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世界地域文化 学习单

专题26世界地域文化学习单

一、教材背景分析

“世界地域文化”专题由“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文化整合”和“世界文化圈”三个知识点组成,教材紧扣文化与地理环境这一人地关系为主线,讲述了保护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意义、影响文化整合的因素、文化整合的意义、文化圈的概念特点及划分依据,世界九大文化圈概况等等。这些内容紧紧围绕“世界地域文化”这一中心,前后衔接,层层推进。

 “地域文化”是二期课改高中地理教材新增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素质教育密切相关。2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学生了解世界文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熟悉“地域文化“中的主要地理事实,理解世界地域文化形成的原理和过程,,树立“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理念。

二、学习目标

1、读“世界文化圈”分布图,了解世界九大文化圈主要特点及其差异,理解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是世界文化圈重要的标志。

2、理解文化整合的含义及意义,举例分析影响文化整合的因素;懂得文化整合与文化同化的区别。

3、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尊重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意识,树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养成重视文化交流、促进文化整合的良好素质。

三、学习过程

活动一:阅读“世界文化圈”图,简单了解世界九大文化圈的名称,并且在下面的世界地理区域图中填写九大世界文化圈的名称。填图后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西欧文化圈是否只包括西欧地区?为什么?

2、伊斯兰文化圈为什么包括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

 

【设计思想】通过世界文化圈图配合教材正文,使学生加深地理概念,熟悉世界九大文化圈的名称和地理范围。两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指导文化圈的划分不应以地域来划分,应该以文化源地为中心,以民族为单位进行整合,在同一文化圈内,种族、民族亲缘关系接近,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都比较类似。

活动二:阅读课本112—114页了解世界文化圈的主要文化现象,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基础,同组学生相互交流3分钟后以由组长提问,其他组员抢答下列各地理文化现象所属的文化圈。

   A古兰经            B泰姬陵           D吴哥窟

E种姓制度          F爪哇岛婆罗浮屠   G “胖子王国”汤加

H悉尼歌剧院        I克里姆林宫        J麦加清真寺

K阿拉伯长袍        L巴西桑巴舞       M好莱坞

N阿根廷探戈        O圣彼得大教堂     P津巴布韦石头城

Q感恩节

【设计思想】世界文化圈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复杂多样,同组学生相互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最后的抢答丰富了学习活动的多样性,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三:世界文化圈比较

    四组学生中的第一、二、三组完成下表一,第四、五,六完成下表二。

表一:比较亚洲所包含的几种文化圈的特点

表二:比较西欧文化圈和东欧文化圈的特点

【设计思想】活动三是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利用比较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各世界文化圈的异同,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

活动四:判断下列文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整合?为什么?

英语的普及                 普通话的形成

“中山装”                 民间艺术的失传

“冰红茶”饮料             KFC里的“老北京鸡肉卷”

    拓展思考: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思考,“在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开设京剧课程”科学、合理吗,为什么?

【设计思想】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文化整合的五大要素:环境、社会、人口和民族迁移、文化自身、时间。由于教材归纳的影响因素比较抽象,在指导学生活动时应尽量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第二篇:专题26 世界地域文化

《世界地域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保护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意义;理解文化整合的含义及意义,举例分析影响文化整合的因素;读图分析世界九大文化圈主要特点及其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正文、专栏,结合课堂讨论,认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理解文化整合的含义及意义,懂得文化整合与文化同化的区别;读世界文化圈分布图,搜集更多的实例和资料,通过课堂讨论、交流,了解世界九大文化圈主要特点及其差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关于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懂得民族无高低贵贱之分,强调民族平等,反对歧视,各民族应该相互学习借鉴、帮助支援,树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意义、世界九大文化圈。

难点:文化整合与保护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环节

【导入】

(一)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

1.民族文化

(1)区分民族与种族的含义:

问题1:民族与种族,哪个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哪个属于自然范畴?

①民族:指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更广泛地界定为:一个国家的国民整体。(中华民族、美利坚民族)

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②种族: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属自然范畴。

(2)民族文化的特征

①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具体反映在服饰-56个民族的服饰、饮食-南北饮食差异、民居-、生产-平原、丘陵、山地、文学-南北、艺术、体育、娱乐、节庆-东西方迎接新年、礼仪-东西方婚礼、禁忌等方面)

②特有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勤劳刻苦;法兰西民族——热情浪漫;德意志民族——严谨善思【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马克思,科学家】;日本民族——团队精神;美利坚民族——冒险求新、自由开放、重视法律;英吉利民族——矜持幽默)

③各民族平等(民族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差异。) ④文化差异是一种历史现象,并非永恒。(历史上我国是世界文化最先进的,其他国家文化落后;现在发达国家的文化比我国先进。但这只是暂时的,我们以后还会发展进步。)

2.地方文化特点

(1)地方性(踏青-万物复苏,草木发芽。南方为清明节前后,吃青团;北方为端午节时,无青团。)

(2)民族性(迎接新年的节日。我国-春节;美国-圣诞。)

(3)民间性(爱尔兰民族的民间艺术,来华演出-爱尔兰踢踏舞;我国-安徽民间戏曲黄梅戏、山东潍坊风筝节)

(4)传统性(饮料。西方-可口可乐、咖啡;我国-茶)

3.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不是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我国有56个民族的文化;我国汉民族的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差异。

4.世界文化是各民族、各地方优秀文化的集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5.保护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别有用心的外国势力妄图在新疆、西藏制造事端分裂国家。我国建国之初就强调民族团结)

(2)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依据。(埃及金字塔、丽江古城-考古)

(3)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4)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它与生物多样性一样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消失就难再现)

6.我国国粹(P110专栏)

京剧、书法、国画、武术、中医药。(英文中的汉语音译:Kongfu , china)

(二)文化整合

过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种优秀的世界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两个过程

1.文化整合与文化同化的区别

文化整合: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形成新文化)

文化同化: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

问题2:其中哪种现象属于强迫性的文化侵略?

——文化同化(举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东北,强制当地学校必须用日语交流、不许学习汉语,只能学习日语——是一种文化侵略,属于文化同化现象。)

2.影响文化整合的因素

(1)环境因素:

问题3:为何北方方言少,南方方言多?(①自然条件: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地丘陵;②人文历史:北方人文历史开发早,长期为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秦国统一六国,语言也得到了统一)

(2)社会因素:主要是政治、经济——大大加快了文化整合速度。

如:工业革命发源于西欧,西欧的海上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文化同化,加速了西欧文化的传播速度。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政府的独立加快了美利坚民族文化的兴起。

(3)人口、民族迁移因素:只要是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整合,必然是受迁移活动影响的结果。如我国历史上的南北大迁移,促进了我国南北文化的融合;现代的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促进了我国地域文化与城乡文化的整合。

(4)文化自身因素:先进文化(各种文化中优秀、合理、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的影响力-例如我国满族妇女服装旗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观,改良后成为现代中国女性的国服;语言是文化整合的重要媒介(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整合)

(5)时间因素:文化整合需要时间融合。

问题4:P112页《胡服骑射》专栏,思考其中影响文化整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赵国的汉服长袍大袖且赵国没有骑兵,胡服的穿着和骑马射箭属于当时的先进文化,,

赵国借鉴后,军事实力大增。

(三)世界文化圈

1.文化圈含义:文化圈,又称文化区。指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生存方式的地理区域。 ★以文化源地为中心、以民族为单位进行组合。

★特点:同一文化圈内,种族、民族亲缘关系接近,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都较类似。

2.九大文化圈的名称、地理位置识记

问题5:全球最大的文化圈?

——西欧文化圈

板书:欧洲:西欧文化圈(分布最广-移民;西欧+澳新美加)

东欧文化圈(地跨亚、欧两大洲)

亚洲:东亚文化圈(人口最多)

南亚文化圈(地形区-印度半岛;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等国)

东南亚文化圈(多元文化;包括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受东亚文化圈、南亚文

化圈、西欧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影响)

非洲文化圈

拉丁美洲文化圈

太平洋文化圈(太平洋有人居住的岛国)

伊斯兰文化圈(北非、西亚-阿拉伯半岛、中亚)

总结:世界九大文化圈除伊斯兰文化圈以宗教命名之外,其余都是以区域命名。

【活动】读世界文化圈空白图快速找出图中对应的九大文化圈。

3.依次介绍九大文化圈文化现象

【西欧文化圈】

①读图了解大概文化景观:丹麦小美人鱼雕像、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美国NBA科比、奥地利金色大厅、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法国巴黎凯旋门。(P112苏格兰风笛)

②体验法式大餐:非常丰盛

品味红酒——原料葡萄,属于地中海型农业的经济作物(还有油橄榄、无花果、柑橘) 牛排、肉类——乳畜文化——————————

蛋糕——原料小麦、乳制品(奶酪、奶油)——均属于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瓜果蔬菜、龙虾——————————————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

餐具:刀叉

③宗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宗教建筑:尖顶十字架教堂。

宗教节日:复活节、万圣节等。

板书: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东正教——东欧文化圈

新教—— 西欧文化圈

天主教——

伊斯兰教三大圣地:麦加

麦地那

耶路撒冷

佛教

【东欧文化圈】

①核心国家:俄罗斯

斯拉夫民族

艺术:芭蕾舞

②宗教:基督教东正教

教堂:颜色鲜艳、圆形穹顶

③体验俄式大餐:相对简单——受当地寒冷气候影响。

烈酒伏特加、乳肉制品、蔬菜种类很少。

【东亚文化圈】

①包括中国、蒙古、朝鲜半岛、日本

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

民族服饰:旗袍、日本和服(受汉服影响)、朝鲜高腰长裙、蒙古袍

②季风气候造就稻米生产文化(中国主食米饭、日本寿司、韩国石锅拌饭)

餐具:筷子

③P114中国龙舟图

【南亚文化圈】

印度泰姬陵

核心国家印度

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印度国教——印度教)200多种语言

各种精致的器皿——装水——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

服饰:纱丽

【东南亚文化圈】

①读图:P114图8.8柬埔寨吴哥窟(佛教建筑)

印尼婆罗浮屠(佛塔)——俗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柬埔寨、泰国人民服饰特点:帽子模仿佛塔

新加坡鱼尾狮

泰国水上集市

②宗教:佛教、伊斯兰教

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

【伊斯兰文化圈】

①宗教:伊斯兰教

宗教建筑:清真寺(圆顶尖塔拱门)——注意与东正教堂区别,后者无尖塔拱门。 教徒:穆斯林

教义:古兰经

②民族:阿拉伯民族(白种人)

服饰:阿拉伯长袍(阿拉伯名人本拉登的服饰)——预防风沙日晒

——————与当地热带沙漠气候适应,成因:副高、内陆信风。

【非洲文化圈】

①分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色人种。

注意非洲并非全部为黑种人,而是黑白(北非的阿拉伯人)分明的。

②宗教: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太阳、白云、动物、无意义符号等)

③风俗:刚劲粗犷的打击鼓和舞蹈

④泥墙草顶的房屋、民间草编织工艺品——适应当地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拉丁美洲文化圈】

①分布:墨西哥及其以南的美洲地区/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错误说法:墨西哥以及南美洲。因为美洲被巴拿马运河分为南北美洲,当中还有一些国家) ②历史上曾沦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所以现在的语言为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③宗教:天主教

④风俗:

墨西哥玛雅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的区别:有台阶、石头制成)

阿根廷探戈

巴西桑巴舞、狂欢节(狂欢节并非拉丁美洲文化圈特有,因为是从西欧文化圈传过去的)

【太平洋文化圈】

①分布:太平洋有人居住的岛屿——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尼西亚是当地语言中“岛群”的意思)

②宗教信仰:原崇拜多种神灵,相信巫术,后为何多改信基督教?(移民)

③风俗:擅长航海(常年居住在海上、生存技能)、热情奔放的土风舞(草裙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