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家桥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应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周家桥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应用的调研报告

周家桥街道人大代表组

人类已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种种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更开始全面地改变人们生活的观念和方式,在我们熟悉的物质城市的身边已经迅速形成一个信息化、虚拟化或者说是数字化的“新城市”。在这个“新城市”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购物、远程医疗;可以在电脑前学习课程;人们将生活在“数字家庭”、“数字社区”、“数字城市”之中。“智慧社区”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智慧家居系统、社区的物联系统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使社区管理者、用户和各种智慧系统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以达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数字化”生活体验。 “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建设要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

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目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20xx年,周家桥街道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1-20xx年行动计划》,根据长宁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深化“数字长宁”、实施“智慧高地”战略的要求,于年初申报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并成为上海市首批十六个试点社区之一(长宁区唯一一个试点)。周家桥街道人大代表组就周家桥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应用,于20xx年的3月至10月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周家桥社区(街道)位于长宁区北部,东起轨道交通3、4号线与华阳路街道接壤;西至威宁路与新泾镇相邻;南邻武夷路、玉屏南路、天山支路、和天山路街道相连,北靠吴淞江(苏州河)与普陀区隔河相望。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约6万人,下设20个居委会(另有1个居委会筹建中)。周家桥社区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以街道为中心,联接区信息中心,分布至三个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各居民区的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自20xx年起,周家桥街道与中国电信紧密合作,实施城市光网进社区工程,大力推进宽带普及、光纤入户和无线WiFi建设。

20xx年,周家桥街道根据“智慧社区”建设要求,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建设社区数字服务网络系统,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智慧型社区。

1、初步建成“88590”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以街道社区门户网站为中心主站,20个居民区为子网站的网站群,形成统一规范的社区对外服务网站群管理体系。通过小区公告、书记微博、党员先锋榜等功能模块向小区居民主动推送各类信息,通过互动交流、舆情瞭望等模块,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的最新需求和动态,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结合电子走访日志功能,将原“88590”居民走访日志与区电子走访日志信息整合,及时掌握走访信息,强化动态跟踪,做到对社区人口基本数据清、特殊情况明,进一步把党和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延伸至居民小区。

2、初步建成社区事务综合受理服务平台。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推进“五网合一”建设,构建社区事务受理综合平台。一方面,整合民政、工会、医保、劳动、计生等专业条线部门的受理信息,将各业务条线的下发系统(民政、计生、劳动、卫生、社保等)数据进行本地化存留,形成社区自有的数据信息库;另一方面,加强同区公安实有人口信息库的对接,通过信息的交换对比,对动态变更的数据进行标识、提醒,消除误差,及时反馈,为区实有人口信息库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数据共享一体化,提高事务办事效率,简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容。目前主要实现以下三个功能:

一是受理跟踪:对办理事务后续的审批状态、期限、结果等情况,通过主动式跟踪和实时提醒,基本实现关联业务、业务周期、业务反馈“三提醒”。二是主动服务:建立业务关联、信息分析、人口查询、入户关联、业务发现、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通过短信发送、政策查询等功能,实现对社区人口的综合管理服务。三是决策支持:通过综合查询、即席查询、报表分析等功能,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为社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3、初步打造完成“智慧社区”的示范小区。街道与上海电信合作,在古南居民区的雍景园小区先行试点,探索形成“四个一”的智慧小区模式:一是建成一个“智慧社区”示范体验点。在小区门口物业管理处,单独开设12平方米的“智慧社区”示范体验点,全天候讲解、演示,向社区居民宣传“智慧社区”理念和智能化服务的应用。二是建立一套综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将社区原有的11个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综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小区景观灯光、电梯监控、车辆出入、周界报警等实现智能管理,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三是推出一套个性化的社区版IPTV。制作个性化的IPTV社区版界面,利用信息发布平台向社区居民发布社区信息公告、政策法规、文体活动、社区报电子版等信息,居民通过家里的IPTV能了解街道及其周边商家的相关信息,足不出户可得到社区的便利服务。四是打造一个数字化社区活动室。在小区活动室内,实现WIFI全覆盖,安装LED触摸式电子显示屏、全球眼等信息化产品,使居民感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二、初步成效

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周家桥街道积极推进社区光纤网络宽带建设,在全区率先推行“数字惠民——城市光网进社区”实事项目,大力推进宽带普及、光纤入户和无线WiFi建设。社区内光纤到户、百兆接入的网络覆盖达98%以上,区域内宽带用户、宽带家庭接入速率全面达到8M,甚至10M以上,光纤用户达到20M。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社区重点公共服务场所实现移动通讯网络、无线WIFI技术的全覆盖。在全社区形成了高速、稳定的3G+WiFi的立体无线网络架构。

二是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效能。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和服务协处系统,依托区“三个实有”基础库,将社区人、事、物等数据汇总,形成综合信息库,实现信息主动推送和精细服务功能。如利用微博、智能手机等新型互联网终端,延伸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手段,把与居民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信息直接推送给居民。又如,通过对人群的分类,对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精细化服务,全面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效能。

三是构筑多元合作的创新模式。在“智慧社区”运作过程中,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协同多元合作的推进方式。与信息化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上海电信等运营商密切合作,有效整合社区商业服务资源,通过各类无线终端,积极推进智慧家居、智慧物业项目的普及。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说周家桥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设进度目前在全市是相对领先的。但通过调研,也发现周家桥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到实用好用、便利实惠,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群众变化的需要。但目前看,宽带入户的建设,即高速“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站、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采集、制作与维护,以及整体建设后居民的实际应用等,即高速“车”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

二是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调。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由于一些委、办、局等职能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开发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且是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如公安、民政、劳动、计生、卫生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也各自开发了相应的业务软件派发到街道和居委会,包括劳动人口信息系统、城市低保信息应用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育龄妇女管理系统、计生科技服务系统等,同样的一批居民基本情况,在不同的部门建的系统中多次出现,但在具体应用中,街道拿不到整合后的信息,如实有人口信息库数据。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不统一,易造成“信息孤岛”,而由街道出面协调存在实际困难。

三是人才短缺。“智慧社区”的打造,不仅需要网络管理、系统安全、软件编程等专业高级人员,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

识的一般工作人员。目前,周家桥街道虽然对各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有一定要求,但调查中发现只有少部分人能熟练应用。同时“智慧社区”建设缺乏适应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四、建议及对策

建议一:加快推进现有系统项目的实施和应用

一是推进现有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对街道现有网络架构进行梳理、分析,做到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节约化、集中化建设;二是推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如结合网上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街道门户网站和88590网站群的充分应用,有效整合现有的功能模块,汇聚社区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信息化便利服务。三是扩大服务载体试点成果的应用。在总结雍景园小区智慧家居、智慧物业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智慧医疗、智慧居家养老等理念,进一步充实功能和内容。进一步打造小区智能活动室,做好版本升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推广计划,扩大试点成果应用范围,使智慧家居、智慧物业建设由点到面,逐步扩大。 建议二:加强资源整合,探索多元运营模式

周家桥街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协同多元合作的推进方式,但要进一步区分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项目运营模式。建议区分为政府独立投资建网;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建网;政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模式;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等五类运营模式。

属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为目的的项目:政府独立投资建网和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建网运营模式,街道要积极争取区有关部门参与项目,做好信息对接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属半公益半市场化的项目:政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建议合理设定工作分工,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有效介入及工作推动,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共同完善方案;属纯市场化项目: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模式和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等运营模式,则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市场合理竞争,推进和完善项目。

根据不同运营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智慧社区建设的支持,尤其是信息数据的共享,在政府部门之间要打破信息壁垒,充分共建共享信息数据。同时,建议区有关职能部门对智慧社区建设信息化建设出台统一的标准、规范、要求等,为今后智慧社区建设全面铺开奠定基础。

建议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宣传动员实效

一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配套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专业性知识培训,尤其是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专项培训和管理,有效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力保障信息化建设在社区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大“智慧社区”建设的宣传动员力度,尤其是加大在新建小区进行智慧家居、智慧物业建设的宣传。同时建议让居民参与项目建设,如邀请部分居民进行项目体验,让居民使用终端系统和设备一段时间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提升信息化建设居民的认知度和感受度的同时,不断完善“智慧社区”建设具体方案。

20xx年10月30日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正处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近年来我镇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基本情况

***位于北35公里处,全镇下辖 个行政村,总人口 万人,有全国最完整的 等名胜古迹,现为国家4A级文物旅游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古迹荟萃,交通便利,商贸繁荣,特殊的地理位臵,使全镇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不容忽视。

二、我镇的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镇综治工作中心职责任务,以拓展职能,提升效能为重点,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切实发挥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的作用。二是进一步推进了村级“一站两会三员”(即综治工作站,治保会、调委会,综治协调员、治安员、专职民调员)工作模式,努力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在人员、经费、办公

设施方面的投入,按照要求配齐配强了综治工作中心、矛盾调处中心工作人员,及时拨付经费保障了工作的有效运转,更新了办公设施和办公场所。

(二)矛盾纠纷调处保稳定

一是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治激化”的原则,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预警谈话制、首问责任制、双向承诺制、四访工作制、责任查究制等七项工作机制。二是综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三种调解手段,健全矛盾纠纷“大调处”联调联动工作机制,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依托“综治工作中心”,整合调解工作力量,形成镇党委统一指挥,综治办牵头,司法、派出所主办,各办、站、所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工作格局,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三是一般纠纷随报随调,疑难纠纷由包片领导及相关部门包案,做到人人都是“调解员”,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三)便民服务解民忧。

为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我镇专门开设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便民咨询、法律服务、户籍服务、民政服务、城建土管、党员服务、家电下乡、劳动保障、人口计生、农林服务十个服务窗口,统一将矛盾纠纷受理、法律咨询、定补、抚恤、救济款、农村低保的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准生证、独生子

女证、农房新(改、扩)建和用地手续、组织关系接转、困难党员救助、家电下乡补贴、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等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的项目进行整合,由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个窗口“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情况“五公开”。各个服务窗口由专人负责接件和办件,并根据情况,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限时办结。改过去办事拖拉为限时办结,改过去分散办理为集中、联合办理,改过去“群众求着政府办”为“政府服务群众办”,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纸明”,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少找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办的事办好、办完。同时,制定了考勤、办理登记、效绩考核、岗位责任、首问负责、过错责任追究、职位代理等制度,要求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接受的每一个咨询等都详细登记备查。

(四)全面推进社会风险评估

一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分析社会稳定形势,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究处臵重大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并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重大问题进行分析预警。二是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坚持苗头预警。对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预警防范,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向有关单位发预警通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认真做好防范工作。坚持决策预防。对可能涉及或影响到群众利益的问题以及群众承受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对可能出现

的情况进行研判、提出建议,并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介入,预防重大决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坚持个案预防。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敏感时期,责成有关部门对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和老上访户和其他稳控重点人员、重点对象和涉法上访的有关当事人做好预防工作。

(五)特殊人群管理暖人心。

有针对性的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活动,服务青年的就业需求。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切实抓好“五个及时”: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勤劳致富。同时,成立安臵帮教工作小组,与帮教对象结成对子,和帮教对象亲属签订帮教工作责任书,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并主动上门走访谈心,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帮助其树立生活勇气,同时针对部分帮教对象家庭条件差、生活无着落的实际情况,主动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过上稳定生活。

(六)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建设

一是抓排查整治,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每半月排查一次矛盾纠纷和治安乱点雷打不动,通过排查整治活动的开展,改善了我镇社会治安状况。综治办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扎实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专项整治、打击“两抢

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活动。二是抓治安防范,全面提升防范水平。一是技防建设方面,我镇投资100余万元,安装视频摄像头215个,拓建了派出所监控平台,各个自然村全部实施视频监控。建立了横到头,纵到边,全镇覆盖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网络。三是人防方面,20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全天侯巡逻,统一服装、统一车辆,工资到月发放。四是群防群治方面,主要道路设卡点,自然村出入设卡口,白天村村有人义务巡逻,看家护院。群防群治已成为人们的自发行动。

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相对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一)群众的利益诉求格局日趋多元。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造成社会矛盾纠纷多样化,大量利益诉求以矛盾纠纷形式凸显出来,涉及领域不断扩大,矛盾主体多元化,主要为土地征用、拆迁安臵、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等方面,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日益复杂,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处臵群体性事件的难度加大。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兴起,群众越来越注重利用网络来表达利益诉求,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制度规范,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恶炒、恶意中伤、散布虚假消息等现象逐步增多,严重影响着网络舆情的正确导向。

(二)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日趋滞后。一是社会管理理念落后。部分干部社会管理和服务理念相对滞后,重管理、轻服务。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漠,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方法欠缺,不会做群众工作。二是缺乏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沟通协调,公民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强。三是基层政法保障力度不够。基层警力有限,基层政法综治维稳人员兼职现象突出且变动频繁,难以保证专职专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化程度亟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总量有限,而且在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依然极大。一方面,群众对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就业培训及信息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相关服务等的需求还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导致农村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成本随之提高。另外,由农民工引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重点把握“疏”与“堵”的关系,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社会共同治理格局。民心如水,易疏难堵。必须树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观念,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要唤起公众参与社会

管理的自觉,使公众认识到参与社会管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与责任。要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如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让公众提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案;建立社会管理问责制度,让公众参与对政府社会管理绩效的考核和评价;建立利益协调和利益表达机制,让公众参与协调、理顺各种利益关系。

(二)重点把握“好”与“快”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工作思路。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质量要优,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综合考虑社会、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握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防止顾此失彼,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一方面,要坚持“好”字当头,把握“好”、突出“快”,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

(三)重点把握“扬”与“抑”的关系,致力社会传统美德的引导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引导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要强化道德教化。结合时代需求,对“仁义礼智信”、“忠孝恕悌让”等传统美德进行弘扬,重点开展传统美德专题宣传教育,努力打造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氛围”,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社会新风。二是实施典型带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选树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重点是在创新载体,开展系列主题

实践活动上下功夫。三是修订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对村风民风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摈弃陋习,提倡美德,倡树正气,使其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第一道文本制约。

(四)重点把握“打”与“防”的关系,强化打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工作方向。一要坚持打防结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致力于基层基础的防范工作,全面推进科技防控建设,继续完善综治大巡防机制,使打击和防范相辅相成。二要做到关口前移。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网络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建立有效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按照“积极引导、依法管理、整体管控”的原则,创建维护稳定和谐的网上矛盾化解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全面高效的网络社会服务。加大排查力度,对各种不稳定因素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三是抓好事后处理。对已经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主动化解。对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要坚持调解为主,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对信访稳定案件,特别是对集体访和老上访户的问题,要严格实行领导包案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解决,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把任务分解到人,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综治委

20xx年4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