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沪杭考察报告

专 业 考 察 报 告

院 系:

学 号: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拙政园 艺术设计系 Z09116201 Z091162 杨晴晴 郭江华

第一部分:考察概况

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室内,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

通过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等特点,掌握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第二部分:考察作业

1、以参观苏州私家园林来分析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第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第二,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

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举例分析拙政园中园景点诗情画意的意境。

1、兰雪堂: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2、荷风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3、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4、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3、举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拙政园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曲折而自由的布局,表现得尤其突出。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而拙政园运用的是恰到好处。中国古典园林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拙政园的别有洞天半亭;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拙政园

该园可分为四个景区,中部部分为

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

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

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

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主厅远

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

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

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

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

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

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

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

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

都很雅致精巧。

西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

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

苏沪杭考察报告

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

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苏沪杭考察报告

总体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其特征是合理

利用自然环境,加以人工的布置

提炼,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的富有自然情趣的意境,这便是

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景

式园林”。从园林艺术的匠心方面

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巧” 中国园林艺术之“巧”,

主要是结构、造型、空间的处理

上,讲究整体与布局、局部与局

部之间的灵活多变,和谐一致,

无论是小范围内的私家园林,还

是大范围内的自然风景区,都必

须作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

即通过对园林的自然风景区,建

筑布局和园林整体氛围的考察设

计,在每个景上都能创造出符合

自己身份的形象来,依据这些特

点要求,配置各种组园要素,自由组合,灵活多变,错落有致。江南园林的小景布置上更见“巧”

的匠心独具。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园林对空间处理的“巧”表现更佳,在中国园林中赏玩游乐,决非轴线变动,多半是在曲折变幻的道路回廊,景点中穿插运行,给人造成戏剧性变化,幻觉和空间审美意识的兴奋。

二:“宜” “宜”不仅是指情于景,物于境相宜,而且还指人处于任何一种审美心理都能从园林的布局中觉察出这种布局组合的和谐美,显然,它与“巧”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论史上,一直讲求,“精在体宜”、“格式随宜”、“各有所宜”。这些“宜”,其中心点还在于人的审美感觉上,人于园中,觉若画中,这是“宜”才是一种审美境界。 三:“精” 中国园林艺术之“精”体现在从整体到布局的涵咏中不因时代、心境的变迁而有一种缺乏感,相反,在任何时代、任何心境下,置身于园林中都能够发觉出结构上的精心,装饰上的景致,设置上的精巧。这样,就不可能有堆砌、炫弄的矫揉,气造成的景致,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触觉,还是听觉,给人造成总有不同以为的亲切感,造园艺术家所要竭思殚虑的追求目标。

四:“雅” 雅的意味是从园林的格调、境界上而言的。中国园林艺术对雅的追求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言要“幽雅”;从建筑的造型、装饰、细部处理上应“雅致”;从色泽、景物的视觉感受上讲,要“淡雅”;从整个园林的综合效果而言要“高雅”。这些雅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要求的是含蓄,要使人工景点涵融到大自然中去,造成曲径通幽的氛围,即使是画梁雕栋,也不追求严厉华新,总是使色泽与周围景观相映。这在南方园林中表现尤为突出清代的审美艺术大师李渔常说建筑的造型“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灿漫”。其实,这也是中国民居与园林都具有的特色,要求从整体形象到细部装饰都应简朴而有风韵。另外,就园林艺术中所用材料及色彩而言,都讲求充分发挥组园要素自身所具有的质美,不求雕饰而追求庸雅的俗味。一般都以白粉墙、雅朴味,欣赏层次上达到高雅淡泊的境界。

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山水泉石、花木禽鱼……都会予人以最春节的享受,最高尚的乐趣,以而处处欣喜的发现“别有洞天”时时油然而生“仙境别红尘”之感。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

苏州园林内建筑上的部件,名目繁多,仪态万方。园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

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

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

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

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

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

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

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

光,一举而两得。漏窗本身有景,

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

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

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倘移步

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

暇接。

漏窗构筑内容多为花卉、鸟兽、

山水或几何图形,也有以传奇小说、

戏曲及佛、道故事的某些场面为题

材,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

留园长廊的三十多种漏窗,都已名

闻天下。

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案

我国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民间或是朝廷,都追求“吉祥”,大凡飞禽走兽、奇花异木,只要形、音、义中的任何一项能显示某种喜乐、安康、祥和、吉庆事物的,都能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吉祥物”也就成为了特有的文化现象。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吉祥物的运用亦很多见。

苏沪杭考察报告

如:岁寒三友:常见的是以

松、竹、梅相配,有时也以

梅、竹、石相配,若是在什

器上绘刻的话,除“岁寒三

友”,还绘“五友图”,即“竹、

梅、兰、菊、莲”,表现出“高

风亮节”的雅意。

安居乐业:由鹌鹑、菊

花、枫树落叶组成,常见于

家具、什器等,取其谐音形象,有时还加上寿石,更增加了长寿的内容。

四季平安:厅堂摆设上有瓶中安插月季花(月季花有“长春”、“四季”之名)的习惯。绘画、雕刻中有将四季的几种花分置于四个花瓶中的形象,即:春花---梅、兰、山茶;夏花---荷花、百合;秋花---菊、桂花;冬花--南天竹(果实)、水仙,以此象征“四季平安”。

欢天喜地:由獾和喜鹊组成。有时也用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形象或图案化的“欢天喜地”四字组成。多应用于雕刻之中。

总之,在中国造园艺术史上,一方面讲求自然山水美,崇尚自然美,妙造自然,力求达到自然、山水、人的“天人合一”境界;另一方面在建筑布局上讲求师法自然。

四、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了解到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独

特,文化氛围浓厚。亭塔楼

阁,飞檐彩壁, 雕梁画栋,

隐于山水浓荫之中。隔墙围

栏饰彩云飞龙坐狮,拱桥曲

廊隔园地林木幽池为万千气

象。其造景的艺术手法和观

赏效果主要有框景、借景和

障景。框景手法假藉造型各

异的门窗为风景画框,纳千

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

造出一幅幅变幻的风景画引

人入胜。借景手法巧借园外

远景和以园内景物互为背

景,扩大三迭景深,使远山

近水尽收 眼底。障景手法使

景物相互掩映,免一览无余,

造曲径通幽、园中有园、步

移景异之效 果,应“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苏沪杭考察报告

苏沪杭考察报告

之诗意。高低错落、曲幻掩

映、奇景迭出、补朔迷离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美学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无园不有题额楹联。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和建筑园路无不独具匠心,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因而成为中国风景名胜的中心。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基于以“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观念对造园者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植物配植特别注重两点。一是植物的物质特性;

二是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意蕴。植

物的物质特性包括其色、香、形,以及自然声息和

光线作用于花草树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花草树木

有斑斓之色彩,馨香之气息,多姿之形态,风拂树

叶雨打芭蕉之声,阳光月光下的树木婆娑之影。这

一切诉诸感官,给人予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之

美。松竹梅傲雪霜,深为人们喜爱,因而被当作正

直、高洁、孤傲不羁的象征。拟人化了的花草树木

皆有情,其文化意蕴深化了植物美。这是中国园林

植物的独特之处。因此,园林中的植物配植兼顾了

植物的神形之美,是植物自然美和象征寓意美的艺

术组合。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

部分,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如

其他中国古建筑一样,中国古典园

林多为平面铺展的土木建筑,是多

组小园递进环抱,相互呼应成趣的

群体建筑。私家园林多为写意小景,

小巧玲珑,幽静隐逸,是旧时达官

贵人可居、可憩、可游的去处。多

达一百五十余座的苏州园林是典型

的私家园林。佛寺道观隐于深山幽

谷之中。

苏州园林中错落有致、峭直嶙

峋的山石与静态、动态之水皆可制

造出绝佳的园林艺术效果。人们叠

石造山,掘池理水,移天缩地,纳

自然于小园之中;想假山浅流为大

山名川,可谓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成水中有山,山中有水之势, 花草

树木、亭塔楼阁便有了依托之地。

苏沪杭考察报告

苏沪杭考察报告

 

第二篇:苏沪杭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不来上海不知道城市的繁华,不去杭州不知道生活的小资,不来南京不知道历史知识的极度匮乏,这就是我此次考察最大的感想。

第一站南京到了。还没下车就听导游说了好多关于南京的故事。南京秀丽富庶,且自古就有“苏杭熟,天下足。”江南乃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天下租调赋税,十之八九出自江南。富足的财力对于一个新王朝巩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南京成了都城不二之选。

在这里你可以聆听梁朝和尚云光法师在山巅讲经,去感悟博大精深的佛教“禅”世界;可以陪伴“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登临金陵凤凰台,不会再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喟,而是眺望九州,吟唱着“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豪迈气派;可以凭吊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凄伤情怀;或者与王安石一同泊船瓜洲,抒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佳句篇章;可以在李渔修葺的“芥子园”内思索他的“芥子而知须弥”寄寓,寻觅古代艺术的精髓;可以与俞平伯、朱自清大家学者一道一扁轻舟于浆声灯影里的秦怀河里,飘然的追寻一段文学佳话;你也可以到夫子庙去祭拜,接受儒家学理的洗礼,探索儒学精华。

说到古色古香的夫子庙,就会想到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 1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再则是传说甚多的秦淮河。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长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淮河静静的绕着南京流淌,它载动着历史的苍桑,每经一处便留下了它的气息,属于秦淮特有的气息。曾经秦淮河畔是有名的风月场所,它作为六朝古都,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然而,即便是有如此浓厚的王者之风,南京让人更多缅怀的却是秦淮河上一缕缕纤魂,它被蒙上了另一中色彩,宛如一个帝王着重文采风流。

苏沪杭考察报告

- 2 -

由于第二天就去苏州,无缘观看总统府、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玄武湖和中山陵。

左边是园,右边是园。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左边的园修复了,右边的园开放了。有客自海上来,有客自异乡来。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疑,河更闹热,石径好吟诗,帆船应人画。而重重叠叠的假山,传至今天还要继续传下去的是你的参差坎坷的魅力。这是苏州,中国的苏州。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

到了苏州当然先去园林,去参观能留住我们的留园。留园,取刘氏之园“刘园”之谐音而来,历经数代而成形。

留园的入口并不起眼,就如平常人家的大门一样,初见之人绝不会由此联想到里边那另一番洞天,这仿佛古代中国文人的性格一般,

苏沪杭考察报告

- 3 -

喜藏而不露,深谙中庸之道。由此向内,需经过一条昏暗压抑的小道,人在其中慢慢的习惯了黑暗与狭窄,期待着光明的到来。这条入园必经之路有很强的引导性,曲折幽暗,狭长封闭,给入园之人染上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直到后来走到院内的主要空间之后才豁然开朗。当经历了这番黑暗与曲折之后,那开阔的湖面,嶙峋的假山,满眼的葱郁,难道不会使人感到眼前一亮吗?正是这种明暗的对比,狭窄也宽阔的对比,才使人在看到园中主景后更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境界是自古造园者所最求的。文人造园,便将诗情画意放入了园中,园林建筑在模仿自然的同时也加入了造园者的主观情感,这样一来,便需要高超的造园技艺才能使其境本于自然,却高于自然。

留园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形态之美,更在于其内涵丰富之美。细细的品味留园,感受留园,定会有自己独特的领悟!

“自开山塘路,水陆往来频;银鞍牵骄马,画船载丽人”。一直希望来山塘走一走,借考察的机会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修复后的山塘街是苏州古城自然与人文景观精粹之所在,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这是条享有盛誉的千年老街,听评弹、品小吃、买饰品,是大多数本地人逛山塘街的情结所在,也是不少外地游客追寻江南风流雅致的梦讫。古戏台的昆曲或评弹、石艺斋的精美石雕、江南衣馆的服饰刺绣、吴拓斋的拓碑技艺、朱文茜的黄泥捏像以及蓝印花布、苏扇、文房四宝等让人目不暇接,整条街上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吴文化的气 - 4 -

息。当然这里也不缺少美食,五芳斋的点心、黄天源的糕团、采芝斋的糖果、乾生元的麻饼,以及传统的苏式小吃如梅花糕、海棠糕、臭豆腐、龙须糖、蟹八件、蟹壳黄等等,在享受美食中更能感悟这条千年老街的历史韵味。

回想起南浔,就能想到水、桥、街。南浔古镇很雅。走进小镇,感受着绿水环抱古镇,摇橹船轻轻摇曳在小河上的那份悠闲,令人怀旧。而寻访从一个大宅门走向另一个大宅门,触摸那一幅幅静默的画面,仿佛耳闻到这个昔日繁华古镇的阵阵喧嚣,尤其是当你用相机对准那间间古老的店铺时,蓦然回首间,你会觉得一下子好似把你拉回了长袍马褂的年代。有人夸言,“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其实一点儿也不夸,当你感受着水巷纵横交错,房舍黛瓦粉墙,河上石桥弯弯,岸边槐柳枝繁茂,商贩轻声吆喝??你会觉得,这就是一幅灵气、天然的水墨画卷,那么清淡素雅。

南浔古镇很闲。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慢慢悠悠地晃荡,走累了便坐下小憩,谈谈古镇风情,看看小桥流水,深深被古镇的那种宁静美所深深地吸引。这个时候,似乎会觉得人世间一切愁烦一下子消失了,伴随在心头的都是水上风情水中倒影的悠闲与宁静。要是能坐上一会儿摇橹船,晃晃悠悠间,心情也跟着置换。疲惫时,流水会让你身心变得酥软舒服;浮躁时,小镇会带来气定神闲的支撑。如果和南浔艺人聊上几句,又会被古镇所带来的那份闲适所折服,他们一天天地就这样守着艺,或工笔描,或泼墨挥毫,为的是让南浔走向大江南北。最令人感怀的是,断臂艺人竟然用脚做字画,那娴熟的手法,撑起的 - 5 -

是一个描绘南浔的艺术殿堂。

说到闲,杭州西湖也不在话下。看见西湖还没靠近就让人心情舒畅,多么独特的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远远看见西湖,身边的同学就背出了这首诗,我们都笑了,也加深了对西湖的兴趣。提到西湖,人们会想起什么?是断桥?苏堤、白堤?还是三潭印月?抑或只是那一池荷花,几株翠柳?也许都会有那么一点。

苏沪杭考察报告

断桥、白堤、苏堤、雷峰塔之类的地方,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对于历史的触动。试想,若是没有背后动人的传说,只剩下一个空洞的摆设,这样的事物会是多么的无聊。任何一样古迹的存在,都不会单纯地因为它的年代而显得珍贵,那些珍贵的事物,其背后或多或少会 - 6 -

有动人的传说或是扣人心弦的故事。那里面,是历史在经过漫长岁月以后放出的微妙反光,它吸引着人们去寻访,去探索。也许,因为有了背后的故事,这些文物古迹才更显得珍贵。也许,西湖也是因这古老而又神秘的历史而有了别样的底蕴。

如果说苏杭给人的感觉是静,那上海就是震撼。上海的第一站上海博物馆就让我大饱眼福!

坐落在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2万件,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著称。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的名品。走进这里,你会被馆内古色古香的深墨绿色的色调吸引,古朴典雅的木质展柜,散发出浓郁的青铜时代的文化气息。

1200平方米的展室内,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清晰地展现了 - 7 -

苏沪杭考察报告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这里有建国前出土的保卣、召卣,是著称于史学界和金文学界的重器,还有著名的大克鼎、浑源彝器中的精华牺尊等,是不可多见的精品。琳琅满目、造型各异的青铜器,让我大开眼界。

明清家具馆别具一格,只见园林宅第青砖粉墙,修竹摇曳,还有明清时代的厅堂书房,配上灯光,让观众有穿越时光隧道,回到明清时代的感觉。700平方米展厅内陈列了明清时代中国家具精华100多件。这里有线条流畅、比例匀称、榫卯严密的明代家具;有用料宽绰、体态凝重、装饰繁缛、厚重华丽的清代家具。屏风、茶几、床、各种橱柜,无不做工精湛。

此外,这里还有钱币、古玉、玺印、雕刻、少数民族文物等,皆展品完整,各具特色,值得一看。值得一提的是,那天正巧碰上“哥伦比亚前西班牙时期黄金艺术展”和“海外帆影:荷兰倪汉克捐赠明清贸易瓷展”,让我对景德镇瓷器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并感受了异国文化。可惜时间有限,只能走马观花,留下些许遗憾。上海市博物馆,像一所开放的学校,让人流连忘返。

从上海博物馆步行走到外滩,内心一直是激动的。我曾经看过<上海滩>许文强的帅气及上海滩的壮观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总想有机会能到上海去看看,更想站在外滩感受那种气派,每个城市都有远外瞩目的地方,如北京有天安门,成都有春熙路、重庆有解放卑、南京有夫子庙,上海就是以外滩闻名中外,在上海可以不远其它景点, - 8 -

但外滩一定要去的,因为外滩将展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雄伟气象。我们来到外滩是下午四点多。当外滩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多么壮观,多么雄伟,对面高楼林立,东方明珠高耸云端,两边是金茂大厦、香格里拉大酒店、滨江大酒店,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黄浦江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雄伟,江水有点黄,真与其名相近,江里船只来往穿梭,好一派忙碌景象,还有观光船里聚集着许多的游客,想来站在江面上欣赏外滩更有一番情趣吧。

而那些几十栋百岁高龄的老建筑,我不想知道建筑背后那些积淀了上百年的老故事,只好奇地感受着那些光怪陆离的老房子。走过那些老建筑时,花园、洋房、假面舞会、奔驰牌老爷车、高大的落地窗,还有烛光晚宴以及珠光宝气的太太小姐们细高的鞋跟钉在大理石地面上清脆的响声,在我眼前飘过,多么奇妙的幻想。

站在外滩上,当华灯初上,夜色中的外滩灯火通明,霓虹闪烁,两岸高大建筑的光影和黄浦江上龙灯璀璨的游船交织在一起,将外滩妆扮的更加妖娆妩媚,仿佛整个外滩汇聚到黄浦江上,形成一条流动的梦幻般的大河。

十天考察结束时,思绪仍处在上海。如果非要总结这十天,我想用四个字来代替,回味无穷。

- 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