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安保工程

公路功能分类及安全

公路安全性原则

    每一等级的公路首先应满足起功能,同时要保证安全。为了保证安全,所有等级的公路最好体现符合以下原则:

功能性:路网中的各种道路应有规划,明确其功能,应适应与其功能相关的交通运行的要求;

同质性:避免速度、形式方向、车重等的明显差异,尽量减少同一时间内使用同一路段或交叉口的不同交通方式间的速度和车辆总重的差异;

可预见性:避免道路使用者之间的不确定性,使道路使用者尽可能低遇见交通环境,道路使用者能够正确地遇见道路的布局。

(1)功能性

    道路系统的功能是很重要的,其实实际使用功能应和当初设计其要达到的功能相当。路网中的路是有不同的功能的,“运输功能”的路和“接入功能”的路应有明显的不同。“运输功能”的路是长距离运输的交通,本地交通需要“接入功能”的路。功能性要求有:

尽可能将居住区连成区,居住区尽可能大并且不要被“运输功能”的路分隔(即“运输功能”的路不要从居住区穿过);

不安全的路上行驶的时间要尽可能短,使得每次出行的大部分时间行驶在安全的路上;

使出行距离尽可能短;

最短的路和最安全的路应该是一致的。

(2)同质性

    事故的严重程度是由速度、方向、车重等很多因数决定的。根据每公里伤亡人数的指标,最安全的路是机动车专用的高速公路。尽管其车速较高,但其方向(如无横穿交通)、车重(无行人、自行车、低速货车等)相对较一致,差异较小。另外。荷兰等一些欧洲国家倡导的居住区实际及改造成车速30千米每小时的区域,也是相对叫安全的,虽然其方向和交通参与者的车重量有较大的差异,但因为不同道路使用者之间速度的查一下较小也是较安全的。

速度是道路安全的一个核心要素。较高的行车速度,发生事故时的速度也较高,事故后果就较严重;另一方面,速度较高,处理信息和反应的时间较短,避免事故的可能性就小。但不能说车速过快是事故的主要原因,警察很少记录事故时的速度也很少将事故归咎于车速过快。国际上事故的深度调查表明,20%-50%的事故中,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因素。

有一类路既不是“运输功能”路也不是“接入功能”路,主要是集散功能,车辆行驶其上的速度较又有相当多的交叉交通。这些路要提高安全性,需要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如行人、自行车等)分离少车杜和车重的差异。在无法分离的地点,需要对最高速度予以限制(如交通信号、换到等)。

同性质的要求主要是事故处理的结果。同性质使一些碰撞成为不可能、不同车辆建进行分离后减少很多事故。事故严重性也因速度低或者无障碍禁区二大大降低。同性质的要求是:

避免和对向交通的碰撞;

避免和横穿交通碰撞,尤其是交叉口处的慢速车辆;

将不同车型分离;

在潜在的冲突点降低车速;

避免沿路的障碍物;

(3)可预见性

     安全的路,标志应清晰,使道路使用者明确其应该的行为,即道路应是“自解释”的。为了便于让道路使用者明确不同道路的区别,一是道路分类要尽可能少,二是同一类道路的设计和布局等应尽可能的一致。这样,道路使用者就知道其在某一类道路上应该的行为是怎样的,也能更好地判定别的道路的的行为是怎样的。在“自解释”道路上,道路使用者知道其应以什么速度行驶,是否会有其他交通便道上的汇入,是否会有自行车在路上等。

道路的识别和可预见性的要求是:

通过清晰的设计、标志和标线,避免不可预见的行为;

使道路分类可识别;

限制每一类道路的设计要素的数目,使同一类道路更加均一、一致。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TTG D20-2006)对平面交叉的间距规定见表格

平面交叉最小间距

 

第二篇:公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概述

2公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概述

道路交通T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现行实践来划分。一般来说,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可分为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方案)设计、详细(施工图)设计、施工和运营与养护5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f:程审查,其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会有不同的要求,总的目标是确保项目建成达到交通安全干¨畅通性标准。

2.1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根据国外有关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的成功经验,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做得越早,其效果越显著。正确的方法是在公路建漫初期的规划阶段就融入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内容要求和规格。在规划阶段主要应该考虑如下内容。

公路一般情况下呈线形带状走廊分布,具有较强盼区域经济辐射作用,其交通流量分布也受地理环境影响不可能十分均衡。根据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分布及交通需求,交通流量分布一般具有路段时段积聚效应。因此,在确定一条公路的技术标准时,应根据分段交通量的不同,在符合长远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不同路段的技术标准,不宜将一条公路按一个技术标准贯穿始终。

2.1.1规划阶段的丰要选择内容

2.1.1.1路基宽度的选择

路基宽度的选择,应首先论证确定各构成部分尺寸,然后叠加确定。对路基宽度的掌握,以保证乍道数所需的行车道宽度和行驶安全所需的路缘带宽度为根本,局部困难路段,可以通过采用省略硬路肩等附加宽度的做法予以缩减。同时,路基宽度的把握不仅体现“缩减”,也可体现“提高”。在冬季冰雪灾害严重路段,町适!锄日宽路基,提高行车安全;对于长陡纵坡路段,上坡路段为保证通行能力,应设置爬坡车道,下坡路段为贯彻“容错”“纠错”理念,减轻事故损失程度,应设置避险乍道;对于硬路肩,其主要为车辆紧急停靠服务,与设计速度关系小大,因此,不同设计车速的公路采用同等宽度的硬路肩更为合理。

2.1_1.2 路基断面形式应结合自然条件等灵活掌握

地形平坦、自然横坡较缓的路段,一般以整体式路基断面为宜;地形复杂, 1

以挖方为主,尤其自然横坡较陡的路段,可采用分离式断面,水平布置或上下错开,或设计为半桥半路、半隧半路或半隧半桥,以减少丌挖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当路基横向地形等条件较困难,加宽路基宽度难度较大时,可根据往返方向的不同纵坡、不同的交通组成调整路基横断面布置,即往、返方向采用非堆成布置。对于双向四车道公路,下坡方向可取消或保留部分硬路肩,把节约的宽度调整到上坡方向,将上坡方向调整为三条乍道。

2.1.1.3地形决定设计速度

地形条件存在显著差异,设计速度的取值就町以不同。因此,不必固守仝路段或某一长度路段速度必须统一的做法(实际上,驾驶人所操纵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在不断变化的),只要速度以连续、均衡的方式变化,保证运行安全即可。因此,一般情况下地形条件较好路段,可以采用较高设计速度;地形条件较差路段,可以降低路段设计速度。

2.1.2规划阶段审查内容

在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审查应着重以下方面:

1)注重项目总体定位。一个项目的定位需考虑的因素是复杂的,不仅要分析项目在路网

中的功能和左右,项目所处地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

具体操作中,应当:一是避免采用过低的技术标准,使得公路在远未达到其交通使用年限时交

通量就达到饱和状态,不得不进行改建,或在同一通道新建;二是避免采用过高的技术标准。 此外,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标准,使得公路建设投入 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2)注重项目功能。应注意拟定的技术标准与其使用功能的贴合。研究项目功能应避免

在一个走廊内解决所有交通问题,避免采用过高的技术标准,忽视路网对交通的调节功能,拟

建项目技术标准不应超过路线走廊自然条件的承受能力,避免造成工程量增大。工程造价

上升。

3)确定公路等级。根据项目沿线城镇及人口分布情况、预测交通量、交通组成、项目功

能以及在路网中的地位等,对拟定的公路等级从适应行车安全性要求方面进行评价。在同

等交通量的情况下,人口稠密地区宜选用全封闭的高速公路标准;反之,宜选用一级公路

标准。

4)确定设计速度。根据拟建公路项目等级,结合预测交通量及其组成、沿线地形情况等

2

对设计速度进行安全性评价。不同设计速度的相邻路段设计速度差不宜大于20km/h。设计

速度差大于20km/h的相邻路段间宜设置过渡路段。过渡路段的长度应能够保证线形指标过

渡的需要,并设置交通设施引导驾驶员调整运行速度。

5)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新建项目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及其组成,从行车安全性角度评价

新建项目路基横断面形式及其行车道、硬路肩、中央分隔带、路缘带等的适应情况。分期实施

项目应根据远景规划评价前期实施工程与后期预留工程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改扩建项目应

根据路基宽度和设施变化的协调性等情况评价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6)确定技术指标。平、纵面线形指标应与设计速度相适应。以大、中型货车通行为主的

项目应尽量提高纵断面、横断面及平面指标。分期建设的项目应注意近期工程对行车安全性

的影响。改建项目应注意改建前后技术指标的协调性以及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7)确定起、讫点。根据预测交通量对路线起、讫点与接续道路的连接方式、交通组织等进

行评价。

8)确定平面交叉。根据地形条件、主线技术指标、相交道路状况、预测交通量等情况对平

面交叉设置的必要性、形式、交通组织、地面渠化及交叉口问距等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尽量减 少行车冲突点。

9)确定互通式立交。根据路网条件、出入交通量及沿线城镇布局等情况对互通式立交设

置的必要性、形式、与被交道路连接方式,相邻互通立交、互通立交与隧道等大型构造物以及其 他管理服务设施的间距等进行评价。当最小间距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应增设辅助车道及

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

10)确定跨线桥及通道。对未能设置平面交叉或互通式立交的其他路线交叉口,应评价

跨线桥或通道设置的必要性及设置间距。

11)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公路改建项目在施工期间不中断交通或将主线交通量分流到

相关道路时,应对施工组织方案的行车安全性影响及其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进行评价。

12)考虑气候因素。根据降雨、冰冻、积雪、雾、侧风等自然气候条件,应对工程方案中不 利自然气候条件下采取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13)考虑不良地质因素。根据不良地质情况,应对工程方案中不良地质条件所采取的安 全性措施进行评价。

14)考虑动物因素。根据动物活动区及动物迁徙路线,应对设置隔离栅或动物通道的必 要性进行评价

2·1.3规划阶段的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内容

规划阶段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就是要审查最初规划方案的交通安全特征,为 3

规划人员提供有关部门设计标准、定线、立交类型等方面的安全建议。该阶段的道路交通工程 和安保工程审查,应在规划工作完成之后进行,内容主要包括:

(1)项目的基本目标和内容

1)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否考虑了远期土地使用概念及路线走廊保护。

2)为使公路建设项目融入环境,是否对沿线的景观环境进行调查,对区域环境特点进行 评估。

3)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等对保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是否 引起了高度重视。路线走廊应尽量避让这些区域,在万不得已通过时,采取一定的措施。

4)要以最严格地保护耕地为准则,布设路线线位,最大限度地避免基本农田的条块分隔, 能利用旧路改扩建的,就不要新建;确需新建的,也要少占耕地。

5)路线布设要尽量避免阻隔两侧影响居民的往来,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要有利于农业 田间耕作和水资源利用;要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安置。

(2)道路功能及技术标准确定

1)路基横断面宽度是否适合公路等级、用户类别以及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的 要求。

2)平、纵线形的指标是否适应所选定的技术标准。

3)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计与道路工程设计的协调。

(3)项目的位置和总体布局(如路线走向等)

1)是否考虑了桥隧、收费站、出入El等构造物的设计对线形的影响。

2)路线的整体走向是否合理。

3)路线通过城镇时应对城镇的规模、布局结构、自然地形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发展 用地布局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合理的连接方式。

4)选线中是否考虑了不利气候、地质等环境条件及其对工程后续运营的影响。

(4)沿线交叉口位置

1)道路沿线的交叉口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搭接了过多的交叉口?

2)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的选择是否合理?立体交叉的选择是否满足其设置条件?

3)立体交叉的间距是否合理?

4)立体交叉匝道及其出人口数目、位置是否合理?

(5)匝道及其出入口数目、位置

是否考虑沿线出入口、匝道等位置和数量对整体线路的交通工程和交通安全因素影响?

(6)桥隧设计标准,桥址、隧址等地质和水文影响,以及相应需要考虑的措施 桥隧的设计是否满足了标准的要求?桥隧的选址是否充分考虑了地质和水文影响?

(7)项目修建对现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相应需要考虑的措施

(8)项目修建对沿线社区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需要考虑的措施

(9)交通管理策略以及和现有各种交通设施的相互影响,以及相应需要考虑的措施

(10)项目修建对沿线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应需要考虑的措施。

2.2 初步(方案)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规划完成后的任务,主要是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设计方案。从适应 环境和路段实际情况考虑,其要点如下。

(1)设计标准符合性。设计符合性检查应根据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部门 批准的项目技术标准,对项目设计成果采用的技术指标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并提出不符合现行

标准、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各单项指标以及各专业之间的衔接组合影响行车安全性时应进

4

行协调。

(2)运行速度协调性。运行速度协调性是对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的差值进行评价。相邻

路段是指平面、纵断面指标或设计速度不同的相接路段,一般是指平曲线的起点、曲中点、终

点,纵断面变坡点及横断面宽度变化的前后路段。评价指标采用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的差值

△口85。I△口85 f<10km/h,运行速度协调性好。f△口85 f为lo~20km/h,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 条件允许时宜适当调整相邻路段技术指标,使运行速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kin/h。

I△础s5 l>20km/h,运行速度协调性不良。相邻路段需重新调整平、纵面设计。

(3)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是对同一路段的设计

速霞与运行逸葭的差值进行评价。同一路段是指设计速度、平纵面技术指标及横断面枢同的

路段。同一路段设计速度按批准的项目技术标准采用。同一路段运行速度按上述方法计算。 当同一路段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差值大于20kin/h时,应按《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对该路段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验算。

(4)以运行车速理论为指导,灵活、合理地运用路线平、纵面线形指标。只要公路实际运

行速度能够均衡、连续,即使个别或少数路段采用极限指标,也是一个较好的设计。对于山区

高速公路,在保证行车安全(均衡的行驶速度、良好的通视条件)的前提下,可采用接近标准中、 下限的指标。

(5)技术经济合理性。结合地形等条件,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对各种可能方案进行优化

对比,可分段选用不同的技术指标。在设计路段的划分上不应刻意追求定值,应根据驾驶人的

适应程度,并配合交通管理措施灵活掌握。

(6)贯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挖方会破坏原来的自然平衡,引起岩土体移动、变 形与破坏,增加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其结果是引发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路基填方改 变了周围岩土的状态,高填方同样可导致滑坡;不良爆破施工会改变岩土体应力状态,产生新 的不稳定面;隧道开挖,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隧道可能造成地表塌陷、地表水枯竭、地下 水位下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就近堆砌在山沟、斜坡上的工程废弃土石会造成泥石流、滑坡

等地质灾害;被公路开挖破坏的植被和表土,即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仅靠自然恢复形

成草和灌丛植物群落也需要较长时间;岩溶地区的公路隧道可能改变岩溶地下水的动力条件,

破坏公路工程周围的地质环境,从而引起地面下沉、开裂,地表泉水枯竭,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环

境灾害。因此,必须改变业已习惯的思维,必须尊重自然,尽最大努力恢复自然。“尊重自然、 恢复自然”的理念应贯穿线位布设的始终,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作 为公路设计的重要目标。公路线形设计应基本顺应原地形、地貌走向,尽可能拟合等高线,避 5

免横切等高线,以减少高填挖深,努力将对自然的扰动、破坏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7)降低路基填土高度是平原微丘区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路堤问题主要有:占地 多,土方数量大,造价高;发生事故时驾驶人难以控制,易造成恶性事故;噪声传播范围大,声污 染相对严重;路基在自重作用下沉降大并危及路面,在软土地基段尤为严重等。随着我国农村 集约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农村居民以非机动车为主的出行模式正在改善。因此,应加大协调力 度,在得到沿线政府及群众理解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被交路上跨高速公路的低路堤方案。

(8)互通式立交设计的重点是满足功能,满足通行能力,其关键在于匝道出入口段的线形 和安全性。在满足交通安全性功能的前提下,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不应追求规模宏大,应选择简 单紧凑的形式,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尤为重要。服务区等设施的规模要切合需求实际,不宜追求 大而全,应该尽量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9)桥隧工程的自然协调性。桥隧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应贴近自然,充分与环境协调,与 周围山川、河谷等自然景观搭配。设计要充分考虑美学效果,结构外观应与当地建筑风格一 致。隧道进出口的处理对环境影响最大,应真正做到洞口零开挖,洞口处理力求简捷,不应追 求人工造景的洞门结构形式。上跨主线的结构物影响公路行驶视觉效果,因此,其孔跨布置应 尽量留有较大空间,上部结构轮廓线条应简捷明快,下部结构尺寸选择不宜笨重,结构轻巧不 压抑。

(10)公路用土的考虑。取土坑、弃土场应选择在土地较荒芜的区域,尤其是不应将弃土 场设置在水源附件。弃土场及便道应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并应进行表面处理,使其与原有地 形、地貌融为一体。取土坑最好选在公路视线所不及的地方,并尽量使其与周围地形融合,选 址恰当并经修整的取土坑可用作蓄水池。

初步设计阶段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是对有关项目的总体设计标准进行相应 审查,以确定需进一步改善的地方。该阶段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应在初步设计完 成之后进行。具体的审查工作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2.2.1线形部分审查

方案设计的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在公路线形部分主要考虑和审查如下内容:

1)公路路线的整体走向是否合理?公路线形走向是否对周边交通流和交通畅通性有负 面影响。

2)公路线性对交通流运行的安全性影响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公路路线的平面线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①直线段设计车速是否合适。

②直线的最大长度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③直线的最小长度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④圆曲线最小半径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⑤圆曲线最大半径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⑥圆曲线最大超高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⑦回旋线最小长度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⑧平曲线最小长度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⑨车道的视距是否能够保证。

⑩超高值及其布设方式是否合适。

⑥超高会否因路基沉降等因素降低或增大,甚至反超高。

⑥曲线内侧加宽是否足够,即是否考虑了大型车转弯半径的要求。曲线内侧的排水、结 冰、积雪等问题,是否考虑了增加路肩宽度以储雪。

⑩曲线段道路中央带开口的行车视距是否能保证。

⑩曲线段是否存在支线出入口,而误导路线方向。

6

⑩能否避免使用反向曲线。

⑩是否有视线诱导或其他原因使驾驶员无法判断下一个平曲线的所在或对曲率判断 错误。

⑥能否加长反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

⑩曲线段驾驶员的各种视距是否能得到保证。

⑩有些同向复曲线组合会使驾驶员无法判断下一个平曲线的存在或无法精确判断其曲 率而导致驾驶错误。能否避免使用同向复曲线。

⑩能否加长复曲线的直线长度,至少满足3s行程。

⑧复曲线的各种视距是否得到保证。

4)公路路线的纵断面线形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①公路纵断面的最大纵坡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②公路纵断面的最小纵坡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纵坡过小的路段,路拱形 状与横坡能否满足排水要求。

③公路纵断面的最小坡长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④公路纵断面的最大坡长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⑤公路纵断面的缓和坡段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⑥公路纵断面的合成纵坡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⑦公路纵断面的竖曲线最小半径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竖曲线半径是否 满足视距要求。竖曲线是否设置过密。

⑧公路纵断面的竖曲线最小长度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⑨是否有特殊凹形竖曲线需要照明。

5)公路路线的横断面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①路基的横断面形式是否合理?对于双车道公路,是否满足超车视距;车道宽度是否满 足超车、错车、会车等要求;若为整体式路基,是否需要设置中央带(或者叫缓冲区)以分隔双向 行驶车辆,外加隆声带。

②道路的总体宽度是否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

③道路横断面其他部分的宽度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④路肩设计是否与车道总数匹配;路肩宽度是否适合紧急停车;路肩是否需要安装隆 声带。

⑤路缘石是否需要;如需要,缘石是否与护栏设计匹配。

⑥小桥涵宽度是否窄于路基宽度而需要处理。

⑦若无路肩,是否需要设置合适的紧急停车区。

6)公路的平、纵线形的组合是否合理?是否出现了不利的线形组合? ①平、纵线形组合是否得当:上坡后是否暗藏小半径平曲线,下坡后是否紧接小半径平曲 姥箜

“。茜线形组合设计中,是否存在为争取平面大半径平曲线或较长直线,而采用长、陡纵坡 (长大下坡)以及为使纵坡平缓而选用过多的平曲线(连续急弯)o .

。 ③平、竖曲线重叠,当'-T、竖曲线半径均较小时,平、竖曲线相互对应是否满足要求(平 包竖)。

④凸形竖曲线顶部、凹形竖曲线底部及其附近是否有小半径平曲线。

⑤凸形竖曲线顶部和凹形竖曲线底部是否存在反向平曲线的拐点。

⑥是否存在小半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相重叠的线形。

⑦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是否均衡?是否存在短的竖曲线与短的平曲线的不利组合。 ⑧连续多个平曲线与纵面波浪线形的组合是否有利于安全行车。

7

⑨是否存在暗弯与凹形竖曲线、明弯与凸形竖曲线的不利组合。

⑩是否存在长直线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

⑨是否存在急弯和陡坡相重叠的线形。

7)视距。

①下列路段的视野和会车视距是否满足要求。

——平曲线(弯道内侧山体、树木、挡墙和各种建筑物等);

——竖曲线;

——平竖曲线重叠处;

一桥头曲线;

一隧道洞口曲线;

——弯桥内侧栏杆和栅栏等路段。

②下坡路段、平曲线路段货车停车视距是否满足要求。

③是否问隔设置了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超车路段问隔及长度能否满足超车需要。上 坡路段超车视距是否足够。

④在驾驶视觉信息量大、可能引起视觉混乱的路段,例如平面交叉、过村镇等路段,是否 考虑了判断视距。

⑤驾驶员是否有适当的时问识别公路类型、功能、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等,而不影响 宅伞。

。 ⑥对于不能满足视距的位置,是否采取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采取强制分道行驶,设置 交通凸面镜和线形诱导设施等交通工程措施。

⑦铁路道口、桥梁和斜交角度较小的平面交叉口等危险路段对驾驶员是否明显?是否有 必要设置警示标志?

2.2.2路基路面设计部分审查

2.2.2.1典型横断面

1)行车道宽度是否满足交通量、车辆尺寸、行车速度的要求。

2)路肩宽度是否足够。对于通过村、镇的双车道公路,是否考虑了非机动车辆及行人的 行驶宽度要求。是否考虑了隔离栅、护栏、围墙等的设置。路肩是否连续、一致。

3)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是否协调。

4)是否保证有足够的路侧安全净区和路侧安全净距(特别是对于平曲线路段)。路侧边 坡是否过陡。是否考虑了在必要的路段设置路侧安全护栏。

5)公路建筑限界内是否会存在侵入物,而影响行车安全。

6)沿线路基横断面宽度是否一致。当横断面宽度发生变化时有无足够长的过渡段。

7)是否在必要的位置提供了避险车道和爬坡车道。

2.2.2.2路肩

1)设计是否保证了路肩稳固。在村镇附近及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路肩是否进行了 硬化。

2)路肩色调与质地是否能与行车道形成对比。若否,是否设置了路面边缘线或隆声警 示带。

3)在路肩宽度不能满足要求的特殊路段(例如山区岩石开挖路段等),是否考虑了设置避 车道。

4)路侧交通标志立柱是否应该外移。路边护栏是否必要。

2.2.2.3 路基 ,

1)是否存在滑坡、崩塌、碎落、泥石流、岩溶、流沙、陷穴、湿软地基、地下水、洪水等不良地 质、水文区的特殊路基。是否会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是否充分考虑了工程安全措施。 8

2)沿江、沿河及受地表水(洪水)影响的路段,路堤是否具有防洪功能。

3)路基设计能否保证其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支撑路面、保证行车的安全。是否考虑 了采用地下排水设施,以降低地下水位、保证路基干燥。

2.2.2.4 路面

1)路面类型及层次划分是否满足路面使用功能要求。

2)面层是否具有耐久的防滑能力。雨天路面抗滑性是否足够。特别是对于平曲线、陡 坡、交叉口等路段能否保证路面的抗滑性。路面纹理深度是否满足安全要求。是否能保证高 温季节沥青路面的抗滑性。

3)路面设计是否具有维持良好平整度的能力。

4)路肩的铺砌层设计是否考虑了行车安全需要。

5)路面排水系统是否存在与路基排水系统脱节的问题。

2.2.3路段部分审查

方案设计的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在公路路段部分主要考虑和审查如下内容。

1)公路沿线是否有沿河线路段;对于沿河线路段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2)公路沿线是否有高路堤路段;对于高路堤路段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3)公路沿线是否有急弯路段,对于急弯路段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4)公路沿线是否有陡坡路段,对于陡坡路段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5)公路沿线是否有道路宽度、断面形式或车道数变化路段;对于这样的路段是否考虑了 交通工程处理措施。

6)公路沿线是否有横风路段;对于横风路段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7)公路沿线是否有傍山险路路段;对于傍山险路路段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8)公路沿线是否有路侧堤坝路路段;对于路侧堤坝路路段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9)对于桥梁,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设计;桥梁净空是否满足、桥面布置是否合理、周边环境 影响;桥梁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10)对于涵洞,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设计;涵洞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11)公路沿线是否有渡口;对于渡口,是否考虑了预告、指示设施;是否考虑了交通工程 设施?

12)公路沿线是否设置了隧道;对于隧道,是否进行了正确的几何尺寸设计;线形指标是 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考虑厂周边环境影响,对于隧道是否考虑_『交通工程设施?

13)公路沿线是否设置了收费站;对于收费站是否设置了正确的预告、指引措施;是否考 虑了交通工程设施?

14)道路沿线中分带的开口是否合理?中分带的开口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设计?是否考虑

了交通工程设施?

15)道路沿线的侧分带开口是否合理?侧分带开口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设计?是否考虑了

交通工程设施?

2.2.4集镇区部分审查

2.2.4.1 集镇区

方案设计的交通工程审查在公路集镇区部分主要考虑和审查如下内容。

1)干线公路在进入集镇区的路段是否考虑了集镇区警告和限速。

2)在集镇区干线公路两侧,是否考虑了分离非机动车的机非隔离和行人过街措施。

3)干线公路集镇区内的主要交叉口是否考虑渠化、标志、标线的设计?是否进行信号控 制设计。

9

2.2.4.2 学校

1)干线公路在进入沿线学校区之前是否考虑了学校警告和限速措施。

2)干线公路在学校区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法规或警告限速措施。

3)学校门口是否采取了完善的行人过街措施,如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4)学校的门口是否考虑了标志、标线,如停标志、禁止停车标志、禁止停车地面标线等。

5)在学校大门区两侧,是否考虑了必要的物理机非隔离措施。

6)学校区的门口是否采取了信号灯控制。是否有设置信号控制的必要。

2.2.4.3 医院

1)干线公路在进入医院区之前是否考虑了医院指路措施。

2)医院区是否考虑了限速措施。采取的限速措施是否合理。

3)医院门口是否考虑了必要的信号灯控制。

4)医院区门口是否考虑了完善的行人过街措施,如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5)医院门口是否考虑了完善的标志、标线,如停标志、禁止停车标线等。

6)医院区公路两侧是否考虑了必要的物理机非隔离措施,或者防止行人跨越的隔离栏或 护栏。

2.2.4.4集市区

1)干线公路通过集市区时,是否考虑了集镇区警告标志或者限速措施。

2)在集市区干线公路两侧,是否考虑了分离非机动车的机非隔离措施。或者防止行人跨 越的隔离栏或护栏。

3)干线公路集市区内行人过街措施是否完善,必要时是否考虑r行人过街通道或 天桥。

2.2.4.5居民集中区

1)干线公路在进入居民集中区的路段是否考虑了集镇区警告和限速。

2)在干线公路正常路段没有中央分隔带的情况下,在居民集中区是否考虑了中央隔 离栏。

3)干线公路居民集中区内行人过街措施是否设置完善?必要时是否考虑了行人过街通

道或天桥。

2.2.5交叉部分审查

方案设计的交通工程审查在干线公路交叉部分主要考虑和审查如下内容。

2.2.5.1平面交叉

1)干线公路的平面交叉设置间距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

2)干线公路沿线是否搭接了过多的机耕小道、造成对主线交通流的干扰。

3)交叉口的位置从交通管理和开口管理的角度是否合适。

4)相邻交叉口之间是否会相互影响。

5)干线公路在平面交叉范围内是否考虑了曲线。或者设置曲线时,曲线半径是否小于不 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6)交叉口是否位于凸曲线顶或凹曲线底部。

7)平面交叉的交角是否小于60。形成Y型或x型交叉口,是否能够改到70。以上以改善交通通行条件。

8)平面交叉范围内主线与支路的纵坡坡度是否过大或者过小。

9)交叉口本身是否易于识别,即驾驶员是否清楚交叉口的存在并了解交叉口的交通管理 10

与控制方式。

10)交叉口的类型(十字形、T形、环形等)是否与道路功能一致,适应交通需求和畅通性 要求。

11)交叉口设计是否考虑了大型车辆用户,比如大型货车和消防车等需求。

12)交叉口设计中是否给予大交通量方向优先考虑,比如设计大半径、良好的视距等;设计标准车是否考虑了所有用户,尤其是载货汽车。

13)车道宽度是否适合于所有车辆,尤其是转弯车辆。

14)环形交叉口是否会因为交通流过大而形成拥堵。环形内横坡的反超高是否可以 接受。

15)近交叉口和交叉口内的视距是否足够。

16)进出交叉口的平、纵线形是否满足视距的要求。视线是否会被下列物体遮挡或影响: 车辆之间,混凝土护栏,停车交通或排队车辆,以及绿化等。

17)交叉口若为匝道出人口,是否考虑了防止错向行驶设计。

2.2.5.2立体交叉

1)立体交叉的类型选择是否合理。

2)立体交叉主线路段与立交段的衔接及其防护设施的类型和设置。

3)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及其出入口数目、位置是否合理。

4)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技术指标、设计速度与立交的整体适应性。

5)互通式立体交叉变速车道的构造特征和长度是否符合交通安全和畅通性要求。

6)互通式立体交叉车道数的设置和平衡。

7)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横断面设计,平、纵面线型、加宽和超高,出人口设计和安全 设施。

8)互通式立体交叉下穿车道的竖向净空、桥墩的特征和防护设施。

9)分离式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是否合理。

10)立体交叉的交通管理和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

11)立交的间距和立交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2.3 详细(施工图)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设计)批复意见,对所确定的建设原则、设计方案、技术措 施加以深化后,通过详细施工设计图表述出来,用以施工指导所用。施工图设计的重点应在 “精、细、美”方面下功夫,高度重视线形、结构及每个局部、细节的技术处理,精雕细琢,满足功

能,提高视觉效果。其审查要点如下。

1)不断优化平纵线形,降低边坡高度。山区公路线位的布设影响着路基边坡的高度,平

面线位即使横移1~2m,对边坡高度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山区公路地形条件复杂,植被茂

密,测设困难。因此,测设时需比平原区公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路基横断面是公路景观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体现,也是公路自身最可视的部分,因此是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重中之重。路基横断面的布置应综合考虑边坡坡率、排水工程、防护工程等

多种因素,使多种因素相互协调,并与公路所处的外部环境协调一致。

3)公路结构物为永久性建筑,通常又是庞然大物,至关重要的是应特别重视结构美学。 所谓结构美学并非指装潢或装饰,而是指其规模、比例、形状、线条、质地、色彩等。施工图阶 11

应充分重视结构物的细节设计,在人迹罕至路段公路结构物的设计以追求自然、简捷、古朴为

好,在城镇等人文气息浓厚区域,适当强调人文景观,赋予公路结构图以特定人文气息也不失

为一种选择。

4)互通式立交为取得或维持沿线景观效应提供了较大机会,应把原有天然地物如小片沼

泽地、小溪、小块岩体和小树等纳入互通式立交设计范围。

5)沿线设施应进行美学设计,包括标志、照明、隔离栅及护栏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与安装 应审慎考虑。协调好这些设施之问的关系对于实现统一的和减轻杂乱无章的视觉印象至关重 要。例如,桥头引道护栏应与桥栏杆融为一体;电缆应尽可能敷设于地下;公用设施的立柱、电 灯杆与标志杆等应合并使用,数量越少越好;照明设备与交通标志的设置应避免与行道数冲 突;设计停车设施或综合运输设施时,应协调好照明与树木栽植的关系,以保证为绿化提供空间,且不损失逾期的照明光度。为避免生活污水排放污染环境,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区污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对于地表排放困难时,则应经处理后采用漫灌方

式通过渗管排入地下;对需排入河流的路面径流,则应经沉淀和过滤后排放。

6)公路绿化以保护沿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和谐的公路景观为根本目的。

植物是所有地表的最佳覆盖物。植物分草本植物(如草和豆科植物)和木本植物(包括灌木与乔木)。各种植物的组成与散布应赏心悦目,与公路的总体环境相协调。用当地生野花点缀景观是较好的方法,设计野花景观时,环境条件与色彩、质感及线条同等重要。应避免“行道树”等明显的人工绿化的痕迹,使路域植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详细设计阶段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就是审查有关项目各组成部分的最后设计。该阶段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应在详细设计完成之后进行。具体的审查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2.3.1线形部分审查

施工图设计的交通工程审查在公路线形部分主要考虑和审查如下内容。

2.3.1.1公路路线的平面线形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直线的最大长度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2)直线的最小长度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3)圆曲线最小半径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4)圆曲线最大半径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5)圆曲线最大超高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6)回旋线最小长度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7)平曲线最小长度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8)车道的视距是否能够保证。

9)超高值及其布设方式是否合适。

10)超高会否因路基沉降等因素降低或增大,甚至反超高。

11)曲线内侧加宽是否足够,即是否考虑了大型车转弯半径的要求。曲线内侧的排水、结 冰、积雪等问题,是否考虑了增加路肩宽度以储雪。

12)曲线段道路中央带开口的行车视距是否能保证。

13)曲线段是否存在支线出入口,而误导路线方向。

12

14)能否避免使用反向曲线。

15)是否有视线诱导或其他原因使驾驶员无法判断下一个平曲线的所在或对曲率判断 错误。

16)能否加长反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

17)曲线段驾驶员的各种视距是否能得到保证。

18)有些同向复曲线组合会使驾驶员无法判断下一个平曲线的存在或无法精确判断其曲 率而导致驾驶错误。能否避免使用同向复曲线。

19)能否加长复曲线件的直线长度,至少满足3s行程。

20)复曲线的各种视距是否得到保证。

2.3.1.2公路路线的纵断面线形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公路纵断面的最大纵坡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2)公路纵断面的最小纵坡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纵坡过小的路段,路拱形 状与横坡能否满足排水要求。

3)公路纵断面的最小坡长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4)公路纵断面的最大坡长是否超过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5)公路纵断面的缓和坡段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6)公路纵断面的合成纵坡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7)公路纵断面的竖曲线最小半径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竖曲线半径是否 满足视距要求。竖曲线是否设置过密。

8)公路纵断面的竖曲线最小长度是否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接近极限值。

9)是否有特殊凹形竖曲线需要照明。

2.3.1.3公路路线的横断面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路基的横断面形式是否合理。对于双车道公路,是否满足超车视距;车道宽度是否满 足超车、错车、会车等要求;若为整体式路基,是否需要设置中央带(或者叫缓冲区)以分隔双向 行驶车辆,外加隆声带。

2)道路的总体宽度是否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

3)道路横断面其他部分的宽度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4)路肩设计是否与车道总数匹配;路肩宽度是否适合紧急停车;路肩是否需要安装隆

声带。

5)路缘石是否需要;如需要,缘石是否与护栏设计匹配。

6)小桥涵宽度是否窄于路基宽度而需要处理。

7)若无路肩,是否需要设置合适的紧急停车区。

2.3.1.4公路的平、纵线形的组合是否合理,是否出现了不利的线形组合

1)平、纵线形组合是否得当:上坡后是否暗藏小半径平曲线,下坡后是否紧接小半径平曲

线等。

2)组合段视距是否得到保证。

2.3.2路基路面设计部分审查

1)高路堤、深路堑或水文地质条件不利时,路基边坡设计是否进行了边坡稳定性验算。 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止失稳措施。

2)路基边坡防护类型的选用是否考虑了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

3)长期或短期遭受大水淹没的河滩路堤,在高水位时,左右两侧水位不一致,会产生横 13

穿

路堤的渗透,导致破坏边坡稳定性,是否验算了其稳定性并有加固措施。

4)路基边沟的尺寸和纵坡设计是否满足排水和防止冲刷的要求。

5)路堑边坡顶部的截水沟和排水沟是否具备拦截和排除山坡来水的功能。

6)路面面层设计是否具有足够的抗滑性。

7)在桥面铺装层次组合和设计中,能否满足与桥面板粘结、防水渗入以及结构强度和抗滑要求。桥头两端路基是否采用了加固技术措施,以减少工后沉降,防止或减轻桥头跳车。

8)公路建筑限界内是否有任何部件(公路标志、护栏、灯柱、电杆、行道树以及跨线桥桥墩、桥台等)侵入。

9)是否可能存在路表水滞留、排水不畅等问题(可能由于超高过渡、纵横坡过小等原因造成。

2.3.3路段部分审查

施工图设计的交通工程审查在公路路段部分主要考虑和审查如下内容。

1)公路沿线是否有沿河线路段;对于沿河线路段是否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2)公路沿线是否有高路堤路段;对于高路堤路段是否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3)公路沿线是否有急弯路段,对于急弯路段是否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4)公路沿线是否有陡坡路段,对于陡坡路段是否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5)公路沿线是否有道路宽度、断面形式或车道数变化路段;对于这样的路段是否采取了完善的交通工程处理措施。

6)公路沿线是否有横风路段;对于横风路段是否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7)公路沿线是否有傍山险路路段;对于傍山险路路段是否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8)公路沿线是否有路侧堤坝路路段;对于路侧堤坝路路段是否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9)对于桥梁,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设计;桥梁净空是否满足、桥面布置是否合理;桥梁是否 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10)对于涵洞,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设计;涵洞是否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11)公路沿线是否有渡口;对于渡口,是否设置了完善的预告、指示设施;是否设置r完善 的交通工程设施。

12)公路沿线是否设置了隧道;对于隧道,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设计;线形指标是否满足规 范要求;对于隧道是否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13)公路沿线是否设置了收费站;对于收费站是否设置了正确的预告、指引措施;是否设 置了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14)道路沿线中分带的开口是否合理,中分带的开口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设讣,是否设置了 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15)道路沿线的侧分带开口是否合理,侧分带开口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设计,是否设置了完 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2.3.4集镇区部分审查

2.3.4.1 集镇区

施工图设计的交通工程审查在公路集镇区部分主要考虑和审查如下内容。

1)干线公路在进入集镇区的路段是否设置了集镇区警告标志。

14

2)干线公路的集镇区是否采取了法规或警告限速措施。

3)当由正常路段进人集镇区限速差值较大时,是否设置了限速分步降级措施。集镇区的 限速值是否合理。

4)当集镇区采用法规限速时,在集镇区路段结束后是否设置了恢复正常路段限速 措施。

5)在集镇区干线公路两侧,是否设置了分离非机动车的机非隔离措施,或者防止行人跨 越的隔离栏或护栏。

6)在干线公路正常路段没有中央分隔带的情况下,在集镇区是否设置_『中央隔 离栏。

7)在干线公路集镇区中央分隔带、中央隔离栏或者机非分隔带开口的地方,是否进行了 正确的出入口设计。是否设置了完善的标志、标线措施。

8)在干线公路集镇区段是否频繁设置了中分带或侧分带的开口。是否频繁设置了人行 横道措施,影响了干线公路的畅通性。

9)干线公路集镇区内的交叉口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渠化、标志、标线的设计。是否进行了 正确的信号控制设计。

10)干线公路集镇区内行人过街措施是否设置完善。必要时是否设置了行人过街通道或 天桥。

2.3.4.2学校

1)干线公路在进入沿线学校区之前足否设置了学校警告标志。

2)十线公路在学校区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法规或警告限速措施。

3)干线公路进入学校区,当限速值与正常路段差值较大时,足否采取了分步降速措施,学

校区的限速值足否合弹。

4)、’学校区采用法规限速时,在出学校区后是否没置了恢复正常路段限速。

24公路交通I程与安全保障技术

5)学校门口是否采取了完善的行人过街措施.如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6)学校的门口是否设置了完善的标志、标线,如停标志、禁J』:停车标志、禁止停车地面标

线等。

7)在学校火门区两侧,是否设置r必要的物理机|E隔离措施,或扦防止行人跨越的隔离 栏或护栏。

8)学校区的门口足岔采取了信号灯控制。是骨有设置信号控制的必要。

2.3.4.3医院

1)干线公路在进入巨院区之前是否没置r医院指路措施。

2)医院区是否没置r限速措施。采取的限速措施是台合理。

3)医院门口是否设置了必要的信号灯控制。

4)医院区门口是否设置了完善的行人过街措施。如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5)医院门口是否没置厂完善的标志、标线,如停标志、禁止停车标线等。

6)医院区公路两侧是否设置了必要的物理机非隔离措施,或者防止行人跨越的隔离栏或 护栏。

2.3.4.4集市区

1)干线公路通过集市区时,是否设置了集镇区警告标志或者限速措施。

2)干线公路进入集市区,“{限速值与止常路段差值较大时,是否采取了分步降速措施。 集市区的限速值是否合理。

15

3)当集市区采用法规限速时,在出集市区后是否设置了恢复正常路段限速。

4)在集市区干线公路两侧,是否没置r分离非机动车的机非隔离措施,或者防止行人跨 越的隔离栏或护栏。

5)在T线公路证常路段没有巾央分隔带的情况下,存集市区是否设置了小央隔离栏。

6)在干线公路集市区中央分隔带、L卜|央隔离栏或者机m分隔带开口的地方,足否进行了

正确的出入门设计,是否设置了完善的标志、标线措施。

7)干线公路集市区内行人过街措施是否设置完善,必要时是否设置了行人过街通道或 大桥。

2.3.4.5居民集中区

1)干线公路在进入居民集巾区的路段足否设置了集镇区警告标志。

2)f线公路的居民集中区足否采取了法规或警告限速措施。

3)r线公路进入居民集巾区,肖限速值与正常路段差值较人叫,是否采取了分步降速措 施,居民集巾区的限速值是否合理。

4)、’居民集中区采I目j法规限速叫,存出集市居民集中区后是否设置了恢复正常路段 限速。

5)在f线公路正常路段没有中央分隔带的情况下,在届民集中区是否设置了中央隔离栏。

6)在十线公路居民集中区中央分隔带、中央隔离栏或者机非分隔带开口的地方,足否进 行J,止确的I叶J人u设计。足否设置了完善的标忠、标线措施。

7)干线公路居民集中区内行人过街措施是否设置完善。必要时是否设置了行人过街通 道或天桥。

2.3.5交叉部分审查

2.3.5.1平面交叉

1)交叉口是否设置r完善的“路权分配”措施或交通控制措施。

2)交叉口是否采取r上E确的渠化措施。

3)道路车道数的变化是行发牛在交叉口处,菪在交义u处,是否设置r正确的变化措施。

4)交义|I处车道线的设置是甭连续。

j)交叉口处车道宽度没置是否合理,是否过人或过小。

6)交叉口处足否设置了单独的左转、右转车道。在设^转车道叫,中分带、鱼肚皮的设置

是否正确。左、右转车道的宽度足否TF确。

7)交叉口处侧分带的设置是否止确。

8)交义『『是否设置了j角形导流岛,三角形导流岛是否}殳置诈确。

9)交义口直行通过距离是否过大,交叉口进m口直行车道足否对齐和平衡。

10)交义口处人行横道和白行车道的设置是否正确。

11)交叉口设汁是否考虑了行人交通的要求,如设置专川人行道,斑t§线并考虑标志牌净

空;在交叉口过宽时,比如超过了30m,是否没置了行人安全岛。

12)是否应该川斑马线标识人行道。

13)设计中是否尽量缩短人行道的长度。

14)足否避免了在短距离内频繁变换行人交通控制力式。

15)交通岛本身设置足台必要;是否需要用标线施划交通岛以减少固定障碍物。

16)人行道本身是否甲整、防滑、连续,而日,满足各向净空的要求,比如路上各种设施对人

16

行道的遮捎等。

1 7)是甭应该采川行人地道或者是天桥;其设置条件足古满足;人行天桥或地道是否宽 敞、明亮,给人以安全感。

18)信号灯行人绿灯时间是否满足老弱人士步行速度安全通过。

19)交义r_|足否满足盲人使用。比如声频信号和特殊颠簸华设置等。

20)交义口}殳计是否考虑了自行车交通的需求,比如专川自行车道。

21)刘于无信弓控制交叉口,对支线足台设置了“停”标志、停标线、“让”标志,是否设置了

行人过街标志。

22)对于有信号控制交叉口,是否刈交叉口各入口均没置了停标线。

23)交叉口是否设置r完善的人行横道标线,在『九】台式危肚皮的情况r是否设置r靠右

侧行驶或右侧通行警告标志,在凸台式{角导流岛的情况下姓否设置了两侧通行标志,指路标

志没置足古正确,交艾I『标志设置是否过多。

24)公铁平交道口的视距足古满足要求。

25)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没计能否有效地时空分隔、减少冲突点及减少速度差。

26)采用信{=}灯时,刘位于甲或竖曲线段r的交义¨,当视距受限时是否设置r莳引信 号灯。

27)信号灯本身的视距能否得到保障,尤其是行人专用信号灯。

28)十Ⅱ位的安排足否适合交通需求,并避免相位之间冲突。

29)绿灯时间设i;卜是否考虑了行人交通需求。

30)黄灯和全红灯配时是否符合交叉口的几何特征及用户的驾驶习惯。

31)信号灯安装位置足否满足视距要求;刘缚个进L]道,是否最少有两盏信呼灯叮见。

32)是☆已经考虑了远景交通走廊用地,从而保证远景交通安全。

33)道路丁FEl是否彳『必要设置;尤其当从整个交通走廊或者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时。开

l I是否会打乱原有的信号控制协调性。

34)道路开I l的问足{t是否太小,从而影响上线交通u

35)开rl位置是否合适;是否位十交叉I I影响区域之内。

36)卅人IB对于上线交通是否可见;出人口是否没枉蚓形。鞋曲线的顶点或者川形竖曲线

的谷底;是否殴置在平曲线特别足小半径平曲线的范围内等。

37)如果是现有道路,道路丌口是否容易造成事故多发点n

38)路边商业用地与主线的距离足否足够,以保征等候进入商业用地的车辆排队小’十 影响主线交通。

39)路边商、IUil地*身的停车场地是否足够,从而减少或者根本不川沿主线停乍需求,保

证停车不影响丰线交通。

40)商!m用地性质是否会产生安全问题,比如采石厂会产生大龄的重载货1‘的交通最·旅

游资源会吸引人量的不熟悉当地路阀情况的旅游文通龉,而大捌文体场馆则会产生不定期的 交通量等。

41)歼口本身的几何没汁是否满足用广安全需求,尤其是大型载货汽1‘需求;视距是 17

齿足

够;是否设计了专用上F辅助1:道,主线上是否改计r专用左转车道。

42)L}t分带形式是否合理,比直¨是采用双向艿:转车道形式还足突起中央带形式;中央带开

n的原则是否合理。

43)是否需要修建辅助车道是上F车辆与卣行车辆分流;足否需要修建集散车道实现上 下车辆与直行乍分流。

2.3.5.2立体交叉

1)立体交义主线路段与立交段的衔接及其防护设施的类型雨I设置。

2)互通式讧交匝道的技术指标与立交的整体适应忭。

3)互通式屯交变速车道的构造特征和长度。

4)互通式立交车道数的设置和平衡。

5)巨通式立交的址计是否保持r土线道路的连续性。

6)互通式立交匝道的横断面设计,平、纵面线型、加宽和赳高,m人lll筻汁和安全设施。

7)互通式立交下穿1:道的竖向净空、桥墩的特征和防护没施。

8)分离式立体交叉的几何设计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

9)分离式试体交叉的桥梁墩台足否设置了完善的标志、标线等防护措施。

i0)立体交叉的交通管理雨【交通标忠、标线的设置。

2.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就足审查有关项目各组成部分的最后设计。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I程和安保I:程审查,应在施工启动之前、过程中、开放交通之前定期进行。

有些国家如加拿大,把开放交通之前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一程审查作为一独萨的审查阶段。

施工过程审查足确保前面审查_作最后落实到建设实体的一个雨要阶段。如果有任何疏 忽都可能前功尽弃或造成不可弥补的错洪。在道路施上的整个过科中,应对如F方而进行最

后的审查,以保、正道路交通工程正确实施和交通安伞运行。

2.4.1施J:前窜查内容

(1)施r过程审查规范和机制

施】:过程的审查应废建立一整套制度和规范,建立各种审盎章程和审查衷格,建讧各种审

奄一审批步骤不1I制度。

(2)审查施工蚓的完整勺正确性

施工前刘设计阁纸的确认和’}f杏结果进行核实,确认施I:【=单位手r准备施1.的图纸足完

整、讵确,得到审查部门批准的图纸,并且使施工单位能够充分了解所有技术要点和疑难,做到

施工过程与|冬|纸要求完伞·致。

(3)审查施工技术疑问与处理

如果施工单位刘施I:图纸存在任何疑问,都应泼在施工开I:之前就向、lk主和设计单ft提

m书画意见,并且等待正式…复决定后才能够开工实施,避免施[单位由于不熟悉图纸中出 18

的交通工程新理论和新设计,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施1.,从而导致的‘些现场施工和i殳计

图纸不符的问题。

(4)审查施工过程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和措施

施l。前审查工作还要包括埘施工区域周边居民和道路使川者的需求和施1过程影响分 析,以及施I:过程教育等,对施工区域的预先和预前教育、交通引导措施,确保施一『x域的交通

影响对经常使用者和临时使用者最小。

开工前需要对巾标施工单位的施1:组织规划和设计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如r。

1)从施工颁先和预前列岗边居民雨『交通使用者的教育措施。

2)施工区域对交通组织、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控制措施、人力交通控制等方而的规划和 设计。

3)确保施工过程的安保和交通改道等措施的完善。

2.4.2施工组织结构与施工单位审查

(1)审查施工组织和学位水平资质

开I:前审查单位需要埘中标施工单位和施工命过程的人员、设备、址施组织情况等进行审

杏,也需要对施工单位本身的资质和施J’技术水平进行审查棱蠢。

(2)审查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

对施工单位提m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必需进行安全和质量保障审查。确保施工单位能

够正确对道路进行施工。

2.4.3施J=过程审查

(1)审在施工组织技术和施工工艺过程

审奁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技术和施工工艺过程进行审查。必须保 证施1:J:作完成的质萤和有序性。

(2)审查施工疑难处理过程

审查单位需要对施工过程巾疑难问题的E报过程千¨解决措施与审批过程进行全面审查,

确保任何疑难问题在施工之前得到币确处理方法矛¨相应措施。

(3)审查施工过程叶1的质量榆验和执行把关

1)施工过程叶1对施工与图纸符合性的榆验必须严格,整个施:I‘过程,施工单位都必须严

格按照最后批准的施工图进行施_[。

2)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砦需要修改图纸的地方。施工译位在这种情况

F,没有任何权力自作丰张进行不按照图纸的施工。如有施l:现状与图纸不符的情况,施上前

位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p丰和设汁单位,做必要的设计图修改,等待幽纸完成并日签宁后爿能

够施工。

3)如果囚为时间紧迫,施J:不要求严格图纸,施工单位必须在业上和设计单位签字并口

有文字说日爿条件下,才能够进行施工,同时须以史字形式作出施工修改的jI:式文什存档。 19

4)审在『作者应严格榆验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

5)避免其他交通部门(女¨交警等)对没计施工进行不规范干坝,造成不应泼的负向影响。

6)因为我l喇道路交通管理分别由交通局等公路道路部门和交警部门分别管理道路建 设与维护和信号灯控制等,形成在道路交通管蜱方面的分隔,由此在道路建设过程巾,本来 应该在设计阶段得到交警等部门的允分参与,设计施f‘图纸应废得到交警的认町。施l+前 审查也应该包括这掌“交警参与”的审奋,要避免在施1.过程中才由交警等单化提出不删意

见,更加要避免这尴意见没有通过道路没计部门审批认可情况下由施工部门直接施】.的 错误。

(4)审查出现州题的解决措施

1)施工过程中女u果有对原设计进行必要修改的需求,应该严格按照符合法律程序的修改

步骤进行,严防没有完成TF常程序,没有得到有法律依据审批,而进行施工修改的现象。

2)在施I:过程巾,如发现有不利于道路安全的情况,应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正确合理的施

工修改或优化措施。需要审杏工作者与道路设计者和施l‘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按照前面的

程序做好必要的修改措施,完成必要的书而文档和审批手续。

(5)审查施工区的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国家规范埘施1.Ⅸ严格实施道路建殴和养护交通发保与控制措施,

设置必要的教育性标志、j|1:『i叫交通|_r::程和交通控制标志、防护墩、临时标线、Jlc{明等交通工程设

施,保证施工区的交通安全。

2.4.4施工阶段审查机制

(1)施工阶段审查组织机构

在道路进行施工审查之前,公路部门应组织建立相应的审查组织机构。审查组织机构要 与啊J关管坪部f J相互配合、密切合作,解决施工阶段所有一_『能存在的问题,为以后道路运营的

质量和运行安伞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阶段审查方法和流群

在道路施l‘阶段,为保证审查工作的有条不紊以及施工的质量,审查I:作应按照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

1)建讧审查组织机构。

2)审查人员对道路施工进行审杏。

3)公路管理部f J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适当措施。

2.4.5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场地布置

1)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布置,是否符合防洪、防火、防震、防雷暴、防泥行流、无崩塌的安

全场地条件。

2)易燃易爆仓库、炸药库、油库与其他建筑物是否保持有有一定间距,有无安全防护 措施。

3)生产、生活用水,水质足否绛过鉴定符合标准,水源是否有防lr污染措施。

20

4)生产生活川房、临时锅炉房、发电机房、变电室、铁工房等是否按防火规定保持安伞间

距。有兀安全预防措施。

5)施工现场内的坑、沟、水塘等边缘有无安全护栏。

6)施工区域足否殴置了施工标志。

7)车辆驶近施工区域的视距足台符合要求。

(2)施1:期问的交通组织

1)对于新建公路,是否充分考虑了公路施工车辆对附近路网交通压力及安全,以及对地 方忡道路路面破坏的影响。

2)对于改建公路,足否结合周边路删交通调查,遵循保障安全和影响最小原则,统筹考虑

r改建路段的交通组纵和周边路网的分流。

(3)工地运输道路

1)各种运输道路的路线技术标准(路基路面宽度、曲线半释、纵坡、视距、路Ⅲ类型等)足 齿符合安全行车标准。

2)各种运输道路与铁路交叉处是否有人看管、设有信寸和落杆。

3)各种运输道路是否设有安全标志,繁忙路段是否有人指挥交通。

4)夜间施工运输道路是否有J啜明、防护设施。

5)临时便桥足否经过没计、足否坚固叫靠。

2.5运营与养护阶段

运营与养护阶段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审查,就足在丹放交通之后的最则几个』J (3~6个月),对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观察和检验,以确定道路的运行足台达到设计所预期的 日的,它不同丁现有道路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程审杳。

2.5.1运营’j养护阶段审查内容

(1)审查道路建设状况

道路建i殳完成后,需要对道路沿线的建设状况进行全面审核,如,平纵而线形、路基横断

面、路侧状况、路面与排水、隧道、平面交义I『、立交等建设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审查足否符合没

计规范。

(2)审查道路沿线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殴施的完备性

道路建设完成后,需要对道路沿线进行伞面普查,审查道路各种设施,如,护栏、交通标志、

路面标线、巾分带一侧分带设施、人行道、信寸灯、照明等的设置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满足道路发

全和交通畅通性的需求。

(3)审查道路的运行效率

运营与养护阶段很霞要的一个审查内容是对交通流的畅通性和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检测; 审查道路能否满足所有道路J|J广的需求。

(4)审查道路交通安全性

措施。

3)生产、生活用水,水质是否经过鉴定符合标准,水源足否有防止污染措施。

4)生产生活川房、临叫锅炉房、发电机房、变电室、铁工房等是否按防火规定保持安全间

21

距。有无安全预防措施。

5)施工现场内的坑、沟、水塘等边缘有无安全护栏。 6)施工区域是西没置r施工标志。 7)车辆驶近施工区域的视距是否符合要求。 (2)施】:期间的交通组织

1)对于新建公路,是否充分考虑了公路施[车辆对附近路网交通压力及安全,以及对地 方性道路路面破坏的影响。

2)对于改建公路,足否结合周边路刚交通调查,遵循保障安全和影响最小原JIl|j,统筹考虑

r改建路段的交通组织和周边路网的分流。

(3)工地运输道路

1)各种运输道路的路线技术标准(路基路面宽度、曲线半径、纵坡、视距、路硼类型等)足

否符合安全行车标准。

2)各种运输道路与铁路交叉处足否有人看管、设有{a-e和落杆。

3)各种运输道路是否设有安全标志,繁忙路段是否有人指挥交通。

4)夜问施1.运输道路是否有照叫,防护没施。

5)临时便桥是否经过设计、足否’呸固可靠。

2.5运营与养护阶段

运营与养护阶段的道路交通j二程和安保工程审奄,就足在开放交通之后的最则几个月 (3~6个月),对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观察和检验,以确定道路的运行足否达到设训所预期的 U的,它不同于现有道路的道路交通工程和安保_r:程审查。

2.5.1运营‘j养护阶段审查内容

道路建I殳完成后,需要对道路沿线的建设状况进行全面审核,如,平纵面线形、路基横断

面、路侧状况、路面与排水、隧道、平面交叉口、立交等建设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审查足否符合设

(2)审杏道路沿线交通工程和发保工程设施的完备性

眭而蓑鬈繁鬻盖淼篇髻焉纂篇燃嚣蔷篆嘉翟髻蒜

路面标线、中分带侧分带设施、人行道、信号灯、照明等的设置足俞J元誊’是笛冉巨眵椭皿三“”2

全和交通畅通性的需求。

!!:。毫囊案纂警嘉誓警嵩一个审查内弈足对交通流的畅通性和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检测; 运营与养护阶段很重要的一个审查内弈屉对梵逋’侃明物遄。陀+“1旦”。““…1一…… 审查道路能否满足所有道路用户的需水。

‘!:!篓霪鉴焉兰妻}纛兽、井行全面的交通安全检测,做好各种事故记录,从事故兴竺、

…褒攀裂黧名,:蔷昙鬟篙裳罄需翥麓罂淼篡茗:霁发娄薹芏磊芜方

事故地点、事故发生原因以及事故严重程度篡之丽对发生争酞然1丁。苗钿一M…一… 面考虑,是否需要采取可能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

(5)审查交通用户需求

在运营的最则2~3个门内廊该刘所有的道路用户需求应该进行调查和统计,总结道路运

营后,在交通】‘程和安保r程力面的完整性和改善需求。

22

(6)审查道口搭接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漫置公路平交道【J应当遵循“严格控制、规范设世、依法管理、保障安全”的原则。在经营

性公路上增设平交道口,麻当征求公路经营单位的意见。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后,若要中请设 置、变更平交道l I,应当提交相关材料,交通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

予计呵或者不予许可的书而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申请人。

未经批准在公路上设置平交道口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所属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恢复原状,依

法处罚。

(7)审查非公路标志的设置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公路标志时,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事先向公路管婵部

门提交槲关材料。公路管理部f J自接到牛U关材料之日起l 5日内做出许口J或不r许口J的书面

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未经批准没置非公路标志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2万元以下蹦款。逾

期不拆除的,府强行拆除,费¨J南设置单位承担。

(8)审查路侧建筑物

建筑物的管理,一是廊叫确公路用地范围内不能修建建筑物的区域,即建筑控制区;二是

公路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拆迁;-是预防公路用地范围出现违规建筑物。

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公路巡逻,及叫制止和查处存公路上打场晒粮等没置障碍的违法行为,

配合公路管理机构清除公路及建筑控制区内妨碍交通安伞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9)审查绿化带的设置及养护

公路绿化带是公路的组成部分,公路绿化的日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汽车行驶的安

全性与舒适性。囚此,绿化带小应只是简甲地种树植草,应以公路交通为主体,注意总体效果,

充分考虑视觉效果、心理反应、养护工作及环境等凶素,使绿化有利十交通,|if『止因绿化小当而

引起的不良影响。

公路绿化应注意保证公路的视距要求,粗细树枝及矮林均不得伸人公路限界内,以免 发生危险。近年来,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把公路绿化及环境保护提到更加重要 的地位。

(10)审查加油站的没置

加油站是干线公路沿线的-个重要服务设施,在进行加油站网点布局和选址定点叫,首先

应符合江苏省公路网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伞的要求,同时,应处理好方便加油和不影响交

通这方面要求。对沿线规划拟建加油站,应预留道口,做好前期清理预处理工作。

(11)审查公路排水设施的设置

23

公路排水对于保障公路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畅通、安全具有卜分甫要的作用。要 定期对公路的排水系统进行清理疏通,清除桥下漂浮物、杂草、树枝等杂物,清理塌与‘等。密叫

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雨前准备工作,对易积水路段的汲水孔、排水沟进行疏理。提高自我

安全保护意识,合理安排工作,发现安伞隐患做到及时设立标。占,定时在清动态,加强监督,确

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5.2运营与养护阶段审查机制

(1)运营与养护阶段审查组织机构

在道路投入运营前,公路部『J应组织建讧牛u应的1ir查组织机构。审杏绀织机构要与相关

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解决起则运营阶段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以后道路运营的质

量和运行安伞打下坚实的荩础。

(2)运营与养护阶段审查力法和流程

在道路的运营与养护阶段,为保证审查工作的有条不紊以及整体运营的质量,审查工作应

按照以下几个力面进行。

1)建立审查组织结构。

2)审查人员对道路运营与养护进行审查。

3)公路管理部fj刘审杳巾发现的问题采取适“1措施。

2.5.3交通流分析

(1)交通量、交通构成

1)沿线交通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2)交通构成情况,各类车辆的性能及刘公路安全的要求分析。

3)公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是否适应。

4)交通量月、U、小叫分布分析。

(2)运行车速

1)公路沿线的寸:速变化状况,包括随时问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各类车辆问的速度差异。

2)沿线超遵行驶状况。

3)沿线限速与运行车速的协调性。

4)沿线设计车速和限制车速的协凋性。

(3)非机动车

1)是否需要考虑沿线自行车、畜力1:的交通要求。

2)非机动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矛盾及对安全的影响。

(4)行人

1)是否考虑r沿线行人横穿公路的安全性。

2)过境公路和城镇近郊公路是否为行人提供了必要的安伞设施。

2.5.4公路沿线气象分析

(1)m 1)雨季公路行车安全性是否有适当的安令保证措施。 2)降雨是否影响到某些公路没施的使用性(结构安全、可靠性)。 3)公路设施是否具有足够的防洪能力。 24

4){}}线有无经常积水的路段和交叉口,对安全是否已构成影响。

(2)风 1)沿线有兀风力特大的路段,风力对行车安伞有何影响。 2)沿线产生风沙和风暴的可能性。 (3)雪、冰

1)沿线雪秋聚情况?足否构成对安全的威胁。

2)沿线除雪的能力是否和冬季交通需求相适应。

3)路面结冰的防止是否满足交通要求。 4)凹竖曲线底部、交叉口背风而、中央分隔带等局部积雪、积水结冰等对安全的 影响。 (4)雾 1)公路运营是否受雾的影响。 2)大雾天气下有无保证行车的安仝措施(包括紧急情况下关朗J公路的措施)。 3)是否存在局部雾团,并对行17安伞构成威胁。 4)沿线足否存在由某些特别因素造成的雾团,如局部大气污染、污水排放、温泉等。 (5)综合措施 1)沿线受不良气象影响的路段、交叉口、出人口等是否有合适的交通标志。 2)极端不良条件F是否有町能关c;Ij交通。 3)不利气候条件下是否具有足够的事故处理能力及急救措施。 2.5.5事故历史分析 (1)事故时空分布分析 1)事故发生足否有特别的高发时段。 2)是否进行了沿线事故分布情况分析与事放黑点鉴别。 (2)事故形态分析 1)公路上哪几类事故发生频率较高。 2)各类事故发生的时问、路段、交通方式。 (3)交通方式与事故的关系分析 1)事故率较高的交通方式包括哪些。 2)事故率高的交通方式的交通特征是仆么。 (4)事故与天气关系分析 1)分析事故发生时的天气状况。 2)分析事故发生足否与特定天气有关。 (5)事故与车辆关系分析 1)分析事故发生叫的车辆状况。 2)分析事故发生是齿与特定车辆有关。 (6)事故与人的关系分析 1)分析事故发生时的驾驶者与事故人的状况。 2)分析事故发生是否与驾驶者状况有关。 3)分析事故发生足否与事故人状况有关。 (7)事故与道路交通设施关系分析 1)分析事故发生路段的交通和安保设施设置状况,是否完善。 2)分析事故发生是否I{j交通工程和安保工程设施欠缺有关。 (8)事故原冈综合分析 1)沿线产生事故的主要综合原因。 2)事故多发路段产生事故的原因。 3)事故多发路段与交通形式(人、车)的主要关系。 4)事故多发路段与交通设施的关系和需要改善方而分析。

2.5.6路线

(1)卣线段(平纵均为亢线)

1)直线长度与纵坡是否合适。

2)进入直线段前的路段情况(平曲线、交叉口、峰f}}|线等),对直线段的交通有何影响。

3)直线段运行乍速是否远远超过设汁速度。

4)路面防滑能力是否满足直线行1‘的要求,特别足刘下坡车辆。

5)1:道宽度是否为行驶车辆提供了适宜的超车、错车、会1‘等要求。

6)卣射阳光对行车的影响。

7)行车道及其刚影是否影响视线,足否影响夜问行乍灯光。

25

8)路拱形状与横坡能否满足行车要求。

9)路肩宽度是否适合紧急停车或有合适的停车区。

10)路肩高度是否过高而又无安全护栏,影响驾驶心理。

11)纵横向排水足否满足要求。

1 2)是否有小桥涵,小桥涵宽度是否合适。

1 3)足否有比路基宽度小的窄桥涵。

(2)直线竖曲线

1)榆杳是否存在上述直线段的问题。

2)纵坡及变化率。

3)II线段内纵坡变化是否频繁。

4)-瞪曲线半径是否合适。

5)直线段有多个峰㈣线时,视觉r足否形成短波浪。

6)足含有断背曲线,其对安伞的影响如何。

7)椅杏凸形曙ff}f线的视距和凹形簪ffff线的积水、积雪、结冰等情况。

8)是否有小桥耜自位丁凹形曲线谷底,对安伞有无影响。

(3)单一平曲线

1)平曲线运行车速与其两端自.线段的运行车速的变化是否协调。

2)超高值及其布改方式是否合适。

3)超高是否囡路基等沉降降低或增大,甚至反超高。

4)}}}|线半径足否与实际运行车速丰u适应。

5)视距足台能够保证。

6)合成纵坡是否过大。

7)曲线内侧的排水、积雪、结冰是否会带束安伞问题。

8)视线诱导,是否有虫¨树林、电线杆等误导路线方向的物体。

9)是否允许超车。

(4)反向曲线

”反向曲线段主要事故原因足否是公路线形问题所敛。

2)单一曲线的曲线半径、加宽、超高等是否满足行车的安全性。

3)两平曲线之间的过渡与连接是否合适,过渡方式是否因路基路面变形和沉降产生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变化。

4)反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是否合适。

5)反J可曲线之问的半径变化率是否导致运行车速有突然变化。

6)视距能否保证,不能得到保汪的原冈是什么。

5)反向曲线之阳J的半径变化率是否导敛运行车速有突然变化。

6)视距能否保征,不能得到保自I:的原闭是仆么。

7)是否有视线误导或其他原吲使驾驶员无法判断下一个半曲线的存在或埘曲率判断

有误。

(5)复曲线

1)同向ⅢI线段=}三要事故原凶是否足公路线形问题所致。

2)单‘曲线的曲线半径、加宽、超高等足甭满足行乍的安全性。

3)两个或多个复曲线的曲率变化是否导致运行车速变化太大影响行车安仓。

4)视距能否保证,“i能保征的原因是什么。

5)是否有视线误导或其他原因足驾驶员尤浊判断下一个平曲线的存在或对曲率判断

有误。

6)复曲线问的随线长度和过渡方式是否合适。

(6)平纵横线形组合

1)平纵线形组合是否得、%。

2)平纵绢合段运行车速与其两端运行乍速的足否协调。

3)埘于陡坡急弯、路面变窄等路段是否需要限速。

4)视距能否得到保证。

5)在各种气候情况下线形组合能否为驾驶员所认识。

6)路线等级与路面等级是否协涮。

2.5.7路基路面_:r=程

(1)路基边坡率与填筑高度

1)是否存在冲出公路范围的事故,在剐地范围内是否可将边坡放缓,保hI.失控车辆的发

全,降低事故的严重性。

2)高路堤路段是否设置_广必要的安全措施。

3)路基路面是否有不均匀沉陷影响行车安全。

4)路基沉降是否形成影响安全的波浪。

(2)不良地质路段边坡防护不11支挡结构

i)滑坡、泥石流等路段是否采取了合适的安伞措施。

2)受地丧水影u目的路段,路基的防洪能力能否满足要求。

3)过水路堤在暴雨季节的路堤安全性能否得到保证。

(3)填挖边坡的稳定性

])公路沿线泥石流、塌方、溜方、滑坡等足否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威胁,影响交通安全。

2)路堤边坡冲刷是否影响公路安全。

3)填方边坡是否太高,填乃‘边坡足否稳定。

4)挖方边坡是番稳定。挖疗边坡与环境的协调性是否有利于视觉诱导。

26

(4)河床断面冲刷

1)桥梁下河床断面的冲刷是否会影响到公路的安全。

(5)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1)路面积水、积雪、结冰是否影响了公路安全,成为事故的二E要或次要原因。

2)冻融翻浆是否导致路基湿软,从而影响交通安全。

(6)路基路而变形

1)路基路断变形和0C降足西导致路面高低小平,路拱不完整、半}}}【线段趟高变化。

2)路面1:辙深度足行影响行1‘安全。

(7)路面防滑能力

1)路面是否有足够的防滑能力,特别是在小半径曲线段和大纵坡路段。

2)沥青路面泛油是否导致防滑能力不足。

(8)冬季养护

路面冬季积雪结冰是否能及叫铲除。

(9)其他

1)潮湿条件时路面足否影响驾驶员埘道路的辨识。

2)夜间行驶的车灯强光、反光,由丁地面冈素,是否会造成对驾驶员的十扰。

2.5.8平而交叉

(1)交义口交通与事故分析

1)分析IfH交公路进出交义口的交通鼍和构成,对行车安全的要求。

2)交叉口冲突点、交织段分析。

3)交叉L1上要事故原冈分析。

(2)交叉f『的形式与功能

1)交叉『l车道分配和设置是否J下确,是否存在占行车道直接改变成为左转或右转车道 情况。

2)交义口左转鱼肚皮形状尺寸设置是否正确。

3)交叉口的类型(十宁型、T型、环型、渠化等)能否适应目前的交通需要与功能。

4)交叉口环境状况,违章建筑物、影响交通的商、『k点等。

5)若交叉【I位于不太合适的位置,是否采取了合适的交通安伞措施。

6)交叉L|范围内和进出交叉【I的线形足否合适。

(3)交叉I l冲突、交织安全问题

1)交叉|l交通路权分配是否正确,足否存在没有控制的交通流冲突点。

2)交义口人行横道、内行车道等设置是否正确和安伞。

3)交义口合流、分流渐变段的长度、宽度等儿何线形是否适合于所有的车辆。

(4)进出交叉口和交叉Il内的视距

1)交叉口周幽及交叉门内部是否有误导视线的物体。

2)进出交叉口的平纵线形是否满足町视性的要求。不能满足的原冈是什么。

3)驾驶员是否能清楚交叉口的存在并看清交叉口的交通管坪与控制与式,特别足而对停 车/让行标忠时。

4)检查视线是否会被下列等物体遮挡或影响:

①安全护栏;

②隔离设施;

⑧交叉口周蚓的建筑物或其他物体;

④停1‘设施;

⑤交通控制没施及安装结构物;

⑥景观(如交叉ff内的雕螭);

⑦季节性乍长的农作物、绿化;

⑧停车区的停车、停车交通或排队车辆等;

⑨直射阳光。

(5)交义1|管理

1)交叉口“路权”分配是否完整或存在模糊疏漏问题。

2)交通控制没施(停1:、让行标志,信号等)是否损坏没有修复,足否与特定的交义I J类型 及功能相适应。

3)进出交叉口路段的拓宽与渠化交通是否与目前特定的交通构成相通应。

4)标志标线的位置、数量、口J视性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6)交义【『平纵指标与布没

1)平纵指标足否与特定交义f_|的现有交通量及其构成刈适应,要考虑路面加铺后的情况。

2)交叉口范围与大小是否适合于所有1i辆的行驶,特别是转弯车道。

3)交叉口范围是否过大或过小。

4)足齿有小常见的物体影响安全(自行车,重1:行驶、停车、公交上下客等)。

5)车道宽度是否适合于所有车辆。

6)附加车道或进行柒化交通的措施对行车安仝的影响。

7)环形交叉口内横坡是否合适。

(7)廿』读性

1)交艾f I相关标志标线是否存在“可读性”问题。

27

2)驾驶员是否有适当的时间认识交叉口类型、功能,主要交通管婵与控制特征是否影响 安全。

3)是否有易为用户误解或混淆的标志标线、信号等道路交通信息。

(8)排水

1)检查交叉口范围内有无积水的历史、排水是否畅通以及是否影响路面防滑阻力。

2)交叉u周围是否会有溢流到交叉[1范嗣内。

3)交通岛、导流岛、安全岛是否导致秘水、积雪影响安全。

2.5.9分离式立交

(1)位置干¨布设

1)立交位置是否合适,虫¨离交叉口出人口的距离、是否在曲线段、犬纵坡段等。

2)立交形式和范同与周围环境足否协调。

(2)净空

1)对于特殊的公路线形,检查各类车辆(特别是跃车)的有效净空足台足够。

(3)线形

1)检查纵坡和幔曲线半径是否合适。

2)若在平曲线段,平曲线半径、长度是否合适。

(4)横断面

1)横断面宽度和车道划分是否适合于所有的交通方式。

2)是否有必要设置与机动车分隔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横断面与路线段过渡是否顺适。

(5)视距

进出立交的视距是否都足够。

(6)排水、积霄、结冰

1)雨水足否能及时排除,足否必须设置排水泵站。

2)冬天的积雪、结冰是舌被及时铲除。

(7)固体物

桥墩等I捌体物是否会影响安伞。

2.5.10桥梁、隧道与结构物段

(1)桥隧线形及与路线的衔接

1)桥隧位置若处于不当的位置是否采取了某种措施保证公路安全。

2)桥隧纵断面线形与主线连接足否顺适。

3)引桥线肜是否和设计速度协凋。

4)桥头跳车剥安全的影响。

(2)桥隧横断面及其过渡

1)桥隧宽度是否仍能适应现有的交通。

2)是否存在宽路窄桥,桥隧横断面与路线横断面的衔接是否平顺。

3)横断而布设和1。遭划分是否已考虑各类公路用户的安伞。

(3)净窄

1 j桥面净空足甭符合1fH应要求。

2)桥下净空是否充分,是否存在通航船只年1I漂浮物对桥梁结构的碰撞。

3)是否为下穿道路提供了足够的净空。

(4)安全设施与照明

1)护栏(艮度、形式)是否合适,损坏的护栏是否修复。

2)桥隧照明条件能否满足目前交通的要求,隧道内的照明亮度与照明布置足否满足安全 行车要求,隧道洞口亮度过渡是否有利于洞口安全。

3)照明灯柱等固定物是否影响安全,足否要使用易折柱。

4)桥梁上失控1:辆足否有恢复的条件,是否产牛二次事故。

(5)其他

1)是否需要安装反光标志、重最限制标志、桥而积冻警告标志,标志安装是否恰当。

2)桥梁是否有合适高度的路缘,桥梁护栏高度是否合适。

3)隧道洞口路面抗滑过渡设计是否有利于洞¨安全。

2.5.11交通工程与措线设施

(1)安全没施

1)足否修复了损坏的安全设施。

2)安全设施的位置和安装方式是否对交通带来了不利影响。

3)失控车辆冲撞桥梁、涌洞、立交、高路堤等上的安全设施后是否已经或有可能产生_二次 事故,对其是否做了适当考虑。

4)是否对升;良地质等路段的安全设施做r特殊考虑。

5)安全设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是否具有良好的_j视性。

6)城镇等路段的路灯设置是否与线形的走向一致。

7)在路侧险要、小半径甲曲线外侧等处是否设置路侧护栏,护栏的性能能否保证失控1i 辆的安争。

8)护栏的防撞等级选择是否合理,护栏的端头是否进行r处理。

9)各种安全设施的材料以及设计是否能够保订‘安伞。

(2)隔离设施

1)平面交义口设置的隔离设施足否完善,是否起到r应有的作川u

2)双车道公路通过的城镇段、野牛动物保护区、牧场、农场段是否设置了隔离设施保证各

28

类用户的安伞。

(3)交通信号

1)信号灯的l殳置位置利数量是否合理。

2)信号相位与邻近的平而交叉信号的配合是否协调。

3)信号是否不受附近人行道上障碍物的f‘扰,信号是否都清晰ⅡJ见,在n落和日出容易 产,丰影响的地方是否提供了高强度的信呼、遮光板。

4)交义口信号灯配时方案是否为1:辆行驶和行人穿行提供J,合适的叫问。

5)信寸立柱是否位于4i易产牛危险的位置。

2.5.12标志、标线和Illl明

(1)标忐

1)相关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方面的法规类和安全警告类标志设置是否TF确,是否有遗漏 情况。

2)损坏的标志是西能及时修复。

3)标志是否有足够的提前量、反复提醒的必要性。

4)足否有事故的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囚为标志设置小合适或缺少必要的标志。

5)标志所在位置是否影响用户读标志信息。

6)从交叉口或出入『『看标志的町视性是否会受限制。

7)标志是否适合所有用户的需要,直¨行人标志、建议ij速标志等。

8)是否有些标志立柱有被1i辆冲撞的可能性。

9)标志信息量是否过多或过少,标志的信息含义是否清楚。

10)不同气候条件下是否都能满足标志口J视性的要求。

11)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冰、雪、雾、雨等较常见的路段是否没着r警示性标志。 1 2)标志的尺寸大小的选择足否合理。

13)标,&是否使用r合适的反光板。

14)可变信息标志的运行是否正常。

(2)标线

1),#道划分是否正确、适用曰前的交通。

2)标线设置是否连续、平滑、没有折线。

3)路段和交叉口是否存在缺乏“路权”的区域和冲突点n

4)公路本身及线形变化路段的标线是否连续,不同路段的标线是否连续。

5)根据日前交通,是否有必要更新标线。

6)标线的耐久性足否足够,标线是否已磨损。

7)路面标线的反光性是台良好,在不同条件下(白天、夜间、雾、雪、雨等)标线的可视性是 台满足。

8)标线是否影响路血抗滑能力。

9)J日路面标线是否清楚,是否会产乍洪解。

(3)标志、标线的统一弓协调

标志、标线是否与粘个路网的标志,标线协凋一致。

(4)照明

1)各路段足否需要照明,照明是否满足特定环境与交通的需求。

2)是否存在冈照明原凶产牛事故。

3)照明路段的照明足否被树等遮挡。

4)照明立柱是否使用易折柱。

5)照明灯杆的位置是否会影响公路安全,照明灯杆是否有被乍辆冲撞的可能性。

6)临近道路的灯光是否会干扰公路刚户的视线。

2.5.13小人u、路边店、加油站

(1)卅人口

1)因出入口设置冈素发生事故的原冈分析足否完成。

2)出入Ij间距是否太小,以至影响主线交通。

3)每一个出入口位置足否合适,如是否离交义口太近,是否在下坡的终点或凹形嚷曲线 的谷底,足否在平曲线范围内(特别足小半径曲线)等。

4)出人口是否有必要设置,设置位置是否正确。

5)出人口对主线交通是否可视性叫题?

(2)路边店、加油站

1)路边店和加油站离上线的距离是否足够以保证停乍不影响主线交通。

2)进出加油站和路边店的车辆是否影响交通,特别是长乍。

3)路边货物堆场,女¨靠近煤矿的卖煤点煤堆,足否影响道路安全。

4)路边店和加油站的位置是否合适,如是否离交艾||太近,是否在下坡的终点或凹形竖 曲线的谷底,是否在平曲线范围内(特别是小半径曲线)等;若在交叉口 角,是否影响交叉口 的视距等。

2.5.14特殊道路用户

(1)行人

1)是否考虑了行人的需要。

2)过境公路、近郊公路必要的地方是否设置了人行道。

3)人行灭桥和地道足否能发挥最火作用,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是否都能安全通行。

4)近郊公路是否设置了行人横道线,是否需设置信号。

5)特殊行人的交通安伞有兀保女I:,如老人、病人、残疾人、聋哑或盲人。

29

(2)自行车

1)近郊公路是否设置r自行车道,自行车道是否满足要求。

2)平面交叉口处自行车交通安全是否有保证。

(3)人力1j、畜儿车交通

1)甲面交叉口处,是否要考虑相交公路上人力车、畜力车交通的婴求。

(4)大型货车

是否与虑了大型货乍行驶的需要,如转弯半径,车道宽度等。

(5)公共交通

1)公路J一长途客运r下客站的位置足西合适。

2)公交1·站的枷设足否会影响直行交通的安全。

2.5.15其他IlnJ题

(1)临时工程

1)临时工程是否与交通流牛u互影响。

2)临时工程是否设置了施工标志,施工标志设置是否合理。

3)工程竣l:后,是否没有及时清除小再需要的施T或养护没施,以及不再需要的标志或 临叫的交通控制设施。

4)乍辆驶近临时施1:区域时,足否有足够的视距。

(2)路侧

1)路侧足否宽容。

2)路侧护栏是否受到损坏,是否得到了及时修复。

3)路侧是否存在可能干扰驾驶员的活动。

4)路侧广告牌的设置是甭会吸引公路用户的注意力,形成危险。

5)路侧崩坍、碎落等是否得到处坪。

(3)景观

1)景观足否与线形相协调。

2)从安全角度考虑,植被的选择是否合适;植被树木、景观是否会影响桃距;由丁将来植 物生长的原阁,所要求的净空和视距是否会受到限制。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