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原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庆阳市西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8.97万亩,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均气温8.3℃,年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全县共辖7镇12个乡,215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1991个村民小组。全县户数共有12.3万户,其中农业户数10.85万户,总人口51.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96万人。20xx年全县农业增加值6.06亿元,粮食总产2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873元。镇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国杏子、黄花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依托资源和区位等优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镇原实际,提出了重点培育扶持发展粮油、草畜、果品、黄花、瓜菜等主导产业,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引进、提升和扶持力度,提出并实践了建设生产基地、发展优质农产品、构筑产业化体系的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农业产业化已在全县大范围启动,一批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有的已初具产业化雏型,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一、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是健康的、卓有成效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成效和特点:

(一)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日趋显现。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北部九乡镇为主的种草畜生产区,以平泉原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西瓜生产区,以茹河川区八乡镇为重点的优质设施瓜菜生产区,以屯字原为重点优质苹果生产区,以平平泉、屯字、临泾、孟坝、新集等原面乡镇为主的粮油生产区,以北部山区为主的小杂粮生产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正向规模化、区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草畜、粮油生产位居全市第一;黄花产量居全国前列;优质西瓜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杏子、苹果远销国内外。

(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良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县在全面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培育草畜、果品、黄花、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粮油产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5万亩,粮食总产20多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0万亩,产量1.1万吨。曾县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草畜产业: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百万”工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了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年种植牧草20多万亩,累计留存62万亩。已建成各类养殖小区5个,养殖专业村43个,重点养殖场15个,发展 2

规模养殖户1万多户。 20xx年,全县饲养肉牛、绒肉羊144万羊单位,生猪7.2万头,肉类总产量1.5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8亿元。

瓜菜产业:瓜菜生产按照“扩大露地种植,提高规模效益,发展设施生产,提高集约效益”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育基地,开拓市场,目前全县瓜菜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10万亩以上,已被评为“中国优质瓜果基地重点县”。瓜菜总产量35万吨,实现收入1.15亿元。西瓜种植主要以平泉塬3乡镇为主,辐射带动孟坝、太平、开边、南川等乡镇,形成了区域性的产业优势。每年种植稳定在8万亩左右,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已经打开了陕西、四川、重庆、广东等大中城市的瓜果市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和运销体系。注册的“五指塬绿宝”西瓜商标,品牌效应明显,已经荣获“中华名果”称号。露地蔬菜种植以平泉康达公司等3户脱水蔬菜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平泉塬及周边乡镇为重点区域,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产业化经营模式格局初步形成。年签订合同种植露地蔬菜1万多亩。设施蔬菜生产以茹河川区为主,重点发展塑料大棚和水泥支架大棚,利用川区的水、光、热等优势资源和交通便利的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在城关、开边等10个乡镇投资300多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万元,建成水泥骨架及立柱式大棚860座、732亩,塑料大棚555亩,维修启动日光温室45座,创办连片5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大棚示范点 3

6处,全县设施蔬菜生产面积目前达到1332亩。

杏果产业:全县现有果树44万亩,户均3.5亩,其中苹果7.7万亩,杏子27万亩,普遍推行了节水灌溉、覆草覆膜、果实套袋等先进果园管理技术,技术推广率达到80%以上,常规管理措施达到95%以上。现有杏制品加工企业26户,年加工量2万多吨,研制开发的杏肉、杏仁、杏核皮三大类25个系列产品,有20多个先后荣获国内国际大奖,产品畅销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法国、加拿大、朝鲜等国家。四是产业效益显著。全县苹果年产值2860万元,杏子年产值3300万元。

(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较快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小杂粮、黄花、果品、绒毛、脱水蔬菜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全县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14户,其中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建成1000万吨年加工生产能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成为同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中:庆阳市懊恺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粉等20吨,新一代食品公司年加工杏制品1000多吨,解语花羊绒公司年加工绒毛40吨以上。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7个,年组织推介销售西瓜等农产品50多吨。20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达5万户,占总农户的5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的30%以上来源于产业化经营,优质特色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4

(四)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促进了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得以提高,全县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产、加、销三个重要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了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场竞争力大为提高,全县培育的“五指塬绿宝”西瓜、“新一代”、“新千年”等杏制品、“甘旭”苹果等农产品品牌,小杂粮、黄花、绒毛等一系列农产品在市场上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全县有青椒、黄花2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县上被省农牧厅命名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制定并实施了小麦、西瓜、玉米等生产技术标准5项。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加工链条得到了延伸,农村二、三产业专业分工效率得到了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全县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二、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草畜、瓜菜等优势产业开发实施意见》等重要的文件和政策,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 5

思路,科学布局,加大工作力度。到20xx年,草畜产业以北部乡镇为重点,全县种草面积达到100万亩,养牛20万头,养35万只。瓜菜产业以平泉原为重点建成10万亩西瓜生产基地,以茹河川区设施蔬菜为重点建成千亩生产基地,杏果产业以平泉原为重点建成1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二)认真谋划了农业项目建设工作,扶持壮大产业发展。经过谋划、争取,近年来全县已组织实施了小麦良种补贴、黄花菜基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等重大农业项目30多个,申请到位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为使农业项目建设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取得实效,我们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农业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一是强化项目建设意识。着重对从事项目建设工作的各级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干部做好项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时刻绷紧项目建设这根弦,积极谋划,广泛招商,优化环境,规范运作,精心抓好项目的实施。二是明确项目建设的和重点。全县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优种工程和新技术推广四大类农业项目作为首选目标,优先扶持上马,努力加快其建设步伐。三是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从人、财、物等方面对农业项目予以倾斜,充分调动项目承建单位的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积极鼓励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开展农业项目建设,尤其是大力倡导县直单位及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创办、领办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并从占用土地、税收减免、政治待遇、利益 6

分配等方面从优从宽安排。四是多渠道增加对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主要是确立农民投资的主体地位,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和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突出发挥各类农村经济能人的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向农业项目聚集。进一步发挥农村经济能人信息灵通、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专业技能、有较高群众威信等优势,带头应用科学技术、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组建农产品的购销服务组织,推动全县农业特色的发展,在增加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扩大社会效益。五是努力做好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通过疏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帮助办理有关建设手续,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突出为农民和有关企业解决水、电、路等配套服务,力争项目早峻工、早见效。六是加大农业项目实施的督导力度。对全县暂时无能力实施的项目,由有关部门对外发布招商建设;对已实施的项目,进行跟踪督导和服务,每月掌握汇总一次建设进度,每季召开一次调度会,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办法,严格项目建设责任制,明确专人,狠抓落实,确保农业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积极做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示范工作。一是立足全县农业结构现状和市场发展形势,认真研究,从遵循市场导向、区域特色、品种创新、产业延伸四个原则为出发点,坚持横向、纵向和外向调整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各乡镇、各涉农部门据此立足各自实际,也分 7

别制定了本乡镇和本产业的农业结构调整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广大农民付诸实施。二是尊重市场需要、尊重农民意愿,突出政策扶持、信息引导、技术和物资服务,用成功的经验、良好的效益引导农民自觉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我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外地和交流本县农业结构调整好的经验和好的作法,进一步开拓视野,学习先进,努力把好经验、好办法落实到农业结构调整中。全县先后多次组织重点乡村干部、种植大户到外地参加学习了设施蔬菜生产、种草养畜、果品生等方面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 三是大力开展农业示范区、示范园、示范场、示范户建设,为农民做出示范、树立样板。我县重点抓了粮食、无公害瓜菜、苹果生产示范区建设,发展重点养殖村户,通过这些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一村一品”、“一区一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的形成,实现产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四是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优质化的要求,加大名优农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近牛菜组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各类农物新品种达100余个,为主栽作物品种的选优更新打下了坚实基础,组织推广地膜双垄沟种植、设施蔬菜生产、旱作节水农业等农牧业新技术50多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6%,为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

( 四)认真谋划了产业化链条联结工作。全县各级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进一步落实项目带 8

动战略,突出服务和典型引路的工作方式,大力发展立县产业和特色主导产业,有效地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一是突出抓了龙头企业建设和利益机制建立工作。在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协调产销关系,维护农民的利益,引导农民进一步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使之由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转进。二是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农民按定单形式组织生产,努力追求“双赢”目标。三是多渠道组织产销衔接活动,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牵线搭桥。每年都组织人员开展西瓜、果品销售推介、参加农交会,在宣传、展览我县农产品的同时,把我县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四是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用农业信息引导农民和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在各涉农部门建立专业网站,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操作培训,使之能够从网上获得信息,了解市场,并引导农民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此外,全县还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参观学习、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传播农业科技、农产品购销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村各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虽然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缺陷和不足,

(一)特色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我县特色产业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25%左右,批量生产集中度低,管理粗放。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投入不足, 9

规模化的种养基地少,集约化程度不高,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推进缓慢,致使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

(二)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一是缺少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层次低。全县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仅3家。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少,不适应大市场的要求。二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小,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低,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开拓能力弱,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原料不足,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仅占设计生产能力的40%。三是农业龙头发展资金不足。龙头企业融资贷款困难,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大多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加工能力受到制约,市场营销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县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不紧密。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诚信经营、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品牌意识和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抓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发展。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充分用好、用活优势资源,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积极引进优势农产品加工 10

企业和营销公司,完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集中土地资源,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生产,发展贸易和外向型农业,提高产业层次。我县的一些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外合作联营已是大势所趋,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封闭,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与管理尽快进入,建立联合舰队,也可以采劝借船出海”的办法,依托县外大型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壮大自己,争取能够在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新一轮竞争中捷足先登,加快发展。

(二)加强政策引导,从建立和创新机制上解决问题。一是要集成政策,扶优扶良,鼓励先进。对发展突出的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技术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建立表彰奖励激励机制,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综合效益,带动产业扩升级。二是要整合资金,集中财力,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各级的扶持资金要集中使用,避免撒胡椒面,要补贴到先进实用农科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形成引领效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包括防范疫病和价格风险在内的农业风险基金和产业保险体制,构建产业发展的内在稳定器和缓冲台。四是要支持和引导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使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平均利润,从而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五是适度调控支农金融策略,制 11

定鼓励金融企业支农的优惠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信用评级以及担保机构等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有序流向农村和农业产业,解决农业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做大做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第一,重点发展、集中扶持产业集中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引导产业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层次,使优势特色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型产业。第二,积极支持和推动特色明显、有潜力的产业发展,对这些产业要重点培育,积极扶持,规模生产,通过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第三,创造条件、优化环境,积极鼓励和重点引导发展已逐步形成规模,还未完全打开市场,但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引导其提升内涵,扩大市场,有序发展,使这些产业成长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后备基础产业。

(四)鼓励和发展中介组织,积极开拓国内外销售市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好中介组织连接农民与龙头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好彼此关系,形成企业与农民双赢的格局,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和销售大户开辟市常促进和建立机制灵活、功能齐全、层次分明、体系完整、开放有序的各类市场,开辟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各级干部要学会跑项目、 12

跑市场,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搭建平台。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注重培育、打造和保护曲靖知名品牌,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县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五)加强自主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一是要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体系建设,通过特色产品、特色工艺的研发,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品牌,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二是要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体制和机制,对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场)选派科技特派员,带动建设示范基地,进行技术与信息、生产与市场全程化服务。三是要研究培育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产业优质丰产良种及配套技术措施,在关键技术方面要取得重点突破。四是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在生产核心环节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制定出强制性标准,提高标准化生产的覆盖面。五是要建设一支能深入生产第一线,能针对问题做好技术服务的科技队伍,对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进行重点研发和配套,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六)充分利用现代市场经济手段进行融资和流通,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是要大力培育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范围,争取多元资金,彻底打破瓶颈,扭转资金不足的被动局面。二是落实好农产品 “绿色通道”政策,严禁在农产品运输、仓储、交易中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全面推行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物流方 13

式,充分利用品牌授权、委托代理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农产品货畅其流、物现所值,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