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

1.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着人类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的是

A.改良蒸汽机 B.内燃机 C.远洋轮船 D.汽车、飞机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6.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语)??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他评价的是

A.德国 B.中华民国 C.美国 D.法国

7.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见图)的主要目是(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船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8.中国近代前夜陷入严重的危机,其原因有( )

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抑制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没有长成参天大树

③清朝帝王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④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9.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

A.北京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岭南地区

10.有关清朝禁海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防范沿海人民抗清斗争

②禁止海外贸易

③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趋势

④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的契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与隋唐时期商业繁荣无关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

B.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C.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

D.集镇、夜市兴盛

12.战国以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

13.古代掌握冶铁技术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14.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5.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16.20xx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春”(利比亚等中东乱局)、“夏”(英国伦敦社会 骚乱)、“秋”(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行动)、“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等重大

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 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B. “一超多强”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C. 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D.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17.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

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由“界线

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9·11事件

18.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和过人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中国主权, 展现了中国魅力,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

①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19xx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

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 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有( )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0xx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

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理,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 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 域。这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稳定繁荣

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

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2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 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

A、太平天国起义军从广西打到南京

B、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22.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 )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娘子关大捷 D、淞沪大捷

23.“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炸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首歌谣 中的日本侵略者首先侵占了( )

A、上海 B、北京 C、沈阳 D、南京

24.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 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

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25.《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

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的主要内涵是

A.地域 B.文化 C.法律 D.种族

26.有学者说:“中国的丝绸工业具有长期发展的历史,技术比较进步,成本比较低

廉,产量比较丰富,所以中国产品能够远渡太平洋,在西属美洲市场上大量廉价出售,连原 来独霸该地市场的西班牙丝织品也大受威胁。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 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历 史。”这页“光荣历史”最有可能属于

A.黄河中下游平原 B.太湖流域 C.海南岛 D.东北平原

27.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浙江崇德的石门镇原来“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

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其 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 赢”。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江浙一带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B.油坊主招募邻近游民进行生产

C.油坊的经营方式属于家庭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28.19xx年成立的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6个副主席中,党外人士有3个;56个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中,党外人士有27个;15位政务委员会委员中,党外人士有9个。中共在当 时还特别强调:“党外人士既然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即应享有与其职务相当的权力,履行与 其职权相当的责任”。由此可以看出

A.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一致拥护

B.中共与各党派真诚合作,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做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得到很好贯彻

D.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一个民主联合政府

29.19xx年法国戴高乐上台后立即向美国闹独立,要求平起平坐,提出欧洲是欧洲 人的欧洲,并且主张单独与苏联建立“缓和、谅解和合作关系”。其历史背景是

A.苏联对西欧的威胁减弱,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B.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欧洲共同体建立,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D.西欧经济恢复,各国间加强了联系

30.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 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

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材料三: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四: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材料五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2)据所学知识,在下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4)据材料三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材料四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5)据材料五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国家的行政权力;(三)司法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时期的制度?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2)、哪个国家的政体是材料二的典型反映?政体名称是什么?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根据材料三的叙述,对比两个国家的权力运作模式你有何认识?

34.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且一浪高过一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材料二 19xx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2)为实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做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理论?

材料四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 产 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邓小平提出了哪些创新理论?

參考答案

1~5 BDDDA 6~10 CCABD 11~15 DCADC 16~20 DCDCA 21~25 DCCAB 26~30 BADDD

31.(1)生活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

(2)特点:“市”设在特定位置(市坊严格分开),有官吏管理,交易受时间限制。 思想:重农抑商思想。 影响: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32.(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利。

(2)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