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学科备考总结

高三政治学科备考总结

今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透视高考政治试卷,联系学校教学实际,有必要对高三阶段政治课教学进行总结,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对高考试题的看法

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从材料选取到问题设置灵活多样,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更加成熟,更加注重四种能力的考查。

今年试题在题目的立意、题型、难易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又有了较大创新和发展,较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保持了高考的权威性、统一性和连续性。试题注重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与运用,突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备考的几点做法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新课改以来高考政治试题,把握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明确方向。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认识到,高考政治试题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规范是保证。因此我们确立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规范”的复习指导思想。

对于知识,我们对《考纲》规定的知识和长考考点作为重点抓住 1

不放,而且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

对于能力和规范,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不仅通过研究和学习统一了自身的思想,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历年高考政治试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去体会高考政治试题的这些要求,统一了学生的思想。

2、集体备课做到常规化、系统化,责任到人、共同发展

对于复习课,我们备课组在开学初,制订出详细的集体备课计划。每一章、每一节责任到人。每个人要根据分担的任务,认真钻研教材和考纲,超前备课,写出详细的教案。在每周一和周四的集体备课时间里集中进行集体备课,由主持人说课,同备课组的其他成员,对主备人提出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形成统一意见,记入“集体备课记录”中。然后由第一位上课的老师上课,同一备课组内的其他老师听课,再研究、交流,充实内容,形成个人教案。

对于习题课,全组老师始终坚持在流水批改之后,坐下来集体评议。每位老师把自己所改的题中,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审题错误、做题不规范、思维方法偏差等问题进行逐项分析,大家相互交流,形成共识,从而提高了习题讲评的针对性、有效性。

3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必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夯实基础。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 2

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从9月份到12月份,一直做第一轮的基础复习工作。

4、加强反思,时时反思,适时反思

在复习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时时反思”就是通过针对性地重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不断地进行反思,深入探究有哪些问题与这一主题相关以及这一主题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建构对该主题的总体认识,培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适时反思”就是在阶段测试、单元测试、模块考试后,在试题的选取、答案的规范性、学生答题情况做反思,指导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常常要反问自己,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答案?有没有离题?有没有答到点子上?

三、不足之处与反思

1、监督、检查措施不力

围绕各各教学环节,我们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办法,由于课时减少,担心讲不完但往往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但学生的自觉性去很差,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其实,仔细反思失误在老师没有做到很好的取舍、没有落实得好措施。

2、很多内容,没有充分挖掘其应有的思想性,不能根据社会热点和难点,找到高考的切入点。

对于热点的运用,从题目设计上看,有些题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发 3

挥,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对于热点信息的把握不能很好的做到到位、全面、系统。因此,在热点和教材的连接上要多加思考,并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在备考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重组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有的放矢。

3、加强答题规范性指导,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熟练运用常规审题技巧。做到使用学科术语,答案要点化、要点明晰化。并且强化纠错,建立错题集。在此,不做过多阐释。

回顾过去是为了鞭策未来,在新学期我们全组老师一定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逐步完善自身教学,为夺取20xx年高考的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章丘一中2010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考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

为素材,根据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紧紧抓住教材,切实抓牢基础;关注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体系;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落实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能力。

二、总体复习安排

时 间 教学内容

今年9月-20xx年2月 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 4

20xx年3月-20xx年4月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20xx年5月-20xx年6月初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三、具体设计

1.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①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明确高考考点。

②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③注意事项。

第一,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要求学生复习必须立足于教材,熟练掌握教材所涉及内容,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串通、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加以强记。近年来,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注重基础,注重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的考查,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必要时,应该采取默写和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着手训练学生科学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a.阅读题目。

b.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

5

c.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

d.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2.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综合能力突破。

①目标:紧扣时政热点,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完善体系。

②要求: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它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使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四周进行书本知识专题复习,后四周为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③注意事项: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特别重视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因为思想政治课能否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是该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要注意掌握好那些与考点内容相关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政治高考试从来都不回避社会重点、热点问题,而且还往往是迎着热点上的。政治一般是以时事为材料来出题,选择题、主观题都可以使用。对这些国内外大事的了解,不仅对人提高觉悟很重要,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也至关重要。而且,热点专题复习时以某一热点作为背景依托,对其进行政治学科内部的多角度思考,与教材的知识点对接,既是对教材知识点的应用,又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重新梳理,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再一次提升。

6

3.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应用能力提高。

①目标:学科渗透,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规范答题。 ②要求:本轮复习是考前的冲刺阶段,本轮复习要做到:立足学科内综合,加强学科间渗透;精选试题,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

③注意事项。

第一,在综合训练阶段(学科内综合),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注意以下几点:

a.要注意审题,强化审题意识。因为高三学生经过多年的训练,缺乏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解题的能力,而在解题能力的训练中,审题又是关键,审好题,就等于做对了一半,具体来说,在审题中,要注意审材料,审范围,审主体,审分值,审设问,通过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b.要研究试题题型的设计,提高应试技巧。一般来说,高考试题的设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考察,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弄清设问的方向,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c.答题要确切、简炼,书写规范、工整,尽量采取要点式答题。答题时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 建议学生按顺序作答,因为命题人在命题的时候,是按梯度逐渐地提高对考生的能力考查的,所以按顺序回答,能力容易发挥出来,后面试题难度高, 7

学生如答得不顺利,容易产生障碍、恐惧或者慌乱。再者,如果考生先答后面的主观题,然后再回头做客观题,脑袋的信息装得过多,可能干扰也会变多,考试的出错率就有可能增大。

第二,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度进行跨学科渗透。在“守”好本学科内部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对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渗透”。由于综合考试的要求,对各科间相互渗透的考查加强,学生的复习不能进行单科化,要在单科知识学好的条件下适当的对其它学科有所了解。

四、总复习中要重视并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要加强对学生和课堂教学的研究。

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并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做好培优扶弱和个性化辅导工作。

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备考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积累,仔仔细细的查缺补漏,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要加强对选题的研究,特别要重视高考真题。

教师在总复习中,尤其要重视研究选题,因为选择什么样的习题来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复习的效果和能力的提高。一般 8

来说,选题宜精不宜多,必须留给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同时,在选择训练题时,要多选高考真题,很多教师喜欢组织学生做大量的模拟题,这其实不好,因为模拟题和高考真题毕竟有区别,模拟题做多了,非常不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真正提高,所以,作为教师,要收集一定数量的高考真题,既要有历年的高考真题,又要有各地的高考真题,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选择一定数量的真题来训练学生,并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思路和规律,经过多次反复系统的高考真题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才能适应高考并获得好的成绩。

3.要纠正学生在复习中易犯的错误。

一种是一盘散沙式的复习思路。这种复习方法,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各个琐碎的知识点的复习上,缺乏对知识体系的宏观的、总体性的把握。经过这种复习过程的学生将很难应付比较灵活的综合性题目。

还有一种就是漫无目的式的复习思路。按这种复习思路复习的考生,往往缺乏一个精确的计划。在复习时,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而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计划,在复习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自由散漫。这种自由式的复习方法总体上来看复习效率较低。建议每个学生制订一个严密的复习计划,按照预订的时间,完成预订的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复习。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的优化。

9

在高考前,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高考,要训练学生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引导学生怎样保持考试过程中心态的稳定,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把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充分结合起来,在考场中发挥最佳的水平。

10

 

第二篇:高三政治高考备考研讨会总结

百师联盟20xx年高考政治备考教学研讨会总结

20xx年9月20-21日我们在凌副校长、石主任带领下参加了20xx年云南省高考备考教学研讨会。昆明一行收获很大,对下一步的教学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现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从20xx年高考试题特点寻找复习思路

20xx年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和 Ⅱ,使用新课标Ⅱ的地区: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一、试卷命题思路及试题的难易度

20xx年全国新课标II卷文综政治试题,体现“稳定为主,重视主干,考察能力,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没有偏题、怪题,知识覆盖面全,又不乏新意,注意新题型的使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试题突出“稳中求活、稳中求新”的特点,渗透新课程理念,彰显学科魅力,体现国家意志,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

试题贴近生活和时代,涉及的热点问题有:雾霾天气、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世界经济论坛、舌尖上的中国、信息消费等,属于情理之中的热点。试题难度上,客观题难度有所降低,主观题有所提高。 总体上与20xx年持平。学生更容易得分。

二、试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稳中求变不乏新意。

(一)稳定性:

(1)题型不变,仍然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2)选择题数量不变,分值不变(12-23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各必修模块所占比例没变(连续三年4314);连续三年没有计算题。

(3)主观题题量不变,分值比例不变(38、39题共2题,52分);每个模块必1个设问,大致平衡。设问的数量保持稳定(5问)

(4)主观题倾向于常态、常规。

1.是试题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保持了“2+3”的试题模式,主观题仍然采用经济政治相组合,文化与哲学组合 。

2.是调用知识的范围更具体。38题信息消费的意义的作用、人大及政府的相关知识;39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实践的决定作用。

3.是试题材料通俗易懂,设问指向更明确。试题的阅读难度不大,不在阅读上为难考生;

都是常规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措施类——提出政策或方法论建议、作用、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感到亲切平和 。

(二)变化的情况

(1)各模块的分值稍有变化(经济30、政治24、文化14、哲学32、与2012、20xx年比较就是在文化和哲学摇摆2分)

(2)和20xx年比,选择题增加了四选二的题。双项组合型、20xx年11个;20xx年7个; 20xx年10个; 20xx年 9个;20xx年10个

(3)非选择题38、39、两道大题共五问,38的经济和政治两问,都是问中套问的问题,这种问中套问的题能从更多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扩大知识的覆盖面。

(4)图表、数据题和漫画类型题不确定。 20xx年:38题材料性图表;20xx年 : 38题图表题;20xx年:14题曲线;20xx年 14题,图表

(三)创新之处

20xx年试题在设问的设置上有所创新, 39题第三问给学生提供关键词,限制字数的提法,体现了本次考试的创新,问题新颖,有一定难度。

三、重视基础,考查能力,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三年政治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或基础知识

如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消费的作用;基层民主、公民权利、人大的职权、政府职能、外交政策;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文化创新;物质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等都是教材的核心知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基础性很强。

(一)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以“消费、生产、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点,围绕经济生产主体企业展开。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核心,企业是生产的主体,事实证明高考的轨迹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同时关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的经济现象和原因以及意义等。

(二)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这几年一直围绕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展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贯穿全书,这也是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

(三)文化生活

(1)、考查的轨迹突出了文化对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基本作用,和文化建设的基本主题。其载体往往不是复习中经常关注的突出热点,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把握,而不仅仅是追逐几个热点而已。要解答好这些题目的关键还是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

(2)、从考试的内容上看,主要考查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作用和文化的交流建设两部分,印证了高考考查该学科核心知识的命题规律,即文化作用与文化建设。

(四)生活与哲学

哲学模块考查突出哲学核心的两对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主体考查突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因素制约;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指向明确,微观切入

(一)总体上主观题仍延续了前两年的风格,指向明确,从微观切入,38(1)信息消费的作用(2)人大和政府为什么怎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39(1)怎么文化创新(2)实践决定作用

(二)设问的限定有一些新特点:

(1)以教材中的标题作为设问的限定性条件;

(2)以某一具体的考点知识作为限定性条件;

(3)以某一哲学概念作为限定性条件,比较隐性;

(三)近年来高考哲学主观题命题的纬度:偏向“细微观、微观”

这种指向明确、微观切入式的试题设计和导向不仅要求考生宏观掌握学科主干知识体系,而且还要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过行微观的细节把握。考场上更要求考生充分把握设问的指向性,所答即所问。

五、关注热点,体现政策性,凸显学科特点。

试题背景材料新颖,富有创意,不回避热点。涉及雾霾、世界经济论坛、舌尖上的中国、信息消费、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等热点材料。整套试卷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方向。如第13题涉及最新关税实施方案,14题涉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第17题涉及创新社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第22题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等,彰显了学科价值。

六、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察。

今年的试题和20xx年相比,更加重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如第16题培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责任感,第19题培养公民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第39题培养学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的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七、注重形式的创新

39.(3)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

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6分)

这是新课标卷2几年来出现的新题型。体现新课程的贴近生活的理念,又注重考察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又有研究性学习,这是今年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是高考试题创新的尝试。提供关键词并且限制字数的考法,是对我们教学一种引导。

第二部分:20xx年政治试题对我们教学复习的启示:

一、重视基础知识,抓好主干知识

从20xx年全国卷政治试题可以预见,20xx年高考政治命题仍会立足于考查基础知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运用。高考是考三年的内容,而在高一高二落下的知识很多,而高考的一个黄金定律“8020法则”,就是指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根本,回归教材,精心指导学生学会按考点进行知识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把握每一个考点及其与其他考点之间的联系。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二、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

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做到点要讲清、明理会用,线要连好、条条清晰,面要织全、精梳细琢。帮助并教会学生建构“知识库”,并能做到想一点、连一线、带一面,随时调用。注重知识的整合与重组,注重主干知识的拓展与引申。

三、不唯书、不唯上。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进行转变。教师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切实把握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深浅之度,做到“取”不画蛇添足,“舍”不轻丢要点,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四、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科价值增添生活的元素和时代的色彩。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科的社会功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用考点解读热点,既有利承载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又有利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目标性、实践性。

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探究。通过“专题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活动亲历中体验学习,在实践探索中提升能力。适时“收”、适当“放”,收放自如,更能彰显新课标的理念。

五、注重学生思维方法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强化训练的同时要做解题方法指导,不要求掌握试题的答案,要求的是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高考要求的四种能力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突出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是其它能力的基础。

六、适时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气息。

教师时时、适时教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思辨能力的舞台,通过“时事点评”“问题关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政治课的独有乐趣。

七、在15年的备考中要特别关注探究,研究性学习的试题。

综合探究试题在考试中是开放性最强的,一般通过几段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提供一定的条件,提出某个话题,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进行再创造。旨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自主探究。着重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要求答案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谈谈我校应对20xx年高考政治学科复习的

一些想法和建议

整体思路:

一轮复习:(一)对课内知识逐点理解突破,夯实基础;(二)建立完善的知识板块体系,建立重大时事与相关知识体系的联系,培养学生能根据问题需要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二轮复习:通过综合练习促使学生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适当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学会多角度地灵活运用不同模块、不同板块知识去综合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表达思想。 因为我校在复习时大多数从进入高三学年才开始,时间上显得很紧,所以很多时候只有一轮多的复习时间,但是第一轮的任务很繁重,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理想,建议至少要有两轮复习。

教学安排及进度 :

高二期中结束四个必修模块。进入学业水平考试备考阶段。

高三进入复习阶段,采用二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基本在3月底结束

第二轮复习4月到高考的时候

从进入高三就采用月考制,开始采取综合训练即文综合卷,因为我校在复习时从高三下采取周考,即每周都考,考完阅卷、讲卷都要占用大量时间,留给复习的时间更少了,且学生也

疲于考试,知识和能力掌握的情况可想而知,建议采取月考制。

具体措施:

一、认真研究课标、考纲、考题

(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1、从能力要求上弄清考点能级(这一条对我们老师要求较高,但明确了每个考点的考查要求有利于明确复习的重点、减轻复习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

2、从地位要求上弄清楚考点中的复习重点。(1)弄清考点在教材中的地位。(2)不能忽视综合探究内容。(3)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3、从知识结构上弄清考点的结构体系。

(二)从题例上弄清考点的考试角度。

认真对待题型示例。精选的样题示例,题目大都标注了难易程度、类型,也可以从中得到类型解法,解题策略的深刻启示。避免考生在把时间白白浪费在偏怪难的题目上。

重要资料:(1)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政治《考试说明》的变化与特点、

(2)2007~20xx年新课标文综·政治高考试题常考知识点。

(三)要研究高考试题

第一、考了些什么?涉及到教材的哪些知识点? 第二、怎样考的?题目是如何设问的?

第三、怎样解答的?答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第四、怎样赋分的?也就是如何组织答案要点的?

二、复习内容全面,覆盖考纲的全部内容 (全面性原则)

(一)一轮复习目标:夯实基础,深化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二)一轮复习基本指导思想:要以课本为主。“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三)具体措施:

1、细读讲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通讲、细讲教材知识。课文中的正文和辅文(“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栏目,以及教材的“探究”模块、单元最后的“综合探究”模块,等)都要全面覆盖,不能遗漏,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念头,更要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2、针对性原则

①针对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③针对重、难点

④针对高考的热点

⑤针对国家考试中心的命题信息

⑥针对高考命题特点

3.、适当补充,拓展知识空间

①拓展知识,决不能倾盆大雨、泥沙俱下;决不能“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②只能在重点考点上作文章,作必要的适量的拓展。有时甚至是“点到为止”,完全没有必要去“深挖洞、广积粮”。

③在拓展的内容上,一是教材理论知识本身;二是与之相关的时政知识。

三、总结我校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从教师的角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存在问题:(1)面面俱到,模块复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突出了全面性,忽视了重点。由于把握不好时间,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后面两个模块复习时间仓促,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扎实。给二轮这两个模块的整合和拓展留下隐患。

(2)忽视基本概念的分析讲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基础知识不扎实,选择题失分较多。

(3)突出了教师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末倒置。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消化、吸收的时间。出现了教师感觉都复习完了,学生却没有掌握,该记的东西没有记下来,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

(4)平时训练和阶段性考试时强调了量却忽视了质,习题的讲解流于形式。不是分析讲解试卷的答案,而是读答案。一轮复习结束了,学生达不到一轮复习后应具备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学生面对试题仍然无从入手。

解决办法: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学生、检查作业的方式了解一轮复习后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让科代表和班干部课下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调查来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类整合。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或计划,然后征求学生的意见,修改计划,安排解决的时间,对策。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基础知识薄弱,熟练应用程度不够的问题,寒假作业主要安排通读课本,构建知识框架。开学后利用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问,再根据具体学生的学习程度布置不同量的记忆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

四、二轮复习

(一)复习目标: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分析热点、提升能力。

(二)二轮复习的任务:

1.知识专题:以主干知识为主线,形成专题。整合学科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把握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融合热点。

2.能力专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将学科思想和方法融入综合题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题型考练讲评专题:通过选择题的限时训练,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通过主观题审题训练,提高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能力;通过主观题的限时规范训练,提高学生的规范表达和卷面整洁能力。

(三)具体措施:

1.高效处理知识专题。

依据课本框架,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整合,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如《经济生活》以“消费、生产、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点,围绕经济生产主体企业展开。 同时关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的经济现象和原因以及意义等 复习中围绕这些核心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

2.加强解题训练,强调指导答题思路。

指导学生处理好三对关系:第一:“看题”与“做题”的关系。第二:“练习”与“反思”的关系。第三:“整卷”与“错题”的关系。切忌以练代讲。

3.不提倡搞多的专题热点时政复习,“时政”用时一定要少,教材是根本。切忌脱离课本,舍本逐末。

三、20xx年是山东卷进一步渗透全国课标卷的一年。

试题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无论是材料选取、题肢设计,还是设问特点、考查难度等方面,将进一步体现全国卷的命题理念、命题思路。所以关注试卷的全国化倾向。

四、20xx年是山东高考模式大变的前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