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内文言实词总结

高中课内文言实词总结

1

高中课内文言实词总结

2

高中课内文言实词总结

3

高中课内文言实词总结

4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诗文强化练习册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

1、《沁园春?长沙》参考答案:

二、1.满江 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鹰、鱼4.万类霜天竞自由。

三、1.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2.升沉盛衰 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四、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五、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五、1、曲子词 诗余 长短句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 长调(91字以上) 三叠 停止,终了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2、润之

2、《蒹葭》参考答案:

二、诗歌总集 诗 春秋 305 诗三百 儒 风、雅、颂、赋、比、兴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不学《诗》 温柔敦厚

三、(1)凄凄、采采 (2)湄、涘 (3)坻、沚

四、C(“为霜”“未晞”“未已”的意思不同,表现了时间的推移,感情也随之有所发展)

五、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兴的笔法,渲染气氛,奠定抒情基调。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3、《种树郭橐驼传》参考答案

二、1、子厚 唐 柳河东 柳柳州 小石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三戒

2、韩愈 韩柳 文以载道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3、寓言 昏庸官吏政乱令烦,给人民造成无穷的干扰和奴役 外强中干的小人

三、B(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其余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四、1、好像、相似 2、称、叫 3、本来 4、于是、就 5、树 活得长久 6、离开 7、根 8、爱 9、最终、最后 10、困苦 11、养育 你们的 12、拳曲,伸展不开 更换 13、那实际上 14、记载 15、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16、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17、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18、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19、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五、1、从事,以??为职业 职业,技艺 学业 事业,功业 已经 2、及,赶得上,比得上 到??去 好像 如果 按照 3、本性 性质、方法、规律 性情 4、道理、方法 整理 治理得好 5、你们 这样 罢了 表示肯定语气 6、困苦 生病 毛病,不足 患了??病 7、连词,虽然 连词,即使 8、连词,而且、并且 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副词,姑且 连词,尚且 连词,既??又 9、形容词,旧 连词,所以 10、助词,??样子 代词,这样 连词,然而 11、动词,结果实 名词,果实 副词,实际上 12、动词,像 连词,如果 动词,如、及、赶得上 13、连词,来 介词,把 连

词,而或不译 14、连词,表承接 代词,你们的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六、1、“已”通“矣”,了 2、“而”通“尔”,你的 3、“孳”同“滋”,茂盛

七、1、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 4、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5、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6、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抓 7、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 8、病,名词用作动词,患了??病 9、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10、名词用作动词,活得长久 11、名词用作动词,对待(抚育)自己的子女一样 1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13、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傍晚 14、形容词作动词,不断地发布 15、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16、使动用法,使??成长,饲养好 17、使动用法,使??增加,使??安定 18、使动用法,使??达到

八、1、判断句 2、宾语前置 3、宾语前置 4、宾语前置 5、宾语前置 6、省略句 7、省略句

8、省略句

九、1、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 2、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3、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4、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 5、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 6、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

4、《病梅馆记》参考答案

二、璱人 定庵 托物言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不拘一格降人材

三、1、有的人 2、怎么 3、本来 4、约束

四、1、形容词作动词,明,公开 号,名词作动词,号召 绳,名词作动词,约束 2、病,名词作动词,呈现病态 3、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4、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梅,笔直的梅,倾斜的梅,端正的梅,疏朗的梅,茂密的梅 5、形容词作动词,竭尽、用尽 6、形容词作名词,笔直的枝条,密集的地方,端正的枝条 7、使动用法 夭,使??弯曲 病,使??成病态 8、使动用法 复,使??康复 全,使??完好 9、使动用法 纵,使??放松 顺,使??顺天性 10、使动用法 使??弯曲 11、为动用法 泣,为??哭泣

五、1、名词,重病 名词,弊病、缺点 动词,担心、忧虑 动词,呈现病态 形容词,困苦不堪

2、名词,事业、功业 名词,职业、职守 名词,学业 副词,已经

六、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被动句 5、介词结构后置 6、省略句

七、1、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2、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弯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 3、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 4、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5、《咏史》(郁郁涧底松) 参考答案

二、1.太冲 建安风骨 洛阳纸贵 三都赋 两都赋 张衡 2.古体诗 律诗 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绝句) 3.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咏物诗 送别诗

三、比喻(“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鲜明揭示自然界之不合理现象,以暗示人类社会之不平等现象。) 对比(全诗从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如“涧底松”和“山上苗”对比,“世胄”和“英俊”对比,“金、张”和“冯公”对比,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合理的事实,强烈地鞭挞了当时极不合理的门阀制度,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典(借用金日磾、张汤、冯唐三个古人(《汉书》皆有传)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形象地鞭挞了当时极不合理的门阀制度,抒发了作者对冯唐的同情、对金张之流的蔑视之情。)

6、《饮酒》(结庐在人境)参考答案

二、1、元亮 靖节 为五斗米而折腰 《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2、隐逸 恬淡自然 3、《咏荆轲》 《读〈山海经〉》 4、古体诗 律诗 绝句 田园

三、1、悠然见南山 2、山气日夕佳 3、疑义相与析 4、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5、猛志固常

在 6、泉涓涓而始流 7、带月荷锄归 8、羁鸟恋旧林 9、性本爱丘山 10、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11、云无心以出岫 12、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13、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14、不汲汲于富贵

四、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7、《促织》参考答案

二、1、留仙 柳泉居士 聊斋先生 异史氏 2、文言短篇 二十 书房(蒲松龄的书斋 记 离奇的故事 3、花妖狐魅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笑骂成文章

三、1、于是 2、残破 挖 3、但 4、典当 5、打开 6、长 7、你的父亲 8、到 9、差错 10、年轻的同辈 11、之于 12、向皇上陈述 13、正在 14、古代以“右”为尊,在上

四、令:名词,县令;动词,让 为:动词,当作;动词,对待;介词,被 自:介词,从;代词,自己;副词,自然 上:名词,上级;名词,上面;名词,皇上 尚:动词,盛行、崇尚;副词,还 然:连词,然而;助词,??样子 复:副词,再;动词,覆盖;动词,恢复;动词,重复 举:动词,拿;动词,抬起;形容词,全 忽:副词,忽然;动词,忽视 以:介词,把,拿;介词,凭借;动词,认为;连词,而;连词,因为;介词,拿;介词,把;连词,因为 信:动词,相信;形容词,确信 即:副词,立即;连词,即使 顿:副词,立刻;动词,跺 顾:连词,但;动词,看 得:动词,找到、发现;动词,抓到;动词,收获 过:动词,经过;动词,超过 发:动词,打开;动词,挖开;名词,毛发 闻:动词,听到;动词,闻名 中:名词,中间;动词,符合 靡:副词,无,没有;动词,失败 出:动词,超过;动词,拿出 意:名词,心意;名词,心里;动词,估计、料想;名词,神态 及:动词,涉及;介词,等到 而: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五、1、“直”通“值” 2、“而”通“尔” 3、“裁”通“才” 4、“有”通“又” 5、“翼”通“翌”

6、“假”通“借”

六、1、名词作状语,每年 2、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3、名词作状语,用草席 4、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5、名词作动词,挨板子 6、名词作动词,有才干,有本领 7、名词作动词,说 8、名词作动词,放在 9、名词作动词,命名 10、名词作动词,流泪,哭着 11、名词作动词,传诏 12、名词作动词,穿着皮衣,骑着大马 13、名词作动词,成仙 14、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上 15、名词作动词,赔光 16、名词作动词,用尽 17、形容词作名词,特殊的本领 18、使动用法,使??赔尽 19、使动用法,使??昂 20、使动用法,使??高 21、意动用法,认为??对 22、意动用法,认为??不中用 23、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七、1、判断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被动句 5、定语后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 7、介词结构后置 8、介词结构后置 9、介词结构后置 10、定语后置句 11、宾语前置句 12、省略句 13、省略句 14、省略句 15、介词结构后置 16、省略句

八、1、表推测,大概??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2、没什么 3、表反问,难道??吗? 九、1、(这画)该不会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2、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不好。 3、(成名)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 4、只有这个成家的人,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献上蟋蟀而富有,他穿皮衣,骑骏马,意气扬扬。

8、《阿房宫赋》参考答案

二、1、古:统一;今:数字 2、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3、古:假使;今:让。 4、古:座;今:动词,落下。 5、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6、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7、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8、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

在一起,避免接触 9、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10、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三、一:(1、动词,统一;2、数词;3、副词,一旦;4、副词,全,都;5、形容词,专一;6、名词,一体;7、副词,全,都) 使:(1、动词,让;2、连词,假使;3、动词,使唤;4、致使;5、动词,出使) 爱:(1、动词,喜爱;2、动词,爱护;3、动词,吝惜;4、动词,喜欢) 取:(1、动词,夺取;2、动词,提取;3、动词,拿;4、助词,着) 族:(1、动词,灭族,使??灭族;2、名词,类;

3、名词,家族) 焉:(1、助词,??的样子;2、助词,无义;3、代词,哪里;4、代词,怎么;5、兼词,于之) 夫:(1、语气词,唉;2、句首发语词,无义;3、指示代词,那) 之:(1、的,结构助词;2、往、去,动词;3、它,即掷弃的珍宝,代词)

四、1、(名词作状语,在骊山,向北,向西)2、(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3、(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4、(名词作状语,用车子,乘车)5、(名词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6、(形容词作动词,取尽)7、(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名词作动词,歌唱、弹琴)8、(数词作动词,统一)9、(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借鉴)10、(动词作名词,都是指金玉珍宝等物)11、(名词作动词,点火,放火)12、(名词作动词,把宝鼎当作??;把美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五、1、判断句;2、判断句;3、宾语前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5、被动句;6、省略句;7、判断句;8、判断句

六、1、牧之 樊川 李商隐 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韵文 《楚辞》 骚赋 文赋 《秋声赋》 《赤壁赋》)

9、《黄州快哉亭记》参考答案:

二、1、(名,名词作动词,取名。)2、(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3、(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5、(从,使??从)

6、(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8、(穷,使动用法,使??心情享受)9、(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10、(南,名词作状语,在南面; 北,名词作状语,在北面)

三、舍(1、长度单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 2、房屋) 适:(1、到??去 2、安适) 与:(1、和 2、参与) 胜:(1、美景 2、承受)

四、1.(被动句。谪,被贬官。)2.(介词结构后置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5.(判断句)6.(主谓倒置句)7.(宾语前置句,“何”是动词“与”的宾语。)8.(宾语前置句,“何”是动词“往”的宾语。)9.(宾语前置句,“何”是动词“适”的宾语。)10.(宾语前置句,“自”是动词“放”的宾语;或省略句,“自放”后省略介词“于”)11.(判断句。)12.(定语后置,有飒然至者风)

五、(“乌??哉”有“哪里??呢”的意思。)

六、1、子由 颍滨遗老 苏洵 苏轼 2、朔 胐 望 既望 晦

10、《项脊轩志》参考答案:

二、1.(旧,原来的)2.(一,整体)3.(方丈,一丈见方)4.(凡,总共;再,两次)5.(案,桌子)

6.(若,你)7.(昏,暗)8.(几,书桌;书,写字)9.(杂,交错)10.(比,等到)11.(胜,佳景,引申为光彩)12.(归,旧时指女子出嫁)13.(已,后来、不久)14.(三五,即十五)15.(竟,整)16.(且,那么)

三、1、(“当”通“挡”) 2、(“而”通“尔”)

四、1.(乳,乳养,名词用作动词)2.(宴,用饭,名词用作动词)3.(朝,上朝,名词用作动词)4.(效,取得效果,名词用作动词)5.(垣墙,砌墙,名词用作动词)6.(雨,下雨,名词活用作动词)7.(下,朝下,名词用作状语)8.(上,从上面,名词用作状语)9.(西,朝西,行为方向,名词用作状语)

10.(前,在前方,行为方向,名词用作状语)11.(手,亲自,名词用作状语)12.(多,许多事,形容词用作名词)13.(周,围绕,名词作动词)

五、1、判断句 2、判断句 3、省略句 4、省略句 5、介词结构后置 6、介词结构后置 7、介词结构后置 8、介词结构后置 9、介词结构后置

七、1、C 2、A 3、B 4、B 5、B 6、B 7、C 8、B 9、C 10、C

八、以:A.来、用来 B.凭借 C.因为 D.如果

胜:A.胜景、美景、光彩 B.美好的 C.尽 D.禁得住 E.胜利

时:A.时候 B.时常、每每 C.?的时候 D.到一定的时候、按时

居:A.经过 B.处于 C.当,任 D.占据 E.存储 F.坐

而:A.修饰连词,“地” B.顺接连词 C.修饰连词 D.转折连词 E.“尔”,你

厚:A.好 B.深 C.忠厚 D.优厚

先:A.前面 B.率先 C.在??之前 D.逝世的 E.前辈

所:A.地方 B.??的东西 C.被 D.用来??的

故:A.从前 B.缘故 C.旧的 D.老交情 E.所以 F.本来 G.仍然,还

殆:A.大概 B.危险 C.迷惘 D.几乎,差不多

为:A.写 B.设置、筑起 C.作 D.作为 E.被 F.认为 G.替 H.做 I.是;呢 J.做

书:A.信件 B.书籍 C.文书 D.字条 E.写 F.奏章 G.书法 H.《尚书》

顾:A.回头看 B.看望 C.难道 D.但是、不过

去:A.距离 B.离开 C.除去

归:A.古时称女子出嫁为“归” B.归家、回家 C.归顺

诸:A.之乎 B.之于 C.众 D.之

然:A.这样 B.??的样子 C.然而,但是 D.认为??正确

方:A.道理 B.围绕 C.当??时候 D.方形的 E.正好 F.端方,端直

始:A.才,连词 B.起初、先,副词

过:A.超过,动词 B.探望,动词

置:A.放置,动词 B.设置,动词

先:A.以前,名词 B.去世的,形容词

九、1、襁褓 垂髫 总角 豆蔻 束发 及笄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知天命) 耳顺 古稀 耄耋 期颐 2、熙甫 震川 《项脊轩志》 《先妣事略》 《寒花葬志》 唐宋派 王慎之 唐顺之 茅坤 向唐宋人学习

11、《登金陵凤凰台》参考答案:

一、原来的样子,照常 僻静的小路 古代士大夫的服装,这里借指士大夫 古坟墓 被从中分开 比喻奸臣 用京城代朝廷和皇帝

二、1、太白 青莲居士 豪放 豪放飘逸 屈原 诗仙 大李杜 2、南京 齐、梁、陈 3、七言律(律、近体) 咏史怀古 游、流、丘、洲、愁 崔颢 4、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昔日的繁华都已成为了历史遗迹 5、一切繁华都成陈迹,唯有江山依然流峙

三、1、诗人以“浮云”比喻权奸、弄臣,以“日”比喻皇帝,借喻奸臣当道,蒙蔽皇帝,使贤才被弃。想起自己被权奸排斥,颇有怀才不遇之感。未句以“长安”喻朝廷和皇帝,因见不到“长安”而发愁,深刻表现了诗人爱君念国的热忱。诗人又爱又怨,两种感情纠合在一起,更是耐人寻味。 2、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

12、《八声甘州》参考答案

一、形容小雨的声状 傍晚 凄清 秋风、带有寒意的秋风 残阳斜照 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处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到处红花凋落,绿叶减少。) 同“荏苒”,时光流逝 美好的景物 只 向东 遥远 久留 抬头远望 怎 如此、这样 愁绪凝聚化解不开

二、1、曲子词 诗余 长短句 词牌名 2、耆卿 柳三变 柳屯田 婉约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秋桂子

三、1、词的上阕用“暮雨、霜风、江流”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图:“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以“关河、残照”等意象描写了雨后

景象: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意境。 主要用了排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2、这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间的人生哲理。 3、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不下面写自己思念家人,而设想家人如何相念自己,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借人映己的手法,感情曲折,文笔富于变化。 4、思乡怀人的愁苦,羁旅失意的怨恨。

1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参考答案

一、冷落凄凉 边际 远处的小山(远山) 离群的孤燕 吴地特产的一种弯形的剑,代指利剑 领会、理解 不要说 能 细切的肉 西风吹遍了 购置田地房屋 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请 擦拭

二、1、长调 题目 南京 2、幼安 稼轩 济南 豪放 稼轩长短句 3、为赋新词强说愁 却道天凉好个秋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嬴得生前身后名 毕竟东流去 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4、落日 断鸿 看吴钩 拍遍栏杆

三、1、借景抒情、借典抒情、拟人等 抒写了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抒发了时光流逝,北伐无期,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吴钩”是用来杀敌的刀,现在只能用来看看,比喻空有杀敌的雄心壮志。“栏杆拍遍”是愤慨之极的动作表现。这两句话说明了作者空有雄心,有志难伸、愤慨郁闷之极的心情。 3、张季鹰思乡弃官、许汜求田问舍、桓温叹时光流逝 引用张季鹰之典,意在表明作者虽亦思乡,但决不会弃官,因为国事是第一要务。引用许汜之典,意在表明自己决不会为一己这私利而去求田问舍,而是把自己跟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表现了作者一片挚诚的用世、救世的爱国之心。引用桓温之典,意在表明有着与桓温一样的感同身受,同样是国事风雨飘摇,同样是北伐遥遥无期,同样是中原恢复无望,同样是抱负难以实现,一语道尽了宿愿难平,雄心未泯的悲凉。

14、《登快阁》参考答案

一、完成 时而东时而西地欣赏 倚靠 傍晚雨后的阳光 落叶 清澈 指知音 黑眼珠 姑且 演奏

二、1、鲁直 山谷道人 秦观 苏黄 江西 2、借景抒情 借典抒情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无边落木萧萧下 澄江静如练

三、1、“倚”字用的好,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如果用“赏”字,就显得呆板了。 2、这一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江”和“月”等景物。具有“天之远大,月之分明,气象阔远”的特点。寄托了作者向往大自然的感情。 3、“横”,横视,斜着眼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诗人对美酒的亲热神态,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生动地衬托出来。 4、因为“佳人”已去,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不如与白鸥为盟,共居水云之乡。

15、《孔雀东南飞》参考答案

二、1、音乐 《诗经》 行、引、曲、吟、歌、歌行 2、玉台新咏 叙事 木兰诗 3、乐府诗集

4、辰、巳、午、未、申、酉、戌 19 21 1 3

三、1.“取”通“娶”。 2.“槌”通“捶”,敲打。 3.“帘”通“奁”,盛物之器。 4.“纫”通“韧”,柔软而结。 5.“丁宁”也写做“叮咛”,嘱咐。 6.“要”通“邀”。 7.“藏”同“脏”,脏腑。

8.“姥”通“母” 9.“奄奄”通“晻晻” 10.“傍”通“旁” 11.“报”通“赴”

四、1.休 2.告诉 3.自作主张 4.可爱 5.坐具 6.只 7.坚持到底 8.约定 9.刚才

10.机会 11.回头、退出来 12.料想 13.回家 14.不久 15.活人 16.两次 17.美好 18.大户人家 19.交错相通 20.劝告 21.一起生活 22.教养 23.使者,指媒人 24.处理、处置 25.他

26.结为亲家 27.订好婚约 28.繁盛的样子 29.迎接 30.暗沉沉的

五、1、为:做,动词;是动词;算,动词;替,介词;作为,动词;叫做,动词 2、遣:被休回娘家,动词;送,动词;派,动词 3、意:料想,动词;心意,名词 4、结:系,动词;结交,动词;凝聚,动词 5、故:还是、仍然,副词;所以,连词;故意,副词;旧、老,形容词 6、幸:幸亏,副词;希望,动词 7、尔:无义,助词;这样,提示代词 8、且:将要,副词;暂且,副词;又,副词 9、作:做,动词;迈动,动词;结成,动词;作,动词 10、何:怎么,疑问代词;何等、多么,副词;哪里,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 11、乃:竟然,副词;就,连词 12、适:古代指女子出嫁,动词;适合,动词;刚才,副词 13、迎:迎接,动词;送给,动词 14、会:当然,副词;会见,动词 15、望:

看,动词;希望,动词 16、复:还,副词;再,副词;双层,数词 17、行:品行,名词;行路,动词

18、既:已经,副词;既然,连词 19、得:能,副词;得到,动词 20、谢:辞别,动词;辞谢,动词;劝告,动词 21、若:如果,连词;像,动词;如此,代词 22、见:见面,动词;我,充当意义上的代词;被,介词 23、令:县官,名词;敬词,常用于对方亲属,形容词;美、善,形容词;让,动词 24、因:机会,名词;于是,副词 25、举:开口,动词;抬,动词;成功,动词;举起,动词 26、摧:摧毁,动词;伤心,动词 27、区区:小,引申为见识浅陋,形容词;忠诚相爱,形容词

六、1、任官,名词活用作动词 2、发光,名词活用作动词 3、朝东南,名词作状语 4、用手巾,名词作状语 5、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 6、按道理,名词作状语 7、在早上,在晚上,名词作状语 8、用金,用玉,名词作状语 9、遗施之物,纪念品,动词用作名词 10、保全,形容词用动词 11、长得美丽,形容词用动词 12、使??荣耀,使动用法 13、使??委屈,使动用法 14、以??为警戒,意动用法

七、1、判断句 2、谓语前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 5、被动句 6、被动句 7、被动句 8、省略句 9、省略句 10、省略句

八、1、回家 2、同意 3、赶走 4、立即 5、悲痛、断肠

九、1、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2、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 3、原指父亲、兄弟,这里指同胞兄长,亲哥哥。 4、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指母亲。 5、原指兄长和弟弟,这里指兄长。 6、原指牛和马,这里指马

十、1、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你” 2、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我” 3、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你” 4、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她” 5、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我” 6、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你” 7、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你” 8、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它” 9、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他” 10、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他” 11、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充当意义上的代词,代“你”,与“卿”复指 1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3、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4、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5、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6、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7、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8、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9、名词,命相,相貌。

十一、1、代词,意为“自己”。 1、代词,意为“自己”。 2、代词,意为“自己”。 3、代词,意为“自己”。 4、代词,意为“自己”。 5、代词,意为“自己”。 6、代词,意为“自己”。 7、代词,意为“自己”。 8、代词,意为“自己”。 9、代词,意为“自己”。 10、代词,意犹“其”,她的。

11、代词,意犹“其”,它的。 12、动词,意为“有”。 13、动词,意为“有”。 14、副词,意为“本”。

15、副词,意为“已”、“已经”。 16、副词,意为“即”。 17、连词,意犹“而”。 18、助词,意为“地”

16、《梦游天姥吟留别》参考答案:

二、1.我欲因之梦吴越(别君去兮何时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3.瀛洲、蓬莱、方丈。 4、谢灵运

三、1.实在 2.暗 3.超出

四、1.“列”同“裂”

五、1.名词作动词,弹奏 2.名词作动词,侍奉 3.名词作动词,下雨 4.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5.名词作状语,在当中 6.名词作状语,向东 7.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 8.使动用法,使??震响(或形容词作动词,震响)

六、1.省略句 (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 2.状语后置句 一月夜飞渡镜湖 3.省略句 (我)脚著谢公屐 4.省略句 (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5.谓语前置句 渌水荡漾猿啼清

七、1、①超出、高出 ②提拔 ③拔出来 ④攻取、占领 2、①掸转;运转 ②掸转;运转 ③重新拿回来 ④回旋 ⑤迂回、曲折 3、①返回 ②转身,回转 ③交还

八、1、D 2、D 3、B

九、1、超凡脱俗,神奇缥缈 2 、《梦》表现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古》表现了诗人出世和入世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3、浪漫主义

17、《终南山》参考答案

一、连绵起伏的山峦 海边 云气 主峰 分开 山谷 不同 有人烟处

二、1、摩诘 山水田园 王右丞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王孟 诗佛 王右丞集 2、五言律 山水田园(写景) 山、云、霞 夸张、互文、动静结合 宏伟壮观、如画中景般 热爱自然、陶醉于山水 3、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仰视 4、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借宾定主(即借云气的变幻来肯定山之高耸) 三、1、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 2、终南山的中峰 阳光 3、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作者在这里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即由远望转入近看来到山中溪边,从“隔水问樵夫句”可知。为什么要“欲投人处宿”?只因终南山实在太美,玩赏了一天意犹未尽,还想第二天欲穷胜境。“隔水”二字不仅交代了游赏者位置,而且写出了深山幽寂辽阔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余味。)

18、《登楼》参考答案

一、北极星,比喻朝廷的安固 相当于代词,我们 仍 姑且

二、1、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杜拾遗 沉郁顿挫 诗圣 大李杜 诗史 石壕吏 垂老别 2、近体诗 七言律诗(七律) 咏怀 心、临、今、侵、吟 3、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万方多难 4、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来天地 变古今

三、1、万方多难 西山寇盗莫相侵 2、“终”字表达了诗人对大唐政权始终不变、稳如北极的坚定信念;“莫”字表达了诗人对西山寇盗的强烈反对 3、怀古是为了讽今。诗人以后主刘禅的昏庸亡国来讽喻唐代宗的昏庸误国,表达了对昏君的嘲讽 以咏《梁甫吟》作结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无限敬慕,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与沉郁的心情 4、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 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19、《书愤》参考答案

一、哪里知道 抗金的气概和心中的悲愤 高大的战舰 配有铁甲的战马 自己称自己 衰老的两鬓 花白 名传后世 能 兄弟,引申为不相上下

二、1、务观 放翁 小李白 示儿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楼一夜听春雨 2、七言律 咏怀诗 写心中的愤慨 3、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虚掷年华,功业未成

三、1、透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受到阻挠和打击的悲愤心情。 2、①由六个名词意象的连缀,高度概括了两次值得纪念的战斗经历 ②楼船、夜雪、铁马、秋风等词渲染了战争悲壮苍凉的氛围。 3、暮年的诗人以诸葛亮自况,想要像诸葛亮一样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空有一腔爱国情,却没有机会报效国家,因此悲从中来,借诗歌抒发满腔的义愤。

20、《塞下曲》参考答案

一、一种猛禽 箭名 旗上的飘带 旗名 发布

二、1、允言 边塞 2、乐府诗 五言绝句 姑、弧、呼 3、边塞风光 威武和雄壮声势

三、1、边塞将帅的威武形象。第一句写边塞将军身佩宝箭的威武气概,显示出将军非凡的气度。第二句明写帅旗,实际也是为了烘托将军的威武气势。 2、威武的将军一声令下,千营战士同声共呼。“共一呼”三字体现了战士们在英明的将帅的领导下万众一心、英勇杀敌、声震山岳的雄伟气势。

21、《从军行》参考答案

一、使??昏暗 磨穿铁甲 代指敌人

二、1、少伯 七绝圣手 诗家夫子 王江宁 王龙标 2、边塞诗 七言绝句

三、1、描写了从青海的大漠孤城到西北边陲玉门关外绵亘千里愁云惨淡的战斗环境,一个“暗”字,渲染出了漫长战场的惨淡、凄凉的气氛。 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2、“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

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生动地刻画出了艰苦战斗、顽强不息的边塞战斗者的形象。

22、《过华清宫》参考答案

一、处处花草树木就像一堆堆的锦绣一样 一个一个地

二、1、牧之 樊川 小李杜 阿房宫赋 2、咏史诗 七言绝句 3、长安回望绣成堆 “荔枝来”

4、悬念 无人知

三、1、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高二年级

1、《诸子喻山水》参考答案

二、1、“必”通“毕” 2、“知”通“智” 3、“混混”通“滚滚” 4、“尔”通“耳” 5、“正”通“政”

三、1.古义:差,今义:未来。 2.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古义:没有存在,今义:不树立。 4.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小资助。 5.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19.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古义:正,今义:唯独。 25.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29.古义:残害,今义:有害的东西。

四、1、于:对;从;在;与;比 2、而:就;表修饰,着;表转折,却;表转折,然而 3、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是;被;成为;造、堆积 5、善:好的行为典范;善于 6、动:思维活跃;行动 7、下:下游;低处 8、厌:满足;厌倦

五、1、名词活用作动词,感到快乐 2、名词活用作动词,延年益寿 3、名词活用作动词,把握时机 4、处??下游 5、意动用法,以??为耻 6、意动用法,觉得??变小 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注满 8、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善于利导 9、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富有和浩瀚的胸怀 10、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光辉的形象 1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的行为典范 1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 1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弱点 1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宁静的处世态度

六、1.判断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被动句 5.省略句 6.介词结构后置 7.介词结构后置 8.介词结构后置 9.介词结构后置 10.宾语前置 11.宾语前置 12.宾语前置 13.定语后置

七、1.??的原因 2.没有什么

八、1、儒家 丘 仲尼 儒家 圣人 论语 2、韩非子 法家 荀卿 孤愤 五蠹 3、管仲 以人为本 夷吾 齐桓公 4、语录 性善论 仁政 轲 子舆 儒家 孔子 亚圣 5、耳 老聃 道家 孔子 道德经 无为 道 庄子 儒家 太上老君 6、武 长卿 兵 孙子兵法 百战不殆

2、《秋水》参考答案

二、1、古义:按季节,今义:时间。 2、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 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3、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古义:尽头,今义:正,不歪斜 4、古义:道理,今义:道路。 5、古义:认为??少,轻视,今义:缺少。

6、古义:浅陋,低劣,今义:相貌难看。 7、古义:所居之处,今义:空,不真实。 8、古义:谈论,今义:话语 9、古义,黄河流域一带。今义,一个国家。 10、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11、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

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12、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三、1、“泾”通“径”,径直,直通 2、“辩”通“辨”,辨别,区别 3、“虚”同“墟”,所居之处 4、“大”同“太”,大的 5、“卒”同“萃”,聚集 6、“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四、1、见:动词,看见;介词,被 2、闻:动词,懂得;动词,听到;名词,见闻、学问;名词,名声;动词,报告;动词,出名,闻名 3、面:名词,脸;动词,面对着、面向 4、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这样的话;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于: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被;介词,从;介词,比;动词,到达;介词,由于 6、方:副词,正;名词,道理;名词,见方、平方;名词,方圆;介词,当??时候 7、以:动词,认为;动词,凭借;连词,来 8、为:动词,认为;介词,用;动词,取得 9、若:名词,海神名;动词,及、比得上 10、始:副词,才;名词,开始

五、1、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 3、形容词用作名词,美景 4、名词作动词,面向 5、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6、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多

六、1、被动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宾语前置句 5、宾语前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7、判断句 8、被动句 9、定语后置句 10、介词宾语前置句 11、介词结构后置句 12、介词结构后置句

七、1、道家 南华真经 2、周 南华真人 老庄 3、望洋兴叹

3、《前赤壁赋》参考答案

二、1、子瞻 东坡居士 豪放 苏洵 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黄庭坚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2、三国 《短歌行》 3、赤壁之战 4、《论语?子罕》 江水滚滚流去,比喻时间易逝。 5、宇宙的永恒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三、1、古义:任;今义:放纵。古义:往;今义:如果 2、古义:当??时候;今义:方向 3、古义:你;今义:儿子 4、古义:简直;今义:曾经 5、古义:享用;今义:适合 6、古义:已经;今义:既然 7、古义:已经望了,农历十六;今义:既然看 8、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9、古义:越过;今义:欺凌 10、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1、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1、属,通“嘱”劝酒 2、冯,通“凭”乘 3、缪,通“缭”连结、盘绕

五、1、名作动,唱 2、名作动,攻下 3、名作动,向东进军 4、名作动,捕鱼砍柴 5、名作动,显出白色 6、名作状,向南 7、名作状,向西 8、名作状,向东 9、名作状,用葫芦做 10、名作状,用桂树做;名作状,用兰木做 11、意动,把??当作伴侣;把??当作朋友 12、使动用法,使??舞动 13、使动用法,使??哭泣 14、使动用法,使??端正 15、形作动,整理 16、形作动,吃完 17、形作动,笼罩 18、形作动,享用

六、1、之: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音节助词,无意;代词,指“歌”;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

3、然:代词,这样;助词,??的样子 4、遗:动词,遗留;动词,离开 5、如:动词,往;动词,像 6、于:介词,在;介词,从;介词,被;介词,给 7、乎:助词,??的样子;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助词,无意 8、夫:代词,那;助词,再说 9、歌:动词,唱;名词,歌声 10、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11、长:副词,永远;动词,增长

七、1、谓语前置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状语后置句 5、宾语前置句 6、宾语前置句 7、定语后置句 8、省略句 9、被动句 10、定语后置句 11、宾语前置句 12、介词结构后置句 13、介词结构后置句 14、介词结构后置句

八、1、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3、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4、《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

二、介甫 半山 王文公 王荆公 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二、1、“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三、1、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2、古义:南面,今义:阳光 3、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字

4、古义:已经,今义:既然。 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 5、古义:不同寻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古义:景象,今义:看 6、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7、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8、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四、1、乃: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副词,竟,竟然,居然;连词,于是;副词,才 2、道:名词,路,道路;名词,道理;名词,主张;动词,说,讲;名词,方法 3、盖:车盖;副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动词,超过,胜过;副词,表推测,大概 4、文:名词,文字;名词,纹;名词,文章;动词,掩饰 5、然: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对,正确;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但是 6、其:代词,它的,代华山;代词,那;代词,那个;代词,它;代词,它的,代仆碑;代词,它上面;代词,它的,代华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代词,它的,代后洞;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代词,代那些;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代词,他们;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7、之:代词,那里;助词,的;助词,得;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8、观:动词,看、观察;名词,景象 9、以: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用来 10、而:连词,无义;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结果,因而 11、夫:发语词,无义;代词,这

五、1、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4、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2、名词作动词,责怪 13、名词作动词,爬、登 14、容词活用为动词,烧尽

六、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介词结构后置句 6、宾语前置句 7、省略句 8、介词结构后置句

七、1、难道??吗? 2、哪里??呢! 3、这就是??的缘故

5、《雨霖铃》参考答案

一、凄凉悲切 急 刚 设帐幕 心绪 船的美称 握 情绪激动,喉中气塞,说不出话 远去 傍晚的云气 深厚貌 能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时光 即使 男女相爱之情 又

二、1、三变 耆卿 柳七 柳屯田 豪放 乐章集 2、词牌名 送别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1、树上寒蝉凄惨的叫声(听);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看);面对长亭,该是多么令人愁思的境界(感) 2、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可见“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借以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而“残月”之“残”又透露出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写风之凉,月之残,都为了倾诉离情别绪。 3、提示:“千里烟波”、“千种风情”,这是对别后的设想,但设想的层次十分清晰。“千里烟波”表明设想别后道路遥远,目送一叶轻帆远去;“千种风情”既有离别后的相思,又有设想相见后的缠绵。令人欲罢不能,情感传递可谓淋漓尽致。

6、《踏莎行·郴州旅舍》参考答案

一、使??消失 使??迷失 渡口 与隔绝的理想世界 哪堪,受不住 驿使 代指书信 指书信 堆积 数不尽 本身 为什么

二、1、少游 淮海居士 黄庭坚 晁补之 张耒 婉约 淮海居士长短句 2、词牌名 题目 小令

3、贬谪之地的环境 迷茫、落寞、凄凉 贬谪之后愁苦、孤独以及不满 4、子规、杜宇、布谷

三、1、对偶、互文、用典、虚写、联想 “失”、“迷”两字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断”字准确描摹出了

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失望痛苦的心情。 2、孤馆、杜鹃、斜阳 “孤”字既写出了旅馆的地处偏僻,更突出了词人贬谪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之状。“闭”字写出了孤馆内凝聚的冷寂气氛,衬托作者郁闷的心境。 3、“砌”字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表现了离恨的积累与坚固,比喻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般深厚沉重。 用郴江的水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向远方象征自己却卷入一场政治斗争贬居在此不能为朝廷做一番事业的苦闷凄凉与对自己处境怨愤的情绪。 4、苏东坡和王国维二人看问题角度不同。各有所爱,但都不失为各有一得。答案并不绝对化,示例如下:第一种:更认同苏轼的看法。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解释原句意思)其实是借此问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感情:(以下三种任选其一)①意即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词人还得羁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零丁。②意即词人自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斗争旋涡中去呢?”③意即词人感悟到: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预测,就像这绕着郴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不知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地方! 这两句既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法,景物注入词人被贬谪异乡的孤苦凄情、深长怨恨,显得意味深远。(写法,任取其一) 第二种:更认同王国维的看法。这(“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是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而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解释原句意思)(以下分析可任选一)①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斜阳”都能引起游子归思、乡愁。营造了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凉之感。(内容分析)本词句以用典手法(注:“斜阳”的思乡意味,可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显得含蓄委婉,内涵丰富,引人联想。(写法)②春寒,即心境寒。独处客馆,一个“闭”字,锁住了馆门,也锁住了词人的心。杜鹃声勾起乡愁。斜阳渐沉,表现出词人担心夜晚来临更寂寞难耐的心情。所有景物触动诗人一腔身世凄凉之感。(内容分析)本词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色调灰暗,令人生悲伤心的景物,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凉气氛,显得委婉含蓄。(写法) 5、同意。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雾气弥漫,月色朦胧,让人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或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绕,无处可寻),实际上这里的“楼台”“津渡”“桃源”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的是词人被贬官后感到美好的生活已经消失,内心具有一种无所适从、找不到出路的惆怅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6、这两个典故起到反衬愁苦和使愁苦之情变成具体形象的作用。本来收到朋友寄赠的礼物和慰藉的书信,应是高兴之事,但由于词人遭遇贬官,精神至感痛苦,所以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不仅没让他感到高兴,反而更引发了他思乡怀旧的离愁别绪;而且这种离愁别绪就像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一样越积越多,越积越厚,从而使离愁别绪这一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形象。 7、这是一篇抒发谪居之恨、羁旅忧思的作品,虚实相生的手法运用娴熟自然,构成了本词凄迷幽怨,意蕴深沉的艺术特色,使本词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开篇写虚构之景,巍峨的楼台深锁于暗雾,给人希望的津渡迷失在夜色,令人憧憬的桃源也无处可觅,寥寥数字,惆怅之情毕现,渺茫之感顿生。仙期不可期,现实又如何呢?词人身居的是寂寞孤馆,亲受的是料峭春寒,耳闻的是杜鹃啼血,眼见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景,“可堪”,实何以“堪”!下阕写书信馈赠徒增离恨,引用典故,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进而对自己的不幸命运反躬自问,深沉慨叹。

7、《苏幕遮》参考答案

一、细焚 把??消除 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唤晴 拂晓 刚升起的太阳 把??晒干 隔夜的雨 清润圆正 擎起 客居 划船的短桨 水湾、河流

二、1、美成 清真居士 2、写景 抒情 嗅 听 视 静 动 3、自己长期在外无所作为,等得不耐烦了 盼望轻松愉快地回故乡 4、虚步蹑太清 濯清涟而不妖 三、1、叶面还留着昨夜的雨珠,在朝阳照耀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起来,接着一一上举。“举”字最为人所激赏,既写出荷叶亭亭玉立的形态,又写出荷叶生机勃勃,向上挺举的动态。国学大师王国维评该句:“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我们可以想象,在微风的吹拂下,荷花一一举起了绿盖,是何等的灵动逼真 “鸟雀呼晴”的“呼”字、“侵晓窥檐语”的“窥”字,都见炼字之功,让人想象出檐下之鸟雀跃争鸣之状,令人想象出欢快和顽皮神态 “久”字透露出词人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

生活的厌倦 2、换头两句故作推宕,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牵引出乡愁。家乡西湖的“芙蓉浦”也将是如此秀丽宜人?“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将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吴门”与“长安”。“五月”三句写梦游,把孤立的空间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家乡的“渔郎”依稀有着自己未踏入仕途前那潇洒的身影?“梦入”一句,便把实景、梦境连成一片,眼前的“荷叶”便幻化成家乡的“芙蓉浦”。下片两句设问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借人映己,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8、《声声慢》参考答案

一、忧愁苦恼的样子 忽然 休养、调理 对付、抵挡 极,表示程度极高 可 怎么、怎样 情形、光景 了结

二、1、易安居士 南宋 婉约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2、“别是一家” 易安 漱玉词 叠字

三、1、BCD 2、ABCD 3、ABCD 4、ABC 5、BCE

四、1、表达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惨心情。 通过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来渲染愁情。 2、表达了三方面情感:一是写国破家亡以后孤苦无依的凄惨心情;一是流露出故国之思;三是抒发昔盛今衰之感。 3、从动作与神态、环境感受和心境意绪等方面抒写作者凄惨心情。起到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 4、以外显内方式。 国破家亡和丈夫新丧。 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

9、《窦娥冤》参考答案 二、1、金 元 戏剧家 己斋叟 郑光祖 马致远 本色 《救风尘》 2、宾白 散文 3、折 契

4、末旦 净 丑 5、宫调 6、渲染 贯穿 对白 科范(介)

三、1、肃杀悲痛(杀气腾腾) 2、突出冤屈之大 揭露人世间的不公 3、D 4、C 5、从信赖(清浊分辨)一-到怀疑(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进而揭露(怕硬欺弱、顺水推船)——最后否定(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堪贤愚枉为天) 6、D 7、过渡 8、A.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B.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C.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D.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E.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9、呼告 对偶 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使曲子具有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10、悲愤质问 否定控诉 直抒胸臆 抒情性 音韵美 11、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清浊不辨、不分好歹、错勘贤愚等 12、D 13、科和白渲染肃杀、悲愤氛围,唱则是人物强烈的抒情和咏叹 14、词语的反复、反问句的使用、感叹句的连用,抒发了人物强烈的感情,突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 15、D 16、《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四、1、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苌弘、杜宇、邹衍、孝妇 2、表现窦娥宁死不屈的坚强性格,她不甘心含冤死去,坚信自已所蒙受的冤屈不会在世上泯灭,她要像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一样,把自己的天大委屈昭告于世 3、D 4、《窦娥冤》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悲剧故事,剧中窦娥立下三桩誓愿桩桩都得到应 验的情节,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成了桩桩变成现实。它一方面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美好理想;另一方面突出了她敢于斗争的满腔复仇怒火,表现了人物性格的鲜明性、生动性,同时也更激起观众对窦娥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对腐朽封建法制的否定,对昏聩官吏的切齿痛恨,起到了强化悲剧色彩的作用,较好地深化和升华了作品的主题。它告诉人们,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不能。 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10、《[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参考答案

一、水边 酒旗 船 靠岸

二、1、散曲 杂剧 骚 赋 骈语 诗 词 曲 小说 一代之文学 小令 套曲 叶儿 套数 2、

宫调名 曲牌名 题目 小令 3、东篱 豪放 4、《汉宫秋》 《窦娥冤》 5、平沙落雁 远浦帆归 山市晴岚 江天暮雪 洞庭秋月 潇湘夜雨 烟寺晚钟 渔村夕照

三、1、夕阳、酒旆、航(船)、落花、茅舍、断桥等 “闲”“散”――远离尘嚣的闲静、闲远、清淡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透露出隐士追求世外桃源境界的恬淡心境 2、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如“落花水香茅舍晚”既扣应题目中的“归”,又写出渔村环境的恬静幽美,流露出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②以动衬静。“卖鱼人散”写出了渔夫卖完鱼后陆续回家的情景,热闹复归于平静,使得暮色中的渔村更增添了一份宁静。③远近相间,富有层次感。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3、参考示例: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写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马致远的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11、《[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参考答案

一、重岩迭嶂,群山攒立,连绵不断 华山、黄河 内外 长安 心里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 经过的地方 皇宫前面的楼观 兴盛

二、1、云庄 2、宫调名 曲牌名 题目 小令 怀古 3、感叹历史朝代的更迭,关心百姓疾苦,表达对元统治者的不满 三、1、借古讽今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历史朝代更迭的感叹,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贪婪的痛恨,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2、“聚” “怒”二字用拟人手法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那许多峰峦,仿佛为了同一目的,从不同的方向奔来,拱卫潼关。一个“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它为什么发“怒”呢?这就给读者打开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揭示封建王朝的兴亡,最遭殃的始终是百姓这一铁的事实。议论精辟,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 12、《长亭送别》参考答案

二、1、德信 文采 元稹 2、关汉卿 西厢记 墙头马上 郑光祖

三、1、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2、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3、D(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4、D(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5、B

6、D 7、D 8、D 9、D 10、B

四、1、这表明了莺莺对张生浓重而深切的依恋之情,正是这种依恋使得她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2、运用“举案齐眉”的典故,表达了女主人公渴望与张生同桌共食,哪怕须臾片刻也好;同时也揭示了在封建礼教的残酷统治下,男女爱情不自由的现实。 3、结尾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用“险化做望夫石”来表达女主人公所忍受的隔绝的折磨,揭示出爱情不自由和婚姻不自由给男女青年造成的莫大痛苦。

五、1、女主人公此时此刻正处于离别的痛苦之中,两次把酒,正有“酒入愁肠愁更愁”之意。 2、第一次言语引出莺莺送别当时和设想张生走后的心境。看见安排好了车马,立刻产生了一种犹如煎熬的心绪,再无心插花戴朵,把自己打扮得娇滴滴的。 第二次言语则引出了〔快活三〕和〔朝天子〕两首通过描写味觉来刻画女主人公临别前的难以下咽,虽山珍海味却味同嚼蜡的情景。 3、红娘在情节安排上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情节串联起来,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1、相同点:都以景物描写烘托肃杀的气氛,抒发离愁别恨。不同点:〔端正好〕写景重在远景,以间接烘托气氛为主;〔脱布衫〕写景重在特写,以直接抒发情感为主。 2、B 3、略

七、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茭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

13、《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

二、1、史马迁 子长 西汉 纪传 三千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列传 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的事迹)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三、1、“孰”通“熟”,仔细。 2、“质”通“锧”,古代刑具,用于腰斩。 3、“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奉”通“捧”,用手托。 5、“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案”通“按”,察看。 7、“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缪”通“穆”。

四、为:1、介词,替 2、动词,演奏 3、动词,是 4、动词,成为、变成 5、动词,立下 6、动词,担当 加:1、动词,施加 2、动词,致、取得 使:1、动词,出使 2、动词,派遣 3、名词,使者、使臣 4、动词,让 引:1、动词,延请、引见 2、动词,掉转 3、动词,牵、拉 计:1、名词,计策 2、动词,打算 3、名词,主意 4、动词,商量、商议 从:1、动词,跟随、跟从 2、动词,听从 3、介词,自、由 幸:1、动词,宠幸 2、副词,侥幸 3、副词,表敬意,对对方做某事感到幸运 负:1、动词,使??承担 2、动词,辜负、对不起 3、动词,背着 4、动词,违背 5、动词,凭借、依仗 奏:1、动词,呈献 2、动词,演奏 故:1、名词,原因 2、连词,所以 乃:1、连词,却 2、副词,于是,就 于:1、介词,在 2、介词,被 3、介词,跟、同 4、介词,到 5、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见:1、动词,接见 2、介词,被 3、动词,看见 书:1、名词,信 2、名词,国书 3、动词,写 遇:1、动词,遇见 2、动词,款待 闻:1、动词,闻名、出名 2、动词,听说 令:1、名词,头目、长官 2、动词,命令、让 徒:1、副词,只 2、副词,白白的 急:1、动词,逼迫 2、名词,紧急事情、利益 示:1、动词,给??看 2、动词,显示 顾:1、连词,但 2、动词,回头看 孰:1、形容词,仔细 2、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立:1、副词,立即、马上 2、动词,站着 因:1、副词,于是、就 2、介词,趁此 3、介词,通过 上:1、名词,高级 2、动词,向上竖起 3、动词,献上 4、名词,上面 以:1、凭借,介词 2、介词,用、拿 3、连词,来 4、连词,用以、用来 5、连词,因为 6、介词,把 欢:1、名词,欢心 2、名词,交情 必:1、副词,一定、必然 2、连词,倘若、假如

五、1、名词作状语,向西 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6、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7、名词作动词,献上 8、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9、名词作动词,怀里藏着 10、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 11、名词作动词,弹 12、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13、名词作动词,杀 14、名词作动词,侍奉 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16、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 17、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急(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 19、形容词作动词,恪守 20、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 21、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2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2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断绝 24、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25、形容词作动词,宽恕 26、形容词作名词,友好关系 27、形容词作名词,理亏之责 28、动词作名词,盟约 29、名词作动词,穿 30、名词作动词,向人敬酒或献礼 31、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六、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被动句 5、被动句 6、被动句 7、被动句 8、被动句 9、宾语前置 10、宾语前置 11、定语后置 12、介词结构后置 13、介词结构后置 14、介词结构后置 15、介词结构后置 16、介词结构后置 17、介词结构后置 18、介词结构后置 19、省略句 20、省略句 21、省略句 22、省略句

七、1、古义:于是,今义:因为 古义:退却,今义:连词,表转折 2、古义:跑,今义:行走 3、古义:呈献,今义:演奏 4、古义:妃嫔,今义:美女 5、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6、古义:答应,今义:或许 7、古义:尊重,今义:严厉 8、古义:指授与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9、古义指盟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0、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11、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12、古义:离开,今义:往 13、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14、古义:如果、实在,今义:一定 15、古义:趁机、趁此,今义:因为 16、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17、古义:上,今义:右边 18、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9、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0、古义:语言,今义:嘴巴、舌头 21、古义:忧虑、担心。今义:害病或灾祸)

22、古义: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年岁,生命;生日) 23、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 24、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25、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14、《谏太宗十思疏》参考答案

二、1、《魏郑文公集》 唐太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玄成 郑国公 文贞公 诤臣 3、古代的一种文体名 言辞典雅 文采突出 情理恳切 4、居安思危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三、1、“振”通“震”,威吓。 2、“无”通“勿”,不要

四、1、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事物的本质 2、古义:大,今义:景象 3、古义:谨慎,今义:尊敬 4、古义:虚,今义:冲击 5、古义:监督、管理;今义:姓,董事 6、古义:处在,今义:居住 7、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8、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9、古义:专指帝位,今义:神奇的器具 10、古义:果真;今义:诚实 11、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12、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13、古义:选择、挑选;今义:简单 14、古义:施给;今义:播放 15、古义:能;今义:克服 古义:大概;今义:盖子

五、1、居:动词,担负;动词,处在??的情况中 2、长:动词,生长;形容词,长远,与“短”反义 3、固:动词,使??牢固;形容词,牢固 4、善:名词,正确的意见;形容词,好 5、下:动词,居于??之下;名词,在下位的人;形容词,智力低下 6、危:名词,危难的时候;形容词,高 7、诚:连词,果真,如果;名词,诚心 8、能:副词,能够;名词,有才能的人 9、思:动词,考虑;名词,要思考的东西 10、盖:副词,大概;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11、以:用、行;连词,来;连词,而;介词,因为;连词,不翻译 12、则:连词,就;连词,那么 1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天下” 14、虽: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15、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如果 16、当:介词,对着,面对;动词,掌握,主持;动词,当作 17、安:形容词,安定;代词,怎么;代词,哪里;动词,养生 18、信:形容词,诚实;动词,信任;名词,信用;动词,相信 19、求:动词,追求;动词,探求;动词,请求 20、治:动词,治理;动词,医治;动词,惩治

六、1、使动用法,使??稳固 2、使动用法,使??光大 3、形作动,傲视 4、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5、动作名,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 6、形容词作名词,安宁的时候;危急的时候 7、形容词用作名词,重位 8、形作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9、名词用作状语,表面上

10、形容词用作名词,重任 11、名作动,用刑 12、名词作动词,居??之下 13、使动用法,使??谦虚 14、使动用法,使??端正;形容词用作名词,奸恶的小人 15、使动用法,使??安 16、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确的意见 17、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18、动词作名词,想要得到的东西

七、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 4、省略句 5、省略句 6、省略句 7、被动句 8、被动句 9、介词结构后置句 10、介词结构后置句 11、宾语前置句 12、宾语前置句

八、1、臣即使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像陛下您这种)明智的人呢!

2、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3、(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4、因为(陛下)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 5、即使(陛下)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人民,用神威吓唬《“振”通“震,威吓”》他们,最终(人民)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陛下)的仁慈。 6、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7、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使自己的心谦虚下来并采纳下面的意见。 8、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被任用,(皇上)垂衣拱手就可以治理好天下了。 15、《新序》二则参考答案

二、1、新序 刘向 2、子政 别录 说苑

三、1、“反”同“返”,返回

四、1、古义: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出使;今义:聘请、聘任 2、古义:拜访;今义:经过 3、古义:解下;今义:逃脱 4、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 5、古义:方正为廉;

今义:不贪为廉 6、古义:挂;今义:词义缩小,带子 7、古义:用(它)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8、古义:婴儿;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9、古义:雕琢玉器的工人;今义:玉石雕刻而成的人像 10、古义:知识浅陋鄙俗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五、1、带:佩戴,动词;挂在,动词 2、致:达到,动词;奉献、赠送,动词 3、为:因为,连词;作为,动词;做,动词 4、精:精深,精湛,形容词;精妙,精粹,形容词 5、以:把,介词;表承接,相当于“而”,连词 6、之:代词,代“剑”;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7、然:这样,代词;然而、但是,连词 8、与:和,连词;给,动词 9、若:如果,连词;如,介词 10、其:自己的,代词;他的,代词

六、1、动词作名词,使命 2、动词作名词,使命 3、名词作状语,向西 4、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5、名词用作动词,挂 6、形容词用作动词,欺诈 7、形容词用作名词,故人、老朋友 8、名词作状语,神色看上去 9、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宝 10、动词作名词,最精妙的东西

七、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介词结构后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7、省略句 8、省略句 9、省略句 10、定语后置句

八、1、徐君细细的观赏了剑,为开口讨,但脸上显出想要的表情。 2、继承人说:“先父没有这个遗命,我不敢接受这把宝剑。”于是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的陵墓旁的树上,离开了。 3、我将不贪作为我的宝贝,你将玉作为宝贝,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还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贝把。 4、子罕不是没有宝贝,只是他当作宝贝的东西(与众)不同罢了 5、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他所选择的越精妙;一个人的知识越浅薄,他所选择的也越浅薄。

16、《训俭示康》参考答案 二、1、君实 涑水先生 温国公 文正 2、编年体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1、“酤”通“沽”,买酒 2、“少”同“稍”,稍微

四、1、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 2、古义:缺点;今义:生病 3、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4、古义:修筑;今义:治理 古义: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今义:次序 5、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 6、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 7、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 8、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 9、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10、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 11、古义:炫耀;今义:夸奖 12、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 13、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 14、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 15、古义:招致;今义:速度 16、古义:不好;今义:凶狠 17、古义:为什么;今义:没有办法 古义:商店;今义:数字 18、古义:只是;今义:照顾 19、古义:桌子;今义:案件 20、古义:立刻;今义:停顿、处理、次 21、古义:指没有地位的人,百姓;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五、1、名词作动词,吃奶 2、名词作动词,插 3、名词作动词,穿 4、名词作动词,酿酒 5、名词作动词,请??喝酒,款待 6、名词作动词,盖布被 7、名词作动词,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8、名词作动词,效力、辅佐 9、名词作动词,穿 10、名词作动词,从事 11、名词作动词,使用刻有花纹的簋 12、名词作状语,每天 13、名词作状语,用稀粥 14、形容词作动词,摆满 15、形容词作动词,器重 16、形容词作名词,脏的衣服、破的衣服 17、名词作状语,用几个月 18、名词作状语,本身 19、使动用法,使??远离;丰,使??富裕 20、使动用法,使??败,使??丧 21、使动用法,使??倾 22、意动用法,以??为耻 23、意动用法,以??为非 24、意动用法,以??为非

六、1、非:动词,讥评、认为不对;动词,不是 2、习:动词,习惯;动词,习染 3、服:动词,穿;名词,衣服;动词,从事 4、果:名词,水果;副词,果然 5、及:动词,赶得上;动词,遭受、惹:动词,到了 6、行 或三行五行 量词,次数;动词,实行 7、君子:名词,指有地位的人;名词,当时有名望的人 8、相:名词,宰相;动词,辅佐 9、靡:形容词,奢侈;动词,倒下 10、鄙:形容词,没见过世面;动词,鄙视 11、举:副词,全;动词,列举 12、恶:形容词,不好、粗陋;名词,罪恶 13、以:介词,用、拿;连词,表目的,来;动词,认为;介词,因为 14、乃:副词,才;连词,竟然、却 15、然:代词,这样;连词,然而 16、虽:连词,即使;连词,虽然 17、类:副词,大都;

名词,类别 18、数:形容词,频繁;数词,几;动词,计算、列举 19、卒:名词,兵;副词,最终 20、或:代词,有时;代词,有人

七、1、定语后置句 判断句 2、判断句 3、宾语前置句 4、宾语前置句 5、宾语前置句 6、被动句 7、定语后置句 8、介词结构后置句 9、介词结构后置句 10、介词结构后置句 11、介词结构后置句 12、介词结构后置句 13、省略句 14、省略句 15、省略句 16、省略句

八、1、风气败坏到这种地步7,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去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它吗? 2、有道德的大人物的深谋远虑,普通人怎么比得上呢? 3、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继承纯朴的家风。 4、我一向穿衣服只求抵御寒冷,吃东西只求填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来违背世俗常情,只是顺着我的本性去做罢了。 5、如果有人不是这样,别人争相讥评他,认为(他)是没见过世面,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很少了。 6、哪里比得上不论我做大官或不做大官、活着或死去,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不变呢? 7、节俭就会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会被环境控制,这样就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使家庭丰裕起来。 8、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当代堪称第一,但是因为他功业大,人们不批评他,可是他的子孙习染家风,也豪华奢侈,现在多数穷困。

17、《过秦论》参考答案 二、1、新书 推究指责秦的过失 赋 词采华丽,铺陈渲染,多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 2、贾太傅 贾长沙 贾生 论积贮疏 西汉鸿文

三、1、“弊”通“敝”,困乏、疲惫 2、“棘”通“戟”,一种长柄兵器 3、“抗”通“亢”,高出 4、“景”通“影”,影子 5、“有”通“又” 6、“没”通“殁”,去世 7、“从”通“纵”,本指南北方向,与“横”相对,这里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使六国行联合的策略 8、“倔”通“崛”,突起 9、“衡”通“横”,本指东西方向,与“纵”相对,这里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离间六国的策略。 10、“何”通“呵”,呵问

四、1、古义:属、类;今义:徒弟 2、古义:属、类;今义:伦理 3、古义:延长;今义:迎击

4、古义:统治;今义:次序 5、古义:举;今义:掀开 6、古义:高出;今义:对抗 7、古义:努力从事;今义:任务、务必 8、古义:承受,继承;今义:欺骗 9、古义:攻取;今义:向上抬 10、古义:吝惜;今义:爱护 11、古义:来,招纳;今义:导致 12、古义:援助;今义:和 13、古义:贤明聪慧;今义:通达事理,有远见 古义:可靠;今义:书信 14、古义:用铜铸的人像,铜人;今义:用金子铸的人像 15、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16、古义:一般人;今义: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17、古义:象回响一样应和;今义:回应 18、古义:带领;今义:将令 19、古义:树木;今义:木材 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20、古义:担负,背;今义:获利 21、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2、古义:报仇、复仇;今义:抱怨、埋怨 23、古义:著作;今义:言论

五、1、余:形容词,足够、多余;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 2、遗:动词,遗留;动词,遗失 3、固:牢固,形容词;固守的据点,名词;险固、坚固,形容词 4、重:贵重,形容词;看重,动词 5、为:作为,动词;成为,动词;替,介词;被,介词 6、北:在北方,方位名词;败北的军队,名词 7、举:举起,拿走,动词;攻取,动词 8、度:法律,名词;量长短,动词 9、因:沿袭,动词;趁着,介词;凭借,依据,介词 10、爱:吝惜,动词;爱护,动词 11、势:势力,名词;形势,名词 12、亡:丢失,丢掉,动词;名词,逃亡的军队;灭亡,动词 13、制:统率,动词;制裁,制服,动词;统治,动词 14、兵:兵器,名词;军队,名词 15、策:策略,名词;马鞭子,名词 16、致:招纳,动词;达到、获得,动词 17、以:用,介词;来,表目的,连词;凭,介词;把,介词 18、而: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 19、然:然而,表转折,连词;此、这样,代词 20、延:迎击、迎战,动词;延续,动词 21、弱:动词,使??弱;动词,变弱 22、之:的,结构助词;这,指示代词;他,指秦孝公,代词;到,动词 23、及:赶得上,追得上,动词;等到,介词

六、1、名词用作动词,登上 2、名词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3、名词用作动词,率领 4、使动用法,使??朝拜 5、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看重 6、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7、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使动用法,使??斗 8、使动用法,使??漂浮 9、使动用法,使??弱 10、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 11、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

向北 12、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13、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14、名词作动词,用破瓮做,用草绳系 15、动词作名词 败逃的人 16、使动用法,使??退却 17、使动用法,使??离散 18、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9、使动用法,使??愚蠢 20、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21、使动用法,使??弯,拉开 22、名词作状语,用鞭子 23、名词作状语,在北方 24、形容词作名词,便利条件 25、使动用法,使??倒在地上 26、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方

七、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被动句 6、被动句 7、宾语前置句 8、介词结构后置 9、介词结构后置 10、介词结构后置 11、省略句 12、省略句

八、1、派优秀的将领拿着强劲的弓弩扼守战略要地,派可靠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兵陈列利器盘问来往的行人。 2、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并加以销毁,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用这种办法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 3、他们砍伐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浮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地应和他们,大家担着粮食像影子随形那样跟着他们起来造反。 4、六国诸侯恐慌害怕,于是聚会结盟,商讨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珍贵的财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一体。

18、《师说》参考答案

二、1、退之 韩昌黎 韩吏部 韩文公 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2、柳宗元 文以载道 3、韩昌黎文集 当时耻学于师的风气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4、《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1、“受”通“授”,传授 2、“读”通“逗”,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 3、“不”通“否”,不从师学习

四、1、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2、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多数人、大家 3、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4、古义:小的方面;今义:小学生的学校 5、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古义:跟随并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7、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 8、古义:类;今义:家族、民族 9、古义:固定;今义:经常 10、古义:类;今义:徒弟 11、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12、古义: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今义:看着文字发出声音 13、古义:低于;今义:位置在低处的,掉、落 14、古义:研究;今义:攻击 15、古义:不良风气;今义:时间

五、1、师:名词,老师;动词,学习;动词,以??为师;动词,从师学习 2、所以:用来??的;??原因 3、之:结构助词,的;代词,道;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些;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 4、道:名词,儒家之道;名词,传统 5、焉:代词,之;语气词,无义 6、于:介词,比;介词,在;介词,对于;介词,被;介词,向;介词,由于 7、其:指示代词,那些;语气副词,大概;人称代词,自己的;语气副词,表感叹 8、惑:名词,疑难问题;形容词,糊涂;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9、也: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停顿 10、传:动词,流传;动词,传授 11、无:动词,没有;连词,无论

六、1、名词作动词,低于 2、名词作动词,与??同列 3、名词作状语,成群地、大家 4、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5、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6、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年龄大的人、年龄小的人 7、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形容词作名词,才能 9、形容词作名词,低下的人,高大的人 10、名词作动词,学习 11、意动用法,以??为师 12、意动用法,以??为耻 13、意动用法,以??为耻 14、形容词作动词,明白道理 15、意动用法,以??为师 16、意动用法,以??为耻

七、1、判断句 2、判断句 3、介词结构后置 4、介词结构后置 5、介词结构后置 6、介词结构后置 7、宾语前置 8、被动句 9、省略句 10、被动句 11、判断句 12、介词结构后置 13、介词结构后置 14、判断句 15、判断句 16、被动句

19、《石钟山记》参考答案

二、1、子瞻 东坡居士 豪放 苏洵 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黄庭坚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2、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石钟山的命名 提出 解决 结论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三、1、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古义:代词,这样;今义:动词,表示存在,表示判断 3、古义:敲;今义:扣除,纽扣 4、古义:传播;今义:奔跑,跳跃 5、古义:往,到;今义:适合,舒服 6、古义:一边??一边??;今义:并且、而且 7、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或许 8、古义: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 9、古义:先前;今义:对着,朝着 10、古义:竟然;今义:于是 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古义:敲打;今义:考核、考试 11、古义:两个词连用,“其”指示代词,“实”名词,义为那事情的真相;今义:一个词,义为“实质上” 12、古义:心惊;今义:内心产生想法或感情

四、1、鼓:动词,鼓动、振动;动词,敲 2、相:副词,表示动词偏指一方;副词互相 3、之:代词,它,代钟声;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4、因:连词,因而;连词,于是 5、至:介词,直到;动词,到 6、是:代词,这个;代词,这样 7、其:代词,其中;代词,它;代词,它的

8、搏:动词,拍、击;动词,抓 9、余:形容词,剩余的;代词,我 10、谓:动词,说;动词,告诉

11、得:动词,得到、发现;助词,能够 12、而:连词,表递进,更;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地;连词,表因果,因而 13、虽:连词,即使;连词,虽然

14、自:代词,自己;介词,从 15、焉:助词,??样子;兼词,于此;句末语气助词 16、然:连词,但是;语气助词,??样子

五、1、“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2、“莫”通“暮”,傍晚 3、“识”通“志”,记

六、1、名词作动词,命名 2、名词作动词,振动 3、使动用法,使??鸣 4、名词作状语,乘船

5、名词作状语,在旁边 6、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 7、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七、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宾语前置句 5、介词结构后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7、介词结构后置句 8、定语后置句 9、省略句 10、判断句 11、宾语前置句

20、《劝学》参考答案

二、1、况 儒家 2、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无过

三、1、古义:劝勉、鼓励。今义: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 2、古义:停止。今义:表示过去,已经 3、古义:墨线。今义:绳子。 4、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金子。 古义:靠近。今义:从事,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 5、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参考。 古义:省察。今义:节约,简易,减免,方行政区域 6、古义:本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快。 7、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8、古义:像神一样的智慧。今义:神灵、神祗,英明 9、古义:圣人的思想。今义:帝王的心意 10、古义:指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今义:把车套在牲口身上,使开动,操纵 11、古义:蟹腿。今义: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 12、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13、古义:因为思想意识活动。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四、1、于:介词,从;介词,比;介词,引出动作对象 2、焉:兼词,于此;句末语气助词 3、者:语气助词,表停顿;结构助词,??的人 4、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接,于是;连词,表并列 5、利:形容词,敏捷,走得快;形容词,锐利 7、一:数词;形容词,专一

五、1、“有”通“又”;“暴”通“曝”,晒 2、“輮”通“煣”,用火烤使??弯曲 3、“知”通“智”,智慧 4、“生”通“性”,资质、禀赋

六、1、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2、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3、使动用法,使??弯曲 4、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5、名词作状语,每天 6、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7、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8、形容词作名词,深渊 形容词作名词,善事

七、1、判断句 2、判断句 3、介词结构后置句 4、定语后置句 5、省略句 6、判断句 7、介词结构后置句 8、介词结构后置句

高三年级

1、《采薇》参考答案

二、1.诗歌总集 诗 春秋 305 诗三百 儒 2.风、雅、颂、赋、比、兴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 四

3.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不学《诗》 温柔敦厚 4.燕饷之乐 5.一、二、三 四 五、六 6.作、

柔、刚 靡室靡家、忧心烈烈、忧心孔疚 7.战斗激烈 严肃整齐 奋发战斗 8.对比 终结 艰辛 三、1.C 2.C 3.D

四、1.思想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雄性的鸟兽 牝 牝鸡司晨、牝牡骊黄 牡牝不分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2、《归去来兮辞》参考答案

二、1、潜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五斗米 东晋 桃花源记 饮酒 2、语助词,无义 楚辞 三、1、“衡”通“横”,与“纵”相对,这里指“用横木做”,引申为“简陋的” 2、“景”通“影”,日光

四、1、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古义:小孩。今义:指做法不成熟。 6、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9、改正、纠正 10、挽救 11、还巢 12、树枝 13、觉察、明白 14、拄着、扶着 15、又 16、行人

五、1、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使动用法,使??愉快 3、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心情 4、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名词作状语,每日 6、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8、使动用法,使??愉快 9、意动用法,以??愉悦 10、形容词用作名词,幼子

六、1、故:连词,所以;名词,故交,朋友 2、之:动词,到;代词,代“为长吏”;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词,我;代词,这个;代词,这些;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无义;助词,在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3、奚:代词,为什么;代词,什么 4、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代词,你的;连词,表假设 5、以:介词,使、让;介词,用;介词,把;介词,因为;介词,按照;介词,带着;连词,表修饰,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来;连词,才;动词,任用 6、时:副词,时常;名词,大好时光;名词,时候、时间 7、非:名词,错误的;动词,不是 8、行:动词,行走;动词,前往;动词,实行、做;名词,行为、品行;副词,将要;名词,古诗的一种体裁;名词,行列 9、引:动词,开弓、拉弓;动词,端起;动词,举;动词,率领、导引;动词,吸引;动词,召引、召请;动词,引用、援引;名词,乐府诗体名 10、乘:动词,驾、乘车;动词,利用、凭借;动词,顺着;动词,登上、升;动词,冒着、顶着;量词,辆;数词,四 11、策:名词,竹制的马鞭;动词,拄着;名词,写字用的竹简;名词,计策、策略

七、1、判断句 2、疑问句宾语前置 3、疑问句宾语前置 4、介宾结构后置 5、介宾结构后置 6、状语后置 7、宾语前置 8、省略主语“余” 9、省略介词“于” 10、省略“于” 11、被动句 12、被动句

八、1、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2、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3、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4、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5、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3、《陈情表》参考答案

二、1、臣向君陈请谢贺 2、萧统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4、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5、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死当结草 6、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急于星火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结草衔环

三、1、我、自己 2、停止 3、慰问 4、一直到 成人自立 5、强行改变 6、缠绕 7、子女 8、等到 9、不久 10、授予官职 11、申诉 12、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13、现在的年龄 14、辛酸苦楚 15、审察 16、听、准许、满足 17、不能行走,指柔弱 18、奔走效劳

四、1、“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有”通“又” 4、“蓐”通“褥”,草席 5、“矜”通“怜”,怜惜

五、1、以:连词,因为 介词,凭??身份 介词,用 2、见:助动词,用在动词前,代我、自己 动词,看见 3、亲:代词,亲自 名词,亲戚 4日:名词,太阳 名词,日子 5、当:动词,任,充当 副词,应当 6、薄:动词,迫近 形容词,微薄,少 7、行:动词,经历 动词,走路 8、矜:动词,怜惜 动词,夸耀 动词,怜悯 9、至:副词,极其 动词,到达 10、拜 :动词,授官 动词,奉上 11、于:介词,比 介词,给 12、夙:名词,很早,幼年 名词,早晨

六、1.名词作状语,亲自 2.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4.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6.使动用法,使??结束 7.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名词作动词,做官 9.名词作动词,任职 10.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11.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3.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14.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15.使动用法,使??终 16.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17.名词作动词,做孝廉,做秀才

七、1.状语后置 2.状语后置 3.被动句 4.判断句 5.被动句 6.省略句 7.宾语前置句 8. 宾语前置句

八、1、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门户。 2、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又浅,很晚才得到儿子。 3、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4、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5、不久蒙受朝廷的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6、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 7、不料诏书急切而严厉,责备我逃避怠慢。 8、我想手捧诏书马上赴京就职,但是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不被允许。

9、本来就是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 10、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拨,恩惠优厚,怎么敢徘徊不前,有非分的企求呢? 11、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明白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都看得见。 12、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祖母刘氏能侥幸地安度余年。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

4、《月夜》参考答案

一、指妇女乌黑的发髻 清冷的月光 薄而透明的帘帷 同时照着两个人

二、1、夜深露重,雾气沾湿了她乌云似的散发着芳香的头发。月光如水,给她如玉的双臂洒上了清寒。

2、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3、渴望夫妻团圆,希望安史之乱尽快结束,人民不再流离失所。 4、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反向表达思念之苦,全诗侧面虚写(化实为虚),巧妙地运用了借人映己的艺术手法。

5、《夜雨寄北》参考答案

一、何时 回溯(再)

二、1、义山 玉溪生 杜牧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1、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一问一答, 表达了诗人未有归期的苦闷和渴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2、本诗有两层想象,一是憧憬团聚时剪烛夜话的美好情景,既表达美好愿望,又反衬今日之痛苦。二是想象团聚时谈论苦闷时的“巴山夜雨”的情景,以今日之苦反衬憧憬之乐。

6、《水调歌头》参考答案

一、到 天亮 执、持 宫殿 白玉砌成的楼阁 忍受,禁受 戏弄(玩赏) 不如 朱红的华丽楼阁 雕饰华丽的门窗 为什么事情 常常 共赏 美好貌,代指月亮

二、1、子瞻 东坡居士 苏辙 苏洵 唐宋八大家 词牌名 2、寂寞 旷达豪迈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示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5、朝廷

三、1、“起舞弄清影”的“弄”字意即“戏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一个“弄”字,其实包含了词人惆怅之心、孤独之心和赤诚之心,情真

意切,含蓄隽永,唤起了我们无限遐想,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 2、原意是说越高的地方会越加的寒冷,但是现在这句话往往用来形容人的地位或者能力太高而受到重视的人往往会被别人疏远,可以理解为人所处的身份、地位、能力或性格与身边的一些人有所距离,致使他感觉被人疏远而倍感孤独寂寞,因而高处不胜寒。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根据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7、《秦晋殽之战》参考答案

二、1、左氏春秋 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 左史官 2、国语

三、1、死 2、钥匙 3、国都 4、询问 之于 5、参加 6、君主 7、兵车 8、不谨慎,松弛 9、做买卖 10、熟牛皮 11、停留 12、恩德 军队 13、使??结怨 14、停留、等候 15、战事 16、冒昧 17、撤换

四、1、通“避”,躲避 2、通“餍”,满足、甘心 3、通“隳”损害、毁坏 通“仇”,气焰 4、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这里做动词,捆绑 5、通“向”,朝 6、通“粢”,干粮 7、通“赦”,释放 8、通“闲”,休息

五、1、焉:语气助词,不译 兼词,于此,在那里 代词,他们 2、乘:动词,乘坐 名词,兵车 数词,四 3、且:连词,况且 连词,并且 副词,将要 4、以:连词,来 介词,用 连词,而 介词,因为 介词,让 5、过:动词,经过 名词,过错 6、为:动词,行动 语气词,呢 动词,担任 7、则:连词,就 副词,原来已经 副词,加强判断,是 8、劳:动词,使??劳累 动词,劳累 9、其:代词,他们的 代词,代“师” 语气副词,还是 语气副词,难道 10、脱:动词,脱下 动词,逃脱 动词,不谨慎 11、替:动词,代替 动词,衰微 动词,撤换、废弃 12、顾:动词,回头看 动词,看 动词,拜访 动词,顾惜 连词,但 连词,反而、却 动词,回头 1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代词,代“西师” 14、而: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修饰,着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并列,并且 连词,表承接,就 连词,表假设

六、1、名词作动词,发兵 2、名词作动词,向东出发 3、名词作动词,下车步行 4、名词作动词,做生意 5、名词作动词,磨砺,喂草料 6、名词作动词,染成黑色 7、名词作动词,穿黑色衣服 8、名词作动词,穿黑色衣服 9、名词作动词,上朝 10、名词作动词,穿素服 11、名词作动词,竭尽全力

12、名词作动词,捆绑 13、名词作动词,牛叫 14、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15、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16、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 17、动词用作名词,装载之物 18、动词用作名词,保卫工作 19、意动用法,以??为哀 20、使动用法,使??劳累 21、使动用法,使??劳累 22、使动用法,使??结怨 23、使动用法,使??受辱

七、1、宾语前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介词结构后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介词结构后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7、介词结构后置句 8、判断句 9、判断句 10、介词结构后置句 11、介词结构后置句 12、介词结构后置句

八、1、恐怕??吧 2、怎么样 3、你们 4、为??呢 5、难道??吗 6、原来已经??了 7、你们 8、没几天

8、《鸿门宴》参考答案

二、1、史马迁 子长 西汉 纪传 三千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本纪 历代帝王政绩 不怀好意的筵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1、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古义:逃亡。今义:常用义为“死亡”。去,古义:离开。今义:常用义为“往”。 4、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5、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6、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7、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8、古义:“??的原因”。今义:常做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9、出入,古义:偏义复词,进入。今义:出去、进来。古义:不同一般的事、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 10、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11、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12、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13、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义:鱼的肉。 14、古义:跑,逃跑。今义:步行。 15、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16、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7、古义:宠幸;今义:

幸福。 18、古义:趁机;今义:因为。 19、古义:将要;今义:并且。 20、古义:给??看;今义:表明。 21、尽 22、往 23、适逢 24、放弃、丢下 25、对“你”的尊称 26、估计 27、对待 28、??的原因 29、到 30、希望 31、料想 32、侍奉 33、怎么 34、揭开

四、1、“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3、“要”通“邀”,邀请 4、“倍”通“背”,背弃 5、“蚤”通“早” 6、“郤”通“隙”,隔阂、嫌怨 7、“坐”通“座”,座位 8、“不”通“否”,否则 9、“奉”通“捧” 10、“杓”通“勺”,酒器 11、“具”通“俱”,全部 12、“具”通“俱”,全部

五、1、幸:动词,宠幸 副词,特意、幸亏 2、为:动词,做、担任 介词,对 介词,替 介词,替,给 动词,认为 句末语气词,呢 动词,制定 动词,是 动词,成为,此处可引申为“呈现” 3、请:动词,请允许我 动词,请求 4、谢:动词,道歉、谢罪 动词,感谢 动词,推辞、谢绝 动词,辞别 动词,告诉、劝告 动词,凋落、衰亡 动词,辞别(谢罪) 5、立:动词,站立 副词,立即

6、故:名词,旧、交情 连词,所以 副词,特意 7、乃:连词,于是 连词,才 8、去:动词,离开 动词,距离 9、胜:动词,杀尽, 动词,禁得起、受得住 10、如:动词,赶得上、及 动词,如同、像 动词,到、往、去 动词,比、及 动词,顺、随 连词,如果、假如 动词,好象 连词,或、或者 连词,至于 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1、因:动词,顺着、根据 介词,因为、由于 名词,机会、原因、理由 介词,趁机 连词,于是,就 介词,经由、通过 动词,凭借,就着 介词,趁着 动词,沿袭 12、意:名词,意图 名词,意思、内容 名词,意态、神情 动词,意料、料想 动词,怀疑、猜疑 13、举:动词,举起 动词,发起、发动 动词,攻下、占领 动词,推荐 名词,科举考试 动词,杀尽 副词,全部、整个 14、言:名词,谗言 名词,著作 动词,说 15、军:动词,驻军、驻扎 名词,军队 名词,驻扎军队的地方,军营 16、置:动词、放弃,丢下 动词,搁,安放 17、辞:动词,推辞 动词,告辞 动词,讲究,计较 18、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对 介词,引出动作的范围,“在??方面” 介词,表比较,比

六、1、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使动用法,使??破) 2、名词用状语,像翅膀那样 3、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4、动词作名词,后继者,继承者 5、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事情;动词用作名词,谦让 6、名词用作动词,取道。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7、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8、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9、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10、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使动用法,使??进来 11、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12、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13、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 14、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15、名词作动词,驻军 16、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17、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18、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19、名词用状语,每日每夜 20、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21、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22、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善待 23、名词用状语,向上 24、名词用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25、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26、名词作状语,连夜 27、使动用法,使??活 28、名词用作动词,处罚、用刀刺割 29、名词用状语,连夜 30、代词作状语,亲自

七、1、介词结构后置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宾语前置 6、介词结构后置 7、判断句 8、宾语前置 9、省略句 10、判断句 11、宾语前置 12、介词结构后置 13、介词结构后置 14、宾语前置 15、宾语前置 16、省略句 17、判断句 18、介词结构后置 19、判断句 20、被动句 21、判断句 22、介词结构后置 23、省略句 24、判断句 25、被动句 26、判断句 27、介词结构后置 28、省略句 29、被动句

八、1、没有??的东西;没有??的人 2、如何(怎样)对付或对(拿)??怎么办? 3、跟??相比,哪一个?? 4、有??的人(东西、事情) 5、凭什么,为什么 6、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的 7、表询问,怎么样 8、有什么可以用来??的 9、还要??干什么,为什么??呢

九、1、第二天用酒肉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中。 3、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它的诸侯进入和意外变故。 4、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5、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6、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7、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8、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

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9、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10、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11、现在刘邦进了关财物不掠取,女色不迷恋,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9、《苏武传》参考答案

二、1、汉书 纪传 断代 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 世家 2、孟坚 班彪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曹大家

三、1.因为,由于 2.渐渐;调任 3.互派 4.批 5.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长辈;行,辈分。 6.趁势;赠送礼物 7.送给;礼物、礼品 8.派遣、打发 9.财物 10.被活捉 11.被 12.如果 13.受审讯

14.判罪、判决罪犯 15.连坐 16.第二天;这样 17.拿 18.责备 19.埋伏、藏匿 20.道歉 21.总共

22.告诉 23.于,在 24.拜访 25.抵押 26.妹妹 27.年纪 28.确实存在 29.正当、适逢 30.牵连 四、1.通“叛”,背叛 2.通“氈”,毛织品 3.通“弆(jǔ)”,收藏 4.通“已”,已经 5.通“搯”,叩,轻轻敲打 6.通“医”,医生 7.通“汝”,你 8.通“悬”,悬挂

五、1、见:被,介词;看见,动词 2、发:动手,动词;被揭发,动词;派遣、打发,动词;头发,动词 3、为:替,介词;担任,动词;当作,动词;作为,动词 4、及:以及、和,连词;等到,动词;连累,动词 5、复:又、再,副词;也,副词 6、会:会同,副词;恰逢,动词 7、使:使者,名词;出使,动词;让,派遣,动词 8、语:告诉,动词;说的话,名词 9、引:供出,动词;拔出,动词 10、食:给??吃,动词;吃,动词;粮食,名词 11、以:由于,介词;来,连词;把,介词;已经,副词

12、乃:于是,就,副词;于是,就,副词;才,副词;才,副词 13、当:抵当,对等,动词;应该判处,副词;应当,副词 14、因:通过;趁便;趁着

六、1.意动用法,以??为壮 2.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作动词,滋润(使动用法,使??肥沃)

4.使动用法,使??争斗 5.使动用法,使??投降 6.使动用法,使??受苦 7.使动用法,使??投降 8. 使动用法,使??归 9. 使动用法,使??屈身;使??受辱 10.名词做动词,下 11.名词做动词,生子 12.名词做动词,拄着 13.名词做状语,用车子 14.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15.形容词作动词,布满 16. 使动用法,使??投降 17.名词作动词,率领 18.名词作动词,告诉 19.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0.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和晚上

七、1.定语后置 2.介词结构后置 3.宾语前置 4.宾语前置 5.判断句 6.判断句 7.判断句 8.被动句 9.省略句 10.被动句 11.省略句 12.被动句

10、《伶官传序》参考答案

二、1.新五代史·伶官传 宋代 永叔 醉翁 文忠 醉翁亭记 卖油翁 2.朝廷授有官职的艺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史论 杜牧 过秦论

三、1.“雠”同“仇”,仇敌 2.“无”通“毋”,不要

四、1.人为的 2.推究 3.你 4.官员 5.丝带、丝绳 6.以至于,到了

五、1.与:跟,介词;给,动词 2.其: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这,代词;他,代词;还是,副词;难道,副词;语气词,表程度;代词,他;大概,表揣测语气 3.而:但,连词,表转折;接着,连词,表承接;并且,连词,表并列;因而,连词,表原因 4.盛:兴盛,形容词;装,动词;旺盛,形容词;强盛,形容词 5.困:围困,动词;困扰,动词 6.告:告诉,动词;祭告,动词;禀告,动词 7.于:由于,连词;在,介词;被,介词 8.负:背负,动词;使??承担,动词;依仗,动词;辜负,动词;失败,名词;违背,动词 9.归:归降,动词;归还,动词;回去,动词;女子出嫁,动词 10.易:容易,形容词;改变,动词;交换,动词;轻视,动词 11.相:相互,副词;他,代词;面相,名词;看相,动词;丞相,名词;担任丞相,动词;辅佐,动词 12.举:抬起,动词;列举,动词;发动,动词;举荐,动词;拿,动词;全,形容词;尽,形容词;攻占,动词;成就,动词 13.顾:回头看,动词;看,动词;拜访,动词;顾念,动词;考虑,动词;反而,副词;只是,副词

六、1.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2.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3.名词作动词,推究 4.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 5.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6.名词作状语,向东 7.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8.名词作状语,在四面 9.动词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10.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11.形容词作动词,作乱 12.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七、1.判断句 2.介词结构后置 3. 介词结构后置 4. 介词结构后置 5.被动句 6.介词结构后置 被动句 7.判断句 8. 判断句 9. 介词结构后置 10.省略句

八、1.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兴衰的道理。 2.这三者,是我留下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3.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在前面奔驰,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4.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常常被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仅仅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5.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人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结果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6.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7.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放荡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11、《〈论语〉七则》参考答案

二、1.语录 儒家 《大学》 《中庸》 《诗经》 《礼记》 《春秋》 四书五经 2.丘 仲尼 鲁 仁 中庸 3. 任重道远 杀身成仁 4.仁 时刻与仁在一起,安贫乐道,发奋学习,以仁为己任,固穷守节,为仁献身(意思对即可)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仁 安贫乐道

三、1.置身,居住,享有 2.离开,躲避 3.回答 4.又 5.粗糙 6.这 7.起来 8.何

四、1.而:因而,连词,表因果;不译,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并列 2.以:凭,根据,介词;把,介词;来,用来,连词,表目的 3.也:语气助词,表判断;照样,同样,副词;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助词,表停顿 4.乎:同“于”,介词;吗,语气助词,表疑问 5.于:在,介词;对,介词;向,介词 6.是:动词,表示肯定判断;这,指示代词 7.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它,代词;的,助词

8.道:仁德,名词;道路,名词 9.恶:厌恶,动词;何,代词

五、1.C 2.B 3.C

六、1.名词作动词,吃饭 2.名词作动词,做枕头用 3.名词作动词,吃饭 4.名词作动词,生病 5.动词作名词,水 6.使动用法,使??离开

七、1.判断句 2.判断句 3.谓语前置 4.介词结构后置 5.省略句

八、不亦??乎(难道不??吗?表示反问)

九、1.君子没有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之中也和仁德在一起,在困顿挫折之中也和仁德在一起。 2.孔子说:“君子在困迫之际能够固守节操,但小人在困迫的时候就会为所欲为了。”

3.“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4.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 5.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忧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乐观的态度。

12、《〈孟子〉二章》参考答案

二、1.轲 子舆 战国 儒家 行仁政 亚圣 2.善心、本性、天性 舍生而取义 3.生 义 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三、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2.“乡”通“向”,从前。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4.“辟”通“避”,躲避。 5.“辩”通“辨”,辨别。 6.“无”通“毋”,不要。

四、1.而:不译,连词,表修饰;但,连词,表转折;并且,连词,表并列 2.于:比,介词;对,介词

3.是:这种,代词;这种做法,代词 4.得:得到,拥有,动词;通“德”,感激,动词;取得,动词 5.为:为了义情愿,动词;第一个“为”,为了,介词,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动词;采用,动词;做,动词 6.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7.生:生命,名词;获得生命,动词 8.与:通“欤”,语气词;给,动词 9.加: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动词;虚报,动词 10.莫:没有什么,代词;没有谁,代词 11.故:所以,连词;因,介词 12.则:那么,连词;就,连词;如果,连词,这里表假设 13.长:擅长,动词;成长,长大 动词 14.焉:这件事,代词;呢,疑问语气词 15.乎:在,介词;吗,疑问语气词 16.然:形容词词尾,不译;这样,代词

五、1.可以用来 2.假使 3.不只 4.罢了 5.盛食物的器皿 6.给 7.古代的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8.停止 9.谦辞,冒昧的意思;哪一方面 10.疲倦,疲劳 11.这样 12.“止”

六、1.名词作动词,感激 2.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3.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4.意动用法,把??看成心外之物 5.名词作动词,做

七、1.判断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4.介词结构后置 5.宾语前置 6.判断句 7.判断句 8.判断句

13、《国殇》参考答案

二、1.屈原 浪漫 《离骚》 《九歌》、《九章》 楚辞 “骚” 2.《诗经·国风》 《离骚》 文采 3. 刘向 宋玉 4.操吴戈兮被犀甲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三、1.“被”通“披” 2.“霾”通“埋” 3.“反”通“返”

四、1.拿 2.兵器 3.悲壮 4.悔恨 5.精神

五、1.被动句 2.被动句 3.被动句

六、1.开头四句写敌我遭遇,楚军奋勇冲杀的场面,是概括描写;后六句表现楚军兵败,将士奋力搏击,以至于血染沙场的情景,是具体描写。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是动态描绘,对战士虽首身分离,仍手握武器,威风凛凛,决不屈服的描写是静态的。明写楚军的奋不顾身,英勇拼杀,血染沙场的惨烈,也反衬了敌军的凶猛。多种手法相结合,使当时的战斗场面如同浮雕般凸现在读者面前。 2.确实是既勇敢又有力量啊,始终都刚直强悍而不可欺凌,哪怕身体已经死去啊,这精神将永不消亡。 你们的魂魄即使在那九泉之下啊,也依然是鬼中的雄杰。

14、《〈指南录〉后序》参考答案

二、1.文山 南宋 《文山先生全集》 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痛定思痛

2.自序 他序 自序 三、1.拜官,授官 2.恰巧 3.可以;凭借 4.逼近 5.意气激昂,十分激烈 6.搜寻 7.行列 8.再;偏指“害”,危害,个人安危 9.到达 10.到 11.这 12.处境 13.窥视,侦察 14.列举罪状 15.处境艰难;没有依靠;悬赏捉拿 16.离开 17.走投无路 18.出使一次 19.挽回 20.“死生”偏“死” 四、1.具,通“俱”,全,都,详细 2.见,通“现” 3.钞,通“抄” 4.缙,通“搢”,插 5.陵,同“凌”,欺侮

五、1.道:路,名词;取道,动词;路途,名词 2.为:是,动词;作为,名词;被,介词;编作,动词

3.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我;代词,代“死” 4.使:使命,名词;使者,名词;假使,连词;出使,动词;让,动词 5.辞:不接受,动词;言辞,名词 6.数:列举罪状,动词;几,数词 7.度:估计,动词;考虑,动词 8.得:能够,助动词;获得,动词 9.下:下级,名词;下达,动词;下面,名词 10.间:机会,名词;之间,一带,名词;间或,有时,副词;小路,名词;一会儿,名词;缝隙,名词;夹杂,动词;参与,动词;表数量单位,量词;悄悄地,秘密地,副词;期间,名词 11.当:主持,动词;应当,助动词 12.几:表示不确定数目,数词;差不多,副词 13.自:从,由,介词;自己,代词 14.序:作序,动词;序言,名词 15.如:往??去,到??去,动词;像,动词;比得上,动词;唯恐,就怕,动词;按照,介词;“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介词;像,动词 16.靡:倒下;后退,动词;浪费,动词;奢侈,形容词;无,不,副词,靡及,达不到

六、1.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2.名词作状语,按名份 3.名词作状语,在荒野里,在露天下 4.名词作状语,每天 5.名词作动词,取道 6.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7.名词作动词,作序;名词作动词,取名 8.名词作动词,下达 9.动词作名词,巡徼的人 10.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11.名词作状语,名义上 12.名词作状语,亲手 13.形容词作动词,聚集 14.名词作动词,统率 15.动词作名词,意料之事 16.使动用法,使??隐蔽

七、1.被动句 2.被动句 3.被动句 4.被动句 5.被动句 6.定语后置 7.被动句 8.介词结构后置

9.介词结构后置 10.介词结构后置 11.介词结构后置 12.省略句 13.省略句 14.省略句

八、1.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2.死亡,是早晚间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

在世能够忍受的。一个人遭受痛苦之后,再追忆当时的痛苦,会更加悲痛啊! 3.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4.(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5.(可)不幸的是先有叛将吕师孟与我结仇,后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被软禁起来不能回国,国事也就不可挽回了。 6.我接近死亡的边缘不知有多少回了!

九、1.“指南”即“指向南方”(“心向南方”),暗示作者身陷北元的种种坎坷与险境,同时表达了他即使身陷囹圄,即使面对死亡威胁,也无法改变对南宋朝廷、对汉民族的忠诚。 2.示例:①修辞方面:十八个排比句,一气直下不可遏止,将作者所经历的险境加以叠化强调,不仅真实再现其九死一生的奇险经历,造成强有力的气势,更表现了作者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力。 ②语言方面:气势充沛,用语多变。整节文字,词知句密,繁音促节,读之停顿不得,胸中荡然而生充畅之气。同述“死”的危机,二十几个字蝉联而下,但无一相类,显出变化而又统一的特征,一句之中,前述死因,后述死情,互成因果,例如:“几自刭死”,是写自杀,源于“挟匕首以备不没”;“几从鱼腹死”,源于江中遇敌船;“几落贼手死”,源于“骑数千过其门”等。总之,语言应用切情切境且变化多端。

15、《左忠毅公逸事》参考答案

二、1.史书未记载,不甚为世人所知的事迹 散失 左光斗 2.方苞 桐城 号 3.刘大櫆、姚鼐 唐宋 义理

三、1.表尊称 2.女婿 3.刚刚;草稿 4.关门 5.询问 6.等到 7.即使 8.遭受 9.将 10.流泪哭泣 11.暗暗地 12.露 13.完 14.离开 15.有人 16.到??去(拜访) 17.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18.小步紧走

四、1.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雪 2.名词作动词,穿着草鞋 3.名词作动词,用背背着;名词作动词,拿着

4.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5.名词作动词,告诉 6.名词作动词,流眼泪 7.名词作状语,当面 8.名词作状语,用后背 9.名词作状语,对上;名词作状语,对下;形容词作动词,愧对 10.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晚上 11.名词作状语,亲自 12.形容词作动词,接近 13.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14.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16.意动用法,以??为席

五、1.涕:哭泣,动词;眼泪,名词 2.于:在,介词;从,介词 3.更:换上,动词;轮换,动词 4.第:在整数数词前,表示次序;府第,公馆,名词 5.为:替,介词;装作,动词 6.则:只,仅仅,副词;原来是,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就,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7.虽:即使,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虽然,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8.焉:于之,兼词;不译,语气助词;呢,表示反诘语气助词;哪里,疑问代词;地,形容词词尾,助词 9.微:隐藏身份,动词;暗暗地,形容词

六、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被动句 6.被动句 7.介词结构后置 8.介词结构后置 9.介词结构后置 10.介词结构后置 11.省略句 12.省略句 13.省略句 14.省略句

七、1.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2.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3.(我这个)老头子就要死了,(如果)你再不珍重自己的生命,不明大义,(那么)天下事谁能来支撑呢? 4.(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从小路出行,进了一座古庙。 5.史可法挑选了十名健壮的士兵,让他们两人一组,一更鼓的时间轮换一组。 八、1.爱护人才、不畏奸党、知人之明、忠义为国 2.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光斗的言传身教,才使史可法有“上恐负朝廷,下 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

1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参考答案

二、1.丘 仲尼 春秋 儒 2.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三、1.平时 2.回答 3.一车四马 4.赞成 5.20岁以内的青少年 6.已经 7.或者 8.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9.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10.道理(方向、方法) 11.至于(如果) 12.讲述的志向(写作)

四、1.以:因为,连词;用,做,动词;通“已”,停止,动词;用来,连词;由于,介词 2.方:礼仪,道理,名词;方圆,名词 3.如:或者,连词;至于,连词;假如,连词 4.尔:你,代词;样子,助词;无义,词尾,助词 5.为:治理,动词;做,动词 6.与:赞成,动词;通“欤”,语气助词 7.乎:在,

介词;比,介词;呢,语气助词 8.也:啊,呀,表感叹,语气助词;表停顿,助词

五、1.“以”通“已”,止 2. “希”通“稀”,稀疏 3.“莫”通“暮”,晚 4.“与”通“欤”,吗,语气助词

六、1.名词作动词,吹风 2.名词作动词,穿礼服;名词作动词,戴礼帽 3. 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4.形容词做名词,小傧相,大傧相 5.使动用法,使??富足 6.名词作动词,演奏 7.名词作动词,留在后面

七、1.宾语前置 2.省略句 3.宾语前置 4.介词结构后置 5.介词结构后置 6.介词结构后置

17、《兰亭集序》参考答案

二、1.逸少 书法 书圣 王右军 2.兰亭集序 3.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游目骋怀

三、1.“趣”通“趋”,往,取 2.“由”通“犹”,像

四、1.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 2.长长的 3.古义:表凭借,用来。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如忘乎所以) 4.??的原因 5.确实 6.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8.竟然 9.等到 10.古义:过去,从前。今义:对着 11.随着 12.知道 13.等同 14.发生,引起 15.相处,相交接 16.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17.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 次要的地位。 18.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19.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五、1.盛:热闹,形容词;丰富,繁多,形容词 2.虽:虽然,连词;即使,连词 3.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动词,往,到达;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4.夫:引起下文论述,助词;啊,表感叹,助词 5.于:在,介词;对,介词;到,介词 6.以:把,介词;用来,连词;因,介词 7.一:最小整数,数词;一样,副词;把??看作一样,动词;一边??一边??,连词;整个,形容词;一起,副词 8.临:面对,引申为“阅读”,动词;面对,引申为“迎”,动词;面对;将要,副词 9.次:旁边,水边,名词;驻扎,动词;次一等,形容词;次序,名词;下一等,形容词;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动词 10.致:情致,名词;达到,动词;得到,动词;招致,动词 11.信:副词,确实,的确;形容词,真实;动词,讲信用;同“伸”,伸展;副词,随意 六、1.喝酒,名词作动词 2.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3.热闹的场面,形容词作名词 4.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5.穷尽,尽情享受,形容词作动词。视、听,动词作名词,眼睛、耳朵 6.把??看作相等。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 7.数词作动词(意动用法),等同,把??看作一样 8.环绕,名词作动词 9.使??纵展、使??奔驰,动词的使动用法 10.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形容词作名词。

七、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介词结构后置 5.介词结构后置 6.介词结构后置 7.介词结构后置 8.定语后置 9.定语后置 10.介词结构后置 11.介词结构后置 12.省略句 13.省略句 14.省略句

八、1.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2.虽然人们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性情的安静和急躁不同。 3.等到对于向往的东西已经厌倦,情绪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迁而改变。 4.何况寿命的长短,完全听从造化安排,终归要走到尽头。 5.总是面对着他们的那些文章而感叹悲伤,而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这样。

九、1.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2.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18、《〈琵琶行〉并序》参考答案

二、1.乐天 香山居士 现实主义 元稹 新乐府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 4.地点 人物 情节 凄切 5.听颖师弹琴 李贺 琵琶行 通感 不绝如缕

三、1.“篦”通“ 鎞”,钗子 2.“虾”通“蛤” 3.“画”通“划”,用拔子划 4.“倡”通“唱”,歌妓

四、1.古诗中的一种体裁 2.古:??的第二年;今:今年的第二年 3.总共 字 4.命名,题名 5.容貌 6.降职,调动职务 7.古:因此创作;今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指七言诗 8.古:突然出现;今:①.鼓出来。②.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③.使超过一般 9.古:年龄大;今:兄弟排序第一,长兄,长子

10.古:对头中间;今:小心 11.古:面容的色泽,容颜;今:色彩 12.古:时间短促,忽然;今:暂时 13.古:刚才的,先前的;今:表方位,向前方 14.倡女的养母,或养母的姐妹 15.古:称心如意;今: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16.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17.古:纵横散乱、参差错杂;今:用竹、石、金属专制成的拦挡物

五、1.泣:哭泣,动词;眼泪,名词 2.言:字,名词;话,名词;说,动词;声音,名词 3.拨:拨动,动词;拨子,名词 4.命:吩咐,命令,动词;取名,动词 5.数: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数量,名词 6.重:再,重新,副词;重视,动词;又,更加,副词 7.轻:轻轻,形容词;轻视,动词 8.为:写,做,动词;弹奏,动词;替,给,介词 9.语:说话,回答,动词;啼叫,动词;曲,名词 10.是:这,此,指示代词;是,动词 11.暂:短暂,副词;顿时,忽然,副词

六、1.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3.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4.名词作动词,作歌

七、1.介词结构后置 2.介词结构后置 3.判断句 4.省略句 5.省略句 6.被动句 7.被动句 8.被动句 9.被动句 10.被动句

八、1. 第一段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其作用是烘托环境、渲染气氛。 2.手法是烘托。作用是写出听众已处忘我境界,写江心秋月冷照,以烘托演奏的效果。 3.这与上述两段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照应,有烘托作用,表达了诗人谪居浔阳的郁闷心情。

19、《秋声赋》参考答案

二、1.六一居士 韩愈 苏轼 王安石 2.“色”“容”“气”“意”

三、1.金属 2.快跑 3.收,消失 4.寒冷 5.刺 6.威力 7.有固定的时限 8.古:内心;今:方位名词 9.残害 10.古:黯然无色;今:多形容“萧条”和“费心苦力” 11.古:点点白发;今:比喻细小的、分散的点儿或别的东西 12.古:衰败;今:结束人或动物的生命

四、1.之:的,助词;它,代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代词,指代秋风;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2.以:而,连词;用,与“所”构成“所以”,表示凭借,用来??;介词,把;拿,用,介词 3.既:已经,??以后,副词;既然;已经,??以后,副词;全,都,副词 4.金:金属,名词;五行之一,名词;汉以后银一两为一金,量词 5.及:到达,动词;比得上,动词;涉及,牵连,动词;赶上,追上,动词 6.而: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并且;表并列连词,并且;表承接连词,就;表承接连词,就;表修饰连词

五、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名词作动词,刺 3.春、秋,名词作状语,在春天,在秋天;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4.数词作名词,四处 5.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6.使动用法,使??伤感 7.使动用法,使??劳累 8.使动用法,使??摧折凋零

六、1.定语后置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宾语前置 6.判断句 7.判断句 8.判断句 9.介词结构后置 10.介词结构后置 11.主谓倒置(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宜!)

七、1.听到有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不禁惊恐地侧耳倾听。 2.各种忧伤的事情使他的心绪生发感触,无穷无尽的事情让他的身体疲惫劳累,在内心有所触动,就必然会损耗他的精气。 3.更何况还要思考那些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那些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当然就会使他那红润青春的面容变得像枯木一样苍老,乌黑发亮的头发中出现星星白发。 4.(夏天)繁茂的绿草彼此争盛,欣欣向荣;高大的树木青翠茂盛,令人愉悦。草被秋风拂过便变了颜色,树遭遇秋风便叶子飘零。 5.它们用来使草木衰败零落

的,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威。

20、《文论十则》参考答案

二、1.观堂 人间词话 2.板桥 扬州八怪

三、1.承受 2.遗憾 3.使??开阔,舒展 4.附着,依附 5.激动 6.化工,自然形成的工巧 7.图画 四、1.以:用,介词;因为,介词 2.诸:之于,兼词;各个,形容词

五、1.使动用法,使??开阔,舒展 2.名词作动词,动笔 3.名词作动词,效法 4.名词作动词,作画

5.名词作状语,在南面 6.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六、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被动句 6.判断句 7.判断句 8.介词结构后置 9.介词结构后置 10.省略句

七、D

八、第一境界以“西风凋碧树”,比喻恶劣的形势。说明只有下定决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能排除干扰,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取得成功的基础。第二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形象描述如何努力奋斗。说明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执着追求。第三境界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指出经过多次周折,反复磨练,人就会逐渐走向成熟。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你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你能豁然领悟。三个阶段,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艺、人生等规律性问题。结构巧妙,见解独到,寓意深刻,行文流畅,比喻贴切,引人遐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