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考化学基础实验自总结

基础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B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B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B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B

  5.燃烧的条件。 B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C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C

  8.酸、碱的化学性质。 C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B

【实验仪器】: ①铁架台(带铁圈)②烧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石棉网 ⑥蒸发皿 ⑦漏斗 ⑧胶头滴管 ⑨托盘天平 ⑩坩埚钳  ⑾酒精灯。

【实验步骤】:

(1)第一步:溶解。①称量:用        准确称取5. 0克粗盐。

 ②溶解:用        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加粗盐于水中,并用            搅拌,一直到粗盐           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第二步:过滤。①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       ,滤纸要紧贴        ,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        

②过滤时,倾倒未过滤液体的烧杯口应紧靠          ,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               

第三步:蒸发。①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        里,用         加热,加热过程中,用           不断搅拌,防止                                             。②当蒸发皿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                 

第四步:计算产率。用        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             中。将提纯后的精盐与溶解的粗盐作比较,计算出精盐的产率。

【讨论】P88

【小结】: 要记住哟

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计算产率

2、四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a、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b、过滤:引流液体

c、蒸发: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d 、计算产率:转移固体

3.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①操作过程中液面可能高出滤纸的边缘②滤纸被玻璃棒捅破

4.产率偏低的原因:

①  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② 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  ③转移固体时固体可能洒落等。

产率偏高的原因:①称量时多称了        ②蒸发时未充分蒸干等

5、过滤操作中的一帖指:                                       

二低指:①                                                

三靠指:①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

探究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试管、铁架台、燃烧匙、镊子 

火柴、高锰酸钾、硫、木炭。

实验步骤与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            )

                                                              (            )

                                                              (            )

①  查:检查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②  装:将药品            在试管里,在试管口放                                 (                                                  )装好带导管的橡皮胶塞。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处,试管口应              

④  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        加热,先             试管,使试管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⑤  收:采用           收集气体,理由是                 。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⑥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⑦  熄:用酒精灯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离,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                                         

2.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木炭(黑色固体),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至氧气瓶中,观察现象。等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

现象:(空气中)                                                              

     (氧气中)                                                               

结论:                                         (                         )

(2)硫在氧气中燃烧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硫(黄色固体),加热发生燃烧,先观察在空气里的燃烧的现象。然后把燃烧着的硫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且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因此,要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振荡,使得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减少污染)

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结论:                                                    (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把铁丝用砂纸打亮,然后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燃烧匙的柄上,另一端系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后,待火柴梗快要烧完时,立即连通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                )

注意: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留有                    ,理由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B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常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反应所需药品

最适宜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块状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选择药品的条件是

A 廉价易得,反应速率适中,无毒无害    

B 气体便于收集,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实验的需要         

C 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安全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实验装置

【行动指南】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密度 (向上排气法)

 

发生装置可选                               收集装置选       

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二氧化碳检验的方法是                                       

G装置的气密性检验:可在导管右端套上橡胶管并夹上弹簧夹(止水夹),朝长颈漏斗中注水,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继续注水至形成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杂质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见的杂质是由于盐酸挥发而生成的HCl气体和水蒸气,除HCl气体可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可以将气体发生器导出的气体依次通过下面的装置:

 


4、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药品与仪器:石灰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火柴、集气瓶、矿泉水瓶、装有蜡烛的烧杯、试管

操作步骤:                                                   

连接仪器                   加石灰石    倒稀盐酸    收集气体(用集气瓶和矿泉水瓶)             各收集一瓶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 制备二氧化碳,分别收集一集气瓶与一矿泉水瓶的二氧化碳气体,备用;

2、 将导管通入装有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并在酒精灯上加热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原理:                  ,加热后        原因     

3、 继续将导管通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        化学方程式:                                    

4、 点燃烧杯中的蜡烛,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烧杯中

现象:蜡烛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5、 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现象:                                  结论:二氧化碳      溶于水

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

2.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变黑

                      实验结论:铜能与氧气反应

2.2 金属与酸反应:

实验现象:放镁条、铝片、锌粒、铁片的试管中有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能燃烧,放铜片           的试管没有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金属镁、铝、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           不反应。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问题与交流

观察到铁片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为什么铁片与铁粉的颜色不同呢?

提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二者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会因二者的厚度等因素不同而不同;铁粉更容易与空气发生氧化,氧化的程度不一样,导致二者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一样。

 5.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1、 用木条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是                      

你认为此实验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该实验能达到目的吗?     ,你认为该如何改进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若改进后的实验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

2、(1)取一小块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现象是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如果把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有什么现象(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间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设计方案是: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①                                          

思考:如何灭火?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_______g;水__________g。

(2)称量:用_________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____________中。

(3)量取:用_____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___  中。

(4)溶解:用______________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整个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1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分别为:6%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____g(体积__________ml);水__________g。

(2)量取:用________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________中。

(3)混匀:用____________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3、把配制好的上述俩种氯化钠的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实验桌上。

【问题与交流】

1、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是,有哪些注意事项?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应注意什么?

3、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义?请举例说明。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C

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药品、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研钵、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

实验步骤:

1、  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乱,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装入试剂瓶中。

2、  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稀盐酸,食醋,蒸馏水,稀氢氧化钠),进行下列实验:

(1)       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试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3、  在校园或农田里取少量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

     测PH操作步骤: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半分钟内,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

8.酸、碱的化学性质。 C

知识点一:浓盐酸和浓硫酸

给你两瓶浓盐酸,浓硫酸,你将观察到:

根据它们的性质,你认为在保存它们时应注意些什么?

 知识点二: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知识点三:酸的化学性质

给你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钙、氯化铜溶液,请你来探究它们与酸的反应情况:

你得到的结论,酸能与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发生反应.你来写方程式

知识点一: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取实验室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请你观察:

根据他们的性质,你认为在保存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知识点二:碱的化学性质

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另取三支试管,再次分别放入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然后再向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3.向盛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的集气瓶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问:怎样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并书写化学方程式(看看你能写多少)。

知识点三:复分解反应

定义:                                  。表达式:AB+CD===AD+BC。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①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__,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②图甲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④图乙中步骤(Ⅲ)的现象是:                  

⑤若将图乙步骤(Ⅳ)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右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                  

 

第二篇:20xx年重庆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与解题技巧总结

20xx年重庆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与解题技巧总结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 CO2、O2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如: 空气、溶液等)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常见的元素符号:

氢 氦 锂 铍 硼,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硫 氯 氩 钾 钙 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 Na Mg Al Si P , S Cl Ar K Ca

7、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8、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0、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2、三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一换一) 如:A + BC = AC + B

1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

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15、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设计实验时当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6、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

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1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②隔离氧气(或空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要记住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7、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固+液] 反应

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 +O2↑

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 (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 供呼吸 2、 炼钢

MnO2 点燃

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 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3、 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 可燃性: 2H2 + O2 ==== 2H2O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

4、提炼金属(还原性)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检验CO2)

氧化性:CO2 + C == 2CO 一

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 作燃料 2、 冶炼金属

②还原性: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含Cu2+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①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

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

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 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元素质量

混合物质量

化合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青学园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