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山水画课程总结

中国画山水考查课程总结

2014~20##学年第 一 学期                     执笔人:王志平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统计

三、教学分析与总结

1.课程考核总评成绩情况

考核内容是完成山水画创作一份。要求是:

以山水画为主,着重造型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要求构图合理,章法完整,笔墨效果好,完成创作形式的作品1幅。

成绩考核上,平时成绩为30分,考试成绩70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能力、知识进行全面考核。

本次课程考核总的情况是:优秀8人,占38℅,良好13人,占62℅,。总的情况是优良率达到100℅,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 课程教学情况

山水画课程进行了大约五周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有限时间里要教的东西很多,学生要学的东西有很多。

国画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成。古代的文人画家的画为什么比一般画家更有价值,古代文人画讲究人品、画品是有其道理的。一个人的人品不好,他的绘画必然就会为自己的某种目的服务就必然失去自然的价值。绘画的价值应当是为自己所画,画的是自己的感觉,心情,是一种超脱自然的情感流漏;而不是为了取悦与他人,也不是表现自己,更不是为了功利其他目的。这也正是中国画的本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一、学习的内容及方式:

在这五周时间里,主要进行了树木的画法、山石画法和树石组合的学习。每堂课开始之前先要进行技法理论学习,画法练习是临摹范画。山水画临摹练习是学习山水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以学习技术技法为目的。不仅要学习笔墨规律、造型规律和章法规律等基本技法,而且要学习古人作品的“神韵”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平时的国画临摹练习, 都根据每个人临摹的范例进行单独指导。这对于短时间的学习绘画很有效,也很充实。其次、就是相互评论。通过评论,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认识了自己绘画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找到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龚贤画集是临摹的主要范本。龚贤的山水画,在笔墨造型和章法构成两方面,皆表现出有别于前辈的独特性,并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从笔墨造型方面说,龚贤山水画有“白龚”、“灰龚”、“黑龚”之别。“白龚”是用极简的线条勾勒描绘山石、树木等形象,少有皴染,画面显得空灵透亮,极具抽象性与音乐性;“灰龚”是先勾勒后皴擦,皴法柔和细腻,色调统一,不温不火,画面宁静中充满诗意;“黑龚”则反复皴染、层层积墨,大丘大壑,沉郁浑莽,元气淋漓。“黑龚”最具特色,最为世人所称道。“白龚”、“灰龚”、“黑龚”表面上说,虽然是笔墨表现简与繁之间的差别,但不可据此认为,“白龚”从简,“黑龚”事繁。“白龚”虽寥寥数笔勾勒并辅以淡墨复勾,几乎不加皴染,但画面形象充盈饱满,变化多端,简而不简单;“黑龚”不厌其烦地层层皴染积加,丰富中求变化,但黑而不板不结不乱,浑然一体,整肃单纯,繁而不繁琐;“灰龚”介于两者之间,灵活多变。

二、认识:

平时的练习使学生意识到构图、笔墨是中国画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构图可以说是中国画的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幅画总要突出主体,主要的东西要摆在显要的适当的位置。还要通过其它物体、线条的疏密、墨色的浓淡、面积的大小等因素加以衬托,使主题更加突出。其次、要有矛盾冲突,就象老师说的“没有矛盾就没有艺术”。一幅画的构图不能四平八稳,要设置险境、因势造景。制造了险境后还要通过其它事物的对抗补充平衡,或者通过用印、题款、补景等方法调整平衡使画面在奇险中达到稳定。第三、就是虚实、疏密。虚实主要靠用墨、用笔来体现,一个场景远近要有变化,同一距离也要有变化。第四、藏露得体。王维诗说“山要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同类物象摆在一起要有藏有露。主要的东西摆在突出的位置,次要的东西以遮挡的办法把它减弱。第五、参差错落是在构图时物象摆布不要太整齐或太平均。有画处与无画处交合线不能直,要齿牙交错,参差有致,这样才显得灵活与生动。以树木枝杆穿插,长短参差,使有画处与无画处错落交合,避免直线分割,给人以变化另动的韵味。第六、对比和谐。不仅大小对比要和谐,墨色也要和谐。例如,小墨点的处理,不能过分强调,不然就会破坏画面山石的效果。最后、物象之间要有呼应,前后左右互为照应与联系,才能联系为一个整体。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运笔速度的把握和水分控制两个方面;同时绘画熟练程度还不够时常会要出现一些误笔;再次就是对古人“神韵”的把握不充分。短短五周的教学就要划上句号了。五周对于学习国画山水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也许这只是相当于入门而以,也许以后学生很难再有机会在专门的教室进行这样专业的学习了,但是课程的学习已经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影响一定会很深远,至少不会忘记画了这么多的画,并作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3.改进建议

课后我经过研究与反思,建议:改进相关设施;提供大量的图书资料及图片;多提供临摹创作范画以供参考;同时建议系里购进一些古代优秀山水画的复制品,并提供相应的临摹工作室以便于学生临摹。

 

第二篇:国画总结

国画小组总结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它以线条、水墨为绘画之根本,体现了独特的中国艺术精神。通过国画教学进行传统艺术教育,使学生获得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本学期国画兴趣小组由林怡和林煜两位老师执教,学生数有54人,以二年级学生为主。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发现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更能让学生快乐地学好中国画。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学期活动课的学生以二年级为主,大部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新奇。孩子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活动计划中,我们安排了国画基础知识及基本材料工具的内容。在入门前,首先让学生观看一系列的水墨画作品,它们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孩子们感到新奇,从而议论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使用的纸张比较特殊、绘画的工具比较特殊和绘画的颜料比较特殊这三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并动手试一试。同学们通过设计,为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学生在自行尝试的过程中,产生的画面如同一幅幅颇有创意的现代派中国画。这种探索学习中国画的方式,经常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传统而又不乏活力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二、正确评价学生作品,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学生的国画教学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进而理解学生的国画作品。在评价学生的的国画作业时,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而是要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学生对于国画的理解,远不如成人那么深刻,对于水墨表现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作品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他们的

作品。国画班的成员大部分是由各班推荐的一些平时绘画较好的同学,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比较差。首先要求在国画班活动中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多种类型的水墨画,例如蜗牛、乌龟、金鱼、天鹅等动物,西瓜、樱桃等水果以及椰树等植物,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及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仔细、严谨的学习习惯。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国画水平有了很大起色,并能够自觉积极的进行自我训练,但在后期,有个别学员出现浮躁或自满的情绪,在下学期的活动中应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做好预防和引导工作,让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争取更大进步。

201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