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摘要:

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退役指令性后强制安置的方法已经被淘汰,社会也不断提高就业要求,而我国退役运动员大多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低下,高强度训练造成的身体伤害等因素,导致就业困难。在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运动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减少运动伤害,提高全社会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支持,加强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创业指导等措施。

一、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全民整体文化素质提高较快,用人单位已大大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较好的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也普遍提高。而我国专业运动员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

我国运动员进入专业训练团队的时间一般较早,如体操运动员一般4、5岁就开始专业训练,相对封闭的生活和训练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失去了接受正规文化教育的机会。有的项目在运动员年龄较小的初期可能采取半天文化课学习,半天专业训练的方式,而在中后期往往都是全天的专业训练,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很少。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运动员教育水平所占比例为:小学水平占8.53%,中学水平占37.32%,高中、中专水平占33.59%,大专水平占18.54%,大学本科水平占1.72%。跟许多同龄人相比,运动员在文化程度、社会劳动技能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和不足。没有经过系统的基础教育,有的运动员退役后即使上了大学,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只能是个“挂名教育”,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从小的封闭或半封闭训练使他们基本没有接触社会的机会,所以很多运动员在心理上显得非常单纯,对社会的了解不够。这些原因都导致大多数的运动员除了自己的专业以外,什么都不懂,并且不能快速的适应社会。在科技日趋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显然不能符

合很多岗位的要求。

(二)竞技体育运动要求有很高的身体训练强度。我国目前的运动训练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竞训人员仍然沿用粗放式训练。由于竞技体育的残酷性,金牌战略更是使一些教练员在训练时往往加大了训练强度而违反科学规律。据统计,我国运动员大多在少年时就要开始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从事训练时间越长,运动水平越高,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使得相当比例的运动员在退役后身体都存在着一定的伤病,严重的可能造成伤残,这也使得一部分退役运动员的择业面更加狭窄,也造成了很多的企事业单位不愿意录用身体有明显伤病的退役运动员,怕给自身造成负担。

经过调查,大多数专业运动员平均每天的训练时间在6小时左右,常年高强度的训练很容易造成身体的疾病,例如射击类项目运动员多发肩颈,腰椎疾病,球类项目运动员多发关节疾病,举重项目运动员多发膝盖,腰部疾病,而训练或比赛过程中的意外更是容易造成运动员的伤病。例如我单位下属训练单位就有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导致左眼几乎失明。这些身体上的原因使得很多运动员不能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或不能更好的为用人单位服务。在运动员本身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加上身体的问题,更加恶化了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形势。

(三)社会对于专业运动员认识有偏见,对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的支持力度往往不够。由于上述运动员的教育水平等局限因素造成社会对于专业运动员的认知普遍有偏见,大多数人认为专业运动员由于从小就接受封闭式的身体训练,很少有时间学习文化知识,较少接触社会,思想也比较单纯,往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味的认定运动员工作能力低下,不愿意给退役运动员提供工作机会,即使愿意提供,一般也是就业层次相对较低的岗位,如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岗位,文化技术等行业的脑力劳动岗位比较少。

二、改善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退役运动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水平,发挥其体育专业优势。 任何就业措施及政策的落实转化到长期的效果上,都要依靠退役运动员自身较高综合文化素质的支撑,因此,提高退役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就业不稳定的基础性手段。退役运动员的前身必定是在役运动员,所以要解决退役运动员的问题就要从在役运动员抓起。对于 2

在役运动员,应树立以提高运动员综合文化素质为目标的大教育观,合理安排训练、和文化课时间,从教学目标、师资配备、教育资金、教学考核体系、教材教法等方面入手,全面动员管理者、教师、教练员等相关人员,在运动员的文化课堂、课外活动、训练课以及日常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加强对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这是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加强在职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素质已越来越受到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许多业余体校或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二为一,或与普通中学联合办学,体育与教育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大力提倡“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将来这些运动员退役时就不再面临缺少文化知识,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低的局面。对于现在已经退役的运动员,再从头进行系统的基础教育已经来不及,应当把重点放在掌握有用的工作技能方面,建立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技能不见得一定有高深的知识所支撑,做会计不见得一定懂高数,做文秘不见得一定是大学中文系毕业,使运动员掌握一门或几门技术和职业技能,比如汽车驾驶,办公自动化等等,退役运动员完全可以在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后从事相对简单的技能性工作。大多数专业运动员虽然文化水平偏低,但他们熟练掌握了一门体育专业知识。运用其掌握的体育专业知识是退役运动员重新就业的最好出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大大增加,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表明,一些适合全民健身的项目普遍缺少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社区辅导员。如果一些退役运动员能够到基层去进行体育的辅导、推广,既对提高全民健身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又能有效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出路问题。

(二)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安全性,减轻运动损伤,减少意外伤害 运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体的承受能力有限,科学的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训练损伤,提高运动员再就业的资本。加强对运动损伤的宣教工作,在训练和比赛中,要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预防运动创伤意义的认识。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在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时既要符合科学的训练原则,也要符合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规律。同时,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加强训练和比赛中的保护。

(三)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支持

退役运动员为祖国的荣誉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贡献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全社会都有责任关怀、帮助他们。运动员流血流汗后不能再流泪,应 3

有效利用各新闻媒体和相关部门加强宣传退役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精神和事迹,以及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优势,为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退役运动员的生活、就业问题营造浓厚的氛围,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条件。加大对退役运动员们的关注与宣传,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再就业环境。让他们能够微笑着离开运动队,融入社会,我们的体育事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很多运动员在十几年的运动生涯中,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体育事业。社会支持是运动员获得成功退役的重要原因。这种支持不仅表现在行为事件的方面,更表现在及时的心理援助方面。心理的援助会增加运动员的自我评价,提升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可能性,从而获得更多的再就业机会。

三、总结:

总之,要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困难,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优秀运动队在做好训练的同时大力培养运动员科学文化素质;运动员本身也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退役运动员的二次就业困难。

参考文献:

(1)朱培榜.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李冬冬.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16)

(3)刘仁盛,高慧.我国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实践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8(03)

(4)孟凡强 ,冯火红 ,崔颖波.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的制度缺陷与对策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01)

(5)宋健,杨建军.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8(S1) 4

(6)田佳,体育保健学

(7)张凤霞.山西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就业现状的初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24

(8)杨再淮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标市场的研究 [J].体育科学.2006(4)

5

 

第二篇:分析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及指导对策

分析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及指导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