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新老师汇报课评课稿

如火五月燃激情 教坛桃李竞芬芳

语文组:马金萍

花香四溢的五月,我校新教师汇报课陆续拉开帷幕,各学科新教师“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三尺讲台上尽情演绎智慧的魅力,展示师者的风姿。这其中语文组的几位新老师的汇报课更是“风景这边独好”。

雏鸟展翅露锋芒

去年刚分到我校的杨晓飞和杨娟两位教师是语文组的新兵,但是两位姑娘在讲台上得表现却“新而不嫩”。杨晓飞老师在做课戏剧《雷雨》时,一扫新手的胆怯和紧张,与学生一同置身剧情之中,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揣读剧中人物台词,帮助学生很快把握剧中形象的心理性格。即凸显了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戏剧的抓手。课堂内容的推进也是有条不紊,显示了老师处理驾驭教材的一定功力。杨娟老师在做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亦能凸显词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抓住词作题材特点,很快抓住了写作和内容思路。并注意引导学生扣词句分析感触诗歌的意蕴和情感。老师课中不时援引名家作品片段,更显示了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这两位老师的字体都潇洒漂亮,赏心悦目,课上的形象更是充满阳光和活力,整个课堂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听课的老师都不由地慨叹,真是“雏鸟展翅露锋芒,长江后浪推前浪”。

干将上阵溢智勇

同样去年才到语文组的吴晓燕老师和吴世学老师的课更是可圈可点。吴晓燕老师做课宋词《望海潮》时,先是通过两个关键问题巧妙引导学生抓住词作写作思路快速把握了上片的内容和手法,接着让学生在下片的分析中依照这种方式展开学习,做到了以练促学,学以致用。即教给了学生方法,又给学生实践巩固的机会。在设计上不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现状,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设计简洁合理,思路清晰。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吴世学老师做课宋词《声声慢》时,无论是引导、过渡,还是评价,语言都力求简洁凝练,不蔓不枝,使得课堂更紧凑连贯。在分析意象时吴老师通过回忆相关诗句来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特点这一环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热情,掀起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即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成就感,理解了词中意象表情达意的妙处,又更好地体悟到此景此境中的此情。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这两位老师授课时不仅抓住所授之词的题材特点,巧妙设计引导课堂问题,而且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都注意结合高考题型进行思维的训练拓展,方法的指导提示。即紧扣课本又盯向高考。不但夯实了学生的基础,更提升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很好显示了中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处理教材的不弱功力。可谓是“干将上阵溢智勇,“老兵”又攀新高峰”。

当然,课无完课,每一堂课都会或多或少留下些许遗憾。这四位老师的课也是这样。杨晓飞老师在推进课堂环节时过渡语如果更加巧妙自然些课堂会更浑然一体;杨娟老师在学生课堂回答出乎预设时处理如能更灵活机动些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被更好地调动;吴晓燕老师如能加强诵读的意识更能凸显词的教学特点;吴世学老师如能紧扣词作语句赏析强调意象的选择与传情达意的重要关系,学生会更好地掌握诗词鉴赏的关键。

教学是不断反思成长的过程。相信几位做课老师都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走向成熟。而观摩了这几位老师的汇报课,我们更是受益颇多,从中学习反思的也绝不囿于此。相信教学的路上语文组的同仁会一路执着。

 

第二篇:20xx年新进教师汇报课评课稿

20xx年新进教师汇报课评课稿

敬爱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感谢你们的掌声鼓励。说“点评”,我很惭愧。实事求是地说,我仅是代表学校教研室、语文教研组,将我们集体的智慧与在座的各位交流交流。

美丽的《太阳花》拉开了汇报课的序幕,袁老师把握住了阅读教学的规律,课堂设计从整体到局部,最后又回到整体,并且有意识地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学习“五颜六色”这个词,袁老师先让孩子补充省略号省去的颜色,接着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呢?”孩子马上齐声回答“五颜六色”。袁老师追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孩子畅所欲言,有甚用“五颜六色”说出完整通顺的句子。袁老师联系课文,进一步补充呈现五颜六色的太阳花的图,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顺势过渡到“美美地读”,无痕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乐老师重视语文教学的读、说相结合,多次结合课文内容搭建孩子说话训练的平台,如“松鼠求狼放自己时可能会说些什么?”“请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大灰狼是怎样欺负其他小动物的。”不仅提高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有助于孩子理解文中角色。

声音甜美、心灵手巧的王老师为我们送上了一节用心良苦的《乌鸦喝水》。王老师请孩子扮演乌鸦,理解“到处”;师生合作演示“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这也是巧妙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

1

前面三位教师都是现在执教一年级的,后面的三位全在五年级任教。

何老师结合“课后习题”拟定表格,孩子通过完成表格,理清课文内容,还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追求了高年级“读写结合”的理想境界,为孩子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邓老师——作为本次汇报课唯一一位男士,最大胆。因为邓老师敢于放手,并伺机渗透方法,充分实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至今还记忆犹新“学习新词,理解词语”环节:邓老师先让孩子在小组内互相提问,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又先请学生释疑;还解决不了的,最后才由老师帮助。这种方法很适合高学段学生学习生字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严谨的唐老师带领孩子一次次贴近文本,安排较多的时间、机会给孩子读文。课堂中写作方法的合理渗透,更是一大值得学习的亮点。

诚挚感谢六位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接下来,我们结合这六节课,谈谈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说得不妥之处,望见谅。

1、老师疏于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目标设定的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导致确立教学目标时不恰当,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太高,如:一年级目标中涉及到,学生借助拼音进行阅读教学;最早在二年级才开始默读。一年级《太阳花》复习字词时最好先出示有拼音的, 2

再去掉拼音,注意完成的梯度;课文的呈现也加上拼音;读书时,不提出“默读”,只要求“不出声”或“小声”,更不要在阅读时附加太多的问题。(再者,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

2、一、二年级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课堂中(特别是语文课),一定要安排课中休息,可律动、游戏,随教师安排。(《乌鸦喝水》中有一个欣赏音乐视频的环节,遗憾的是播放时已经快下课了。)

3、一年级学生唱读现象严重,有的老师还“范唱”。我们得重视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朗读就像说话一样。(记得上次在长沙听课时,窦桂梅老师听到长沙孩子唱读时,她模仿孩子拖长音,反问“难道你们湖南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4、课件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板书、文本;不能花哨、闪动,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更不能让孩子合拢书,只看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知识才能放到课件中,并且文字最好用楷体予以规范。

5、课时观的问题。这次四节课是第二课时,可有些导入却像第一课时。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要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反馈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要有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加以肯定,又要有针对性地给 3

学生以提醒或纠正。课堂上我们早已强调不能物质奖励——给学生脸上贴星星、红花、发东西等;不能笼统地齐声表扬“棒棒棒”等。语文课上,我们要学会用准确的、生动的语言评价、激励学生。

7、注重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关注文本。(《松鼠和狼》中,“心地好”是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里孩子较难理解的词。当学生在前面说到“我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心里很快乐。”老师在表扬孩子乐于助人时,可补充强调“你真是一个心地好的孩子。”)《乌鸦喝水》中,孩子在讲述可以让乌鸦喝到水的其他办法时,说在瓶子上打洞??教师尊重个人体验,肯定了,可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可否追问“当时可以打洞吗?与乌鸦现在的办法比哪个好?”

顺便提到,拓展也要适度,《太阳花》的拓展可不可以换成“你喜欢太阳花吗?为什么?”先搞懂文本,搞扎实了,再拓展。

8、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教师要给时间、给机会,让学生读,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特别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尽量做到在读中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指导朗读时,请慎用“带着??的语气读”类似的话语,也千万不要一开始就齐读。那究竟如何指导读呢?我们举三个例子,仅供参考:

(1)先联系实际体验理解,再读。如《松鼠和狼》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孩子交流完自己什么时候烦恼后,教师抓住情感体验——“狼 4

也很烦恼,所以很生气,它会怎么说?”请一名学生读文。如读得一般,则评价、引导“有点儿生气了。谁比他还生气?”再请一至两名学生读,最后“我们一块生气地来读一读”。

(2)教师不要过早、过多分析文本,强调如何读,可借助学生逐步引导。如《乌鸦喝水》第一自然段后两句的理解朗读:我记得,当时有个孩子已经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得较理想了,教师可依照孩子的朗读及时评价,悄然指导 “我从你读的 ‘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感受到了失望;‘怎么办呢?’问得也不错。”这样或许比生硬地讲解意思,要求学生用“高兴”、“失望”、“疑问”的语气来读,效果更明显。

(3)渲染氛围,调动情趣,读中悟情。如《爱国诗人屈原》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点句的理解朗读可否这样处理:屏幕呈现出这句话,教师深情引读:当屈原的才华遭到嫉妒,自己被楚怀王疏远时,他在《离骚》中写道:(此时,师示意学生看屏幕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屈原对真理的坚持招来仇视而被革职、放逐后,他在《离骚》中写道:(学生再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屈原流亡荒野,无法报效祖国时,他悲愤地呼号:(学生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引领学生一遍遍的朗读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屈原这句话的感受理解,会不会更水到渠成呢?

9、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塞翁失马》一课就较多地照搬了《教师用书》上的相关设计。如果老师能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 5

学生,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生成或许会更好。

10、高年级三篇课文教学都牵涉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都缺少了对概括方法的引导。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种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小学阶段学习方法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才会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11、《爱国诗人屈原》是高年级学段的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个课时完成。所以咱们必须抓主要,长篇短教。有“舍”才有“得”,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在想想过去经常提的“一课一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12、建议大家在讲解课文时找准切入点,以一个问题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把课文掰得太碎,讲得太细。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我们的评课更是如此。谢谢大家给予我这么久的宝贵时间。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