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xx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总结

焦作市20xx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总结

沁阳市第一中学地理组 李跃进

20xx年10月23日~24日,焦作市地理优质课大赛在沁阳一中三号教学区一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全市28名优秀选手参加了优质课展示,近百名高中地理教师到会观摩。我校有5名选手参赛,并取得了3个壹等奖、2个贰等奖的优异成绩。现在对本次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进行总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今后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经验

1、高度重视本次大赛。9月25日,沁阳市教研室下达了“焦作市地理优质课大赛在沁阳一中举行”的通知,学校从上到下均对这次大赛高度重视。首先,张进才书记、张德华主任组织召开教研会议,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总体部署,学校将给以全力支持,要求教研处、教务处、信息处、各年级要通力配合;其次,地理组也组织召开全体会议,认真传达了优质课大赛通知要求和学校教研会议精神,并深入研究参赛的具体方案。

2、公平选拔参赛选手。第一步,组织召开全体地理教师会议,讲清优质课大赛的时间地点、评选方式、名额分配,鼓励大家积极踊跃报名参赛;第二步,根据三个年级的报名情况,地理组安排时间进行我校的说课初选,确定七名教师参加沁阳市说课比赛;第三步,根据各高中学校的报名情况,教研室安排时间进行全市的参赛复选,分说课与讲课两部分,均由全市优秀地理教师做评委。最终确定我校5名教师代表沁阳参加本次大赛的决赛。

3、精心选定参赛课题。优质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授课艺术和最新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优质课是一种引领,就像时装秀是时尚的引领。因此,课题选择对优质课大赛至关重要。为了选好参赛课题,我们全组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研究课程标准,分析课题类型,相互讨论,献言献策,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精心选定参赛课题,力争参赛选手能够在优质课大赛中,充分体现自己完美的人格素养、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无穷的教学魅力。

4、认真学习评分标准。优质课的评价均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了解这些量化标准包括有哪些具体内容,以及每项内容在总分中占有多少比重,对参赛选手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将优质课评分标准烂熟于心,参赛选手才能够明确方向、少走弯路,取得优异的参赛成绩。因

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带领各位参赛选手认真学习优质课评分标准,包括教学理念、教师素质、学习氛围、组织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结构、教学效果等。

5、不厌其烦进行磨课。10月17日上午,沁阳教研室敲定我校5名教师代表沁阳参加焦作决赛。当天下午我们地理组开始第一轮磨课,将学校初选和教研室复选过程中评委的意见反馈给每一位参赛选手,并督促选手按照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说课和讲课课件。10月18日进行第二轮磨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参赛选手在本年级进行组内磨课,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及时给以指导。10月19日进行第三轮磨课,由教研组长负责,所有参赛选手在一起集中磨课,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及时给以指导。10月20日和10月22日分别进行第四轮和第五轮磨课,即进行两次说课彩排,由教研组长负责,除让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及时给以指导外,还邀请张书记、张主任、靳主任参加,让他们对选手的说课进行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10月23日晚进行第六轮磨课,专门对第二天要参加讲课的靳雨利老师的讲课课件进行磨课,力求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每一轮磨课之后,都会要求参赛选手结合反馈意见对课件进行认真完善与修订。

二、教训

1、板书板图设计不够规范。优质课大赛是参赛选手教学基本功的展示,板书板图是地理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因此在大赛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由于电脑课件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在教学中使用板书板图的机会越来越少,教师的板书板图能力也就相应下降。在这次大赛中,我们很多选手的板书版图是不合格的,这必然影响到了参赛选手的成绩。所以,今后要加强地理教师板书板图能力的培养。

2、关注细节做得还不到位。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次优质课大赛中,我们很多选手的说课细节做得还不到位。如语音语速把握得不够好,缺乏节奏感;动画演示应用有点频繁,对重难点针对性不强;说课时间把握不够准,说课时间规定为10-15分钟,个别选手说课时间还不到10分钟;没有注意与评委老师进行目光交流,要么只注意大屏幕,要么目光游移不定等。所以,今后要加强地理教师关注细节能力的培养。

三、改进

1、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置能力。在优质课比赛中,尽管参赛选手都进行了精心准备,但“意外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如电脑死机、课件打不开、动画视频无法播放,这会让参赛选手因措手不及而陷入尴尬之地,导致比赛发挥失常。意外事件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参赛选手如何能巧妙处理、沉着应对,这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技能的展示,可以赢得评委老师和学生的青睐和好评。所以,平时要加强意外事件处置能力的培养。

2、锻炼参加大赛的心理素质。优质课大赛既是教学基本功的比赛,又是心理素质的比赛。心理素质的好坏是影响参赛选手能否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面对下面由特、高级教师及专家组成的评委和几十位同行教师,我们有的参赛选手明显有些紧张,表情不自然、放不开、声音发飘、语言不畅、腿打颤等表现,不能做到神情镇定、挥洒自如,大大影响了参赛水平的发挥。所以,平时要加强参加大赛心理素质的培养。

四、建议

1、加大奖励力度。参加优质课大赛是一项非常复杂、繁重的工作,每位参赛选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因此,学校加大奖励力度。对参赛选手的奖励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精神上的奖励如在学校例会上或利用校信通对获奖选手给以通报表扬,物质上的奖励如按优质课的不同等级颁发500元、300元、100元的现金奖励,通过这种办法提高老师们参加优质课比赛的积极性。

2、完善存档制度。每节优质课都经过了参赛选手的精心备课和全组老师的反复磨课,要比平时上的课质量高得多,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存档价值。优质课存档可以由教科研处负责完成,方法是分层次建立文件夹系统,将获奖课题标清作者姓名、学科类别、获奖时间、获奖等级,分类保存在对应文件夹里,并放在学校服务器上。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中查阅,同时又是对参赛选手劳动成果的一种认可。

20xx年12月25日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二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总结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知识点重现

本章知识点逻辑联系: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 特 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 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

2. 山区到平原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记忆]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

1、城市形态的概念:[记忆]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记忆]

5、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理解记忆]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记忆]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

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中心地理论[理解]

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

分离的圆形服务范围 相切的服务范围 六边形的服务范围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

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

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

4、 城市化的意义:[记忆]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快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记忆]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

(1)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