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学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安乐溪乡中心小学 ——郎学义

我参加了《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新课程的这几天时间里,我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获益丰厚,感触良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的了解,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解有了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知道以后在语文教学中我应该如何去做了。

首先,我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维品质、思想道德、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要素的融合。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之一。

其次就是识字写字。新的课程标准和老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识少写、认写分开,更加适合低段的孩子。

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却提高了。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然后是阅读教学。在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课标还特别注重学生读书的问题,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造作的腔调。”而且要加强儿童的阅读,儿童的阅读要进课堂,给时间、给机会。儿童阅

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方面,还建议把阅读安排在课堂里。学生从自己读书中学到的要远远比老师教的多。

最后是写作教学。在这次课标的修订中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中应重新强调语言运用的评价,对有新意的表达多加鼓励,但不要过分追求“文笔”。“文笔”不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

我觉得《新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航。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方法要多元化了,教学目标要更加明确化了,也让我们有了一个实践的机会,让自己的成长有了一新的起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积极参与到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去,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投入教学,切实发挥新课标的强大能力,让自己为小学语文的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20xx年10月

 

第二篇: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

20xx年7月17日-7月18日,我很荣幸被学区派往敦煌参加基础教育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新课标的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很多,下面我和大家就本次培训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简单的学习。

“语文即人生,人生即语文”这是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张华教研员在敦煌进行讲座时所使用的题目。

学习课标才能够明确目标,研读教材才能够找准目标,关注学生是为了落实目标,教学有效最终才可能达成目标。

一、 学科性质

张华教研员在讲座时首先明确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她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但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中徘徊。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后补充人文性,或者先突出人文性,后加强工具性,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她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素养具体包括语感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要转变思想,思考怎样由“教语文”转向“学语文”,思考怎样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经由积累而聚沙成塔。最后,培养语感离不开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读演结合的阅读训练。教师要积极组织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带领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训练。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感。

(二)语文能力,五种能力:听、说、读、写、思。从它的结构要素来说,主要有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这四种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训练,如果忽略这一点,学生就会有口无心地听,不得要领地说,浮光掠影地读,词不达意地写。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就

必须渗透在听说读写之中。

(三)习惯的培养侧重于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读书有选择、做记号、自主预习复习等,这些习惯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张华教研员还总结了语文学习的八字经,即:识(识字)、书(写字)、读(阅读)、记(积累)、说(口语交际)、写(习作)、法(学习方法)、习(学习习惯)

六种学习习惯:好读书(就阅读而言,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兴趣;二学段要有读书看报等阅读习惯,由兴趣变行为;三学段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超出文字对生活、人生的大阅读视野。突出“变”)、爱思考、善合作、勤观察、乐表达、会倾听

三、总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思维品质科学精神)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学习语文重在探究、重在实践)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阅读能力)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口语交际能力)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使用工具书和搜集和处理信息)

张华教授还提到了一个实例:20xx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前,一个女孩儿在麦拷海滩玩着沙子,她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

她突然想起老师在课堂上教过的海啸知识。一旦遇上这种迹象,说明要有海啸发生。她立即告诉了母亲。

一场无法由科学仪器预报的惊天大难竟然被一个孩子察觉到了。孩子救了一百多人的生命。

而在中国,自然灾害预兆教育实在太缺乏了。我们从来没有重视如何识别灾害预兆,如何在特殊情况下逃生!

几年前,重庆一位小学生在游了綦江彩虹桥后,写了一篇作文,作文中说:“桥上都是裂痕,车子经过的时候,整座桥在摇晃,我觉得这座桥似乎马上要倒塌了……”孩子的妈妈看后批评了孩子:“这大桥是城市的骄傲,怎么能这样写呢?”但时过不久,彩虹桥整体坍塌,40人遇难……

英国的妈妈相信孩子的眼睛所看见的,使一百多人避免了灾难;中国的妈妈却轻易地否定了孩子所看见的,而灾难最终却证实孩子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

孩子的眼睛最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小女孩蒂莉的行为中吸取教训:我们不仅要相信孩子的眼睛,而且在教育中,也绝对不能缺少生命教育的内容。

张华教研员的这个观点给我的启发很大,我们作为老师,常常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学生的是非观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建立的。而我们有时候常常会很轻率的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而孩子就会以我们的判断为判断,我们掌握着这样大的权力,但我们不能乱用这份权力,更多的时候,我们也要相信学生的眼睛,也要告诉学生,不能盲目的相信老师,他们也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不轻易地盲从,才是一个人这一生应该明确的目标。

四、新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对比分析:

1、进一步强调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读书,修订后的标准补充了相应的实施要求。

2、要求的梯度和层次更加清楚。

3、有的部分适当降低难度。如低年级的识字量。

4、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如张华教授所提到的一个作文实例。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一学生写到他的梦想是做一只狗,原因是他想陪伴在母亲身边,因为他的母亲怕黑。文章写的情真意切,而老师给了零分。像这类现象我们要在教学中要防止再次发生。

五、使用北师大版小语实验教材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拼音与识字的关系,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问题。小学一入学开始学习的都是自己的母语文字,而不是离开母语文字去学外来的符号。拼音只是一种认字方法,而人汉

字并不是只有拼音这一种方法。拼音是为汉字服务的,这里的主从关系不能颠倒。我们要以听读和拼音两种方法结合多种识字方法,努力形成孩子自主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主题单元的设计及在教学中的使用

1、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每个教师必须重视“语文天地”。

2、如何理解“主题单元”的“主题”?主题又叫“主题思想”,而北师大版小语的“主题单元”的“主题”不是单纯的思想主题,它是以一个核心词语组建的文化单元。我们不必教每篇课文时硬要往一个思想主题去靠,而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三)关于教材的适应性和教材容量问题。教材设计时,就给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处理教材留有较大空间,不用课件的授课效果同样很好。

关于教材容量,我们要正确认识,如拼音,北师大版是两年四个学期完成,我们没有必要在第一学期达到“四会”。另外,新教材在识字方面要认写分流,我们不能认写合一,这样会加重学生负担,挫伤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六、怎样具体备课

最后,张华教研员对语文课程如何备课给予了我们一些建议。 一是要在课前要关注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引导学生写好字、多朗读、勤写多练。

二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优化学习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

法,贵在得法。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其实教法的选择,正如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的:每一种教法都是相对辨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法都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对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一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一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我们在选择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扬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优化学习方式。

三是质疑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唯有会提问才能引发深刻的思考,学有所得。首先,要摆正师生关系。其次,要处理好学生和文本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学生和文本间的“二传手”,学生必须亲自、直接面对文本,获得自主的个性化的感受。再次,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最后,尊重个性与独创,但不排除个体间经过合作获取的答案。

语文教学的诸多话题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反思的观念、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去探究,去发展,去创新。语文即人生,人生即语文 ,学语文就是让学生学做人。

总之,通过一天半时间的学习,我对北师大版教材新课标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个人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次衷心的感谢学区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