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

    

 

第二篇:图示法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

图示法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

图示法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

图平■

示衡贺淑法的琪

分移析动

化学

在职业中学的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包含溶解平衡、电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的一个平衡理论体系,而化学平衡则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是分析其他平衡移动的基础。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涉及到的两个问题,化学反应速率描述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平衡描述的是通过化学反应有多少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即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平衡问题实质上也是速率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以可逆反应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为理论基础,来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

因此,

学生只有在深

刻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由于教材中采用文字来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化学平衡的移

西北职教10期

动,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本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图示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平衡的移动过程,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很准确的判断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成“动、定、变”三个字,也就是说,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随着平衡体系条件的改变,化学平衡会发生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打破,将建立新的化学平衡。下面是在反应体系的

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些图示:

1、改变浓度:

(1)增大反应物浓度图1

(图1)

v

v正

v正=v逆

v正

v平衡状态Ⅱ

v正=v逆

v平衡状态逆

(2)增大生成物浓度t1

(图2)

t

v

图2

v

v正=v逆

v正

平衡状态Ⅱv正=v逆

v

平衡状态vⅠ

t1

t

(3)减小反应物浓度(图3)

v

▲图3

v正

v正=v逆

平衡状态Ⅰ

v逆v正=v逆

v逆

v正

平衡状态Ⅱ

(4)减小生成物浓度t1

t

(图4)

v

▲图4

v正

v正=v逆

平衡状态Ⅰ

v正v正=v逆

v逆

v逆平衡状态Ⅱ

t

2、改变压强:(t1

1)加压(图5)v

▲图5v体减小

v体大=v体小

v正

平衡状态Ⅱ

v正=v逆v体增大

v平衡状态Ⅰ

t1

t

(2)减压(图6)

①可以加快气态物质的v

▲图6

反应速度。

v正

②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v正=v逆v体增大平衡状态Ⅰv体大=v体小

减小的方向移动。

v逆0

v平衡状态Ⅱ▲(2)降低压强

3、改变温度t1

体减小

t(1)升温(图7)

①可以减慢气态物质的v

图7

v

反应速度。

v吸=v

v

平衡状态Ⅱ

②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v正=v逆

v放

平衡状态增大的方向移动。

v逆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度及t1

t

(2)降温(图8)

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浓度v

图8

变化来实现的。在这里我们v正

指的压强的变化,强调是指

v正=v逆

v放

平衡状态Ⅰ

v吸=v放

容器体积的增大或缩小。因

v逆

v吸

平衡状态Ⅱ

▲此,在体系中充入不参加反应的4、使用催化剂t1

(图9)

t

气体,虽容器内总压强增大,因v

▲图9

原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一般化v正

v正=v逆

用正催化剂的平衡状态

无催化剂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平衡状态Ⅰ

v正=v逆

3、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v逆

用负催化剂的平衡状态

影响

以上图示特别t1

t

要注意的

一般规律是“增大反应物的是:只有改变浓度,正反应或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反之,会逆反应之一才从原平衡点改减慢反应速率。”值得提及的这里变;而改变温度或压强,正反的“反应物”

是泛指,对逆反应而应或逆反应均不从原平衡点言,生成物就是反应物。因此,在改变。另外,原有平衡被打破可逆反应体系中,增加任何一种后,如果V正在V逆之上,平衡物质的浓度,都会加快正逆反应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果V的速度,只不过两者自原平衡状逆在V正之上,平衡会向逆反态增加的方式不同而已。

应方向移动。在教学过程中,4、催化剂对可逆反应既要注意教给学生一般规律的影响

(这当然是教学的重点),也应

(1)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注意个别一些情况。

化学反应的速率。

1、改变温度对可逆反应(2)一般因催化剂对正、逆的影响:

反应同等倍数的增加化学反(1)升高温度:①正、逆反应应的速度,所以使用催化剂速度均增加。②化学平衡向吸

一般不改变化学平衡。

热反应方向移动。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采用(2)降低温度:①正、逆反图示法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应速度均降低;②化学平衡向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本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部分内容,另外还增强了学生2、改变压强对可逆反的识图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应的影响

的教学方法。(作者单位:陕西(1)增大压强

省核工业电子技工学校)

XIBEIZHIJIAO

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