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心得体会论文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心得体会论文

这学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课程,使我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概论”,有了较多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从“毛泽东思想”方面来说,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理顺了千百年来中国腐朽混乱的封建思想,从总体上开创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

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 产 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儿女近代百多年用血肉艰苦卓绝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深层面探究社会发展的科学,是人民建设新中国,打败国内外敌人,战无不胜的伟大思想武器。虽说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局部利益的不公平,甚至于显现出具体“方式、方法”上的粗枝大叶,在实践中犯了一些盲目冒进的错误(如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但这是值得当代总结经验教训的。尤其是当时是受国内外时局恶劣的境况困扰,出现不足之处与错误之处也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些都不能抹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

其次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个人心得体会: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话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xx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在这届会议上邓小平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所谓精髓,是指贯穿一切的东西。之所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原因在于: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成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的指导性线索。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变化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作出新结论的思想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每一重大问题的核心和灵魂。

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只有正确地并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者能全面地正确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进一步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概括第一次把实事求是作为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来把握,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到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阶段。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是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根本点。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它统一了新时期中国共 产 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为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中国共 产 党锐意改革、奋发进取的形象指明了方向。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推行的种种举措帮助数亿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摆脱了贫困,这是史无前例的功绩。邓小平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和现代化,走向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未来。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面对逆境不折不挠、韬光养晦,为祖国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力量。须知,机会永远都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阶级理论及国家建设理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的党,哺育了几代人,将中华民族引上独立、强盛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践,学习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把握了时代的机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把我们国家引向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一)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种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首先,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其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

(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三)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目前我国国情最具特征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社会阶层的日益多样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我国国情的巨大变化,也促使我们党的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集中体现为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即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课程论文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课程论文

通过这学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课程,使我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概论”,有了较多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从“毛泽东思想”方面来说,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理顺了千百年来中国腐朽混乱的封建思想,从总体上开创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

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 产 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儿女近代百多年用血肉艰苦卓绝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深层面探究社会发展的科学,是人民建设新中国,打败国内外敌人,战无不胜的伟大思想武器。虽说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局部利益的不公平,甚至于显现出具体“方式、方法”上的粗枝大叶,在实践中犯了一些盲目冒进的错误(如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但这是值得当代总结经验教训的。尤其是当时是受国内外时局恶劣的境况困扰,出现不足之处与错误之处也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些都不能抹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

其次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个人心得体会: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话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xx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在这届会议上邓小

平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所谓精髓,是指贯穿一切的东西。之所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原因在于: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成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的指导性线索。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变化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作出新结论的思想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每一重大问题的核心和灵魂。

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只有正确地并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者能全面地正确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进一步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概括第一次把实事求是作为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来把握,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到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阶段。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是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根本点。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它统一了新时期中国共 产 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为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中国共 产 党锐意改革、奋发进取的形象指明了方向。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推行的种种举措帮助数亿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摆脱了贫困,这是史无前例的功绩。邓小平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和现代化,走向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未来。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面对逆境不折不挠、韬光养晦,为祖国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力量。须知,机会永远都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阶级理论及国家建设理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的党,哺育了几代人,将中华民族引上独立、强盛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践,学习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把握了时代的机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把我们国家引向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

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两个重要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它阐述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一个完备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1848年《共 产 党宣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其理论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3、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它阐述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及阶级斗争学说、国家学说和党的建设学说等。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折。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普遍开展起来,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日益高涨,俄国成为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于俄国和世界革命的具体实践,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学说。

1、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2、列宁分折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本质和经济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3、列宁依据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无产阶级建党的学说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理论,都有新的重大建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在实践中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工作

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当今社会的进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今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目的。马克思在自然唯物主义和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在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提出的以经济平等和政治民主为根本原则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这都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及社会主义理想的内核(根本原则),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而对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我们应当结合当今社会环境和条件及社会状况,去不断修正、充实和完善,切不能搬用其僵死的教条。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有其客观的规律性,这与自然界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性是一样的道理。人的愿望(动机)、意图和观念尽管各异,但由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一样,所以群体的人在选择行为(包括言论)方面的规律是一致的,动机虽然不同但造成的结果有其规律性,从而影响了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构成了人类行为乃至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追求的价值标准----经济上的平等和政治上的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至今仍然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符合实际的认识应当坚持,不符合实际的认识应当毫不吝惜地抛弃。但问题是:这里所指的实际,究竟该由谁来描述和提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判断实际,会导致对实际的判断的不同结果。因此,最后还得归结到人的思维和认识上。一切从实际出发,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情形,这个实际,是很难被普通人确定和掌握的。普通人要想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实际或真相往往是困难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会牺牲生命。因此,在现实社会里,从实际出发就容易成为某些拥有确定并掌握实际这种特权的人的专利。针对当今中国存在的许多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我们应当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虔诚地研究如何解决这些摆在面前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有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否则,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成了无的放矢。如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倒退;如不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复杂、激化,不断加深、加剧、恶化,直至导致巨大的社会震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