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爱的误区

走出爱的误区

崔瑞良(教师)

读完这个沉重的故事,我想到了另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有位父亲在女儿两岁半时,就教会了她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有次带女儿出去,在闹市区跟她说,我要去单位一下,你还记不记得回家的路,能不能自己回家?女儿说没问题。于是父亲远远跟在她后面,看她如何回家。女儿很认真地在每个路口等红绿灯,甚至在其中一个路口等到了第六个绿灯的时候才过。事后才知道,她不单只看绿灯,过的时候还要看看有没有别的车可能在闯红灯,确认百分之百的安全才通过。最后父亲总结说,其实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时候,远比大人认为的更有责任感。

爱是一门艺术,同样是对女儿的爱护,两位父亲的做法就有着天壤之别:一位简单粗暴甚至毫无顾忌地伤害女儿的人格与自尊还浑然不觉;一位大胆精明,很信任地让年幼的女儿自己走,却在暗中观察和保护,最后得出的结论也非常积极。很多时候,父母的堵和骂是错误而没有意义的,你只需教会子女如何面对和处理问题,然后远远地跟在后面就可以了。到了一定的阶段,你甚至都不用跟了,可以放手了。子女们的路,终究要靠他们自己走。

家庭教育是今天社会的一大问题,很多父母头疼得不行——其实,很多孩子也头疼得不行。作为有十多年工作经历的中学教师,我在学生的周记和作文中经常见到他们对父母蛮横专制甚至不通人情的做法的抱怨,有的甚至到了怨恨的程度。客观地说,绝大多数父母的言行是出于对子女的真诚的爱。父母对子女的担心与管束,很多时候是考虑到社会的复杂与混乱,问题太多,陷阱太多,而子女尚年幼而难以分辨与自持。

这个时候,及时了解和沟通并以宽容和信任的心态对待,就变得极为重要。堵不如疏,骂不如教。父母之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它应该是阳光、是雨露、是鼓舞子女勇敢前行的力量,而不应该成为阴影、成为桎梏甚至成为阻碍子女追求成功与幸福的牢笼。何况,现代社会对人格的尊重和人权的保障早已应该成为父

母们的基本常识,封建家长制早已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可惜,这个故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女儿,都缺乏最基本的沟通意识,直到女儿成为了母亲,多年的委屈与怨恨才在不经意间涣然冰释。父母由于传统观念及处于主导地位,有时候确实很难改变。不过作为子女,还是可以设法积极沟通的,只要对你的爱是真诚的,父母的改变也就有了可能。你可以直接跟父亲谈,也可以通过母亲或家中能说得上话的人跟父亲谈,还可以通过老师和父亲谈。当受到委屈和伤害,要学会积极寻求帮助。我就遇到过向我求助的学生,并最终在我的帮助下很好地处理了问题。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的,就是关于早恋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把问题想严重了,甚至把本来没有的问题搞成了问题。我们成人往往觉得学生时代的朦胧情感非常纯洁、非常美好,原因就在于学生时代的非功利性的爱情最具审美的特征。绝大多数的早恋其实是一场单纯的审美,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已。这不是罪过,而是一个人审美意识的觉醒,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是自然而健康的。只要不表现为明显的行为并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严重影响学业及发生不正当行为等),都是可以通过心平气和的沟通和引导来去弊存利的。

学习爱的艺术,走出爱的误区,是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父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联系方式: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西路明德中学 邮编410004 电话134xxxxxxxx)

 

第二篇:走出师爱的误区-----偏爱

走出师爱的误区-----偏爱

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中学 应玉国

师爱是教学的灵魂。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爱他从事的职业,爱他的学生。但是,真正的师爱并非可以任意挥洒而无所顾忌。背离了对事业高度责任感、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师爱是苍白无力的。同时也就陷入了师爱的误区------偏爱。

偏爱的主要表现是,教师不是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而是将自己的爱心倾注到个别学生身上,而冷漠或漠视其他学生。形成这种偏爱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有教师人格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情境、教育气氛方面的原因。

在教师人格方面,有些教师偏向于与自己性情相投的学生,有的教师偏爱外貌可爱的学生,有的教师偏爱活泼开朗的学生,有的教师偏爱沉稳腼腆的学生,还有戴势利眼镜的教师对亲友子弟、高干子弟、大款子弟格外关爱有加??总之,这种爱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爱,这种爱都不是出于教育理性的考虑而施与,而听凭个人主观感情的支配。

在教育情境、教育气氛的影响方面,近些年来盲目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氛围所造成的教师对部分考试成绩好的所谓“尖子学生”的偏爱,更为人们所熟悉。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这种“偏爱”,似乎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的无可奈何,其实,这种偏爱同样是一种缺乏理性基础的不健康情感。

教师对一部分学生的偏爱,往往以另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受到

伤害为代价,他会直接破坏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和谐友好关系的基础,影响学生集体的健康发展,影响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偏爱一些学生,可能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冷落在偏爱眼光之外的大部分学生在自信心和自尊心方面会受到教师意想不到的打击。这种打击可能毁了他的“一生”。 健康的教育需要真正师爱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