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课异构总结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xx年3月10日至22日,利用三周的时间组织开展了一至三年级语文“同课异构”组织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力图通过这次活动能为我校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 “同课异构”活动,旨在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由同年级老师分组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根据同组教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策略的不同选择、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从而达到校际共研的目的。 此次教研活动,我校各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十六位教师的授课,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学段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学流程合理,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表现了我校教研活动的亮点: 1、态度端正,准备充分

在这次活动中,各年级组老师团结协作,共同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学情,合作意识强,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法来展示“同一课”不同授课的方法,能够体现“同课异构”的教研特色。教师认真准备教学方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求学、钻研、上进的精神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展示了良好素质风采。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评课的教师通过评课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这本身就是进步。上课教师表现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积极钻研,并根据新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渗透课标要求和理念。如李艳萍老师的课过程细致入微、设计科学合理、风格独特见长、形成了自已的严谨治学的教学特色;陈秋爽老师教学思想转变较快,课上能落实语文课程的要求,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组织、指导、合作的作用体现得较好。黄老师注重了朗读训练的落实。李老师上的《ang eng ing ong》,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用心贴近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传达着给学生关怀,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堂课。李老师和孙老师在教学中尝试革新,大胆放手且收放自如,为年轻教师上了两堂精彩的示范课。邢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教学双边活动把握得当,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可以说,十六堂课都有个性,各自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堂堂出精彩。

2、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得到转变。

通过这十六节课,可看出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3、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

所谓“实”,表现在教师课堂上花架子少了,展示了各自朴实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的意识加强。

4、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这次活动中,教师使用多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去学习、感受,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虽然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要优化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合理分配时间。在这次活动中,有的老师在教学时间把握上不是很准,教学环节出现了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时间过短,流于形式。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围绕课文的核心内容设计问题,要抓住重难点进行设计。问题要集中,不要太零散,而且要适度,不要过高,让学生有处下手。问题要明确,模模糊糊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反而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拓展内容要紧扣教学重难点,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要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

3、要重视听课中的及时点评及课后的评课。听课的价值所在,不仅仅是记录别人上课过程,更应该以参与者、研究者的心态去听课,要时时把自己的教案、设想与听到的内容相比较,把感悟之处及时记录下来;要时时采集学生学习活动的信息,并与教师的教学意图相印证,把握真实的“教与学”的课堂实际,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得到第一手课堂教学资料,为自己上好同一节课奠定基础。而课后的评课中,老师们说优点较多,不足之处都有所保留,而毫无保留地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授课的老师才能得到更快的成长,教研活动才显得有效。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

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牡丹区第四小学

20xx年4月23日

 

第二篇: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听课总结

听课总结

九月,我参加了临沂四小组织的同课异构《画家与牧童》。那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授课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教学课件,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地思考,从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别具一格的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次听课,三位老师的导入都各具特色。如:王秋霞和王晶老师都采用复习法导入,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下一步自然介绍做好了铺垫。李俭老师则利用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挖掘教材,精心备课

听完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识到他们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比如搜集大量的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阅读有关的知识、课堂问题预设,课后的拓展。对教材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能抓住题眼,一步一步地的深入文本。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体会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风格。

三、注重学生朗读训练。

教学中,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德国街头,去感受那花海的美丽。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朗读课文,想象德国美丽的街景。然后多媒体播放满是鲜花的德国街景。通过听觉、感觉、视觉的贯通,学生感受到了满街鲜花的美丽。在这样的体会中感受德国人这样养花的境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此时,教师又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找出分别写“我为人人”,以及“人人为我”句子。在理解了德国人养花的境界后。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想对德国人说些什么?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要求学生读课题,根据学生的读把句号换成了感叹号,表达出了对德国人养花境界的赞扬。

四、培养学生的习惯,教给学生的方法。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几位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课堂上,很几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穿插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方法,当他们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时能通过图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到位。王晶老师在识字环节注重了写字的写字的指导。这强化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写好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亲切的评价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到位,如有的老师用了“你真棒!”、“你会更努力的!”、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让我的学生也会感受到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六、崭新的教学理念

所有的授课老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

人为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通过参加此次的活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吃透教材 ,吃透学生,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机会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