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总结-定稿1

   

一、工程概况:... 1

1.1主要技术指标... 1

1.2主要工程数量... 1

1.2.1.路基工程... 1

1.2.2.桥涵工程... 1

1.3         轨道工程... 2

1.4         站场工程... 2

1.5         四电工程... 2

1.6  房建工程... 2

二、总体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

2.1 施工组织... 2

2.1.1、工程实施指导原则... 2

2.1.2、现场管理模式,队伍安排。... 3

2.1.3、临时工程... 3

2.1.4、材料采购及运输钢筋:自购。... 4

2.1.5、机械设备配置分析... 4

2.1.6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4

2.1.7、征地及拆迁... 6

2.1.8路地共建... 6

2.2施工工艺及方法... 7

2.2.1、路基工程:. 7

2.2.2、桥梁工程:... 13

2.2.3.涵洞工程... 15

2.2.4轨道工程... 17

2.2.5.房建工程... 24

2.2.6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3

2.2.7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34

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36

3.1 灰土挤密桩... 36

3.1.1.工艺特点... 36

3.1.2.适用范围... 36

3.1.3.工艺原理及设计要求... 36

3.1.3.1 工艺原理... 36

3.1.3.2  工艺参数的确定... 38

3.1.4 工艺流程灰土挤密桩工艺流程见图2。... 40

3.1.5. 操作要点... 41

3.1.5.1 施工准备... 41

3.1.5.2 灰土挤密桩施工... 41

3.1.5.3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42

3.2 强夯施工工艺... 43

四、检验批、隐蔽工程检查及处理情况... 55

4.1.检验批... 55

4.2. 隐蔽工程... 55

4.2.1 目的... 55

4.2.2隐蔽工程验收的程序及要求:... 55

4.2.3 隐蔽工程验收内容:... 57

4.2.3桥梁基础的报验和检查... 58

4.2.4桥梁墩台的报验和检查... 58

4.2.5模板报验和检查... 59

4.2.6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的检查... 59

4.2.7涵洞的报验和检查... 60

4.2.8构造物回填的报验和检查... 61

4.2.9锚具、张拉设备及张拉作业报验和检查... 62

4.2.9.1预应力系统(张拉设备)... 62

4.2.9.2预应力材料... 62

4.2.9.3预应力张拉作业... 62

五、工程设计变更... 64

5.1         新增8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及2座护涵。... 64

5.2         根据兰州新区中川至马家坪铁路建设指挥部,铁建指发[2013]10号文件,对中马铁路兰州新区北站进行部分设计变更:... 66

六、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评价... 66

七、综合分析... 67


中马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本标为兰州新区中川至马家坪铁路线第I标段, 起迄里程为DK73+767.01(兰州新区北)~DK87+702.18(马家坪方向),全长13.935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拆迁工程(含道路改移、砍树挖根、临时用地)、电力迁改、路基工程、桥涵工程、站场工程(兰州新区北站、西小川车站)、四电工程、铺架工程(T型桥梁预制架设)、其它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工程、大型临时设施及过渡工程。

1.1主要技术指标

     铁路等级按照国铁Ⅰ级设计施工;正线数目执行单线、预留二线条件;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60km/h;最小曲线半径:1600m(3条),最大曲线半径2500m(1条);限制坡度:13‰;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客机SS7E、动车组、货机HXD1C;牵引质量: 4000t、5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西小川880m、预留1050m,兰州新区北1050m;闭塞类型:自动站间闭塞;机车交路:由兰州北电力机务段担当兰州北至中川、嘉峪关电力机务段担当嘉峪关至中川的机车交路。

1.2主要工程数量

1.2.1.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13.935km。

1.2.2.桥涵工程        

桥梁工程:共12座,其中大桥9座,中桥3座,城市道路立交框架桥8座,护涵2座;涵洞工程:共27座,砼渡槽1个,倒虹吸1座 。

1.3    轨道工程

  轨道工程22.2km,其中正线13.935km(含站内正线),站线8.265km。

1.4    站场工程

  共2个(兰州新区北站、西小川车站)

1.5    四电工程

  13.935km

1.6  房建工程

   2项;新区北站(信号综合楼、工务用房、锅炉房、中心配电所);西小川站(信号综合楼、工务用房、锅炉房、牵引变电所)

1.3开竣工日期

   本项目于20##年3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年3月20日顺利竣工。

总体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我项目部在承接施工任务后,马上由集团公司领导带领及有关部门人员于20##年2月20日进行施工调查,调查完毕后,精心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并按照施组安排。组织精干队伍,调迁机械设备,开工建设。

2.1 施工组织

2.1.1、工程实施指导原则

(1)施工技术指导思想概括本段工程特点,特别是对重点、难点工程加以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我项目部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准确掌握技术标准,合理安排阶段工期,制定月计划,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干扰。并组织全体技术人员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吃透设计精神;编制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详细进行技术交底,现场施工完全在施工技术部门的指导控制下进行。

  (2)施工管理指导原则:“安全保工期、优质创信誉,管理出效益、全面争第一,”其反映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质工作表现是:突出一个“快”字,狠抓一个“实”字,立足一个“先”字,确保一个“环”字。

2.1.2、现场管理模式,队伍安排。

  根据本管段的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现场施工管理采用各专职部门、工区、队三级管理模式。项目部为决策层,各专职部门为管理层,作业队为作业层。根据上述模式,中马铁路设三个工区。

2.1.3、临时工程

(1)临时用水:水资源匮乏,仅能满足工地生活需要,因此项目部向地方申请引入东干渠水,解决了水源问题。

  (2)临时用电:利用永临结合电源、农用电源及12台200kw发电机组织施工。

(3)临时便道

  自行修建施工便道,在线路北侧临时征用土地修建施工汽车运输便道及引入便道以满足机械化施工及施工调迁和施工期间材料运输要求。

  (4)项目部驻地设在兰州市永登县秦川镇街道,各施工队伍均在施工现场搭建临时房屋或租用当地民房。

2.1.4、材料采购及运输钢筋:自购。

水泥:祁连山水泥

钢筋:酒钢集团

2.1.5、机械设备配置分析

   (1).设备配置原则

设备配置要实行“3限额量化配置额度、集中统一配置、注重投资效益和后期效益”的原则。

   (2).设备配置方式

设备配置有多种方式,一般有“调拨、租赁、购旧设备”3种方式,并依次序优先选用。

   (3).设备配置分析

    设备配置分析主要是对机械设备投资的管理性、效益性进行分析,解决“是否配置/如何配置”的问题。

首先根据项目经营管理的水平、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以及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配置额度及配置机械设备的总原值、总名义原值、总机械费用(机械费用=折旧费+消耗费用)占合同额的比例以,要求控制在额额定比例内。据此进行投资效益核算,为管理经营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考核提供依据。

根据以上原则项目部共配置了洒水车10台、平地机4台、8T自卸汽车40台、吊车14台、装载机5台、挖掘机9台。

2.1.6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2.1.6.1、工期目标本标段于20##年3月20日开工,按业主要求,施工及验交开通日期为20##年3月20日。

2.1.6.2进度安排

  (1) 施工准备:20##年3月26日~20##年5月15日;其中

①   施工便道20##年3月26日~20##年4月20日

②   梁场建设20##年4月1日~20##年5月15日

  (2)路基工程(预留桥涵缺口):20##年4月10日~20##年7月31日;

  (3)桥梁工程(梁桥、箱型桥,不含制架梁):20##年4月13日~20##年9月30日;

  (4)桥涵工程(涵洞):20##年4月13日~20##年10月31日;

  (5)制梁工程(144片):20##年5月15日~20##年8月20日;(32M梁:120片;24m梁:24片)

  (6)架梁及横向连接工程(73孔):20##年8月12日~20##年10月31日;

  (7)轨道工程:

① DK73+767.01~DK78+750段 20##年8月15日~20##年10月31日;

② DK78+750~DK87+702.18段 20##年11月1日~20##年11月30日

  (8)房建工程及设备安装:20##年6月1日~20##年11月12日;

  (9)站场土石方工程:20##年4月10日~20##年6月11日;

 (10)四电工程:20##年8月15日~20##年11月30日;

 (11)联调联试、通车:20##年12月1日~20##年12月20日;

竣工验收:计划竣工验收时间为20##年3月20日。

  2.1.6.3、工期保证措施

(1)组建强有力的指挥机构,标段内共组建3个工区,均采取1521标准,既9大员配备。

  (2)编制科学,严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合理工艺流程,按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阶段性工期目标,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并留有调整余地,按照节点工期、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双重控制。

  (3)配备性能先进,状况良好的机械设备。

  (4)供应物资及时,确保工程施工持续正常进行。

  (5)合理运筹资金,加强调控能力,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运转。

  (6)充分利用施工黄金季节,实行倒班作业。

  (7)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8)实行目标管理,奖罚分明。

  (9)协调搞好与当地政府及人民的关系,排除施工干扰。

2.1.7、征地及拆迁

  管段内征地及拆迁工作由项目工程部地亩征拆办专门负责,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工作进行较为顺利。

2.1.8路地共建

    项目部自开工后,由项目副经理负责,积极与当地政府门及线路所穿越的各个村庄负责人进行接洽。本着“互利、互助”的原则协调工作。既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又避免影响到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发扬中铁二院的优良传统,利用现有机械设备,为线路所穿越的四个乡村修路。以及修建一些水利设施。受到当地村民的称赞及感谢。

2.2施工工艺及方法

2.2.1、路基工程:

   我管段内路基均为路堤,填筑工艺严格按照《铁路路基施工规范》进行。填土压实工艺流程分为四区段,八流程分层填筑施工。

2.2.1.1路基面形状 

   路基面形状为三角形,设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的4%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仍保持路基面三角形形状。 

2.2.1.2基床 

(1)路基基床由表层与底层组成。基床表层采用 A 组填料,但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基床底层采用4%水泥改良土,基床以下为C组填料。基床表层、底层的填料要求及压实标准见下表。 

路基基床压实标准 

 2.2.1.3桥涵过渡段 

1.路桥过渡段 

(1)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A组土分层填筑,紧靠桥台处大型机械碾压困难,在台背2.0m填范围内的填料中掺入4%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用小型振动碾压机每15cm填筑一层并充分压实,压实标准满足基床底层的要求。 

(2)必须待桥涵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并完成防水层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填筑。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并在桥台或涵洞侧面画填筑分层线。 

(3)过渡段如需地基处理,应于桥台施工前完成。  

(4)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5)根据施工情况确定主要施工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分层压实厚度按15cm控制,台后2.0m范围外采用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在过渡段的桥台台尾后2.0m范围内采用冲击夯夯实,防止施工过程中碰到桥台。 

(6)台后基坑采用C15素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回填,浇筑后高程与桥台基础顶部高程一致。 

(7)路基过渡段的外包土应与过渡段同步施工,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填料质量,不得使用A组土掺水泥质土填筑,后期绿色植被不容易成活。 

2.2.1.4路涵过渡段 

    对涵洞等结构物两侧基坑进行清理,做到基坑底部无先期涵洞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及松土(杂土)等。 

(1)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A组土分层填筑,压实标准满足基床底层的要求,当过渡段浸水时,浸水部分的填料还应满足渗水土的要求。 

(2)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斜交时,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两交点之间部分路基填料全部为A组填料,之后设置标准的正交过渡段。 

(3)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使压实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4)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5)距涵身外周1.5m范围之内,采用人工填筑,人工配合冲击夯进行夯实,1.5m范围之外采用机械振动碾压密实;填筑必须两侧分层对称进行;当顶部填土厚度大于1m时,方可通行重型机械,在填筑距涵顶部3m以下时,采用无振动碾压,而填筑至涵顶部3m以上时,便可采用振动碾压。 

(6)大型机械作业时,应与桥台、涵洞及挡墙边缘保持不小于1m的间距。

2.2.1.5.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 

(2)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3)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位的部分,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铁路路基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路肩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冲击夯分层进行夯实,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5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2.2.1.6路基边坡防护 

本工程内路基防护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水泥砂浆浆砌片石拱型骨架、植树等。 

<1>浆砌片石施工 

1.片石标准 

   ⑴片石要质地坚硬,无风化且不易风化,无水锈,无裂纹,无污渍。 

⑵片石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镶面片石要用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边缘厚度不小于15㎝。 

⑶片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40,石料深度不大于2㎝,并且要挑选颜色一致的使用。

    2.砂浆标准 

⑴水泥: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经试验检验合格,并且没超过规定的贮存时间(3个月),无结块,硬化现象。 

⑵砂:根据施工条件,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砂,砂的颗粒级配要符合规范要求。  

3.水: 

使用水通过试验检验,要有水质化验报告。

4.砂浆: 

⑴砂浆的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根据机制砂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该工作必须由试验员进行。 

⑵砂浆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和易性。砂浆稠度按标准圆锥体垂直方向沉入砂浆的深度,宜为40-70㎜,用直观法检查,即用手捏成小团,以指缝不出浆,松手后不松散为度。

⑶砂浆拌制时必须对机制砂和水准确计量。 

⑷砂浆要随拌随用,当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发生离析、沁水现象时,砌筑前要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5.浆砌片石 

⑴两相邻段的砌筑高差不得大于120mm,段内各砌块的砌缝要相互错开,砌缝砂浆要饱满。 

⑵各砌层要先砌外圈定位砌块,外圈砌块要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定位砌块要选用表面较平整且尺寸较大的石料,定位砌缝要满铺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 

⑶定位砌块砌完后,要先在圈内底部铺一层砂浆,厚度要使石料能紧密连接,砌缝饱满,砌筑按下列规定: 

1石料间的砌缝要相互交错,咬搭,砂浆密实,石料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得先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 

2石料要进行搭配,较大的以大面为底,较宽砌缝可用小石块挤塞,挤浆时,可用小锤敲打石料,将砌缝挤紧,不得留空隙。 

6.砌缝 

⑴定位砌块表面砌缝的宽度要均匀,且不得超过4㎝,砌体表面有三块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两层间竖直错缝不得小于8㎝。 

⑵填腹部分的砌缝宜减小,在较宽的砌缝中可用小石块填塞。 

7.勾缝 

⑴在砌筑时留出2㎝深的空缝,便于勾缝。 

⑵涵身面石采用凹缝,凹入深度为1㎝,宽度为2㎝,勾缝的砂浆强度不低于砌体的砂浆强度。

8.养护 

⑴砌体要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14天以上。

 ⑵砌体砂浆未达到设计强度,不得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9.质量检查 

⑴每100㎡(不足100㎡,按100㎡计)砌体,要做一组评定砂浆强度等级的试件,原材或配合比有变化时,要另做试件一组。

    ⑵砂浆抗压强度的合格条件 

     1同强度试件的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值。 

     2任意一组试件的最低值不低于设计值的85%。 

 ⑶砌体质量要符合下列规定: 

1砌体所用个项材料的类别、规格和质量符合要求。 

2砌缝宽度、错缝距离符合规定,砌缝砂浆铺填饱满,勾缝坚实、整齐。 

  (4)、砌体位置不超过允许偏差。

<2>植树施工要求: 

   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施工,施工前的坡面要平整、湿润。 植树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直至植物自然成活。

2.2.2、桥梁工程:

  1.基础施工 

桥梁基础为钻孔桩施工。 

(1)、钻孔桩施工 

 钻孔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成孔后按设计吊放事先制作的钢筋笼。采用混凝土输送罐车自集中混凝土拌和站将拌制好的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连续浇筑成桩。    

  2.桥梁基坑开挖/承台混凝土浇筑 

桥梁基坑的开挖分两种情况: 

(1)当地下水不太丰富,而地基土又具有较好的自立性时,主要以反铲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修底,清凿桩头,随即安装钢筋网片,立侧模,浇筑承台混凝土。这一作法的优点是从开挖到浇筑,工期短,便于组织快速施工。  

   (2)地下水较丰富,地基土较软弱的情况下,则在基坑开挖前7~10天安设降水设施,将地下水位降至需开挖的基坑底面以下O.5~0.7m。再进行开挖施工。开挖整个过程中,不能停止降水作业。 

    承台混凝土是由混凝土输送罐车自拌和站运输到工地进行浇筑。   

3.墩台施工 

     桥梁工程墩身帽施工为达到内实外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的效果,在施工中采用精加工的钢模板一次浇筑成型。整个标段内墩、台身混凝土均采用一次立模,整体一次浇筑成型。墩、台身模型委托专业模板公司进行制造,每节模型的高度,按同一截面形式的墩身不同高度的模数进行确定。 

    模板的设计和制造做到“组合合理,互换性好,刚度足够,安拆方便”。 

①不同的分节模板高度,可组合成各种高度的墩身,即组合合理。 

②不同高度的分节模板间,要具有较高的互换精度,以确保模板拼装的准确性。 

③模板的分节和整体刚度足够,能确保在搬运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不变形。

④模板的设计要方便拆模,尤其高空拆模,拆模方便方能保证较高的模板周转率(生产率)。 

    4.支承垫石高程及间距控制 

    墩台的支承垫石及间距的控制具体做法如下: 

①首先在已制作完成的墩、台托盘上,精确测定垫石的平面位置。 

②绑扎垫石钢筋。 

③安装垫石模板

④浇筑垫石混凝土。 

⑤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采用人工二次收光抹面。 

2.2.3.涵洞工程

 ①、施工测量、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由测量人员根据施工设计图准确测量放样,定出涵洞纵横中心线位置,基础轴线控制桩延长至基坑基坑坡顶以外稳定位置并加以固定做好标记。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开挖底宽按基础换填宽度两侧各加0.5m施工作业空间。 

 ②、基础换填 

   换填前对地基进行承载力试验,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换填施工。换填分为两层进行,人工配合装载机摊铺,压路机分层压实,保证压实度。 

  ③、模板安装 

   涵洞采用单块钢模,墙身模板先在平地按沉降缝位置拼装好。安装前先由测量人员精确放线定出模板位置,人工配合吊车准确安装校正。模板安装好后由测量人员再次进行中线和结构尺寸复核,清理模板内杂物和积水,模板底部缝隙用砂浆填塞,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墙身两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对拉,顶托支撑,外面支撑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支撑。模板接缝采用泡沫条塞填密实并用腻子刮平,并涂刷脱模剂。 

  ④、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振捣时快插慢拔,振捣棒插入深度距底模5cm,插入间隔距离小于振捣棒作用半径。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时,缓慢抽出振捣棒。墙身砼浇筑时工人应进入模板进行捣固。  

    砼浇筑拆模后立即进行养护,土工布覆盖洒水,由专人负责,养护时间不少于一周。 

  ⑤、沉降缝及防水施工 

    沉降缝按设计要求设置,垂直并全断面贯通,墙体内侧伸缩缝,用M10的水泥砂浆填塞,墙体外侧用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麻絮嵌入墙体内2cm。麻絮填塞完成以后,外贴一层沥青浸制的麻布一层。麻絮填塞范围与麻布防水范围尽可能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 

为确保桥涵工程质量,混凝土拌制全部采用电子计量。由双机120强制式搅拌机拌制。为确保桥梁墩台内实外美。项目部加大资金投入桥梁模板全部采用定型,整体式模板。模板拼装前,对模板进行打磨、清洁、涂油。为防止污染,涂油后即覆盖塑料薄膜,边浇筑边清除塑料薄膜。模板采用脚手架支护外围,采用工字钢加肋,打眼穿螺栓加固。墩身顶帽一次浇筑成型。由试验人员根据试验室下发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制做几组试块,根据现场粗细骨料情况,选取最佳方案,砼浇筑完毕后,立即覆盖养护。

2.2.4轨道工程

2.2.4.1铺设道床

     ⑴、施工准备

    ①复核路基断面尺寸、平整度、高程,核实线路中线测设贯通情况,确认合格后钉设线路中桩。

    ②按铺架进度计划和铺轨方案,编制铺设道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③确定底碴供应的砂场,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落实面层道碴场的产量, 严格控制道碴的质量,包括道碴的级别(本工程道碴级别为I级道碴)、材质力学性能、级配、颗粒形状与清洁度标准等,按规范规定进行取样试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落实施工所需劳力、材料和机具,检查施工机具和设备的完好状态。

     ⑵铺碴:正线道床为碎石双层道床厚45cm。道碴由运碴车运至现场卸车,然后由人工配合机械倒运至路基面铺设碴带,碴带厚度不大于20cm。为防止轨枕产生负弯矩后,使轨枕中部断裂,铺枕前,碴带中部扒成顶宽为60cm的凹槽。铺轨后用碴车上道补碴。

⑶散布轨枕、钢轨:砼枕及钢轨由施工机械(装载机、吊车)运至路肩,在路肩两侧站线处均匀分散卸轨。由人工抬运摆枕,按设计数量散布均匀。摆枕时每25m摆放2根定位枕,采取人工撬拉的办法使轨枕中心位置对准线路中线,并使轨枕与线路中线垂直,在定位枕端拉上麻绳,其余轨枕用撬棍按轨枕间距大致拨正摆齐。

⑷配轨:丈量每根钢轨的实际长度,并以此作为配轨的依据,配轨的原则为:同一轨节选用长度偏差相同的钢轨配对使用,相差量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随时调整抵消,累计差不大于15mm。两股钢轨接头采用对接式,曲线内股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接头位置,铺设位置根据配轨计算确定。直线段轨缝相错量不大于40cm,曲线段轨缝相错量不大于40毫米加缩短轨的缩短量的一半。

2.2.4.2.人工铺轨

正线一端岔尾开始铺设,根据信号绝缘接头位置确定非标轨长度。钢轨用单轨车或装载机在正线路基倒运散布到位,然后用自制的抬轨钳人工抬入承轨槽,并进行联接。轨枕位置用白漆标于一侧钢轨轨腰内侧,曲线地段标于外股钢轨轨腰内侧,另一侧用方尺定位。一侧钢轨扣件上紧后,用轨距尺按规定的轨距调整另一股钢轨位置。轨缝宽度根据铺设时的温度计算预留。铺轨工艺流程见下图:

 


铺轨施工工艺流程图

  2.2.4.3.整道作业

①整道前应先设置水平桩用于起道时控制标高,水平桩在直线上每50米设一个,在曲线上每20米设一个缓和曲线每10米设一个。

②上碴填盒:用补碴车将道碴沿线均匀卸车。补碴车退出施工地段后,人工进行上碴填盒。

③起道时按水平桩将一股轨面起至设计标高(第一遍按面碴厚度15cm控制标高),曲线先起内股,再用道尺调整另一股标高,左右均匀进行,校正好左右水平和前后高低,找平小洼。曲线外轨超高必须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顺接,岔后附带曲线(无缓和曲线)超高必须在直线上按不大于2‰坡度顺接。不允许出现三角坑及反超高。

④串碴:整节钢轨抬起后,立即向轨枕下面串碴,串满串实,没有悬空吊板现象,串碴时注意砼枕的中部必须留出一定宽度的凹坑。

⑤拔道:先将线路中心桩处拨移到位,然后目视指挥拔直拔顺,曲线按中心桩拨道到位圆顺后,再用弦线(圆曲线用20米弦线,缓和曲线用10米弦线)检查正矢,超过允许误差时及时调整,不允许有反弯及“鹅头”。 拨道前必须预先检查拨道地段的轨缝,进行必要的调整轨缝工作。

⑥道床捣固:砼轨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50毫米范围内、木枕为400毫米范围内均匀捣固,钢轨下、钢轨接头处、曲线外股应加强捣固。但轨枕中部60cm范围内严禁捣实,最后采用大、中机进行全线捣固作业。

    ⑦道床捣实后及时补填轨枕端部碴间及轨枕盒内的道碴,使道床达到基本稳定。整理道床后,使盒内道碴面比木枕低30mm,砼枕端埋入道床的深度不小于为150mm。

2.2.4.4站线铺轨

新区北站设计为六股站线,西小川站为两股站线,采用人工铺轨。站线所用道碴、砼枕及轨料均匀用工程车运至站场,施工工艺如下:

    ⑴、施工准备

    ①路基施工完毕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认后,进行测量放线,设置线路中心桩,附带曲线起止点和中点桩。

    ②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及工期安排,组织轨枕、轨料进场,用工程车将砼轨枕和轨料运至站场。

    ③铺轨前必须根据信号专业设计进行信号定测,以便确定绝缘接头位置。 

    ④准备施工机具和材料,检查施工机具及机械的完好情况。

    ⑵、施工工艺

    ①铺碴:新区北站、西小川站站线为碎石双层道床厚40cm。道碴由运碴车运至站内卸车,然后由人工倒运至站线处铺设碴带,碴带厚度不小于10cm。为防止轨枕产生负弯矩后,使轨枕中部断裂,铺枕前,碴带中部扒成顶宽为60cm的凹槽。铺轨后用碴车上道补碴。

    ②散布轨枕、钢轨:砼枕及钢轨由工程列车运至站内,在站内正线向两侧站线处均匀分散卸车。然后由人工抬运摆枕,按设计数量散布均匀。摆枕时每25m摆放一根定位枕,采取人工撬拉的办法使轨枕中心位置对准线路中线,并使轨枕与线路中线垂直,在定位枕端拉上麻绳,其余轨枕用撬棍按轨枕间距大致拨正摆齐。

    ③配轨:丈量每根钢轨的实际长度,并以此作为配轨的依据,配轨的原则为:同一轨节选用长度偏差相同的钢轨配对使用,相差量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随时调整抵消,累计差不大于15mm。两股钢轨接头采用对接式,曲线内股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接头位置,铺设位置根据配轨计算确定。直线段轨缝相错量不大于40cm,曲线段轨缝相错量不大于40毫米加缩短轨的缩短量的一半。

    ④人工铺轨

由站线的一端岔尾开始铺设,根据信号绝缘接头位置确定非标轨长度。钢轨用单轨车在站内正线倒运散布到位,然后用自制的抬轨钳人工抬入承轨槽,并进行联接。轨枕位置用白漆标于一侧钢轨轨腰内侧,曲线地段标于外股钢轨轨腰内侧,另一侧用方尺定位。一侧钢轨扣件上紧后,用轨距尺按规定的轨距调整另一股钢轨位置。轨缝宽度根据铺设时的温度计算预留。

   ⑤上碴整道

铺轨完成后,进行第一遍上碴整道,道碴填盒后,进行起道、拨道、串碴作业,使轨道基本平直圆顺,消除三角坑和反超高。由补碴车进行补碴,补碴后进行起道、方枕、串碴、拔正轨道方向、捣固道床、回填清理道碴和稳定线路,使轨道各部尺寸在第二遍上碴整道后逐步达到验收规范要求。

 2.2.4.5铺设道岔

道岔、岔枕、道碴用工程列车运至施工现场,然后用人工就位铺设道岔。

⑴施工准备

    ①路基施工完毕经检查合格后,进行测量放线,精确定出道岔中心及岔前和岔后桩。

    ②岔枕卸车后,按岔枕长度分级堆码,钢筋砼枕应层与层间在承轨槽处加垫小方木,并上下对齐。

③道岔及配件按成套成组分类堆码,其中,尖轨与基本轨捆扎堆置,岔枕接长度分别堆放整齐。

④检查道岔及配件出厂合格证是否齐全,对照装箱单及道岔图纸检查道岔配件是否齐全。

    ⑵施工工艺

①铺碴:人工进行道碴整平,使碴面低于枕木底5-10cm,然后进行道岔铺设。

②摆枕:对照标准设计图,按岔枕长度级别,由短到长的顺序进行摆枕,按枕木间距摆齐拨正。摆完后检查每个级别长度的岔枕数量及总数。以防错摆或漏摆。

③铺设道岔:先铺设直股并拔正拔顺,并按枕木间距方正岔枕。然后根据支矩钉联曲股钢轨,由转辙器、导曲线、辙叉部位顺序钉联。

    ④铺设要求: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尖端应与基本轨密贴,导曲线应按规定设置超高,不得有反超高。道岔在验交开通前,尖轨必须钉固,严禁扳动。

⑤道岔铺设后应先串碴找平,然后进行补碴,逐步起道捣固至设计标高,使全部滑床板在同一平面上,保持轨面平顺。用液压捣固机加强捣固后,整理道床并清扫道岔、涂油。

⑥道岔直股岔头岔尾铺设一对标准轨后,再铺设短轨;岔尾曲股铺设长度为12.5米的异型轨,与站线50kg-25m钢轨相接。

2.2.4.6机车压道及整修

线路基本达标后进行机车压道,压道后再进行沉落整修道,使道床密实且断面符合设计要求,轨道配件齐全,做到坡角线、碴肩线及钢轨三线平行。坡脚线用石灰浆洒整齐划一的灰线。

2.2.4.7、质量检查

    上碴整道过程中,对线路的方向、标高、水平、轨距、轨缝、接头错牙、曲线正矢及超高、枕木方正等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直至达到规范要求。

2.2.5.房建工程 

2.2.5.1基础工程 

(1)灰土挤密桩 

  ①灰土挤密桩所用石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灰土挤密桩所用土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5%。
  ③灰土挤密桩的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填料的配合比、最优含水率应符合设计。
  ⑤桩孔的直径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⑥孔内填料应分层回填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轻型击实)。
  ⑦桩间土处理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⑧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其检验应符合规定。

(2)三七灰土换填 

    ①控制土料有机质含量、含水率不超标,并过筛。

    ②石灰经充分熟化,粒径不大于5mm。 

    ③灰土的拌和均匀,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5cm,且每层应夯实至设计要求密度。

④灰土夯实后及时进行砼垫层施工,三天内不得受水浸泡。

(3)砼基础施工方法 

    ①混凝土拌制应认真计量,按配合比投料,每罐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水。严格控制加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少于90s。 

    ②混凝土搅拌完后,应及时用手推车运至浇筑地点。运送适应防止离析或水泥浆流失,如有离析,应进行二次拌合。 

    ③混凝土应分段由一段向另一端推进,振动器与混凝土面成斜角斜向插入振捣,直至上表面泛浆,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④混凝土捣固一般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振动器不得碰撞预埋螺栓及木枕,以免预埋螺栓及木枕发生变形。 

    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注意观察预埋螺栓、木枕、摸板、支撑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好整完好,才能继续浇筑。 

    ⑥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覆盖并适当浇水养护,一般养护不少于7d。

 2.2.5.2主体工程 

   主体结构的质量好坏,直接涉及到整个建筑的安全问题,也是整个装修工程的基础,主体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好各项偏差,为装饰工程打好基础。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总的原则为: 

①控制原材料质量,水泥、钢材、砂、石子,全部现场取样试验,并与施工同步进行,保证工程所用材料均为合格材料。 

②控制施工工序和工艺操作方法,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及各工序施工要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并加强现场的落实与检查指导。 

③控制成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⑴砌体工程 

①砌筑前浇水湿砖,砖渗水深度10mm,不干砖上墙,并准确进行楼层放线、进行摆砖摞底,保证各道墙体、门窗洞口平面位置及竖向灰缝宽度(10mm)。 

②采用正确的组砌方法,砌筑时立皮数杆,以控制好楼层结构、圈梁、门窗洞口标高及水平灰缝厚度(8-12mm)。 

③砌砖时采用“三一”砌法,120mm以上墙双面挂线,保证砌体垂直度、平整度、水平灰缝平直度。水平缝砂浆饱满度大于85%,竖缝密实不透亮。 

④砌体砖角和交接处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如不能留斜槎时,留凸槎加筋,每120mm厚加1φ6钢筋,每边入墙不小于500mm。 

⑤构造柱砖模五进五出,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支模前把槽内及根部清理干净。 

⑵钢筋工程 

①钢筋加工后对其品种、规格、形状、尺寸进行检查,并分类堆放。 

②箍筋垂直于受力钢筋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并注意按设计及构造要求进行加密。 

③钢筋绑扎时,严格控制钢筋骨架尺寸、接头位置、受力主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柱主筋固定焊于梁筋上,以防浇筑时发生错位。 

④钢筋绑扎网格采用交叉点全绑方法,以保证网格尺寸,对双层钢筋加设足够的马凳。

    ⑤梁、柱节点箍筋采用预放活动箍筋和开口箍筋的方法,梁骨架就位后,待该部位箍筋绑扎完毕,再完成该节点模板工程,以保证节点处箍筋按设计要求如数设置。 

⑥每层梁板、柱筋必须进行隐蔽验收,在项目三检完毕,经监理检查验收后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⑶模板工程 

①模板工程是工程结构尺寸成型的关键,搞好模板工程,主要应控制好两个工序,一是结构放线,二是组合安装。 

②放线的准确,保证了柱梁板位置的准确性,模板做到有型,砼外形才能美观,尺寸规矩,角线顺直,表面平整。 

③本工程采用组合钢模板、竹胶模板。柱、梁主要使用组合钢模板,楼板视模板模数与房间面积部分采用竹胶模板。对模板组拼事先设计,做到组拼合理,接缝严密,支拆方便,竹胶模板缝隙用胶纸粘贴密封。模板支撑主要采用钢管,竹胶合板楼板模采用满堂脚手支撑。

④对模板及支撑事先进行计算,以满足施工的刚度和稳定性。

⑶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是保证房屋结构实体的关键,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则与整个施工工艺的方法及水平有关。 

①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上料严格按配合比进行计量,并特别注意对水灰比的控制,搅拌时间控制在120~150s之间。 

②混凝土的运输:运输尽量减少周转环节,使用的容器不应有漏浆和吸水现象,修平道路,以防止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 

③混凝土的浇注:混凝土浇注前,先清除模板内及钢筋上的杂物,并设看筋、看模人员,以保证模板位置的正确。浇注时,按规定的顺序进行,落差超过2m以上时,设串筒或留槽下料。振捣时掌握好移动距离、分层厚度、振捣时间及快慢的尺度,防止过振或欠振现象的出现。尽量减少施工缝的留置,必须留置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④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要及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为佳。 

⑸ 构件安装 

①砌体、圈梁等楼板支撑表面的标高,以楼层标高为准,用水平仪或拉通线的方法对墙体圈梁顶逐个找平,找平用1:2.5水泥砂浆,超过3cm时,用细石混凝土找平。 

②楼层排板:对上口板缝≥40mm,剩余不足一板宽的部位以现浇板带调节处理。板缝采取吊模施工,纵横板缝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 

2.2.5.3屋面工程 

   屋面工程是房屋建筑中重要施工部位和组成部分,不仅要满足排水、防水、隔热、保温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增加房屋美观的作用,也是优良工程重要条件之一,屋面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屋面坡度和保温施工 

   坡度是排水防水的首要基础,坡度略大些,流水排出快,所以应“以排为主,防排共举”,坡度通过保温层来实现,保温层施工时拉线找坡,现浇保温层严格控制水灰比,并适当压实。

(2) 找平层施工 

  按设计要求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

(3) 防水层施工 

     屋面工程是否渗漏,保证施工,关键是防水层的施工,保证防水层质量一是防水材料必须是合格材料,二是防水材料的铺贴必须按施工规范和操作要求进行。 

(4) 屋面细部处理 

屋面工程的关键是细部节点质量控制。屋面细部节点总的要求是:粘结牢固、封盖严密、外形美观,屋面细部节点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找平层节点做法,二是防水层细部节点做法。

2.2.5.4楼地面工程 

楼地面一般由垫层、找平层、防水层、面层组成。 

① 地面工程必须在该楼层内外墙面、顶棚做完抹灰装饰后,自上而下进行。 

② 施工时接槎位置设置在分户门裁口处,并特别处理好“管根、墙根、门根”三根部位,做到三根清爽。 

㈠ 基层施工 

①施工前对基层浮土、砂浆残灰彻底清除干净。 

②按室内地面厚度确定垫层厚度,并控制好标高及平整度。 

③垫层用平板振捣器分遍振实后,用大杠刮平,木槎子槎平,12h后洒水养护,保持砼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

㈡ 找平层 

  找平层施工前先清理楼板上面浮土杂物,施工时随铺随倒素水泥浆,铺好后,用2m长刮杆刮平,并用铁抹子收浆出面,阴阳角应一律做成半径约为20mm的均匀一致的小圆角,24h后应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

㈢ 防水层施工  

①施工前基层表面应基本干燥,含水率小于9%,并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彻底清除干净。

②涂底胶,将聚氨脂甲科、乙科和稀释剂按比例配合后搅拌均匀,再用滚刷均匀涂布于基层表面,一般以0.1-0.29kg/m2为宜,涂布底胶后干燥4-24h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③防水层配料配合搅拌均匀后,如粘度过大,可适当加入稀释剂,将已搅拌均匀的防水材料用橡胶或塑料刮板均匀涂刮在已清理干净的底层上。第一次涂膜固化后,再涂刮第二次,两次涂刮方向应互相垂直,涂刮后其厚度应达到1.5mm左右。 

㈣ 面层 

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彻底的清理,并检查垫层平整及标高,以确定面层厚度,并在四周弹线控制。

2.2.5.5门窗工程 

为提高门窗成品质量,工程所用门窗由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先进、有良好信誉的厂家统一制作,并与厂家签订质量保证合同,确保向工程提供的成品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的有关检验标准。 

安装时严格按操作工艺进行。竖向以最高层门窗边线为标准,分别用经纬仪将边线下引,门窗口水平位置,以楼层500mm水平线为标准,往上控制,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以同一房间的窗台板外露宽度一致为准,以保证窗户的准确位置。 

门窗框安装好后加强成品保护。待最后细装修前再进行门窗、扇安装。完工后做到框扇方正平整,五金齐全,位置适宜,开关灵活,无污染,无碰撞损坏。 

2.2.5.6装饰工程 

装饰工程是单位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建筑成品的表面装潢工序,这道工序的好坏,涉及到人们对建筑物质量的直观评价,是创优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㈠ 抹灰工程 

抹灰工程是建筑物内外表面成型的基础,完工后,应达到大面平整,线角顺直,尺寸规矩,细部精致的装饰效果。 

①抹灰前,将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等清除干净,并洒水润湿。 

    ②抹灰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③砂浆配比准确,并分遍完成。

    ④加强线角控制,做到阴阳角顺直,棱角分明。

㈡ 油漆涂料工程 

    ①严把材料关,油漆、涂料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有关规定的要求。 

    ②施涂前基层应清除干净,并用腻子满刮后,打磨光滑。 

    ③室内油漆、涂料施工时,门窗都应已安装完毕,以减少灰尘的污染。室外涂料施工时,避免在有风天气施工。 

    ④油漆、涂料的稠度要适当,对于油漆、底层漆必须干后才能涂上层漆涂料为减小色差,应在第一遍干硬前,随即刷第二遍,一般第一遍横刷,第二遍竖刷。 

    ⑤第二遍涂刷不宜过厚,涂层应均匀,外墙分段进行时,应以分格缝、阴阳角或水落管为分界线。

2.2.5.7安装工程 

安装工程是房屋建筑中重要的分部工程,是突出反映建筑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同时做到规矩、美观。搞好安装工程一是要控制产品构件质量,选用优质品,二是要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进行安装。 

安装工程分三个阶段:配合主体预留、预埋阶段;全面安装阶段;调试交工验收阶段。 

2.2.6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⑴ 质量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合格率100%。

⑵质量保证体系本段质量保证体系按照ISO9002;1994IDTGB/T19002-1994《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建立、保持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三级职责,权限明确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项目质量体系工作。

⑶ 质量保证措施

①持续保持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技术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做到各级领导、业务部门现场指挥,作业班组质量责任明确、考核奖罚明确,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创优积极性。

  ②坚持质量工作一票否决制,强化质量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把创优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

  ③加强与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主动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实现“四位一体”联合创优的质量工作格局。

  ④健全内部检查制度,实行施工技术部门管理,质量检查部门监控的监管分立机制。

  ⑤完善激励机制的约束手段,定期评比,奖优罚烈,运用经济杠杆,确保工程质量。 

2.2.7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⑴安全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为指导,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组织施工。本段的安全目标是:无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年负伤频率低于12‰;无等级火警事故;无机械及行车事故;确保工程列车和运输安全;确保施工区域内公路、河道畅通和安全;这一目标已经顺利实现。

⑵ 安全保证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者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形成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对施工生产实施全过程安全监控,对施工生产全过程和安全负全面责任。                    

     ⑶ 安全保证措施

①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兰州铁路局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健全制度,完善措施,确保施工区域内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②实行安全风险抵压金制度,将各级领导及个人收入与安全生产挂钩,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③开展安全教育,上岗前,由项目安质部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施工安全规则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特殊工种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④实行各项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

  ⑤在完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有关部门审核后遵照执行。

  ⑥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机械设备安置稳固,材料堆放整齐,用电设施安装触电保护器,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施工现场设醒目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标志,提示工人注意安全,施工便道边坡稳定,并做好必要防护。

  ⑦施工用脚手架、模板、钢架、支架等重结构经设计核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安全系数。

  ⑧所有机具设备的操作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⑨高空作业按规定配带安全帽,拴系安全带,挂安全网,脚手架搭设牢固稳定,提升设备严禁乘人。

  ⑩施工所用机械设备、材料存放避免侵入公路路面。占用公路路面,事先与交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征得同意,办好有关手续后占用,占用路面地点前后按规定设置警告牌及夜间警示灯。

11施工中,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决服从安全,施行安全检查一票否决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3.1 灰土挤密桩

灰土挤密桩是重要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形成的复合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处理的地基土无需挖出,在原来的地层位置上即可进行处理。因处理的深度较深,故称深层捣实法。它与夯实、碾压等竖向加密方法不同,属横向加密土层。

3.1.1.工艺特点

    材料价格低廉,施工机械相对较简单,方法简便,属经济与技术都较好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3.1.2.适用范围

挤密灰土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3.1.3.工艺原理及设计要求

3.1.3.1 工艺原理

灰土挤密桩是利用打桩机将钢套管打入地基土层并随之拔出(部分桩亦利用扩孔等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在桩孔中分层填入拌制均匀的石灰土,再夯实而成灰土桩。施工中当套管打入地层时,管周地基土受到了较大的水平向挤压作用,使管周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土的工程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的密度增加、压缩性降低、湿陷性得以全部或部分消除。

⑴ 对土的侧向挤密作用

 灰土桩挤压成孔时,桩孔位置原有土体被强制侧向挤压,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密实度提高。其挤密影响半径通常为1.5~2.0d(d为桩径直径)。相邻桩孔间挤密效果试验表明,在相邻桩孔挤密区交界处挤密效果相互叠加,桩间土中心部位的密实度增大且密度变得均匀,桩距越近,叠加效果越显著,合理的相邻桩孔中心距约为2~3倍桩孔直径。

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干密度对挤密效果影响较大。当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土呈塑性状态,挤密效果最佳。当含水量偏低,土呈坚硬状态时,有效挤密区变小。含水量过高时,由于挤压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土体难以挤密,且孔壁附近土的强度因受扰动而降低,拔管时容易出现缩颈等情况。

土的天然干密度越大,则有效挤密范围越大;反之,则有效挤密区较小,挤密效果较差。土质均匀则有效挤密范围大,反之有效挤密范围小。

土体的天然孔隙比对挤密效果有较大影响,当e=0.90~1.20时,挤密效果好,当e <0.80,一般情况下土的湿陷性己消除,没有必要采用挤密地基。

⑵ 桩体材料的作用

① 灰土桩是用石灰和土按3∶7质量比例拌和,并在桩孔内夯实加密后形成的桩,这种材料在化学性能上具有气硬性和水硬性,由于石灰内带正电荷钙离子与带负电荷粘土颗粒相互吸附,形成胶体凝聚,并随灰土龄期增长,土体固化作用提高,使土体逐渐增加强度。在力学性能上,它可达到挤密地基效果,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湿陷性,沉降均匀和沉降量减小。

② 桩体作用在灰土桩挤密地基中,由于灰土桩的变形模量远大于桩间土的变形模量(灰土的变形模量为E0=29~36MPa,相当于夯实素土的2~10倍),荷载向桩上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内土中的应力,消除了持力层内产生大量压缩变形和湿陷变形的不利因素。此外,由于灰土桩对桩间土能起侧向约束作用, 限制土的侧向移动,桩间土只产生竖向压密,使压力与沉降始终呈线性关系。

3.1.3.2  工艺参数的确定

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一定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的使用要求,正确选用施工参数,才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

灰土挤密桩参数包括:承载力、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处理宽度、桩孔的平面布置、桩距、填料等。

⑴ 承载力

    湿陷性黄土地基经过灰土桩挤密之后,工程物理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桩体与桩间挤密土工程物理性质相近,两者能较好地合理分担荷载,共同组成的复合地基一般称为灰土桩挤密地基。

根据P-S曲线上的拐点确定的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或相对沉降量s/b=0.015~0.020所对应的荷载值,综合分析确定(b为承压板宽度)灰土桩挤密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⑵ 桩孔直径

    桩孔直径主要取决于施工机械的能力和地基土层的原始密实度。选择的桩径过小,桩数增加,就增加了打桩和回填的工作量;桩径过大,桩间土挤密效果不好,不能完全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土的均匀性也差,同时要求成孔机械的能量也太大,振动过程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大。总之,应对以上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正确选择桩径。本工程灰土挤密桩桩径为40cm。

⑶ 桩孔深度

    挤密孔深度主要取决于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性质以及成孔机械的性能,不得小于3m。

对于非自重湿陷土黄土地基,其处理厚度应为主要持力层的厚度。即基础下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小于附加压力和上覆土层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的全部黄土层,或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25%的深度处。

⑷ 处理宽度

灰土挤密桩地基的效果也与处理宽度有关。当处理宽度不足时仍可能使基础产生明显下沉。根据现场浸水试验,灰土挤密桩的处理宽度宜采用:在非自重湿陷土黄土地区,挤密地基每边超出地基边缘的尺寸不小于0.3m。

⑸ 桩孔的平面布置

布孔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未得到挤密的空白面积。因此,桩孔应尽量按等边三角形排列,这样可使桩间土得以均匀挤密。但有时为了适应基础几何形状的需要或需要减少桩数。本工程按梅花形排列。

⑹ 桩距和排距

灰土挤密桩地基的效果与桩距的大小关系极大。桩距太大,桩间土的挤密效果不好;桩距太小,桩数增加太多而不经济,同时成孔时地面隆起,桩管打不下去,给施工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桩距,选择时应以桩间挤密土能达到设计的密实度为准。要消除桩间土层的湿陷性,桩间土的最小干容重不得小于15kN/m3

3.1.4 工艺流程灰土挤密桩工艺流程见图2。

3.1.5. 操作要点

3.1.5.1 施工准备

(1)进行图纸复核,编制施工方案,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2)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形成横坡,作好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3)根据工期要求,组织机械设备及人员进场,并配备测量及检测设备。

(4)平整好堆料场,选定取土场和石灰供应商,对选定的石灰和土进行原材料和土工试验,确定石灰土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技术参数。

(5)作好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

3.1.5.2 灰土挤密桩施工

(1)备料。将土和石灰运至拌和场,如用生石灰,在拌和前7天进行消解。

(2)每天施工前测定土和石灰的含水量,确保拌和后石灰土的含水接近最佳含水量。

(3)成孔施工。

 1场地平整后,根据设计桩位图定出孔位。

 2沉管机就位后,使沉管尖对准桩位,调平扩桩机架,使桩管保持垂直,用线锤吊线检查桩管垂直度。在成孔过程中,如土质较硬且均匀,可一次性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如中间夹有软弱层,柴油机点火装置可能熄灭,需要人工辅助点火几次,反复几次才能达到设计深度。

 3对地基含水量较大的地方,桩管拔出后,会出现缩孔现象,以致桩孔深度或孔径不够。对孔深不够的孔,可采取超深成孔的方式确保孔深;对孔径不够的孔,可采用洛阳铲进行扩孔,扩孔后及时夯填石灰土。

(4)灰土拌和。首先对土和消解后的石灰分别过筛,然后按灰土体积比3:7进行配料拌和,在拌料场拌和3遍,运至孔位旁夯填前再拌和一次。

(5)夯填石灰土。

1夯填采用锤击夹杆夯实机,锤径28㎝,落距50~60㎝,锤重180㎏,每分钟夯击次数为42~45次。

2夯填前测量成孔深度、孔径,作好记录。

3夯填前先对孔底夯击4~5锤,每填入3㎝厚夯击不少于3锤,听到第三锤声音清脆,回弹明显,站在孔位旁有回音感觉,夯填连续进行,回填每米填料为0.186m3左右,直到填满夯实为止。

3.1.5.3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本工程DK86+310-DK86+107,DK85+312.58-DK86+062.7,DK84+645-DK85+132.98,DK82+765-DK82+995,DK79+500-DK79+640,DK79+220.4-DK79+334段为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

(1)DK84+645-DK85+132.98段在施工时遇到了大面积自然陷坑,对此采取了挖出及分层夯填至原地面,然后进行打桩的措施,确保了桩的挤密效果。

   (2)DK86+310-DK86+107,DK79+500-DK79+640段灰土挤密桩位于沟谷之内在夯打时由于地基含水量过大导致出现了缩径、堵塞、挤密成孔困难、孔壁橱塌等情况,对此采取用打桩机冲孔或洛阳铲扩孔的措施处理,完成了灰土挤密桩施工,后经静载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3.2 强夯施工工艺

四、检验批、隐蔽工程检查及处理情况

    本工程所有检验批、隐蔽工程全部按照规范要求自检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4.1.检验批

   本项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检验批次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及时正确书写检验批资料报监理工程师签认。

4.2. 隐蔽工程

   隐蔽工程是指为下道工序施工所隐蔽的工程项目,隐蔽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根据现行的技术规范、标准、规定、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监理委托合同等,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4.2.1 目的

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或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工序实施隐蔽工程检查,是为了避免被下道工序所掩盖,而无法进行复查的部位发生重大差错,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和合同规定要求。

4.2.2隐蔽工程验收的程序及要求:

1、隐蔽工程隐蔽之前,施工单位对已完成的需要隐蔽的分项工程检验,完全具备以下条件时,由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工程师向监理工程师报检:

①应检验的项目已全部自检合格,有关资料已准备齐全;

②经基层施工单位的上一级质量管理部门的质检工程师复检合格;

③隐蔽工程报检单、工程质量检验验收记录、工程检查证及有关附件齐全完整。

2、质检工程师在预定检查时间24小时之前,向监理工程师书面预约。检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隐蔽工程报检单、验收记录及有关附件,正式报检。

3、监理工程师接到报检单后,在预定的时间前往检查。监理工程师如遇特殊情况,则需另行商定检查时间,但必须在商定的时间前往检查。质检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均不得违背约定。如监理工程师违背约定,隐蔽工程将视为合格,其责任由监理工程师承担。

4、监理工程师在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时,施工单位质检工程师必须在场。

5、监理工程师对检查合格的工程给予签认,并准许施工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如检查不合格,监理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工程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而后复检直至合格为止。检查合格后,当即办理隐蔽检查签证,不得事后补签。

6、严禁监理工程师委托施工单位代检隐蔽工程。监理人员必须详细并如实记录隐蔽检查情况。

7、凡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或办理签证而施工单位自行隐蔽的工程,建设单位一律不予承认。

8、为了有计划的做好隐蔽工程检查工作,施工单位对隐蔽工程施工做好进度计划,交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据此安排好行动计划;

9、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经长期停工,在复工前应重新组织检查签证以防意外。

4.2.3 隐蔽工程验收内容:

1.地基与基础,包括土质情况、槽基几何尺寸、标高、地基处理,土方工程,支护工程:灌注桩工程:检查钢筋笼,沉渣,清孔。

2.主体结构各部位钢筋,内容包括:钢筋品种、规格、数量、间距、接头情况及除锈、代用变更情况。

3.桥梁等结构物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直径、位置、坡度、接头处理、孔道绑扎牢固等的情况。

4.现场结构焊接,包括焊条牌号(型号)焊口规格、焊缝长度、高度及外观清渣等。

5.桥梁工程桥面防水层下找平层的平整度、坡度、桥头搭板位置、尺寸。

6.桥面伸缩缝埋件规格、数量及埋置位置。

7.圆管涵:混凝土管座、管带及附属构筑物隐蔽部位。

8.涵通道基础及水泥混凝土的配筋尺寸、养护、等级、表面标高。

4.2.3桥梁基础的报验和检查

1.常用桥梁基础的形式有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等。本工程采用桩基础。

2.桩基础为钻孔桩

在钻孔桩基础施工前,将施工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经书面审批后方可正式开工。钻孔桩的施工工序由:钻孔准备、护筒设置、护壁泥浆、钻孔、清孔、水下混凝土的配制、钢筋笼的制作,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等组成。各工序的实施办法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钻孔桩在进行钻孔、清孔、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后,应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钻孔的质量和桩的质量。钻孔质量的实测项目应符合《铁路工程桥梁施工技术规范》。桩的质量检查,主要是指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的检验。桩身质量的检测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第三方部门进行,检测内容为结构的完整性检测和单桩承载力检测;对钻孔桩采用无损法检测和声波检测。

4.2.4桥梁墩台的报验和检查

浇注墩台混凝土时,首先应检查基础施工情况,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一般要求墩台混凝土,应在整个平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注。

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途停工,应按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振捣宜采用插入或振捣器;混凝土脱模时的强度宜为0.2~0.5MPa,当脱模后台表面的缺陷,应在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及时予以修整。

4.2.5模板报验和检查

1.支架、拱架、模板等必须根据要求所承受的荷载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2.在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将模板清理干净,其底部应完全没有污垢、泥土或其他杂物;模板必须加固牢固,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3.模板拆除之前3天,应报监理工程师并取得同意。模板的拆除,应保证混凝土结构不受损坏。当混凝土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前,若承包人过早拆模而损坏了混凝土结构,则由施工方负责。一般情况下,不承重的垂直模板,可在混凝土强度超过2.5MPa, 或其强度能保证结构表面与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拆除;栏杆柱等的模板至少须在混凝土浇筑后3天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应待混凝土强度能承受逐级自重,即对跨径小于3米的梁和板,应达到设计强度的50%;跨径大于3米时,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将模板加以拆除。

4.2.6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的检查

1.钢筋的加工及安装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钢筋、焊条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钢筋(含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配置在同一截面(30D)和长度范围内,且不小于50cm的受拉钢筋接头,其截面不得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在受压区内可受限制;钢筋的焊接长度和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从外观角度来看,钢筋的表面铁锈及焊渣要清除,多层钢筋网应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以保证骨架的施工刚度。

3.钢筋加工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4.钢筋的安装应按预定的顺序,严格按照设计图图纸所示的位置准确地进行布设安装,并与支模工作相配合,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骨架的扎接或焊接。为了保证和固定钢筋相互间的间距,应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支承方式将钢筋牢靠地固定好,以使其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不致移位。

网格或钢筋网的钢筋,彼此间应有足够的搭接长度,以保持其强度均匀;同时,也便于端部和边缘能牢固地联接。其边缘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一个网眼。安装好的钢筋骨架,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并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任何构件的钢筋安装完毕后,应如实填写质量检验,并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施工。

4.2.7涵洞的报验和检查

1.本工程涵洞的形式有管涵、盖板涵。

2.涵洞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帽石及一字墙或八字墙应平直,无翘曲,其表面亦应平整,轮廓清晰,线条平直,且无阻水现象;钢筋混凝土圆管、盖板的现浇,预制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安装时,要符合规范的要求;拱圈圬工的砌筑,应从两端拱脚向拱顶同时对称砌筑,砌筑施工中,拱架或拱圈均不得产生变形,当拱圈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拱架;沉降缝、防水层、回填土等,均应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施工。

3.钢筋混凝土圆管的预制或外购成品的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经工地验收后方可进行安装;若钢筋混凝土圆管为预制,其管壁蜂窝每处的面积不得超过3cm×3cm,深度不得超过1cm,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1%;管涵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换填等措施加处理;管座混凝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管节接缝宽度及堵塞材料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办理;从外观上看,涵洞应直顺,进出口应平顺,且无阻水现象;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应平直,无翘曲现象。

4.2.8构造物回填的报验和检查

    构造物回填(桥台、桥台锥坡、涵洞(通道)、挡土墙、护坡等的填土)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进行回填。回填时间应待结构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能开始,高于桥面支承横梁底的桥台回填,应在结构物拆模3天之后进行。墩台周围的回填,应同时在两侧及基本相同的标高上进行,且特别应防止对结构物形成任何土楔的情况,挖方界内的坡度可修成台阶形。回填应采用A组填料回填。台背填土长度(顺路线方向)应自台身背算起,锥坡填土应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按高度、宽度一次填足以避免事后补填;拱桥台背的填土必须与拱圈施工程序配合进行,以便使拱推力与台背填土之压力保持平衡。回填料的压实,应在材料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度达到设计规定,若设计未规定时,压实度不得小于95%;为保证回填料达到压实度,可分层填筑和压实,且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得超过20cm。

4.2.9锚具、张拉设备及张拉作业报验和检查

    4.2.9.1预应力系统(张拉设备)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开始的28天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采用的预应力系统的全部细节,并说明材料的供应厂家,以便监理工程审批。

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由专人使用与管理。锚具和千斤顶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校核,其性能和精度均应满足规范要求。锚具应无受损和钢丝束过量回缩、锚塞滑移等现象;千斤顶应适用于所采用的预应力系统,且在使用过程中,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和保养,并对其精度进行校核;所的压力表、测力计及其他用于测量预应力荷载的机具的读数精度均不得低于±2%。

4.2.9.2预应力材料

所有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材料,如钢筋、钢丝、钢绞线、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混凝土、压浆材料等,均应满足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获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后,方能使用。

4.2.9.3预应力张拉作业

施加预应力的各种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管理和使用,并应经常维护,定期校核。长期搁置未用的张拉机具,使用前应进行全面校验,其检核结果应符合要求,并应获得监理工程师认可;              一般情况下,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以上,以及要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检校;弹簧测力计等检校期限,以不超过2个月为宜。所有检校结果都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安装张拉设备时,对直线受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的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互重合;对曲线受力筋,则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重合,且不得偏移。受力筋的张拉应采用“双控”,在张拉过程中,如发现滑丝、断线、锚具压坏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查明原因,作好记录,并报监理工程师处理。若滑丝、断线数量超过设计图纸规定时,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可重新换束张拉。

在张拉作业中,按要求作好记录,并在每次张拉作业完成后24小时内送交监理工程师。如张拉不合格,应立即返工。

后张法施加预应力前,承包人应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全面检查,其质量应符合要求。第一次张拉移梁时,混凝土的强度须达到设计规定值。检查结果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且在场旁站监控时,方能进行张拉作业。

 选派富有经验的合格的技术人员专职指导张拉作业,所有参加操作预应力设备的工作人员,均须通过正式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当预应力加至设计规定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时,方可锚固钢丝束;千斤顶压力应以锚具和钢丝束不受振动的方式予以解除;当气温下降-5℃以下且无保温措施时,张拉工作应立即停止进行。

五、工程设计变更

本工程设计变更共计16次

5.1    新增8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及2座护涵。

    为了更好的促进物流产业组团及现代农业加工产业组团发展,保证兰州新区北部用地完整性,经兰州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兰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铁第二勘察设计研究院等部门和单位对城市道路与中马铁路交叉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确定与中马铁路相交的9条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桥涵设计,作为该片区沟通南北用地的通道,基本能够满足该区域发展需要,铁路以上跨方式与城市道路交叉,通道以4孔桥预留。具体增项如下:

DK76+460.32    12.0+2*15.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DK77+211.00    12.0+2*12.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DK77+994.66    12.0+2*12.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DK78+744.09    12.0+2*12.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DK79+415.55    12.0+18.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DK80+161.53    12.0+2*15.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DK81+093.12    12.0+2*12.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DK81+917.61    12.0+2*15.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DK76+415       1-6.0m钢筋混凝土护涵

DK81+050       1-3.0m钢筋混凝土护涵

5.1.1 DK76+460.32    12.0+2*15.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该框架立交大里程边孔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基承载力为150KP,不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300KP的要求,遂根据工程现状,对该处地基基础变更为采用4%水泥改良土换填,换填深度1.0m。

5.1.2 DK77+211.00    12.0+2*12.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该框架立交小里程边孔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基承载力为120KP,不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300KP的要求,遂根据工程现状,对该处地基基础变更为采用4%水泥改良土换填,换填深度1.0m。

5.1.3 DK77+994.66    12.0+2*12.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该框架立交大里程边孔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基承载力为130KP,不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300KP的要求,遂根据工程现状,对该处地基基础变更为采用4%水泥改良土换填,换填深度1.0m。

5.1.4 DK78+744.09    12.0+2*12.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该框架立交边孔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基承载力为80KP,不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150KP的要求,遂根据工程现状,对该处地基基础变更为基底采用砂夹石换填,边孔两侧采用4%水泥改良土换填。

5.1.5 DK81+093.12    12.0+2*12.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该框架立交左边孔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基承载力为80KP,不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150KP的要求,遂根据工程现状,对该处地基基础变更为采用砂夹石换填。

5.1.6 DK81+917.61    12.0+2*15.0+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立交

该框架立交左边孔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基承载力为80KP,不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150KP的要求,遂根据工程现状,对该处地基基础变更为采用砂夹石换填。

5.2    根据兰州新区中川至马家坪铁路建设指挥部,铁建指发[2013]10号文件,对中马铁路兰州新区北站进行部分设计变更:

(1)将站房及10KV配电所由原设计的线路南侧调整至线路北侧,站中心里程DK74+850不变。

(2)因兰州新区北站南侧布设新区物流园,需对站内桥涵作出变更。

   1取消DK75+354  1-2.0框架涵;DK75+471.5   1-2.0m框架涵

DK75+772.5  1-1.5m圆涵。

   2DK74+021.5  1-1.5m圆涵,DK74+387.5  1-1.5m圆涵两处改移至CK73+897处。

   3取消DK74+398  1-6.0m框架涵,DK75+184  1-6.0m框架涵。

(3)原设计5-6股道线间距调整6.5m。

(4)原设计为2的股道向南拨移1.5m。

(5)调整原设计12、15、7-13、1、3、5道岔位置。

(6)原设计12、7-13、15道岔改为12号道岔。

(7)站房调整至北侧后,预留客运设施条件,并修改股道编号。

六、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评价

中马铁路从20##年3月开始验交,所施工工程全部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施工测量成果符合要求,施工所用材料经中心试验室及第三方检测全部合格;全线单位工程共计37项,全部合格。

七、综合分析 

 中马铁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及相关验收标准要求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合理受控。施工过程中积极和业主、监理单位协调、配合,及时圆满的完成了施工任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大跨度管理工作:第一,强调各项工作的计划性,通过全线工程总计划控制进一步细化控制计划,使全体施工人员明确各自施工任务的目标,每项工程提前得到统筹安排,开工后做到有序施工。第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参照指挥部的相关管理办法,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了项目施工管理制度,从施工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制度要求与指导,并根据管理办法,加强落实检查,使各项制度在施工中得到了贯彻执行,有效的组织了施工生产。第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确保开通为重点,提前按排开工路基及轨道工程,以确保行车安全为第一任务。第四,注重沟通,强调落实。对施工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项目部与业主、设计及时沟通,并及时落实。 

通过验收本工程资料齐全,各分部分项工程评定合格,所有单位工程全部合格。

                                 

                                      中马铁路I标EPC项目部

                                          20##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