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叔总结英语学习者常见的口语学习误区

作者简介:雄叔,Uncle Bear,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擅长帮助口语学习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英语教学有独特的理解和风格。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如native speaker般的口语、略带播音腔的声线、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深受学员的喜爱。戳此直达老师主页>>

在国内,由于没有良好的语音环境,所以很多英语学习者、爱好者对口语甚至是听力的学习比较迷茫;雄叔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碰到学生纠结自己的口语、听力。大家的问题都很可爱,而且有些学生选择的方式非常的极端,通常事倍功半。沪江网校口语名师雄叔总结英语学习者常见的口语学习误区,如果你膝盖隐隐作痛,那么你就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学习策略了。

1. 完美发音是否值得?

有些完美主义者要求身边的人完美,有些要求自己完美,而这一点在英语发音(这里的发音不仅仅是音标,也指英语的重音、音调、节奏感等)的学习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很多同学跟我反映说,“老师我的发音不好!”“老师我怎么样能够和美国人一样?”甚至有同学会问,“老师我怎么样能和美国人声音一样?”我很好奇,下一步是不是就是“老师你知道哪里能够把我的脸整成美国人的脸?”

完美主义是好的,但是要选择正确的需求,否则可能就是OCD(强迫症)。OCD的副作用则包括谈虎色变的“Procrastination(拖延症)”以及对confidence(信心)上的严重打击。

雄叔建议:假设完美发音的满分为100分,60分表示你所说的大家都能听懂、但可能没那么好听。

一般人的英语发音大致为以下三种情况:

a. 如果你的发音存在严重问题,属于60分以下,那么你需要提高你的发音,而且这个时候你的潜力是极大的,提升的也很快,能够在几个月的时间提升到60-80分左右。

b. 如果你的发音问题不大,大家都能听懂你所说的内容,你的发音分数大概在60-70分,那么你的潜力已经远远不如60分以下的学生,提升也比较慢,能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提升到80左右;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爱好者,想必80分是大家非常需要的,所以这个时候也可以在发音上下下工夫。

c. 如果你的发音没问题,重音、节奏感也不错,基本的连读、失爆等技巧都能掌握,你已经80分以上了,你已经有底气、有自信能开口了,这个时候基本提升的潜力已经只有一点点了,想提升到90分甚至是99分则需要大强度的专业训练,你想成为英语播音员的话可以一战!否则,雄叔建议你严肃的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要继续在发音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了。

时刻记住:发音并不是英语的一切!毕竟英语只是大多数人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You don’t have to go extremes!而且话说回来,80、85的发音和90的发音到底能差多少?所以,强烈建议那些发音已经很不错的同学,如果不是特殊需求,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是完美主义或OCD在作祟,并慎重考虑你应该努力的方向!

2. 听不懂是否反复听?

口语往往需要和听力挂钩,有说的肯定有听的。当年文字还不发达的时候很多人不也只是靠口语和听力么?想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学汉语,是不是都是从听(“听力”这个词让我感觉要做选择题了……)和说开始的?所以大家都能意识到听力的重要性——于是在听力上开始苦下功夫。但是总会有同学会过来偷偷摸摸的问老师,“老师!那玩意儿我咋听都听不懂!”

先来看看听力是怎么一回事儿:
“Listening is considered to involve the active se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of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auditory clues so that a listener can identify what is happening and what is being expressed.” (-Richards, JC. 1983.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pproach,design, procedure.” TESOL Quarterly 17:2.)
“active se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of information”告诉我们,我们在听的时候是这样的:“她说这个!她又说了那个!她还在说这个!”以及“这个是这意思,那个是那意思,啊太快了跟不上了……”所以老外听华少也听不懂!

回到前面提到的问题:咋听也听不懂!原因如下:

a. 语速问题:当我们在听不熟悉的语言或者内容(没错!一个技术男以超快的语速用汉语给你讲代码你也未必听得懂!除非你是技术女!)时,语速过快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大脑在解析听到的信息时速度比较慢。这个时候很容易,你只要对所听内容多熟悉熟悉、多了解了解背景知识等就可以一点点听懂了。最佳状态是什么?天天说hello,你的大脑都已经懒得去解析hello了,所以任何情况下基本都听得懂。

b. 内容问题:这个就比较棘手了。很多同学反映说,听不懂!听多少次都听不懂!我嘴上说:“没事的,慢慢来,”内心想的是,“听不懂你还听个***啊!”

我们来看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Languages)教学中的这样一点:
What does listening evolve?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Searching memories
-Relating that information tothose memories
-Filling it in the proper spot (or)
-Creating a new place for it
-Using it when needed

所以,亲!实在听不懂就不要听了!听几遍都听不懂再怎么听也基本不会懂的!因为我们在听的时候是需要prior knowledge(已有知识)的,如果我们的大脑中没有储备你正在听的内容,无论如何也是听不懂的。所以,当你在练听力听了几遍都不懂的时候,去把听力材料作为泛读或精读材料去学习一下吧!或者更简单的:选择相对简单一些的听力材料。

3. 没有输入如何输出?

刚刚在讲听力的时候大家应该已经注意到了,脑子里没有储备想听想说都是几乎不可能的,就算听懂了也是男人靠猜女人靠第六感。所以当很多同学问我“怎么提高口语”的时候,是否需要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储备”?

a. 对于零基础或者基础差的同学,“练习口语”其实是一个比较难说的话题。从我们自身学习语言的自然习惯来说,零基础学语言几乎都是从听说开始的,靠听说来进行储备。在国际中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中包括这两个:直接教学法(Direct instruction)和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前者强调直接通过所学习的语言进行授课,后者强调通过有效的对话进行语言训练,对于零基础、基础差同学来说都有一定的参照意义:即先从听说下手,逐步再去添加读写的能力。这个时候,靠的是听说输入。

b. 我们很多英语学习者、爱好者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都是被动的、应试的,所以储备了很多消极的被动的(passive)知识,像冰块儿一样冻结在你的脑海里,时不时融化一下。这样学习的结果造就了很多的聋哑英语,甚至是不聋只哑的英语。但是这样的储备多多少少也算是储备,所以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融化”加工,而这样的“融化”则需要我们在口头、听力上的大量练习。你可以去模仿,可以去跟读,可以去练习对话,可以去学习美剧,可以去学歌,有条件的话找人一起练,不管怎样都要张嘴说,用你的嘴巴去融化你脑海中那些低调的储备。只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跟读的时候不要仅仅纠结在发音上,在学美剧的时候要确定是在“学”,歌曲也是一样。

4. 你是在练口语还是练口译?

想想你说英语时候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是“我要说这个!——等我先翻译一下——好了我说出来了!”还是“I want to say this! ——There you go!”?

如果你是前者,你要自己审视一下自己了。这是练口译呢吧?脑子里翻译一下想说的内容再说出来,反射弧再短也得一会儿吧……所以!同学们,当你要说英语的时候,请把大脑切换到英语模式!用英语去思考吧!比如当你听到“Hi, Lee, I was wondering if youcould do me a favor”的时候,不要用汉语去想“哦,软妹子让我帮忙,我一定要帮忙!帮忙咋说来着……help!”,当你说出口的时候,软妹子已经找到其他的哥们儿帮忙了;所以直接反应“Sure”!

这样要求很简单:当你的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之后,你平时在学英语的时候少用汉语去解释去思考去幻想,学英语的时候切换到英语模式,直接用英语征服英语吧!

5. 想在短时间内突破口语?

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所以现在我要去睡觉了。Stop dreaming!别做梦了!有些留学生出国了都和中国人混在一起。短时间内突破口语的人有的,但这些人在所谓的“突破”之前通常都有了足够的储备,只是缺乏一个说出来的自信或者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的,也就是量变产生质变。有些人只看到了质变的那一瞬间,而没有看到量变那一整年。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在问“老师我怎么提高口语?”而不是“老师我练多久能提高口语?”太纠结于方法,太纠结于找捷径。什么捷径?捷径就是不走弯路而已。即便是有语言天赋的人,没有量,也发挥不出他/她的天赋来。 所以,加油吧!

 

第二篇:高一英语学习的误区

高一英语学习的误区

一、缺乏认识,为应试而学习。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进行过一项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你学习外语的动力是应付升学考试还是提高英语交流能力?”有63.2%的人选择了学习英语是为了升学考试。一般来讲有什么样的动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反映在英语学习中,如果学习英语仅仅是为了应试,那么就会出现高考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的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碰到学生会问“老师,这个高考考吗?”这样的问题。比如,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律问题,虽然高考不考,但它是记忆单词的工具,有不少同学不知道常见字母组合的规律。有个同学说,初中记单词从来不考虑单词怎么发音,就是死记硬背,可想而知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半年快过去了,有一些同学现在还不能完全听懂课程。每当口语好的同学发言时,一些听不太懂的同学会流露出迷茫的表情。另外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他们喜欢做ABCD选择题,不习惯也不喜欢阅读英语读物,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殊不知,要想学好英语,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是不可少的,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是强大的。山东省20xx年取消了英语听力,现在的高三学生很少有听英语的了。有些功能是用进废退的,即便他们在高考英语中取得了高分又能如何?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没有听说,读写的提高也会走弯路的。领导的一个不负责任的举措,不知会害苦多少人。

二、违背规律,语法过度处理。

每次让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分析自己的情况,大部分都会说“我语法没有学好。”也许他的语法的确没有学好,但根本的问题不在于语法,而在于其它。去年,有个心急如焚的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他的儿子在外面报了好几期语法学习辅导班了,但成绩总不见提高,还有个同学在暑假报了60个学时语法辅导班,钱没少花,功夫不见长。他们认为只要学好语法就可以学好英语,这是完全错误的理念。如果哪个老师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来讲解语法,那他肯定是最不负责任的老师。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是一种习惯,学习者只要乐于接受这种习惯,遵守这种约定俗成,坚持模仿应用就能获得这门语言技能。任何语言,都是先有语言后有语法的,语法是后人根据语言现象总结出来的,因此不懂语法完全可以学好语言,就像小孩学母语一样。他们并不懂得语法,不是照样会说会写吗?当然,学好语法是很有好处的。掌握语法是学好语言的捷径。如果将语言比作大厦,语法是建筑图纸,词汇和语句则是建筑材料,有了设计图纸,建设大楼的速度会更快一些,耗材会更少一些。但是,如果没有建材,任凭多么巧妙的设计,只能是设计,空中楼阁而已。语法是学习语言的手段,不是目的。语法学习也不是死背原则和单纯的做选择性练习,而是通过语境和语用来学习。

有些省市高考已经取消了单选练习,个人认为这是促进英语教学纠偏的好方法。好英语是听出来的、读出来的、悟出来的、说出来的,用出来的,不是背语法规则背出来的,不是做语法练习做出来的,也不是听课听出来的。

三、忽略语境,孤零零记忆单词。

单词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如何掌握单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听说有的老师让学生每天背60个单词,我不敢苟同这种做法。

发现不少同学眼睛盯着课本后面的单词附录表,手里不停地抄写,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语境中记忆生词。语境可以小到一个短语,中到一个句子,大到一篇文章。比如,想记忆sense这个词的意思,我完全可以记住短语“a good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homor/ language/ smell/ touch/ business/pain/direction (是非感/幽默感/语感/嗅觉/触感/生意理念/痛觉/方向感)等等”,再比如,想掌握school作为动词的用法,则可以模仿school myself into the habit of

attention/ politeness/ devotion/或者school myself to be attentive/ polite/ devoted(教育自己养成专心/礼貌/忠诚的习惯)。即便是语法,也可以模仿使用,比如whoever引导的名词性从句,根据例句I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whoever is----,衍生出自己感兴趣的大量句子。

问题的关键是养成思考和运用的习惯。习惯了被动听讲的孩子们,懒于思考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这也是他们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的主要原因。

四、被动阅读,忽视缺乏自主。

发现很多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就买了很多辅导书而鲜少有买英语文学作品的。他们喜欢做题,海量做题而不喜欢将自己沉浸在阅读中。大量做题可能会赢在一时但不能赢在一世。最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不是没有真实语言环境的海量做题而是全身心投入的阅读。海量做题的结果是培养了只会应试的“哑巴英语”高手,倾心阅读培养的是英语运用能力强的情商高手。

这里,我所指的阅读不仅仅是用眼睛阅读,而且还包括用耳朵听,即读书和收听或者收看音频节目。我们不妨先看看韦伯斯特大字典对Read的释义英语中的Read一词的释义:“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by looking at them and assimilate them mentally(通过观察用脑同化吸收来理解)。可见,阅读是充满思考的“解构”过程,解读文字,理解文义和文意,悟出启迪,产生共鸣。

新课标要求高中毕业生能借助词典阅读包括新闻、广告、说明等形式的语言材料,理解意思,并能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判断,能不借助词典读懂含3%--5%生词的语言材料,能从网络等文字读物中获取基本信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O万字。高考试题中阅读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应对高考,很多学生不得不进行阅读,但可惜的是,为应试而进行的阅读没有了读书应有的快乐,也失去以文养习,以文养德的作用。

五、注重形式,忽略文意。

有些同学读书只限于读懂书中的表面文字。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止于浅表性阅读是不会读书的一种表现。

古人读书常常是摇头晃脑,猜想这是因为他们是读进了感情,品味到了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感情,读出了感悟,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共鸣的缘故。现在学生除了做为准备考试而去阅读外,很少积极主动阅读英语,而为做题而阅读是被动式阅读,很难投入感情的。平时教材中的课文阅读也是被动式阅读,并且大都有句无文,有文无情,课堂之上,师生只将注意力放在了重点短语、字、词、句等语言形式上而忽视了文意和思考,这种浅表性阅读不仅仅令读者感到索然无趣,无趣的东西自然记起来就比较困难。十几年前,班里有名女生语文学得特好,有一次请她介绍经验,她说每次读阅读材料是抱着一种享受的心态,是想和作者进行交流。这也是阅读英语文章所需要的态度和做法。关键是要找合适于学生的阅读材料。其实好的阅读材料并不缺乏,缺乏的是师生对待阅读的意识和勇气。个人认为通过积极阅读培养语感、扩大背景知识和词汇量是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之一。

六、模仿不足,滥用“创新”。

都说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至今未有解决,但是,在外语学习方面,学生们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像“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给你点颜色看看)”“Do you think who are you?(你认为你是谁)”“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创造。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语言学习在更多时候应关注“How(怎么样用)”而不应该纠结于“Why(为什么这么用)”。其次,博闻强记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有智力活动的地方就有记忆,这点我深表赞同。当然,记忆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为了记忆而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更好的理解、也就不能掌握和运用,更谈不上创新。中国有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此理。无论是英语还是母语学习,

要讲究语感,倡导读起来上口,写起来上手。可是,高一的很多同学读起英语来,磕磕绊绊,不仅发音不准,断句也不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听读模仿。

读书需要策略,但再好的策略如果没有实践过程都会沦为空话。只有多听、多读、多悟、多记、多仿,才能说得流利,读得通畅,写得漂亮。

记得TED演讲人说,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艺术是情感的语言,英语是解决问题的语言。对待英语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动,因此出现了不同的学习结果。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出现的误区很大程度源于老师的学科态度和学科教学方式,只有走出误区,才能进行高效英语学习,最终达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为性的双重作用。

我坚信Better English,better future, better life. 愿所有的孩子爱上英语,愿英语给所有的孩子带来快乐和帮助!

转载了sdson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