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总结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博客工具进行教学反思中,我按照要求又进一步的完善了我的博客《高山流水》,发表了日志及教学反思等。

(4)在博客工具交流共享中分享了我的博客地址及思考的两个问题,另外还在课程讨论区浏览了其它老师对博客使用的见解。

(5)在模块五的“总结与反馈”中,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回答了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并将答案存答:本模块的学习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1)我先对活动1必选案例《生动有趣的“电子称象”》进行了分析,阅读了案例知识点导读,着重看了教学实施部分的内容,然后思考并回答了针对案例的5个问题,把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写入了名为“模块五必选案例分析”的Word文档中。又在课程讨论区发了帖子,与同学们分享了我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

(2)在活动二可选案例分析中, 阅读了案例知识点导读,选取了《刘成老师的地理课》案例分析,回答了要求思考的六个问题,并带着问题学习了这个案例。最后将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存入了名为“《刘成老师的地理课》案例分析”的Word文档中。

(3)在活动三的应用在名为“模块五总结与反馈”的Word文档中,在作业区进行上传。

2、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我的主要收获是:

(1)、知道了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运用中,教学手段的两种主要模式:以多媒体室发挥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个别化互动教学模式。前者以班级教学演示为主,后者以个别化操作互动教学为主。

(2)、知道了Blog的功能和作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等知识。

3、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学习了本模块的内容后,我发现这一部分的理论内容,非常好,非常适用,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有进一步理解。这个模块主要体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施,包括网络教室中的网络课件,博客的使用。我虽然很早就建立了博客,但很少用来交流,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在博客上交流是很方便。

我的建议是:如果在学习到相关内容,如在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相关的一段现场视频,让大家用有身临界其境的感觉,效果会更好。时间在充裕些就更好了,消化吸收嘛!

 

第二篇:模块五案例分析总结

我是C组张瑛娟,由于我组领取案例王瑞娟老师不在,我代大家总结模块五案例分析,不足之处,望大家海涵! 截止6月x日22:07,我组有张瑛娟、张武斌、王翠绒、赵亮、台霞珍六位老师完成《生动有趣电子称象》案例分析讨论,现将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1、 老师没有发现上网和玩游戏的同学,也没有发现一直没有完成基础自测的同学,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谈谈你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分析原因各异,而且每位老师都能针对自己分析原因找到针对可行的方法。如:张瑛娟老师分析原因有:

(1)可能是老师没用心去看监控屏幕;

(2)教师对多媒体教室的网络教学环境不完全熟悉,对一些操作不熟练;

针对以上原因,提出方法:

(1)培养教师高度的责任心;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熟练地使用各种设备和功能;

台霞珍老师分析原因有:

(1)老师使用设备不熟练。

(2)老师不能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太差.

针对以上原因,提出方法:

(1)教师要熟练操作多媒体。

(2)加强纪律监督、巡视.

2、“电子称象”课中,老师和学生应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哪些功能?

大家意见一致:认为有(1)屏幕广播(2)屏幕监视(3)电子举手(4)遥控辅导(5)消息发送这些功能并进行举例分析。

3、你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分别在哪里?

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各显身手,答案各异。但从总体看:

优点都认为动画导入好;模拟称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课堂上学生用“电子举手、遥控指导”等功能增强了交互能力,自主学习;运用电子平台进行自学检测,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减轻了教师的压力等。

缺点大家依据提出不一样的观点,但都有一定的道理。

4、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程活动适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大家意见基本一致:认为多媒体演示教学、分组教学、监听监视、交互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辅导教学、网上学习、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资源共享并对此进行分析。

5、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您认为这是否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

大家意见一致:不可取代。并谈了自己的见解。

如:台霞珍老师认为:不能取代老师对于学生的反馈,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先进,不管计算

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们始终仅仅是工具,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电脑的反馈往往都是程序化的,反馈的针对性不会很强。比如:学生的一道测试题做错了,计算机能给的反馈恐怕是“你做错了,请再仔细读题,试一试,相信这次你能成功”,而老师反馈的话可能会更详细的指出错因在哪里,应该怎样避免这类错误。电脑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反馈我们认为是不能很好实现的。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一种情感的沟通和共鸣,缺失了老师的评价,这种沟通也就淡了。所以说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的过程。

赵亮老师认为:即使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我认为这也不能完全代替老师对学生的反馈。机器毕竟是无情感的机器,它的反馈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机器的反馈也仅仅是知识点的诊断,没有针对性,不具有生成性,更不具有激励性。另外单一的机器反馈,会削弱师生关系,也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馈的对象是多元化的,老师、同伴、自我,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样的反馈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

张武斌老师认为:肯定是无法取代老师的反馈。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先进,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们始终仅仅是工具,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整个网络教学过程必须经教师的精心设计、优化、控制和实施。电脑的反馈必定是受程序控制的,是事先预设的,它的反馈必然是单调的、机械的、程序化的,反馈的针对性不会很强。同一首题有很多种错误,这是电脑无法一一指出的,老师反馈的话可能会更详细的指出错因在哪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掌握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向。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一种情感的沟通和共鸣,缺失了老师的评价,这种沟通也就淡了。所以电脑的反馈不能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

张瑛娟老师认为: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我认为电脑对学生的操作反馈并不能代替老师对学生的反馈因为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先进,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们仅仅是工具,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电脑对学生的操作虽然有一定的反馈,但这种往往只能判断对与错,并不能识别哪个学生的解法更简单、更新颖。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至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那根本是极其微弱的。而教师的评价反馈是多种多样的,会更详细的指出错因在哪里,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或给与适合某个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材料或作业,电脑对学生的操作的反馈,几乎是固定的、死板的、缺乏互动的,根本不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 可以说:C组全体老师非常认真对待这次案例分析,除了第二问大家观点有所相似,其

余四问大家都写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和建议。通过这次案例,每位老师都给大家提供一次学习机会,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