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大考试重点——20xx环境监测总结

第一章

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主要包括污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和生态性能的变化趋势的监测等内容。 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质量*、污染物排放*、*监测方法*、*标准样品*、*基础*。环监测标、环标样标、环基标只有国家标准。分级:分为国家标准(GB)和地方标准(DB):地标严于国标,有地方标准先执行地方标准。

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 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污染物控制标准,我国制定的六类环境标准之一,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例如:重金属(总汞、总铬、总铅)、放射性物质等。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例如:pH值、色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硫化物、有机物(苯类)、总有机碳、余氯等。

第二章

水质监测断面采样点设置原则1)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

2)有大量废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出入口,胡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监测断面位置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

5)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端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4)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地面水采样点位的确定:1、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2条垂线;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设中泓垂线。水面宽>1000m时,设5条线。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旨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一米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时,2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置三个采样点。

采样时间和频率的确定:1)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2)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每期采样两天;3)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三次;4)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库每月采样1次,全年不少于12 次;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1次

水样的类型:(一)瞬时水样: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二)混合水样: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和等比例混合水样,前者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后者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 (三)综合水样: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称为综合水样。水样的保存方法目的:让水样从采集到分析测定时间内,不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变化。 清洁水样72h,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样24h。

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

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率。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的保存剂不能干扰以后的测定;保存剂的纯度最好是优级纯,还应做相应的空白试验,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1)加入生物抑制剂;

(2)调节pH: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O3溶液酸化至pH为1~2,即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

(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测定溶解氧水样需加入少量MnSo4溶液和KI溶液固定(还原)溶解氧等。

水样的消解法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一、湿式消解法:1、硝酸消解法: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用硝酸消解。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硝酸和高氯酸都是强氧化性酸,联合使用可消解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3、硝酸-硫酸消解法:硝酸和硫酸都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硝酸沸点低,而硫酸沸点高,二者结合使用,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测定水样中易于硫酸反应生成难溶硫酸盐的元素(如铅、钡)可用。4、硫酸-磷酸消解法:有利于测定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5、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常用于消解测定汞的水样。6、硝酸-氢氟酸消解法7、多元消解法;8.碱分解法。

二、干灰化法;三、微波消解法。

臭阈值: 臭阈值(TON)= (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水的颜色分为真色和表色。真色指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称为表色。水的色度一般是指真色,常用铂钴标准比色法测定。通常仅用于天然水和饮

用水,而污水和废水中不溶物质含量高,一般要求测定悬浮物。测定浊度的方法有目视比浊法、分光光度法、浊度计法等。

固体物:水中的固体物分为三种:

1、总固体物(总残渣)

总固体物是水样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溶解固体物和悬浮物。 测定方法:取适量(如50ml)震荡均匀的水样于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蒸气浴或水浴上蒸干,移入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此时蒸发皿中的剩余物质即为总固体物。

2、溶解固体物(可滤残渣)

溶解固体物是指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时蒸发皿中的剩余物质。其测定方法、计算方法同总残渣。

3、悬浮物(SS)(不可滤残渣) 水样经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烘至恒重后得到的物质称为悬浮物。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方法:1、分光光度法 2、原子吸收法(AAS)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

1.铝的测定:(举出一种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

汞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酸性介质中95℃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转化为二价汞,盐酸羟胺还原,加入双硫腙溶液,反应生成橙色螯合物,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加入碱性容颜洗去萃取剂,测定。

冷原子吸收法

冷原子荧光法

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强碱性介质中,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

阳极溶出伏安法(不用看)

铅的测定:(举出两种测试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阳极溶出伏安法等

铜的测定:(举出两种测试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萃取分光光度法、新亚铜灵萃取分光光度法。

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

铬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另一种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DPC)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540nm)、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总铬、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砷的测定:新银盐分光光度法(黄色胶体银)、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红色胶体银)

酸度:

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碱度: 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

pH:pH表示水的酸碱性的强弱,而酸度或碱度是水中所含酸或碱物质的含量。PH和酸度,碱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pH表示水的酸碱性强弱,而酸度或碱度是税种所含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测定水的pH的方法:比色法、玻璃电极法

氨氮: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或称非离子态氨,NH3)和离子态氨(NH4+)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合成氨等工业废水要求测定氨氮。

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滴定法。

凯氏氮:Kjeldahl)法测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

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有机氮= 凯氏氮—氨氮

CODCr :1 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BOD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底质:蚀和废(污)水排出物沉积,以及生物活动,物质之间的物理学、化学反应等过程的产物。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污泥浓度:1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

用重量法测定,以g / L 或mg / L 表示。该指标也称为悬浮物浓度(MLSS),工程上往往以它作为评价活性污泥量的指标。

污泥容积指数 :污泥体积指数(SVI)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30min后,每克干污泥固体所占的体积(mL)。也称称为污泥体积指数(SVI)。

其值按下式计算:污泥指数例如:某曝气池污泥沉降比SV=30%,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X=3000mg/l,则SVI=30*10/3g/l=100

第三章

降尘,飘尘,TSP,空气监测采样点布设原则,浓缩采样法,采样点布设方法,SO2的测定,NOX的测定,颗粒物的测定,污染源监测

降尘10μm的颗粒物,较快沉降到地面。

飘尘: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可长期漂浮在空中。

TSP:是粒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的总称。

空气监测采样点布设原则

①、覆盖全部监测区: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②、在污染源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③、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大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减少采样点。

④、采样点周围应该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居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据人行横道边缘1.5m远处。

⑤、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是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⑥、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大气对人:距地面1.5~2m;大气对植物器物:与植物器物高度相近。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屋顶采样,基础面1.5m以上的相对高度。

浓缩采样法: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TSP、PM10)、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法、自然积集法、综合采样法

采样站(点)布设方法:

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网格布点法: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常采用这种布点方法。 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SO2测定:分光光度法(举例):

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紫色络合物)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紫红色络合物)

钍试剂分光光度法

NOx测定1)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 2)原电池库伦法颗粒物的测定:

1)TSP:滤膜捕集-重量法 2)可吸入颗粒物: 重量法; 压电晶体差频法(194页图)

污染源监测——基本状态参数:温度(热电偶、温度计)、压力(测压管、压力计)、流速和流量、含湿量、烟尘浓度、烟尘排放速率计算、烟气黑度

采样类型:

移动采样:用捕集器在意确定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个采样点时间相同。

定点采样:在每个测点上采一个样,求出断面上烟尘平均浓度

间断采样:适用于有周期性变化的排放源,根据工况变化,分时段采样。

第四章

危险废物,固体样品采样方法,固体样品的缩分,废渣堆采样点的布设,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渗滤液的特性,毒性试验,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

危险废物: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的废物,或者根据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固体样品采样方法1.简单随机采样法: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字表示法;2.系统采样法;3.分层采样法;4.两阶段采样法

固体样品的缩分将样品于清洁、平整不吸水的板面上堆成圆锥型,每铲物料自圆锥顶端落下,使均匀地沿锥尖散落,不可使圆锥中心错位。反复转堆,至少三周,使其充分混合。然后将圆锥顶端轻轻压平,摊开物料后,用十字板自上压下,分成四等份,取两个对角的等份,重复操作数次,直至不少于1kg试样为止。在进行各项有害特性鉴别试验前,可根据要求的样品量进一步进行缩分。

废渣堆采样法:在渣堆两侧距堆底0.5m处画一条横线,然后每隔0.5m画一条横线,在每隔两米画一条横线的垂线,交点为采样点。

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1.急性毒性的初筛试验:以一定体重的小白鼠或大白鼠为实验动物,利用有害废物的浸出液对小白鼠或大白鼠进行一次性灌胃,之后观察其中毒症状,记录48h内的死亡数。

2.易燃性的试验方法:鉴别易燃性是测定闪点,闪点较低的液态状废物和燃烧剧烈而持续的非液态状废物,由于摩擦、吸湿、点燃等自发的化学变化会发热、着火,或可能由于它的燃烧引起对人体或环境的危害,仪器采用闭口闪点测定仪。

3.腐蚀性的试验方法:(腐蚀性:指通过接触能损伤生物细胞组织、或腐蚀物体而引起危害。 )一种是测定pH值,另一种是指在55.7℃以下对钢制品的腐蚀率。

4.反应性的试验方法:(废物的反应性:在常温、常压下不稳定或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发生剧烈变化,以致产生爆炸或放出有毒有害气体。) ①撞击感度测定;②摩擦感度测定;③差热分析测定;④爆炸点测定;⑤火焰感度测定等五种。

5.遇水反应性的试验方法: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而放出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可用温升试验测定;②与水反应释放有害气体(乙炔、H2S、AsH3、HCN等)。

6.浸出毒性试验:采用规定方法浸出水溶液,然后对浸出夜进行分析。

渗滤液的特性:

①成分的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垃圾组成 ②浓度的可变性:主要取决于填埋时间

③组成的特殊性:垃圾中存在的物质在渗滤液中不一定存在;一般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在渗滤液中不一定有

④渗沥水是不同于生活污水的特殊污水。

毒性试验分类(1)急性毒性试验

一次(或几次)投给实验动物较大剂量的化合物,观察在短期内(一般24小时到二周以内)中毒反应。

急性毒性试验由于变化因子少,时间短、经济以及容易试验,所以被广泛采用。

(2)亚急性毒性试验

一般用半致死剂量的1/5—1/20,每天投毒,连续半个月到三个月左右,主要了解该毒性有否积蓄作用和耐受性。

(3)慢性毒性试验

用较低剂量进行三个月到一年的投毒,观察病理、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寻找中毒诊断指标,并为制订最大允许浓度提供科学依据。 (4)终生试验等

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曲线法)

根据一般毒物的死亡曲线多为“S”形而提出来的。取若干组(每组至少10只)实验动物进行实验,在试验条件下,有一组全部存活,一组全部死亡,其他各组有不同的死亡率,以横坐标表示投毒剂量,纵坐标为死亡率。根据试验结果在图上作点,连点成曲线,在纵座标死亡率50%处引出一水平线交于曲线,于交点作一垂线交于横座标,其所指剂量(浓度)即为半数致死量(浓度)。

第五章

土壤背景值,土壤采样点布设原则,布点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地值,指在未受到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土壤采样点布设原则(1)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在进行土壤监测时,往往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同时在不受污染源影响的地方选择对照采样单元。同一采样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缩小。

(2)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并根据技术水平和财力条件,优先布设在那些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布点方法:

1. 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2. 梅花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3. 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地块,一般设10个以上采样点。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应设20个以上采样点。

4. 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

5. 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 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深度: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只需取0—15cm或0—20cm表层(或耕层)土壤。使用土铲采样。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采样。土壤剖面指地面向下的垂直土体的切面。在垂直切面上可观察到与地面大致平行的若干层具有不同颜色、性状的土层。

(2)采样量:由上述方法所得土壤样品一般是多样点均量混合而成,取土量往往较大,而一般只需要1—2kg即可,因此对所得混合样需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所需的土量,装入塑料袋或布袋内。

广工大考试重点20xx环境监测总结

3)采样时间:为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可随时采集样品进行测定。如需同时掌握在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受污染状况,可依季节变化或作物收获期采集。一年中在同一地点采样两次进行对照。

第六章

生物监测,水污染指示生物,贝克生物指数法,PFU法,指示植物,污染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态监测

生物监测定义 :利用生物的组分、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来量度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

方法:

(一)污水生物系统法【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流按照污染程度和自净过程,自上游向下游划分为四个相互连续的河段,即多污带段、α-中污带段、β-中污带段和寡污带段,每个带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

(二)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1. 水污染指示生物法:水污染指示生物指能对水体中污染物产生各种定性、定量反应的生物。

2. 生物指数监测法:(贝克生物指数:【生物指数(BI)=2A+B 式中:A、B——分别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和耐污底栖动物种类数。 当BI>10时,为清洁水域;BI为1-6时,为中等污染水域;BI=0时,为严重污染水域。】、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硅藻生物指数 )

3. 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简称PFU法):PFU法是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作为人工基质沉入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生物种类均可群集到PFU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观察和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况。

(三)生物测试法【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危害或毒害后所产生的反应或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确定毒物安全浓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测试法】

1.水生生物毒性 2.发光细菌法发 3. 致突变和致癌物质检测

生物监测的特点:

1.长期性:污染物的含量和其它环境条件改变的强度大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2.综合性: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成份极其复杂。生物监测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组分综合作用的结果,能阐明整个环境的情况。 3.富集性: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从环境中富集某些元素。

水污染指示生物 包括:浮游生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微生物等。

贝克生物指数:生物指数(BI)=2A+B 式中:A、B——分别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和耐污底栖动物种类数。 当BI>10时,为清洁水域;BI为1-6时,为中等污染水域;BI=0时,为严重污染水域。

PFU法PFU法是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作为人工基质沉入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生物种类均可群集到PFU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观察和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况。

指示植物: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

污染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植物: 【分布规律与吸收途径、植物品种、污染物的性质等有关】

(1) 从土壤和水中吸收的污染物,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为:根>茎>叶>穗>壳>种子,但也有例外,如萝卜的含Cd量是地上部分(叶)>直根;莴苣是根>叶>茎。

(2) 同一种污物在不同植物分布规律也有所不同

(3)与污染物的性质也有关

(4)通过叶子吸收的污物:叶>根>茎>果实

动物: 【动物吸收污染物后主要是通过血液和淋巴分布到全身的各组织而发生危害,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与污染物的性质及其与器官亲和力的大小有关】

(1)溶于体液的物质-体内分布均匀

(2)水解后生成胶体的三、四价阳离子-主要分布于肝及其它网状的内皮系统

(3)与骨骼有亲和作用强的

(4)对某种器官有特殊亲和性的

(5)脂溶性污染物

(三)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污染物(有机)进入动物体内后,除少量水溶性强、分子量小的可以原形排出外,大部分要经过代谢转化后才排泄出来。对污染物有转化和解毒功能的器官有:肝、肾、胃、肠等】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态监测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原则

代表性:采集代表一定范围污染情况的植物。

典型性:所采集的植物部位要能充分反映所要了解的情况。

适时性: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药、施肥前后,适时采样监测

2.采样点布设:分三步

①选择采样区(合适的地段):根据监测对象、污染情况及环境因素选择

②将采样区划分为具有代表性和生长典型的小区(若干个)

③在划分好的采样小区内布点:布点方法有梅花形和交叉间隔法(5~10个点/区) 注意:采样点要距田埂、地边2米以上。

3.采样方法

①在选好的每个采样小区内各采集一个代表样品(有几个采样小区就有几个混合样)。 ②在各采样点:按要求采集植物株的根、茎、叶、果实等不同部位 :

根部:保持完整

果树:注意树龄、果实量、果实部位及方向等

鲜样分析:连根带土一同把挖起

水生植物:全株采集

4.植物样品的制备

①鲜样品制备:测定易挥发、转化、降解的组成分(酸、CN-、NO2- 等);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糖、植物碱等);多汁的瓜果蔬菜等,应使用新鲜样品。

制备方法:样品→洗净(清水或去离子水)擦干(晾干)→称100g捣碎+适量水(依植物本射含水量而定)

捣碎1~2min使成浆状→分析(取适量)

②干样制备:测定稳定的污染物,如金属、非金属、农药等,一般用风干样品。

制备方法:样品→洗净→干燥40-60烘干(或风干)→去除杂物灰尘→剪碎、粉碎→过筛(1mm或0.25mm筛孔)

装瓶(测金属用聚乙烯瓶,其它用玻璃瓶) 贴标鉴

生态监测(一)生态监测的定义和目的

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所谓生命支持能力数据,包括生物(人类、动物、植物

和微生物等)和非生物(地球的基本属性),它可以分为三种:1.生境(群落具体生长的环境); 2.动物群; 3.经济的/社会的。

(二) 生态监测的类型

1.宏观生态监测 【这类监测是对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等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进行观察和测定。】

2. 微观生态监测 【微观生态监测是对某一特定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聚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进行监测。】

①干扰性生态监测:指对人类特定生产活动干扰生态系统的情况进行监测

②污染性生态监测:主要指对农药及重金属等污染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传递及富集进行监测。

③治理性生态监测:指对破坏的生态系统经人类治理后,生态平衡恢复过程中的监测

相关推荐