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寒假读书总结

2011-2012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应用心理学

XX

寒假学习总结

20xx年彻底过去了,这个漫长的寒假也结束了,我也跨入大二的下半学期了。回头想想,这个假期基本上什么事也没干,想想当时放假前的计划,更是感觉这个假期荒废了,但无论如何,处处留心皆学问,现在总结一下,也对新的学期憧憬一下,希望能过好这新的学期。

寒假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所以就只能从读书说起了。这个寒假读了不完全的两本书,一本是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另一本是《影响一生的管理故事全集》,这两本书都没有读完。

李开复是我欣赏或者说敬佩的人之一。他在业余时间一直致力于有关大学生的工作,而这本《做最好的自己》便是其中之一。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把无数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内因用一个“成功同心圆”来解释,圆的最内层是价值观,中间是态度,最外层是行为。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有了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我们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人生态度有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等六种,最后,就是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追寻成功,而李开复博士给我们大学生提供的这个方式也是其中之一。做最好的自己,不用管别人怎么

看,怎么想,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硬素质,把自己做到最好就可以了,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在开心快乐中幸福地追寻我们的理想。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管理似乎与我挺有缘的,寒假本来带回去好几本影响一生的某某故事全集,可意外中就偏偏选中了管理,仔细一想,去年无意中买的好几本书都与管理有关。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管理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它其实就是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让他做正确的事。正如“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会管理能管理好的人认为它很容易,就是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而不会管理的人则会觉得做什么事都那么难,那么地不得心应手。

书中还用心理学中的一个原则提供了一个管理方面的建议,那就是领导要不断的肯定、鼓励员工。这个原则是人际吸引的增减(或得失)原则,意即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这也是人们先被否定后被表扬而更高兴的原因。员工们也是这样,他们喜欢领导不断地肯定自己的工作,喜欢领导鼓励自己,而在被肯定和鼓励后他们会更加喜欢领导,喜欢领导分派的工作,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所以领导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多肯定和鼓励员工,而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

书没有看多少,可是却利用了不少的媒体资源,就先从优秀视频说起吧。在家的时候,看了一部分刘景澜老师和陈安之老师的视频,还有去年幸福心理学选修课上问老师要的岳晓东博士北京公开课的

视频。刘景澜老师主要讲了学习最快的12个要点和21世纪十大资讯行销的通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的激情,他用他全身心的热情分享着他的心得,感染着每一个听课的人,他的语速非常快,认真听也有可能跟不上他,一节课的信息容量非常大,使我不得不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时不时地按下暂停。这种视频是值得反复观看的,真的很棒!陈安之老师的视频没看多少,看了一个讲总裁应具备的品质的视频,其中说到凡事不要找借口,只要我们不找借口,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就一定可以做好。岳晓东博士的北京公开课倒是听了不少,他和大家一起探讨了许多问题,告诉我们攀比要适度,他认为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幸福和不幸福都是自己找的,他要我们相信自身的价值,活着自己的幸福。

这个假期应该说是看电影看得比较多的一个假期,其中给我很多启示的是日文片《永不放弃》和英文片Facing the Gaints。这两部片子都是励志片,都非常地优秀。《永不放弃》是一个名叫英雄的残疾大学毕业生自强的奋斗史。英雄只有一条胳膊,而且嘴角后咧,说话不清,形象非常不好,但他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努力,从不放弃,积极进取,终于取得了自己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用“凯撒也好,拿破仑也罢,都打过第一仗”来勉励自己踏出销售的第一步,他抱着“不放弃就有路”“人生从现在开始”的信念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最终的强者,赢得人们的尊重。Facing the Gaints讲的是泰勒教练带领自己的团队从一蹶不振到打败巨人队,参加全国橄榄球比赛的故事。泰勒教练带领球员们

重树信仰,用信仰一点点的创造着奇迹,打破了许许多多的不可能,也使自己的薪酬提高,最终结婚数年没有孩子的泰勒夫妇还奇迹般地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两部片子都鼓励人们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论自己有多少不足,也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这也是电视剧《亮剑》的精神。

除了电影和视频之外,假期里我还断断续续地看了几部电视剧,其实真的是,只要肯留心,哪里都是学问。看透了《宫锁珠帘》里背后的种种心计,感动于《阳光路上》柳春香为村民们的无私奉献,高兴于《老爸的筒子楼》里雷二亮好人有好报的幸福生活。《铁血使命》让我看到了军人的责任和使命,《螳螂》使我彻彻底底地看清了建国前国民党的腐败,《樱桃》让我见识了人们原谅宽容和大度的学问。这些都给我以启迪,告诉我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好久了,一直想学学《弟子规》,这个假期里终于实现了。因为之前听过张心容老师《弟子规与卓越员工成长》的课程,看过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而学了《弟子规》之后改好的学生的忏悔录,我想知道这个东西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不学不知道,而学了之后,便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前这些都是说在嘴上的,而此时才真正体会到,古人们学习的东西,留到今天真的是优秀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非常详细。其总序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后边就是根据这总序挨个详细具体的论述。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弟子规》,学习国学经典,那就不会出现马加爵以及类似马加爵的很多事了,社会上一定会少许多的犯罪。而在目前,我们的国学教育真的很缺失了,孩子们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可很大了,却对我们的国学经典一无所知,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我到现在才更深的理解了陈振孝老师极力推崇国学幼儿园的行为,我们的孩子太需要国学教育了!

这个假期最快乐的时间不是年前紧张的准备工作时候,也不是正月里无所事事走亲戚的时间,而是元宵节过后我教老妈学电脑的时间,因为这段时间老妈特别地开心,我都不记得多少年没见过妈那么开心了,甚至或许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看到她那么的开心,那么的迷一件事,尽管她并没有学会多少。刚开始教她一些东西她根本就记不住,在我上网查后我就教她玩游戏,吞食鱼,祖玛,金山打字通打老鼠游戏,这些游戏她都玩得特别带劲,特别高兴。我现在才发现,老妈开心时才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所以以后无论如何,都先要让我的家人们开心,他们开心了,我也就会开心。这样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每个人都喜欢游戏,因为游戏能给人带来快乐,而游戏也能从其他方面对人的某些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做心理咨询也好,带孩子也好,都要充分的考虑游戏的作用,让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寒假没干多少事,可七七八八也写了不少了。新的学期了,又长

了一岁,已经过了20周岁生日了,是个大成人了,应该好好用心地做一些事了。新的学期,一定不要贪多,每一段时期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目标,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居安思危,见贤思齐,用激情认真幸福地生活!相信你可以!

 

第二篇:寒假读书总结

寒假读书总结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自己寒假的读书生活。首先我想给大家讲个例子,这个例子来自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大部分老师都看到过,都感动过,今天我想再和大家分享其中的韵味: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例子讲完了,感动之余,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可利用的时间有这么多,关键看你是否有一颗追求“精神食粮”的心。这个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来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总是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却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没多也没少,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情,去花时间提高自己。我们只有真正地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时想到肩上的责任,制订出周密的工作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主动地做好一切积累,包括在什么时间读哪些书都要规定在计划之中,这样才会觉得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寒假的读书生活。短暂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教学中的相关理论,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以前的我,在课堂教学中最关注的就是学生上课是否认真,知识点是否掌握,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效果怎样?等方面的问题。而阅读了《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一书,才知道课堂教学的理想应该是让学生经历美好的学生生活”“快乐的教师带给学生快乐的生活。”由此可见,教师教学生学会幸福的生活。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教师的幸福不仅涉及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

寒假我再次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印象深刻。文章中有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有谈如何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域里??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他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这种课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在我们州的一所学校里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年轻的校长在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给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至当教师向同学们问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校长竟举起手说:“我!”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技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的知识的结果。他的知识要如此深刻,以至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

这些话在我的心里重重一击。细想着我们的教学,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种课堂:一种是教师的知识只局限于教科书、教参,他在讲课时所说的话,好像是非常痛苦地挤出来的,而学生并不是在追随教师的思路,而是出现了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有害的,既不利于知识的积累与巩固,又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与之相反,另一种是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他在备课时不是把教科书作为知识的唯一的来源,而是通过每天不间断地读书来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以致在讲课时他不是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上,而是能看到学生是怎么思考的,占据他的注意力的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在这里,儿童不仅学会了知识,还会灵活运用知识,好奇心、探索精神、思考的灵活性、鲜明的想象力等智慧品质在儿童身上得到了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素养的展现。

是啊,教师在他所教的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教学的基本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那就得读书,读书,再读书。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如若这桶水不及时予以添加,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

这次读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