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调查报告

教育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调查报告

学    院:教育学院

专    业:计算机多媒体

班    级:00级计算机多媒体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124

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调查报告

班级 00计算机多媒体   姓名          学号       

前言

   

     从汶川大地震废墟上“不抛弃,不放弃”的感动中国,到北京奥运会“鸟巢一代”的惊艳世界,“中国青年志愿者”这个名字在它诞生的第十五年,走向成熟,焕发光彩。在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等青年志愿者团体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为了更好地了解志愿者活动的成果和遇到的阻碍,探求培养青年志愿者和开展志愿者活动更为有效的途径,为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及材料支持,共青团韶关学院委员会以校内青年志愿者的思想行为和能力素质及志愿者对活动的评价为切入点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为主题的基础调研。

    本次调查的时间是:20##年11月10日-20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韶关学院学生

(二)调查方法:我们调查分析的总体是韶关学院所有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网上调查方式,还有问卷形式,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为了真实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的志愿者情况,我们本次调查面向全校学生。样本容量为200,还有79份网上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达92%。问卷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受访者主要为09,08级本科生,覆盖了各大专业,以共青团员为主,也包括了不少党员及无党派人士。

问卷调查法  
本调查小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对志愿者情况的相关内容,编制出《志愿者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在大学生对志愿者的看法。问卷采用ABCD等几个选项中选择及问答的形式进行,采用匿名记票。 

问卷内容: 
(1)你的个人资料:包括年级、性别、年龄。(第1-3小题) 
(2)你对志愿者活动,补贴的看法。(第4、5、8题) 
(3)你参加志愿活动有阻碍,主要的阻碍因素有哪些?。(第6题) 
(4)志愿者工作对被调查者的影响、作用(第7题) 
(5)对于某些志愿者“被志愿”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第9题) 
(6)对于志愿者在课业考试上的加分,你有什么看法 (第10题) 
(7)某些大型赛事组织了大批的场馆和城市志愿者,对此你的看法是(第10题) 

(8)您觉得当前的志愿者组织普遍存在什么问题?(第11题) 

(9)您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12题) 

(10)您是怎样看待志愿服务事业的?(第13题) 

二、数据分析与论证: 

志愿者调查之参与篇问卷从累计时间,参与频度,心理感受等方面调查了韶关学院在校学生在青年志愿者活动方面的参与情况。调查显示,82.9%的受访者所累计小时数少于40小时,11.8%的受访者青年志愿者累计小时数介于40~70小时之间。其中,95.27%的受访者没有定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习惯,61.43%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频率在平均每月一次以下。



附录:

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志愿者问卷

作者:廖俊鑫  时间:20##年11月24日

调查背景: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现实问卷

开始时间:20##-10-3    结束时间:20##-11-24

样本总数:79

数据与分析:


1、你所在年级( )     [单选题]


2、性别:( )     [单选题]


3、年龄:( )     [单选题]


4、为什么您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多选题]


5、在活动内容上,您倾向于选择哪一类志愿者活动?*     [多选题]


6、如果参加志愿活动有阻碍,主要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多选题]


7、你认为志愿工作对你个人有哪些明显的作用?( )*     [多选题]


8、对于志愿者有得到补贴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9、对于某些志愿者“被志愿”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10、对于志愿者在课业考试上的加分,你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11、某些大型赛事组织了大批的场馆和城市志愿者,对此你的看法是     [单选题]


12、您觉得当前的志愿者组织普遍存在什么问题?*     [多选题]


13、您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多选题]


14、您是怎样看待志愿服务事业的?*     [多选题]

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调查报告


 从此数据可以看出,韶关在校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参加情况存在普及度较广但参与度较低,认知度较高但参与热情较小,随意性较大而专业性较弱的情况。图表1在参与的质量方面,55.3%的受访者普遍反映对志愿者活动的兴趣不大、感觉一般,而真正积极参与、在相关志愿者活动中热情高涨的仅占受访总人数的37.5%。约半数受访者认为参与志愿活动给自己带来了较多快乐,另一半则认为基本没有情绪上的影响,另有4.52%受访者表示不愉快偏多。


  这样的现状部分与韶关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关,我们在接下来的报告中会更详细地介绍这一问题。

  二、志愿者调查之形式篇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面向浙江大学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组织乏力,活动雷同,专业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优势特点的问题。

  在调查中,仅有58.7%的受访者知道志愿者从事服务工作前需要经过培训。显然,这样的比例对于一个成熟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偏低,说明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专业程度不够高,相对而言还处于“业余”阶段。84.3%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志愿者与组织方之间构建一份协议来保护双方的权利,这体现了志愿者队伍内部对专业化的呼唤。

  在志愿者的注册问题上,分别有30.5%和43.5%的受访者希望报名后获得直接批准和经历选拔培训过程,其余少量受访者选择报名后进行简历筛选或者面试。这种分歧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志愿者参与心态,即重视爱心奉献和重视行动效果。

  仅有11.9%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服务期间不需要任何费用的补偿,而55.3%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报销相关开支,33.8%的受访者认为还应该付给相关的报酬。超过六成受访者知道志愿者活动有利于个人评奖评优,余下的三成多表示不关注这一问题。这些数据反映了志愿者群体中功利心态仍比较明显,同时由于大学生的经济能力普遍一般,而组织志愿者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57.6%的受访者认为,参加校级、学院级等较大型青年志愿者活动更有利于自身的开展,而42.4%的受访者则认为自行组织更有利。这个现象存在的原因可能包括:相关组织结构的工作大众认同度不高,工作需要改进,形式需要优化;校内相关组织方活动密度不高,不能满足某些志愿者的需要。

  志愿者的活动形式集中在服务性、宣传性、技术性三个类型,三种类型的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60.9%、20.5%、3.7%,表明当前大学生参与的志愿者活动涉及面比较窄,尤其局限在难度较小的服务类。这一方面体现了志愿者活动零门槛、无限制、人性化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活动设置较为简单、机械、缺乏设计感,学生无法很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和潜力,客观上也影响了部分同学的参与热情。如何使志愿者能够在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或自身能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志愿者活动的质量是有关组织者今后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同时,我们发现,支教服务是学生最熟悉的志愿者活动,知晓率高达 75.6%;社区服务(家电维修等)(院系或校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组织方应当引导志愿者在积极参加大型的、高关注率志愿者活动和项目的同时更多地投身其它活动,切实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

  至于当前志愿者活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67.1%受访者认为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50.5%的受访者认为人们对志愿者服务了解程度不高,45.4%的受访者认为志愿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74.3%的受访者认为资金不足,80.6%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活动占用时间太多,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59.6%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形式不够全面;58.7%的受访者认为对参加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49.2%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的相关权益较难得到保障。整体而言,受访者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志愿者活动对时间的占用,志愿者活动资金的缺乏,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毫无疑问,志愿者活动对时间的占用是必然的,这种牺牲也是必然的。但志愿者对此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同时体现了志愿者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对于资金问题,目前从事志愿者活动的成本较高已经成了约束志愿者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这一点可以与学校以及全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重视程度相联系。其他各类问题的关注度基本在受访者中都占了半数左右。对于赞同志愿者组织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活动组织形式太单一的现象,体现了青年志愿者对校内志愿者组织的认同度问题以及志愿者组织向志愿者提供的资源与管理不能满足志愿者群体需求的问题。另外,由于激励机制与志愿者权益保障是体制层面的不成熟造成的,这类问题只能通过制度的改进、体制的更新才可以得到解决。

  三、志愿者调查之观念篇为了进一步获得同学们对志愿者活动的价值判断和观念理解,调研中心选取了关于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意义、义务和权益等三个方面的十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获得如下结果:图表2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方面,有93.8%的受访者认同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75.9%的受访者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83.7%的受访者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并不是为了消磨空闲时间,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多数浙江大学学生对志愿者精神有较好的理解和认同,映射出了当代大学生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具备较好的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收获方面,81.2%的受访者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助于丰富履历,有利于日后求职。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志愿者经历成为了大学生们丰富履历的砝码之一,虽然客观上激励了同学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志愿者服务的初衷。另一方面,93.2%的受访者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增加社会见识,60.9%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活动有利于专业学习或所学知识的运用,体现出了时代的实践精神与开放精神。

  在志愿者的责任与权益方面,64%的受访者同意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权益能够得到保障,而剩下的36%则选择了“无法保障”。这暴露出现行志愿者制度仍存在缺陷(如活动认证制度,人身保险等),使相当一部分志愿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或产生不安全感,减小了部分同学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65.2%的受访者不认同志愿者承担活动经费,希望能够在政府或相关组织承担活动经费的条件下为了社会公益付出时间和精力。这客观上与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经费负担能力较差有关,但这种“有条件付出”的观念也反映了许多人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仍在比较表层的阶段。65.2%的受访者认同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对个人产生较大影响,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另外34.8%的同学认为影响不大,志愿者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仍需进一步改进。75.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遇到过服务对象投诉志愿者,16.3%反映曾遭遇或目睹遭遇服务对象投诉。考虑到并非所有不满意的服务对象都会对志愿者反映或投诉,实际对志愿者或志愿者活动感到不满的情况应该比这个数字反映的更为普遍,反映出当前志愿者活动组织太过粗糙,缺乏经验和专业性的情况。对此一方面需要在活动策划初期做好调研工作,切实从被服务对象角度考虑问题,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管理,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必要的技能培训,同时做好和服务对象的长期沟通,及时获得反馈。

  四、志愿者调查之形象篇图表3由上表可知,77.45%的填写问卷的学生反映他们周围同学眼中的青年志愿者是一个关心社会公益的形象。可见多数的青年志愿者在进行志愿者服务工作是本着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初衷,符合“青年志愿者是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或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青年”这一核心指导思想。

  0.57%的学生反映宗教信仰对志愿者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表中这一情况的比例与其他三类情况相比较小。就此说明宗教信仰对志愿者工作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

  有7.40%的填写者反映他们周围同学眼中的青年志愿者是一个功利心较重的形象。这说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显现在青年志愿者的服务中并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数据显示这一情况所占还比例较少,不过还是需要有关志愿者组织方在选择志愿者及确定志愿者活动时加以注意。

  多数同学肯定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作用,但有少数同学反映一些志愿者活动是强制参加的活动。对此,活动审核阶段就需要严格把关,明确性质。活动后通过志愿者的反馈可以发现并尽量减少这类情况的出现。

  五、志愿者调查之建议篇综合以上的调研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改善。虽然“青年志愿者”的形象已经为大家普遍了解和熟悉,但真正领会志愿者精神,能够把志愿者活动当作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并从中获得快乐,而非偶尔尝试的同学还是为数不多。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则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量不重质,内容雷同且较为机械化,不能很好地与大学生的优势和兴趣结合,管理松散缺乏持续性、规范性、专业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

  一、针对现有志愿者活动组织乏力,活动雷同的问题,组织者应提高专业程度,重视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与规划,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切实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而非浮于形式或过于追求题材的实效性、轰动性。除了广泛开展各种服务类活动外,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也应当注重自己的特色和职能,尽量发挥组织方和浙江大学学生的优势特点,最大程度地创造价值而非仅仅把志愿者视为免费的劳动力。

  二、在志愿者的组织过程中,前期应该公开活动的详细规划和志愿者的选拔标准;活动中应充分保障志愿者的安全和权益,并在必要时安排相关培训;后期也应做好反馈和沟通工作。提高整个过程的透明度和志愿者的参与度。此外,组织者应具有长远的、全局的目光,合理安排活动日程,尽量避免在假期、纪念日“一窝蜂”地展开活动,平日活动稀少的冷热不均现象。

  三、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长期管理,做好志愿者活动的时间纪录,成效评估并及时反馈,加强行为规范和相关技能的培训,提升队伍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凝聚力。一方面最大限度满足志愿者的期望与需求,以精神激励为主,精神与物质鼓励并举,使志愿者的努力得到承认;另一方面还需做好志愿者精神与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工作,真正让更多人领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志愿者服务中去。

  四、作为志愿者,应当正确认识志愿者活动的性质和意义,不对其抱太多功利性的期望和要求。一旦决定参加志愿者活动就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使命,不能因活动的公益性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觉参加志愿者培训,友善对待服务对象和其他志愿者,形成志愿服务的习惯而不仅仅将其当成心血来潮的生活体验,这将有助于同学们在志愿者活动中提升自己,收获快乐。在志愿者活动的选择上,应避免好大喜功的心态,一味挑选大型活动,而应结合自身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活动,实现自身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