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乌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六日)

尊敬的包组长、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州县委有关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更好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整合人事人才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职能为契机,大力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发展。现将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6月底,我县共有公务员编制374名。实有公务员363名,今年共考录11人。人才流动均通过县人事机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后通过编制部门办理交流手续。上半年公务员交流11人,其中从外县调入1人,县内流动10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交流16人,均为县内流动。批准辞职1名。

目前,我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950人(教职员工498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03人)。其中:少数民族340人,占35.7%;大学学历275人,大专学历596人,中专学历79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工作人员总数的91.6%;高级职称135人,中级职称512人,初级及以下职称303人,中级以上职称占61.4%。

全县登记未就业大学生531人,今年实现就业142人。其中企业招录13人,志愿者13人(三支一扶5人,青南计划5人,

村官3人),公益性岗位59人,自主创业14人,灵活就业53人。

培训就业工作:共安置就业195人。其中,四类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75人,其他失业人员就业20人。全县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78人,登记失业率为3.3%。培训各类人员441人。其中,失业人员培训93人;农村劳动力培训348人。

社会保障工作中除生育保险没有启动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工作已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和各类用人单位,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100人(城镇4938人,农村8162人),享受人数3202人(企业1400人,农村1802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2430人(城镇6697人,居民4596人,合作医疗21137人),支出749万元(城镇723万元,居民26万元,合作医疗36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5353人,享受人数累计达60人次,今年共支出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741人,今年上半年享受人数为2人。

劳动监察处理投诉举报24批次,参与处理突发事件3起,为295名劳动者追讨工资77.8万元。预存农民工保证金124.7万元。

二、围绕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管理,锐意创新,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管理。我们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力加强了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开展了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全面提升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转发

中组部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使用。并对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公务员进行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维护。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今年共上报公务员考录人数11人。

2、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州局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指导事业单位设置管理人员岗位。结合岗位设置情况,大力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抓好了聘用合同签订和聘后管理,随时解决聘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把好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口关”。今年共上报事业单位考录9人(不包括教育系统)。

3、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关系到人才强县战略的顺利实施,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政策引导和推进力度,严格执行省州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本地实际,多方位搭建就业平台,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岗位适应能力,面向市场就业。

4、不断深化军转安置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军转安置渠道,改进安置方式,规范安置程序。认真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耐心接待企业军转干部来信来访,搞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认真落实了4名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不断加大军转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军转工作良好环境。

三、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政策,提升效能,全面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1.统筹发展,强化责任,努力搭建广阔就业平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就业促进法》,努力创造公平就业、充分就业的良好环境。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壮大,抓住重大项目开发、招商投资的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扩增就业岗位。一是想方设法搭建就业平台。县公共职业介绍所按照“服务企业解决招工难,服务百姓解决就业难”的宗旨,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坚持为企业招工和群众求职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二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紧密结合全县整体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发商贸、餐饮、物流等传统服务业的岗位,把开发岗位作为就业增长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发挥就业安置主渠道作用,广泛介绍就业。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业安置主渠道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等求职者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开展一站式办公。加大企业用工信息收集力度,增加就业信息保有量,发布信息12条,提供岗位1310个。有195人次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与开发区等经济发达地区联系,挖掘域外就业信息,向外输出就业453人次。1-6月全县累计输出劳动力924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3632.02万元。其中,跨省外出就业453人次。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末的2024元提高到20xx年末的4002元,其中劳务收入2480元,在农牧民纯收入中的比重从38%提高到20xx年末的62%。提高了24个百分点,农牧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3.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

一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活动。通过走访、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等援助,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积极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通过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等形式,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对需要援助的困难就业家庭提供免费培训和免费职业介绍等优质服务。先后举办了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援助就业134人;以“开展就业服务,传递就业关怀”为主题的新春首场招聘洽谈会;以“服务进城务工,帮助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有775名农民工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二是开展“春风行动”。在农民工主要集散地举办宣传咨询活动,免费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外出入工指南等宣传材料,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营造就业环境。

为把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我县认真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做好政策的解释说明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深入人心。同时,鼓励和动员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岗位补贴、社保补贴、使下岗再就业人员切实享受到实惠。

筹集和使用再就业资金75.45万元,其中:职业介绍培训补贴使用11.75万元;职业介绍补贴10.17万元;岗位补贴53.53万元。为11名下岗职工减免税费2175元,工商部门为25户21人减免各项费收。认真审核,规范程序,全面落实“4045”灵活就业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严把社保补贴资金支付关。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力度,实行上岗人员考核制度,严把公益性岗

位入口关,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安置大龄困难群体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5.加强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为方向,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需要,重点推行以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为内容的特别免费培训计划,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努力使培训内容贴近市场、培训机构贴近基层、培训手段贴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培训意识,增强技能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合理设置专业,增加培训设施,提高师资水平,夯实培训体系。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共培训5个专业的农村劳动力348人。

四、围绕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广惠民生,服务群众,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根据《海西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实施方案》(西政[2009]116号)文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顺利启动,新农合医疗保险移交工作也全部完成。二是自今年元月1日起,我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县把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年初对全县年满16至60周岁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参保对象,并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措施,坚持边实践、边创新,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积极营造参保氛围。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情况。截止目前,我县参加养老保险单位有99户,其中:国有企业15户,行政单位9户,事业单位

62户,其他企业13户;参保人员4938人,实际缴费4478人;应收养老保险金1349万元,实收701万元(其中:补缴历年115万元)。我县有企业离退休人员1400人,其中:离休人员有19人,退休人员有1364人,享受遗属生活费10人。全部通过社会服务机构实行了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并且有283人进入社区管理。今年,应发放养老金1052万元,实发1052万元,发放率100%。

3、深入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自今年元月1日起,我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县把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年初对全县年满16至60周岁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参保对象,并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措施,坚持边实践、边创新,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积极营造参保氛围。与此同时,会同残联对全县城乡重度残疾人进行走访入户,以上门服务的方式对重度残疾人免费办理了养老手续,进一步加快了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共有4镇38个行政村,符合参保条件的12332人,其中:16至60周岁9624人,60周岁以上2708人,截止目前,我县已有8162人参保,(其中:16至60周岁6360人,60周岁以上1802人),参保率为66%,共收缴农保养老金260万元(其中:财政补贴100万元),上级补助242万元,共为1802人发放养老待遇200万元,一次性支付和丧葬费支出为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60万元,结余63万元(含上年结余22万元)。

4、工伤保险发展态势良好。今年我县工伤保险任务为6415人,在我局积极协调下、相关部门的有力参与和配合下,工伤保

险工作继续稳步推进。截至6月底,已参保5353人,完成任务的83%。在工作中,县社保部门在认真做好工伤保险费的征收工作及处理工伤事故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工伤调查及工伤性质认定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目前,我县参保企业有46户(其中:一类企业3户,二类企业19户,三类企业24户),事业单位68户;参保人员5353人;企业4240人(其中:一类企业187人,二类企业2311人,三类企业1742人),事业单位1113人。1-6月应缴保险费95万元,其中事业单位应缴12万元;实缴49万元,其中事业单位实缴0.14万元,上解上级基金49万元,滚存结余基金24万元。支出8万元。

5、失业保险发挥了保障生活的作用。今年全县参保单位85户,参保人数为3741 人,其中:企业19户、2252人;行政事业单位66户、1489人;到目前共征收失业保险基金61.67万元。享受人数2人,每月发放740元。累计发放4440元。根据青人社厅发(2009)6号文件精神,我局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切实减轻了该企业的负担,稳定了职工队伍,稳定了就业局势,充分发挥了失业保险基金的调控作用。

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 截至到20xx年6月底,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697人,其中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185人,基金应征缴1134万元;实际征缴1392万元;本年基金支出723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254万元;个人账户基金支出289万元;离休人员医疗基金支出39万元。公务员补助支出86万元,单建统筹支出9万元,大额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6万元。20xx年上半年,县财政应拨医疗保险费628万元,实际拨付700万元; 20xx年6月底

结余基金669万元,累计结余3818万元。

截至到20xx年6月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参保人数4596人;实参保4492人;基金收缴 52万元;其中:个人收缴19万元;县财政补助33万元。基金支出26万元;累计结余45万元。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平稳运行。

截至6月底,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保21137人,基金收入421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0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73万元,县财政补助84万元,基金支出363万元,其中待遇支出98万元,累计结余102万元.

五、围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障权益,依法行政,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1.做好信访仲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接待政策咨询200人次,处理来信来访10件,承接县政府交办复查信访事项1件,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为100%。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件,不予受理1件,按期结案率为100%,为当事人追索经济损失1万元。

2.做好劳动工资,加强合同管理。上半年我们加大了《劳动合同法》和《实施条例》宣传,认真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终止以及建立劳动合同卡片、台账工作。发放劳动合同文本1000多份,2户企业签订集体劳动合同,涉及职工800人。全面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现劳动用工动态管理,指导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名册,并指导企业进行微机录入。有85户企业实现劳动用工备案,涉及职工3408人,为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数据库打下良好基础。贯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和工资指导线制度。

3.强化劳动监察,保护劳动者权益。日常巡视检查用人单位37户。处理投诉举报24批次,参与处理突发事件3起,为295名劳动者追讨工资77.8万元。立案12件,结案12件投诉举报案件依法受理和按期结案率均为100%。开展专项检查3次,责令5户企业补签劳动合同1200份;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检查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21户。预存农民工保证金124.7万元。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劳动者技能素质水平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不稳定,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和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困难;培训覆盖面小,持证上岗率低;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过低;劳动合同制度基础薄弱,劳动关系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况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位于古浪县城东南部,毛毛山脚下,东临**乡,南与天祝县东大滩乡、松山乡接壤,北连大靖镇和裴家营镇,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79.2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全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其间沟壑纵横、盆地相间,平均海拔2700米,正常年景降雨量250㎜左右,平均气温约2.8℃,无霜期120天左右。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和冰雹。总耕地面积58445.3亩,全部为山旱地,人均占有

4.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4945.3亩,人均1.1亩。

行政区划:全乡下辖16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356户,13760人,贫困人口3295户,13622人,其中低保对象916户,3790人,五保对象96人。现有党支部22个(农村党支部16个),党员505人,其中:女党员72人。

社会状况:现有县立完全初级中学一所,教师48名,学生538人,小学14所(完全小学10所,村小学4所),教师82名,学生9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保健站(所)16所,个体诊所18所;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已全面开通;十条公路横穿全乡腹地,天干公路纵跨境内,与“十条”公路相联。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农电线路延伸自然村。

经济状况:全乡经济收入以农业种植、畜牧业、退耕还林和劳

务输出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马铃薯、小麦、豌豆等。20xx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6623万元,农业增加值2287万元,粮食总产量379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5元。

二、重点工作取得成效

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县委“四五四”发展战略,突出劳务、移民两个重点,着力建好马铃薯、设施农业、特色作物种植三个基地,坚持走“移民搬迁脱贫、劳务输出增收、暖棚养殖发家、旱作农业富民”四条发展路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移民搬迁步伐,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局面严重制约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年九旱的现状使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实施整村整组搬迁是山区群众扶贫开发的现实选择,进行大规模劳务输转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近十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 “四五四”发展战略和“山区抓移民,川区抓调整,全县抓项目”的总体要求,把劳务移民当作根本的脱贫方式,牢固树立“多搬迁一个等于多脱贫一个”的思想,按照“政府与群众联动、县内与县外并进、劳务与移民齐抓、整体与零星结合、先劳务后移民”的原则,大抓劳务经济, 2

大作移民文章。20xx年,全乡总人口为4189户,18860人。十年间,全乡共向外搬迁移民51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400余人,累计向新疆昌吉、奎屯、伊犁、兵团农场、阿克苏、柳树泉等地搬迁移民2385人,内蒙古林河、包头、呼和浩特搬迁移民530人,省内安西、金塔、玉门等县搬迁移民1420人,县内搬迁移民765人,北部山头片永丰台、石碑湾、芦草水、砚洼座、大旱川、小旱川等6村26组的829户3729人,目前已搬迁到不足120户,490人(其中:整村推进中,石碑湾村由20xx年的174户819人减少到目前的16户102人,永丰台村由20xx年的182户956人减少到32户128人)。移民搬迁既让外迁农户从中尝到了甜头,也让留居的群众得到了实惠,宽松了生存环境、促进了发展空间。

2、积极拓宽劳务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产业是我乡的支柱产业,劳务收入是农户的主要收入。在劳务输转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坚持将劳务输转作为大项目、大产业来抓,把劳务输转当做扶贫开发的“铁杆庄稼”, 坚持群众自发、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加强配套措施,认真做好信息收集、鼓励群众自谋出路。每年向外输转劳动力31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800万元左右。劳务收入已占到农民全部经济收入的40%以上。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以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宏宇学校为依托,以劳务派遣公司和各职业介绍中间组织为辅助,大力开展餐饮、机电、家政、缝纫、钳工、车工、机动车驾驶等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实现全乡劳动力由苦力型 3

向技能型、体力型向智力型、短期型向长期型、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提高农民致富能力,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第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劳动力就业转移。

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户增收能力。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大力推广以全膜垄侧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积极发展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从20xx年开始,在全乡东大滩、干城等村建立了旱作马铃薯高产典型示范区2000亩。经示范栽培,全膜垄侧马铃薯亩均纯收入达到635元,较露地马铃薯亩均增收208元,较旱地小麦亩均增收495元,较豌豆亩均增收442元,经济效益显著,充分显示出强劲的抗旱增产优势,为全乡大面积推广旱作农业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2008—20xx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年均种植全膜垄侧马铃薯达到2.5万亩以上,20xx年,全乡完成全膜垄侧马铃薯种植面积3万亩,占到全部播种面积的68.9%,亩均产量达到1000公斤,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

4、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科学化养殖水平。

我们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补贴和整合项目资金为补充的资金筹措办法,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充分发挥群众的自主作用,通过群众自筹、银行信贷、部门帮扶,想方设法为农户解决资金难题,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设施农业,全乡累计建成养殖暖棚662亩,建成大鱼村养殖暖棚示范小区一个, 4

新增暖棚养殖(种植)户450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使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建成食用菌棚20亩,培养种植户7户,亩均产值6000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改变了农户主要靠外出务工为生的被动局面,为全乡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为群众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三、今年重点工作安排

1、继续加大全膜垄侧马铃薯种植规模,在全乡16个村推广种植全膜垄侧马铃薯面积达到30100亩。建成4000亩以上示范点1个;3000亩以上示范点3个;2000亩以上示范点2个;1000亩示范点5个;大旱川、小旱川、芦草水、砚洼座、石碑湾村各500亩。

2、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完成当归种植面积1000亩,其中东大滩村500亩,中河村300亩,上夹沟村200亩。

3、大力推广小黑麦种植,完成小黑麦种植面积5000亩,建成干城、东大滩、大鱼3个集中连片示范点。

4、发展地膜大豆种植,完成种植面积5000亩,建成干城、大鱼、东大滩、西岔、上夹沟、中河、青土坡等7个集中连片示范点。

5、继续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县上下达我乡的养殖暖棚和食用菌棚建设任务,计划建成养殖暖棚集中连片示范小区1个,食用菌棚集中连片示范小区1个。

6、加大劳务移民力度,力争全年完成移民搬迁800人以上,完成劳务输出3500人以上。

四、存在问题

5

1、设施农业建设方面:一是集中连片难度大。因我乡85%土地为山坡地,平地较少,集中连片修建暖棚难度大,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十分不便。二是资金投入存在一定困难。我乡属南部干旱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部分群众有建棚意愿,但因资金不足,无力建棚。

2、食用菌棚建设方面:一是水资源短缺。十年九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我乡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二是路途遥远,销售困难。因我乡地处偏僻,许多外地客商不愿前来收购,农户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去销售,造成成本加大,农户收入减少。三是资金投入不足。食作菌从建棚、购置肥料、出菇,前期投入相对较大,部分群众建棚积极性高涨,但因资金严重不足,苦于无力建棚。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4、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5、移民渠道狭小,移民资金不足。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