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志愿者的服务态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调查报告

09计机3班 

组长:胡俊鹏

组员:侯耿通 黄光臻 黄雨加

詹汉杰 叶东升 吴非 吴昊

前言

大学生志愿者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投身于志愿者服务当中,这种志愿者服务精神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志愿者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尊师重教,服务于社会的同时锻炼着自己并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大学生对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是怎样的呢?对此,我们几个同学特意成立了调查小组,以调查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

本次调查,由于工作人员、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主要以发送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调查问卷,一共有四大题,三十道小题。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第二大题为数轴题,第三大题为排序题,第四大题为开放题,多方式地全面了解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态度。而且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不仅有广东学子,还有一些外省高校的学生,比如北京、江苏、江西等等,这样更广泛地了解全国各地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

通过本次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想法以及对志愿服务的热情程度,希望能有利于加强青年志愿服务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一、        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大学生认为青年志愿服务有助于个人发展”调查数据表

“作为大学生有无参加过志愿者服务,为什么?”调查数据表

根据上面“大学生认为青年志愿服务有助于个人发展”与“作为大学生有无参加过志愿者服务,为什么?”的调查数据分析表及问卷的其他数据中,我们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有参与过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考虑有益于社会发展,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可以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人同时可以锻炼自己,提升自身能力,改变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个人发展。而且,高达97.1%的同学同意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动机主要是可以锻炼自己、服务社会与他人、得到别人的赞赏实现自我价值。这体现出,大学生做到了在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个人为社会,为他人尽责任、做贡献,以此证明自己活着对社会有意义,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与此同时,他又从社会获得一定的尊重和满足,即满足了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实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因此,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大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时,能做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便能更好地创造人生价值,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经历就是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

二、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追求工作质量。84.6%的调查者通过社团组织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可见,社团组织在志愿者活动中发挥着纽带桥梁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上网浏览、朋友介绍、街道办事处获得服务活动的资讯参与到志愿活动;46.2%调查者希望志愿者活动服务后能有证书等实践证明,主要考虑这对于将来就业的面试也是一个帮助;对于志愿服务与学习发生冲突时,76%调查者会努力协调两者关系,协调不了,大部分会选择学业优先,不忘学生身份;

从上表可看出,各志愿者每年愿意平均付出参与青年志愿服务的时长不等,从1-5天到20天以上,调查数据大致相同,而且,志愿时间一般选择在周末或者课余时间,可适当引导大学生在节假日参与到志愿活动,创造有意义的优质假日,譬如广州花市,亚运会,只要有适当的参与途径,超过90%的调查者表示乐于参与,志愿服务无上光荣,那些是志愿者一直喜欢并热衷的事情;94.2%的调查者认为参加志愿活动服务时应保持友好服务态度,并做好一切工作,不计较报酬,对于活动过程的一些花费也不在意,在意的是帮助人的一片心。可见,志愿者的服务是注重追求工作质量的;

三、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发展前景广阔。志愿服务的存在,服务社会,是帮助市民解决一些问题的好帮手,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途径,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个人进步,都有着促进作用;84.3%调查者日常生活中,乐意帮助需要的人,82.2%服务他人时感到满足,78.2%热衷青年志愿服务,83.7%高度赞扬志愿者,85.8%认同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意义重大,63.1%认为别人理解志愿者的工作,76.6%参与青年志愿服务得到家人的支持。有着大学生这特殊群体的爱心与行动支持,志愿服务发展前景广阔,并且为提高志愿服务质量,82.7%的调查者认为我国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志愿服务管理部门,53.8%调查者认为志愿服务最重要的是责任心,37.5%认为是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也有同学认为是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能力与耐心等优秀品质,85%的调查者认为应设立相应部门为志愿者提供相关的培训;志愿服务推动各类大型活动顺利进行,倡导互助精神和志愿者精神,援助社会弱势群体,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经在社会上取到很大的作用,75%调查者认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期待我国志愿服务有更美好的发展未来;

四、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选择及期待。46.2%的调查者认为挑选志愿者,最应看重的是志愿服务意愿,27.9%认为是个人德行,19.2%认为是社会实践能力,6.7%认为是学习成绩;在志愿服务的时候,76%调查者最看重的是能帮助他人,16.3%认为是实践证明,少数是为受帮助者的赞扬,向同学显示自己有爱心,如此可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本着服务大众的愿望而为的,与赞扬及炫耀关联浅薄;大学生参加一个志愿活动服务时,43.3%  最先考虑的是能否对他人或社会有帮助,22.1%最先考虑的是服务时间的长短,15.4%最先考虑的是活动的大型程度,也有同学最先考虑的是服务对象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是否多人参加、工作是否轻松;41.3%大学生最希望参与的青年志愿服务是有专业技能体现的支教活动,这体现大学生对学有所用的追求与重视,渴望能做有知识技能的工作,37.5%最希望是广交会、招聘会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未来就业有指导与启示作用,也能开阔眼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也有同学最希望参与的志愿服务是社区服务、敬老院等福利性机构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希望参与志愿活动回馈社会同时,希望能通过志愿实践提升自身竞争力;

建议:

努力提高志愿者的凝聚力。志愿者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织团体,提升志愿者团体凝聚力,开创志愿服务新局面,增强志愿者团体意识很有必要。政府部门应该予以关注,并且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机制,加大对志愿者工作的宣传,一开始就应该做一些破冰活动,组织一些相关培训,加强对志愿者的教导和经验交流,贯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志愿者素质能力同时让志愿者有家的感觉,让志愿者能感觉到志愿团队的关心,同时又能关心志愿服务的对象;活动过程规范组织,分组合作,统一管理,加强志愿者间的合作性,增加交流,促进彼此间的了解,提升感情;让志愿者清楚志愿工作的性质,深刻认识到目的与意义,培养激情,提高服务热情和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活动过后组织心得交流会,回顾自己在活动中的过错修改错误,聆听别人对自己的建议,相互学习,也可以组织志愿者表彰大会,赠送纪念品表彰志愿者,表彰表现突出的楷模引领志愿者活动;学校社区多组织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让志愿者能够有多方面的选择,让其有更多的实践体验,不断培养、增强自己的责任心,提高志愿者的热情,端正志愿态度,提高服务能力,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在工作之余,多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增进志愿者之间的友谊和关系,提升团体意识;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各界对志愿者的重视,建立更完善的体系,让社会理解、支持。

结束语

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去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投身于改进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而开展的服务活动,倡导了 “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讲求竞争、效率、利益的时期,我们同样要注重公平、道义和爱心,需要一种新的时代精神的支撑,需要道德准则的规范,需要人与社会的协调。志愿者服务活动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树立了时代新风正气,成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发挥着改进社会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它对于社会的价值体现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建立和谐的社会 ,促进社会进步 。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志愿服务的建设必不可少,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要群体,了解大学生对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有利于加强青年志愿服务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大学生义工情况调查报告

常熟理工学院

大学生义工情况调查

小组成员:许媛媛,许晓芳,郑刊,鲁菁,陆玲玲,

王静,潘超,程亮,陈科平。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统计102班

第?调查组

20##年1月1日星期日

因我校对义工学时加入最后学分计算的明确规定,我校学生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过义工活动。针对这些义工活动的内容、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小组特地对全校一部分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义工情况调查”。希望可以通过这次调查分析,对以后义工活动的进行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   调查目的及范围

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进行义工的内容,对义工的满意度,以及义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2、本次调查针对全校在校大学生,跨越三个年级,涉及物电、管理、数学、艺术、化学等多个不同学院,男女人数相近,防止因学院、性别等因素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差,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20##年12月中旬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1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441份。回收率较高,数据相对准确。

二、   数据分析

1、  义工内容及途径

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同学们的义工活动主要有哪些内容。

从图中可以看出,义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方面,超过了总体的一半。因此义工内容有些单一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其他四类分布比较均匀。从一定意义上说,同学参加了各种社会型义工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组织者应注意在以后活动的多样性,让同学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体验到更多做义工,帮助他人的意义所在。

那么,这些义工活动同学们是以何种方式联系获得?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哪些人?

从图中可以得到,大约有65%的同学是通过院校、班级组织而进行义工活动的,社团活动、自己联系或是其他方式都很少。从中可看出,义工活动的组织性比较强,大多数为集体的班级活动或者院校级的大型活动。这样,学生的安全性和活动的组织性比较有保障,剔除了很多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活动的联系方式太过单一,这样也就从一定意义上导致了活动形式内容的单一。

2、  活动的初衷与收获

活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收获了什么,那么学校的义工活动是否让学生很满意呢?

这张图给出的信息比较乐观。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大部分义工活动的结果与自己的初衷是相符的,很符合的与不符合的都较少,分别为11%与3%。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义工活动的效果比较明显,满足了大部分学生对于义工活动的期望值。

那么,到底同学们的初衷为什么?通过活动他们又收获了哪些?

下图主要体现了同学们的收获内容。从图中可以发现,同学们的收获非常多。帮助他人后自我价值的满足;交际范围扩大,使朋友增多;生活多姿多彩,除了学习,课余生活得到丰富并且更有意义,让生活更加充实;通过各种义工活动,个人能力得到提高,交流、动手、主动性得到加强;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可以看出,义工活动带给学生很多益处,特别是自我价值满足方面。义工活动使他们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有了自豪感,感受到自己与外界是息息相关的,个人力量渺小但团结力量大,增加了了集体荣誉感。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忽视,完成学校要求的目的也很明确。

那同学们对于学校的硬性规定看法如何?

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人对学校的硬性规定存在非议或者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义工活动应该是自愿的行为,不应该是强制的,这有违义工本身自愿自发的特征,是不合理的;有约30%的人对此表示理解,认为我们的自愿意识比较浅薄,学校的规定是合乎情理的,硬性规定促使我们的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加强,有益于我们正确认识公益,为走出校园后继续帮助他人打下基础;还有12%的人非常支持,他们认为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对于学校的这项规定感到非常欣喜与感激。

3、  活动中的不足

为了改进义工活动,我们还调查了关于义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同学对义工活动不满意的地方。

从图中可以得知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两者中都可以看出,活动本身对于社会、个人的有无意义这是需要重视的。在调查中,有些同学反映一些义工活动只是转变成了廉价劳动力,这让他们很失望。而在活动中,组织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组织者的分工不明确,导致成员无所事事;对于活动的推广不够广泛,参与人数少,活动影响力小;举办活动太少;活动申请手续太过复杂,耗用时间过长,导致一些人望而却步。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学参与义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4、  毕业后的相关意愿

学校的义工学时规定一部分原因就是提高学生参与公益的主动性,能够在毕业后主动关注公益事业,继续参加义工活动。

因此我们也调查了同学们日后对公益活动的打算。

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实践性的爱心活动。在调查中,他们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性义工活动,发现帮助别人真的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不但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也使自己收获很多,因此,在毕业后他们很希望可以继续去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坚持亲身去实践自己的爱心。还有很多人选择金钱物质上对贫困人们的支持、呼吁大众加入爱心行列以及其他各种方式的公益行动。大多数同学都表示愿意毕业后继续参加类似义工的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

而关于公益组织,社会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同学对于各类社会组织的信任度由下图可得到一些答案。可以明显看出,同学对社会上的大组织正规组织信任度依然较高,更信任政府系统、工青妇系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人高达44.87%,在所有种类中位于第一位。但同学也同样钟爱于非政府非盈利的民间机构,大41.03%,与政府大型机构支持率相差不大,一些同学表示,一些事件让他们对所谓政府正规机构失去信任,反而是一些民间组织,更能清晰的告诉你金钱物资到底流向哪里,用于何处,帮助了哪些人。对于单位、小区或个人,力量较小,故影响有限,选择的人较少。

而对社会公益现状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社会鼓励不足;人们的公益意识与公益行为脱节;人的社会参与意识不高,没有形成社会风气;做公益事业缺乏足够的参与渠道,程序复杂;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同学们觉得这些方面都需要去改进。

三、   总结与建议

1、            调查结论

(1)   义工活动中的优点。

①      组织性强,安全性高。

经过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大部分义工活动都属于院校或是班级组织,而对于这些活动期望与初衷的相符度是比较高的。集体活动不但保证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且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活动的效率。因活动都是集体性,所以一定意义上保证了活动的收获性,可以让同学都有一定感悟,并且有相关负责人和老师带领,避免了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纪律散漫,或是半途而废的不良现象。

②      丰富生活,收益良多。

丰富多彩的义工活动让同学们收获了很多,学习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义工给予他们的,是很多珍贵的东西。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扩大交际圈,结识了很多人,经过几次共同活动,增进友谊,得到了很多观念相近、志趣相符的知心朋友;完成学校要求的同时,业余生活不再枯燥,有了更多与社会外界接触的机会,扩大了自身的眼界,接触了更多领域,让生活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参与义工活动各个环节,提高了学生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增加了耐心,拥有了时刻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的意识;通过一些特殊活动,比如走近敬老院,让更多同学意识到关心父母,关心老人的重要性,第一次有了直接而深刻的为人子女应负义务的意识。

③      影响深远,意义深重。

学校将义工学时计入综合测评,显示了对其充分的重视,以此也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学校开展义工活动,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认识自己,还旨在引发学生对义工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进而引导他们在更长久的日子里,在毕业后,能依旧继续义工的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帮助更多人。义工活动因此而更有意义,对学生,对社会影响更加深远。

(2)   义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①      学生的问题。

学生对于义工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但是一部分同学参与活动态度不端正,这是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其主要有以下几点:1、参与活动的初衷只是单纯希望完成学校任务,对其内容收获完全不重视;2、在活动过程中,不听从组织者的安排,不服从命令,消极散漫;3、活动中,寻找各种借口机会早退离开,不尊重活动和组织者,只为获得学时。4、对学校义工学时规定极其不满,抱怨多多,觉其毫无意义浪费时间,自身不反思,不体会。

②      组织部门及组织者的问题。

一个活动的关键性人物就是组织者,他不但需要选择组织活动的内容,安排活动流程,还要做到应对意外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活动过程中活跃气氛,注意细节,而这些做到是很困难的。义工活动中组织部门及组织者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点:

1、活动本身意义不大。一些同学反映所谓的义工有时直接转变为廉价劳动力,让他们大失所望。义工活动最终使学生收获的多少,很大情况下是受组织者选择的义工活动内容和目的影响。组织者对于活动不加挑选,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2、活动未考虑周全,参与者无所事事。很多组织者在活动前期只考虑了活动的大致流程,而未进行合理细致的分工,进而导致了在活动中很多人无事可做,这点让活动的意义及活动收获和满意度大打折扣。

3、活动推广不够广泛。学校义工部虽然会定期举行很多活动,但是宣传部分只有海报,无法得到更多关注。学生无法及时得到相关信息,于是出现了义工部活动参加人数太少,而学生找不到可以做的义工的奇怪现象。义工部的组织者未能宣传到位,扩大活动影响力,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4、活动申请过程复杂,时间太长。很多学生对于实践性爱心活动很有兴趣,但是申请活动不但要进行表格填写,还要上交进行审核,义工部办事效率不太高,导致了活动申请时间需要很长,有些人因此对于申请活动望而却步。义工部是义工组织的大团队,审核活动申请是必要的,但是程序太过复杂,办事效率不高,其中导致了很多优秀义工活动未能及时上交申请。

③      学校存在的问题

我校硬性规定促使学生不得不去参加义工活动,虽然本身它有很大益处,但是一部分同学表示对其不理解,认为有违义工本身存在的意义。还有同学表示,有其他一些学校的义工活动,竟然出现了有偿义工的现象,即可以通过义工获得收入,这显然在误导学生,不但没有起到引导学生进行无偿奉献的活动,还让他们对公益有了很大误解,这也明显违背了义工本身“无偿性”的最大特点,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社会问题

由于社会上最近频频曝出一些人们一直很信任的公益性组织的负面新闻,社会信任度整体明显下降。人们对于陌生人的不信任尤其深,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义工活动的展开,比如火车站迎新生的活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家长拒绝同学帮助,并投以非常怀疑的目光,让活动无法很好进行。

2、            个人建议

针对以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个人建议:

(1)   对学生的建议。

学生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端正自己对义工活动的态度。同学需要先反思,学校为何有这项规定,义工活动到底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而不是一味抱怨义工学时的硬性规定。学生应该认识到,义工活动是一项很有现实意义的活动,帮助他人其实是帮助自己,奉献社会其实是贴近了解自我。从义工活动中得到的收获,是日常生活里很难接触的。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不能一味逃避,只有真正去亲身体会做事过程中的酸苦,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快乐所在。针对义工活动,尽心参与,才能获得无穷乐趣。

(2)   对组织部门及活动组织者建议。

针对组织部门及组织者出现的以上问题,组织者需要注意的是:1、慎重挑选义工活动。在保证义工活动形式新颖,过程丰富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它对个人或是社会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要让同学有所收获,这样,义工活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意义所在。2、细致安排,合理分工。在活动过程中,应尽量让所有参与者都体验到义工活动,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感受其收获。在进行活动前,要较全面的统计参与人数,合理分配负责人及任务,并考虑突发情况和应对措施。

组织部门应该注意的是:1、加大活动宣传力度。义工部需要加大对举办义工活动的宣传,引起学生注意,进而解决活动人数少而学生找不到义工做的问题。2、增加义工活动形式。义工活动形式应更加多变,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大推动活动发展。3、加强审核,简化流程。这是一个两难问题,组织部门要从中找到平衡点,在不影响义工活动质量的情况下,简化相应流程,缩短申请审核时间,达到更高效率。

(3)   对学校建议。

学生对于义工活动的不理解,一定意义上是对义工意义的不理解。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义工的宣传,辅导员可以加入引导。加强学生对义工的理解,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尤其注意的是,某些进行有偿义工的学校,必须及时调整。

对于社会问题,不是依靠一个人就可以扭转的,也不是依靠一时就可以改善的。但是,我们不能就此灰心,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慢慢改善,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先影响身边人,再影响社会。毕业后可以继续加人公益事业的团队,继续为社会出力,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改变,社会环境会慢慢变好。

调查组:许媛媛,许晓芳,郑刊,鲁菁,陆玲玲,潘超,王静,陈科平,程亮

 

20##年1月2日星期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