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学生自主教学总结

历史课堂学生自主教学总结

历史课堂学生自主教学总结 今天在高一·四班进行了学生自主教学的活动,学生利用了接近四十分钟的时间讲解了《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一周前吧任务布置下去,接到任务的学生比较认真负责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有不懂的马上向我请教。学生主要分三个部分讲解了本课,即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意义。这一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说明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本课。学生还自己做了ppt课件,主要内容基本呈现出来,也运用了图片等相关的资料,虽然还不是很完整,但是已经难能可贵了。讲课的效果没有我预想的好。学生在讲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讲解背景时,要用一些资料来引出结论,而学生直接把结论呈现出来,这样会让听着感觉难以接受。还有就是内容不够丰富,显得干干巴巴。不过学生毕竟还是学生,更何况是第一次上台讲课,能讲出主要内容就很棒了。我觉得不能用教师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讲课,而且学生也需要时间来充实、丰富、完善、提升自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容易起哄,这一点值得关注,必须对这样的学生教育和积极引导。值得肯定的点也有许多,比如,学生讲课也利用小组评价机制进行,真正做着自我管理和学习的事情,我觉得这点很好。还有就是有一位同学深化了本节课的内容,他提出了“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比较”这一问题,并给大家讲解。这一问题是对本课知识点的深化和升华,学生能提出并讲解这一问题说明他真正用心、用功准备了。这种方式有其诸多的好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学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还要用一定的时间整合这些资料,然后要做ppt,小组要互相讨论怎么完美呈现所讲内容,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如果每一科都这样做,学生将会没有时间去做作业。现在高中的课程安排又非常的紧张,这样进行课堂教学势必会导致进度缓慢,完不成学期任务。最好是间歇性实行这种模式教学,这样不仅给学生新鲜的感觉,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不会太耽误进度。 希望这种学生主导掌控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进步和完善。让学生真正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升华的目的。

 

第二篇:课题总结初中历史课堂比较法教学的应用

《初中历史课堂比较法教学的应用》教学随笔

周淑芳

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法。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在自己的平时教学实践中,会比较经常地用到比较法教学,尤其是复习阶段。

下面是初一历史课堂中的几个教学案例

1、讲到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做了如下的比较:

官渡之战,公元2xx年,曹操VS袁绍

赤壁之战,公元2xx年,蜀吴VS魏国

淝水之战,公元3xx年,东晋VS前秦

共同点:前者以少胜多

2、战国时的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相同点:

一:都是统治这支持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二:都使国家经济文化生产力发展,政权得以巩固。

三: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于这个游牧民族来说,它的生产力是无法与汉人的小农经济可比的。所以要汉化,适应生产力)。

不同点:孝文帝改革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是少数民族政权可以稳定下来。

3、大禹治水与李冰父子的治水

都是疏导为主;防洪减灾;协调人与自然等。

4、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 废除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结束了西周到秦朝之间800多年的诸侯林立的的局面,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2)经济、文化上: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 焚书坑儒 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的力量。

(4)军事上:修筑长城,通过兼并战争扩大了中国的版图。秦朝的统治范围形成了中国现有领土的雏形。

5、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做法: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6、战国时的百家争鸣

儒家

孟子 实行任政 他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

荀子 战国 自然有自然的规律,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主张“知天命而用之” 有着地主阶级的进取精神 是唯物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墨家

墨翟 战国初期 鲁国人 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主张兼爱 非攻 尚贤 道家

庄周 战国 它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 鄙视功名利禄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 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有积极意义。

……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比较法教学既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又培养了综合分析能力。

20xx-1-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