少;重力对物体做多少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            多少。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       的减小量。即WG=一△Ep=一(Ep2一Ep1)=Ep1一Ep2.

2、弹性势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量叫            

②、大小: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有关,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必记四: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            统称机械能,即E=Ep+Ek,其中势能包括             

2、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内容:在物体系内只有        做功时,动能和势能可以转化,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②、表达式:(略)

答案:

必记一:运动   焦耳   J   增加   减少

必记二:物体动能的变化

必记三:重力势能     mgh     焦耳     标量   减少   增加   重力势能  弹性形变   弹性势能    劲度系数   形变量                              

必记四:动能   势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第十四单元  动量和能量

必记一:解决动力学冲量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        结合       公式,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此种方法往往求的是           ,利用此种方法解题必须考虑         的细节,中学只能用于匀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和曲线运动),对于一般的变加速运动不作要求。

2、动量的观点:主要包括                           

3、能量的观点:主要包括                           

动量和能量的观点研究的是                        经历的过程中状态的改变,它不地求对过程细节深入研究,关心的是运动状态变化,只要求知道过程的始末状态动量、动能和力在过程中的冲量和功,即可对问题求解。

必记二: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

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       的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

2、研究某一物体在力的持续作用下         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的问题)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的问题)去解决问题。

3、若研究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        去解决问题,但必须注意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

4、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          定律,即用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也即转化为系统内能的量。

5、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短暂瞬时的物理现象时,必须注意到一般这些过程均隐含有         之间的转化。这种问题由于作用时间均极短,故        一般能派上大用场。

必记三: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对象的受力及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作出分析示意草图。

3、根据运动状态变化的规律确定解题的观点,选择规律。

若用力的观点解题,要认真分析受力及运动状态的变化,关键是求出加速度。

若用两大定理求解,应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量(动能)及其变化量,并分析求出该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合外力做功或叫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若判断了过程中的动量或机械能守恒,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始末状态,列守恒关系式,一般这两个守恒定律多用于解决求某状态的速度(速率)。

4、根据选择的规律列式,有时还需挖掘题目的其它条件(如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几何关系等等)列补充方程(也叫辅助方程)。

5、进行字母运算,得到所求物理量的最后字母表达后,统一单位,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答案:

必记一:牛顿运动定律     运动学     瞬时关系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体    系统

必记二:某一时刻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  系统能量  动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单元  机械振动

必记一:机械振动

1、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         叫做机械振动,通常简称     

2、回复力:使物体返回       的力叫回复力。它是方向时刻指向      。它是以     命名的力,它是振动物体在      上的合外力,可能是几个力合力,也可能是某一个力的    

3、平衡位置:物体在振动过程中         为零的位置。但是,需注意:当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物体受到的        不一定等于零,物体也不一定处于         。 (如单摆)

4、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① 位移:由       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        线段,它是         量。

②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它是          量。

③ 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          所需要的时间。

④ 频率:单位时间里完成        的次数。周期和频率互为       ,它们都是描述振动物体            的物理量,均反映了振动的重复性。

必记二: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       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       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最简单的振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

① 受力特征:回复力满足          

② 运动特征:加速度a=      ,a方向与位移方向       ,v方向与位移方向      

3、简谐运动的过程特点:从中间到两边(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处),x         ,F      ,a            ,v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4、简谐运动的图象:表示振动物体的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振动图象不是质点的                  ,其图象是一条               曲线。

必记三:单摆

1、构成:在一条不可         ,忽略         的细线下拴一质点,上端固定,即成单摆。

2、回复力来源:重力沿         的分力,最大摆角小于        时,可以认为       

3、周期公式T=               ,与振子的质量及振幅          ,即固有性。

4、应用:一是做成记时器;二是测量重力加速度g=             

必记四: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1、阻尼振动:      逐渐减小的振动叫阻尼热运动,反之振幅固定不变的振动叫      

2、受迫振动

① 定义:物体在         的外力(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② 特点: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        的频率,跟物体       无关。

3、共振:

① 定义:当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         时,受迫振动的振幅           ,这种现象就是共振。

② 条件:                  ;特征:振幅最大。

③ 受迫振动的振幅A与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图线即共振曲线(自己画图),由曲线不难看出: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幅A有最大值。

④ 共振的防止和利用:利用共振就是让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直至等于振动系统的       ;防止共振就是让驱动力的频率            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答案:

必记一:往复运动   振动   平衡位置   平衡位置   效果   振动方向   分力   回复力

        合外力   平衡状态   平衡位置   有向  矢  最大距离   标  全振动   全振动

        倒数    振动快慢

必记二:位移大小   平衡位置   F=-kx   -kx/m   相反  可能相同,   也可能相反  变大   变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不变  位移  运动轨迹  正弦(余弦)

必记三:伸长  质量  切线  10度  简谐运动  2  无关  4π2L/T2

必记四:振幅     无阻尼振动       周期性变化    驱动力     固有频率    相等    最大      f=f      固有频率   相等

第十六单元  机械波

必记一: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       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        ,二是要有             。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         有机械波,但是,已经形成的波跟波源无关,在波源停止振动时仍会         ,直到机械能耗尽后停止。

2、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的波叫横波。凸起的最高处叫    ,凹下的最低处叫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           的波叫纵波,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           ,分布最疏的地方叫            

3、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① 波长:两个      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        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      的距离等于波长。

          内机械波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② 频率:波的频率由          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              

③ 波速:单位时间内振动形式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是v=        ,波速大小由       唯一决定。

4、机械波的特点:① 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         ,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         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② 波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和振动的能量,介质中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必记二:机械波的图象

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       ,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        ,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波的图象,简谐波的图象是             (或余弦)曲线。

2、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         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3、应用:由波的图象可获得的信息:

① 该时刻各质点的           以及该波的         

② 若知道波速的方向,可知各质点的           方向。

③ 已知该时刻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波的            方向。

④ 已知波速的大小可求                  

⑤ 已知波速的大小和方向,可画前、后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必记三:波的特性

1、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都能够        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          ,速度和加速度也等于两个分量的合成。

2、干涉:        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          形成稳定叠加的现象。

3、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           

4、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        ,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在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声源的频率         发生变化,而是     发生了变化。如果二者是接近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多普勒效应是所有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车辆行驶的             ;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         

必记四:声波

1、空气中的声波是           

2、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感觉的声波的频率范围为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           

3、能够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的最小时间间隔为          

4、声波也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声波的共振现象叫声波的     

答案:

必记一:机械振动   产生机械振动的振源   传播振动的介质   不一定   继续传播  

相垂直   波峰   波谷   同一直线上   密部   疏部   相邻   总是相同   相邻的波峰(或波谷)   相邻的疏部(或密部)   一个周期   振源      不变  v=fλ  介质    简谐运动   落后于

必记二:简称位置   位移   正弦   所有质点   平衡位置  位移  波长  振动  传播  

        波的周期

必记三:保持各自的状态  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频率相同  相互间隔 

        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有相对运动

        没有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增大  减小  速度  运行速度

必记三:纵波   20Hz到20000Hz  次声波   超声波   0.1s  共鸣

第十七单元  分子动理论  能量守恒

必记一: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

1、分子体积很小,它直径的数量级是             m。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其中V是          ,S是水面上形成的          油膜的面积。

2、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3、分子间有间隙。

4、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这个数的值NA=       mol一1

必记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        ,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颗粒(叫布朗颗粒)         ,运动越明显;温度         ,运动越剧烈。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           的反映,是微观分子热运动造成的           现象。

必记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         ,合力叫分子力。

2、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随分子距离的减小而          ,但斥力比引力变化         

① r=r0时(r0的数量级为10-10m),F          F,分子力F=             

② r<r0时,F          F,分子力F=            

③ r>r0时,F          F,分子力F=            

④ r=10r0及其以后,F、F迅速减弱,几乎为零,分子力F=            

必记四:物体的内能及其变化

1、物体的内能

① 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分子动能的         叫分子的平均动能。       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② 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                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        ;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       ;当r=r0时,分子势能      

③ 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       叫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宏观上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                   有关。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

2、物体内能的改变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

① 做功: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物体内能     

② 热传递:物体            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          热量,内能减少。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但本质有区别。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物体的                    ,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热传递的多少用            表示。

必记五: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      。用公式表示           。利用该式讨论问题时,必须弄清其中三个量的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        ,反之取          ;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取         ,反之取            。物体的内能增加时,△U取             ,反之取           

2、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       传递到       ,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          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此定律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            

3、热力学第三定律了:           不可能达到。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即不能         ,也不能         ,它只能从一种形式       别的形式,或是从一个物体           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其           不变。

答案:

必记一:10-10    油滴体积  单分子   10-26   6.02×1023

必记二:越高   越小   越高   无规则热运动   宏观

必记三:斥力和引力   越小   增大   快   =   0  <  斥力   >   引力   0

必记四:平均值   温度   温度   相互作用力  相对位置  体积  增大  增大   最小

动能和势能之和  温度  体积  增加  减小  吸收  放出  等效的

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   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温度不同   热量

必记五:内能的增量   △U=Q+W   正值  负值  正值  负值  正值  负值  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   单一热源吸收热量   方向性  绝对零度  凭空产生  凭空消失

        转化为   转移到   总量

第十八单元  气体

必记一:气体的状态参量

1、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        ,微观上樗着物体中分子       。中学物理中表示温度的高低有        温标和        温标两种温标。两种温标的区别是零点的规定不相同,而每一度的所表示的温差是        的,所以用两种温标表示同一温度时,其关系为T=(t+      )K,表示同一温差时,其关系为△T(K)=△t(℃)。

2、体积:气体的体积宏观上等于容器的容积,微观上则表示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体积,体积的国际单位为         ,且1m3=103      =106      

3、压强:气体的压强宏观上等于器壁         上受到的压力,从微观上看则是大量气体分子       的结果。压强的国际制单位为Pa,且1atm=1.013×105Pa=76cmHg。决定气体压强的因素有两个:                 。温度越高,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多,气体的压强就   

4、三个参量的大小决定了气体所处的。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P、V、T相互影响,只有一个参量改变的情况是        ,至少要有两个或三个参量同时改变。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气体的状态参量还有第四个,也就是气体的量,指气体的mol数。

必记二:气体的状态变化

1、气体的状态: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                     都确定,就说气体处于一定状态。当两个或三个状态参量改变后,气体的状态就发生了变化。

2、三个参量间的关系:一定质量的        气体,温度、体积和压强满足        ,假若其中一个参量不变,就可知道另外两参量间的关系。

①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      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何种减小时,分子的密集程度         ,气体的压强就       

②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              ,气体的压强就       

③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      ,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      ,使分子的密集程度         ,才能保持压强不变。

答案:

必记一:冷热  平均动能的大小  摄氏  热力学  相等  273  等于  m3  dm3  cm3  单位面积  频繁碰撞器壁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  越大  不可能的

必记二:温度  体积  压强  理想   PV/T=常量  平均动能  增大  增大  保持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第十九单元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必记一:电荷  库仑定律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2、元电荷:电荷量为1.6×10-19C电荷,叫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4、库仑定律:

① 内容: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      ,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边线上。

② 公式:          ,其中k=9×109Nm2/C2,叫静电力常量。

③ 适用条件:                  

④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         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与带电体本身大小无关。

必记二:电场  电场强度

1、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其特殊性表现在不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看不见摸不着),是电荷间       的媒介,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    的特性和     的特性。电场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       的作用。

2、电场强度E:在电场中放入一个试探电荷q,它所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所带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个位置上的电场强度。定义式:          ,单位          。场强是        量,规定电场强度E的方向为        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则与场强E的方向  

注意:E与试探电荷的电量      关,与它所受的电场力也    关。由       决定。

必记三:电场线  匀强电场

1、电场线:

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电场中各点的强弱及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上各点的        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曲线的        表示电场的强弱。

2、电场线的特点:

① 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       而假想的、实际上不存在的        

② 始于        (或无穷远),终于        (或无穷远),不     

③ 任意两条电场线都不       。如果平行则等距,不会平行而不等距。

④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表示       ,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      。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尽管二者可能是重合的,那也是一种巧合,不是应有的规律。

⑤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     。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指向低等势面(线)。

3、要熟悉以下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①孤立正负点电荷;②等量异种点电荷;③等量同种点电荷;④匀强电场;⑤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

4、正负点电荷Q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是非匀强电场,场强的计算公式是           

5、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处处      ,场强大小处处       的区域称为匀强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         、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两板之间除边缘外的电场就是          

答案:

必记一:正电荷  负电荷  元电荷  整数倍  创造  消灭  正比  反比  F=kQ1Q2/r2 

真空中的点电荷  体积

    必记二:相互作用力   力  能  电场力  E=F/q   伏/米  矢  正电荷  相反  无  无

 电场本身的性质

必记三:切线方向  疏密  电场的分布  一簇曲线  正电荷  负电荷  闭合  相交 

      场强的大小  场强的方向  降低  E=kQ/ r2  相同  相等  等距的平行线  匀强电场

第二十单元  电势能  电势差  电场中的导体

必记一:电势差和电势

1、电势差:

① 引入电势差是从   的观点来研究电场的性质,或者说是为了描述电场的   性质而引入。

② 定义和定义式: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到另一点B时,                的比值WAB/q,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用UAB表示,其定义式为            

③ 物理意义:A、B两点间的电势差在数值上等于           

④ 单位及1伏的定义:电势差的单位为导出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       ,简称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符号为       。1伏=          。即如果      正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1焦,则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就是      伏。

注意:①电势差为标量;②电势差UAB与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WAB         ,与电荷所带电量q          。电势差是由          决定的,与初、末位置有关。

2、电势

① 电势实质上是        的电势差。即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        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② 电势的单位:电势通常用           表示,其单位与电势差单位相同,都是          ,国际符号是         

③ 电势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运算规则不是平行四边形定则,而是代数规则。它的正表示            ,负则表示                

④ 电势的相对性及电势差的绝对性:电势具有相对性,同一点的电势会随        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说某点的电势的高低,应相对于一个零电势点,通常认为            电势为零。

注意:两点的电势差却是绝对的,不会随零电势点的不同而不同。(类比两点的高度差)。

⑤ 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UAB=

如果UAB>0,即φAB 则表示A点电势        B点电势。

如果UAB<0,即φAB 则表示A点电势        B点电势。

注意: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必记二:电势能及电场力做功

1、电势能

① 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与电荷位置有关的势能称为电势能。

② 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         ;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         ;电场力做功的多少         电势能变化量。

③ 特点:电势能是          与所在         共有的,且具有          性,通常取无穷远处或接地处(也就是大地)为电势能的零点。

2、电场力做功

① 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的功与移动路径        关,只取决于          和电荷的           。这一点与重力做功跟高度差的关系相似,可作比较理解、记忆。

② 计算电场力做功可使用公式WAB=         ,具体计算时,q、UAB、WAB均有正负,该公式适用于               电场。

必记三:等势面

1、定义:电场中       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特点:

① 一定跟电场线              ,即跟                 的方向垂直;

② 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               功;

③ 电场线总是从电势      的等势面指向电势      的等势面;

④ 任意两个等势面都不会         

⑤ 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         。等差等势面的分布的疏密就象电场线分布的疏密一样,均能反映电场的         

必记四:静电屏蔽

1、静电感应现象:

把金属导体放在电场中由于内部自由电子受电场力作用而           ,使导体的两个端面出现等量的         ,这种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叫静电感应。当自由电子的          停止时(不是停止是达到受力平衡时),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2、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① 导体内部场强                    

② 整个导体是等势体,导体的表面是等势面;

③ 导体外部电场线与导体表面垂直;

④ 净(注意区分静)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3、静电屏蔽: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           区域就不再受          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就叫静电屏蔽现象。

答案:

必记一:能;能;电场力所做的功WAB ;移动电荷的电量;UAB=WAB/q;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伏特;伏;V;1J/C;单位;1;无关;无关;电场的性质;某点与零电势点间;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φ;伏特;V;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低;零电势点选择;大地(或无穷远);无关;高于;低于;低

必记二:减小;增加;等于;电荷;电场;相对;无;初末位置的电势差;电量;qUAB;一切

必记三:电势;垂直;场强;不做;高;低;相交;大;强弱

必记四:定向移动;异种电荷;定向移动;处处为零;内部;外部

第二十一单元  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必记一:电容器和电容

1、电容器:两个彼此      而又互相       的导体就组成一个电容器。

电容器的工作状态:充电和放电。充电就是使电容器      的过程,放电就是使电容器     的过程。电容器的带电量指的是           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2、电容:描述电容器         本领的物理量。电容器                   的比值叫电容,定义式为C=         =        ,其中C与Q、U均无关,仅由电容器本身决定。

单位:1F=1C/V=        μF         pF。

3、平行板电容器:C跟               成正比,跟         成反比,即C=         ,其中k为静电引力恒量。在分析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Q、E、U和C的关系时,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 保持两极板与电源相连,则电容器两极板间       不变;

② 充电后断开电源,则             不变。

必记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的加速

① 运动状态的分析:带电粒子沿与电场线平行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受到的电场力与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做           运动。

② 用功能观点分析:粒子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qU=         .

2、带电粒子的偏转

① 运动状态分析:带电粒子以速度Vo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时,受到恒定的与初速度方向垂直的电场力作用做            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② 偏转运动的分析处理方法是分解法(类似于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沿初速度方向为            ;沿电场力方向为           

③ 基本规律:

设粒子带电量为q,质量为m,两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压为U,板长L,板间距为d.

加速度a=F/m=qE/m=           .运动时间t=          .

离开电场的偏转量y=at2/2=qEL2/2mVo2=           .

速度的偏转角tanθ=Vy/Vx=          .而位移的偏转角tanα=Sy/Sx=gt/2Vo.

答案:

必记一:绝缘;靠近;带电;失去电荷;任意一个极板;容纳电荷;所带电量;两极板间电势差;Q/U;△Q/△U;106;1012;两极板正对面积S;板间介质介电常数;两极板间距离d;

εS/4πkd;电势差(电压);带电量

必记二:匀加(减)速直线运动;mV2/2一mVo2/2;匀变速曲线;速度为Vo的匀速直线;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qU/md;qUL2/2mdVo2;qUL/mdVo2

第二十二单元  部分电路  电功和电功率

必记一:电流

1、电流的形成:        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形成电流的条件是:

① 要有能自由移动的       

② 导体两端存在           

2、电流的定义:通过导体某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     的比值叫电流。

① 电流的定义式为             .

②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             。(n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q是自由电荷的电荷量,v是自由电荷       ,S是导体的横截面积)

3、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        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与      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在外电路中,电流由电源       流向      ;在电源内部,电流由电源的     流向          

必记二:电阻和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的表达式为:R=         ,式中的ρ叫做材料的电阻率,它是反映材料     的物理量,其大小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无关,是由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还与     有关。

2、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不同,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还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如锰铜合金、镍铜合金等)。电阻率的单位:      

3、当温度降至某一数值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ρ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          现象。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叫做超导材料的             温度。处于超导状态的材料叫做超导体。

4、半导体:

有些材料,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这种材料称为         ,如锗、硅、砷化镓等,另外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可以由外界条件控制,如温度变化、光照、掺入微量的其他物质等均可使它的导电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即半导体具有              特性、              特性和掺杂特性。

必记三: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       成正比,跟导体的      成反比,即I=         

    2、欧姆定律适用于                 ,即纯电阻电路。对气体导电不适用,应用时U、I、R三个物理量要对应           电路。

3、研究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时,因U是自变量,I为因变量,故常画I-U图象,(自己补画图象)图线的斜率为电阻R的倒数,由两电阻的I-U图线可以比较两电阻的大小。如R2的斜率大于R1的斜率,则有R2    R1

必记四:电功和电热

1、W=            是电功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一段电路上电功的计算;Q=        是电热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一段电路上电热的计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W≥Q,即对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         转化为内能,W    Q;对非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        转化为内能,W       Q。

2、电功率P=          ,适用于任何一段电路上电功率的计算,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热功率P=          ,表示电流通过电阻时发热的快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P     P

3、串联电路中,功率的分配与阻值成    比;并联电路中,功率的分配与阻值成     比,这些都是对纯电阻电路而言的。

4、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① 用电器正常工作条件下两端所加的电压叫做       ,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叫         ,即P=          

②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消耗的功率,P=IU,若P>P,用电器可能烧坏。

答案:

必记一:电荷;电荷;电势差(电压);时间;I=Q/t;I=nqvs;定向移动的速率;正电荷;负电荷;正极;负极;负极;正极

必记二:ρL/s;导电性能的好坏;温度;增大;减小;欧·米(Ω·m);超导;转变(或临界);减小;半导体;热敏;光敏

必记三:电压;电阻;U/R;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导电;同一段;<

必记四:Uit;I2Rt;全部;=;部分;>;UI;I2R;正;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UI

  第二十三单元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必记一:电动势

1、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            的装置。

2、电源的电动势E:表征电源          的本领。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        ;闭合电路中等于        ,即E=             

3、电源内阻r:电流通过内电路时也受阻碍作用,阻碍的强弱用内阻表示。

4、电源给定后一般认为E、r不变,但电池用久后,E会       (但很不明显),r会    

必记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        成正比,跟内外电路中       成反比。

2、公式:           

3、路端电压:电路两端的电压,即电源的输出电压U=          

讨论:①R增大,I       ,U       ,当R增大到无穷大(断路)时,I=    ,U=   

②R减小,I       ,U       ,当R减小到零(短路)时,I=    ,U=   

    必记三:闭合电路中的几个功率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就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在闭合电路中的反映。就象愣次定律就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反映。

由E=U+U’可得:EI=               或Eit=           .

1、电源的总功率:P=        =UI+U’I=P+P

若外电路是纯电阻电路,还有P=I2(R+r)=          .

2、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U’I=P-P

3、电源的输出功率:P=         =         =           

若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还有P=     。由I=E/(R+r)t得P=E2R/(R+r)2=E2/[(R-r)2/R+4r],可见,当R=r(内外电阻相等)时,P       ,且最大值为P=         ,由P-R图象(请自己画出)可知:当R<r时,R增大时,P       ;当R>r时,R增大时,P       

4、电源的效率η,所以当R增大时,效率η      。当R=r,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时,效率仅为        ,效率并不高。这不是我们使用电源的目的。

必记四:电源的U-I图象及其应用

闭合电路的中U-I图象,(请自己画出)由于路端电压U=E-Ir,知U是I的一次函数,为一条不过原点的在U、I轴上均有截距的直线。由图可知:

1、路端电压U随I的增大而       

2、在I=0(开始)时,纵轴上截距为           

3、在U=0(短跑)时,横轴上截距为           

4、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为       ,一般地r=             

5、图象上任一点对应的U、I的比值为此时外电路的电阻R,R=         

答案:

必记一:电能;  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电压;        内电压与外电压之和;U+U;减小;增大

必记二:电动势;电阻之和;I=E/(R+r);E-Ir;变小;增大;0;E;增大;减小;E/r;0

必记三:UI+U’I;UIt+U’It;EI;E2/(R+r);I2r;UI;EI-I2r;P-P;I2R;最大;E2/4r;

        增大;减小;增大;50%

必记四:减小;电源的电动势;短跑电流;电源的内阻;△U/△I;U0/I0

第二十四单元  电表  电阻的测量

必记一:电表的改装

1、表头 

①构造:常用的表头主要由       和放入永磁体磁场中的可转动的     (又叫电枢)组成。

②表头测量电流、电压的原理:当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线圈在      作用下带着指针一起偏转。电流越大,         越大,电流与偏转角一一对应,由指针所指的位置在刻度盘上直接读出电流值。如果刻度盘上标有电压值,也可直接读出电压。

2、表头满偏值

① 电流表(表头)的内阻:电流表G的内电阻Rg叫做电流表的内阻。

② 满偏电压:Ug指的是电流表所能测量的        ,即量程。

③ 满偏电流:Ig指的是电流表所能测量的        ,即量程。

注意:Rg、Ug、Ig满足欧姆定律,即            

3、电流表改装大量程的电压表:

电流表G串联一个电阻(阻值为R)后改装成量程为U的电压表,U满足:U=Ig(Rg+R),显然R越大,改装表的量程                    。电压扩大量程的扩大倍数N=U/Ug,分压电阻R=            Rg。

4、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电流表G并联一个电阻(阻值为R)后,改装为大量程的电流表,新表的量程I满足:IgRg=        ,即I=(1+Rg/R)显然R越小,改装表的量程           。上式也可以表示为R=Rg/(N-1),其中N为          ,即电流表扩大量程的倍数。

必记二: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R=U/I,其中U为被测电阻两端电压,I为流经        的电流。

2、两种方法:内接法和外接法

① 内接法:电路形式(自己画出),误差:R=Uv/IA=          =          >Rx。

适用条件:当Rx>>RA时,即内接法适用于测量           

② 外接法:电路形式(自己画出),误差:R=Uv/IA=          ,即R<Rx。

适用条件:当Ix>>IV时,即当Rx       RV时,R与Rx的真实值很接近,则可知外接法适用于测量           

3、选择测量电路的原则

① 当被测电阻Rx的大约阻值以及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Rv、RA已知时,若Rx2>RvRA时,应该用             ;若Rx2<RvRA时,则用           

②当Rx的大约阻值未知时,采用试测法,将电流表、电压表及被测电阻Rx连成试测法所用的电路(自己补画出电路),若试接触点接在外接法处时两表示数为(U1,I1)当试接触点接在内接法处时两表示数为(U2,I2)。

,即        示数变化明显,宜用电流表         

,即        示数变化明显,宜用电流表         

必记三:欧姆表

1、欧姆表主要由内阻为Rg、满偏电流Ig的电流计G、电池、      组成,自己画出电路图。

2、红、黑表笔短接时,待测电阻Rx=0,调零,使指针满偏,Ig=E/(Rg+Ro+r),红、黑表笔断开时,Rx∞,I=            .

红、黑表笔间接入电阻Rx时,I=E/(Rg+Ro+r+Rx),所以Rx与电流I一一对应。

3、欧姆表的刻度        ,刻度顺序与电流表、电压表的刻度顺序        

4、注意事项:

① 使用前进行      调零,使指针指在       的零刻度。

② 要使被测电阻与其它元件和电源         ,不能用手接触表笔的        

③ 合理选择量程,使指针尽量指在          附近。

④ 使用欧姆挡的另一量程时,一定要重新进行       调零,然后再测量。

⑤ 读数时,应将表针示数乘以选择开关所指的        

⑥ 测量完毕,拔出表笔,开关置于             ,若长期不用,取出电池。

答案:

必记一:永磁铁;线圈;磁场力;偏角;最大电压;最大电流;IgRg;越大;(N-1);(I-Ig)R

        越大;I/Ig

必记二:被测电阻;(Ux+UA)/I;Rx+RA;大电阻;RxRv/( Rx+Rv);<<;小电阻;内接法;

        外接法;电压表;外接法;电流表;内接法

必记三:调零电阻;0;不均匀;相反;机械;电流挡表盘;断开;金属杆;中间位置;

        电阻(或欧姆);倍数;交流电压最高挡;OFF挡

第二十五单元  磁感应强度  安培力

必记一: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是一种物质。

2、磁现象的电本质:

① 安培分子的电流假说认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                 使每一个物质微粒都成为一个微小的磁体。

② 分子电流实际上是由          形成的。

③ 磁现象的电本质:一切磁现象都是起源于           

3、磁极与磁极、磁极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

4、磁场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       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5、磁感线:

① 定义:在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         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曲线的          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弱强,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它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空间的分布情况而人为假设的有向曲线。

② 电流(包括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可以由            来判定。

③ 磁感线的特点: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且不能         

必记二:磁感应强度

1、磁场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是对放入其中的电流有       的作用,电流垂直于磁场时所受磁场力             ,电流与磁场平行是地,磁场力等于      。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和,受到的磁场力F与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做通电直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为:B=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位置的            方向。

2、匀强磁场:若某个区域里磁感应强度大小       ,方向       ,那么这个区域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距离很近的两个异名磁极之间(除边缘之外)、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内部(除两端之外)都可以认为是匀强磁场,匀强磁场中的磁感线是        的直线。

必记三:安培力

1、安培力大小的计算

① 通电直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时F=       

② 通电直导线平行于磁场方向时F=       

2、安培力方向的判断

① 通电直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的方向,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及电流I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② 安培力F的方向既与         的方向垂直,又与         的方向垂直,即F总是垂直于              所决定的平面。

答案:

必记一:奥斯特;分子电流;分子电流;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电荷的运动;磁场;N极;

        切线方向;疏密;安培定则;相交

必记二:磁场力;最大;零;F/IL;磁场;处处相等;都相同;平行等距

必记三:BIL;0;左手定则;磁感应强度B;电流I;B和I

第二十六单元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必记一:洛伦兹力

1、定义:磁场对         的作用力通常叫洛伦兹力。

2、大小:

① 当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的大小为        

② 当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洛伦兹力的大小为        

③ 只有         电荷在磁场中才有可能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对它的作用力一定是零。

3、洛伦兹力的方向

①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伦兹力的方向可用        来判定:伸开左手,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指向        的运动方向(或         运动的反方向),       所指的方向就是运动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的方向。

② 洛伦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所在的平面,但V和B不一定垂直。

4、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

          是单个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而安培力是导体中所有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的        

           一定不做功,但         却可以做功。

必记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不计重力)

1、若V∥B,带电粒子以速度V做        运动(此情况下洛伦兹力为零)。

2、若V⊥B,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度V做          运动。

① 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           =mV2/R.

② 轨道半径公式:R=          

③ 周期:T=        =        。频率:f=1/T=       ,角速度:ω=2π/T=     

说明:T、f和ω的两个特点:

① T、f和ω的大小与轨道半径R和运行速率V无关,只与            有关。

② 比荷q/m相同的带电粒子,在同样的匀强磁场中,T、f和ω均       

必记三: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质谱仪:是测量带电粒子的        和分析       的重要工具。从谱线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圆周的         ,如果再知道粒子的带电量q,就可以计算出粒子的质量。

2、回旋加速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周期T=      ,与运动速率V和半径R       ,对于一定的带电粒子和一定的磁感应强度来说,这个周期是        。这是回旋加速器能赖以工作的基础,利用磁场使带电粒子偏转,利用交变电场使带电粒子        ,只要交变电场的周期         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带电粒子每运动       就可以被加速一次,这样经过多次加速,带电粒子可以达到很高的能量。

答案:

必记一:运动电荷;qvB;0;运动;静止;左手定则;正电荷;负电荷;大姆指;速度V;

        磁场;洛伦兹力;宏观表现;洛伦兹力;安培力

必记二:匀速直线;匀速圆周;qvB;mv/qB;2πR/V;2πm/qB;qB/2πm;qB/m;电荷的电量q;质量m;相同

第二十七单元  电磁感应  愣次定律

必记一:磁通量

1、磁通量φ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积的磁感线条数,其大小的计算公式是φ=BS,该式只适用于匀强磁场的情况,且式中的S为          面积,φ的单位是      

2、由于B=φ/S,所以B也可以称为       ,它表示磁感应强度等于       磁通量。

3、△φ/△t叫磁通量的变化率,它反映磁通量        

必记二:电磁感应现象

1、利用        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       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3、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几种情况

① 闭合电路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发生变化。

② 闭合电路的       发生变化。

③ 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的        发生变化。

4、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

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平面所包围面积的        发生变化,线圈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        ,其电阻就相当于电源的内电阻。

必记三: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1、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姆指与四指在        内且跟四指垂直,让磁感线      穿入手心,使姆指指向导体的        ,这时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2、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            是判断感应电流的一般法则,而       只适用于判断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用愣次定律来判断,其结果是一定的。

说明:感应电流的磁场不总是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只在磁通量      时两者才相反,而在磁通量       时两者是同向的。另外,“阻碍”不是“阻止”,而是“延缓”,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在变化的,只不过变化的慢了。

答案:

必记一:平面在垂直于B的方向上的投影;韦伯;磁通密度;垂直于磁场方向上单位面积;

        变化的快慢;

必记二:磁场;磁通量;面积;夹角;磁通量;电源

必记三:同一个平面;垂直;运动方向;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愣次定律;

        右手定则;增大;减小

第二十八单元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

必记一: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1、感应电动势:在       现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部分导体相当于        。其电阻就相当于电源的内阻。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① 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         成正比。

② 表达式:E=         。若△φ仅由磁场变化引起,则表达式右写为        ;若△φ仅由回路的面积变化引起,则表达式可写为         。由以上各式求得的E指的是△t时间内感应电动势的           

3、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① 导体各点以相同的速度在匀强磁场中垂直切割(即B、L、v两两垂直)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         。若切割的速度是平均速度,则E为        ;若切割的速度为瞬时值,则E为           

② 若导体棒绕其一端点以角速度ω转动切割磁感线,虽然棒上各点的切割速度并不相同,但可用棒中点的速度等效替代切割速度,此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           

必记二:自感现象

1、自感电动势:由于        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

2、自感电动势:在        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对同一线圈而言,通过线圈的电流        ,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越大。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         的变化。]

3、自感系数:自感系数简称                 ,它跟线圈的      等因素有关,在线圈中插入铁芯,自感系数会        

必记四:日光灯原理

1、日光灯主要由灯管、         、镇流器组成。惹镇流器是一个         线圈,自感系数            。启动器是一个充有      气的小玻璃泡,里面装有两个电极,一个是固定不动的          ,另一个是用双金属片制成的U形动触片。

2、镇流器在启动时时可产生         ,正常工作时则起         作用。启动器的电容能使动、静触片分离时           ,以免烧坏触点。

答案:

必记一:电磁感应;电源;磁通量的变化率;n△φ/△t;nS△B/△t;nB△S/△t;平均;

        BLV;平均感应电动势;瞬时感应电动势;BL2ω/2

必记二: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自感;变化得越快;电流;自感;电感;

形状、长短、匝数;增大很多

必记三:启动器;带铁芯;很大;氖;静触片;瞬时高压;降压限流;不产生火花

第二十九单元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略)

第三十单元  交变电流

必记一: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及变化规律

1、交变电流:              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      。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是交变电流的最重要特征。

2、正弦交流电的产生:面积为S,匝数为N的矩形线圈(不是矩形也有相同的结论)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       于磁场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如果从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        )开始计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e=          ,其中最大值Em=        ,Em的值与线圈的形状及转动轴处于线圈平面内的哪个位置       。(有无关)。

3、线圈每次经过        时,电流方向改变一次,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     

4、交流电的电压,电流变化规律和穿过线圈平面中的磁通量的变化规律是互余的。即:磁通量中按正弦(余弦)规律变化,电动势e、电流I按余弦规律变化,φ=0时,e、I     ;φ最大时,电动势和电流均取得        

必记二: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交流电的有效值:它是根据电流的      规定的,对正弦式交变电流而言,它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是U=      ,I=       ,E=        

2、周期和频率:交变电流完成一次       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周期;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        叫频率。周期T与频率f可以反映交变电流变化的       ,T=      ,角频率(也就是线圈转动的角速度)ω=2πf=2π/T。

3、通常说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交流电表的读数均是      值,而考虑一些电器原件的击穿电压时,则均指交流电的        最大值。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指       值。正弦式交流电中,有效值       (等于或不等于)平均值,求解交流电热量问题时,必须用      计算。

必记三: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

1、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感抗表示线圈中的        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故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线圈的自感系数       、交流电报频率      ,感抗就越大。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有        的作用,自感系数较小的线圈有                  的作用。

2、当电容器接到交流电路上时,电容器交替进行        ,电路中形成电流。电容器对交变电流也有阻碍作用。容抗表示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器的电容      、交变电流的频率        ,容抗就越小。电容器的作用是                        

必记四: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

1、变压器:它是利用       现象来改变交变电压的装置。理想变压器是指线圈上没有发热,也没有漏磁等各种能量损失的变压器,所以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       ,但变压器的输入功率随输出功率的变化而变化。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为:

① 功率关系: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P        P

② 电压关系:U1/U2=        ,此关系对副线圈由多个绕组构成的变压器也适用,且适用于副线圈之间的关系。

③ 电流关系:I1/I2=         ,此关系适用只有一个副线圈的情况,若有多个副线圈,则应用功率关系求解,即U1I1=               或n1I1=                 

2、远距离输电的关键是减小输电导线上的电能损失。线路损耗为P损=        ,在输电功率P一定的情况下,P损=         ,线路损耗与输送电压平方成          ,减小线路损耗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减小输电导线的         ;二是在输电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尽量提高         来减小导线中的电流。第一种方法成本高,效果有限,常采用第二种方法。

答案:

必记一:大小;  方向;  交流;  垂直;  垂直;  Emsinωt;  nBSω; 无关;中性面;两次;最大;为零

必记二:热效应;;周期性;次数;快慢;1/f;有效;最大;有效;

        不等于;有效值

必记三:自感电动势;越大;越高;通直隔交;通低频;阻高频;充放电;越大;越高;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必记四:电磁感应;相等;等于;n1/n2;n2/n1;U2I2+U3I3+……;n2I2+n3I3+……;

        I2R线;P2R线/U2;反比;电阻;输电电压

第三十一单元  电磁振荡  电磁波

必记一:电磁振荡

1、               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振荡电流。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在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电容器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荷和电流相联系的            等一系列物理量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电磁振荡现象。

2、LC振荡回路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的公式分别是             

必记二:电磁场和电磁波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①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       ;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       

②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       的电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      的电场;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      的磁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      的磁场。

③振荡的(即周期性变化)磁场产生       的振荡电场,振荡的电场产生     的振荡磁场。④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关联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    

2、电磁波

①周期性变化的            总是互相转化,互相激发,交替产生,由发生区域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②电磁波是横波,即在电磁波中,每处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方向      ,并且跟电磁波传播的方向        

③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均发生变化,电磁波传播速度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为      。注意:波速由介质和频率二者共同决定,不是单单由介质决定。这点和机械波是不同的,机械波波速则由介质唯一决定,与频率无关。这些本质上是因为电磁波和机械波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所导致的。你还能说出它们其它的区别吗?

答案:

必记一:大小;方向;电场;磁场;

必记二:电场;   磁场;  稳定;  变化;   稳定;  变化;  同频率;电磁场;电场;磁场;   垂直;  垂直;v=fλ

第三十二单元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必记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物体叫光源。要明白要直接光源和间接光源之分。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光束的传播路程称为       

3、影: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       区域称为       ,有一部分光源发出的光照不到的区域称为         .

4、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      ,约为      m/s。

必记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时,     的现象。

2、反射定律:        光线、      光线和    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线和      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角等于         角。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      立,是       像;物和像大小        ,物和像到镜的距离        

4、所有几何光学中的光现象,光路都是        

答案:

必记一:能自行发光;同种均匀;光线;光线不能到达的;本影;半影;不同;大;3×108

必记二:一部分光反射回原来介质;入射;反射;法;入射;反射;入射;反射;正;虚;

相等;相等;可逆

第三十三单元  光的折射  全反射

必记一:光的折射

1、折射定律的内容是: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       

2、折射率:n=                  =             

注意:① 哪个角是介质中的,哪个角是真空中的。不得混淆。

② 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均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       (光在其中传播速度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折射率       (光在其中传播速度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疏”“密”是相对的。

必记二:全反射

1、全反射现象:光从        介质入射到        介质,光全部反射回       介质的现象。

2、临界角:折射角等于            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

3、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必记三:光的色散

1、光线照射到棱镜的一个侧面上时,经两个侧面折射后,出射光线向棱镜的        偏折。物体经棱镜所成的           像的位置比物体实际位置向        方向偏移。

2、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表明:①白光是         。②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其中速度最大的色光为       ,速度最小的为   

答案:

必记一: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可逆;sinA/sinB;c/v;>;小;大

必记二:光密;光疏;90度;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必记三:底面;虚;顶角;复色;不同;也不同;红光;紫光

第三十四单元   光的本性

必记一:光的波动性

1、光的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频率       ,其波长与光在介质中的波速成正比;不同的光在真空中传播时,波速      ,波长和频率成正比。

2、光的干涉

①双缝干涉: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       后形成两列光波叠加产生。当这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该点光互相加强,出现        纹;当这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        时,该点光互相减弱,出现        纹。两明纹(或暗纹)间距和光的波长成正比。

②薄膜干涉: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透镜增透膜的厚度应是透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         .

3、光的衍射

①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离开直线路径而        的现象。

②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的尺寸可以跟         相比或比光的波长小。

必记二:光的电磁说

1、电磁波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的排列为无线电波                          

2、无线电波由             产生,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由            产生,伦琴射线由           产生,伽马射线由            产生。

3、光谱:分类:发射光谱:连续谱:               产生的光谱。

线状谱:               产生的光谱。

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属于原子光谱,同种物质线状谱中明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一一对应,都属于原子的特征谱线。

必记三:光的偏振、激光

1、波的偏振现象

横波的波动矢量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时,偏于某个特定方向的现象。纵波只能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所以不可能有偏振现象。

2、自然光和偏振光

①自然光:从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天然光是无数偏振光的无规则集合,所以直接观察时不能发现光强偏于某一特定方向,这种沿着各个方向        都相同的光叫自然光。

②偏振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振动矢量     振动,这种光叫偏振光。

3、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激光与自然光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①普通光源发出的是混合光,激光的频率      。因此激光相干性非常好,颜色特别纯。

②激光束的                  非常好。

③激光的       特别大            很高。

必记四:光电效应

1、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效应实验规律如下: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       这个极好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       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     而增大。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出来的,描述的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子的能量和逸出功之间的关系: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恰等于金属的        ,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零,入射光的频率逸是该金属的极好频率。此时有极限频率等于逸出功比上普朗克恒量,因此可求极限频率,或反过来从实验中测出金属的极限频率,利用普朗克恒量可求逸出功。

必记五:光的波料二象性  物质波

1、光既有        ,又具有       ,即光具有波料二象性,这是微观世界特有的规律。

2、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        ,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光的      

3、光的波长越长,              越明显,越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光的频率越高,               越明显,贯穿越强。

4、           提出的物质波的含义:一切运动着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料二象性,其波长与动量的关系都符合德布罗意公式         ,这种波叫做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物质波即不是机械波,也不是电磁波。物质波在某一地方的强度跟在该处找到它所代表的几率成正比,物质波仍是一种概率波。

答案:

必记一:v=λf;不变;相同;双缝;亮;半波长的奇数倍;暗;1/4;绕到障碍物阴影里;

        障碍物或小孔;光的波长

必记二: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振荡电路;原子外层电子;原子内层电子;原子核;炽热的固体、液体;高温高压气体;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

必记三:振动的光波的强度;只沿着一个方向;单一;平行度;方向性;强度;亮度

必记四:大于;入射光的强度;增大;mVo2/2=hν-W;逸出功

必记五:波动性;粒子性;波动性;粒子性;波动性;粒子性;德布罗意;λ=h/mv

第三十五单元  原子的结构  能级

必记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1、α粒子散射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能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的偏转,并且有  

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甚至被          ,偏转角几乎达到180度。

2、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         ,叫做原子核,原子的        正电荷和      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的半径大约是         ,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m到10-14m。

必记二:玻尔原子模型  能级

1、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称为原子的能级,原子处于        能级时,电子在      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称为           ,其它定态叫        。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要        能量,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要        能量相应的能量差为       

2、能级跃迁:

原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即hγ=       ,若E初大于E末,则辐射光子。若E初小于E末,则吸收光子。

3、轨道能量量子化:rn=            r1;En=           E1(n=1、2、3……)

答案:

必记一:极少数;弹回;很小的核;全部;几乎全部;10-10m。

必记二:最低;最低;基态;激发态;吸收;辐射;定值;E初-E末;n2;1/n2

第二十六单元  原子核反应  核能

必记一: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1、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称为放射性。

            称为放射性元素。

2、三种射线的比较

请自行从名称、成分、电荷量、质量、电离作用和穿透本领几方面比较。

3、原子核的衰变

①α衰变:            。  β衰变:           

② 形成原因:原子核中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后一起射出,形成α衰变。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形成β衰变。

4、半衰期

① 意义:                      

② 公式:

式中“原”代表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或质量,“余”表示衰变后尚末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或质量。t表示        ,T表示        

③ 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以及固、液、汽态等)或化学状态(如单质或化合物)无关。

必记二: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及其三大发现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① 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褔)核反应方程:

② 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核反应方程:

③ 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

    核反应方程为: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一是利用它的射线;二是作为示踪原子。

2、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Z个        和A-Z个        组成。

必记三:核反应  核能

1、核能

           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               能,也称核能。

② 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说明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比关系,一个量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核能,因此,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E=     ;反之,由核能也可求出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

2、重核裂变

重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成        的核反应过程,如: 

由于中子的增值使裂变反应能持续地进行的过程称为       反应,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是:裂变物质的体积         临界体积。

重核裂变的应用:原子弹、原子反应零。

3、轻核聚变:是       结合成      的核反应过程,如:

答案:

必记一: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反映某元素原子核衰变的快慢;衰变时间;半衰期

必记二: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过程;质子;中子

必记三:核子;核子;mc2;△mc2;两个中等质量;n;链式;大于;轻核;质量较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