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掌握:内环境、稳态、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

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小结

1.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生理功能及机制需要从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3.内环境的稳定性是调节的结果,调节的方式有三种,其中稳态的维持主要靠负反馈的调节。

思考

内环境、稳态、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

1.内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

2.稳态:也称自然态,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3.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举例说明负反馈的生理学意义。

练习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 细胞的生命现象 B. 器官的功能活动

C.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 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

E. 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2.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

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E. 前馈调节

3.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小肠运动

E. 血液凝固

4.内环境是指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液 D. 体液

E. 组织液

5.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 脑脊液 B. 血浆

C. 尿液 D. 淋巴液

E. 细胞内液

6.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

A. 偏差信息 B. 干扰信息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E. 自控信息

7.家兔,雄性,体重2.1kg,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量1g/kg。切开腹壁找到膀胱,两侧输尿管扦管,收集尿液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A 整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在体慢性实验

D 在体急性实验

E 生理实验

8. 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C. 有负反馈

D. 有生物节律

E. 有前瞻性

[B1型题]

A 整体水平

B 局部水平

C 组织水平

D 细胞、分子水平

E 器官、系统水平

1.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2.探索神经轴突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3.阐明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4. 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

5. 平均动脉压在一范围内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

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

6 .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第二章

掌握: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②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③兴奋和兴奋性

的概念。 1、静息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2、动作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特征、传导 3、局部电位、阈电位的概念及意义 1、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的概念和意义、特点 2、静息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 3、动作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特征、传导4、局部电位、阈电位的概念及意义5、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熟悉:①骨骼肌收缩原理; ②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了解:①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②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③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小结

? 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 产生条件:AP是由离子的跨膜流动引起的

(1).电化学驱动力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方向和速度。(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引起跨膜离子流的产生。(3)膜电导变化的实质是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

3.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4.兴奋性(excitability)

5.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6.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7.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8.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9.极化(polarization)

10.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11.去极化(depolarization)

12.复极化(repolarization)

13.局部反应(local response)

1.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2.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3.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4.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5.前负荷(preload)

6.后负荷(afterload)

7.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二 选择题

1.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两侧的浓度差 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膜通道的激活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2.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3.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 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 入胞

4.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 入胞

5.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 出胞和入胞

B.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C.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E.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6.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出胞

E.入胞

7.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经通道易化扩散

C. 出胞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 入胞

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 单纯扩散 B. 原发性主动转运

C. 继发性主动转运 D. 出胞

E. 入胞

9. 下述哪项不属于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

A. 结构特异性 B. 具有电压依赖性

C. 有饱和性 D. 有竞争性抑制

E. 与膜通道蛋白质无关

10.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

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

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 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11.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 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K+泵的作用

E.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12.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3.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 阈电位

B. 阈强度

C. 基强度

D.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 动作电位的幅度

14.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 零

B. 无限大

C. 大于正常

D. 小于正常

E. 等于正常

15.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肌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16.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7.刺激阈值指的是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18.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 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19.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 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20.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 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

E. 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

21.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22.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

A.极化

B. 去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超极化

1.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全或无”特性

B.有不应期

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2.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

C.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D.有不应期

E.是全或无的

3.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肌原纤维

B. 细肌丝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肌节

4.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节的长度通常约为

A.1.5~1.7μm

B.2.0~2.2μm

C.2.5~2.7μm

D.3.0~3.5μm

E.4.0~4.2μm

5.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

A.明带

B.暗带

C.H带

D.明带和H带

E.暗带和H带

6.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7.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 Ca2+的贮存库

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 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 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8.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9.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

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

C. 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D. 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 E. 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10.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钾离子通道开放

B.钠离子通道开放

C.钙离子通道开放

D.氯离子通道开放

E.氯离子通道关闭

11.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

C.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D.对Ca2+、K+通透性增加, 发生去级化

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12.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脂酶

B. ATP酶

C. 腺苷酸环化酶

D. 胆碱酯酶

E. 胆碱乙酰化酶

13.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释放减少

B.Ach释放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14.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 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B.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 Ca2+与横桥结合

D.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 肌节缩短

15.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6.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 多巴胺

D. 5-羟色胺

E. 去甲肾上腺素

17.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六烃季铵

C.四乙基铵

E.α-银环蛇毒

18.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肌膜

B.横管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19.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A.双向传递

B.时间延搁

C.1对1的关系

D.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E.易受药物的影响

20.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1的关系,与兴奋所释放的乙酰胆碱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内被清除有关

A.0.5ms

B.2ms

C.5ms

D.10ms

E.20ms

21.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 被动张力

B. 前负荷

C. 后负荷

D.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22.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23.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

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

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第三章

1.描述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分和血液的理化特性;

2.描述血量的数值和血液的分布;

3.描述血浆的组成成分和每一种成分的功能。

4.描述血细胞的构成。

5.掌握红细胞的形态、数量、生理特性以及RBC生成的部位、生成的原料和生成的因素。

6.熟悉白细胞的分类、形态、数量、主要功能。

7.掌握血小板的形态、数量、生理特性、功能。

8.熟悉生理性止血的概念、过程、意义。

9.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

10.掌握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1.输血的原则。

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想想可能引起贫血的原因?

小结

1.血液凝固过程是一个瀑布式的酶促连锁反应。

2. 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有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两种形式。此后,两条途径归于统一,以相同的方式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

3.Ca2+在多个环节上起促凝作用。

4.凝血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过程。

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2. 生理止血

3. 血液凝固

4. 红细胞渗透脆性

5. 血型

6. 交叉配血试验

二 单选题

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之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2.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压

3.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 ( )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地中海贫血

E溶血性贫血

4.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 )

A铁的吸收

B蛋白质的吸收

C维生素B12的吸收

D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

E雄激素的释放

5.在实验条件下,将红细胞置于0.4%NaCl溶液中将会出现( )

A红细胞叠连现象

B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凝集

D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

E溶血现象

6.红细胞生成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

B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叶酸和维生素B⒓

C只有亚铁离子才能被肠上皮细胞吸收

D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肾合成

E雄激素可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7.对交叉配血试验叙述,错误的是( )

A主侧指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相混合,次侧指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相混合 B对已知的同型血液输血,可不必做此试验

C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

D主侧有凝集反应,不论次侧有无结果,均不能输血

E主侧无凝集反应,次侧发生凝集,可以缓慢输血

8.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珠蛋白

D. 血红蛋白

E. 纤维蛋白原

9.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 )

A. 体液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 血浆

E. 血清

10.已知供血者血型为A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三、问答题

1. 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2.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第四章

小结

1. 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引起心脏泵血的根本动力;

2. 心室内压与其相邻管腔(心房和动脉)的压力差是心脏泵血的直接动力;

3. 瓣膜的开启与关闭决定着血流的方向;

4. 心房起到接纳和启动泵的作用

本知识点要弄清以下问题:

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对心脏的作用机制;

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缩血管神经在体内的分布特点。

延髓心血管中枢包括哪三个中枢;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位置、感受特点;降压反射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并学会结合实例分析。

提示:大多数血管只受单一缩血管神经支配,没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注意:每根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纤维各释放什么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哪个受体而发挥作用; 重点: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对心脏的作用机制;降压反射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本知识点要弄清以下问题:

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异同点。

舒血管的物质有哪些,舒血管最强的物质是哪个。

注意 区别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异同点,哪种作为升压药,哪种作

为强心药;大量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心率分别有何变化?

重点: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练习

1.等容收缩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和充盈期的瓣膜启闭情况、血流方向以及心室内压的变化?

2.心动周期、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概念?

3.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分别指什么,前负荷和后负荷对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

4.心室肌AP的分期,各期的离子基础是什么?

5.窦房结AP的特点?

6.何谓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7.心肌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电生理特征有何不同?

8.心肌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有效不应期的生理意义?

9.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10.影响心肌兴奋性和自律性的因素是什么

11. 兴奋在心脏内如何传导?房室延搁生理意义是什么?

12.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动脉血压?

14.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

15.有效滤过压的构成,影响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组织液的生成?

16.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两种,对心脏的作用是什么?

17.减压反射的反射弧构成怎样?反射的过程如何?生理作用是什么?

18.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加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9.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区别在哪里?

第五章

小结

1

2.肺通气 义。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肺表面活性物质生理作用,胸廓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3

5.肺换气 气体的扩散,气体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面积和通气血流比值)。

6.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的机制、过程。

7.氧的运输 氧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Hb分子特征,结合的特征,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9.二氧化碳的运输

10.呼吸中枢

11.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枢化学感受器,CO2、H+、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12.肺扩张反射。

思考

1.自主的呼吸节律产生于何处?

2.气胸后会影响机体哪些功能?

3.细支气管阻塞和肺泡壁大量破坏对通气/血流比值的影响?

4.运动时呼吸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