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备课组教学计划

20##--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届高三文科有六个班,普通班,加强班。差别比较大,基础知识不够牢,解题能力不够理想。 

二、备考依据:

初.高中9本地理教材、《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蓝本《步步高》。

三、工作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课标.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课标,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课标,把握重点。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4、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

(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都要对近五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3)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

2.加强集体备课

每周至少要有两堂课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碰头会、电话、网络各种形式加强组内问题的讨论,取长补短,互通信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以期实现共同提高。

5、精选、精练、精评习题:

教师对试题要精心挑选。即主任一直强调的“老师下海,学生上岸”, 题不在多,关键要精。要起到真正练习的作用,不然还不如不练。同时老师要多做题,要分析试题,要把握高考题的特征,要学会自己命题。具体做法是:利用好每次周考、月考,出好每次考试题;再次是搜集各地市模拟题精选分类汇编,整理每单元的综合测试题;还有就是整理近六年各地高考题分类汇编总结,一轮适当练习部分高考题;对辅导书上练习,要教师先做,再让学生做,要有所选择的做。

同时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还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对典型题还要写到纠错本上。

(4)课外辅导要灵活。多种方式,多种时间,多种场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辅导。关注目标学生,重视补缺补差,有希望的地理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班级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加强督促和检查;

    除了检查每次作业是否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外,还要通过提问检查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否掌握,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纠错的检查和督促。

五.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

这段时间,主要进行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复习

九月份:一轮复习

考点11常见的天气系统(3课时);
考点12气候类型及判读、全球气候变化(3课时);
考点13自然界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3课时);
考点14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课时);

单元考及讲评(2课时)

考点15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课时);
考点16山岳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3课时);

单元考及讲评(2课时)
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时);
考点18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课时);

 月考及讲评(2课时)

十月份:一轮复习

考点19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3课时);
考点20人口的空间变化(2课时);

单元考及讲评(2课时)
考点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3课时);

考点22城市化(3课时);

 月考及讲评(2课时)

十一月份:一轮复习

考点23农业区位选择(2课时);

考点24农业地域类型(3课时);

单元考及讲评(2课时)

考点25工业区为因素与区位选择(2课时);
考点26工业地域的形成(1课时);
考点27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3课时);

 月考及讲评(2课时)

 十二月份:一轮复习
考点28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课时);
考点29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2课时);
考点30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课时);
考点3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2课时)
单元考及讲评(2课时)

考点3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时);
考点3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与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课时);

月考及讲评(2课时)

20##年元月份:一轮复习
考点34荒漠化的防治(2课时);
考点35森林的开发与保护(2课时的前);
考点36能源资源的开发(2课时);
考点37河流的综合开发(2课时);
 单元考及讲评(2课时)
考点38区域农业发展(2课时);
考点39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课时);

考点40资源的跨地区调配(2课时);
考点41产业转移(2课时);
 月考及讲评(2课时)

20##年2月份:二轮复习

专题一:等值线(大约2月14号放寒假)

附一、高三地理备课组活动一览表


附二、集体备课活动安排;

时间:每周五 第2、3节     地点:北教学楼一楼西头政史地组办公室

附三、听评课活动安排

      朱标:   周一第6节1班   

高雪:   周二第1节 5班 

      王超:   周二第7节 21班


  

 

第二篇:高三地理备课组

高三地理备课组

一、地理科试卷分析

1.从试题的结构看,看起来不难,做起来难。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三大部分都涉及,但中国地理的比重很大,还涉及到我省的区域地理。如:铁路线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的基础知识为主干内容,选取能反映学科的地图信息、统计图表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考查这用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较合理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解题能力。

2.题型的设计比较灵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地理知识的有机融合。如,选择题1:奥运圣火飞跃珠峰的情况;“5·12”汶川大地震。 最后还有实验题。而地理科适量的提高题使得整份试卷的考察具备一定的梯度,综合性的题目中,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如,伊利牛奶建厂的区位变化和教材中的地中海沿岸的“时鲜业”发展的区位变化一样,还有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如出一辙。

二、学科学生考试情况分析。(选择题得分较多,平均27分,综合题目得分较低)

1.解题准确率较低。其根源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全,基础不扎实,不能自如地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如第5、6、7、8题:学生看不懂那两幅图表示哪个地区的图,便不知如何下手。

2.审题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从材料获得地理信息。如第13题:图上反映的是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在20xx年接近最多,但有的学生理解

为这时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3.表述能力较差。不能清晰有序的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现象的特征。不能使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进行解答,是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在综合题的答题上表现突出。

三.学科今后的教学建议。

1.以“三维目标导向”,“依纲不循本”,“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重视学法点拨与总结,考法的归纳与提炼,进行解题思路的整理,建构答题的思维模式和基本“公式”。以不变应万变,以良好的状态和心态应对新高考的挑战。

2.强化图、文、数据之间的转化训练,让学生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绘制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解读和综合运用能力。

3、适当选用高考真题或仿真题,训练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先进行题干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与反思练习,进而进行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最后完成术语准确、逻辑严谨、要点全面、简洁规范的书面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