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国培反思与展望初中语文国培反思与展望

初中语文国培反思与展望初中语文国培反思与展望

通过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长时间的培训,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一、提高了思想,净化了心灵

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看到了新课程改革美好的前景。因而提高了思想,心灵也得到净化。受考评制度的影响,我平时的语文教学也存在功利性,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考学,成绩不理想时闹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听了各位教授的课后,我开始重新思考语文教学的意义,从长远考虑,老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培育高分低能的人。功利如浮云,不能为了外在的物质,影响了学生的前途。

二、提高了能力,内化了知识

通过这次培训,对学生我注重了对他们语文学科兴趣的培养。课堂上,将问题分层设置,调度好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能说,会说。让学生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明白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也是语文,语文无处不在的道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通过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可我知道,仅仅学到知识还远远不够,不能当两只脚的书橱,应该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有所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努力将这次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第一线,在实践中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注重了情感,碰撞了心灵

通过这次培训,我开始重视情感投入。我明白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以前我以为,只要学识渊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让学生心生佩服,学生自然会效仿,会努力学习。可是这次学习却让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现在,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学生,询问他们的生活,在意他们的情绪,和他们做朋友,拉近彼此的距离,让自己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近自己,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何愁达不到师生同心,黄土变金的教学效果。心灵的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世上最美的教育。

四、注重了内修,加强了读书

要想教好语文,自己必须先学好语文。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要以“读书”为先,多读书,有才情,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说外修修身,内修修心。我会注重自己的内修,汲取中外经典名著的营养,滋养自己的心灵。摒弃世俗名利的引诱,为学生做好为人师的榜

样。让学生也多阅读,提高语文文学素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结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五、本次培训按照远程研讨与课程资源等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展开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既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次培训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帮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对于“后进生“的认识,我以前有所误区,听了教授的报告后,改进了我之前的认识。后进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家庭教育差。前两者不是差的原因,而是差的结果,他们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而改变的。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讲没有绝对的差生。

六、此次培训让我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认识了许多仰慕的专家,还接触了许多优秀的同行,他们中有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有经常在语文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老师。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更被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此次培训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我平时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到处参加培训。而有些培训是搞形式主义,没有实质性作用。这次培训我认真听讲座,写心得体会,写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撰写日志、总结、论文,参与研修论坛等,让我感觉到了学习的充实与快乐。培训让我认识到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训学习,为我的语文教学奠定了实战基础,我会学习老师们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让我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此次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培训使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七、通过培训更新观念。

以往的语文课堂完全是程式化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听讲、记忆、回答题目是学生的

任务,老师只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授完规定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都在老师预设的框架内展开,学天生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听专家讲座与交换中使我明白了,若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必须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预备工作,把课堂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形预设出来,把每个细节,没个环节都要设计的周到,才不至于在课上浪费大量的无必要时间,比我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效果要好很多,课堂气氛也能活跃起来,学生更爱学了,爱好有了,效力固然就高了。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根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进行操纵。我知道了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学习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展开;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利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新视角新理念新思惟,正在更新着已成定势的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势必取得丰富成果。

八、在以后的教学中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行为的转变。对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在平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末些个落后生,教师已忙得不可开交,谈何天天仔细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平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讲实在让人堪忧。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平常工作中根据本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取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教研方法的更新。一直以来,校公然课的展开一直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现,不但让我对如何课堂改革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让我熟悉到在平常教学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展开学校公然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加强课后反思和相互评课的实践练习,更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为我们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九、从培训中得到了深入的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面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时,真怀疑凭自己这点学识能否自若地驾驭新课程的教学,能否真正自觉地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实实在在的教学进程中,能否顶住考试和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主流观念的冲击。我问自己:你浏览了多少本中外经典著作?你能背诵出多少篇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优美诗文?你能出口成章、提笔成篇吗?你的知识面能应付得了信息如此畅通的今天的学生的海阔天空的提问吗?你有扎实雄

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常识吗?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你能快速读完并正确掌控主旨、思路和特点吗?你能以高雅不俗的气质和睿智幽默的谈吐征服自己的学生吗?面对这些题目,我不由酡颜心跳,忐忑不安。的确,我欠缺太多太多的适应新课改的学养和能力啊,不学习、不读书、不研究,就赶不上新课改的步伐,要落伍要淘汰啊!开卷有益,充电要紧啊!

十、通过此次培训展望未来

通过此次培训,我心里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在提倡课改的今天,我们是否是都预备好了来迎接新课改呢?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标准的教育大环境能否发生实质性改变?教育部分评价学校,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高校录取新生,社会衡量人才??这一系列的标准能否完全发生改变?学校能否给语文教师提供充足的读书时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我们希冀这一切发生可喜的变化,我们都来迎接新课改,适应新课改,实践新课改,收获新课改吧 !

最后,经过此次培训,我熟悉到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经过学习,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和能力。另外,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新的技术,以书为载体,活到老学到老,以爱的渗透为激活点,抓住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会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勤练业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教师随笔 | 2014-10-17 09:26

阅读(11)

评论(0)转载(0)赞(0)更多 分享(0)上一篇:德育,学校独木难支之痛 下一篇:徐特立教育名言

 

第二篇:国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讲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基本元素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阐述;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设计

2.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

教学设计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的学习为目的。这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有意义的学习结果是大多数设计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因为对设计有效性的评价是针对目标的达成来进行的。

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各种与学科相关的素质和技能,只有深入了解学习者的这些素质和技能,教学才能左右逢源。

1.基本特征分析:每位学习者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是自身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先天的品质、后天习得的技能、过往的经验、成长的环境等因素都对学习者产生影响。关于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差异,皮亚杰、埃里克森等很多心理学家都作过这方面的研究,其中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最具典型意义,对判断在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直接的意义。

2.学习风格分析:认知风格是指认知主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学生长期活动形成的思维习惯。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对同样的教学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接受效果,根据学生的风格进行教学设计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认知风格的类型

场依赖型——场独立型

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

整体型——序列型

言语型——表象型

(2)场依赖型和场独立型

场依赖型(fielddependence)和场独立型(fieldindependence)是威特金提出的分类方法,“场”是从物理学中借用过来的术语,指学生周围的环境。

场依赖型的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权威人士、父母、老师的影响都会让学生改变意见,人云亦云。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这类学生的提问应该尽可能避免有意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但是这类学生的社会敏感情较强,爱好交际活动,人际关系处理较为融洽。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则是以内部的经验和价值观为依据,很少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化观念,喜欢对事物作独立的判断。这类学生比较倾向于思辩的、抽象的理论,社会敏感性较差。虽然独立思考更有助于他们提高效率,但是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安排小组活动,使他们能多接受别人的观点,开阔视界。

(3)针对场依赖型和场独立型学习者的教学策略

针对场依赖型学习者的教学策略

用身体或言语展示同意或温和的体验

用社会性的可触摸的奖赏来激发动机

使用合作学习策略

经常使用纠正性反馈

为课时、课题和作业提供结构

扮演讲演者、演示者、纠正者以及强化者、打分者、材料材料设计者等角色。

针对场独立型学习者的教学策略

与学习者直接互动,展开对内容的精通

使用诸如分数这样的非社会性奖赏来激发动机

运用更多的掌握学习和无误的教学策略

强调独立课题

允许学习者发展自己的结构

扮演顾问、倾听者、商议者和促进者角色

3.初始能力分析和先前知识分析

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有的与新知识相关的信息和潜在知识并不会是零,语文学科尤其如此。对于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只有把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时,教学效率才会达到最大化。 知识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特点,呈阶梯状发展,只有扎实掌握了先前的知识,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 在这种条件下需要教学吗?如果不需要教学,那么应运用什么样的弥补策略?如果有必要开展教学,那么应该教些什么?谁是教学的预期对象?教学应达成什么目标,即最终应让学习者表现出什么样的业绩行为?

4.分析学情的方法

学生作业分析;谈心,访谈;课堂观察(关注学生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课堂有针对性的提问;重点问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学生心理;读一点有关儿童心理的书籍

5.分析学情对改进教学的意义

帮助教师合理地制定目标;唤醒学生的积累;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为学生学习搭脚手架。

参考下面两种教学设计模型,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的得与失。

国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狄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模型(ADDIE模型)

国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设计合宜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学习目标维系着整个课堂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对教学材料的排列、教学重点的选择、教学任务的安排都起着引导和决定的作用。在教学设计当中,学习目标需要受到特别的关注,并认真对待。

1.确定教学目标的三个依据

学生:具体见第一课。

教材: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介,是构成课堂的基本要素之一。相对于教学策略和方法,教材的选择空间较小,却能较好体现教师课堂的创造性和个性。

教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合宜的教学目标。

2.有问题的目标示例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读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通过对故事的梳理,指导学生进行再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联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以通过合理想象,进行故事的再创作,学生和教师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我经过了从“教课文”到 “教语文”,再到“实施语文课程”这三个阶段的转变。

1.教学目标的四点原则

目标是弹性的

目标是具体的

目标是集中的

目标是连续的

2.辨析模糊的目标

《听潮》目标:

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

通过讴歌大海的雄壮抒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目标:

了解一些重要句子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学习抓住主要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

《背影》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中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倡导同学间的交流,激发情感的碰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对“背影”的解读体会父对子的深切关爱。

3.比较模糊的目标与具体的目标

学习具体生动地描写。

知道具体生动的描写所具备的三个要素,尝试运用这三个要素。

1. 我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语文课程的目标吗?

2. 我选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总的语文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系内?

3. 本堂课是否选择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具体的目标?

4. 这个目标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吗?

5. 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之一?

第三讲 设计合乎逻辑的教学活动

对于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加涅提出了九个步骤,依次是: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促进先行知识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表现、提供反馈、评估实绩、提高保持和迁移。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促成先行知识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都属于导入部分的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表现是属于主体部分的内容;提供反馈、评估实绩、提高保持和迁移属于结尾和评价部分的内容。加涅的分段更加关注导入部分和结尾部分,对于主体部分没有作更细致的划分。

1.学习活动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2.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1.注意教学节奏

运用音乐节奏的原理来设计教学步骤、控制教学流程,使课堂产生意义并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或许是一种管用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节奏的关键词是要素和变化。从大的方面讲,能使教学节奏产生变化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学生读书,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班级发言,教师板书和多媒体使用等。而读书这一要素中,又可有齐读,自由读,高声朗读,默读,领读和范读等;教师讲授,又可以分为演讲、提问、叙述、描写,议论(手法)。课文关键词解惑、相关知识补充、课堂气氛调动、强调(功能)等;学生讨论,又有个人发言,小组代言人发言、课堂辩论等细分的许多亚元素。这些大大小小的元素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组成课堂流程的动静、进度的快慢、活动的行止、内容的详略、发言的多寡、气氛的松弛紧张等课堂节奏的变化。

2.活动板块的设计

3.选择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无所谓好坏,合宜的才是好的

(2)使用教学策略也有技巧

例说:提问

(1)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提问过于频繁,数量过多。

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使大量有意义的时间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问题,这样,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选择相同学生回答问题。

控制问题的答案,使整堂课都是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

给予消极的反馈,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

忽视学生的提问等等。

(2)课堂提问不同的形式

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

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3)计划问题的线索

事先准备许多和你的课文目的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

包括不同水平的问题。

保证基本问题的次序对学生是合逻辑的。

保证问题的措辞清楚并适合学生的水平。

(4)提问的线索

在小卡片或纸张上写下主要问题并在上课时做参考。

一次问一个问题,如果有必要改用别的措辞表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回答每一个问题。

避免(不必回答、只为加强印象的)修辞性问题(如,谁知道?——没人知道)。 避免针对挑选过的潜在群体——要把问题分配给全班每个成员。

关于记忆与记忆教学模式的研究

(1)艾宾豪斯《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

国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2)卡斯巴勒关于通道差异的实验:比较听觉、视觉及视听整合三种刺激的记忆效果。

国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结论:仅有视觉呈现条件下的被试,通常比仅有听觉呈现条件下的被试回忆的百分比高;视听同时呈现与仅有视觉呈现无显著差异。生理学研究表明,视听整合比单一视听刺激引起的细胞放电要强得多。

第四讲 设计有效的学习结果评价方案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们往往很少考虑将评价也设计在内,潜意识当中往往会将评价作为一个独立于课堂之外的活动,在上课之后或者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再进行重新的反思。实际上,在教学设计当中,就需要考虑评价的问题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课堂效果的评价、对课堂各个环节的评价都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好,这样才会有目的地注意课堂当中发生的事件,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设计。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是截取被评价对象的某个截面,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其性质、状态做出描述。如一般的摸底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就是对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知识情况的诊断性评价。

(2)诊断性评价擅长将不同的评价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比较容易衡量出不同对象在某一方面的差距,评价过程简单易行,结果相对客观准确,因而使用频率颇高。

(3)诊断性评价往往截取被评价对象的一个截面,因此,它往往反映的是被评价对象静止状态的情况,而较难反映事物的发展状态。

2.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是对教育过程中被评价对象在各阶段状态的连续描述,通过这种连续描述与记录,能看出被评价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变化。 比如在一段时间内,记录一个学生每一次作业的表现,就可以判断这位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学习的进步程度,并对学习者或教师及时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身情况、改变原来的学习或教学策略。

(2)布卢姆认为, “形成性评价”实际是“不带有任何要评成绩的联想” 的一种动态评价。它是为了减少终结性评价带来的消极情感而设计的一种测验。它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鼓舞学习信心,减少害怕心理而设计的一种评价方式。

(3)形成性评价擅长对一个被评价对象进行纵向比较,因而对新的教育活动的尝试者,对部分学习困难者,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4)形成性评价的常用手段有随堂测试、单元小测验、报告、小论文等可以明确标识某些专门知识的文本测试,也可以用口试、记录课堂表现等形式。

3.总结性评价

(1)总结性评价是在一定的学习阶段结束之后,通过评价手段对学习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2)总结性评价用于对被评价对象一段时期的表现的评价,它可以借助诊断性评价的手段,或者形成性评价的数据。其特点是比较全面细致,能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整体状况,并侧重于结果。

4.真实性评价

(1)真实性评价:用于对学生学习,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

(2)真实性评价的特征

情景化:将被评价者放入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乃至于生活环境、面对问题,而不是在与世隔绝的、虚拟的环境下;

整体化:侧重于从整体表现来判断,而不是仅仅凭借对某些局部知识的掌握;

元认知化:不仅考察他们思考的结果,还能看出思考过程,以及对思考过程的监控、选择、判断、修正;

与所教的课程内容相关:教与学相关,教学内容与评价内容密切相关;

灵活性:承认多种能力与才能,从注重单一能力的评价到注重综合能力的多维度评价; 评价多元化:从近乎只强调个人评价到小组评价,多元评价;从纸笔为主的测验到真实性评价。

使评价成为学习的一部分。

试题要明确、科学,学生看标题就能知道测试的内容。指导语是呈现在试题之前,向学生说明本次测试的相关情况的文字。它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时间、计分方法、答题要求和其它说明等。试题是测试卷的主体部分,呈现给学习者的主要是一道道的题目,对于试题的编制需要认真对待。在测试题的数量上,要尽可能选编较多的题目,以便于删减,一般以比预定的数目多出1/2为宜;测试题的范围要全面,涉及目标的各个方面;为了检测学生回答的随意性,可以在部分题目上,就同一个话题设置多个测题,对于认真回答的学生,这几道题目的答案是一致的,而随便敷衍的学生,则可能会产生矛盾,那么这个测验就是无效的。评价中的及格水平,要根据每一次测验的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划分,可以以平均水平作为参照。

1.不同形式题目的编写要求不同

2.题目编写“五戒”

(1)在向同学说明如何作答时,一定不要使用晦涩的语言。

(2)一定不要在题目中使用模棱两可的陈述。

(3)一定不要无意中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的线索。

(4)题目中一定不要使用太复杂的句型。

(5)一定不要使用超纲的词汇。

3.选择题的编写要求

(1)题干应该由一个独立的问题组成。

(2)题干不要用否定句。

(3)不要让备选项的长度透露出正确答案的线索。

(4)随机安排正确选项在备选项中的位置。

(5)不要使用“以上选项都正确”这样的选项,但是可以使用“以上都不对”的选项来增加题目的难度。

第五讲 阅读教学设计

1.文本解读的误区 2.过多关注文本内容 3.狭隘地理解三维目标

(一)了解阅读对话

1.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正距离:正距离也叫积极距离,是指期待视野与文本结构适度错位,文本的意味大出意料之外,审美水准高于读者的期待视野,读者因而感到刺激和振奋,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完形动力,以创造的热情积极推进建设性的对话。

负距离:负距离也可以叫消极距离。

文本结构大跨度朝前,现有期待不能构成接受背景,读者接受度偏低而造成完形的压力太大,文本对大量读者呈现未完全无序的不和谐状态,无法形成完形建构。

零距离:零距离是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结构完全一致。在这种状态下,读者感到文本缺乏新意和刺激力而索然寡味,或者是读者完全进入并消失于文本的角色之中,从而导致对话无法进行。

(二)区分文本类型

1.文本的两种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与非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2.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1)阅读姿态:主体投入

(2)阅读任务:

由个转类,构建阅读图式;

接通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联,改善生活世界体验;

阅读经典,传承文化,涵养精神。

(3)研究者的一些说法:

赖瑞云教授《文学教学的三重天》指出文学阅读的三类目标。“美”的积累是最起码的基本目标,“美”在此处是发展性的基本目标,“美”的发现是提高性的基本目标。

体验和分析作为两极在这三大基本目标中都起作用,只是越靠前头,体验显得越明显,越靠后头,分析显得越突出。

3.非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奥克兰学区语言艺术课程标准在开篇第一页就专门列出批判(分析、判断)思维技巧的培养目标。所列批判思维技巧(幼——八年级)包括:

得到有逻辑的结论

区分幻想和写实

区分事实和观点

认识作品的格调

能把作品归类/目录化

作有意义的预言

认识到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认识到一定情况可能会有一个以上的原因

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作有意义的比较和对比

能建构清晰结构

能建构视觉图象

利用问题解决策略

认识到什么时候缺少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所必 需的信息,并提出必要和恰当的问题

判断可信度

注意到不一致(例如原因和结果)

判断信息的关联

作推断

解释信息

分析信息

发现偏见

完成一件任务时能应用结构性的规则

(三)关注文本表达特点

1.一篇课文通常有数个语文教学点,这些点都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抓手。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选择什么才好?我认为,必须抓住文本中最突出、最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去设计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从一点出发带动全篇学习,才便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

言之妙,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提高学习效率。文本中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无疑就是这篇文章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价值”。

2.发现文本的核心教育价值

具有语文特点

具有明显的特征

具有统领性

便于上升为“类概念”

第六讲 写作教学设计

1.对写作活动认识模糊

表现之一:简单地理解多读多写,一味强调写作是自发自为的活动;

表现之二:一味强调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以及作文中的真情实感;

表现之三:“好作文”的标准单一机械。

2.以抽象的要求代替具体的指导

表现之一:训练目标的空泛

表现之二:训练活动的虚化

1.根据写作目的区分写作活动

“为交流的写作”。目的是影响外界,比如书信、论文、新闻报道等。

“为抒发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某种内在需要。如日记、随笔、博客等。

2. 明确教什么:梳理与开发写作的核心知识:

关于表达方式的知识技能等序列

关于写作过程知识技能等序列

示例:记叙文的选材

(1)出示作文题:记住这一天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第一次思考与自评:

想一想:你的“这一天”是哪一天?用一个词语、一句话交代“哪一天”。列举得多一点!

评一评:评出你认为最值得写的“这一天”,说说你的评价依据。

(3)第二次思考与自评:

想一想:针对“这一天”,你会写什么?列出2-3件事情,列出2-3个场景,列出2-3个生活细节。

评一评:评出你认为最值得写的事情(场景、细节),说说你的评价依据。

(4)发现规则

可以选择的材料:关节点、转折点、突发事件等 ? 选择材料的标准:熟悉——陌生、常见——罕见、公众事件——个人见闻

选择材料的关键:新鲜——陌生化,即写作记叙文就是要把只有你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把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布莱希特)其次是有意味,影响大、感受深的材料。

3.关注写作过程的指导

(1)借鉴美国五阶段模式:写前阶段、起草阶段、修改阶段、定稿阶段、反馈阶段(强调对学生写作的反馈)

(2)加强修改、交流环节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修改、互批注意事项:提供给学生具体的评分规则,提供给学生基本的批改工具,变换不同的批改方式

“发表、交流”的途径:讲评时朗读习作(整文、片段、词句、题目),开设“优秀习作”壁报栏,如“作文排行榜”,创办“班刊”,创办年级、学校作文刊物,开设“博客”“论坛” “班级网页”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