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浅析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淮安市金湖县实验幼儿园 :冀春花

区域活动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的进行探索与交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深受幼儿喜爱。但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的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如何能让区域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根据这些来设计区域活动的内容,为幼儿创设有生活化、游戏化的区域活动。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创设适合幼儿的良好区域环境。

小班的孩子时常在来园时有哭闹现象,我们通过环境创设和幼儿的活动相结合,投放幼儿自己喜欢的、信任的玩具来营造家庭般的气氛,帮助孩子很快就会适应了集体生活。如:教师为他们设置的娃娃家地上是软软的地毯,小床的大小与幼儿身高一样,床上有淡粉色的花布做成的床罩、枕头、小被,窗户上用粉色纱帘作装饰。给幼儿家的感觉。通过和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生活喜好,我们共同创造温馨、和谐、游戏性较强的区域环境,顺应幼儿的自然状态,给他们心灵的抚慰,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小班幼儿,尤其是刚入园时的孩子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娃娃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对家庭的依恋。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看到拥挤无比的娃娃家,我们在活动区增设了三个娃娃家,分别

为“红红的家”、“黄黄的家”、“绿绿的家”,地上分别铺上了三种颜色的地毯,让幼儿在无意识中巩固对颜色的认识。但一个娃娃家的活动材料分在三个娃娃家中,显得太少了,客人来了碗筷不够,爸爸、妈妈、宝宝三个人只能睡一张床??于是,我们又动员孩子把家中的娃娃家玩具带来和幼儿一起玩,这样,不仅满足了大多数幼儿想进娃娃家的愿望,还通过带玩具和幼儿一起玩培养了孩子的共享意识。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的区域材料。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实物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好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者”,在创设活动区域时为幼儿准备充足数量和种类的材料,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更能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究,这些材料不仅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玩具,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幼儿准备不同的材料。

为使幼儿与材料较为充分地相互作用和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在为幼儿提供新材料时,我常与幼儿讨论:“这个东西可以怎样使用?”“可以用这个东西做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什么?”其实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幼儿充分思维、想象的过程。幼儿在对游戏材

料进行操作时,及时地添加新材料,因为添加的新材料往往会对幼儿所熟悉的游戏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新的情节。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特别喜欢跟随别人。要有效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必须考虑幼儿之间的差异,以及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并分期分批、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在区域中一种玩具要有许多套,而材料操作还要有层次化。如:拼图游戏,我们准备了四套,但拼图的内容不同。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会发生争抢。在配对游戏中,我们准备了六套材料,从简单的表情配对到颜色配对再到各种动物造形配对。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由单一到多样,慢慢加大练习难度,受到幼儿的喜爱。满足幼儿不同层次的需求,也只有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幼儿现有的水平考虑,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才可以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既有伸手可触地满足感,又有挑战自我的兴奋感。

三、积极参与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过指导,能促进幼儿活动的质量,并促使幼儿的身心水平不断发展,但指导不是领导,更不是包办代替,教师只能是参与者,只能在尊重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原则下进行间接指导。幼儿对于老师,或多或少有着一种敬畏感,所以,老师在参与幼儿区域活动时,要努力以幼儿欢迎的角色进入,这样,幼儿才可能完全放开自己,和平时一样活动。而教师也只有真正走进幼儿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在幼儿的立场看待

幼儿的活动,正确对待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同时,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时,教师要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机会,营造积极的环境气氛——鼓励幼儿创造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在于:幼儿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要对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容忍、多欣赏,小班幼儿更爱听好话,所以教师在参与幼儿活动时,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善于抓住幼儿瞬间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加以肯定,加以赞赏,让幼儿在宽松、自信的心理条件下得到发展。

四、建立有效规则意识。

幼儿刚入园,对幼儿园的环境还不太熟悉,一方面对环境、材料好奇,另一方面又没摆脱对家庭的依赖,情绪波动较大,规则意识差,还没养成集体生活的习惯。这时我们在活动区的创设上,以半开放的区域为主,是指出入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只能从一个地方出入,四周有隔断,幼儿在一个区域活动不会影响别人。如图书角、娃娃家、拼插区等。这样的区域设置,一方面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使幼儿的活动尽可能在老师的视野之中,让幼儿及时得到成人的关注和保护。另一方面又约束孩子的活动范围,让幼儿明白每一个“小屋”的游戏内容是不同的。教师在每个区域的门口放置了颜色不同的小口袋,(数量与要求的入区人数相同)每次幼儿入区都要上教师这要小卡片,(卡片的颜色与口袋的颜色相同)这样就能很好地调控如去人数。教师在

每个玩具材料下贴上了相应的照片,指导幼儿把玩具物归原处。

五、重视区域活动的交流和评价。

活动区的评价可通过个体过程性评价与集体的交流评价来进行。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的制约,多数以教师评价为主,而且在活动中也要肯定幼儿自然发出的评价,如:“呀,太漂亮了”“你这个太好了”等,在个别的过程评价,教师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今天你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你的想法真不错,待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 而集体评价,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内容可以是幼儿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引进新材料和推广某些值得强化的操作方法等等),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自然生成出他们自己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通过在益智区中生成自己的游戏或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活”了,兴致盎然,回味无穷,产生的效益常常是教师们所不能预想的。然而,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对与个别环节也有一定的制约,例如:不会记录游戏过程、与伙伴游戏时出现争抢玩具等,因此,我们在下学

期的课题活动开展中,也多注意幼儿在区域规则、互相合作、学会记录等方面着手,多下功夫。孩子是活的,让我们的活动区活动也活起来,使之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使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教学活动互相配合,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进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幼儿对于活动区已经比较熟悉,进入活动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选择性和坚持性。然而,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对个别环节也有一定的制约,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活动开展中应多下功夫。孩子是“活”的,让“活”老师,拿“活”的东西,用“活”的方法去教“活”的孩子,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活起来,使之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真谛。

 

第二篇:论文: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单位:胜利油田仙河四幼

作者:赵英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区域活动正是幼儿获得知识和成长的必要途径。它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从中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等。下面结合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创设区域,引发幼儿兴趣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区角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因此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特点:如自我保护意识弱,活动范围小,活动经验缺少等,我们创设了温馨的、暖软的、熟悉的家环境,并以幼儿喜爱的“海绵宝宝”、“天线宝宝”、“美羊羊与灰太狼”等为区域名的多个娃娃家,内设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按照各区的活动特点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如“海绵宝宝”家的阅读区、美工区相对安静;“天线宝宝”

家的建筑区、角色区活动性较强。这样幼儿活动时既避免相互干扰,又相互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结构,较好发挥整体化功能。

此外我们还结合教室内外的结构合理地布置区域,如将建构区设置成完全开放型,将它设在活动室的一角,有相对开阔的空间,内设许多大型的积木、纸箱等,幼儿可以大胆的想象和发明创造;阅读区将它设置在安静的卧室中,并在地面铺设地垫,放有棉靠垫,与卧室温馨、暖的环境相一致,营造了安静的阅读环境。

一系列温馨、暖软、熟悉的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区域,让幼儿感觉象在家一样自由、温暖、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区中,从而尽快的喜欢上了幼儿园。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选择、有针对地投放游戏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更能主动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

有选择、有针对地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喜爱摆弄游戏材料,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另外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发育不是太完善,有的精细动作不协调,因此要准备大型的、软的玩具材料,满足幼儿需要。此外可增加成品材料,激发幼儿创造性地游戏情节。如在“天线宝宝”家,投放饮料桶制作的“天线宝宝“,准备许多珠子、玩具饼干等食物,孩子们可学爸爸妈妈喂自己吃饭的样子,一勺一勺舀起食物放进大娃娃嘴里,“快吃,可香了。”

增加了游戏情节,锻炼了小肌肉群。在“美羊羊”家投放废旧包装盒,孩子们用香皂盒代替香皂给美羊羊“洗澡”,还给美羊羊抹上“香香”。美羊羊病了,他们会拿出温度计测体温,打针,吃药等,模仿得有模有样。每个娃娃家准备上不同的操作材料,锅碗瓢盆一一俱全,满足了幼儿玩的天性。在建筑区投放废旧纸箱,孩子们由最初的摆长过渡到垒高,最后过渡到几个人合作垒高,孩子们在倒、垒之间开心游戏,不停探索垒高的技巧。丰富的各种材料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幼儿的游戏情节得到发展。

此外区域材料的投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游戏的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游戏的兴趣和质量。如在“喂娃娃吃饭”中,如果总是用勺子一勺勺舀珠子或玩具饼干玩,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在后来的游戏中,我们准备了花生米、食物饼干,并告诉孩子们这些食物必须用蒜臼子捣碎了才能喂给孩子吃,增加了游戏环节,孩子们兴趣依旧盎然。

三、根据游戏进展,教师适时介入,正确引导幼儿再游戏的欲望

区域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但是在游戏中也经常看到有的幼儿玩着玩着就不玩了,开始到处窜区,打扰了别区幼儿的正常活动。经过观察分析原因有三个:一是操作材料引不起幼儿兴趣了;二是幼儿活动中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三是幼儿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易受其他区域活动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时刻观察幼儿的兴趣和操作情况,选择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支持、引导,激发幼儿再游戏的欲望。如:一天早上,我习惯性地观察着每个活动区的情况,观察到“小医院”时,发现“小医院”里的三名幼儿还没进入到游戏状态,虽然有了护士、医生、药剂师的角色,但是没有玩起来。我假装肚子疼走到护士

那里,“小护士”问我怎么了,我说要挂个号,她立刻用笔在纸上划了两下,给了我张小纸条,于是我来到医生那里,医生又是用听诊器,又是摸摸等,“确诊”后给了我一个小条,让我去取药,到了药剂师那里,他很认真的找了瓶药搁在我手里,但没告诉我如何吃,我赶忙问他这药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片呀!他琢磨了一下告诉我:“一天一次,一次6片!”。离开之后,我又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发现他们活跃了起来,互相商量着互换角色,而且他们这次要比刚才玩的更丰富了,这个“小医院”终于“活”了起来,孩子们不会再仅仅是担任自己的角色,自己玩自己的,而是把自己的角色融到了一个大环境里,这可能就是老师适时介入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观察到幼儿活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到游戏中,通常可在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如在用纸箱垒高的游戏中,开始只是你一个我一个的抢着往上加高,不管叠放的顺序,结果垒不到5—6个箱子便倒了,开始孩子们还是很高兴,后来慢慢地垒不高,就互相埋怨起来,谁最后垒的,就不让他玩了,有几个孩子便哭着告状:“老师,XXX不让我玩。”看到孩子们这样,我及时介入到游戏中去,启发指导孩子观察垒不高的原因:各自摆自己的箱子,箱子底没摆齐,小朋友没有互相帮助等。孩子们找到了垒不高的原因,因此在下面的游戏中,他们专门找出了一个孩子整理不齐的箱子,结果箱子越摆越高,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孩子们个子矮,往高处摞时够不着,其中一个便搬来小板凳,一个仔细的幼儿站在凳子上继续往上垒。此游戏环节可看出孩子们之间已经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学会分工合作了。

总之,区域活动提供了幼儿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创造了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他们探索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

过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只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理念,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区域活动,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创新适合本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并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我们就会通过放飞区域,收获梦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