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实验报告

(一)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实验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系统实验是车辆、交运专业课程教学实验,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汽车电器》教学计划制定的,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电源、起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的结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结构原理

二、

实验工具、材料及工件:

(专用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示教板、汽车万能实验台。

二、写出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作用及原理概述

三、实验数据与处理

1.发电机空载特性、输出特性、外特性画出特性曲线

(二)汽车点火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实验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实验学时:1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汽车点火系统实验是车辆、交运专业课程教学实验,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汽车电器》教学计划制定的,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汽车汽车点火系统的结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结构原理

二、实验内容:

1.了解对点火系统的要求

2.了解点火系统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将各种点火系统的特点及目前使用情况加以概括。

2.1按点火系统的电源不同分

2.1.1 磁电机点火系统

2.1.2 蓄电池点火系统

2.2 按点火系统储存的点火能量的方式不同分

2.2.1 电感储能式

2.2.2 电容储能式

2.2.3 按点火系统结构和发展过程分

触点式点火系统: 目前在一些载货汽车上还有少量使用。

晶体管辅助点火系统: 现基本上已不使用。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感应式、光电式、振荡式、霍尔效应式等不同的形式,其中振荡式目前使用很少。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 随着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普及,由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也越来越多。

3.了解各种形式的点火系统

3.1 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3.2 电子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3.3 计算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三、实验用仪器设备 汽车点火系统示教板

1 各种形式的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总成

2 各种形式的电子点火系统总成

3 计算机点火系统零部件

4 拆装工具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指导教师对照实物和挂图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分别对实物进行拆装,对照挂图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把各部件组装起来。

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

1. 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2.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工作特性

2.1 工作特性

2.2 影响点火系统次级电压的其它因素

3.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结构

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组成。

3.1点火线圈

点火线圈的作用是将电源的低压转变为高压,以使火花塞电极产生点燃混合气的电火花。点火线圈按磁路的结构形式不同,分为开磁路和闭磁路两种。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基本上都使用开磁路的线圈,闭磁路点火线圈多应用于电子点火系统.

3.2 分电器总成

分电器总成由断电器、配电器、点火提前角调节器以及电容器等组成。

3.3.火花塞

4.电子点火系统

4.1 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原理

4.2 电子点火系统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4.2.1 点火信号发生器,

点火信号发生器的作用是产生与气缸数及曲轴位置相对应的电压信号,用以触发电子点火器按照发动机各缸的点火需要,及时通断点火线圈初级回路,使次级产生高压。目前常见的点火信号发生器有:磁感应式、光电式和霍尔效应式等几种。

4.2.2 电子点火器

4.2.3 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

5 计算机点火系统

计算机点火系统采用微机控制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按照系统的组成可分为有分电器和

无分电器两类。本节先介绍有分电器的计算机点火系统。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计算机点火统作为一个子系统。

5.1 计算机点火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点火系统主要由各种传感器、电控单元、分电器、点火线圈等组成。

5.2 计算机点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6、实例:丰田汽车Tecs计算机点火系统的组成和部件结构

6.1 系统组成

丰田汽车Tecs计算机点火系统的组成如图23所示.该点火系统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电控单元除控制点火外,还对燃油喷射、怠速、自动变速器等进行控制,此外还具有故障保险、后备功能以及自诊断功能。

6.2 发动机转速和曲轴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和曲轴位置传感器是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中最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其作用是向电控单元输入发动机转速和曲轴位置信号。

6.3 电控单元

在发动机工作中,电控单元根据各传感器输入信号,确定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然后根据曲轴位置传感器输入的G1、G2信号与Ne信号,判断出发动机曲轴到达规定的位置时,适时的输出控制信号IGt至点火器,当IGt信号变成低电位时,点火器中大功率三极

管截止,将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电路切断,次级

7.无分电器点火系统

7.1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组成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又称直接点火系统,英语简称DIS(Distributorless Ignition System或

Direction Ignition System〉。该种类型计算机点火系统,除采用电控单元控制闭合角、点火时刻和爆燃控制外,还取消了分电器,电控单元控制点火线圈模块实现点火高压的分配。波许公司元分电器点火系统的组成。

7.2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闭合角控制、点火时刻控制和爆燃控制的工作原理与有分电器的计算机点火系统相同,而点火高庄的分配通过多个点火线圈实现。

五、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实验进行中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观察和测量拟订的各量,以达预期的效果。实验应集中思想、细心操作 、注意安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损坏仪器设备或造成人身事故。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实验能有效而顺利的进行。预习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

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实验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做好后经教师的检查允后方可启动或通电实验。

3.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

4.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

5.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

6.要爱护国家财产,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如有损坏要填表上报,并听候处理,特别是操作不当或使用不当者,要部分或全部赔偿。

7.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

8.每次做完实验后,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清洁。

六、实验报告

1.原理概述;

简述点火系统的作用要求?

触点式、电子式、微机控制电子式点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步骤;

3.数据记录及处理

4.实验结论及问题讨论

(三)发动机电子集中控制系统实验

一、实验内容

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喷油量控制,点火控制、怠速控制。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喷油量的控制原理与方法;

3、掌握喷油时刻的控制原理与方法。

4、掌握发动机点火控制原理与方法

5、掌握发动机怠速控制的原理

三、主要仪器

发动机电控系统示教板、发动机电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各传感器总成、万用表、工具等。

四、实验准备

1、认真阅读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各传感器总成的一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检测和故障判断方法等相关知识;认真阅读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的一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检测和故障判断方法等相关知识;

2、阅读实验指导书,弄清实验内容、要求和实验目的。

五、实验步骤

1、指导教师介绍实验室规则与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实验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2、分组进行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各传感器总成的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并对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各传感器总成的状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记录小组集体讨论分析的结果;

3、对有故障或损坏的零部件进行修复和更换;记录修复和更换情况;

4、对燃油喷射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分析判断,记录检测数据和判断结论;

5、实验结束,经指导教师检查实验数据记录情况后,收好实验仪器设备,清理实验室;

6、按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确保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认真地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3、注意仪器设备、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不得损坏仪器设备和电器元件;注意各接线部位应接线牢固,避免接触不良、短路和断路等现象发生。

七、实验报告的要求

1、用标准的实验报告纸,并按其上要求的填写项目进行填写,不得缺项;

2、对实验数据进行必要处理,必须对数据处理结果运用相关理论知识逐项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3、简述实验感受和意见;

4、将有同组人员名单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纸附在实验报告后,以便评阅教师核

查实验数据。

5简述发动机电子集中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二篇:汽车电器试题

汽车电器试题

一、判断题

1.桑塔纳轿车转子与凸缘之间的间隙为0.2~0.4mm()

2.北京切诺基点火线圈初级为1.13~1.23欧姆(24℃),次级为7700—9300欧姆(24℃)。()

3.桑塔纳ARJ发动机采用1-3-4-2的顺序点火方式。()

4.触点式分电器容电器的电容值一般为0.20~0.25pF。()

5.起动机主动小齿轮端面与驱动端座上止块间的距离,其值应在1.0~4.0mm之间。()

6.奔驰轿车发动机转速在2000—3000r/min,负载电流为28~32A时,发电机输出电压应为13.9~14.8V。()

7.JF152型发电机转子绕组的电阻值为5.5欧姆左右。()

8.交流发电机整流二极管性能良好时的正向电阻力8~10欧姆,反向电阻在10000欧姆以上。()

9.进口发电机电刷高度小于3mm时应予以更换。()

10.交流发电机“N”与“+”之间电阻值应为1000欧姆以上,“N”与“一”之间电阻值应为10欧姆左右。()

11.JF15交流发电机“、”与“一”之间电阻值正向应为40~50欧姆,反向应大于10000欧姆。()

12、JFTl06晶体管“+”与“-”之间电阻值正向应为1.4~1.6千欧。()

13、起动机换向器片间的云母片应低于换向片0.4~0..8mm()

14.起动机轴与衬套间的最大间隙应不大于0.5mm。()

15.丰田SM发动机用起动机电刷长度的极限值为6mm。()

16.起动机电枢轴的弯曲度一般不超过0.2mm。()

17.丰田无触点晶体管点火系统的信号发生器拾波线圈阻值为140~180欧姆。()

18.解放CA1092汽车高能点火装置一次绕组为0.60.2Ω,二次绕组为3kΩ0.2kΩ。()

19.解放CA1092点火装置信号发生器感应线圈为600~800Ω()

20.上海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采用装有叶片空气流量计的L型系统。()

三、单项选择题

1.铅蓄电池的单格负极板比正极板()。

a.多一片b.少一片c.相等

2.铅蓄电池定电压充电法按单格电池()选择。

a.0.5b.2.5c.5d.12

3.交流发电机中性点抽头的电压约为输出电压平均的()倍。

a.1b.2c.0.5d.l/3

4.整流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应在()以L。

a.10kΩb.5kΩc.10Ωd.5Ω

5.JF交流发电机三相绕组的接法为()。

a.三角形b.星形c.串联

6.齿轮减速式起动机可实现小型、高速、低转矩,减速比可达4:1,转速可达()r/nin。 a.2000b.1000c.500

7.永磁式起动机()励磁绕组。

a.有b.无c.可有可无

8.起动机进行全制动试验时,接通不超过()8。

a.5b.10c.15d.20

9.起动机电枢轴的径向跳动不得大于()rum。

a.0.05b.0.10c0.15d.0.20

10.滚柱式单向离合器传递转矩不小于()N?m。

a.15b.20c.25d.30

11.分火头端部与旁电极有()rum的间隙。

a.0.2—0.8b.0.8~1.6c1.6—2.0d.2.0~2.5

12.火花塞击穿空气间隙的点火能量约需()J。

a.25b.50c.75d.100

13.霍尔电压与流过基片的电流成()。

a.反比b.正比c倒数

14.负荷增加,点火提前角()。

a.增加b.减小C.不变

15.转速升高,点火提前角()。

a.增加b.减小c.不变

四、问答题

1、怎样检修交流发电机?

2、轿车为什么要采用42V系统?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各有什么优缺点?

4、混合气浓度与CO、HC、NOX排放有何关系?

5、何谓霍耳效应?霍耳式传感器可以用于哪些参数测定?

6、何谓压电效应?试说明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7、电阻式传感器可用于哪些参数测试?

8、何谓热电效应?可用于哪些参数的测试?

9、多点喷射与单点喷射比较有哪些优点?

10、K、KE、D型系统为何逐渐被淘汰?

11、何谓喷油脉宽?为何喷油脉宽决定喷油量的大小?

12、冷起动喷油器有何作用?近几年的轿车发动机为何往往见不到冷起动喷油器?

13、爆震控制的原理是什么?

14、两缸同时点火的能量消耗是否为单缸点火的两倍?

15、为什么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一般在该缸的压缩上止点前70°左右产生?

16、怠速控制的原理是什么?

17、为什么要将空燃比控制在14.7:1附近?

18、如何将空燃比控制在14.7:1附近?是否发动机所有工况都控制?

19、何谓EGR?为何要控制EGR率?

20、电控共轨式柴油供给系统与汽油机相比有哪些特点?

21、液力耦合器机构上增加导轮、又增添单向离合器、再附加锁上离合器的原因何在?

22、为何将制动和驱动的滑动率控制在8%~25%?

23、牵引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24、如何应用高选择和低选择原则?

25、分析仅选用ABS装置的四轮独立系统的危险状况。

26、如何控制悬架刚度?

27、4WS控制相位为何要随转速变化?

28、转向行驶稳定控制有哪几种控制原理?

29、为何将安全气囊引爆的加速度设置在2~3g或以上?

30、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有人提出用2kW电阻临时代用,会使哪些工况发生较大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