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市委

市人民政府

市是苏中平原的一座滨江城市,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于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建县,19xx年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万亩,下辖13个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9个行政村,4957个自然村,总人口107万,其中农村人口73.8万,素有“鱼米之乡、花木之乡、丝绸之乡、建筑之乡”美誉,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水利枢纽和电力枢纽。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乘势而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连续四届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在20xx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46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亿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增长51.7%;财政投入8.96亿元,增长3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24.3%;农业增加值8.95亿元,同比增长51%;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7040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2933元,同比增长16.2%。

1

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和“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进“三资”开发农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下面,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市根据各地土壤条件、生产习惯、资源基础、产业特点各不相同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形成区域、创出特色”原则,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狠抓生产基地区域布局,依托优势资源确立优势产品,围绕优势产品打造优势产业,利用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经济。一是着力提高花木、特水等优势产业发展比重。抢抓城市化建设、西部大开发和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等机遇,加快以曹王林园场、丁伙镇为中心区域,以雅典娜路为纽带的花木产业“两区一带”建设。目前,全市花木总面积已达10万亩。按照“扩大养殖面积、调整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健康发展”思路,加快水产业特别是特种水产发展。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特水面积8万亩。二是着力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发展比重。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蔬菜,大力发展猕猴桃、苦瓜、金花菜等经济作物。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2.7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2.7万亩,培育10亩以上大户200多户,亩平均效益同比增长5.1%。重点规划建设了宜陵至武坚蔬菜产业带,力争明年新扩常年蔬菜 2

面积3万亩,全市蔬菜面积达16万亩,形成以宜陵、丁沟、小纪、武坚等镇为重点的创汇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三是着力提高食草畜禽在养殖业中发展比重。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等方法,进一步发展壮大奶牛、山羊、肉鸽等特色产业,奶牛存栏已近1000头。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里下河特种水产养殖区、京沪高速和江平公路沿线花木产业区、中部实心地带蚕桑种养区、通南旱杂粮生产区、城郊和里下河蔬菜生产区以及沿运、里下河畜牧养殖区。

二、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按照“投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原则,采取“公司建基地、基地雇农户”经营模式,大力整合要素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辐射带动强、农民得实惠的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建设现代花木产业园、小纪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0个千亩以上农业园区。目前,农业园区总规划面积6.5万亩,建成1.5万亩,累计吸引各类资本1.7亿元。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三资”不断投向农业、主导产业迅速壮大的良性互动效应。福建超大集团投入3000万元创办蔬菜生产、加工项目,首期投资1500万元的项目已在小纪镇、武坚镇两个镇实施;现代花木产业园吸引20多个单位进园发展花木,已完成投资6800万元。二是注重提高科技含量。10个重点农业园区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扬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同时, 3

依托园区建立了一批科研基地,永安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借助安徽农业大学和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建立了猕猴桃研究所,丁伙高效花木科技示范园在园内建设了花木新品种实验大棚区。三是着力拉长产业链。10个重点农业园区依托基地优势,积极挂靠和创办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目前,小纪农业科技示范园、苏武农业科技示范园已与超大集团成功“嫁接”,成为产业化“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蔬菜产加销前景看好。四是创新运作机制。把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园区,以园区创办公司,以项目创办企业,形成了 “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已组建了苏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永安猕猴桃开发有限公司、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

三、培壮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力。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外向化的突破口。目前,我市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58家,有13家企业被认定为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天一油脂集团、快乐集团、扬子木业公司已进入全省180家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快乐集团还被省发改委命名为“全省30家重点出口龙头企业”之一。上半年,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利税4650万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2917万元,同比增长30.9%;完成出口创汇1584万美元,同比增长16.9%。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结合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等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抓好与农民利益联结较 4

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促其尽快发展成为我市骨干龙头企业。鼓励骨干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和自愿原则,以资本为手段,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今年上半年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13家。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群。围绕高效花卉、特种水产、经济杂粮、特畜特禽、无公害蔬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和引进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龙头企业,放手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购销企业,实行同行业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外资、民资北移的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把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通过直接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及与二、三产业招商相结合等多层次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进入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促进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和包装申报工作,争取国资投入。今年上半年农业利用“三资”1.84亿元,同比增长26%。四是加强企业产品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扩大龙头企业产品知名度。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已拥有“快乐”、“都友”、 “扬子”、“金发”等注册品牌产品。

四、培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 5

市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分散的农户有机联合,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积极培育。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村组干部、农技人员等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61个,入会(社)会(社)员2.48万户,带动农户6.5万户,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创利6400多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2.9%。二是加强规范。以开展“四有”(即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引导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服务,促进其不断完善和提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对产业的协调、带动能力,不断扩张产业形态,今年全市重点规范邵伯水禽养殖合作社、小纪鸭业协会等15个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完善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来规范产销双方的权利义务,使销售前移、产销衔接。积极探索以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行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邵伯镇渌洋湖村成立了扬州市首家以土地入股为主的农林综合开发合作社,目前已有会员365户,入股土地1877亩,完成投资450万元。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6

五、全力打造名优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产地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展检验检测为手段,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整体推进优势,积极申报农业“三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39个,绿色食品56个,AA级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5个,“三品”总数达102个,品牌数量在扬州市名列前茅,在省内县级市中屈指可数,产品主要涉及粮、菜、蛋、茶、醋等五大农产品系列。全市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9个,农业“三品”基地50万亩。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业人员,扩大检测范围,已初步构建了农产品生产、流通、监督三个环节的检测监督网络。全市41个主要农贸市场都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三是加快制定、申报、推广农业标准。积极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种植(养殖)技术规程及企业产品标准,并将香樟、五宝杜鹃、微型盆景和邵伯菱种植(生产)技术规程申报省级地方标准,其中微型盆景及其技术规程已被确定为省地方标准。

7

 

第二篇:钟鸣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钟鸣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钟鸣乡人民政府乡长 陈云富

(20xx年9月20日)

县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下面就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乡情概况

钟鸣乡位于县城西北部,素有“二十四口金钟扑地”的美誉,东与两河乡接壤,南与龙安乡毗邻,西与大关县天星镇毗邻相连,北界盐津县柿子乡相连,全乡辖6个村139个组,居住着汉、苗、彝三个民族,国土面积106.7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106.3亩,林地面积74398.76亩),最高海拔2021米,最低海拔700米。境内资源丰富,有煤、铁、硅、石英砂等10余种矿物质,其中石英砂储量居全县第二位;有天麻、木漆、花椒、核桃等树木种类9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29%;也有山羊、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薯类和杂粮豆类等,主要产业以粮食、畜牧、烤烟、魔芋、蔬菜、林果和劳务输出为主。截至20xx年底,全乡总人口5398户20432人,其中农业人口5134户19512人,农村经济总收入69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1.4元,粮食总产量5898吨,农民人均有粮634.4斤。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臵, 1

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突破口,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和土地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使全乡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面积、调结构、增定单,重优质稻种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xx年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2500余万元;杂交水稻制种2500亩,产值1000余万元;油菜制种6000亩,产值265万元;其他玉米等经济作物1820亩,产值160万元。我乡的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xx年共组织各种培训12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25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46场次,培训农户180人。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 2

有利水利资源和条件,积极争取区发改委、开发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开发,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20xx年争取开发资金300余万元,对凼底、袁十万和黄皮等村的连片水田立项改造,形成了近千余亩的优质稻高产区,从而推动了我乡水稻种植等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严格按照章程组织会员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会员提供品种试验、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也在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架起了桥梁,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乡已有各类农民协会、合作社等农村中介服务组织3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16个,组建销售队伍48支,销售人员达3200余名。九嶷山兔销售协会专门组织贩运小兔子到广东沿海等地,仅去年就外销小兔子300多万只。水市镇引导种养大户,围绕当地特色产业,组建了金银花、牲猪养殖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个,支持合作组织建立基地16个,实现产值5500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钟鸣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紧张。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

2、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基 3

本停留在粗加工程度上,基地建设不完善,产业链条脱节问题还比较突出。

3、信息渠道不畅。发展专业生产的农民只顾个人的生产,不太关注其他生产、销售信息。

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农业经济增长压力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局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我乡耕地总量不足且零星破碎,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 4

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加之每年不断出现的干旱、洪涝、和冷冻等自然灾害,给全乡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四)技术人员素质差异大,劳动者素质偏低。乡镇农业站所是对农民服务的主要机构,但由于政事职能错位,乡镇技术人员以处理行政事务为主,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技术服务出现断层,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及打算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尽快出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

2、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3、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5

1、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积极引导农民走专业化生产之路。

2、做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块蛋糕,是同类专业农民尽享科技、销售之便。

3、帮助专业生产的农民加大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发展资金。

(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立产业基地。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建立万头商品猪基地、万亩玉米样板基地、万亩果蔬基地、万亩油料基地四大基地,充分利用我乡的资源状况、基础条件、市场潜力等综合因素,依据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带、产业群,提高专业化组织程度,形成规模效应。一是结合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建设,合理规划,在角奎镇、洛泽河镇建立集中连片500户、户均出栏20头以上、年出栏万头以上商品猪生产基地,保证乡城“菜篮子”需求;二是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在龙安、小草坝、两河、钟鸣建立万亩连片玉米样板基地,带动全乡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在角奎、洛泽河镇建立万亩蔬菜基地,示范现代农业新技术、管理新方式,保证乡城居民蔬菜需求;四是在牛街、柳溪、洛旺等乡(镇)建立万亩油菜基地,示范现代农业新技术、经营管理方式。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二)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培育好马铃薯产业、烤烟产业、果蔬产业、紫皮大蒜、油料作物五大产业。一是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龙头,在全乡15个乡(镇)适宜种植区域发展种植25万亩 6

马铃薯,实现产值1亿元;二是在洛泽河、龙街、奎香、海子、荞山、龙安、钟鸣7个乡(镇)发展烤烟种植,到20xx年,烟叶种植专业大户730户、面积8786亩,烟叶种植家庭农场30户、面积3000亩,实现烟叶收购产值8880万元、税收1776万元;三是在角奎、洛泽河、海子、龙安、钟鸣、龙海、柳溪等乡(镇)发展魔芋种植6万亩,实现产值3600万元;在角奎、洛泽河、龙安、钟鸣、牛街、柳溪、洛旺等乡镇发展种植冬早蔬菜 3万亩、在小草坝、龙安、龙街、树林、海子发展夏秋冷凉蔬菜3万亩,实现产值9300万元;四是在角奎、洛泽河、龙安等乡(镇)发展樱桃种植、老园修枝改造1万亩,在角奎、牛街、柳溪、洛旺等乡(镇)建立柑桔基地2万亩,在角奎镇发展当地小黄李种植基地1万亩,在角奎、洛泽河、龙安等乡(镇)建立优质桃基地1万亩,实现产值3800万元;五是在角奎、洛泽河、海子、龙安、牛街、柳溪、洛旺等乡(镇)发展油菜种植6万亩,实现产值2400万元。

(三)稳固农业基础,夯实种植、畜牧两大基础产业。一是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推广力度,结合高产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等项目的实施,到20xx年实现“两杂”良种、小麦良种全覆盖,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60%以上,力争使全乡粮食总产达到2.43亿公斤,人均有粮400公斤,确保全乡粮食安全;二是在全乡二半山区和高山区的乡(镇)发展腌肉型肉猪及制品、在坝区和江边河谷的乡(镇)以发展鲜肉型肉猪,到20xx年实现肉猪出栏49万头,在角奎镇、洛泽河、龙街、奎香、树林、海子、荞山、龙安、小草坝、龙海、牛街、洛旺12个乡镇发展肉牛生产,实现商品牛出栏2.5万头,在角奎镇、洛泽河、龙街、奎香、树林、海子、荞山、龙安8个乡 7

镇发展黑山羊养殖,实现山羊出栏4.7万只,在角奎镇、龙街、奎香、树林、海子、荞山、两河、龙安、龙海、牛街、柳溪11个乡(镇)发展本地乌骨鸡和蛋鸡养殖,实现家禽出栏102万只、禽蛋产量2600吨。

(四)扶持种养大户,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一是扶持发展200亩以上规模蔬菜、水果、蚕桑、魔芋,300亩以上马铃薯、油菜、紫皮大蒜专业村社70个,发展连片种植30亩以上蔬菜、水果、魔芋、蚕桑,40亩以上马铃薯、紫皮大蒜、油菜专业户500个;二是建设年出栏肥猪3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扶持专业化肉猪养殖示范户450户、肉牛养殖专业示范户30户、肉羊专业养殖户100户、肉鸡和本地乌骨鸡养殖专业户50户,建设集中连片50户以上、户均出栏10头肥猪以上养殖小区75个;三是引入薯类淀粉深加工、魔芋精粉加工企业、油料加工、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

(三)提高农业技术队伍素质,加强农民技能技术培训。一是根据现有农业科技人员少、知识老化、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不够合理的实际,应有针对性地吸纳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充实技术力量;鼓励在职农科人员以自学、函授等形式参加继续教育或短期培训,改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培训资源,搞好以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内容的技术技能培训,造就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特征的新型农民。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