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镇20xx-20xx年农民素质培训规划

英都镇农民素质培训规划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民素质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保障。为切实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根据南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面向工业化、面向现代化、面向城镇化的方向,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进一步调动农民个人、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二、 目标任务

农民素质教育培训面向全镇5万多农业人口,其中重点 培训以下三种对象:一是农村基层干部党员,主要是村组干部以及5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二是骨干农民,主要是农村各类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产品加工大户等;三是农村

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初、高中毕业生。至20xx年,要通过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一)全镇农村80%的村组干部、专业户、科技户、示范户,要通过参加实用技术培训,达到中专或相当中专学历水平。

(二)全镇9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懂法律、懂政策、懂科技,能掌握2-3项实用新技术,具有搜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三)培养一批具有大中专以上专业水平的党员技术骨干,5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都应参加实用技术培训,获取相应合格证书。

三、基本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必须围绕全镇“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

(二)政府统筹,齐抓共管。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由镇政府统筹,农村办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共同做好政策指导、督促检查及各项服务工作。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村要根据当地农民素质状况和经济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农民素质教

育、培训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行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素质教育。要加强引导,制定和完善措施,优化配臵培训资源,建立新的教育培训机制。

(五)按需施教,注重实效。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要求,区分不同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培训内容

(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结合全镇“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采取实地培训和远程教育等手段,广泛开展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致富技能,增加农民收入。

(二)引导性培训。统筹组织各行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和社会力量,对农民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引导性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

播、电视、录音、录像、互联网等手段,多形式、多途径灵活开展。

(三)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职业标准及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为组织劳动力转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五、组织方式

(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由镇农业报务中心会同各有关部门,结合“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教育,通过组织专家讲师团巡回讲学、集中办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培训。镇农村办每年培训2000人,镇农业服务中心每年培训2000人,镇科协及有关涉农部门每年每单位培训1000人。以上培训任务,可分解到各村及相关部门,并督促落实。同时,要充分发挥其他职能部门和老年协会的作用,采取印发资料、“五下乡”、等手段,对农民群众广泛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引导性培训。由农村办和科技、建设、教育等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力量进行。主要是开展农民转移就业前培训,以及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在毕业前集中组织培训。镇农村办每年要分别牵头培训1000人以上;镇国土和建设等部门要特别重视土地征用后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工作,组织他们开展转岗

就业和寻找新的就业岗位的相关培训;镇文体服务中心要负责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训;派出所、法庭、司法所要负责组织农民进行法律法规培训。

(三)职业技能培训。要在引导性培训的基础上,动员和组织青壮年农民和农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具有相关资质的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青壮年农民和农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由镇企业服务中心会同工商所、税务所组织开展,每年组织培训1000人以上。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经技能鉴定合格者,由镇企业报务中心报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相关部门要把农民培训工作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位臵,切实加强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解决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协调各有关部门工作,统一组织,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搞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调动和激励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民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对农民素质培训的专项投入。各村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财力状况,安排农民素质培训经费,用于编写、订

购农民素质培训的文字音像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以及宣传、办点等工作。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扶贫开发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有一定比例用于农民素质培训经费。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农民培训工作项目,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民培训工作,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入保障机制。对农民培训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同时要研究切实可行的经济补偿机制,减轻农民接受培训的经济负担,为农民接受培训创造条件。

(三)加强对农民素质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效整合农民素质培训资源,依托镇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完善以各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机构、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上下贯通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为实现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目标提供保障。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要与农民素质培训资源实现共享。

(四)搞好规划和培训体系建设。一是建立镇政府为主导,部门、行业为支撑,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民间组织为依托,村为重点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建立一套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现代农民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增强组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建立农民培训人才资源库,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奠定

基础;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实行科学管理,规范运行。三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各村及各相关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细则,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

(五)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培训质量。坚持因地制宜,讲究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重带动性。要善于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农民素质教育的覆盖面。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的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教材编写、订购和使用,规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积极开展农民素质教育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六)加强对农民素质培训的管理监督和检查。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督促检查农民培训计划的落实,保证培训经费的及时到位。对各类用工单位要加强监督和规范,防止借培训之名,对农民乱收费,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建立完善农民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办法,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民培训工作上质量、上水平。同时,各村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争取支持,确保农民素质教育和培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七)加强农民培训宣传工作。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大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宣传。动员全社会人人参与农民培训活动,鼓励社会方方面面支持帮助农民培训工作,吸取社会各界人士资助农民培训工程。要总结我镇农民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其它地区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使我镇农民培训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各村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规划和实施细则,认真抓好落实。

 

第二篇: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20xx年培训规划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