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专家师承教育

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老中医药(包括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药,下同)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继承工作,培养造就新一代中医药专家,依据《湖南省中医条 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以下简称师承教育),是指对已接受医学专业教育的在职中医药人员,采取以师带徒为主的教育方式,以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

第三条 师承教育的目的是:继承和发扬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高层次临床型的中医药人才和农村中医药技术骨干。

第四条 师承教育的方法是:根据中医药继续教育原则,遴选有丰富临床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骨干为他们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以下简称继承人),通过跟师临床应诊、学术交流和临床科研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培养。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师承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当把师承教育工作纳人中医事业发展规划和继续教育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湖南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师承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具体负责全省师承教育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七条 各市州、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师承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卫生行政部门的中医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师承教育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三章 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分类与遴选

第八条 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分类:

(一)国家级指导老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定的指导老师;国家级继承人:国家级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

(二)省级指导老师: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工作确定的指导老师;省级继承人:省级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

(三)市州级指导老师:各市州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工作确定的指导老师;市州级继承人:市州级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

(四)县(市)级指导老师:各县(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工作确定的指导老师;县(市)级继承人:县(市)级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

第九条 国家级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条 件、遴选、批准认定。教学、管理、考核和验收等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市州、县(市)级指导老师条件:

(一)省级指导老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包括返聘)中医专家;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包括返聘)中药专家、民族医药专家。

2、从事本专业工作30年以上。

3、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得到同行公认,在全国或全省享有盛誉。4、医德高尚,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或专业实践,养成师承教学任务。

(二)市州级指导老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l、具有助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包括返聘)中。

2、在市,县级医疗机构工作,从事本专业30年以上。

3、有著作或每年均有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

4、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较丰富的临床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移到同行公认,在全省或全市州享有盛誉。

5、医德高尚,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或专业实践,完成师承教学任务。

(三)县(市)级指导老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 件:1、具有别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包括返聘)中医专家;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包括返聘)中医药专家、民族医药专家中近5年临床诊疗人次年均超过6000人次者。

2、在县、乡级医疗机构工作,从事本专业25年以上。

3、有著作或在省级及其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

4、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及治疗某一专病有较丰富的临床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得到同行公认,在全市州或全县享有盛誉。

5、医德高尚,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或专业实践,完成师承教学任务。

(四)省人象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湖南省名中医”可作为省、市、县级指导老师遴选对象。

第十一条 省、市州、县(市)级继承人条件:

(一)省级组承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 件:1、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在本省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者;

2、具有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年龄40岁以下。

4、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7年(硕士研究生4年)以上。

5、品学兼优,热爱中医药事业,有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实践工作和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决心。

(二)市州级继承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在本省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者。

2、具有师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年龄35岁以下。

4、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5年(本科生3年)以上。

5、品学兼优,热爱中医药事业,有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实践工作和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决心。

(三)县(市)级继承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 件:

1、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在本省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者(在少数民族地区及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优秀青年中医药骨干,学历可适当放宽)。

2、具有上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年龄35岁以下。

4、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本科生2年、大专生4年、中专及其以下学历者8年以上。

5、品学兼优,热爱中医药事业,有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实践工作和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决心。

第十二条 指导老师和继承人遴选

(一)指导老师遴选1、湖南省卫生厅根据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和各地中医药队伍的实际情况,下达省级指导老师名额,并根据市州卫生局提出的市州与县(市)级指导老师名额意见,下达市州与县(市)级指导老师名额。

2、遴选指导老师的程序是:由符合指导老师条 件的专家自愿申请,填写《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审批表》(见附件一),所在单位推荐,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经同行专家评议后,按指导老师级别分级审批。省级指导老师由湖南省中医管理局组织同行专家评议后。报省卫生厅审批;市州级指导老师由市州卫生局组织同行专家评议和审批后,报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备案;县(市)级指导老师由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同行专家评议和审批后,报市州卫生局和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备案。

(二)继承人遴选

1、按照每名指导老师选配一至两名继承人的名额,公开遴选各级指导老师的继承人。

2、遴选继承人的程序是:由符合继承人遴选条 件的人员自愿申请,并征得指导老师同意后,填写《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继承人审批表》(见附件二),由继承人所在单位申报。省级继承人经县(市、区)卫生局和市州卫生局审核后,报湖南省卫生厅审批,省直医疗卫生单位直接报湖南省卫生厅审批;市州级继承人经县(市、区)卫生局审核后,报市州卫生局审批,市州直医疗卫生单位直接报市州卫生局审批,并报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备案;县(市)级继承人经县(市、区)卫生局审批后,报市州卫生局备案。

第十三条 个体行医、停薪留职人员暂不作为指导老师手继承人过遴对象。

第四章 教学要求

第十四条 师承教育过程中,指导老师既要通过口传面授、临床应诊和实际操作向继承人传授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又要注重继承人的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并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继承人既要全面继承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新进展和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更新、补充和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和创新能力。

第十五条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传授与自学、实践与理论。继承与整理村结会,发挥指导老师和继承人两方面的积极性。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地集中组织继承人学习有关中医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学习现代医学的急诊抢救、检验、影像、功能检查等方面知识和技术。

第十七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指导老师、继承人所在单位要组织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签订《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教学协议书》(见附件三),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第十八条 师承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

(一)继承人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其临床疗效或技艺技能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水平。

(二)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继承人应提交反映指导老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专科(专病)病案80份。病案必须是跟师临床的真实记录。

中药(含民族药)专业继承人应提交反映指导老师加工、炮制。制剂及鉴别经验等方面的总结材料。总结材料必须系统完整,真实可靠。

(三)继承人必须撰写整理、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论文2篇以上。同一指导老师所带的2名继承人应分别选定不同的专题各自完成,避免重复整理。

1、省级继承人应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整理或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论文2篇以上,其中1篇应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2、市州级继承人应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整理或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论文2篇以上。其中1篇应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3、县(市)级继承人应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整理或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论文1篇以上。

(四)师承教学期间,须提交能全面系统反映指导老师学术经验或技术专长的结业论文。结业论文应具有较高助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且文字通顺简练,内容真实有据。省级继承人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市州级继承人论文字数不少于5千字,县(市)级继承人论文字数不少于3千字。

第十九条 在师承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

(一)指导老师带继承人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每周不少于2天。包括跟师门诊、查房、会诊和实际操作。

(二)继承人独立从事临床实践或实际操作时间每周不少于2天。

(三)继承人应跟师实践和独立从事临床实践操作的时间要按月落实,并填写(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平时考核表》(见附件四),由带教单位核实后,加盖公章 ,归入继承人师承教育业务档案,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

(四)继承人应将每次跟师随诊或操作作出记录,并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

(五)继承人应认真写好《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月记》(见附件五),月记是继承人平时跟师实践活动的记录,要反映每月跟师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心得体会。

第二十条 师承教育的教学期限为连续三年。从继承人实际进岗跟师学习之日起计算,原则上不得中断或延期。继承人具体进岗时第二十条 师承教育的教学期限为连续三年。从继承人实际进岗跟师学习之日起计算,原则上不得中断或延期。继承人具体进岗时间一,分别由省、市州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确定。

(一)跟师学习中断半年以上者,终止其师承教育的学习,并取消其继承人资格。

(二)对个别确有原因中断学习,且中断学习时间在半年以内者,经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同意,可继续跟师学习,但所缺教学实践时间应予以补上。

(三)继承人在三年内,学业已完成,经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同意,转跟其他已经确认的相应专业的同级指导老师,并重新签订教学协议。

(四)指导老师应检查、督促、指导继承人的学习和工作。如果未按教学协议书的要求履行职责者,取消其指导老师资格。

第二十一条 在师承教育工作的教学期间,继承人所在单位原则上不再安排继承人与继承学习无关的工作,保证继承人专心致志地完成师承教育任务。指导老师所在单位应保证指导老师从事师承教育的时间。

第五章 考试考核

第二十二师承教育工作的考核分平时考核、阶段考核、结业考核以及出师验收。继承人的职业道德和文明行医纳人考核和验收范围。

第二十三条 继承人平时考核,主要由指导老师进行,带教单位加强其督促检查。继承人阶段考核每半年一次,由带教单位按照《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阶段考核表》(见附件六)规定内容和要求逐项检查和考核。《阶段考核表》由带教单位填写并归档,省级继承人的报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备案;市州、县(市)级继承人的报市州卫生局中医科备案。

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继承人资格。

第二十四条 继承人学习三年期满,省级继承人由省中医管理局组织结业考核;市州级和县(市)级继承人由市州卫生局组织结业考核;结业考核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和考核程序进行。

结业考核不合格者,不予结业出师。

第二十五条 继承人结业验收,按继承人分类和审批权限,分别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卫生厅、市州卫生局组织对继承人结业考核情况进行核查和验收。继承人经结业考核和出师验收合格者,按继承人审批权限,分别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和市州卫生局发给出师证书。指导老师分别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和市州卫生局颁发荣誉证书。

第六章 待遇和奖励

第二十六条 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在师承教育教学期间的工资(或离退休费)及其他福利待遇均由原单位照发。

第二十七条 指导老师在师承教育教学期间,可由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和学生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国家级、省级指导老师不低于100元/月,市州级指导老师不低于70元/月,县(市)级指导老师不低于55元/月)的带教津贴;并可获得相应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国家级、省级指导老师每年可获得Ⅰ类学分18学分,市州级、县市级指导老师每年可获得Ⅱ类学分14.4学分)。第二十八条 继承人在师承学习期间,其年度考核可作为聘期内考试考核的成绩,具备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按照职务评聘要求和程序进行。

第二十九条 继承人经结业考核及出师验收合格并获得出师证书者,每年可获得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12学分(国家级和省级为Ⅰ类学分,市州级和县(市)级为Ⅱ类学分)。继承人出师结业论文经同行专家评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的,根据其价值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相应的奖励。

第七章 师承教育经费

第三十条 开展师承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主要由各地安排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继承人分类管理的原则,每年给本级拨给一定师承教育专款,作为开展师承教育工作的专项补助经费。

第三十一条 继承人所在单位应将继承人的师承教育学习纳入本单位的继续教育管理,并在本单位职工在职教育经费内列出一定数额作为继承人的学习经费。继承人学习资

技由带教单位统一管理使用。跨单位带教的继承人学习经费,由原所在单位将其学习经费交带教单位统一管理使用。第三十二条 师承教育工作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师承教育工作所需的教材、学习资料、经验整理、带教津贴、表彰奖励等。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地在执行本办法时,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湖南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师承总结

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师承总结

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最主要成分,而科技竞争的成败关键在于人才。中医要在竞争中与时俱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同样在于人才。我院在彭建民为院长数年来,清楚的认识到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不断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新思路,不断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督管上严肃。营造中医氛围,在学习中强化;推动中医进步,在实践中深化。采取多种多样师承模式,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医,努力培养一批中医后继人才。

一、 开展层次分明的师承培养模式

1、对不同的中医学术流派,有针对的进行相应的学术继承和发展研究,

力争全面继承,重点突破,繁荣中医学术。从相关专业科室选拨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骨干医师,以学术继承人的身份学习中医。以学术继承人为骨干,以所在临床科室为依托,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继承工作,并进行中医相关学术经验的研究。人才梯队合理,专兼职人员分工合作,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目的是使专科中青年骨干医师的中医学术基础进一步巩固,方向进一步明确,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经验进一步丰富。并以此带动全院中医师承的学习热潮,对推动中医学术的繁荣昌盛起到积极作用。

2、根据市卫生局制定的规划要求,实施全市优秀左右两侧研修项目和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思想的继承工作,我院积极响应,率先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职能部门专人管理,每年对学术经验的传授人和继承人进行相关考核,确保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真正的得以传承。

3、开展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在全省选拨中青年临床骨干进行重点培养,我院共有1人入选该项目学习。

我院根据省中医药局对于中医师承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大冶市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学院的跟师情况进行月查岗考勤,并进行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种中医理论培训班及网上学习等等。我院该项工作高质量的实施,对我市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起到一个带头示范的作用。

4、培养院优秀中医临床重点人才和青苗人才

通过全院范围公开考评,择优录取青年中医作为培养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培训教育考核,最终选取优秀人员作为院内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借此营造中医学术氛围,推动中医学术进步,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为确保方案实施,在院长领导下,院内成立考评专家组,成员由院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组成,院长任考评组组长。主要针对本院中热爱中医事业并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悟性,有志于为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贡献的中医医师。考评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包括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与中医

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内容为主的基础部分和以中医经典经文在本专业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诊法心得,遣方用药心得,病案分析为主的临床应用。面试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文字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对中医传统古籍的涉猎程度及心得。

二、 开展师承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探索

1、 提高认识、培养人才

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医院各项工作中,人才培养始终是重

中之重,上述各项工作的实施,给医院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方面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后继有人,年轻的中医力量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继承人员的带动作用,起到传承的作用,让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经验得以发扬光大。最终,中医药的本质将会被传续。

2、领导重视,强化组织

医院领导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医院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加

强中医传承和发展,中医后继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分管院长全面负责,职能部门具体执行,互相协作,指定专人管理,组织继承人员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3、管理有力,互相促进

(1)严格管理过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工作规定和医院领导加强临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医院办公室,医务科等职能部门

定期进行过程管理,对培养人员和继承人员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了解培养和继承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该项工作实施以来的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从而督促专项人员认真自觉地完成既定计划;同时,也为职能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提供管理效率提供整改依据。

(2)合理使用经费:经费支持是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依据相关规定,医院建立了各项工作的专项经费使用和审核登记制度,切实做到加强管理,专款专用,分配,经费由财务科统一管理。经费管理一方面保证了培养对象学习的经费的使用,另一方面也约束了培养对象在学习期间从事和继承工作无关的其他开支,同时医院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3)认真督促实施:任何实践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制度和计划下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正是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支持下,各职能部门提供严密的组织保障,有效的制度保证和监管措施,我院开展的多样保持中医中姓本质的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绩。我院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组织制定各种工相应的制度规定及计划等。

4、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我院开展多样的中医传承实践来保持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见到了成效,但过程管理仍需进一步的规范,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通过不断的总结,来获得宝贵的经验,发现尚存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我院中医传承工作的不断前进,从而为推动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市中医医院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